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寶寶不聽話而且愛哭怎么辦?》,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長提問:
二周歲的寶寶脾氣特犟.她要求的事情一定得答應,否則打也沒用,好好跟她講也沒用,不答應就要大哭大鬧賴在地上.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fā)生,家長真的很頭疼。
專家回答:
建議兒童心理門診咨詢。
醫(yī)生回答:
有的家長因為寶寶愛哭覺得很頭疼,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醫(yī)生告訴家長們,寶寶愛哭可以是以下的幾種原因:1、沒有安全感寶寶在1~3之間。對媽媽的依賴與接觸會逐漸減少。與明顯的獨立性形成鮮明的對比,通常是在1歲的時候,孩子容易感覺害怕和焦急。你也許會注意到他比較安靜,在陌生人面前變得害羞并抱著你的腿,甚至是不吃任何的東西。對付這種恐懼感,最好的辦法是給予寶寶更多的愛。要鼓勵寶寶樹立自己的信心。表揚和獎勵寶寶的每一個新的進步。2、寶寶害怕分離因為孩子從小就很依賴父母,所以要是讓他和父母分離是最容易讓寶寶不安的。害怕分離是使他感到焦慮的又一個原因。我們經(jīng)常會注意到,家長越是好,在分離的時候,寶寶就哭的越厲害。對于這種原因導致寶寶的哭鬧,家長要做的是千萬不要輕視孩子的恐懼,要抱著同情和支持孩子的態(tài)度。多用行動少用語言來安慰孩子,這樣孩子就信賴和依靠你。寶寶最大的信心來源就是家長能夠說到做到。3、由于不順心導致寶寶的哭鬧在快要3歲的時候,寶寶的冒險精神比他的協(xié)調性和生活能力發(fā)展得更快,他想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做當然會很不順心。不順心就會使孩子也把家長作為一個不順心的一個原因。因為他干這件事之前,你為了寶寶的安全會制止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做到耐心,給孩子最好的支持,幫助他。不要老是限制孩子,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聽到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不聽話就大聲訓斥,再不聽就打屁股”。
打孩子似乎依然是家長們心中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但是在孩子的接觸范圍越來越廣,心智發(fā)育越來越成熟的現(xiàn)在,打孩子并不會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讓他產(chǎn)生很多的負面情緒,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很大的不利。
1.打孩子為寶寶做了打人的榜樣
家庭是教會孩子如何處理爭端的訓練營,打孩子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示范,即處理爭端可以用侵害性的方式。
2.打孩子會影響孩子的自我判斷和評價
父母花大心血對寶寶自珍自愛的培養(yǎng),容易在呵責和責打中消失,使孩子認為自己是壞孩子。
3.打孩子貶低了父母的價值
貶低了父母的角色,會使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畏懼,卻同時削弱了持久的威嚴和孩子的敬重。
4.打孩子損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
打孩子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了鴻溝,之間的親情受到了消極的損害,甚至影響到家庭關系。
5.打孩子可能會導致虐待
體罰是逐漸升級的。當你以為打屁股只是“小小的”懲罰,但卻可能在你強硬的手和孩子堅決的態(tài)度之間角力過程中,
升級為對孩子的虐待。打屁股實際上很有可能是虐待的前奏。
6.打孩子并不能改進孩子的行為
打孩子的目標是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
正確的制止孩子錯誤行為的方法是,要在孩子的內心建立起他自己不再去重復錯誤行為的堅定信念,
即鼓勵孩子形成內在的自我控制。
但打孩子并不會在形成內在控制力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而只會增加孩子的屈辱感。
7.打孩子激起父母及孩子心中的怒火
孩子們依靠自己獨特的對公正的判斷方式,常常覺得打孩子是不公正的。
不公正感會加劇孩子心中的屈辱感,傷害其自尊心,從而導致孩子心中的怒火增加。
8.打孩子給孩子留下痛苦的回憶
孩子鬧孩子被打的記憶將會破壞原本對于成長經(jīng)歷的美好回憶。這對人一生的心里感受而言并不美好。
9.打孩子存在長期不良影響
除了會對孩子的肉體形成創(chuàng)傷,其危害還包括引起交際障礙、心理困擾,引起父母與子女溝通障礙,對他人實施侵害性行為增多等長期性不良影響。
你是否經(jīng)常被孩子折騰得頭暈腦漲?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和你作對?你面對自己的孩子是否總是束手無策?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都是一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這里沒有靈丹妙藥,但卻有許多心理教育的原則和技巧。帶您探究孩子不聽話的種種表現(xiàn)、原因及應對措施,讓您能正確且自如地面對孩子不聽話的行為。
1現(xiàn)象孩子“不聽話”的不同情況
“不聽話”,為人父母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會使用這個詞,但家長是否清楚,當您使用這個詞時,不公平的指責就會在您心愛的孩子心里體會到了。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一、有的孩子好像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須做完否則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別的事。例如:不看完動畫片不吃飯。
二、有的孩子要求父母一起做游戲、聊天、陪他玩,還有興趣盎然。否則,你不滿足他,說不定就會出現(xiàn)家長不希望出現(xiàn)的“小動作”。
三、有的孩子你說什么他似乎總是很有理,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
四、有的孩子似乎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看似聽話,但卻心猿意馬,不能按時、按量完成父母的要求。
五、有的孩子似乎記性不好,丟三落四,告訴他怎么做,他可能一扭頭就又忘了,總得讓父母不斷提醒。
以上幾種情況出現(xiàn)時,每個家長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那么,孩子真的“不聽話”嗎?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2原因
孩子:我們不聽話的20條原因
差不多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然而有些孩子就是不聽話,為什么會這樣呢?是不是孩子故意與父母作對?還是一些別的原因呢?事實上,孩子之所以不聽話,是有許多的原因的?,F(xiàn)在我們將在孩子口中的一些原因列出:
1.他們對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嚴,我做不到。
2.他們曾傷害過我的自尊心。
3.我對他們不服氣。
4.當時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們說的話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
7.他們經(jīng)常打人,我反感他們。
8.我正在生氣,心太煩,誰的話也不愛聽。
9.他們對我說話時態(tài)度不好,語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們總拿我跟別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聽這些話。
