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京華煙云》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3-06-02

《京華煙云》讀后感經(jīng)典13篇。

你知道如何撰寫一篇獨具風格的讀后感嗎?當我閱讀《讀書感——《京華煙云》讀后感》時,它深深地吸引了我。讀完后,我們應該認真總結歸納自己的想法與體會。下文為大家提供了一些涉及《《京華煙云》讀后感》的資料,希望能為你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1

信仰和愛情人類永遠的主題,在人間有了男人和女人以來,男人和女人的話題一直是人們所專注的主題,無論文學也罷,現(xiàn)實生活也罷,對愛情的探索和思考似乎是無法回避的。里面的女主人翁姚木蘭可以說是林語堂濃墨重彩所打造的一個形象,也是他非常喜愛的一個人物,她集道家和儒家于一身,既有道家的瀟灑脫俗,又有儒家的銳意進取。她的愛情無疑也是作者和讀者所關注的一個焦點,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對姚木蘭也是如此,因為自己無意的失蹤而結識了曾家,也許在冥冥之中,這是上天的一種安排,最后她嫁給曾家的小三,曾孫亞。就在曾家到姚家提親的時候,她的心里正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幻想,而此時她心里的如意郎君確實逸夫,逸夫生于貧寒人家,卻天資聰慧,才智過人,深得大家的喜愛,對于生活在富裕之家的姚木蘭來說,家教很好,對財富和金錢向來看的很淡,人生需求的東西本來就很少,對于積累的財富來說,如果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和多彩,只是人生的一種拖累。所以她對逸夫的愛戀是發(fā)自心底的息息相通。亙古以來,人們對愛情的尋找,是不是都希望從中找到自我,從對方身上找到一種認可。最后她還是接受了所謂“天意”和境遇的安排,嫁給了曾孫亞,在世人眼里她是幸福的,嫁到了官宦人家,而且孫亞容貌可人,性情溫和,顯然是人們眼中的幸?;橐?。也不能說她的婚姻就不幸福,但她的心里一直為逸夫留這一席之地,時刻伴隨這她。一直到最后逸夫被捕入獄,她冒死相救,是什么讓她有這種勇氣和決心。

婚姻是什么,可以有一個老婆或丈夫,可以和你一起煮飯,睡覺,盡著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擅恳粋€人的心里也許都裝著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伴侶,也許在生活中存在,也許只是一種概念,可每個人的心里是否都為這樣一個虛擬或真是的人留著位置?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2

終于又讀完了一本書。

讀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想看電視,但是時間不允許。所以就花8元買了一本。

《京華煙云》歷來享有現(xiàn)代《紅樓夢》的美譽。今天看完《京華煙云》,心中暗暗與《紅樓夢》比較了一下。

《京華煙云》與《紅樓夢》的相似點:

兩本書都采用了回目,兩句七言概括了一個回的主要內容。

都以當時的時代為歷史大背景。

都涉及到了當時社會的幾個較大的家庭。

《紅樓夢》的經(jīng)典在于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夢幻般的場景,一如它的名字。在這夢幻般景致中,如神仙般的人物的音容笑貌,出于筆端,形成于讀者的腦海中,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象的林黛玉賈寶玉對人物的細膩的性格描寫,使得讀者感到人物是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的。紅樓夢里的人物依托于他們優(yōu)異的生活,甚至可以說是優(yōu)異的生活,給了他們這么個空間。這與更廣大的人民的生活而言,確實一如他的名字而言,是場夢。當然,他也有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映射,但這是居于人物之后的。這里特別說一下,電視版的《紅樓夢》,是歷來我覺得最能表現(xiàn)書中內容的一部電視。他給人們找到了那神仙般人物,描繪了那夢一般的生活。

《京華煙云》與《紅樓夢》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依托于當時混亂的社會背景,對社會的描繪占據(jù)了主要的篇幅。讀完全書,對于人物只是大致了解了,人物的音容笑貌不是很明了,人物是襯托社會現(xiàn)狀的?!毒┤A煙云》透過和《紅樓夢》里一樣的大家族的興衰,向讀者展示了中國那段悲慘的歷史,和在這段歷史中不屈不撓的國人,歌頌了不屈于國外侵略的國人?!毒┤A煙云》比《紅樓夢》多了抱負、霸氣,好似一個男人與一個女子?!都t樓夢》的人物描繪又遠非《京華煙云》所能比的。

