幼兒園別夸我說課稿。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別盲目阻止孩子“上竄下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丁丁喜歡爬來爬去,一會兒爬到柜子里,一會兒爬到桌子底下,還喜歡玩沙發(fā)墊子,一個一個往上摞,摞好后踩上去蹦跳,倒下來后再來一遍,樂此不疲。外出時,丁丁喜歡從高處往下跳,喜歡爬假山,喜歡走馬路牙子,喜歡走不平的河沿。當然,令媽媽頭痛的花樣還遠不止這些,丁丁最酷愛的游戲是朝上扔東西,一天,他將沙發(fā)墊子扔到柜子上,居然要求蹲在柜子頂上看電視。媽媽對丁丁的這些舉動煩透了,經常威脅他說:“別胡鬧,再淘氣,看我怎么收拾你!”
點評與解析
從安全的角度看,丁丁的表現是胡鬧或淘氣,但若從運動醫(yī)學角度來看,彈跳運動有健身健腦的作用,因為彈跳過程能產生振動,“外源性”振動與“內源性”振動相結合,會讓孩子受益匪淺。從孩子自身成長的角度說,丁丁在全方位使用他的感覺系統(tǒng)去感知、探索空間,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努力掌握空間智能,這些活動對孩子將來掌握空間概念、識別幾何圖形非常有幫助。所有這些在大人看來毫無意義、淘氣的行為,正是孩子了解物體、空間之間的關系,建構空間概念的最好時機。
要求孩子“不要動,安靜下來”,實際上是成人以愛的名義,包辦代替孩子的成長過程。不讓孩子行動,就等于不讓孩子思考。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神秘的未知世界,別總是拼命地想去改變,而應該嘗試著去了解。從生命的0歲到18歲,某個成長環(huán)節(jié)雖然對成人來說似乎難以理解,有些甚至具有不可知性,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心靈是一個神秘的深淵,即便是照料他的成人,也難以達到對他的完全了解,這是人類心靈的廣闊和豐富所在。當我們不了解的時候,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給他愛與自由,這是最明智的做法。承認對孩子了解還太少,才是我們進步的階梯。
因勢利導
所謂“天時”,就是什么時候開什么花,什么季節(jié)結什么果。同樣道理,什么時候教孩子也是有講究的,養(yǎng)兒育女也有一個“時機”問題。
學者們把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稱為敏感期,具體說來,4個月~2歲是語言敏感期;1歲半~4歲是細微事物敏感期;2~4歲是秩序敏感期;2歲半~6歲是社會規(guī)范敏感期;3歲半~4歲半是書寫敏感期;4歲半~5歲半是閱讀敏感期;6~9歲是文化敏感期;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只要抓住孩子成長的“天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fā)現,幾乎孩子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一個敏感期,做父母的豈不是每時每刻都要謹慎面對嗎?怎樣才能不錯過敏感期?有一個很簡便的辦法,就是順勢而為。丁丁正處在愛蹦的年紀,就讓他蹦去吧;孩子一段時間會把凡是能拿到手里的東西往嘴里送,把軟軟的香蕉捏得糊滿手,揮著沾滿香蕉泥的雙手,在桌上拍來打去,高興得手舞足蹈,就讓他玩去吧。
孩子捏香蕉、拍桌子,正是手的敏感期的一個表現,他在體驗粘糊糊和硬梆梆的感覺。只要不是危險品,讓他咬一咬又何妨,他需要用嘴去認知這個世界,不要人為地給孩子設置障礙,剝奪孩子用嘴、用手的自由,就等于剝奪他認識世界的機會。
所以,在孩子的敏感期,給孩子豐富多彩的刺激,盡可能地讓孩子去嘗、去抓、去爬、去嗅、去看、去跳、去聽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孩子哭個不停的時候,爸爸媽媽要上前阻止嗎?其實爸爸媽媽要做到的就是允許自己有情緒,繼而也接納、允許孩子有情緒。
懂得“同理”自己,才會“同理”孩子,只有了解到自己為什么會哭泣,才會順藤摸瓜理清導致孩子哭泣的原因。情緒來源才是爸爸媽媽療愈孩子情緒的好幫手。
因為擔心,所以不允許
我一直認為孩子在哭泣時爸爸媽媽要先想辦法哄孩子,讓孩子的心情平靜下來。但是一位心理學專家卻告訴我,如果孩子哭得讓爸爸媽媽覺得非常心疼的話。
一般是因為爸爸媽媽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心里面攢了很多不好的情緒,一直得不到宣泄。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fā),爸爸媽媽也會感同身受,潛意識里害怕自己的情緒爆發(fā),因此也不允許孩子發(fā)泄。
接納才能釋放
一次我送兒子去幼兒園,看到孩子因為媽媽離開而哭泣。老師急忙安慰孩子,邊拍著他后背邊說:“我知道離開媽媽心里非常難過,但是你要知道媽媽馬上就會回來的。我們先去上課好不好?”
