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資治通鑒讀后感(模板10篇)

發(fā)布時間:2024-07-07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很高興為大家推薦一篇關于“資治通鑒讀后感”的文章,無論您需要什么內(nèi)容這篇文章中都涵蓋了。進入電子時代,人們可以選擇用手機和電腦看書,品味作者的作品,體會到人生百態(tài)。為了不忘記心中所想,決定寫一篇作品的讀后感。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1)

權力是一個什么東西,竟讓無數(shù)人為之著魔?這個問題我難以說清,畢竟它離我太遠。權力的光芒通過重重棱鏡,折射到我的`眼睛時,早已不知它來自何方,我只知它是那么刺眼,讓我很難與之對視,只得低下頭,閉上眼,兩腿約莫還有點發(fā)麻。別問我為什么,這雙腿早已跪了兩千年。

兩千年的皇權歷史,你方唱罷我登場,圍繞的無非權力二字。若有人對權力的魔力表示懷疑,大可在街上隨便問問,有誰不知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朱元璋?若要問問誰是劉徽、馬鈞、郭守敬、宋應星,估計沒幾個人知道。由此我們也可以管中窺豹,了解到人心對權力是何其崇拜。

古語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背`王好細腰,朝臣趕緊減肥,勒緊褲腰帶,餓的黃皮寡瘦,就為討楚王歡心,其實這還是小兒科罷了。齊桓公感嘆自己沒有吃過人肉,廚師易牙就動起了心思,回家清蒸了小兒子,讓齊桓公嘗鮮。如此泯滅人性,雖旁觀者清,但當局者迷,齊桓公曰:“易牙愛我”。

今語有云:“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北热绾幽鲜≡笔¢L秦某某愛好攝影,于是理所當然就成了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河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顧問,其作品眾望所歸獲得全國攝影界最高獎??梢坏┞漶R就原形畢露,據(jù)專業(yè)攝影師爆料,秦某某的技術也無非是入門級而已。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2)

《資治通鑒》是舊史書中一部著名的大書,簡稱《通鑒》。北宋中期,史學家兼政治家司馬光,在一些優(yōu)秀的助手協(xié)助下,用了十九年功夫,才編寫完成?!锻ㄨb》以編年體形式,敘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前403——公元959年)共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并按照朝代分為十六紀,如《周紀》、《秦紀》、《漢紀》、《魏紀》等。

司馬光從幼年時期就好史學,(讀書筆記 )為官后,將戰(zhàn)國和秦代的史事編寫成八卷,進給宋英宗,很受英宗贊賞,命他繼續(xù)編撰。為此特設一個史局,由他自己選用助手,他選定了劉恕、范祖禹和劉攽作主要助手。當時北宋的局勢比較穩(wěn)定,政府收藏的書籍很多,他們可以任意參考。作書的方法是先盡量搜集資料,將有關之事匯合在一起,稱為“叢目”。在詳細占有資料的基礎上,按照時間順序略作整理,寫成“長編”,再進一步刪成為“廣本”。這些工作,是司馬光和助手們共同作的。助手之間也有分工,大致劉攽任兩漢階段,劉恕任三國到隋,范祖禹任唐及五代。助手們協(xié)助作的長編和廣本,分量還相當大,最后由司馬光一手筆削成書,如《唐紀》代宗以前部分,長編稿達二百多卷,最后刪定為四十一卷??梢姙榫帉戇@一部書,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們都付出了很大的勞動。全書共三百五十四卷,包括三個部分,即正文二百九十四卷,目錄三十卷,考異三十卷。后來胡三省為《通鑒》作注,將考異散入注文中,目錄實際是個提綱,遠比正文簡略,所以一般讀《通鑒》者,只取正文部分,于是全書也就減縮為二百九十四卷。

北宋時期的政治局勢雖然比較穩(wěn)定,由于階級社會中不可克服的內(nèi)在矛盾,被統(tǒng)治的農(nóng)民和小手工業(yè)者,對于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壓榨,時常起而反抗。早在太宗時期,就有蜀中主小波、李順領導的起義。到仁宗時期,小規(guī)模的起義活動更多。在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黨派之爭常常熾熱到表面化,當時稱為“朋黨”,這種分歧,有時是因政見不同而發(fā)生爭論,而多數(shù)是為了爭權奪位。在對外方面,更有和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之間的矛盾,如北方的契丹,西北的西夏,西方的羌人和南方的廣源等,在這些斗爭中,宋朝常常是得不償失。以上這些問題,即社會上動蕩不安,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重重,和邊疆地區(qū)的安全問題,都迫使統(tǒng)治者要從各朝的歷史中總結經(jīng)驗,尋求解決的辦法。所以司馬光編這部書時,不僅重視政治和軍事活動,凡與加強統(tǒng)治有關的制度、理論、用人、行政、禮樂、歷數(shù)、習俗風氣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等等,不論是正面的或反面的經(jīng)驗,都收入這部書中,也就是以加強文官統(tǒng)治為歸宿。本來司馬光為這部書擬定的名稱是“歷代君臣事跡”,表明他是著重在“君”和“臣”的有關活動。后來宋神宗對于這部書很感興趣,認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并且寫了序文,于是改稱為“資治通鑒”。在書名中特別標出一個“治”字,其目的也就十分明顯了。

《資治通鑒》所取的形式稱為編年體,按照年、時、月、日的順序記載史事,即以時間為中心,敘述有關史實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可以追述往事,也可以附敘來事,文中有言有行,有分析有評論,而不是像流水帳目那樣機械地排年記事。這個體裁創(chuàng)始于《左氏春秋》(即《左傳》),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一種史書體裁。西漢以后,由于司馬遷編寫了《史記》,紀傳體成為古代史書的主要體裁,編年體反落到無足輕重的地位。自從司馬光編成了《資治通鑒》,編年體史書才重新為世人重視,其后多用這個體裁編著史書,并由此發(fā)展出來綱目體和紀事本末體?!顿Y治通鑒》的成書,不僅復興了編年體,并導致了幾種新的史書體裁的產(chǎn)生,這在史書編纂學上是有重大意義的。

《資治通鑒》本身的編纂,具有很多特點或優(yōu)點。首先是它取材廣博和編寫精審,所記敘的歷史是幅員超過萬里,人口超過千萬,時間長達一千多年,而全書不到三百卷,組織精密,條理清楚,詳略得宜,言簡事明,有深入淺出之妙,這是一般史書不能與之相比的。其次,司馬光的治學態(tài)度非常嚴謹,所用史料都經(jīng)過仔細選擇,并將選用的過程和選定的理由,一一記載下來,編成“考異”,成為《通鑒》一書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后世流傳中,人們才把它分開了,這項治學方法,因此稱為“考異法”。這都是在組織形式方面比較突出的優(yōu)點。

