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最新制造課件(匯編5篇)

發(fā)布時間:2023-06-21

制造課件。

今天筆者給大家?guī)砹艘黄P于“制造課件”的詳細分析。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享受到生動有趣的授課,這離不開老師精心準備的教案和課件。老師在編寫教案和課件時,需要費盡心思來確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為教案是能夠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和指導的重要工具。歡迎大家借鑒學習,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制造課件【篇1】

尊敬的各位專家領導:

早上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說課的課題是《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教學本實驗時,我在互聯(lián)網上查找適合本課的素材,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把多媒體技術充分的運用到教學中來。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課前準備、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幾方面進行我的說課,敬請各位專家評委指導點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 節(jié)內容在全書及章節(jié)的地位:《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教材上冊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內容是探索光合作用部分,在今后的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甚至其他章節(jié)的一些學習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2、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通過完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了解綠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機物——淀粉,同時知道光照是綠葉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最后,歸納出光合作用的產物和條件。從而認識到綠色植物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愛護植物的情感。

3、課時安排

共1課時。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同學對生物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實驗探究積極主動,愿意與同學合作性探究學習,敢于大膽質疑,所以根據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獨立完成實驗操作;但是由于有些操作學生第一次涉及,如酒精燈的正確使用等,教師應特別強調。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

能力目標——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能力。理解光合作用發(fā)生的場所和產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培養(yǎng)學生逐步學會生物探究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養(yǎng)成愛護綠色植物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領悟“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設計原理。使學生認同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難點: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步驟的設計。

五、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教師指導學生與學生獨立實施實驗方案相結合。

六、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播放器、課件、盆栽小白菜和地瓜葉、酒精、碘液、大燒杯、小燒杯、酒精燈、培養(yǎng)皿、石棉網、鑷子、火柴、三腳架等。

2、學生準備:各種形狀黑紙片、曲別針。每個小組可以從家里帶一些盆栽小白菜(要求將盆栽小白菜實驗前在黑暗處放一晝夜)。

七、設計理念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都力求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關注學生的知識生成。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通過探究性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

2.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綠色植物的情感,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這樣素質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八、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薩克斯通過實驗使人們認識到了綠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夠合成淀粉,如果我們想驗證這一結論用什么方法呢?

通過引言,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進入下面的學習環(huán)節(jié)。

(二)探究學習

這節(jié)課我們就通過實驗法來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板書),請同學們分析我們的驗證問題,找出我們要驗證的有幾個問題?每一個問題你所應用的實驗原理又是什么呢?

學生:對照實驗法和淀粉遇碘變成藍色的原理。

教師:那么從我們最熟悉的一步驗證淀粉的方法—滴加碘液入手,首先我們設計出這一步,那么同學們想下如果我們直接滴加碘液到綠葉上效果明顯嗎?

學生:不明顯

教師:所以我們在滴加碘液前要對綠葉進行脫色處理,那么我們要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在脫色前我們要將綠葉放在哪里呢?

學生:光下

教師:那么我們根據對照實驗方法的原理,設計光合作用的條件—光,同學們可以參照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方案。

學生:讓葉子一半有光一半無光形成對照實驗。

教師:很好,我們就把這一步總結為部分遮光。那么老師舉個例子,如果我想驗證面包吃了會使我有力氣,那我在剛剛吃飽飯很有力氣的時候來做這個實驗科學嗎?你怎么樣設計這個實驗呢?

學生:不科學,要在饑餓的時候吃。

教師:非常好,所以在光照前我們也要用同樣的原理將綠葉原有的淀粉消耗掉,我們用的方法就是暗處理。到這里呢,我們基本的實驗步驟就設計的差不多了,那么在觀察前為了避免碘液顏色的干擾,我們還要進行漂洗。所以我們這個驗證實驗的步驟就出來了:

1、暗處理→2、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水浴脫色→5、漂洗后滴加碘液→6、漂洗后觀察

(三)試驗操作

在學生動手操作前先播放演示實驗動畫,為了避免自然條件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先讓學生通過分析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

因為前3個步驟學生不能現(xiàn)場做,需要提前準備,所以請各小組同學介紹展示自己處理好的盆栽小白菜,讓所有學生對前三個實驗步驟的操作熟悉。教師示范酒精燈的正確使用方法,保證學生的安全操作。

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步驟4——6

實驗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正確操作,順利完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酒精水浴加熱的過程中需要一段時間,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幾個問題:

1、為什么要將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2、為什么要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3、將葉片放入酒精中加熱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將盛酒精的小燒杯隔水加熱?

4、經碘液處理后,葉片將發(fā)生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分組討論以上幾個思考題。通過合作學習討論完成這幾個思考題,學生理解了每一個實驗步驟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做實驗時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四)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葉片的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實際是淀粉遇碘液變藍,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淀粉。

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說明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光合作用的條件——光。

光合作用的產物——淀粉。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基本能夠獨立完成,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需要進一步要求學生劃出關鍵詞,加強理解記憶。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自己能夠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總結、歸納的能力。

(五)拓展探究

1、如何在綠葉上出現(xiàn)心形圖像?

