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9-04

心理健康教育筆記。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不良的習慣,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父母爭吵、分居、離婚、再婚、父母一方的缺失等都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使幼兒的心靈遭受創(chuàng)傷,精神發(fā)生偏移,zqmbj.cn

甚至危害終生。在眾多的家庭變故中,離婚是造成子女心理異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父母離異意味著親情的崩潰,被迫與父親或母親的分離,使孩子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重創(chuàng)。很多幼兒在父母離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發(fā)生改變。有的變得孤僻、憂郁、退縮;有的變得敏感、多疑、猜忌;有的變得粗暴、煩躁,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攻擊性行為。幼兒長期受消極情緒情感的影響,將會產(chǎn)生心理疾病,因此,積極的引導和干預將必不可少。

處在不健全家庭的幼兒往往性格孤僻、自卑、敏感,因此在教育上要耐心細致,不能粗暴對待,更不能諷刺挖苦。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喚醒和鼓舞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出幼兒最大的學習潛能。讓其全身心地投入,使心靈得到舒展,個性得到張揚,從而促進其良好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心靈的愛撫來醫(yī)治心靈的創(chuàng)傷,用精神的甘露來滌療精神的污染。”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努力為這些不幸的幼兒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以外的更多的關(guān)愛,以此來彌補他們?nèi)狈Φ挠H情,撫平其心靈的創(chuàng)傷。讓這些孩子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充滿陽光的集體里,雖然身處不幸,但又特別的幸運。

丹丹曾經(jīng)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公主,活潑、開朗,人見人愛。由于一次意外的車禍,媽媽永遠地走了,從那以后丹丹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她自卑、躲避、退縮。在幼兒園里丹丹有意回避集體活動,不與老師和同學交往,常常一個人望著幼兒園大門發(fā)呆,還經(jīng)常偷偷哭泣,嘴里不停地嘮叨“我要回家”“我要媽媽”。后來,在一次家訪中,老師發(fā)現(xiàn)丹丹竟然喜歡幫助爸爸做家務,便在第二天開展的“扮家家”的游戲中,有意讓丹丹來當“媽媽”,午睡后要幫助寶寶們疊被子,吃飯前要為寶寶們拿餐具……丹丹忙得不亦樂乎,可愛的小臉上終于出現(xiàn)了久違的笑容。見到此情此景,老師立即表揚丹丹干得好,是個合格的“好媽媽”,并且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豎起大拇指,夸丹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從此,丹丹對老師產(chǎn)生了親密感,慢慢接受了失去媽媽的現(xiàn)實,性格也開始發(fā)生了變化……

前不久,班里轉(zhuǎn)來一個叫峰峰的小男孩。由于父母離異,峰峰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天,峰峰突然問我:“老師,你知道什么是離婚嗎?”我當時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驚呆了,一時啞口無言。只見峰峰兩只眼睛紅紅地說:“我知道,就是爸爸媽媽不再愛峰峰了,不再帶峰峰去吃肯德基了?!蔽也恢獞撛鯓影参窟@個受傷的孩子,只是輕輕地撫摸他的頭。峰峰似乎感覺到了我對他的憐憫,又問道:“老師你知道我為什么要轉(zhuǎn)園嗎?”

我搖搖頭?!澳愣紫聛砦腋阏f?!狈宸迮康轿业亩吳那牡馗嬖V我,他在原來的幼兒園有一次和小朋友因為上廁所排隊打起來了,老師還沒有了解情況就狠狠地批評了那個小朋友,還對全班的小朋友說:“峰峰爸爸媽媽離婚了,他是個很不幸的孩子,大家以后要多照顧他,誰也不許欺負他?!狈宸甯嬖V我老師的話讓他感覺很不開心,他受不了小朋友的憐憫、同情和嘲諷,慢慢開始害怕上幼兒園,害怕看到小朋友,奶奶知道后,將峰峰轉(zhuǎn)到了我們幼兒園。最后峰峰用懇求的眼神望著我說:“老師,你能替我保密嗎?我怕別的小朋友會知道?!薄胺判陌桑蠋煵粫嬖V任何人的,我們拉鉤……”

離婚家庭的孩子,往往自卑、敏感,害怕別人觸摸到自己的痛處,他們所需要的更多的是理解、尊重,而不是同情、憐憫。針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活動中多給予他們一些關(guān)心、支持、鼓勵,而不是一味地可憐他們。同時,也要對其父母進行教育,即使離婚了,也要正面教育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父母情緒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父母是幼兒最親密的成長伙伴。社會學家認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桿,是孩子心理發(fā)育的影響指針。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謙虛禮貌,有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經(jīng)常情緒惡劣,吵架斗嘴,則會讓幼兒經(jīng)常處于緊張和恐懼之中,對于孩子的心理發(fā)育極其不利。