一邊說著,老師一邊慢慢領著男孩往屋里走,孩子的哭泣慢慢停止了,進屋之后,老師拿給他一張紙和各色蠟筆,讓孩子自己來畫畫,這時候孩子就已經不哭了,專心寫寫畫畫起來。
孩子在不開心的時候,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驟:
一、認可孩子的感覺和情緒;
二、了解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
三、幫助孩子心情好起來;
四、教育孩子以后怎么解決。
上面那個老師對待哭鬧的孩子就履行了這幾條原則:一開始表示自己深有體會,接著幫孩子想個辦法疏導和表達自己的感覺。
情緒無好壞,它是正常的情感反應
有情緒是很正常的,怕、恐懼都是人的正常的情感反應,孩子既然有了這樣的感受,爸爸媽媽應該首先表達出接受,接受之后再引導他去面對,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拒絕和否定孩子的情緒。
情緒被壓抑孩子不敢做真實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緒給孩子的暗示是:媽媽不喜歡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為。為了讓爸爸媽媽開心,孩子會壓抑自己,不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犯了錯會撒謊,受了欺負也會一個人忍著。如果在爸爸媽媽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會特別累,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問題。
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是成長的機會
兒童對自己情緒的認識和掌控要很長的時間,每一次的情緒體驗都能夠讓孩子成長,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情緒,并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會說話了之后,爸爸媽媽要和孩子正確地溝通,學著用語言把情緒表達出來,不要讓孩子把一些話都壓在心里,這樣孩子才能變得通情達理,從容不迫。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情緒,快樂、悲傷、孤獨或興奮,孩子也需要發(fā)泄情緒。因此,爸爸媽媽要學會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爸爸媽媽成長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長
在我們的傳統(tǒng)思想中,往往認為孩子是無知的。但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卻發(fā)現我們其實有著很多不為大人所知的煩惱,也曾經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我們的父母在他們所知所能的范圍內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今天,曾經的小孩成為了父母,輪到我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去努力,為孩子,也是為我們自己。
案例:剝奪孩子興趣,成績一落千丈
小華從小就非常喜歡小動物,而且非常熱衷于研究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初中時常常因為觀察小動物而弄得渾身是泥。父母對此非常生氣,覺得他不務正業(yè),于是就想方設法阻止他去外面玩。父母希望他學鋼琴,以便將來中考時加分。
開始,他總是趁著父母不注意偷偷地跑到附近的公園里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一次,他把一個黑色的蜘蛛帶回家后,父母大發(fā)雷霆,訓斥他不應該把這么臟的東西帶回家。爸爸還一腳踩死了蜘蛛,媽媽竟然摔爛了他積累了好幾年的裝著各種標本的“百寶箱”。那一刻,小華愣住了,回到自己的房間默默坐了一個下午。
從那以后,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變得沉默寡言,父母為此非常發(fā)愁,甚至懷疑他是不是智力有問題。
而小華的生物老師說:“小華這孩子特別聰明,如果好好培養(yǎng),將來一定會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生物學家。”
小華生物老師的話應該引起父母們的深思。
干涉孩子興趣的三大危害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會犯像小華父母這樣的錯誤。像小華父母這樣干涉孩子的興趣,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危害。
一是父母對孩子興趣的過分干涉會使孩子對自己的愛好產生片面的認識,認為自己沒有眼光、沒有本事,從而否定自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變得沒有自信。
二是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聽孩子的解釋,不從孩子愛好出發(fā)去了解孩子真正喜歡和感興趣的,這樣做既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還會使孩子覺得父母不能理解、尊重他,而產生逆反心理。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就會學得更輕松、更快樂。他們也非常愿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且不知疲倦。如果不去考慮孩子的愛好興趣,而是強加給孩子父母認為應該學的東西,會使孩子失去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機會,容易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
三是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強加給他們一些學習任務,就會使他們產生抗拒心理。有些孩子本來對音樂不感興趣,被家長“逼迫”著每天練琴,結果琴技總是沒有提高,于是恨鐵不成鋼的家長開始斥責甚至打罵孩子,用“你怎么這么笨”等詞語責罵刺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開始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則變得自卑并產生自閉傾向。