另外,我個人比較喜歡《京華煙云》里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達觀的態(tài)度或許是林語堂闡述其對莊子的理解。

沒有刻意,可是偏偏我看完了《京華煙云》后,電視版的《京華煙云》也播放了。看了幾眼,真是失望,我控制了好久,想自己不做評價,可是最終覺得不單是失望,而是覺得編劇對原著的把握太不準確了,有點替原著不平。他根本沒有理解原著的意味,原著對于在那個時代,對人生活的理解,都被編劇給破壞了,換成了普通的現(xiàn)代式的鬧劇。他根本不明白人對生活的隱忍,有時候是那么的平淡,那么的自然,而隱忍的結局有時候恰恰就是幸福。我們這個時代的電視已經(jīng)注定了吵鬧,注定了不安定,注定了電視版的《京華煙云》只是套用了原著的名字,而內容面目全非了。我們沒有了八九十年代拍攝《紅樓夢》時候的神定氣閑,只剩下了過馬燈似的喧鬧的節(jié)目。在這個喧鬧的時代,有時我們恰恰需要安靜的作品,留著人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3

我是由《京華煙云》這部電視劇,才了解到《京華煙云》這部小說的?!毒┤A煙云》的作者林語堂,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帶有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他是一位世界性的知名作家,被美國文化界評選為“20世紀智慧人物”之一。他學貫中西,是我國最優(yōu)秀的雙語作家之一,在語言學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兼?zhèn)渖⑽拇蠹遗c著名長篇小說家雙重身份,是唯一一位長期用英文進行文學文化創(chuàng)作的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毒┤A煙云》,被譽為“現(xiàn)代紅樓”的著作,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品,美國《時代》周刊推薦必讀之一,它生動描繪了一幅近代中國風貌圖。

《京華煙云》,是一部將磅礴、華麗、完備、經(jīng)典、真實集于一身的著作。可以說,它不是一部小說,它就是生活,就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再現(xiàn)。它不加粉飾地呈現(xiàn)出中國的一切困境與紛擾,并積極地昭示著國家的希望,是作者揮淚寫就的民族心靈史,是一部只有中國人才能完全體會的經(jīng)典。代表了近代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一一出現(xiàn)在這幅畫卷中,這些人物是那樣的真實、形象,就好像出現(xiàn)在我們的身邊的行行式式的人物。這部史詩般磅礴的巨著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泣如訴,是一部可以在寂寞長夜里獨自品位的佳作。

書中穿插的是近現(xiàn)代中國的發(fā)展史,那是一個多事之秋,一個動亂的時代,一個戰(zhàn)爭的年代。當時的中國政府岌岌可危,社會上動亂不安,中國面臨著改朝換代的變化,但是,書中從無絕望的筆跡,反而到處都彰示著積極的希望,照射出勝利的光輝。尤其是在書中結尾處,人們喊著:“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xiāng)”的口號,一個民族,由于一個共同的愛國熱情而結合,由于逃離一個共同的敵人而跋涉萬里。一個民族其雄偉的力量,像萬里長城之經(jīng)歷千年萬載而不朽。億萬的中國人共同在這偉大的史詩時代奮斗生活著。這就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京華煙云》以家庭為主要描繪對象,是一本家庭觀念很重的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書中,我們看到的家庭是安寧與和諧的,家庭成員父與子、母與子、夫妻、兄弟姐妹、妯娌、婆媳、主仆與仆仆之間的關系是自然的、和諧的。