2、如何讓農作物增產?

(六)自我檢測

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

1、將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

2、將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就形成了有光和無光兩種不同的環(huán)境,這種設計方法在實驗中叫做 實驗。

3、盛有酒精的燒杯隔水加熱的原因是 ,目的是 。

4、向葉片滴加碘液,不遮光部分變藍色是為檢驗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用碘液處理后,被遮蓋的部分不變藍,說明了綠葉合成淀粉需要 。

5、這個實驗的結論是: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

(七)作業(yè)布置:

學習指導中關于本節(jié)的相關知識,這個作業(yè)的布置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內化知識。

(二)—(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完成了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化解并突破了難點。

(八)板書設計

第四章、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第一節(jié)、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一、實驗原理

1、淀粉遇碘變藍

2、對照實驗法

二、實驗步驟

1、暗處理→2、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水浴脫色→5、漂洗后滴加碘液→6、漂洗后觀察

三、實驗結論

1、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

2、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

該板書設計概括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本節(jié)課,我從教材出發(f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借助網絡以及多媒體技術,把實驗生動活潑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學習更有興趣、學習效果更好。也就是說,多媒技術的應用讓我的教學事半功倍。

謝謝大家!

制造課件【篇2】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本章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材通過演示實驗分別介紹了光合作用的產物、原料和條件,并在此基礎上概括總結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實質和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好演示實驗,并積極引導學生對演示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逐步深入認識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學目的

1、通過演示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使學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2、通過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光合作用的公式的分析,使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實質。

3、使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和產物的演示實驗。

2、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實質。

教學難點

光合作用的實質。

教學方法

演示實驗和講述相結合。安排二課時。

教學準備

1、光合作用需要氧氣的實驗裝置。(放在各班教室向陽的窗臺上,讓學生觀察產生和收集氧氣的過程。)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和實驗結果。

3、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的實驗結果。(經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的銀邊天竺葵葉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我們已經了解了葉的形態(tài)和結構,知道綠葉在光下能制造淀粉。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主要是淀粉)的生理活動,我們稱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條件,有什么產物,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研究。(引出課題:第三節(jié)有機物的制造—一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產物(板書)

教師指出: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的產物有淀粉。(板書)

啟發(fā)思考:光合作用是否還有其他產物,

教師把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實驗裝置由教室的窗臺移到講臺桌上。并加以簡單介紹。

問:根據平時的觀察,看到金魚藻在光照下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學生回答:有氣泡產生)

啟發(fā)思考:光照下金魚藻產生的氣體會是什么氣體?

教師指出:我們可以來檢驗收集到的氣體。教師進行氣體檢驗示范之后,問:將要熄滅的小木棍遇到該氣體時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學生回答:重新燃燒)

問:這種現(xiàn)象說明產生的是什么氣體?

結論:氧氣。(板書)

啟發(fā)思考: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產生氧氣都需要什么原料呢?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板書)

教師出示并簡單介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指出實驗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以及實驗的簡單過程。

問:甲、乙兩套實驗裝置有什么主要區(qū)別?(要求回答:甲裝置的槽里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乙裝置的槽里放的是清水。)

問:隨著時間的延長,甲、乙兩套實驗裝置的空間內,空氣成分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要求回答:甲裝置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比乙裝置內二氧化碳量大大減少。)

教師展示該實驗的結果,指出:摘自甲裝置內的葉片,經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未被染成藍色。而摘自乙裝置的葉片被染成藍色。

問: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結論:必須有二氧化碳參加,綠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板書)

教師指出:經科學家實驗證明,沒有水參加,綠葉在光下也不能制造淀粉。

結論:光合作用的原料還有水。(板書)

通過上述三個實驗都可以說明: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條件。除此之外光合作用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三、光合作用的條件(板書)

教師出示盆栽銀邊天竺葵。

問:銀邊天竺葵的葉片邊緣為什么是白色的?(要求回答:葉片邊緣的細胞里不含葉綠素。)

啟發(fā)思考:將經過光照的銀邊天竺葵的葉片用酒精脫色和碘液處理后,葉片的顏色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教師出示該實驗的結果,指出葉片中部原是綠色的部分被碘液染成了藍色,而白色的邊緣部分未被染成藍色。

問: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結論:綠葉有葉綠素的部分經光照才能產生淀粉。

光合作用的條件:光、葉綠素。(板書)

啟發(fā)思考:光合作用為什么需要光?