曾鞏是宋代一位著名的文史學家,與司馬光同時而年稍長,曾校定南北朝各史書,在校定《南齊書》后寫的進書表中說:“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fā)難顯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稱也?!边@四項條件是當時人對于史書作者的共同要求。前面我們已經(jīng)提到,《通鑒》的`內(nèi)容不僅著重在歷代的政治軍事活動,對于禮樂制度和政策理論等,不論正面的或反面的,都兼收并蓄,作了適當?shù)木幹冒才牛瑢φ赵査岬乃捻棗l件,司馬光編寫的這部大書是大致符合的。所以從內(nèi)容方面說,這部書也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發(fā)揮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道”,即求所以“適天下之用”,是司馬光的主要目的所在,可是實際上以這方面的評價為最低,不僅從現(xiàn)代觀點看多是些糟粕,就是古人也指出了其中的偏失。原來司馬光在政治上是個保守分子,當時主政的宋神宗和王安石都主張變法自強,司馬光反對無效,于是退出政府,住在西京洛陽,以在野的身分編著史書,所以常常有不滿的情緒流露在書中。如宋神宗時對西夏用兵,原有鞏固邊防的作用,不是宋統(tǒng)治者無故生事。司馬光在寫到唐朝和吐蕃爭奪維州的事件時,便批評了當時的主戰(zhàn)派李德裕等,以暗斥宋朝的主戰(zhàn)派。又如寫到智伯滅亡之事,乘機發(fā)表了一篇有名的“才德論”,認為有才無德者必致敗事,暗示宋代主張變法者都是有才無德的人。這些主張已失于偏激,胡三省在《通鑒音注序》中便說:“其忠憤感慨不能自已于言者,則智伯才德之論,樊英名實之說,唐太宗君臣之議樂,李德裕、牛僧孺爭奪維州之類是也?!边@在《通鑒》中所占的篇幅雖不多,而為司馬光著意重視之處,故不能不特予指出。同時也應注意到,在糟粕的成分之外,有時也有可取的部分。如關于封建時代學者反復爭論的正統(tǒng)問題,他說:“正閏之際,非所敢知。但據(jù)其功業(yè)之實,而言其善惡得失?!?《魏紀》一黃初二年)這個態(tài)度就是實事求是的。

在史實敘述方面,司馬光自然是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說話,起義軍照例被稱為“賊”,但說到農(nóng)民發(fā)動起義時,常常詳細列舉其被迫發(fā)動的原因,這就接觸到實際的社會政治問題。如敘述唐末王仙芝、黃巢發(fā)動起義時,先歷述僖宗即位前后的天災人禍,而后用概括的寫法:“上(僖宗)年少,政在臣下,南牙北司,互相矛盾。自懿宗以來,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賦斂愈急。關東連年水旱,州縣不以實聞,上下相蒙,百姓流殍,無所控訴,相聚為盜,所在蜂起。州縣兵少,加以承平日久,人不習戰(zhàn),每與盜遇,官軍多敗?!毕旅娌耪f:“是歲,濮州人王仙芝始聚眾數(shù)千,起于長垣?!?《唐紀》六八乾符元年)唐末農(nóng)民起義似為一時突然暴發(fā),伏因則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通鑒》既歷舉其事,在敘述到起義發(fā)動時,又作概括的說明,使讀者可以得到完整的概念。又如蜀中韓秀昇參加了起義,后為高仁厚所擒,仁厚親自審訊,問:“何故反?”秀昇曰:“自大中皇帝(唐宣宗)晏駕,天下無復公道,紐解綱絕,今日反者,豈惟秀昇?成是敗非,機上之肉,惟所烹醢耳!”仁厚愀然(《唐紀》七一中和三年)。雖然用了一些美化統(tǒng)治者的話,而當時階級斗爭的高漲,已經(jīng)躍然紙上。

迷信思想,在統(tǒng)治者可謂根深蒂固,司馬光常常依據(jù)事實揭破其底細。如記武則天之事:“太后好祥瑞。有獻白石赤文者,執(zhí)政詰其異,對曰:‘以其赤心’。(李)昭德怒曰:‘此石赤心,它石盡反耶!’左右皆笑?!庇郑骸疤罅曍?,使與鸚鵡共處,出示百官。傳觀未遍,貓饑,搏鸚鵡食之。太后甚慚?!?并見《唐紀》二一長壽元年)事雖細微,意義則甚為重大。又如鎮(zhèn)壓黃巢起義的高駢,據(jù)有揚州,為霸一方,而聽信玩弄神仙之術的呂用之,終至于城破身死?!锻ㄨb》詳記其事,不掩飾,亦不夸大,讀者自然留下深刻的印象(《唐紀》七○至七三)。此類記載不僅表明司馬光的見解正確,同時也表明其文學手法高妙。關于幾次大戰(zhàn)役的描寫,如昆陽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淮西之戰(zhàn)等,都極簡練而生動,稱為古代敘述戰(zhàn)爭的典型之作。

《通鑒》在取材和記述方面,雖都達到了當時的最高要求,而由于時代的局限,謬誤亦所難免。如《史記》錯記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年代,因而將齊宣王伐燕記為湣王之事,與《孟子》、《國策》諸書的記載均不合,現(xiàn)在根據(jù)《竹書紀年》已經(jīng)糾正了這個錯誤?!吨駮o年》是魏國的史書,因與儒家經(jīng)典記載多不一致,在宋代不受人重視,以致后來逐漸失傳,現(xiàn)在看到的是輯錄本。司馬光雖然看到過原本的《竹書紀年》,而不知利用,于是硬將齊宣王的年代比《史記》拉后十年,避免了與《孟子》等書的矛盾,其實毫無根據(jù),不能作為史實看待。又如著作《后漢書》的范嘩,在朝臣爭權中被殺,而誣加以叛逆的罪名,編造了很詳細的情節(jié),《宋書》全收于《范嘩傳》中,司馬光未作分辨,也照樣采用了(《宋紀》六),到清朝,王鳴盛才辨明了當時的史實(參看《十七史商榷》卷六一)。又如東晉時期世家大族當權,陶侃為一代名臣而出身于寒門,世家出身的當權者對他多加誣蔑,《晉書》不辨真?zhèn)味际珍浵聛??!锻ㄨb》已多予刪汰,但亦有刪汰不盡者,如云侃“以不豫顧命為恨”(《晉紀》一六)。陶侃為地方長官,與晉明帝也無特殊關系,自然無必要參豫顧命,清王懋竑為陶侃作了正確的辨白(參看《白田草堂存稿》卷四)。這都是北宋時人認識不到的。千慮而有一失,雖智者不能免,我們自然不能因小瑕而掩其大瑜。