因而,從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角度出發(fā),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別注意情緒控制,謹防幼兒因父母不良情緒而影響正常的心理發(fā)育。專家提醒家長,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以下幾點情緒需要特別注意控制: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讓的吵架動粗,或者家長與他人吵架動粗,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家長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會讓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會滋生不安全的感覺。因而,家長們必須謹記不要或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對生活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長信心。父母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經(jīng)常表露頹廢的情緒,會使孩子過早接觸到社會或生活方面的壓力,會讓孩子心理產(chǎn)生不安全感,對生活懷疑或頹廢的生活態(tài)度可能會因此伴隨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身心過早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因而,特別需要提醒家長朋友們,無論你暫時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育,請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3.不要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

有些家長經(jīng)常毫不避諱地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這些家長以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們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對孩子沒有什么影響。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處世方式,更是一種有害于幼兒健康成長的不良教育方式。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對于家長日常正規(guī)教育產(chǎn)生懷疑,也會讓孩子因此也學會這種不良的處世方式,會扭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長朋友性格比較極端,對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較偏激,往往會在孩子無所避諱地發(fā)表過激的語言。心理專家認為,家長過激的言語和情緒會讓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轉(zhuǎn)化,會讓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發(fā)育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而,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夫妻吵架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恩愛的夫妻也難免會遇到矛盾,發(fā)生激烈的爭吵。一般的爭吵并不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問題,但是過于頻繁,涉及人身攻擊,或產(chǎn)生家庭暴力爭吵,難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甚至造成孩子心理健康。

除了讓孩子恐懼之外,還可能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會了這種不健康的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模式。為人父母的你,準備好了在孩子面前做個好榜樣嗎?

【事件回放】

因為和老公吵架,陳娟把孩子和裝有衣物的包裹丟棄在15樓的樓道旁,任憑孩子怎么哭鬧,陳娟絲毫沒有回心轉(zhuǎn)意,丟下孩子立刻離開了。在樓下做保潔工作的沈大媽聽見樓上有孩子的哭聲,順著樓層往上查看,發(fā)現(xiàn)了被陳娟丟棄的女嬰,報了警。通過問詢民警得知,小兩口因瑣事起爭執(zhí),有些重男輕女的丈夫說了些難聽的話,妻子一時沖動才把剛剛40天的孩子丟棄在樓道內(nèi)。

1、年幼的孩子會把父母的爭吵歸咎到自己身上

爭吵是一種激烈的情緒反應。大人這種激烈的情緒,在孩子眼里會有怎樣的解讀,恐怕是很多父母沒有認真考慮過的。吳國源表示:“孩子的觀察點和大人完全不一樣。打個比方,我們?nèi)ス浣挚吹降氖菣淮袄锏臄[設(shè),五光十色的街景,而同樣的場景里,孩子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腿和鞋子而已。大人的激烈的情緒,比較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恐懼、害怕、悲傷、無助等負面情緒。大多孩子都會以哭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恐懼害怕。有時候,也會有其他的表現(xiàn)形式。我就遇到過這樣的個案。夫妻兩個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受驚的孩子嚇得大哭,小便失禁了。幾年之后,孩子都已經(jīng)上學了,但是只要一緊張恐懼還是會小便失禁?!?/p>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理解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孩子們大多會認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特別是有些時候,夫妻之間鬧矛盾,卻把孩子當出氣筒。吳國源提醒說,這會造成孩子心中的黑色記憶和黑色自我認知。孩子會覺得“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我不聽話,都是我的錯?!庇行┖⒆悠疵ψx書,希望父母能喜歡自己,減少爭吵。他們把父母的不和歸咎到自己身上,結(jié)果一生都很自卑,遇到問題時,還容易采取自殺等極端手段。一般來說,6歲以后的孩子才能對父母吵架的問題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到青春期以后,會完全意識到自己是獨立個體。

2、潛移默化中孩子習得用吵架處理事情的方式

孩提時代是學習模仿能力非常強的階段。而父母往往是孩子首先學習模仿的對象。父母經(jīng)常當著孩子的面激烈爭吵,會讓孩子看到父母之間在采用攻擊性行為解決親密關(guān)系問題和矛盾。當他發(fā)現(xiàn)父親或母親采用責罵、摔東西,甚至暴力來解決問題,居然使另一方閉嘴了或是勝利了,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學會這些不好的處理方法,并且認為吵架、謾罵、暴力都是解決人際問題的辦法,這些方法會被孩子用到自己的社交中——在幼兒園或者學校里面,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和同學的關(guān)系。

更糟糕的是,在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時,夫妻一方采用自我虐待,如撞墻、自殺等方式,這樣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會更嚴重。吳國源指出:“中國農(nóng)村女性自殺率很高,就是因為不少女性在和丈夫吵架后,喝農(nóng)藥證明自己的清白,或是以此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這實際上是通過自我傷害來懲罰別人。這樣極端的方式如果被孩子習得,那么等孩子長大后,在處理戀愛婚姻等親密關(guān)系時,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是常事了?!?/p>