教師對有關能量的問題作出形象的解釋之后,指出:植物進行各種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綠葉進行光合作用時,就是依靠陽光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等原料轉變成淀粉等有機物。同時釋放出氧氣。

通過以上幾個實驗,我們分別了解到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等內容?,F(xiàn)在全面的總結一下什么叫光合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概念(板書)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光合作用概念的內容。

教師指出:現(xiàn)在我們已經對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如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物質和能量都發(fā)生了哪些根本變化,光合作用對植物本身、對于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有什么意義等,這些問題我們在下一節(jié)課中再來繼續(xù)探討。

(第二課時)

引言:有人把綠葉進行光合作用,比作工廠的生產活動,你能說出綠葉這個“綠色工廠”中的機器設備、原料、動力和產物都是什么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啟發(fā)思考。

問: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公式把“綠色工廠”的生產過程表示出來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

光合作用的公式:(板書)

結合光合作用的公式,認真思考: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物質和能量都發(fā)生了哪些根本的變化?(引出課題)

五、光合作用的實質(板書)

問:還記得學習種子的成分時,種子的成分包括哪兩大類物質,其中哪類物質比較簡單,哪類物質比較復雜?(要求回答: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簡單,有機物復雜。)

問:分析光合作用的公式,說明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物質發(fā)生了哪些根本變化?(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簡單的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復雜的有機物(淀粉等),并且釋放出氧氣。

問:在物質轉化的同時,還有什么變化發(fā)生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光能轉變成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化學能)。

從實質上說,光合作用包含了兩個方面的轉化:(板書)

教師指出:關于光合作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是怎樣轉化成淀粉等有機物;光能是怎樣轉化成貯藏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的氧又是從何而來。這些比較復雜的問題,留待我們在高中生物學中再作進一步的探討。

光合作用對綠色植物本身、對人類和自然界有什么意義呢?

六、光合作用的意義(板書)

問:人和動物也能像綠色植物那樣,把從外界攝入到體內的各種無機物在體內轉化成有機物嗎?(學生回答:不能)

問:那么,我們人和動物體內的各種有機物是哪來的`呢?(學生回答:從食物中獲得的)

問:人和動物吃的植物性、動物性食物中的有機物又是從哪來的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食物中的各種有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成的。不僅如此,自然界中的各種有機物,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棉、麻、糖、橡膠等,也都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給我們提供的。

據科學家估計,整個地球上的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所制造的有機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達4500億噸左右。

概括出意義之一:

(一)為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提供大量的有機物(板書)

綠色植物可以直接利用光能來進行重要的生命活動——光合作用。

問:人和動物體是否也能直接利用光能來進行各種生命活動呢?(學生回答:不能)

問:那么,我們人體或動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誰提供的呢?(學生回答:是食物中貯藏的能量)

問:食物中貯藏的能量又是哪來的呢?(學生回答: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來源于太陽光能。)

教師指出:不僅植物性、動物性食物中貯藏的能量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來源于光能。我們用的柴草、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物質,也都是現(xiàn)在或過去的綠色植物通光合作用所貯藏的太陽能。

據估計,地球上綠色植物一年進行光合作用所提供的能量,若折算成電能,可達1700萬億度?,F(xiàn)在整個地球上人類一年所消耗的能量僅占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提供能量的10%左右。

概括出意義之二:

(二)為人類和整個生物界提供豐富的能源(板書)

問:人和動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呼吸時,吸進的氣體和呼出的氣體成分有什么不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生物呼吸時消耗了很多氧氣,產生了很多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燃燒同樣要消耗很多氧氣而產生很多二氧化碳。

據科學家估計,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燒所消耗的氧氣,每秒鐘可達l萬噸左右。照這樣的速度,大氣中的氧氣在30xx年左右就會被用完。但是我們生活中并沒有明顯感到環(huán)境中氧氣不足和二氧化碳過多,這是什么原因呢?這還要歸功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據估計,l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jié)其光合作用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噸,釋放出氧氣0、73噸。地球上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一年所釋放出的氧氣,可以達到4800億噸左右!

概括出意義之三:

(三)維持自然界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板書)

綜上所述,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來源、能量的來源、氧氣的來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存、繁榮和發(fā)展的根本保障。

七、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板書)

教師指出:在農業(yè)生產上,農作物產量的高低與農作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有機物的多少有直接關系。

問:根據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yè)生產上爭取農作物豐收的重要途徑是什么?(要求回答:充分利用陽光)

據估計,目前在農業(yè)生產上太陽能的平均利用率僅為0.5%左右,一些高產田可達2—3%,一些實驗田光能的利用率可達5%。

問:為了充分利用陽光,在農業(yè)生產上可以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最后概括。)

合理密植、間作套種。(板書)

教師對上述術語加以簡單解釋。并且指出:我國南方還可以改一年一作為一年兩作或三作;北方可以盡量擴大溫室和塑料大棚的栽種面積等。在采取人工照明延長光照時間、提高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濃度等方面,人們也在進行著科學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制造課件【篇3】

【學生背景】

初一的學生相應的知識鋪墊不夠,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來源之本,通過光合作用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到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本課實驗因為實驗周期長,實驗課教學秩序難維持,實際操作效果不佳,學生往往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反而得不到科學的認知.而現(xiàn)在隨著數(shù)字化實驗室的普及,把實驗室與多媒體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分析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理解得更為透徹,從而更容易得出結論。所以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嘗試本課實驗用動畫代替,用具體的,形象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設計、操作技巧,實驗結論的探究和討論,使學生對實驗的設計原理、技巧,有更深層次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材背景】

本節(jié)知識點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公式、概念、實質及實驗的原理等。教學中應注重知識點的落實,為學生下一步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探究實驗,闡明綠色植物產物和原料及條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做出假設;學會確認和控制實驗變量;學會設計對照實驗;學會記錄和處理數(shù)據,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對合作學習,表達交流,良好學習氛圍的培養(yǎng);對科學知識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

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條件。

【教學難點】

提出問題,應用適當?shù)氖侄谓鉀Q問題;單一變量對照實驗的設計。

【教學手段】

實驗設計,動手操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形式】

小組合作討論,看書自學,動手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練習落實知識,教師參與,適時引導。

【教學程序】

1、 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課題:

展示一粒種子生長為一棵高大的綠色植物的生活史圖片和一個誘人的漢堡包。提出問題:植物是“吃”什么長大的呢?