《資治通鑒》是一部分量比較大的書,同時也是值得通讀的一部書。如何通讀這樣一部大書?是我們需要適當解決的一個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看古人關于讀這一部書有什么問題或意見。司馬光自己說過:“修《通鑒》成,惟王勝之借一讀,他人讀未盡一紙,已伸欠思睡?!?胡三省《通鑒音注序》)司馬光的話含有牢騷的成分,但對于一部大書望而生畏,是古人已經(jīng)首開此例。胡三省為這部書作了詳細的音注,他在注中順便說了一句:“讀《通鑒》者,如飲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唐紀》二八開元十二年)這句話的實際含義是要讀者對于《通鑒》的內(nèi)容全盤接受,這個態(tài)度當然也是錯誤的。所以讀此書時,首先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既不因為部頭大望而生畏,也不因其評價較高而盲目接受,要在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在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按照實際可行的計劃,一步一步地讀下去,直到將全書讀完。這是讀這部書時應有的基本態(tài)度,下面分別說一下幾點應注意之處。

針對《通鑒》部頭大的特點,便不能抱著一口氣讀完的想法,要將全書分為若干部分,(如按照原書的《周紀》、《秦紀》、《漢紀》、《魏紀》等來劃分)在每部分之內(nèi)再劃分范圍較小的部分(如按照帝王的年號或重大的歷史事件來劃分),最后再劃定一個時期之內(nèi)能讀完的部分,這應結合原書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時間而定,不必強求一律,大致可以卷次或年代為劃分的標準。每讀完一個小單元部分,便如攻下敵人一個陣地,不僅是取得一次戰(zhàn)役的勝利,并為打好下一個戰(zhàn)役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讀完一部分之后,可以隨時寫出筆記,或摘錄書中的要點,或?qū)懗鲎约旱男牡皿w會,或記出有關的問題。筆記不求其詳,也不求其全,只是為了有助于記憶理解。讀書作筆記本是一個很有成效的方法,讀《通鑒》這樣的大書,更不可不利用它。

每讀完一個較大的單元后,最好再重讀一遍。一般的部分可以略讀,而細讀其中重要的部分,這樣可以得到更完整的概念和較深的印象。

遇有難解的問題,可以先看注解??戳俗⒔馊圆幻靼祝梢杂浵逻@個問題,留待求師問友,暫時跳過去,先看下文,常常在讀完全文后,前面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如果古文基礎較差,讀時速度應稍放慢,但要堅持讀下去,不但增加了我國古代歷史的知識,并可以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收到一舉雙得之效。如果古文基礎較好,那就可以著重在取得歷史知識方面。

對于初學者來說,讀舊史書首先要求讀通,只有讀通了,才能進一步作分析批判,從而得到真正的歷史知識。《通鑒》是封建時代學者寫給封建統(tǒng)治者看的,所以這一點更應受到重視。

讀本問題,最好是看整部的,現(xiàn)在有了標點本,這方面的困難已經(jīng)排除。如果只看選錄本,一般地說,可供文學欣賞之用,從取得歷史知識方面說,差距就太大了。

細水長流,持之以恒。有恒是完成工作的必要條件,讀一部大書時也是這樣。這個道理幾乎是人所共知,但許多人不能堅持下來,所以最后特別提醒一下。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3)

(書里乾坤)

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典籍中,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以其“體例嚴謹,脈絡清晰,網(wǎng)羅宏富,體大思精”著稱。作為宰輔和帝師,司馬光編纂歷史的宗旨絕不止于講述歷史故事,而是為了“資治”,所謂“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他系統(tǒng)地敘述了歷史上政治的興衰和軍事得得失,總結了治國理政的經(jīng)驗教訓,為包括皇帝在內(nèi)的讀者提供了歷史借鑒。

領導的內(nèi)在品質(zhì):

仁、明、武

我們常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边@一點固然沒錯,但司馬光更強調(diào)“人君”尤其要對家國興亡負主要歷史責任,重視人君的才能、素質(zhì)和品質(zhì)對于國家興衰的重大影響。

因此選擇什么樣的人擔任領導人,就攸關事業(yè)的成敗。他給新即位的宋神宗提出“修心之要有三”“治國之要有三”。今天讀來,發(fā)現(xiàn)其實對各級領導崗位上的干部都有借鑒意義。

所謂“修心”,就是要加強思想與政治修養(yǎng),提高領導素質(zhì)和領導能力。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曰仁,二曰明,三曰武”。

什么是“仁”?《資治通鑒》開篇關于“三家分晉”背景交代中,用倒敘法記述了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聯(lián)合消滅智伯的故事,說智伯最大的不足是“不仁”,并為此寫了長篇的“臣光曰”,提出選拔**人“德重于才”的著名論斷。

司馬光所謂的“德”,并不局限于個人道德,更偏重的是領導人的政治品德——“仁”。什么是司馬光理解的“仁”呢?如何才能做到“仁”?

在上面提到的那封給宋神宗的奏章中,司馬光解釋說:“仁者,非嫗煦姑息之謂也。修政治,興教化,育萬物,養(yǎng)百姓,此人君之仁也。

”司馬光認為“仁”包括兩個部分:“修政治,興教化”是指領導者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用理想信念動員群眾的能力;“育萬物,養(yǎng)百姓”是指在國家建設中,做到經(jīng)濟與社會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能力,要為黎民百姓謀幸福,讓他們看得見增長實惠。這是“大仁”,即人君之仁。

這種仁政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物質(zhì)財富的小康,更是禮樂文明的精神財富,是和諧美好的社會治理。西漢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都是因為在這些方面有上乘的表現(xiàn)而彪炳史冊。

在現(xiàn)實操作層面,“大仁”體現(xiàn)在各項政策和法令之中。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秋毫無犯,獲得廣泛擁戴。項羽在咸陽**無辜,火燒宮室,隨后又放逐天下共主“義帝”,分封也充滿了私利算計,結果失去民心。

領導者要修煉的第二個功夫是“明”。

什么是“明”?乃是指領導的判斷決策能力:“知道義,識安危,別賢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

”其中,“知道義,識安危”,是對發(fā)展戰(zhàn)略的前瞻性把握,包括對事物性質(zhì)屬性的判斷,對風險的管控。比如,劉邦在漢中,韓信提出“漢中對”,制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取關中,東向爭霸天下的發(fā)展戰(zhàn)略,成為劉邦建立漢朝江山的關鍵轉(zhuǎn)折點。劉秀在河北,鄧禹的“榻下對”建議劉秀在河北招納人才,對更始政權的未來走向及其應變提出卓越預見。