11.我經(jīng)常挨訓,已經(jīng)和他們形成對抗心理。
12.他們說的話是假話,我才不愛聽。
13.他們說話太啰嗦,讓我厭煩,我就賭氣不停。
14.他們經(jīng)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們說話我聽不進去。
15.他們總愛帶一堆人來家喝酒,吵吵嚷嚷影響我學習,我很反感。
16.他們遇上不順心的事總會拿我出氣,所以我很生氣。
17.家長每天看電視聲音太大,影響我睡覺,所以我就和他們對抗,就不聽話。
18.我說的話他們從來不愿聽,甚至連我的解釋也聽不進去,所以他們說話我也不愛聽了。
19.我覺得我已經(jīng)長大了,不用老讓別人管著我了。
20.所有的時間都讓老師和家長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時間做,我一點自由也沒有,越聽話越?jīng)]有自由。
這些孩子的話給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家長和教師應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3分析
孩子不聽話行為“解密”
孩子的成長中是不是有各種不聽話的行為呢?作為父母的您是不是也因此而傷神不已呢?看看我們?yōu)槟偨Y的孩子不聽話行為解密吧。
不聽話行為1
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十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彼驼f:“我有權決定什么時候收拾玩具。”我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p>
專家解密:
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知識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一對一支招:當父母對孩子有一個要求,而孩子反駁家長的時候,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后與孩子討論一個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雙方達成共識。
不聽話行為2
批評就摔門
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
專家解密:
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系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huán)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fā)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的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
一對一支招:成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并反饋給你。
不聽話行為3
耍脾氣
兒子玩起電腦游戲沒完沒了,我說:“別老玩,眼睛會弄壞的。”他頭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比绻愫退懻撨@個問題,就陷入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之中,弄得我頭都大了。
專家解密:
孩子嫌父母煩,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游戲,且即使不停止也勢必玩不成。而頂撞的言語是家人的版本。
一對一支招:好比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是孩子已經(jīng)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并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必要時父母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平時,要特別表揚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強化。
不聽話行為4
不理你
說好午睡起來去公園,可午睡時間到了,兒子還在玩,我們一遍遍催促他:“寶寶乖,趕緊上床,要不來不及去公園了。”可他就像聾子似的,毫無反應。
專家解密:
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對策“不予理睬”,這樣就不會被輕易干擾。時間是抽象的,幼兒普遍缺乏時間觀念,這種現(xiàn)象是正常的。
一對一支招:如給孩子有限選擇“要么睡午覺,可以去公園;要么繼續(xù)玩,不去公園”,視孩子的游戲內容而定,如果孩子的游戲內容難以暫時告一段落,則應允許其完成(不可隨意打斷孩子的游戲或活動,因為培養(yǎng)注意力也很重要)。
不聽話行為5
用蟲嚇姐姐
兒子知道小表姐特別怕蟲,他就會抓只螞蚱甚至蟑螂放在姐姐頭上,弄得姐姐尖聲哭叫。
專家解密:
這是兒童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
一對一支招: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關照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平時,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哭出兩缸眼淚水,結果就在淚水里游泳了”,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
不聽話行為6
不斷要新玩具
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嗎?他爸爸出差了,從外地打來電話,他搶過話筒就叫:給我買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斷地說要買。
專家解密:
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家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復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chuàng)意、玩出名堂。
一對一支招: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不聽話行為7
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
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我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
專家解密:
有兩種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罵。做鬼臉,很可能是由此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
一對一支招: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fā)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chǎn)生內疚感。事后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不聽話行為8
纏人撒嬌
女人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并夸張地訴苦。比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準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背(要打的)”;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著叫我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