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略)

教師總結: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類生物,它不僅點綴我們的生活;而且還給我們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充足而豐富的食物。可以說,綠色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它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綠色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來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見課件),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小實驗:英格豪斯的實驗:植物只有在有光時才能凈化空氣,(有趣的實驗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問:植物是否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

二、組織活動,學習探究

課堂探究:利用光合作用探究過程中薩克斯實驗這一素材,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實驗:讓學生設計實驗探究:是否只有在有光時植物才能制造有機物呢?

實驗材料:天竺葵、暗箱、燒杯、酒精燈、鐵架臺、 黑紙片、蒸餾水、酒精溶液、碘液等。(準備經過暗處理和照光的天竺葵,稍后展示實驗結果)。

根據所給材料,按照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設計實驗證明“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出示課件:探究:綠色植物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

(一)、提出問題:綠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嗎?教師引導學生作出假設,注意強調“光下”這個條件。(大屏幕上把“光下”用紅色標出)

(二)、作出假設:首先教師應解釋假設的設定,就是對下一步實驗過程的簡單概述。然后讓學生假設:綠色植物(或不是)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機物(注意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隨時注意學生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

(三)、小組討論,制定實驗計劃:

首先讓學生通過思考形成合理的實驗思路。針對假設需要做對照實驗嗎?對照的是什么條件?讓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答:光是對照的條件,是研究的變量。

依據光所做的對照實驗中,以下哪一種方案更能體現(xiàn)實驗的嚴謹性?讓學生討論后回答。(大屏幕顯示字幕,便于學生的思考)

(1)兩盆植物上分別選一片葉子進行對照。

(2)一盆植物上選兩片葉子進行對照。

(3)一盆植物上選一片葉子的兩部分進行對照。

學生答:選擇第三種方案。盡量讓學生解釋選擇的原因。

教師總結:注意培養(yǎng)學生設計單一變量的實驗思路以及單一變量的設計原理,其他條件都一樣,只是要研究的條件不一樣。在這個實驗中,要研究的條件是“光”。第三種方案中一片葉子的兩個部分是變量最少的,所以選擇第三個方案。

讓學生猜猜看,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可能是什么?

教師演示實驗:淀粉的檢驗。(在實物投影儀下做實驗,便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要求:用碘液滴到饅頭上,觀察饅頭顏色的變化。

教師總結:淀粉遇碘變藍,可以用這個方法驗證淀粉的存在。

小組討論:

盆栽的天竺葵(甲) 暗處理一晝夜,選擇葉片遮光, 光照幾小時

盆栽的天竺葵(乙) 未經暗處理,選擇葉片遮光, 光照幾小時

盆栽的天竺葵(丙) 一直放在暗處

1、你準備選用哪一盆天竺葵作為實驗材料?

2、在天竺葵上有未遮光的葉片,從上下兩面遮住一部分的葉片,只用黑紙片遮住了表皮的葉片,你準備摘取哪種葉片來做實驗,為什么?

3、能否在剛摘下的葉片上直接滴加碘液來觀察葉色的變化?

4、如果不能的話,你準備怎樣處理葉片后再滴加碘液?

5、處理完葉片后,下一步該怎么辦?

討論后小組派代表交流,教師完善。

(四)、實施計劃:小組分工合作探究

1組 :取甲盆葉片不加熱就滴碘液,

2組:取甲盆葉片用清水加熱,

3組:取甲盆中遮光的葉片酒精隔水加熱,滴加碘液,

4組:取甲盆中未遮光的葉片酒精隔水加熱,滴加碘液,

5組:取乙盆中遮光和未遮光的葉片,酒精隔水加熱,滴加碘液。

6組:取丙盆葉片,酒精隔水加熱,滴加碘液。

強調讓學生注意::酒精只能隔水加熱,否則將發(fā)生危險!一旦酒清外溢燃燒,請用濕布或沙子覆蓋火焰,千萬不要用水撲滅。不要晃動桌子,不要從上往下直視裝酒精的小燒杯。

(5)、小組派代表匯報實驗現(xiàn)象:

1組:碘液停留在葉片表面,

2組:葉綠素少量溶解,

3組:葉片未遮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未變藍,

4組:葉片全變藍,

5組:葉片全變藍,

6組:葉片不變藍,

分析原因:

1、為什么要加熱溶解葉綠素?