父母對于這一點要認識明確。遺憾的是,有的父母仍然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多不愿承認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有獨特的興趣與愛好。曾經發(fā)生過這么一件事:有個父母強迫坐不住的孩子彈琴,以致孩子只得砸斷自己的手指以示反抗。像這樣不顧孩子的抗議,父母像催命一樣催促著孩子去學自己不喜歡學的東西,都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興趣與愛好的表現,其后果可想而知。
培養(yǎng)孩子愛好,家長該怎么做
其實,有的父母也想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卻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去做,那么,作為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種做法:
善于發(fā)現,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
父母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試著引導孩子多在興趣方面下工夫,盡可能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無憂無慮地在自己喜愛的天地里暢游。這樣會激發(fā)孩子的最大潛能,從而在某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
那么,父母如何發(fā)現孩子的興趣呢?這就首先需要父母養(yǎng)成仔細觀察孩子的習慣,孩子反反復復做的事情往往就是他們感興趣的;其次,父母應該站在一個平等的立場上與孩子溝通,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問問孩子喜歡做什么,或許父母從孩子天真的回答里可以發(fā)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其實,父母應該從小發(fā)現、鼓勵和培養(yǎng)孩子有一種或幾種愛好。這樣會使孩子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案例一:一次戶外活動時,鑫鑫在爬滑梯,正好與滑梯上方滑下來的濤濤撞在一起,濤濤跑過來告了狀,我嚴肅地對鑫鑫說:“鑫鑫,誰讓你倒爬滑梯的,這樣多危險,萬一把小朋友撞上了,怎么辦,以后不可以這樣了?!宾析吸c點頭,到別處去玩了。盡管我經常提醒幼兒不可以倒爬滑梯,可還是時常有孩子,偷偷地倒爬滑梯,當他們發(fā)現我注視他們時,就會溜到別處去玩。
案例二:欣怡和甜甜在干嘛呢?怎么把兩個小木馬拿到了滑梯上呀?我正想制止他們,可已經來不及了,兩個木馬同時從滑梯上滾了下來,欣怡高興地叫了起來,“我的木馬滾跑得快!”我走過去批評他們說:“誰想出來把木馬拿到滑梯上去的,木馬應該在下面玩的呀,這樣,萬一木馬撞到小朋友,不是要流血了嗎?”這時,只聽甜甜嘟著嘴一臉不服氣地說:“我們在比賽呀?!?/p>
案例分析:每當我?guī)Ш⒆觽冞M行體育活動,尤其是玩大型運動器具時,孩子們總是興奮無比,大聲歡呼。在那里,孩子們就像是一只只放飛的小鳥,快樂而自由地練習各種各樣的動作技能。他們特別喜歡滑滑梯,有很多的孩子還十分熱衷倒爬滑梯,有的還喜歡把下面的木馬玩具拿到大型玩具上去,然后再滾下來。平時為了安全,我經常教育孩子們要遵守規(guī)則,不要倒爬滑梯!不要把玩具拿到上面去??善綍r,我們經常鼓勵幼兒要一物多玩,要創(chuàng)造性的玩,可眼前的滑梯不正是一個大斜坡嗎?孩子們練習走斜坡,利用斜坡進行探索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走斜坡的技能,同時也發(fā)展了他們的多種能力。這樣,我們怎么忍心去制止呢。
教師反思:
1.陶行知先生曾講到要引導學生自主、自動、自由地學習,并歷來主張學習要有興味??墒?,怎樣做到自由地學習、學習要有興味呢?首要的一條是要允許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間,有了足夠的空間,孩子的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才會被挖掘;其次,要鼓勵孩子自由地玩,創(chuàng)造性地玩、要一物多玩;最后是不要一味地抹殺孩子的冒險精神。城里長大的孩子缺的就是冒險精神,而冒險精神是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絕佳條件,敢于嘗試、敢于用所想去實踐不正是我們成人都缺乏的精神嗎!
2.我深切感悟到現在的孩子束縛太多,這種束縛將會扼殺他們多少靈感的閃現,多少創(chuàng)新的火花。不可否認,冒險與安全有時也會是一種矛盾體,但處理得當,不就能減少矛盾,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了嗎?從那以后,我的眼光里少了些挑剔,多了些寬容,我常常會創(chuàng)設一定的條件讓幼兒做一些較為可行的有些冒險性質的活動,我發(fā)現,在這種寬松、自由的氛圍下,孩子的技能、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大大增強,他們敢想、敢做、敢于提問、敢于創(chuàng)造!
我們說他“淘氣”,說他“真煩人”,說他“剛才真搞笑”……這些話出現的頻率很高,而且經常當著**的面就互相匯報**的一些表現:“他剛才說……他今天打了人……”
**每次都會停下來聽,然后表情困惑,或者尷尬,或者是小小的憤怒,有時候會跟著我們不知所以地笑。
大人當著孩子的面說與孩子無關的話,孩子尚且很注意,那么如果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孩子,孩子豈能不豎著耳朵聽?而孩子,一旦成為家長可以當面議論的人,其實也就是把他排除在家庭成員之外。我覺得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只要想到我上次被保潔女工背后那么一嘀咕的感覺,我就會警醒。
事實上,哪怕是正面的評價,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對孩子可能也起不到正面的效果。會干擾孩子對自己的認知。這和單獨與孩子對話的情況下談論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
其實,我知道他掉刀叉是因為精細運動不好,但另一方面,沒有認真的去注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不能即時就改善他的精細運動,但我可以盡量的讓他有這個意識,去認真的注意!