3、把孩子當籌碼會造成孩子內(nèi)心撕裂性傷痛

另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父母在發(fā)生爭吵時把孩子當籌碼,讓孩子參與其中?!拔液湍惆蛛x婚了,你跟誰?”“你說!你喜歡你那個騙子爸爸,還是媽媽?”……有的父母吵架,就帶著孩子回娘家,對孩子抱怨丈夫或妻子的不好。吳國源提醒說:“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撕裂性的傷痛,不管夫妻是否因為爭吵而分開,對孩子來說他的爸爸、媽媽,任何一個他都不愿失去。這種把孩子當做籌碼卷入爭吵的情況,會對孩子的情緒、行為以及性格有重大的影響?!?/p>

與這類爭吵激烈甚至把孩子卷入的夫妻相反,有些夫妻不吵架,打冷戰(zhàn),冷漠處理。在吳國源看來,這種冷漠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殺傷力更大?!昂⒆佣际欠浅C舾械?,父母之間不說話,孩子其實是恐懼的。有些孩子會通過闖禍,不停地闖禍來引起關(guān)注和關(guān)愛。還有的孩子還會生病、受傷,只為了讓父母一起來看自己?!?/p>

4、最好的補救方法是當著孩子面和好

如果已經(jīng)當著孩子的面大吵了一架了。那該如何補救呢?最好的辦法,是當著孩子的面和好。吳國源指出:“夫妻吵架后,要明確地在孩子面前和好,告訴孩子,吵架的事情過去了,爸爸媽媽和好了,爸爸媽媽都愛你。也可以鼓勵孩子把當時的感受說出來,給與孩子擁抱、撫摸、陪伴。也可以采用孩子的方式,比如拉鉤啊,親一個啊?!?/p>

作為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細心觀察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也成為了父母的鏡子。你是怎樣的,孩子就會習得。吳國源提醒說,為人父母者,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其他小伙伴在一起時,有沒有模仿父母吵架的情形。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那父母們要更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正確處理矛盾的形式。轉(zhuǎn)

打罵教育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中國政法大學田嵐、何俊萍兩位教授針對“家庭體罰子女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顯示,近2/3兒童曾經(jīng)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diào)查的498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jīng)歷過家長的體罰;高達被體罰總數(shù)的71.38%。體罰的形式以父母手打腳踹為最多,占到88%,借助工具,如棍棒、皮帶、衣架等實施暴力的占1.6%。從體罰的種類看,辱罵占25.28%,罰跪占16.36%,罰站占13.38%,被父母逐出家門的占4.09%。心理學家指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濫用體罰會給孩子造成諸多心理問題。

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不開心

“濫用體罰會造成諸多心理問題。”北京慧源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指出,兒童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但現(xiàn)在孩子們過得并不開心。最近上海電視臺新聞頻道和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聯(lián)手舉辦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參加調(diào)查的孩子中竟然有78%感到不開心。

肖峰主任分析指出,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成為孩子郁悶的主要原因。每個孩子都有下列四種需要:首先就是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而不是父母的責怪和打罵;第二點,被他人接受,被他人尊重;第三點,得到別人的贊賞;第四點,在家里有地位,而濫用體罰會破壞孩子的這些心理需求。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經(jīng)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缺乏自尊、自愛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現(xiàn)早戀,還會使女兒數(shù)學成績差;父親經(jīng)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逆反心理,不愿服從社會規(guī)范,或者退縮、幼稚,缺少男子氣;母親經(jīng)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說,打孩子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新的心理問題。

濫用體罰會喪失懲戒效果

“濫用體罰會破壞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情?!毙し逭f,“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是一種尊重平等和諧支持的關(guān)系。一旦濫用體罰,既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肖峰特別指出,體罰不但使孩子不再愿意與父母親近,而且打多了,只會使父母子女之間在感情上產(chǎn)生隔閡,嚴重的甚至會對抗、對罵、對打。

肖峰認為,濫用體罰會喪失懲戒的效果。體罰作為一種最嚴厲的懲罰手段,如果濫用,父母動輒就是幾板子或幾巴掌。打孩子打慣了,習以為常了,孩子對打也就沒有了懼怕。孩子一旦對打失去了懼怕。“打”作為一種最嚴厲的懲罰手段也就喪失了它的威懾力。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取有些孩子所咕噥的:“動不動就打,只會打”。美國的一項問卷調(diào)查顯示,有40%的父母覺得打罵之后,孩子的表現(xiàn)還是一樣。

濫用體罰不能真正讓孩子明辨是非

國外有專家分析了自1938年以來體罰孩子的眾多后果,跟蹤分析了打屁股對孩子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她認為:通過打孩子屁股,你可以讓孩子暫時聽話,但問題是,孩子心里并不特別清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你應該讓孩子從內(nèi)心里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不是“如果我怎么怎么了,媽媽就會打屁股……”,否則,一旦家長不在身邊,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脅了,孩子們就不會有分辨是非的主動性了。