專家解密:
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么,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于她。如果,孩子總是處于不知媽媽什么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tài)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不聽話行為9
乖孩子換了一個人
5歲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常安靜地自己玩或畫畫、看書,可欣慰之時,發(fā)現(xiàn)他又突然不聽話了,嘟嘟囔囔地纏人,動不動就蹬掉鞋子跺腳,仿佛退回到2歲。我十分納悶,那個“大孩子”哪去了?
專家解密:
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信號,“不聽話”必有原因。請仔細回顧家里或幼兒園有無重大事情發(fā)生?幼兒表達痛苦、悲傷情緒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發(fā)時,他們好像無動于衷,事后,當大人逐漸淡忘時,他們常以非正常行為表現(xiàn)出來,看起來像“換了個人”。特別是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因為太聽話,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不聽話行為10
當眾大哭大鬧
在超市排隊付賬,女兒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鬧著要吃,我不理會,她就大聲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眾人不贊成的目光所淹沒。
專家解密:
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yǎng)。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挾你、控制你。
一對一支招: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
不聽話行為11
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帶兒子去游樂場,他都哭著賴著不肯回家,弄得我們筋疲力盡。
專家解密:
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讓孩子盡可能盡興玩。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平時,父母要強調并做到“說話算數(shù)”,還要夸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不聽話行為12
霸道的孩子
在兒子眼里,玩具永遠是別人的好。看到鄰居家孩子玩什么,立刻追過去搶著要玩。別人騎木馬,竟會把別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
專家解密:
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于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平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態(tài)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后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不聽話行為13
罰站逃走
我制止兒子用石頭扔小貓,說:“你想罰站墻角嗎?”他仍舊扔。我把他拉到墻角,讓他站好,但一松手,他就跑掉了。
專家解密:
不聽媽媽的話,是父母造成的。給幼兒立規(guī)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孩子第一次“跑掉”是偶然,但成功了,他就學會“跑掉”(操作條件反射)
一對一支招:家長樹立威信,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按照規(guī)矩嚴格要求自己。
4觀點
現(xiàn)在的孩子難教育,怎么個難法?有孩子的人都知道:你讓他這樣,他非那樣;你說一句,他有十句等著你;你批評他一句,他不是要殺人,就是要自殺;他們敢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家長束手無策。
其實,不是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是社會、家長和孩子都變了,可是,家長的教育方法卻沒有跟上這種變化,不適用了,傾聽一下專家的不同觀點,當你再面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感受。
給孩子一點不聽話的空間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隨他怎么支配,不可以每一分鐘都計算在內,分秒必爭,緊迫盯人,這對孩子內心的感受非常重要。
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他便不覺得是被逼在做事。一旦他覺得有主控權、是他自己的決定,他心中就甘愿得多了。更何況,我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見得就是最完美的,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孩子慢慢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稍微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孩子完全照著大人的方式去做、一成不變的話,人類怎么會有創(chuàng)新出來呢?只要目標達到了,請給孩子一點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人類的文明就是來自不完全聽父母話的孩子的創(chuàng)意上。
孩子不聽話不一定就是壞事情
很多家長和老師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經(jīng)常不按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去做,有時好像故意與父母和老師作對。
其實,孩子“不聽話”并非壞事,而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我們都知道,孩子出生后要經(jīng)過一次生理上的斷乳,切乳與母親身體的聯(lián)系。但是在心理方面,孩子仍然與父母聯(lián)為一體,需要父母與成年人的保護。他們表現(xiàn)出對成年人較大的依賴性,所以比較聽話。
而孩子總要從依賴于父母的心理關系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因此必須進行心理上的斷乳。以心理斷乳為基礎,人的獨立性和社會性發(fā)展才能完成。因而,心理斷乳期孩子的“不聽話”則是成長的必然了。反之,此階段太聽話的孩子則是問題的孩子。
在心理斷乳期的孩子,最突出的變化是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用心理學家依田新的話說:“自我的發(fā)現(xiàn),使之產(chǎn)生追求獨立的欲望,努力爭取自己的解放,他們開始具有自己的目的,無論什么都想自己試一試,并且不要他人干涉。”此時,若是一味地橫加干涉或者責罵懲罰,他們也可能會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fā)展更會停滯不前。