書中的“母愛”很神圣,很偉大,很感人。姚木蘭的母親姚太太的母愛可以說是溺愛,她對兒子體仁的愛有著舊的家庭觀念,是縱容的、盲目的,但這并不能否認她對兒子體仁那種深厚的、純潔的愛,這是只有母愛所擁有的深厚真摯的母愛。姚太太的生命仿佛是為著兒子而活,她每天等著兒子回家,經(jīng)常到深夜,只要能看到兒子便心滿意足。兒子死后,她的靈魂也跟著走了,只留下一個軀殼茍延殘喘,連話也說不得了。書中最感人的是陳媽,她數(shù)年如一日思念兒子,總是不斷為兒子做衣服,總是不停地尋找兒子,從不放棄。而木蘭、莫愁的母愛則是一種理性的母愛。在送兒子到前線打日本人時,在國家與家庭的選擇中,她們除了一種出于母性本能的愛,即對送兒子的不舍與心疼,她們更多的表現(xiàn)了一種理智、一種理性。尤其是在抗日戰(zhàn)爭逃難中,木蘭收養(yǎng)了幾個小孩,她感到一種奇妙的快樂,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中國的將來,是綿延中華民族的生命。這種母愛,由個人升華了民族、國家,母愛的意義得到了升華。母愛是一種天職,我真想不出比母愛更無私、神圣、永久、實在的愛!

在書中,不僅有父母對子女的無私的愛,也塑造了一些孝敬奉養(yǎng)老人的形象。如木蘭、莫愁、陳三等。他們作為子女對父母老人一往情深,養(yǎng)老送終,極盡子女的職責,使得老人的晚年幸福安詳,像一處平靜的風景。如姚思安在臨終時,子女圍繞,奉孝敬養(yǎng),他再也沒有遺憾了,在睡眠中逝世。這些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美、淳厚的良知和德性。

書中所塑造的木蘭、莫愁姐妹倆的性格是“賢妻良母”的形象,她們賢惠、善良、達觀,具有女性的氣質,但這并不是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而是有著現(xiàn)代意識的,尊重自己個性、價值與尊嚴的,文化修養(yǎng)高的,聰慧的結合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氣息的女性,并以女性的魅力感染著丈夫,無疑是對丈夫在生活上、工作上、心靈上的一種提升。比如,木蘭在知道丈夫蓀亞拈花惹草時,憑借自己的聰慧、冷靜化解了一場危機。她既沒有懦弱的忍讓,也沒有像潑婦似的大吵大鬧,而是用她的包容大度解決一切,做法大方得體、成熟穩(wěn)重,既給丈夫、第三者一個臺階下,又挽留了丈夫的心,挽救了自己的家庭,三人也成了好朋友。這樣睿智的舉動令我們許多女性都自愧不如、敬佩萬分。

《京華煙云》中,我最欣賞的一個角色便是木蘭的父親,姚思安。他向我們傳遞著道家的思想,他的死很安詳,是真正的道家的仙逝。他很喜愛木蘭這個女兒,在他的思想中沒有“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觀念,這在封建社會是很難得的。他喜歡結交朋友,特別是有學識、有內涵的人,同時,他總是接受新事物,提倡新思想,其程度令許多年青人都驚嘆不已。在新文化運動中,他把自己的長辮率先剪下來,以支持這場運動。他漠視金錢、權力、地位,只醉心于得道,尋求真正的自己,他要洞悟造物者之道,凈化自己的心靈。他把一切看得皆空,選擇云游四海。他的老莊哲學思想影響了木蘭的一生,使木蘭成為一個淡然、逍遙、自由,善于在平淡生活中獲得樂趣的人。同時,也影響著孔立夫的人生,使立夫成為一個愛國勇士,用他手中的筆喚醒沉睡中的中國人。更是改變了牛素云的命運。姚先生在臨終前勸告她:“在打仗時,你要記住你是一個中國人?!边@句話感染著素云,最終使素云不顧危險,拒絕做漢奸,選擇在日本做特務間諜,為中國辦事,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雖然,姚先生逝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影響著后人。

《京華煙云》中,時刻流露一種道家思想,流露出老莊哲學思想。那是一種渾然天成,順應天道,遵從自然,怡然隨和的生活藝術。書中的道家思想主要通過姚思安這位入世高人體現(xiàn)出來。每一次他與女兒木蘭的對話,每一次面對劫難時的淡定自若,經(jīng)過漫長的獨自云游,到后來的驀然領悟,無不透露出道家的思想。這是一種浮生若夢的徹悟,一種心曠神怡的陶冶,一種博大精深的震撼。