濫用體罰還會使孩子學習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打孩子絕對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會是對孩子的一種個性壓抑,尤其是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于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會從父母那里學會了“以暴制暴”,學會了“打人經(jīng)驗”,染上了暴力行為。日前,美國一個專家小組分析調(diào)查了過去60年有關(guān)“打屁股”的案例,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童年經(jīng)常挨“屁板”的人們更容易滋生侵略性、反社會的行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

無論是打還是使用別的方式處理或懲罰孩子的過失的意義,不是針對事件的結(jié)果,關(guān)鍵的是針對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和態(tài)度。批評、懲罰的根本目的與重點是讓孩子思考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如何避免、減輕懲罰。當孩子對可能被懲罰的方式、輕重等考慮的越多,就越不關(guān)心事件本身的問題,從事件本身吸取的教訓和經(jīng)驗越少!因為打罵只會使孩子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現(xiàn)你不喜歡的行為,并非真的改正了,而躲到你背后,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繼續(xù)淘氣,繼續(xù)使壞;打罵只是讓他學會了逃避被打,而沒有學會什么是該,什么是不該的是非善惡。

肖峰主任肯定地說,家長期望完全通過打來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錯誤的。一味打,只會造成孩子種種不良的心態(tài)和心理偏差,決不能獲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逗弄孩子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有很多大人見孩子逗孩子玩,拿孩子看玩笑。其實這種行為嚴重傷害了孩子心理,甚至會留下陰影。

一、大人聚會拿孩子開玩笑

一群親友在餐館吃飯,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著與自己同齡的朋友,笑著對只有四五歲的男孩說:“兒子,叫哥哥!”

這名朋友則笑著對孩子說:“不能叫哥哥,叫伯伯!”孩子爸爸繼續(xù)逗孩子:“叫哥哥!”在這一聲聲“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得不知所措。

隨后,爸爸的朋友掏出一個紅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說:“叫聲伯伯,這個紅包便給你?!焙⒆硬恢赖降自摻醒矍斑@個男人“伯伯”還是“哥哥”,猶疑著不吭聲,也不伸手接紅包。父親的朋友則說:“不叫伯伯啊,那這個紅包不給你了?!币慌缘陌⒁虅t走到男孩身邊,蹲下來問道:“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币姾⒆硬焕?,阿姨繼續(xù)逗:“你不說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最終,孩子“哇”的一聲被嚇哭了,一桌子大人終于心滿意足地全笑了。

拿性別打趣易使孩子自我懷疑

特別是3到6歲的兒童,如果已經(jīng)有了性別意識后,再這樣詢問他們,孩子會對自己的性別產(chǎn)生懷疑,有的孩子則會想:“你為什么要這么問,是不是我做錯什么了?”她認為這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盡量不要用這種方式逗弄孩子。

二、春節(jié)禁止親戚“逗娃”小貼士

馬上就要春節(jié)了,親友之間的聚會少不了,成年人應該從3個方面注意:

第一,成年人不要為了顯示親熱隨便“逗”孩子。

孩子還不能像成年人那樣判斷事物和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一個小玩笑對成年人肯定不算什么,對一些孩子來說也無所謂,可是對那些敏感性比較強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傷害。試著回憶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記憶里還深刻地保留著一些童年時不愉快的事件。

在不了解孩子性格特征的時候,哪些玩笑盡量少開呢?比如,不要隨便拿孩子自己的東西,不要向孩子索要東西來試探孩子是否“大方”,尤其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體特征,例如頭比較大,發(fā)型比較特殊,缺了幾顆牙齒;不要用威脅來要求孩子親近,“叫阿姨,叫啊,不然我就拿走你的小車”“來,找叔叔來,不來,叔叔抓你了”然后做出一臉兇惡狀;不要故意戲弄,讓孩子“出洋相”,再“看笑話”,尤其是人多的場合……

第二,教育孩子身教勝于言傳。

例如“不能隨便要別人東西”,大家都會這樣告訴孩子;可是成人“逗”孩子,要他的玩具車,而自己不給還被爸爸批評“小氣”,孩子的思維就會混亂了,或者發(fā)現(xiàn):成年人就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孩子的行為是學習來的,所以有孩子在場時,成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第三,父母要會保護孩子。

中國人講究面子,即使心里覺得朋友“逗”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也不好意思阻止,那犧牲的就是孩子的心靈。父母應當溫和制止“逗”孩子的親友,實在不好意思不妨岔開他們的注意力,或者找個理由將孩子抱開。

三、將孩子進行比較

隨著單獨二胎政策的逐漸放開,很多家庭決定要兩個孩子的不在少數(shù)。張女士說,家里是雙獨,所以在女兒4歲的時候,她生了家中的老二,家里的注意力也全部轉(zhuǎn)到了小寶寶身上。

“鄰居們有時候會逗孩子,‘你媽媽會更愛小弟弟,不管你了怎么辦?’”張女士說,每逢有鄰居這樣問,女兒就會眼巴巴地看著自己,表情非??蓱z。她說,雖然知道鄰居們只是逗孩子,沒有惡意,但是聽了還是不舒服,她更能理解女兒可憐的心情。