何況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很多信息,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和老師過早的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而且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從小失去兒童最珍貴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這會給父母留下難以彌補的悔恨。
聽話的孩子并不是好孩子
溫柔的母親總是要求男孩“聽話”,在家聽自己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單位聽領導的話,這樣的“聽話”男孩是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喜歡。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聽話教育”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難以成大氣候,反而那些調皮,有自己主見的學生,畢業(yè)后在社會上敢想敢做,大膽冒險,所以大多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從科學的層面來講,“聽話”的男孩思考能力比不聽話的男生弱,畢竟他只聽父母和老師的安排,有時缺少主見,做事欠少果斷,大多難有獨當一面的氣勢。
5總策略
孩子不聽話的十種對策
也是許多父母會問:孩子不聽話時到底該怎么辦呢?下面十個錦囊被認為是很有效的,建議您不妨一試。
1. 友善的態(tài)度—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tài)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
2. 暫時—在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與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時,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你可以說:“我不想現(xiàn)在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稍后再來談論它吧?!?/p>
3. 教孩子道理—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不要立即處罰他,應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澳阃嫱甑耐婢卟粦撾S處亂丟,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應該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應該讓它回到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樣,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丟在街上不讓你回家,你覺得對不對?”
4. 講話的出發(fā)點要積極—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而應該說:“去刷你的牙齒,我想知道你什么時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凈?!?/p>
5. 向孩子解釋而不是威脅—當孩子向你說他為什么這樣做的時候,你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么需要做這件事,之后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里,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
6. 珍惜每一個機會—不應該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當行為舉止上,其實每個沖突發(fā)生的時候,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機會,你不要放過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因勢利導教育你的孩子。
7. 給予激勵—可以通過一些只語片言來激勵你的孩子,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別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
8. 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問“在我們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這一場表演嗎?”如果你還有一些時間剩余的話,應該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你應該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9. 擺脫武力威脅—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不要說:“你要是再這樣,你就快該挨打了!”“還記不記得上次我為什么打你?”這種武力威脅實在是天大的錯誤,尤其更不應該提起以前給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脅只能讓孩子認為你是一個專制粗暴的家長,而越發(fā)拒絕與你合作。
10.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該多樣化,在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每次都用一種面孔、一種說理的方式,孩子會感到厭倦。你完全可以變換一些花樣,因事制宜,嘗試孩子能接受的各種方式。比如問題出現(xiàn)時先簡單處理一下,后再有時間的時候再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去動物園、參觀博物館、郊游等等形式,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在沖突的當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評,但是在事后進行這種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導讀:每次吃飯,媽媽都讓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歡吃、不喜歡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坐著吃飯,邊吃邊玩才好呢。聽,我用小勺敲出的聲音多好,我就想一邊吃一邊玩!
“聽話”,涵蓋了父母對寶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子長到兩三歲,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卻是“皮”了、“犟”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于是,“不聽話”就成了爸爸媽媽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不過,你想過沒有,寶寶為什么會“不聽話”?其背后,是不是有一些“隱情”呢?
試試插座里面有什么
鏡頭回放
2歲的濤濤很有興致地在電插座旁看了又看,突然,他把小手指頭伸了進去。手被擊了一下,他猛地縮回來,疼得大哭。媽媽聞聲從廚房里跑過來,氣得朝他的小屁股打了兩巴掌:不是跟你說過它危險、小孩子不能碰嗎?你怎么就記不住呢?
孩子的心里話
這個東西真有意思,媽媽把電飯鍋的插頭插進去,不一會兒,好吃的飯就做好了;還有我床頭的臺燈,插上它才能亮……我想看看這幾個“洞洞”里面到底有什么了!可是,媽媽不讓我碰它,總說危險,但爸爸媽媽能摸它,我也能!