林語堂的女兒曾評價《京華煙云》:“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钡拇_,這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巨著。如果說《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那么《京華煙云》無疑是一部中國近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因為小說里面的故事,真實得宛如人生,讓人感覺不是在看一本書,而是在讀生活。書中的件件史實,簡直就是展現(xiàn)于舞臺上的話劇,而劇后的背景,則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4

林語堂先生曾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寫到“本書對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既非維護其完美,亦非揭發(fā)其罪惡。只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yǎng)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構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里,如何適應其生活環(huán)境而已?!笨墒窃谖铱磥?,牢牢的緊貼現(xiàn)實,才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因為這能讓我們設身處地去感受到當時那個年代的生活,能讓我們更加容易理解書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能讓我們更好的從中吸收一些東西。

而這本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影響的莫過于“木蘭”這個奇女子了。無傲氣有傲骨,天資聰穎,“清煙竹韻,道法自然”說的就是木蘭了。在她小小的身軀里,蘊含著巨大的勇氣與骨氣;作文積淀著醇厚的文化與底蘊;兼容著別樣的善良與包容;融合著深厚的感情與才情。在她身上你能看到容顏之美,聰慧之美,賢德之美,豁達包容之美,難怪人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呢!

木蘭的才華令人欽佩與折服。木蘭會吹口哨,會唱京戲,還認識甲骨。木蘭的父親姚思安是未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木蘭從小受父親的影響,這使得父親的淳淳教誨在她的身命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并貫穿她的一生。

姚思安曾對木蘭說過“心浮氣躁對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則邪氣不能入侵。”這些話是木蘭生活中的準則,總是能讓木蘭從中獲得無限勇氣,總是能讓她找到人生的方向。木蘭除了在文學等傳統(tǒng)文化上有頗高的造詣外,還認識甲骨與金文,她還喜歡唱京戲,收集古玩,有著頗深的文化文學修養(yǎng)。她總是能把人性之美、文化之美、還有落落大方、賢淑端莊之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樣一個德才兼?zhèn)涞呐樱@樣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這樣一個開明無懼的女子,怎不叫人喜歡與欽佩呢?木蘭真不愧為新時期的奇女子也!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5

開始認識《京華煙云》是由于其電視劇的熱播,我看了幾集,便對原著產生了興趣,我知道了這是國語大師林語堂的經(jīng)典之作。

故事是從義和團運動一直延續(xù)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主人公姚木蘭從一個小姑娘變成了中年婦女。魯迅的文章寫的是這個時候人名群眾的愚昧麻木,而林語堂是在歌頌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與面對外來者侵略時一個富貴儒商家庭的變遷故事,從而贊美保家衛(wèi)國的勇士們。

《京華煙云》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剛,糅合古今。雖然原著是用英文寫的,但我卻認為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內涵,沒有浮華的文字,卻依然美麗古樸,字字句句中流露著林語堂對這片土地與文化的熱愛。全書充滿濃濃的中華文化,中華情感。文中有“有佳話,有哲學,有風俗,有深談,有閑聊,更有時代變遷時特有的語言習慣。”《京華煙云》猶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極為抒情的大提琴獨奏,在黃昏的庭院里。

《京華煙云》思想美。全書受老莊思想的影響,可以看出林語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每一章的開頭都有一小段莊子的話,比如“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雖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內容有哲學上的內在聯(lián)系。其思想美更體現(xiàn)在對民族災難與傳承感知和認識上,讀罷全文,我還有一種心緒難平的感覺,好像對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讀罷全書,意猶未盡,在作讀書筆記的時候,我相當于再看了一次本書。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復復地讀。我越覺這書之妙。