孫權即位江東之初,魯肅的“江東對”對于如何處理東吳與北方政治勢力的關系,提出不凡見解。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對于天下三分提出**遠矚的戰(zhàn)略判斷??傊?,“明”的第一個方面是指領導者集思廣益的決策能力、判斷能力。

“明”的第二個方面“別賢愚,辨是非”,是對人才的識別能力、對是非曲直的判斷能力。智伯當初脅迫韓魏攻打趙氏時,智伯身邊的謀士一再指出其所處的危險局面,提醒他防止韓魏兩家的背叛,他都嗤之以鼻。唐玄宗利用李林甫、楊國忠在安祿山縱容。很多人都置出了危險和危險,但玄宗卻置之不理。

智伯的覆亡、大唐的傾頹,無不與領導人剛愎自用、諱疾忌醫(yī)有關系。

領導者要修煉的第三項功夫是“武”。

什么是“武”?司馬光說:“武者,非彊亢暴戾之謂也。

惟道所在,斷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边@里的“武”,不是粗暴蠻力,而是指領導者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堅如磐石的戰(zhàn)略定力,還包括抵御各種**、欺騙的能力。唐太宗說:

“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蛞杂铝Γ蛞赞q口,或以諂諛,或以奸詐,或以嗜欲,輻輳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寵祿。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則危亡隨之,此其所以難也。

”領導者由于手中掌握權力和資源,各種巴結諂媚、討好逢迎,撲面而來,在為人處世時,能否不為所動,把持住自己,堅守原則和底線,這就需要“武”的品質(zhì)。唐太宗的這段話,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鄒忌與齊威王的故事。

鄒忌是齊威王的輔政之臣。有天上朝前,他問妻子:“我與城北的徐公比,哪個更英俊?

”妻子回答說:“當然是我家先生最帥氣,徐公怎么能比呢?”家住城北的徐公,是齊國出了名的大帥哥。

鄒忌雖然心里很得意,還是不自信地問侍奉自己的侍妾:“我與城北徐公,誰更英???”侍妾說:

“您當然比徐公更帥啦!”次日鄒忌接待一個來訪的客人,也問了客人同樣的問題,客人毫不猶豫地說:“徐公不如您帥啊。

”不久,城北徐公來拜訪鄒忌,鄒忌仔細地端詳了一下,覺得自己實在比不上人家;攬鏡自照,更是覺得差遠了。這天晚上,鄒忌失眠了。他覺得自己真是好笑:

妻子說我美,是對我有偏心;侍妾說我美,是對我有懼怕;客人說我美,是有求于我而討好我嘛!我怎么能當真呢?

第二天來到朝堂上,鄒忌把自己的感悟與齊威王作了分享,意味深長地說:“如今的齊國,疆域遼闊,方圓千里,城池多達一百二十座,您身邊的侍姬、近臣,無不偏愛大王;朝廷里的大臣,無不懼怕大王;舉國上下,無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來,您一定深受他們的蒙蔽,聽不到真話了呀!

”治國理政,沒有比領導者聽不到真話更可怕的了。

領導的治理方式:

官人、信賞、必罰

司馬光所說的“治國之要”也包括三項內(nèi)容:“一曰官人,二曰信賞,三曰必罰?!比绻f,仁、明、武是領導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那么,官人、信賞、必罰則是領導者的治理方式。

這些治理方式的一個共同交集點就是“用人”。司馬光特別強調(diào)用人治國和社會治理的重要性,認為用好人治國是治國的必由之路。他說:

“何謂人君之道一?曰,用人是也?!薄拔糁艿梦⒆佣锷堂氐糜捎喽晕魅?,吳得伍員而克強楚,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

”人才的向背決定國家的興衰!

《資治通鑒》記載了劉邦總結他打敗項羽的原因,不是因為比項羽更強大,而是因為手下有以“漢初三杰”為代表的一大批人才,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所以導致失敗。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總結他為什么能成功時,提出五條用人經(jīng)驗:一是用比自己強的高人;二是用有缺點的能人;三是用人之長,棄人之短,即所謂“使人如器”;四是重用敢講真話的人;五是華夷一家,用人不講出身,不搞小圈子。

劉備生前說,馬謖不能重用,但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的重大挫折。馬謖是參謀型人才,“南蠻之人,以攻心為上”就是馬謖的意見,諸葛亮采納了,七擒孟獲,平定南中地區(qū)。然而,這一次,諸葛亮犯了用人不當?shù)膯栴}。

《資治通鑒》也記載了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所以,重用紙上談兵一類的人才,是領導用人的大忌。《資治通鑒》作為一部重點討***史和軍事史的史書,其中所蘊涵的領導智慧,絕不是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

毛澤東稱贊說,《通鑒》寫戰(zhàn)爭,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用兵尚權,所謂“充滿了辯證法”,就是不搞教條,在解決復雜問題時,“行權立斷”,應該有隨機應變的靈活而果斷的決策能力,有駕馭復雜問題的謀略和操作技巧。

東漢末年,何進在袁紹的慫恿下,想把太監(jiān)都殺了,遭到了他的妹妹何太后的反對。何進暗中慫恿董卓等軍閥來京逼迫太后投降。陳琳沒有當真,因為她表面上雖然沒有違背太后的懿愿,但實際上是利用軍閥脅迫太后同意殺死太監(jiān)。

何必繞這么大的圈子呢?他說:“但當速發(fā)雷霆,行權立斷,違經(jīng)合道,天人順之。

”《資治通鑒》寫作“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陳琳的意思是:你掌握了軍權。先是你跑太監(jiān),然后慢慢向太后解釋。

這是符合人民意志和道路的。為什么要去外**隊脅迫太后進京?這不是自欺欺人嗎?外軍入京,你能掌控得了這個局面嗎?

這一段話,涉及中國古代政治智慧中的“守經(jīng)”與“行權”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哲學基礎,唐人趙蕤的《長短經(jīng)》里有系統(tǒng)討論。其主要觀點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也沒有永恒的治國理政。

王道、霸道、強道,都是為了建立一種治理秩序,并根據(jù)當前形勢的需要而改變。不能認為有一種永恒的治理模式或做事方式。如果片面地“守經(jīng)”,很可能膠柱鼓瑟,犯了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形式主義的錯誤。

毛澤東之所以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因為他反對教條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1978年,改革開放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開始。

軍師龐統(tǒng)建議劉備入蜀,徑取益州,劉備猶豫地說,現(xiàn)在我全靠與曹操反向操作,才有立身之地,治民理政,“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義于天下,奈何?