解讀寶貝
濤濤這樣做是出于好奇。兩歲左右的孩子還不知道行為的后果,也不大明白什么是“不聽話”。就寶寶的認知水平而言,他們只能懵懵懂懂地了解語言的表面含義,一知半解,并不理解父母的話的全部含意;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一次的指示太多,導致他們記不住。
你的做法
摸電門、玩火一類的危險活動一定要被制止,但最好讓孩子眼見為實。比如找一些相關的故事書、電視片給孩子看,告訴他:如果觸電會受重傷,非常疼;厲害的還有生命危險,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這樣做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自覺地接受爸媽的指令。
你說你的我干我的
鏡頭回放
“碗里的菜還有這么多,寶寶怎么自己不吃呀?媽媽說著,已經(jīng)把一勺“蝦仁胡蘿卜豌豆丁”送進純純嘴里。純純則很有興致地用她的小勺敲打著盤子和碗,半天也沒把嘴里的菜嚼碎咽下去。媽媽一把拿走她的勺子,嚴肅地說:“好好吃飯!”純純卻又抓起筷子繼續(xù)敲,對媽媽送到嘴邊的菜,就是不張口……
孩子的心里話
每次吃飯,媽媽都讓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歡吃、不喜歡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坐著吃飯,邊吃邊玩才好呢。聽,我用小勺敲出的聲音多好,我就想一邊吃一邊玩!
解讀寶貝
2歲寶貝的自我意識逐漸加強,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試圖去做,對父母的要求和安排喜歡說“不”,或干脆執(zhí)拗地對著干。這表明,孩子已經(jīng)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你的做法
避免孩子說“不”的有效方法是父母給出一些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對純純,媽媽可以問:“你是愿意先吃飯,然后媽媽和你一起敲,還是愿意磨磨蹭蹭地吃,吃完立刻睡午覺?”因為有媽媽這個“大玩伴兒”,孩子多半會選擇前者。
不想當乖寶寶
鏡頭回放
星期天,琳琳媽的同學帶著女兒珍珍來做客,兩個孩子玩兒得可高興了:她們給芭比娃娃穿衣服,換了一套又一套;過了一會兒,琳琳拉出一小車積木,說:“咱們搭積木吧?!闭湔鋭t把娃娃和衣服收進玩具盒。琳琳媽禁不住夸了幾句:“珍珍好乖呦,都能自己收拾玩具了!琳琳,你看你,這兒擺一堆、那兒放一攤的,哪像個女孩子呀!”聽媽媽這么一說,琳琳不高興了,頓時把玩具盒推倒了,灑得滿地都是……
孩子的心里話
和小朋友在一起,媽媽就愛說我不如別人。為什么他們總是比我好?媽媽那么喜歡他們,干脆給他們當媽媽好了,還要我干嗎?!我越想越生氣,索性把家里弄得越亂越好,反正也比不上珍珍了!
解讀寶貝
隨著寶貝自我意識的發(fā)展,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他們不喜歡父母把自己和別人比較。脾氣急、性子倔、又比較有主意的孩子更不甘居人后,一旦被當眾“揭短”,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情緒表現(xiàn)激烈,擺出和父母“頂?!钡募軇?,讓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事后很快就會忘記。琳琳就屬于這一類孩子。
你的做法
將心比心,理解、尊重孩子。父母可用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做事的方法引導,而不是生硬地批評,比如,媽媽對琳琳說:“寶貝,幫姐姐收娃娃吧,媽媽知道,你最愿意當小幫手了,是不是?”經(jīng)媽媽這么一說,相信琳琳會乖乖地去做。當然,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媽媽也可以用商量的口吻督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由于得到了尊重,孩子大多能夠配合。
孩子愛哭怎么辦
3-6歲是開發(fā)幼兒智力潛能的最佳時期,是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yǎng)幼兒藝術特長的敏感時期,還是增進幼兒品德的奠基時期。當孩子哭泣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交流,弄清楚哭泣原因,對孩子進行說理教育。3-6歲的寶寶一般具有認知能力,能夠聽懂爸爸媽媽講的道理。那么,幼兒愛哭泣怎么辦呢?