2、清水和酒精哪一個能溶解葉綠素?

3、酒精為什么一定要隔水加熱?

4、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

5、為什么要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起來?

6、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學生、教師共同總結歸納。

回顧實驗全過程,總結實驗步驟

① 對正常植株暗處理

② 葉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③ 光下再培養(yǎng)一段時間

④ 酒精加熱脫色

⑤ 用碘液處理脫色后的葉片

⑥ 觀察葉片顏色變化

結果預測及分析:曝光一側的葉片經過碘液處理后變成藍色,而遮光一側的葉片經過碘液處理后不變藍。

flash動畫展示實驗過程(老師應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細節(jié)問題)。

動畫中展示出所有的實驗用具和材料:

盆栽的天竺葵,暗室,酒精燈,大燒杯,小燒杯等。

讓學生敘述實驗的過程,(動畫中實驗材料可以移動,讓學生操縱鼠標,演示實驗過程,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驗的步驟和順序。如果步驟錯誤則操作無效,充分體現(xiàn)了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過程如下:(學生通過鼠標操作)

把盆栽天竺葵移動到暗室中,啟動時鐘,24小時后拿出。屏幕上出現(xiàn)問號,點擊后出現(xiàn)問題: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入黑暗中一晝夜?(學生答:為了讓葉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

從天竺葵上選一片葉子,用黑色紙片和回形針遮住葉片的一部分的上下兩面,(教師提問:為什么要遮住上下兩面?)

讓天竺葵在光下1——2小時后摘下這片葉,除去黑紙片,放入燒杯中隔水加熱,屏幕上出現(xiàn)問號,點擊后出現(xiàn)問題: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脫色?(學生答:因為隔水加熱不會使酒精溫度過高而發(fā)生危險。)

脫色后再放入培養(yǎng)皿中漂洗,這時葉片已是黃白色,移動碘液上的滴管,把碘液滴到葉片上屏幕上出現(xiàn)問號,點擊后出現(xiàn)問題:葉片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作出預期:見光部分變藍色,不見光部分不變色)

學生回答正確時電腦會給以掌聲,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

實驗現(xiàn)象分析:(大屏幕以不同的字體、字色顯示)

學生總結:滴碘變藍的區(qū)域(有淀粉)

滴碘不變藍的區(qū)域(沒有淀粉)

變藍的區(qū)域(接受了光照)

不變藍的區(qū)域(沒有接受光照)

(六)、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勘誤)綠葉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條件,淀粉是產物。

實驗探究過程歸納總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統(tǒng)領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線,將教材介紹的經典實驗置于這個科學探究過程的共同模式中,使學生通過對經典實驗的學習和分析,初步建立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探究,進一步深化對照實驗的設計原則。

三、反饋練習,分層落實

及時強化實驗過程和落實結論。通過把錯亂的實驗過程的正確排序,使學

生對實驗的步驟進一步理解和吃透。由葉片的染色情況分析葉片的受光情況,逆行理解和運用知識,進一步體會結論。

(大屏幕顯示)

(1)、請將"綠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的實驗步驟正確排序:

①用清水漂洗葉片

②向葉片滴加碘液,用清水沖掉碘液

③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

④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

⑤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起來

⑥葉片在光下照射幾小時⑦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

學生討論后回答。不同的答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爭論。(答對的學生電腦給以掌聲。)

最后教師出示參考答案:④⑤⑥③⑦①②。

(2)、分析葉片(已經脫去葉綠素)接受光照的情況:

葉片a經碘染色后全變藍。(全部接受了光照,形成了淀粉。)

葉片b經碘染色后全不變藍。(全部不接受光照,沒有形成淀粉。)

葉片c經碘染色后部分變藍,部分不變藍。

(變藍的有淀粉,是因為接受了光照,不變藍的沒有淀粉,是因為沒接受光照)

由此進一步證明了:光是綠色植物形成淀粉的必要條件。

教師通過以上難點的反復練習和講解,強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達到了教學目的。

四、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知識初略整理出光合作用原料、產物、場所和條件等,為下一節(jié)課做好鋪墊。

通過有趣的事例,進一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知識上升一個高度:

農民甲為了多收獲玉米,于是他在同樣的地里種植了比正常情況下多兩倍的種子,秋后他能收獲多兩倍的玉米嗎?(作為課后練習讓學生回去思考)

遷移升華:動動腦筋:通過有趣的事例,進一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知識上升一個高度:

農民甲為了多收獲玉米,于是他在同樣的地里種植了比正常情況下多兩倍的種子,秋后他能收獲多兩倍的玉米嗎?(作為課后練習讓學生回去思考)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我上的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課后受到老師們的好評,特別是我對教材的處理很有新意,教學效果很好。我也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得到很多的反思:1、必須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特別是通過多媒體教學和學生探究實驗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對植物的生理活動有一定的認識及初步結論,再通過老師的歸納與總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認識就較為容易。2、充分利用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對探究過程進行思考、討論、交流,老師和其他學生適時提出質疑,及時給予評價,這樣能夠對學習方法的改變有促進作用。3、對所教知識要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加深,并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以及為什么這樣應用。