所以,在坐月子的時候,盡管不能抱孩子,公公婆婆還不允許女兒到屋里來打擾媽媽,她還是堅持把門打開,每天吃飯的時候堅持讓女兒和自己一起吃?!斑@樣孩子心里會好受些”。張女士說,不然真的覺得會對大女兒造成非常大的傷害。她說,有時候別人說多了,女兒心里終歸是會難過的。

張女士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真實的傷害已經(jīng)對她的女兒甜甜曾經(jīng)產(chǎn)生了心理陰影。在弟弟的滿月酒上,一位姨媽對甜甜說:“你媽媽有了弟弟,今后只愛你弟弟,不愛你了?!睂τ谝粋€孩子來說,最恐懼的事情莫過于失去媽媽的愛了。一句“你媽媽只愛弟弟,不愛你了”對于孩子來說無異于是晴天霹靂。在此后的幾個月內(nèi),這個疑問一直讓甜甜糾結(jié)、恐懼和不安。似乎是恨這個小小的嬰兒奪走了媽媽的愛,甜甜經(jīng)常趁著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打弟弟,到后來甚至發(fā)展到當著大人面就會無緣無故地打弟弟、掐弟弟。

過分強調(diào)會造成恐慌心理

隨著二胎政策的逐漸放開,的確已經(jīng)有不少家庭擁有兩個孩子,這也需要家長格外關(guān)注第一個孩子的情緒。如果有家人或者朋友對孩子說“你父母將來會不疼你了” 這樣的話,會對孩子更多造成的是恐慌而不僅僅是傷害。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對他們的愛。所以,一旦有人跟孩子說這樣的話,孩子的反應就是“父母是不是真的不愛我了?”在這種時候,家長應該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依然像之前一樣愛你”,最好再親親孩子,抱抱孩子,緩解孩子內(nèi)心的恐慌。

四、拿糖果引逗孩子

余先生前幾天帶兒子樂樂去參加大學同學聚會,多年不見,氛圍很好,大家互相以上學期間的綽號打趣。余先生的同寢室兄弟見樂樂性格有些內(nèi)向,就大聲問他: “除了媽媽以外,爸爸有沒有親過其他阿姨?”引得眾人哈哈大笑。余先生覺得有些不妥,但寢室眾人關(guān)系很好,他也覺得不便制止。

過了會兒,另一個同學把樂樂叫到跟前,拿出準備好的進口巧克力當作禮物,并對樂樂說:“你爸爸上學的時候,我們都叫他大狗,那你就是小狗了。來給叔叔阿姨們表演下小狗是怎么叫的,叫得好叔叔就把巧克力給你吃?!庇谑牵瑦鄢蕴鹗车臉窐凡粌H學小狗叫,還在叔叔們的慫恿下趴在地上學小狗爬。

余先生感覺非常尷尬,但見同學們興致都很高,而且并無惡意,才忍住了沒對室友和兒子發(fā)火。

用物質(zhì)逗弄易誤導孩子

給孩子吃糖果,讓孩子去做事情,這在很多家長看來不會對孩子有什么危害,但是,這會誤導孩子,讓孩子認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想要的東西。有的孩子會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取悅大人。甚至有的孩子認為,大人提了這個要求,如果不去完成,會是沒禮貌的,這實際上是取笑逗弄孩子的行為,會讓幼兒產(chǎn)生心理沖突,對原有的觀念產(chǎn)生質(zhì)疑,對自己的想法產(chǎn)生懷疑。一般開這種玩笑的人都是比較熟悉和關(guān)系要好的朋友,但是如果再碰到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告訴朋友:不要逗弄我的孩子。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六大因素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六大因素

一、家庭生活不和諧,父母經(jīng)常爭吵

專家指出,家庭成員之間融洽的關(guān)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chǔ)。對于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經(jīng)??吹礁改搁g的沖突,孩子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幼小的心靈會埋下陰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美好的婚姻,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影響社會化、人際關(guān)系等諸多方面。

二、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只能聽得表揚,聽不得一點批評意見

專家稱,孩子常??梢暂p而易舉地得到表揚,家長、幼兒園老師天天都是,“你真棒”,“你太聰明了!”等等,使孩子患了“表揚依賴癥”,聽不得一點反面意見,這樣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體驗和原動力,常常會很情緒化,缺少安全感。

三、家長的怕輸心理和處處都要孩子爭“第一”

專家表示,家長常常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要求??傋屪约旱暮⒆优c別的孩子進行比較。當孩子不如別人或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家長會非常著急,抱怨的話、情緒化的行為就會出現(xiàn)。經(jīng)常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與能力。

作為家長應當意識到,讓孩子時時、處處爭“第一”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可以爭“唯一”——我就是我,我與眾不同!因為差異就是資源、就是優(yōu)勢。同樣是“棒”,但 “你真棒”和“你最棒”在目標上卻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應該了解分析孩子的特點,給予正確的評價和切實的目標,讓孩子的能力以“山”字形發(fā)展。