一、問清楚幼兒哭泣原因
家長可以與幼兒交流一下,問清楚她為啥要哭。應該可以講清楚的,只有問清原因,分析對策,對癥下藥,才能夠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講清幼兒哭泣的弊端
家長可以講清幼兒哭泣的弊端,愛哭的孩子會被人認為沒本事,膽小,不討人喜歡。當幼兒哭泣時,可以跟幼兒說:“哭泣會被人當作沒有用,會哭的孩子很傻,會被人瞧不起。我的寶寶最聰明能干了,肯定不會哭。趕快擦干眼淚吧,還是媽媽的乖寶寶?!?/p>
三、說明哭泣不解決問題
家長告訴幼兒哭泣不能解決問題,哭泣很痛苦,不能贏得別人的同情。當寶寶哭泣時,可以問寶寶:“寶寶你為啥哭起來了呢?哭泣難受嗎?哭泣后問題解決了嗎?”通過提問,幫助寶寶分析問題,知道哭泣很難受,而且不能夠解決問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起任何作用。
四、觀看動畫片比較評價
家長可以陪同幼兒觀看動畫片,讓幼兒比較評價,是勇敢的寶寶可愛還是愛哭泣的寶寶可愛,明確應該向誰學習。
五、同伴交往中學習技巧
家長應讓幼兒與同齡的小伙伴玩耍,學習待人接物與處理問題糾紛的技巧。
六、鼓勵幼兒要勇敢不哭
當幼兒哭泣時,家長要鼓勵幼兒勇敢不哭泣。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幼兒:“寶寶最勇敢了!身體碰到物體了,沒有感覺到疼痛,不怕痛,自己揉揉就好了。不哭泣的寶寶最勇敢,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p>
通常幼兒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家長應弄清楚原因,講清哭泣的弊端,說明正確的處理辦法,幼兒就一定會糾正愛哭的壞習慣。
寶寶長大了,卻不再像小嬰兒時那么乖巧了,越來越調皮,還有了自己的小脾氣,常常對大人哭鬧不止。寶寶不聽話時該不該打呢?不聽話時,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
寶寶不聽話該不該打
作為中國的家長,很多時候都希望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尤其是愛面子的家長,如果是大人說出的話或者發(fā)出的命令,就要孩子能夠立刻執(zhí)行,否則會非常嚴厲。如果孩子做錯了事,因為沒有達到他的要求哭鬧不止,有些家長就會忍不住怒氣大打出手。其實打孩子是沒有用的,而且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孩子在下次犯錯誤時更謹慎的尋找別的方法。打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對以后的身心發(fā)展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當寶寶出現(xiàn)種種問題,不聽話時,父母應該靜下心來,以更平和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
寶寶不聽話家長如何應對
寶寶越長大,卻越不好管,常常會不聽話,跟大人頂嘴,滿足不了寶寶的要求他就會發(fā)脾氣,而且哭鬧不止。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應該怎么辦呢?其實當寶寶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家長應該弄清不聽話的原因,再給予適當?shù)呐u教育。每個年齡段的寶寶都處于不同的敏感期,例如有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寶寶脾氣越來越大,愛扔東西。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處在性格的敏感期,當他得不到滿足時還不能很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讓寶寶把不好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當寶寶出現(xiàn)過激行為時,家長要安靜地陪在他身邊,支持他,讓他的壞情緒慢慢地得到緩解,而不是用暴力的行為制止他。
打孩子的危害
打孩子不但讓問題得不到解決,還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失衡。如果孩子性格較內向,打孩子則會讓他產(chǎn)生陰影,而且有自卑的傾向;如果孩子性格較活潑,就很容易有暴力的行為。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不小心還會傷害孩子的身體,造成嚴重后果,只會教給孩子用野蠻的方法處理問題,同時也會破壞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但必須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他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2、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
父母的關注鼓勵著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想法和感受。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3、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復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chǎn)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復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4、學習傾聽孩子的話語
多數(shù)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聽孩子說,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媽媽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yǎng)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并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耐心傾聽,就可以了。
5、用鼓勵、說理代替責罵
長期責罵孩子,孩子就會把“懶得理你”掛在嘴上,當孩子以這種對抗的態(tài)度對待父母時,其實他對爸媽的失望已經(jīng)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為,長久以來,他和父母溝通不良,干脆“免談”。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態(tài),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只有走進他們的心靈,才能找到不聽話的癥結所在。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不自覺地要求孩子聽話。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與壞,可用聽話與不聽話來衡量。那么,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下面聽聽兩位兒童教育專家的說法。
孩子的“聽話”與“不聽話”
鄭州大學心理系教授許慧說,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聽話的孩子方便管理。這也是不少家長和老師在潛意識里更喜歡聽話的孩子的原因吧。
許慧說,這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孩子年齡越小,受環(huán)境的影響越大,自身經(jīng)驗不足,需要成人的指導才能健康成長。從這個角度看來,孩子如果“聽話”也許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少受傷害。
另一方面,孩子不但是一個主動探索的個體,又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如果處處聽話,自己就沒有探索的機會,沒有選擇的機會,更沒有自身經(jīng)驗積累的機會。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會相對降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人如果還把他們看成小孩子,要求孩子什么都聽成人的,這時就會出現(xiàn)問題,孩子會反抗成人的管教,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
與家長合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鄭州市藝術工程學校教研室主任楊海燕看來,把“聽話”與叛逆對立起來是不妥當?shù)摹iL期從事幼兒教育的他認為,從兒童心理學來講,孩子太聽話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所以說,強強爸爸的朋友的擔心,也不是多余的?!昂⒆拥呐囵B(yǎng),關鍵在于把握一個‘度’?!?/p>
許慧教授說,實際上,我們這里的“聽話”,不是什么都聽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與父母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動關系。
那么怎樣培養(yǎng)與父母“合作”的孩子呢?