”龐統(tǒng)就說:大亂之時,治民理政,“固非一道所能定也”,意思是,寬與急、剛與柔,要變通運用。

其實這是《資治通鑒》的一種價值觀。不過,這種價值觀被司馬光包裝在儒家的“政治正確”里,曾國藩獨具慧眼,看出來了,他說,“竊以為先哲經(jīng)世之書,莫善于司馬溫公《資治通鑒》,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能窮物之理,執(zhí)圣之權;又好敘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脈絡分明”。所以,讀《資治通鑒》,不光要讀它“正”這一面——大仁大義、社會責任;還要讀它“奇”這一面——兵家講用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如果說修心之要三“仁、明、武”、治國之要三“官人、信賞、必罰”,重點要求領導者修煉內(nèi)圣外王的領導資質(zhì),那么,“窮物之理,執(zhí)圣之權”,就是一種很深刻的實踐型政治智慧,是有豐富實際政治經(jīng)驗人的心得之談。諸如改革中的剛性與柔性,人生職場上的進與退,軍事斗爭中的奇與正,權力平衡中的輕與重,駕馭部屬中的寬與嚴,政治生涯中的方與圓,都不是“紙上談兵”可以領悟的?!顿Y治通鑒》在推崇大道的同時,不乏權變、謀略與辯證法的智慧,這也是它值得細品的原因所在。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制圖:蔡華偉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4)

在大學時,有一次聽舍友侃:話說年輕時代的毛澤東和蔣介石人生中第一次相遇,在黃浦軍校。當時,兩大歷史人物擦肩而過,相互間匆匆一瞥,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兩人手中都拿著一本《資治通鑒》……當然,這是子虛烏有的杜撰,大家也權當笑話。不過據(jù)說,這部300多萬字的書毛澤東讀了17遍,他的床頭總放著一部《資治通鑒》,這部書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閱讀的印跡,有不少頁都用透明膠貼住。我想我雖然成不了毛澤東,但可以向偉人學習不是。咱不求三天學習趕得上劉少奇,但可以天天向上不是。懷著崇敬的心情,我讀完了這本書。

翻開厚重的歷史,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呈現(xiàn)在眼前?!顿Y治通鑒》著重政治、軍事對經(jīng)濟、文化其他方面也略有涉及。全書以年代為經(jīng)國家為緯,依次敘述中國古代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同時,運用追敘、插敘等多種筆法,交待人物的身世經(jīng)歷,說明事件發(fā)生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tǒng)而清晰的印象。全文行文流暢、體制嚴謹、渾然一體。從公元前4寫起,一直到公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tǒng)一王朝和戰(zhàn)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

《資治通鑒》的宗旨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借古鑒今。觀后第一感覺到司馬遷著作該書時的嚴謹和認真,此書從發(fā)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就像比如《三國志》之與《三國演義》、《水滸傳》之與《蕩寇志》除了文學上所必需的夸張,也給我們展現(xiàn)出不同的歷史。而本書中,對爭議的史料作者旁征博引,對史實進行驗證推理,讓人不禁感嘆作者治學的嚴謹,除十七史外,所引雜史諸書達數(shù)百種。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更加客觀地了解歷史。

因司馬光一人精心定稿,統(tǒng)一修辭,故文字優(yōu)美,敘事生動,且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從《資治通鑒》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語言運用極其簡練,通俗易懂、脈絡分明。描寫各種場景,尤其是戰(zhàn)爭方面的題材的文章,司馬遷總是將前因后果交代的明明白白,讓讀者能夠了然于心,并且每篇文章的結尾處通常都會給出自己的點評,并且把一件原本零散的表面的事件上升到一個更高的理論上去給統(tǒng)治者隱喻的勸諫,這也許是仕途失意后的司馬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真實寫照。此外,作者對歷史上有關圖讖、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態(tài)度,不僅是史學思想的重要進步也算是人類向科學和文明發(fā)展的覺醒者。他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全書耗時,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

歷史不會重復,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當你認真地、充滿興趣地去學習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會與眾不同,看問題會比別人透徹、清楚,這就是歷史給你的智慧。一個國家,歷史是經(jīng)驗、教訓、明鑒、秉承,是過去的沉積,未來的向?qū)?一個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教你融今貫通、懲前毖后,是學習的源泉,進步的信心。我國的“一國兩制”國策就是鄧小平同志借鑒

南北朝時期遼采取的蕃漢分制政策還有我們的“親民”——溫家寶,他就是喜愛歷史,熟讀史書的典范,的案頭經(jīng)常擺放著《沉思錄》,《史記》等史書。每年的兩會上他都要答記者問,他回答時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古今中外的詩詞古賦信手拈來,恰到好處。溫那極具個性的語言,不僅是“坦誠睿智,情動云天”的典范,也體現(xiàn)了溫知識的淵博,文辭的精美和立意的深刻。這無不得益于他喜讀史書,以史為鑒的好習慣,由此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他心憂天下的政治情懷,感受到了一位親民的所思所憂。

近期,我又重溫了《資治通鑒》。細細研讀,讓對自己的公務員生涯也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是樹立了群眾思想。這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不謀而合。國以民為本,人民群眾不僅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更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加強同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經(jīng)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問寒問暖,到群眾困難的地方去排憂解難,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理順情緒,到出現(xiàn)新情況新變化的地方去經(jīng)驗,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打開局面,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利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以群眾的滿意為最高奮斗目標。還要通過示范引導的方法做好群眾工作。要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過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響群眾、示范群眾、教育群眾。

其次,“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現(xiàn)代社會對公務員的能力與道德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因為現(xiàn)代政府已從過去的官府、衙門,轉(zhuǎn)變?yōu)榉招?、法治型政?由過去的管理者到服務者轉(zhuǎn)變。我們的形象不僅代表個人行為更是一個政府形

象,所以對內(nèi)要嚴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對外要居安思危、常懷慮己之心。從前秦執(zhí)法不避權貴的王猛、“執(zhí)法一心,不敢惜死”時隋文帝時的趙綽、北宋的包拯,他們身上看到閃閃發(fā)光的優(yōu)點,也要從歷史的反面人物中汲取教訓以自警。

培根曾說過“讀史可使人明智”,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國”、“平天下”;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我們都必須以史為鑒。讀史不但可以增長知識、吸取教訓,從中繼承前人的智慧和閱歷,還能使人眼光高遠、視野開闊、明智通達,實乃善莫大焉。我想這就是一本好書的精妙之處吧,不僅給人客觀地展現(xiàn)一段故事,細細品鑒,還會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所以我也比較推崇這本《資治通鑒》。

置身于縱橫交錯的歷史長河中,不僅讓人品位歷史更迭的興衰成敗,更是有立于風云際會之顛的感覺。閑暇之余,靜心品讀,大有“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yè)一壺茶”的淡然……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5)