現實條件我們或許沒辦法改變,但是教育的理念和意識都是可以及時灌輸和改變的。
一到兩歲的幼兒,體能發(fā)展迅速,他們有能力到處跑,到處走動,還喜歡碰碰這個,摸摸那個,表現的很淘氣。孩子淘氣好還是不淘氣好?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淘氣不淘氣不是評價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可目前不少家長評判孩子好壞只看聽話不聽話。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往往是一發(fā)現孩子的淘氣行為,就馬上予以制止,可是愈是制止愈引起他的好奇。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做?其原因就是他們擁有好奇心。在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東西,在孩子眼里卻是每一樣都充滿了吸引力,他想一個一個的弄清楚。這種淘氣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動,并不是壞事。父母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寬容孩子一時的破壞行為,給孩子提供寬松、安全、合理的環(huán)境,鼓勵孩子參與各種嘗試,支持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探索事物的奧秘,并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心智的發(fā)展。
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家長不僅不應阻止,而且還應很好地愛護它、培養(yǎng)它。淘氣的孩子總不滿足膚淺的答案,總愛刨根問底,愛挑刺,這實際上是一種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這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最需要的一種思維。淘氣的孩子膽大、敢闖、敢干,接觸面廣,這對擴大知識面,發(fā)展個性都有好處。未來社會需要思維獨特、有個性的人才,應該給孩子一點淘氣度,千萬別把他們束縛得死死的。兒童心理學家將淘氣稱做“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動”,淘氣對孩子自發(fā)性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然而,很多不懂這個道理的父母把淘氣看作一件壞事,常常加以阻止,甚至打罵孩子??墒翘詺獠⒉皇潜淮蛄R之后能立即停止的。孩子的理解是有限的,他只感到這是一個制止自己的舉動,并不能理解大人的用心,于是孩子會變得畏縮、恐懼,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必要的心理障礙。父母如果反復給予嚴厲地制止或責罵,孩子會逐漸放棄淘氣,變成一個老實聽話的“乖孩子”,其結果必然壓抑了孩子的自發(fā)性。當這種“乖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自我的萌發(fā),他們對長期受壓抑的情緒不堪忍受,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反抗性,甚至會患身心性疾病。因此,做父母的應該明白,用鼓勵和贊揚來塑造孩子的品行,會比說威脅性、抑制性的話更有效,對孩子今后人格的發(fā)展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頑皮的孩子往往會做出一些冒險的事情,必然也存在更多的麻煩和風險。但是為了保護孩子,就把他放置到封閉的世界里,只會撿起芝麻丟了西瓜,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導和增加孩子的安全意識,而不是由自己充當密不透風的安全傘。
父母總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那些不經常運動的安分孩子,由于他們缺少經驗、力量和技巧,在參加集體活動時反而容易出事。所以,從寶寶學會爬開始,父母就要給予充足的運動空間,讓他們活動。即使稍有淘氣也沒關系。對付淘氣孩子,家長既不要縱容,也不要限制,隨時關注,注意引導,這是保證孩子安全的最好方式。
喜歡《別盲目阻止孩子“上竄下跳”》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別夸我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fā)現,幾乎孩子的每個年齡段都有一個敏感期,做父母的豈不是每時每刻都要謹慎面對嗎?怎樣才能不錯過敏感期?有一個很簡便的辦法,就是順勢而為。 丁丁喜歡爬來爬去,一會兒爬到柜子里,一會...
自家的孩子很聽話通常是做父母自豪的事情,其實,孩子盲目的“聽話”也不一定是好事。 “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后,很容易被花言巧語所欺騙,造成辦事能力的不足。 所以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又感嘆現在的孩子多么不讓人...
不要阻止孩子爬行的腳步xx13個月會走,但并非會走了之后,就忘了爬~遇到上坡或是下坡還是非常喜歡通過爬行來前進。五一之后難得的好天,整天帶xx到戶外溜達,僅僅幾天的功夫,我又成為小區(qū)里的焦點人物,原因...
案例:剝奪孩子興趣,成績一落千丈 小華從小就非常喜歡小動物,而且非常熱衷于研究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初中時常常因為觀察小動物而弄得渾身是泥。父母對此非常生氣,覺得他不務正業(yè),于是就想方設法阻止他去外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