第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獨特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對象,允許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犯錯,幫助孩子矯正錯誤,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與你合作。
第二,孩子情感和行為的獨立是孩子長大、成熟的標志,并不意味著孩子與你作對,非要不聽你的話。
第三,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選擇,鍛煉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不要從小就要求孩子長大后實現(xiàn)大人未完成的心愿,這其實是一件很殘酷的事。
要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經(jīng)常說:“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睙o疑會鼓勵孩子去嘗試,但在嘗試的過程中,父母要給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議并加以指導,孩子會很重視你的建議,合作關系自然形成。
第四,要允許孩子與成人有不同的意見,允許孩子與父母爭論。讓孩子參與家庭或學校里的重大事情決策,這是對孩子價值的認可,孩子會覺得你尊重他的存在,那么,他也會重視父母的建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凡事與父母溝通、充分與父母合作。
第五,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是非”觀念,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腦子里逐漸建立一個行為判斷標準,孩子按照這個標準,才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才能學會控制自我。
如何教育太聽話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氣質和個性,與生性活潑、叛逆的孩子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文靜、聽話、乖巧。這類孩子的家長如果不注意,可能會使他們太內向、太順從、太嬌氣,缺乏獨立意識和探索能力。
那么,作為這類孩子的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
楊海燕說,對于生來聽話、乖巧內向型的孩子,首先要允許他的個性存在,不要強求改變他。特別是在孩子剛開始學習生活本領時,確實需要大人的照顧和幫助,父母一定要及時幫他們解決問題,不能只考慮為了鍛煉孩子,而不顧及他們現(xiàn)有能力而讓他們自己去做,長此以往又會使孩子形成焦慮型人格。
其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以有意識地通過環(huán)境影響孩子,使之成為一個既聽話又講道理、既文靜又活潑、既乖巧又有獨立性的孩子。這種理想的狀態(tài)需要長時間的培養(yǎng),急不得,也急不來。
楊老師還提供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長參考:
(1)鼓勵孩子大膽觸摸家里的物品。將危險品、不能動的物品收拾好,其他物品讓孩子去觸摸,如電話、電視機、電腦、音響、手機等等,只要孩子有興趣,不要限制他,讓他去學習使用。孩子在自由模仿和探索中,其獨立思維的意識和動手的能力會得到充分的鍛煉。
(2)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要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想法,表揚和支持孩子的主見,并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3)不輕易批評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一般不指責他,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孩子的獨立意識和探索精神。
(4)不溺愛孩子。乖巧、聽話的孩子,如果太溺愛,就會有性格懦弱、依賴性強的“毛病”。
小孩愛哭,這完全是正常的。他們的哭有的是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發(fā)泄情緒,有的是表示疼痛、不適,有的卻只是一種往方式,想要什么,說不清楚,就哭、發(fā)脾氣。當孩子的語言能力增強了,哭就會少得多。
我家的小男孩已經(jīng)上幼兒園,平時也不嬌慣,但是遇上一點點事情,就會哭,跟他講道理當時會好,但下次還是會同樣的發(fā)生。
小孩愛哭,這完全是正常的。3歲這個年齡男孩女孩都一樣,還沒有形成大人期待的男子漢的性格。他剛剛才粗淺的意識到男孩頭發(fā)短,女孩頭發(fā)長等這樣的問題。他們的哭有的是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發(fā)泄情緒,有的是表示疼痛、不適,有的卻只是一種往方式,想要什么,說不清楚,就哭、發(fā)脾氣。當孩子的語言能力增強了,哭就會少得多。
有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哭得多,有幾個原因:
1、父母下意識地鼓勵哭。比如孩子膝蓋上摔了一個小口子,父母親就老是去“關心”他,一會兒就來問一問、摸一摸,表示過多的擔心;又比如孩子為什么事不滿意或為得不到某些東西而哭,父母就想盡辦法讓他不哭,把他想要的東西全給他。曾經(jīng)有過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幼兒等待15分鐘作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條件,否則,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結果,幼兒的表現(xiàn)依實驗條件不同而變化;糖果不在眼前時,幼兒堅持等待的時間最長;有一種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減半;兩種糖果都在眼前時,幼兒能等待的時間最短。說明幼兒對眼前的誘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較弱。
對策:作為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在平日里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讓孩子學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媽都會立刻滿足,形成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感覺。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愿以償?shù)臅r候,就容易大發(fā)雷霆。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