去年讀《資治通鑒》,岳麓書社的版本,主要圖個便宜,厚厚四大本,網(wǎng)上買才78元,抱在懷里非常有滿足感。以前讀《史記》,花三個月細細啃完,以為已是不小的工程,這次才發(fā)現(xiàn)太小CASE了。《資治通鑒》整整3700多頁,我每小時只能夠讀10頁,每天都堅持讀的話,也要一年時間。倒是也不愁,畢竟是好書,古文好處在于精煉,有味道。政論洋洋灑灑,戰(zhàn)爭血脈賁張,尤其是講朝代興替,讓人覺得天道茫茫不可逃。這套書真正考驗了我的耐心,在家坐著、躺著都讀倦了,就在書的空白處寫點評。這種大部頭的東西,如果不做點記號,看到后面就會把前面忘了。偶爾周末,去火車站附近24小時營業(yè)的麥當勞讀通宵,凌晨兩點看到晚歸的情侶吃漢堡,拾荒的老人在店角落中安睡,心中莫名生出親切感。在異鄉(xiāng)城市的深夜,想千載世事沉浮,越發(fā)覺得自己渺小,出門正寒雨瀟瀟,恍惚間不知今夕何夕。

雖然幾番痛下決心,《資治通鑒》我也讀了80%,而后就在我的床 頭擱置下來。從這套書開始,我漸漸養(yǎng)成一個惡習,不自量力地喜歡讀大部頭的書,但每本都讀不完,買一本新書就把剛讀一半的書扔掉,床頭的書越堆越高,有《五燈會元》、《元好問全集》、《清代筆記小說》等。每每讓我感慨時間有限的同時,也鄙視自己的恒心。

讀書貴在活學活用,我始終沒真正領會這點。辦公桌上那本梅爾文門徹的《新聞報道與寫作》已陪了我5年多,但直到我告別新聞,也始終沒讀完一半。學以致用成了笑話。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6)

提到司馬光的名字,大家第一印象是不是都是那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最近我讀了《資治通鑒故事》,它也是我們腦海中那個砸缸的司馬光所著。

這本書涵蓋了中國公元前4xx公元959年,共1362年歷史。書中選取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或具有重要意義的故事。比如:荊軻刺秦王、蘇武牧羊、赤壁之戰(zhàn)、玄武門之變等。

我很喜歡名將吳起這一章。講了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奇人吳起。無論是儒家、史家的理論,還是兵家、法家的謀略,他都樣樣精通。他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盛: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無敵。按理說,他應該是個值得大家尊敬學習的人??上В麉s像一只臭蒼蠅,處處被人討厭,處處遭人排擠,最后被亂箭射死了。怎么會是這樣的結局呢?那就接著往下看吧!一次,吳起走投無路時,投奔了魯國,魯國和齊國一直是敵國關系。可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群臣們怕吳起因為這層關系會有二心,誰知吳起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把心一橫,一劍砍下了妻子的頭顱,獻給了魯候。還有一次,吳起的老母親逝世了,也是因為吳起的母親所在的國家和吳起所效忠的國家是敵對關系,他竟然沒有回去奔喪。漸漸地群臣們都發(fā)覺吳起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都慢慢的疏遠了他讀完這個故事,我體會到了: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我更喜歡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荊軻。燕王太子丹為了報復兒時冤家秦王嬴政,派衛(wèi)國人荊軻去刺殺秦王。荊軻明知這是一件無法完成的使命,但還是義無反顧的接受了任務。最后不但沒有刺殺到秦王,還讓自己死在了秦國宮殿。荊軻身上那種好名輕死,尚俠重義的俠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從《資治通鑒故事》中,我體會到了:我也要德才兼修,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祖國棟梁,讓祖國因為有我而驕傲!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7)

這本書大概是一個月前讀完的,但一直不想動筆寫讀后感。一,是希望一些東西的存在能被多醞釀醞釀;二,是一些屬于自己認知上潛在已久的問題未能得到解決;三,是思考和測試一些知識在經(jīng)過時間的沖淡之后能在自己的記憶中、言行里留下些什么。

今日,我終于動筆開始了自己的讀后感書寫。最主要的原因是,上述的第二點在前日里得到了解答。

過去,我總是很排斥讀小說、讀歷史書方面的著作。認為小說、歷史文章的主觀性太強。小說的話,我連自己的世界都沒有過好,沉浸、八卦他人的世界情感作甚。而歷史作為一個整體的流動存在,每一個人也只能從自己的這個視角線條去穿插、組織成一些細碎的布匹。這些細碎的布匹與歷史本真的那龐大的體積相比,太過單薄與細微。但同時,我也認識到,在這個主客觀交叉的世界里,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未知的外界進行了解。于是,這樣的矛盾讓自己有時寸步難行。

大師兄推薦給自己這本書時,自己亦抱著一種想要突破這樣的“偏見”,希望用來對治上述認知方式的心態(tài)。在閱讀的過程中,張國剛老師通過講述生動的歷史故事,來提煉出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們較之于純理論的觀點列述更容易地進行吸收和體會,并切身感受到了歷史“鑒古知今”的功用。但是,在讀完本書之后,我的問題仍然存在。直到,前日里聽了退躬老師對于歷史的表述,才找到了內(nèi)心的答案。

老師說,“歷史不等同于歷史書。歷史是漫漫長夜,而歷史書就像是手電筒一樣,不同的人用自己的手電筒照射出了歷史的模樣。甚至可以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怎樣勝利的故事?!蔽覇枺骸暗敲總€人用自己的手電筒,自己的視角所照射出來的只是歷史本真的折射表現(xiàn),這些折射是虛假的呀?!崩蠋熣f:“每個手電筒所照射出來的歷史,都是真實的?!边@句話仿佛讓我恍然大悟。我開始思索到了,每個人用手電筒來照射出的歷史,和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眼睛、認識功能體系照射出來的世界認知,有什么區(qū)別嗎?都是虛假的呀,也就都是真實的了。真假不二,道隱之中。而更重要的是,從歷史這個時間坐標,我們能夠怎樣地去提煉出規(guī)律的存在,能夠怎樣地透過表象去掌握更深的真理。

我的問題找到答案了,未來的認知道路變得通暢些了,我也決定開始書寫本書的讀后感。

再說真理部分。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不同的人總是要具備一些比較特別的性格、品行,才能對他們的事業(yè)發(fā)展有一個推動作用。因此,我便好奇,為什么這些品格能夠促使人有好的發(fā)展,書里提到的一些品格不就和一些古書中所講的仁義道德相通嗎?這也讓我很好奇大道的運行規(guī)律——難道,這些發(fā)展規(guī)律的體現(xiàn)是整個大道體系在世間法中的一個顯現(xiàn)嗎?