制造課件【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叫楊鳳琴,來自馮家灣小學,我說課的內容是大象版四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機械》單元的第三課《制造平衡》,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制造平衡》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大象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總目標是綜合探究活動,二級目標是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吨圃炱胶狻愤@節(jié)課是在《機械是什么》這一整體感知機械的基礎上,具體感知天平和杠桿的平衡。本課的目的不僅是利用杠桿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條件,還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桿省力的研究做實驗與記錄數(shù)據兩方面的鋪墊。

平衡現(xiàn)象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屢見不鮮的,但學生很少對其進行過理性分析。有些學生通過不同途徑對平衡的條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并不透徹,更多的是生活經驗而不是對科學規(guī)律的認知。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現(xiàn)狀,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杠桿尺、鉤碼等實驗器材,了解杠桿尺各重要組成部分。認知平衡,能準確判斷平衡狀態(tài)與不平衡狀態(tài)。

2、過程與方法:探究杠桿尺平衡的條件,并準確記錄實驗數(shù)據。根據探究過程和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分析、歸納出杠桿尺平衡的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聯(lián)系生活,說說自己知道的平衡實例。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應問題。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教師應該提前準備杠桿尺、鉤碼盒、杠桿尺平衡實驗數(shù)據記錄表等教具。

三、說教法:

本課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開展學習活動。

根據科學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兩個基本理念,我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教學以懸疑貫穿始終,從發(fā)現(xiàn)平衡現(xiàn)象激疑、揭秘平衡原因釋疑、生活驗證平衡證疑等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疑問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科學知識也在觀察、動手、分析中被學生發(fā)現(xiàn)、運用。

2、問題引領,層層遞進。

認知規(guī)律告訴我們,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認知最容易達成教學目標。中年級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時期,讓學生在觀察現(xiàn)象以后,用“為什么尺子不掉下來?”,在研究等臂平衡時,用“在左邊第2格掛3個鉤碼,右邊第2格應該掛幾個鉤碼?”,在研究不等臂平衡時,用“在左邊第2格掛3個鉤碼,想想右邊哪里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最后,用“杠桿平衡有規(guī)律嗎?”。設計不同梯度和層次的問題,方能引領學生從思考表面現(xiàn)象開始,層層遞進最終達到思考探索本質規(guī)律的目的。

3、合作探究,恰當點撥。

合作探究式是學習并解決問題的有效形式。有效合作探究需要教師畫龍點睛般點撥、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同伴共同探究交流。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的“卡點”合作,如在發(fā)現(xiàn)等臂平衡條件處合作,在發(fā)現(xiàn)不等臂平衡條件處合作,在分析實驗數(shù)據獲得認知規(guī)律處合作,在學習的“關鍵點”教師參與合作,起到“撥開云霧方見天”的效果。合作探究,恰當點撥,既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發(fā)散多維的思維品質,又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樂學善思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YJS21.COM

4、創(chuàng)造氛圍,凸現(xiàn)主體。

融入學生,參與活動,轉換角色,尊重學生見解,允許學生失敗,學生就會成為大膽學習的主人。提倡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在“設置懸疑,激發(fā)興趣”時尊重學生的猜想,在“猜想假設,實驗探究”中等臂平衡實驗和不等臂平衡實驗時參與動手,在分析實驗數(shù)據總結認識規(guī)律時不否定學生的想法,就能開啟學生思維的閥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猶如源頭活水。

四、說學法: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造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兒童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的方法,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五、說教學過程:

哲學家蘇格拉底把教學過程比作嬰兒的出生,教師的作用就好比助產士,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主動學習,再好的教師也是教不會的??茖W探究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態(tài)度得到培養(yǎng)。

根據“主導和主體”,“主動學習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思路:

(一)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著名教育家于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苯處熢谡n的開始就要激活主體,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上課時,我讓學生先玩一個游戲。我出示一把尺子,問學生:誰能把一根尺子平放在一個手指上,不讓他掉下來。這個游戲很簡單,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很快做出來,我請一個學生上臺進行演示,當尺子平放在手指上而不掉下時,我問學生為什么尺子不掉下來,有學生說因為尺子平衡了,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加以肯定,并告訴學生這種情況就是平衡狀態(tài)。當學生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我又拋出問題,如果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塊橡皮,又會怎樣?學生大聲叫到,尺子會掉下來,我讓學生試試,果真掉下來了,相機告訴學生這種情況是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然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將借助一些器材來研究平衡現(xiàn)象,點明本課的研究主題。

看似簡單的感性認識的游戲活動,其實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探索的欲望被調動起來了,接下去的學習順理成章。

(二)猜想假設,實驗探究。

1、認識器材。

通過游戲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著給學生介紹本節(jié)課我們借助的實驗器材,對杠桿、鉤碼一一進行展示,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我們將利用這些器材來制造平衡,點明課題。同時在介紹這些器材時,相應的展示他們的使用方法,隨機也展示平衡狀態(tài)和不平衡狀態(tài),與開課前的游戲結合起來。