四、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溺愛,使孩子畏懼困難

專家表示,家庭溫柔的陷阱,特別是隔代疼,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準備好了“清道夫”、“鋪路石”,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使孩子膽小、畏懼困難,自然自身也失去了安全感。

因此,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人不要包辦代替。如:讓孩子適時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解決與小朋友的糾紛等等,嘗試成功,建立自信,只有讓孩子多次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才能應對失敗的考驗。

五、孩子的心理營養(yǎng)未得到滿足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沒有得到行動上的自由、獨立與正常情緒的釋放。通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成人很少考慮孩子的需求與愿望,孩子只能圍著成人的指揮棒、“晴雨表”來轉(zhuǎn),孩子想去的地方、想玩的東西,經(jīng)常被嚴令禁止。當成人高興時,拉過孩子不管是否愿意,又親又抱。不高興時,又嫌棄孩子話多,不愿理睬。長此以往,就損傷了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動力,使孩子失去自我,對成人不信任,自身失去安全感。

因此,家長應尊重孩子,放開孩子的手腳,不要過度干涉和妨礙孩子的自主嘗試。跟著孩子的需要走,孩子想“自己來”,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做。孩子沒主動要助,無論孩子做成什么樣,只要沒有危險家長就不參與。但是在孩子表示需要幫助時,家長也要馬上回應,當孩子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再停手讓他自己做。從而,讓孩子與家長建立正常的親子依戀關(guān)系。

六、母親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情緒多變

母親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者,如果母親經(jīng)常怕這怕那,多愁善感,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做事與生活態(tài)度。只有母親本人的安全感和價值感足夠時,才不會常常產(chǎn)生焦慮。而自信、穩(wěn)定、成熟、理智的養(yǎng)育態(tài)度,既能減少媽媽不必要的內(nèi)心消耗,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安全而平和的狀態(tài)與氣質(zhì)。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 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嬰幼兒期是人生發(fā)展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其主要任務為動作、語言、認知和情緒的發(fā)展。作為評估嬰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自然也應該充分反映這一特點。由于嬰幼兒的語言和自我感知能力還處在形成當中,他們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因此,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測量最好通過父母或者照看者來實施;其測量標準,通常也應該從統(tǒng)計的角度來確立。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嬰兒或者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達到大多數(shù)嬰幼兒相應年齡段所具有的那種心理發(fā)展水平。

嬰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

(一)動作發(fā)展

嬰幼兒的動作包括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剛出生的新生兒(滿月后至一歲止一般稱為嬰兒)應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嬰兒應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zhuǎn)向觸接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手掌上的東西。滿20天時,俯臥著的嬰兒應可把頭平舉起來;足月時,嬰兒憑借自身的力量應可移動所躺的位置;4個月時,嬰兒借助支撐應可坐1分鐘;9個月時,嬰兒應能獨自坐起來,借助支撐可站起來;10個月時,嬰兒應能用手和膝爬行;11個月時應能獨自站立;12個月時應能由別人拉著走;13個月時應能獨立行走;18個月時應能獨自爬樓梯。

到兩歲時,幼兒應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語言發(fā)展

新生兒最初的語言是哭聲。一個新生兒應能通過哭聲,向成人表達其饑餓、排泄、疼痛或身體不舒服。大約從第4個月起,嬰兒應開始咿呀學語,把聲母和韻母連結(jié)成一串音節(jié),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語言,他們說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種“世界通用語”,即mama、baba、dada、gagaga等。到接近第12個月時,嬰兒一般應可理解性地使用“媽媽”——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同時也是句子。到18個月左右,嬰兒應能說出雙詞句,如“媽媽水”、“吃蛋蛋”等。從第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有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將開始使用由3個詞或3個以上詞組成的短語或句子。這時,他們的詞匯量應從約20個迅速擴大到300個以上。就在兩到3歲的期間,幼兒(從滿1歲起到6歲止,習慣上稱為幼兒)應具有使用各種基本類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將進入關(guān)鍵期。在這段時期,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勞動等活動,迅速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他的語音應迅速變得準確,而且,在沒有任何人專門教授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掌握母語的語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語。

(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新生兒的學習只局限在一些條件反射上,如巴賓斯基反射,即當嬰兒的腳底受到輕輕拍擊時,大腳趾伸展,其他腳趾呈扇型展開。到了4個月左右,嬰兒應表現(xiàn)出越來越“聰明”的行為。他應該會對一切人,甚至對物體發(fā)出微笑;能把來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結(jié)合起來,如把愉快的臉和愉快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把憤怒的臉同憤怒的聲音聯(lián)系起來。在出生后7至12個月之間,嬰兒應能認識他們以前看見過的刺激,即記憶的形成,從而能意識到在物體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種獨立分離的現(xiàn)象,如物體和人會消失不見,又會重新出現(xiàn)。