從超越世間法的角度來看,本我的認知是超越這個世界的所有認知層次的。惡魔和天使的存在也僅僅是角色扮演、劇情顯現(xiàn)。每個人,無論王侯將相或者鰥寡孤獨亦都有一顆平等無二的金剛種子,那么這些品格在這些劇情里所體現(xiàn)的作用是什么呢?是簡單地為了促進劇情的發(fā)展?還是通過這些變化來與內(nèi)心的某處相連接去磨礪?所學太淺,我沒能找到這個世界和劇情最初設定存在的答案,那就留給未來的自己回答吧。從世間法的角度來看,道德(好的品性、性格)的推崇就像是游戲規(guī)則在運行過程中的的攻略顯現(xiàn)。一個人的性格、品性能夠影響自己的選擇,而通過選擇又影響自己的對境和所呈現(xiàn)出來的相。歷史家通過歷史事件總結了許多打怪經(jīng)驗、攻略,升級規(guī)律,讓我們在未來發(fā)展中有更大的概率能夠過得好的生活。

在閱讀本書過程中,自己感受最深的是“權變”二字。正如文中所講,“一個道理、方案本身無對錯,關鍵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之下使用?!彪S時在新的條件和狀況下確定措施。在面對新問題之下隨著新變化置之,新之。

關于“權變”,我主要有以下的思考。

首先是,是對于“變”這個概念的思考延伸。這個“變”讓自己想起了這無時無刻發(fā)生著變化的世界。有句話說,“變是世間唯一不變的規(guī)律”。我很贊同的,并在體會到了生活中變化所帶來的的快樂或痛苦之后,以“執(zhí)中道以應萬物”的方式教育自己。最近,在學習的過程中突然感受到了,正是這些無窮的變化凸顯著這恒定不變的道體。用通俗的比喻來作說明,這些變化就像是海浪,它襯托著大海深處的平靜、深邃與偉大。而一塊石頭,在海水的沖洗之下,更能打磨出內(nèi)部與萬物、與大海深處那共通的內(nèi)在連接的存在。

其次,是對于“權變”的具體實施作思考——“變”與“時間”、“空間”的關系是什么?正如上文所說,“一個道理、方案本身無對錯,關鍵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之下使用?!睍r候是時間,情況是空間。那么,變化與時間、空間的關系是什么?這里主要是從自己運用的經(jīng)驗角度思考。

記得考研的時候,自己會列出詳細的每日計劃表。但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計劃和實際之間的變動太大了。雖然自己的變動的目的是對計劃進行更有效率的調(diào)整,作文但懷疑自己的情緒卻在慢慢滋生。從原生家庭追溯記憶來看,過去父親非??粗刈约耗芊駡猿值降住R虼?,自己對堅持完成計劃與否比較在意。而在這個計劃調(diào)整的過程,卻凸顯了自己對于一些計劃執(zhí)行的不堅持。這就讓自己覺得無所適從,感受到了舊的認知模式對現(xiàn)存生活進行的干涉與束縛。雖然,自己也慢慢認識到了父親這個觀點中存在的漏洞——堅持不等于重復。只要是往提高效率的、好的方向發(fā)展的變化,正是自己的能力得到迅速、靈活提升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墒?,關于具體的時間的度,以及空間的度又應該去怎樣去具體界定呢?

像是在今日下午忽然想通了——倘若一個人專注的時候?qū)W習,感知一個小時的感知長度可能只有幾分鐘。而一個人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一個小時的感知長度便會讓他不耐煩地認為度過了幾個小時。時間刻度只是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參照,而對于自己的具體安排變化,應以當下自己的狀態(tài)來進行調(diào)節(jié)??臻g的話,目前沒有太大的感想,因為我更習慣于跟隨內(nèi)心的感覺去做決定。

這些雖然是一個常識,但對于我自己來說,過去的自己總是掌握不好計劃時間安排的標準和當下學習狀態(tài)之間的一個關系。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梳理過程慢慢地有所體悟,逐漸影響自己曾經(jīng)無意識中接受的一些固化的認知模式。

在整本書中,印象較深的是呂雉、武則天為代表的外戚專權。他們的事件體現(xiàn)了權利斗爭過程中的平衡與沖突。讓我看見了,不同利益集團所構成的爭斗、沖突和妥協(xié)。這個時候,人便不像是最初的擁有淳樸情感、人性的人,而成為了兵器、成為了斗爭中的血跡、成為了一張張陳舊又新縫補的沾滿血污的網(wǎng),用著金縷綢緞附在表面移動裝飾著。其次,還有李世民的“克己、自知”,“思善始而令中”。亦有,作為一個領導,體現(xiàn)領導力的建設方法與規(guī)律。

書中還涉及很多,需要再深入進行學習和思考??赡芟麓伍喿x,會有更多的感悟。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8)

當諸葛亮身體為了蜀漢光復大業(yè)而透支得即將無法支撐時,有人來問他誰可以作為他的傳承人。諸葛亮說,蔣琬。那人又問:那蔣琬之后呢?諸葛亮說:費祎。那人再問:那費祎之后呢?這時諸葛亮則沉默不語。

大家或許會奇怪,似乎三國演義中我們慣性認為的諸葛亮接班人姜維卻沒在這里提到。那蔣琬和費祎又是怎樣的人?此處暫且說一下費祎。

當時蜀國正值征戰(zhàn)多事之秋,公務繁雜細碎,費祎擔任尚書令,見識過人,每審閱公文,略望一眼,便已知道其中主要意思,速度超過常人幾倍,并且過目不忘。經(jīng)常早晨和傍晚聽取大家意見,處理公事,中間接待賓客,飲食娛樂,還要下棋博弈,每次都使客人盡興而歸,而公事也不荒廢。等到董允接替費祎,想要效法費祎行為,十天之中,很多事情都被耽誤。董允嘆息說:“人的才能居然可以相差這么大,費祎不是我能趕得上啊!”于是整天聽取意見處理公務,還是沒有多余的空閑時間。

但費祎并非完人,他過于寬厚仁慈,從不懷疑別人,卻也因此惹來殺身之禍。在一次宴會上,正是由于費祎的毫無防范,居然被也在座的之前投降倒戈而來的郭偱給突然刺殺身亡,實在可惜。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9)