姚思安,一個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智者,性情隨和,胸懷寬廣,為人坦蕩,關心兒女。正是在他的教導下,才培育出兩個冰雪聰明的女兒,在那個時代,他的思想比較開放,他不叫他女兒裹腳,他讓女兒受現(xiàn)代教育,卻都有著傳統(tǒng)女子的美好之處,還教木蘭識甲骨文。最后他因憂國憂民而病臥不起,當他在臨終前,曾要求見牛素云一面,他說了句“記住你是中國人?!币苍S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拯救了牛素云的靈魂。

我很喜歡木蘭,富有才情,柔美婉約,給人以靈動之美。她從小便識甲骨文,知書達理,而且女身男命。書中有一段講木蘭在杭州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她用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讓她的家庭充滿世俗的快樂和享受。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布置,她悠閑快樂的生活,但是丈夫蓀亞卻放蕩不羈,不甘平淡,喜歡曹麗華那樣的新式女子。面對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憑借她的智慧和毅力讓問題迎刃而解,從而維持好她的婚姻。,我也很喜歡莫愁,莫愁是個沉穩(wěn),節(jié)檢,教養(yǎng)好的富家小姐,她是個思想成熟,性格穩(wěn)健,遇事有主見的女子。后來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當立夫出事后,她能沉著應對,把立夫平時的文件都燒掉。她還很孝順,婚后還親自孝順母親。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解木蘭和立夫之間的這種感情,她能夠理解,能夠把事情處理得很好,不會讓他們三個人之間感到尷尬。

曼娘是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典型,謹守禮法,矜持自重。她接受了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并將這些思想貫徹到了行動上,甘愿地以清白之身為丈夫守了一輩子的寡。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但是我認為那種感情,遠不是這樣的話可以解釋的。書中還有一段是姚思安預言到中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必然性,把中國能否戰(zhàn)勝的問題歸在了曼娘對于中國是否應該打仗的態(tài)度上,看似很荒謬。但其中應該有很大的原因吧。我的理解是像曼娘這樣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夠有反抗日寇的決心,那么中國又怎么會沒有希望呢?其實曼娘自己也很矛盾的,我認為她也是不斷跨越傳統(tǒng),她還和木蘭一起去看過電影呢。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6

看完了京華煙云了,很不一樣的感覺。最后的木蘭還是在抗日中融入群眾了,以犧牲自我的詩意為代價。這似乎是一種宿命,但是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我只是覺得悲愴,歷史和個人往往是沖突的,但是最終歷史的理性會把個人的犧牲置換,換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可避免的循環(huán)罷了。

這本書把中國的興衰和個人命運相連系,筆力和思想力度比上一本《朱門》更重。

前半部分優(yōu)美如一首婉轉的詩,但其中也暗含了萬物循環(huán)的生死之道,有一種淡淡的“無”感【林語堂頻繁用倒敘的,回憶性的敘述方法】;后半部分牽涉到政治,從而多了一分沉重,如個人和歷史的沖突【家庭的犧牲,自我的犧牲】,抗日中個人無畏的犧牲等…

中國命運的悲涼和深重感始終縈繞在這本書上,道家的順其自然的哲學,儒家的積極入世也始終和這份歷史的沉重相依相偎…小說是對人性的一種追問和探尋,那時的中國即是如此,國,人不可分,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自己的出路?!毒┤A煙云》的特別或許在于,他書寫了這樣的一種新舊交替,哲學思想的激烈碰撞,歷史車輪滾滾前行的歷史氛圍,他沒有給我們出路,只留給了我們一個渺茫的希望。在這樣的歷史氛圍和希望之中,我們沉思,回到現(xiàn)場,以感受,以追念。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7

這場京城故事展開在十幾個各具鮮明特色的年輕人身上。

首先是姚木蘭,名如其人,這個如木蘭花一般浪漫的女子,聰慧,美麗,善解人意,勇敢而又知性。在那個封建主義男尊女卑仍然盛行的年代,她卻從不拘泥于束縛,清楚的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命運需要她選擇的蓀亞,即使自我真正想要的是孔立夫。她的聰慧與隱忍,使她在被動理解命運安排時,依然能按自我的意愿過自由的生活,而最終她也如愿得到了蓀亞的愛。