到兩歲的時候,幼兒應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來描繪出自己的體驗。例如,當通向某一目標的道路受阻或改變了,幼兒就會去尋找新的路線。這是一種心理符號的控制和理解活動,它使得幼兒能以可預見的、一致的、可調(diào)節(jié)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來作出行動。這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前概念思維。前概念思維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大約在2到4歲之間),通過同化與順應的作用,幼兒直覺思維便會接著發(fā)展起來。這時,幼兒的年齡大體在4至6歲之間。

(四)社會性和情緒的發(fā)展

通過學習社會生存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發(fā)展

自己的社會性,以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人的這種社會化過程既是兒童通過加入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guān)系系統(tǒng)的途徑以掌握社會經(jīng)驗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對社會關(guān)系系統(tǒng)的積極再現(xiàn)的過程。社會化是貫通人的一生的連續(xù)過程。

人在嬰幼兒期,需要獲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會生活方式;對同輩和成年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種個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消極的情緒情感,如喜、怒、哀、樂等;帶領(lǐng)、跟隨同輩人,與他們合作和競爭;對成就有自豪感;從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為此,他們應具備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質(zhì),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個月內(nèi)就能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到2個月左右,嬰兒應開始對人發(fā)出社會性微笑,即當照料者親近他或滿足某種需求時而發(fā)出的微笑(這跟與生俱來的嘴部笑容行為是不同的)。到第4個月時應能產(chǎn)生認生感,即對陌生人產(chǎn)生恐懼。半年后,嬰兒應能明顯地顯示出依戀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跡象,其首要的依戀目標通常是照料他的母親。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到滿1歲時將達到第1個高峰,這個時候母親的出現(xiàn)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安全感。與此同時,父親如果親近嬰兒,關(guān)注嬰兒發(fā)出的信號并給予照料,嬰兒對父親的依戀感也應能牢固地建立起來。到2歲時,有違拗、違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揮別人的現(xiàn)象發(fā)生,其情緒表達形式應表現(xiàn)出多樣化,并且能夠?qū)W會關(guān)心和愛護其他兒童,開展社會性游戲活動,具有移情能力。在3至6歲期間,幼兒應開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標準,并建立同伴關(guān)系。

幼兒心理健康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幼兒心理健康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要知道幼兒時期其實就是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一個人的個性還有很多心理品質(zhì)都是在幼兒時期而形成的,因此心理學家們把幼兒時期定義為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關(guān)鍵時期。

然而,一些專家通過在幼兒園對孩子的一些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很多孩子都會表現(xiàn)出一種自私、自負還有任性或是脾氣暴躁以及孩子的感情脆弱和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一些不良個性特征非常普遍,據(jù)專家分析,孩子的這些特點可能成為他們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隱患。家庭是幼兒的根源地,也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chǔ)的環(huán)境,所以說家庭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僅僅只是表現(xiàn)在生物性的遺傳影響上,而其更表現(xiàn)在家長的情感態(tài)度還有個性和價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對孩子的影響上。

家庭因素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家庭教育中教養(yǎng)方式不恰當

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都會認為,孩子不生病健康的生活著,幼兒這個時期根本不需要什么教育,要讓孩子吃好玩好就可以了,家長們往往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F(xiàn)代的家庭中,大多都是存在重健康知識灌輸,而輕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特別的注重飲食營養(yǎng)攝入,而在情感上卻有所忽略。注重于成人包辦代替,然而卻輕視了幼兒獨立性培養(yǎng)。由于現(xiàn)在的家庭中大多都是一個孩子。獨生子女現(xiàn)象,所以造成對孩子溺愛非常普及。如孩子在家中可能會與家長談伙伴之間的一些事情,這時家長嫌煩,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緒上的快樂和滿足,長久下去自然會冷淡。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樣的作用尤其重要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改掉一些壞毛病,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 都免不了一通數(shù)落或是打罵責備等。然而,家長朋友們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jīng)在你的寶貝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如果做家長的性格很隨意,對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不介意的話,用一種得過且 過的心態(tài),那么這個時候他想要求孩子事事嚴謹就很難。除此之外,還有就是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當你的孩子看見了正準備離婚的父母之間進行戰(zhàn)爭時,孩子的心理會感到很害怕,同時也會變得非常膽小。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孩子為避免受欺負而主動出擊,打罵同學。因此,如果家長朋友們你在你的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的心理問題,那么就請你首先分析一下自身的原因,卡那可能自己的行為是否妥當。

3.家長的教育觀點不同

有不少家長在心理咨詢中反映孩子有說謊的毛病。對于孩子說謊的實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其實孩子說謊的原因很多,比如學齡前幼兒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分不清現(xiàn)實和想象的,有時家長可能會把孩子說出來的想象誤以為是說謊,其實這不是孩子有意說謊,這實際是幼兒趨利避害的本能,不過也有家長需要檢討的地方。例如,很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如果幼兒在幼兒園出現(xiàn)問題,幼兒園的教師找家長,如果是爸爸回家批評一下,讓下次改正就可以,要是找媽媽的話,孩子回家可能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因此孩子就會總結(jié)出來可以從父親那里得到好處。所以這樣下去就會導致孩子在媽媽和爸爸面前說的話會不一樣,就形成了一個說謊的習慣。