家長千萬不要助長他的哭。孩子的哭既不要獎勵,也不要懲罰,要以中性態(tài)度去對待。不過,在孩子情緒過分激動時,可以和他玩一些消遣性的游戲,分散注意力,或者給予一點親切的安慰。但是,不要給太過分的同情,否則會給孩子哭的“動力”。
2、由于受忽視而亂發(fā)脾氣。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么勸都不行。
對策:對于這樣的孩子,要安撫他們并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wěn)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fā)生不愉快時,要采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泄內心的緊張。比如,孩子想媽媽了,而媽媽加班還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亂扔東西,怎么勸都不行。這時,家里人可以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給孩子講個愛聽的、好玩的故事,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蕩秋千游戲,等等。一定要從愛心出發(fā),從感情上安撫他,哄勸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否則,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
3、由于不被理解而發(fā)脾氣。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家長們卻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經(jīng)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那么孩子會十分惱火的。
對策: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幫助(或引導)孩子把嚎哭變成語言。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以欣賞的態(tài)度理解孩子的話語,并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說一說,教他在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事時,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家長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和要求,更有針對性地替他解決,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
一、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要一致。當孩子發(fā)脾氣時,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fā)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態(tài)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二、家長切記自已不要經(jīng)常發(fā)脾氣。有一次在商場的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個媽媽突然抬高聲音說:“上個星期剛買過,又要買?!眱叭辉诟嬖V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的原因是剛買過,不是不給他買。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么丟臉的?不買就是不買,給孩子講清道理就行了??伤姆椒ㄓ悬c走樣,而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孩子向外走,孩子則鬧著往里拽。媽媽脾氣大發(fā),啪啪打了孩子兩下,孩子哇地哭了起來。于是,這個媽媽不上分說拖著哭著的孩子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了。有了這么一個好發(fā)脾氣的媽媽,不想讓孩子發(fā)脾氣都難。
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發(fā)脾氣,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fā)。
相信《寶寶不聽話而且愛哭怎么辦?》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不合群怎么辦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拔业暮⒆犹貏e不聽話怎么辦”!“你的孩子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不聽話!” 做事磨蹭、丟三落四、和小朋友打架、在家亂丟東西、跟大人...
育兒心得:孩子懶惰不聽話怎么辦? 前段時間身體不好,住院治療了一段。 住院那些天,我一直很想見到女兒,我相信她也一定很擔心我。家人了解我的心思,放了學就把女兒帶到了病房??吹脚畠旱臅r候,我的心情一下好...
與家長交談和接觸時,常聽到這種反映,說孩子在家很不聽話,讓他吃飯,讓他洗臉,大人喊很多遍他們都無動于衷,好像沒長耳朵一樣,使做父母的毫無辦法。 一是做父母的無論要求孩子做什么,總喜歡大呼小叫,一件事重...
聽到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不聽話就大聲訓斥,再不聽就打屁股”。 打孩子似乎依然是家長們心中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但是在孩子的接觸范圍越來越廣,心智發(fā)育越來越成熟的現(xiàn)在,打孩子并不會使孩子...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護下長大,個個都聰明、膽大、淘氣、頑皮、可愛。雖然我們常說淘氣和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但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這種淘氣和頑皮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事...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