莫愁,這個溫潤靜婉的姑娘,在這場京城的紛華中,堅定又聰穎的守護著自我的初心。她聰慧堅韌,知書達理,對立夫無微不至的愛護最終換回了立夫的尊重與一生的眷顧。

智慧端莊的曼娘注定一生悲慘的守護著自我的感情;如慈禧太后般自私,精明,冷酷殘忍的牛太太無奈的看著她摯愛的兩個兒子離她而去,卻毫無辦法;相較于牛家對于權財?shù)慕锝镉嬢^,姚老卻泰然許多,他一生崇尚老莊哲學,主張無為而治,對于錢財全然視為身外之物。他的從容智慧無疑也在無形中影響了木蘭,最終促成了木蘭的率性與聰敏。

還有很多很多鮮明的人物,命運交織,主動或被動地,在這個浮世演繹離合悲歡。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8

讀《京華煙云》的心情與別的書完全不一樣。緊張、憤怒、悲傷??林語堂的女兒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币稽c不假,讀者憑著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蘭與紅玉。木蘭被稱之為妙想家一點也不夸張,她繼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遙,自由,追求理想?yún)s又不強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蓀亞娶了她,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木蘭是適合做老婆的,她是一個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點子;她可以與你去很多的風景名勝,和她聊天,永遠不會氣悶;她喜歡做菜,特別愛研究新奇的菜式,對于種花養(yǎng)草,琴棋書畫也有興趣;既能滿足你對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賞月,做風雅之事;有時候可能有些過于理想化,但木蘭也懂得適時調整。對于書中的人物,我卻更喜歡紅玉。也許是因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憐香惜玉,總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她象一個有著許許多多煩惱的青春期少女,想減少自己的煩惱,卻讓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多。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生誤會。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她的身體與林帶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樣專情:整日擔心自己喜歡的男子不再愛自己。

全書就是《紅樓夢》的影子。木蘭,不可否認的,一個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過人的才智?她的氣魄?她的膽略???這些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當讀者看到她的寬容的時候,對她也許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在木蘭與曹麗華相見中,誰也想不到,木蘭會對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寬容。

寬容是一種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說是很難很難。寬容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如果木蘭不寬容曹麗華,那么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也許孫亞會拋下木蘭與曹麗華結婚,這個結果也是木蘭最不想要的。但寬容也并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tài),千人千面,有氣度的。這種寬容才是真實的。

《京華煙云》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得到它的內涵。對聯(lián),甲骨文,道家經(jīng)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讓我在翻開書,細細品嘗林語堂的最負盛名的傳世之作。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9

《京華煙云》是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的代表作,曾兩次獲諾貝爾學提名獎。據(jù)說林語堂旅居美國時,本想把《紅樓夢》翻譯成英,但考慮到外國讀者對《紅樓夢》理解上可能會有隔膜,于是用英寫了一個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也就是《京華煙云》。

因為小說的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紅樓夢》,所以一開始看《京華煙云》,確實很不習慣,總有一種東施效顰的感覺。直到后讀到抗日戰(zhàn)爭,家國情仇,浮生若夢,讀到士兵們唱著歌開赴前線的情景,一聲聲: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xiāng),我的心隨之深深地震撼了。

通讀全片,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塑造的女主木蘭,一個對待生活、對待愛情和婚姻充滿智慧的女性形象。

蔣勛在《細說紅樓夢》中提到:曾有人問林語堂《紅樓夢》十二釵,你最喜歡誰?林語堂說:探春。林語堂深受歐洲啟蒙運動影響,重視個人存在的自由意志。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聰明、大器,精明干練,追求自由,實現(xiàn)自我。因為仿寫,《京華煙云》中木蘭有探春的影子,但并不限于探春,尤其是木蘭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

有人說,從一個人寫作的風格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脾氣以及當時的心情,我想是很有道理的。

據(jù)說,林語堂年輕的時候,他喜歡上了自己同學的妹妹陳錦端。陳錦端當時也是非常喜歡林語堂的,但是由于兩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他們的交往遭到陳錦端父親的嚴重反對。棒打鴛鴦,兩個人不得不分開。