4.以成人的視角看問題

有些事情對于孩子來講是好事或無所謂的事,不過在家長的眼里看待這些事的角度卻有問題。如幼兒園的一些集體活動,在不同的事情中家長可能會從成人的角度來認為對孩子的不公平等,可孩子卻認為這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這樣家長的觀點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長時間的下去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或者長大以后就學會人際交往中斤斤計較。

5.祖輩與保姆代養(yǎng)的問題

現(xiàn)在由于父母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因此由長輩或是保姆帶孩子的現(xiàn)象特別的多。要知道長輩都是用一種寵愛的方式來帶孩子,一方面長輩和保姆的知識水平可能通常較父母的知識水平要低,在他們的眼里帶孩子主要是看管好孩子的安全和喂養(yǎng)問題而不重視教育問題。所以在這方面不如父母親自帶孩子。另一方面長輩和保姆為避免孩子受傷,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活動,而且還會嚇唬孩子有危險,這也使孩子的生理還有心理發(fā)展受到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比如運動能力差、不敢嘗試新事 物、膽小懦弱、夸大危險、依賴等。

對策與建議

1.無論是家長也好還是孩子的護理人員也好都要不斷給孩子以積極的評價,不要總是批評孩子要及時地表揚。這樣會給孩子樹立起一個信心。

2.家長要為孩子樹立形象,如果你對孩子的一些特點感到不滿意的話,那么首先你要檢討一下自己,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3.積極調(diào)整家長自己的心態(tài)。無論任何時候都要給孩子留有余地,在人多面前不要打罵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同樣也是很強的。要多于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多給孩子以鼓勵。勤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不要在孩子面前擺家長的架子,最好是以朋友的心態(tài)來與孩子友好的相處。

相信《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心理健康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父母情緒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父母是幼兒最親密的成長伙伴。社會學家認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桿,是孩子心理發(fā)育的影響指針。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
    2021-04-13 閱讀全文
  • 夫妻吵架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恩愛的夫妻也難免會遇到矛盾,發(fā)生激烈的爭吵。一般的爭吵并不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問題,但是過于頻繁,涉及人身攻擊,或產(chǎn)生家庭暴力爭吵,難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甚至造成孩子心理健康。 除了讓孩子恐懼之外...
    2021-03-03 閱讀全文
  • 打罵教育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中國政法大學田嵐、何俊萍兩位教授針對“家庭體罰子女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顯示,近2/3兒童曾經(jīng)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diào)查的498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jīng)歷過家長的體罰;高達被體罰總數(shù)的71....
    2022-04-13 閱讀全文
  • 過早教育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導讀: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小小的就開始學習知識,認為早學就會多學到,就會更博識,其實不然。 問:我的兒子有2歲了。我很想讓我的兒子早讀一點書,您說我該怎麼辦?(網(wǎng)友shuq)過早教育會影響心理健康么?...
    2021-10-07 閱讀全文
  • 逗弄孩子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有很多大人見孩子逗孩子玩,拿孩子看玩笑。其實這種行為嚴重傷害了孩子心理,甚至會留下陰影。 一、大人聚會拿孩子開玩笑 一群親友在餐館吃飯,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著與自己同齡的朋友,笑著對只有四五歲的男孩說:...
    2021-09-11 閱讀全文

父母是幼兒最親密的成長伙伴。社會學家認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桿,是孩子心理發(fā)育的影響指針。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

2021-04-13 閱讀全文

恩愛的夫妻也難免會遇到矛盾,發(fā)生激烈的爭吵。一般的爭吵并不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問題,但是過于頻繁,涉及人身攻擊,或產(chǎn)生家庭暴力爭吵,難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甚至造成孩子心理健康。 除了讓孩子恐懼之外...

2021-03-03 閱讀全文

中國政法大學田嵐、何俊萍兩位教授針對“家庭體罰子女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顯示,近2/3兒童曾經(jīng)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diào)查的498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jīng)歷過家長的體罰;高達被體罰總數(shù)的71....

2022-04-13 閱讀全文

導讀: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小小的就開始學習知識,認為早學就會多學到,就會更博識,其實不然。 問:我的兒子有2歲了。我很想讓我的兒子早讀一點書,您說我該怎麼辦?(網(wǎng)友shuq)過早教育會影響心理健康么?...

2021-10-07 閱讀全文

有很多大人見孩子逗孩子玩,拿孩子看玩笑。其實這種行為嚴重傷害了孩子心理,甚至會留下陰影。 一、大人聚會拿孩子開玩笑 一群親友在餐館吃飯,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著與自己同齡的朋友,笑著對只有四五歲的男孩說:...

2021-09-1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