在一次周末,我爸爸下班回家后給我買了一些我喜歡的好書來讀,《資治通鑒故事》,這本書是根據(jù)我國古代有名的《資治通鑒》改編而成。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編年史,作者是我們熟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馬光,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編成這本書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這本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十二的史事,主要內(nèi)容是政治和軍事,還有經(jīng)濟、文化方面。它通過記錄一些明君賢臣的事跡,簡單又生動地告訴人們:清廉,正直,剛強,寬厚,忠誠,信義,執(zhí)著,道德等,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質(zhì)。這些品質(zhì),在今天仍然可貴,是我們?nèi)松飞纤豢扇鄙俚摹?/p>

在這本書中主要提出了道德。比如吳起是戰(zhàn)國初期的有名將領之一,他為了得到魯國國君的信任心一橫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雖然得到了重用但卻因為人品太差被魯國國君給懷疑。最后,他又去了幾個國家。雖然他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大,但卻變成了臭蒼蠅,處處被人討厭,處處被人排擠。一輩子被人陷害,但卻沒有人同情,反而遭天下人唾棄。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他人品太差了。司馬光說過: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是要求一個人德才兼?zhèn)?,而德放在前面可見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p>

我真心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希望你們和我一樣能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和道理。

資治通鑒讀后感(篇10)

我在一個偶然的日子里看到網(wǎng)上一篇摘自《資治通鑒》的故事《荊軻刺秦》,我被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爸爸說《資治通鑒》里有好多這樣的歷史故事呢。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借來這本書,如癡如醉地看著,簡直是愛不釋手。

終于花了二十天的時間看完??赐赀@本書我感慨萬千。

《資治通鑒》是我國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時十九年才完成的編年史巨著,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根據(jù)歷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編寫而成,當時的皇帝宋神宗認為這本書中記載的故事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就像“前車之鑒”,可以讓后人更好地治理國家,因而將此書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通過敏銳的觀察,生動地講述了一系列生動的故事,如荊軻、秦始皇、綏綏、鴻門宴、七步詩等。這些故事的思想內(nèi)容非常深刻,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zhì),尤其那些愛國志士和英雄人物的壯烈故事,更是激發(fā)了我們的愛國熱情。

荊軻在秦國侵略他的國家燕國的時候,挺身而出、臨危不懼,和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斗爭,最后雖然刺殺秦王不成功,英勇犧牲,但是他那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激勵著世世代代的人們,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美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資治通鑒》里許多故事深入淺岀地給我們闡述了治國之道,處世之道,從中我們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而且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啟迪我們的智慧。里面有個故事《賢臣魏征》,講述了魏征不阿諛奉承,敢于實事求是,直言忠諫,毫不客氣地給唐太宗李世民提意見,出謀劃策,唐太宗認真聽取了他的意見,使得唐朝國泰民安,繁榮昌盛,唐太宗也因.此成為“千古一帝”受世人稱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治國理政中要善于聽取不同意見和看法,尊重人才。難怪毛澤東這一代偉人一生讀了17遍這本書。事實證明,這本書可以為國家領導人提供許多治國方略。而且傳說歷史上出現(xiàn)這樣一個巧合,那就是毛澤東和蔣介石在重慶談判期間,一天他們兩人在公園散步偶然碰面,發(fā)現(xiàn)各自手中拿的書都是《資治通鑒》。

可見這本書是多么重要呀!

《資治通鑒》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我決心要像偉人毛澤東那樣將《資治通鑒》背得滾瓜爛熟,長大以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乘長風破萬里浪,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

相關推薦

  • 資治通鑒的讀后感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內(nèi)容專輯推薦:“資治通鑒讀后感”,敬請瀏覽。以下“資治通鑒的讀后感”相關主題內(nèi)容,為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收集并整理,作品是作者寫的作品。讀后感則是將我們跳躍的思維進行詳細的記錄,好讓我們反復品味,怎么寫出高質(zhì)量的讀后感?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2023-04-14 閱讀全文
  • 《資治通鑒》讀書筆記模板 眾所周知,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我們應該常常對行為進行觀察分析,而教育筆記可以記錄老師在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一篇教育筆記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呢?小編特別編輯了“《資治通鑒》讀書筆記模板”,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罢媸且粋€大丈夫呀!”我合上《資治通鑒》感慨地說?!顿Y治通鑒》記載...
    2023-02-01 閱讀全文
  • 關于資治通鑒讀后感 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資治通鑒讀后感。書籍是我們?nèi)松囊槐K明燈,好的書籍通常能夠教給我們一些人生道理。?讀后感是對自己思考提煉的一種紀念和見證。歡迎您參閱讀本網(wǎng)頁!...
    2023-04-07 閱讀全文
  • 資治通鑒讀后感錦集 接下來小編為您整理的是“資治通鑒讀后感”,當我們看過作者寫的作品,并獲得了一些啟發(fā)之后。?讀后感中應該詳細描寫那些讓你內(nèi)心受到感動和啟示的部分,相信這篇文章會讓您轉(zhuǎn)變自己的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
    2023-08-04 閱讀全文
  • 最新資治通鑒讀后感4篇 你是否正在為寫作品讀后感犯愁呢?當我們從作者寫的作品中得到了很深的體會時,我們在寫讀后感時,一定不要說空話,要斟酌自己的詞句。下面是欄目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最新資治通鑒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3-01-16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內(nèi)容專輯推薦:“資治通鑒讀后感”,敬請瀏覽。以下“資治通鑒的讀后感”相關主題內(nèi)容,為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收集并整理,作品是作者寫的作品。讀后感則是將我們跳躍的思維進行詳細的記錄,好讓我們反復品味,怎么寫出高質(zhì)量的讀后感?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2023-04-14 閱讀全文

眾所周知,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我們應該常常對行為進行觀察分析,而教育筆記可以記錄老師在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一篇教育筆記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呢?小編特別編輯了“《資治通鑒》讀書筆記模板”,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罢媸且粋€大丈夫呀!”我合上《資治通鑒》感慨地說?!顿Y治通鑒》記載...

2023-02-01 閱讀全文

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資治通鑒讀后感。書籍是我們?nèi)松囊槐K明燈,好的書籍通常能夠教給我們一些人生道理。?讀后感是對自己思考提煉的一種紀念和見證。歡迎您參閱讀本網(wǎng)頁!...

2023-04-07 閱讀全文

接下來小編為您整理的是“資治通鑒讀后感”,當我們看過作者寫的作品,并獲得了一些啟發(fā)之后。?讀后感中應該詳細描寫那些讓你內(nèi)心受到感動和啟示的部分,相信這篇文章會讓您轉(zhuǎn)變自己的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

2023-08-04 閱讀全文

你是否正在為寫作品讀后感犯愁呢?當我們從作者寫的作品中得到了很深的體會時,我們在寫讀后感時,一定不要說空話,要斟酌自己的詞句。下面是欄目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最新資治通鑒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3-01-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