后他與富家姑娘廖翠鳳相識,對方一句:貧窮算不了什么!此言一錘定音,成就兩人的婚姻?;楹蠓蚱迌扇饲偕{和,倒也樂哉悠哉,盡管林語堂在心里也一直留有初戀陳錦端的位置。

林語堂認為婚姻并不是以善變的愛情為基礎的,而是愛情在婚姻中滋長,男女互補所促成的幸福,是可以與日俱增的。

他的這一愛情觀體現(xiàn)在他塑造的女主木蘭的愛情中。

木蘭和丈夫蓀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雙方家庭默認的一對。但從愛情的角度,木蘭對蓀亞的心跳頻率還是低了點。結婚前木蘭認識了奮發(fā)有為的青年立夫,一個朦朧中撞擊木蘭心扉的人。但木蘭最終選擇了和蓀亞的門當戶對、眾望所歸的婚姻。

木蘭把對立夫的愛情僅限于內心,如花盛開,靜靜開放在心靈的一隅。(fsir)當立夫被捕時,愛情促使她夜訪司令部,勇敢救立夫,卻不讓任何人感到疑惑。她是有分寸的。

木蘭對愛情的理解:把愛情當點心,把婚姻當飯吃。

丈夫蓀亞的溫暖與平實給了木蘭歲月靜好?;橐鍪撬_上那雙最柔軟的鞋,因為舒適,走得更遠。木蘭滿足于自己的選擇。對丈夫不想走官場之路,木蘭也不逼迫,而是細心開導,遵從丈夫的意愿。當她察覺丈夫出軌后,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憑借自身滿滿的實力與無與倫比的智慧,從容淡定地擊退第三者。然后,她也積極反思,之前一直一心過田園農婦生活的木蘭,也光光鮮鮮的買了好多時新的衣服。

我認為木蘭本質上對生活有著由衷的熱愛的,她本身就是一個發(fā)光體。她有世俗的生存智慧,才會在權衡中擁有。

茫茫人海里,我們尋找另一半,很難十全十美,最終找到的未必就是滿分。但我們懂得取舍,知道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遺憾。如果他是滿足了你的核心價值需求的,你自己再進行一點自我修煉,那么成就幸?;橐龅目赡苄跃吞貏e大。

就像木蘭,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和當初心動的那個人在一起,照樣能幸福地過一生,不負光陰不負卿。

就像林語堂,在與妻子結婚時,就把結婚證書燒掉,以示永遠相愛、白頭偕老的決心。他說: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才用得上。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10

姚木蘭——一個個性十足,又知書達理、聰明美麗,浩然誠篤、寬容自尊、有道教風范的光輝女性。她落落大方,聰慧賢能,這是中國傳統(tǒng)女性具備的優(yōu)點;她追求時髦,談吐詼諧,這又不失新時代女性的優(yōu)點。她聰明勇敢,擁有自己對生活的主見,更令人驚嘆的是她那獨特的浪漫主義情懷。她的生活方式隨著季節(jié)的改變而改變,“在冬季則平靜沉穩(wěn),春來則慵倦無力,夏天則輕松悠閑,秋來則舒爽輕快”,甚至隨性改變自己的發(fā)型和服飾。她喜歡逛廟會、吃小館兒、逛公園、看電影,游覽名勝古跡;與丈夫在涼亭里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說;還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岸邊,趁清露未晞之時去聞荷香,收集荷葉上的露水珠兒。這都反映了這個美麗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蘭的浪漫情懷來自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父親的道教思想的熏陶,特別是莊子思想。她勤奮好學,喜歡看書,欣賞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喜歡在中國文化的海洋里暢游,這也正是智慧的源泉。小說中很多描寫反映了木蘭的智慧中具有堅實的根基。如莫愁生子,欲起名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說:“這名子聽來像個清道夫,又像個挑夫。”莫愁堅持自己的提議,引起爭論。機靈的木蘭便接連提了“孝夫”、“肖夫”兩個建議,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莫愁、立夫都對“肖夫”的名字感到滿意,使夫妻取得了一致。這表現(xiàn)了木蘭有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字準確把握與運用的高人一籌的才能。