2、研究等臂平衡。

認識器材時,我將有意先展示平衡狀態(tài),然后展示不平衡狀態(tài),隨機提出研究問題:老師在左邊第二格掛3個鉤碼,想想右邊二格處應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學生猜測。這時要讓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學生猜測后分小組進行驗證。驗證前,老師詳細講解實驗記錄表的填寫方法。同時要求學生分好工,明確組長、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等任務,讓每個孩子有事可做,做有效地實驗探究活動,避免了探究活動只是部分孩子展示自我的舞臺。分組活動結束后,學生全班進行交流,交流時讓匯報員、操作員和記錄員同時上臺一邊匯報,一邊演示杠桿尺,一邊將結果填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要求其他組的學生認真聆聽,看有沒有和自己組不一樣的結果。在這里結果出現(xiàn)了不一樣,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實驗,尋找原因。在讓學生說出實驗探究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時,學生可能會提到在右邊的其他位置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此時,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發(fā)現(xiàn)打亂了教師的預設而忽視這一個創(chuàng)新性發(fā)現(xiàn),而應該根據交流的狀況靈活地進行教學調整,開展不等臂平衡的研究。

3、研究不等臂平衡。

在交流等臂平衡的實驗結果時,如果學生沒有提出在右邊的其他地方掛鉤碼也能使杠桿平衡,教師可以直接提出新問題:老師不規(guī)定同學們在右邊第三格掛鉤碼,你們還有其他的方法讓杠桿尺平衡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興趣再次被調動起來,也從剛才成功的喜悅中回過神來,再次研究新的問題。老師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猜測使杠桿尺平衡的新的方法。老師將學生猜測的情況記錄在黑板上,同時告訴學生方法不僅僅這幾種,可能還有更多,鼓勵學生在驗證猜想的同時想出更多平衡的方法。學生猜測后進行驗證,既符合科學探究的過程,也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有目標的開展活動,防止學生探究的無效性。學生經歷了等臂平衡實驗的驗證,這次的活動變得很簡單,學生就能按照上次的活動情況有條不紊地開展。學生實驗后匯報交流將實驗結果記錄在黑板上。當各種不同的平衡方法一一展示,特別是學生還發(fā)現(xiàn)在杠桿尺右邊的不同位置可以掛幾處鉤碼也可以讓杠桿尺平衡時,教師相機肯定、鼓勵,讓學生充分享受探究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fā)探索的熱情和自信。

(三)嘗試解釋,表達交流。

前幾次的成功應該讓學生對科學的探究充滿了信心。當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我提出了新的問題:同學們找到了這么多讓杠桿尺平衡的方法,那么杠桿尺的平衡有沒有規(guī)律呢?讓學生再次投入新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此時,老師要提醒學生認真分析黑板上我們幾次實驗的數(shù)據,從數(shù)據中尋找規(guī)律。學生可能會很快找到等臂平衡的規(guī)律,那就是在左右兩邊相同位置掛相同數(shù)量的鉤碼杠桿尺就會平衡,但不等臂平衡的規(guī)律學生可能較難找到,這時老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左右兩邊的數(shù)據,圍繞“左邊等于右邊”這個核心問題,應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遷移的方法、數(shù)學計算的方法尋找規(guī)律。

(四)制造平衡,驗證規(guī)律。

規(guī)律找出來了,學生很興奮,那規(guī)律是不是對的呢?這時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規(guī)律來制造平衡,老師先演示不平衡的杠桿尺,讓學生根據規(guī)律來猜測如何制造平衡,再請學生上臺演示,學生發(fā)現(xiàn)根據規(guī)律來猜想,杠桿尺都能平衡,再次驗證規(guī)律。

(五)聯(lián)系生活,拓展運用。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科學應用,幫助解決生活問題。因此,我設計了三項練習:

1、讓學生再次回到開課前的那個游戲,鼓勵學生利用平衡規(guī)律,尋找不同方法讓平放在手指上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的尺子再次回到平衡。

2、尋找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

3、設計平衡游戲。

最后的拓展運用體現(xiàn)了分層要求,讓尺子回到平衡狀態(tài),取材簡單也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全班學生都能完成,再次驗證了平衡規(guī)律,尋找生活中的平衡現(xiàn)象讓科學回歸生活。而第三個活動則要求較高,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精神,能靈活運用科學規(guī)律,期望能有少部分學生完成。三項活動設計,既可以讓學生再次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讓整堂課前后響應,實現(xiàn)學以致用。

制造課件【篇5】

一、教學目的

1. 感受生活中各種常見的漩渦,了解這些漩渦的共同特性。

2. 嘗試運用手工或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看到的漩渦。

3. 在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

二、教學準備

1.資源準備教師演示包:

(1)漩渦圖片

(2)實物:彩色紙、剪刀、橡皮泥、毛線、水彩筆、筷子、勺子、竹簽、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長短不同的攪拌器皿

(3)記錄活動表格幼兒資源包:

(1)實物:彩色紙、剪刀、橡皮泥、毛線、水彩筆、筷子、勺子、竹簽、大小、高度不同的容器、長短不同的攪拌器皿

(2)記錄活動表格親子活動包:

(1)容器、攪拌器皿、沙。

自行準備:

(1)課桌。

(2)示頻儀、電源插座。

(3)黑板。

2.經驗準備教 師:需要了解漩渦的形成。

幼兒:幼兒收集各種不同的攪拌器皿以及容器,會填寫簡單的表格。

3.環(huán)境準備在科學區(qū)準備各種不同的攪拌器皿以及容器。

三、科學詞匯漩渦:水流急轉所激起的螺旋形。

四、方法詞匯觀察:觀察怎樣制造漩渦。

操作:用不同的物體制造漩渦。

記錄:哪個物體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渦。

五、教學建議

1.導入活動律動導入:讓幼兒跳轉圈舞,感受漩的動作。

2.引導幼兒討論幼兒已經認識了漩渦,請幼兒說說在哪兒見過漩渦?你看見的漩渦是什么樣的?你覺得漩渦像什么?

3. 幼兒作業(yè)組織幼兒用各種材料直觀的表現(xiàn)出自己看到的漩渦。

1.畫密密麻麻的螺旋線,拿剪刀順著螺旋線剪,剪一個漂亮的漩渦。

2.用毛線擺螺旋線。

3.把橡皮泥搓成長條,把長條擺成螺旋線。

水中做漩渦。先問幼兒會在水中制造漩渦嗎?然后請幼兒討論用什么方法制造漩渦?

(1)用手攪。

(2)用嘴吹一吹。

(3)用筷子攪水。然后用老師準備的材料,嘗試制造出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漩渦,把結果記錄在表格內。

4.過程關注。

在幼兒進行制造漩渦時,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操作時不把水弄到衣服和地面。

5.教師小結。

原來用長而細的攪拌器皿在大而深的容器中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渦。

6.教學延伸

(1)區(qū)域延伸在科學區(qū)提供一根蔥和有色的水:運用漩渦的知識看看蔥在漩渦中會怎樣。

(2)家庭親子活動延伸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樣把它們撈出來?

相信《最新制造課件(匯編5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制造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最新童年的課件匯編8篇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有提前準備可能會使用到資料的習慣。資料通常是指書籍、報刊、圖表、圖片等。參考資料有助于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幼師資料內容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童年的課件匯編8篇”,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1、...
    2023-04-25 閱讀全文
  • 最新寫詩歌課件匯編 通常在教授學生之前,教師會提前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如果教師還沒來得及準備也不晚。在上課時,教案和課件是教師的主要依據,但是否有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和課件素材呢?如果你需要,推薦閱讀“寫詩歌課件”,它有望對你的學習和工作有所幫助!...
    2023-06-17 閱讀全文
  • 最新白公鵝課件(匯編15篇)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有了資料的協(xié)助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在這里,你不妨讀讀最新白公鵝課件,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你能喜歡!教學這篇略讀課文...
    2023-06-04 閱讀全文
  • 編碼的課件匯編5篇 備好課件是老師在課前必須完成的任務,每位教師都應該遵照要求準備教案課件。充分準備好課件可以避免遺漏重要的知識點。本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經過慎重考慮,為您推薦了標題為“編碼的課件”的資料,相信您閱讀后一定會有所收獲!...
    2023-06-10 閱讀全文
  • 2023絡營銷課件(匯編5篇) 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在授課之前完成自己的教案課件,此時正是老師開始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教案是教學中有效溝通的重要工具,您是否在為不懂如何編寫教案課件而感到苦惱呢?如果您需要一篇有用的文章,我們向您推薦“絡營銷課件”,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提供幫助!...
    2023-06-19 閱讀全文

前輩告訴我們,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在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有提前準備可能會使用到資料的習慣。資料通常是指書籍、報刊、圖表、圖片等。參考資料有助于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幼師資料內容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童年的課件匯編8篇”,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1、...

2023-04-25 閱讀全文

通常在教授學生之前,教師會提前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如果教師還沒來得及準備也不晚。在上課時,教案和課件是教師的主要依據,但是否有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和課件素材呢?如果你需要,推薦閱讀“寫詩歌課件”,它有望對你的學習和工作有所幫助!...

2023-06-17 閱讀全文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是作用于人類社會實踐的一種可供參考的材料。有了資料的協(xié)助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見幼師資料嗎?在這里,你不妨讀讀最新白公鵝課件,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你能喜歡!教學這篇略讀課文...

2023-06-04 閱讀全文

備好課件是老師在課前必須完成的任務,每位教師都應該遵照要求準備教案課件。充分準備好課件可以避免遺漏重要的知識點。本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經過慎重考慮,為您推薦了標題為“編碼的課件”的資料,相信您閱讀后一定會有所收獲!...

2023-06-10 閱讀全文

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在授課之前完成自己的教案課件,此時正是老師開始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教案是教學中有效溝通的重要工具,您是否在為不懂如何編寫教案課件而感到苦惱呢?如果您需要一篇有用的文章,我們向您推薦“絡營銷課件”,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提供幫助!...

2023-06-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