木蘭對曾蓀亞和曹麗華之間情感糾葛的巧妙處理,可以說更是令人心悅誠服。已屆不惑之年的曾蓀亞與情竇初開的曹麗華一見鐘情,被精明細致的木蘭很快發(fā)覺。她滿懷同情與激情給曹麗華寫的那封規(guī)勸麗華“揮利劍,斬情網(wǎng),斷情絲”的書信,全信堅持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木蘭的精明、智謀、豁達與和善,使曹麗華幡然猛醒,迅即回頭,真可謂是“妙手回春”、“化干戈為玉帛”。她以最平和的方式平息了這次家庭危機,充分反映了她具有不平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大度胸懷。

莫愁與姐姐一樣聰慧賢能,氣質不凡,但和姐姐也有本質的區(qū)別。木蘭熱情洋溢,幽默詼諧,活潑開朗;而莫愁則沉靜自如,真誠爽快,圓潤渾厚,是中國傳統(tǒng)型的淑女。小說中把木蘭和妹妹莫愁作了一個很有意趣的對比:“木蘭的眼睛長長的,莫愁的眼睛圓圓的。木蘭的活潑如一條小溪,莫愁的安靜如一池秋水。木蘭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蘭動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蘭的心靈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靈靜穆堅強如春日的大地?!?/p>

姚木蘭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寶釵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鳳的精明強干、秦可卿的溫和、元春的賢孝才德、迎春的忍讓、探春的睿智。林語堂先生也說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绷终Z堂塑造如此優(yōu)秀的女性體現(xiàn)了他自己對中國女性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對女性進步的希望。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11

近來,在電視劇上看到林語堂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京華煙云》,在被劇終情節(jié)吸引的同時,也激發(fā)了我對原著小說一探究竟的沖動。而在看完小說之后,內心也是頗受觸動。

《京華煙云》描述的是1900--1938年那個政權更迭,軍閥混戰(zhàn),人心郁悶的北平城中,通過對姚家、曾家、牛家,這三大家族中各類人物在那一特殊時期的恩怨糾葛,凸顯了儒、士、商階層由盛而衰的過程。

這本書塑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熱情似火的姚木蘭,溫婉如水的莫愁,崇尚自由的姚思安,才華過人的孔立夫,老實穩(wěn)重的曾經(jīng)亞,工于心計的牛素云,身世凄慘的銀屏,優(yōu)雅嫻靜的曼娘……一個個鮮活生動,有血有肉。小說的描述,貼近日常生活,真實宛如人生。讓我覺得不是在看一本枯燥乏味的書籍,而是在品讀人生,汲取智慧。

《京華煙云》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姚木蘭這個女孩。林語堂說:“木蘭,乃真女子”她一面秉承道家女兒的隨緣自在,活潑灑脫,一面又有儒家媳婦的孝順賢惠,聰明多才。她會識甲骨,會京劇,會烹飪,懂女工,知人情……毋庸置疑,她是一個好女孩,好妻子,好兒媳,好朋友。曾蓀亞和孔立夫這兩個優(yōu)秀的男人被她深深吸引,也是情理之中。最令我意外的是她的胸懷。曾蓀亞在外面和曹麗華曖昧,還有了孩子,但她卻不計前嫌,讓麗華把孩子生下來,并且還幫她撫養(yǎng)孩子。而她對這件情感糾葛的巧妙處理,更是讓人心悅誠服。當她得知曾蓀亞和曹麗華之間的情感,她便滿懷激情與同情的給曹麗華寫信,并勸告她:“揮利劍,斬情網(wǎng),斷情絲”最終她憑借自己的智慧、真誠、豁達和友善感化了曹麗華,是使其幡然醒悟。她用最平和的方式,平息了這場情感危機,挽救夫妻之間的感情。

在讀完本書后,對道家思想也有了新的認識。不同于拘泥于三綱五常的儒家,道家思想更加強調一種自由無為,隨性灑脫。姚思安就是深受道家思想影響的人。他沒有讓木蘭和莫愁裹小腳,讓她們上新式學堂,既讓他們學習中國文化,也允許他們閱覽西方文化。同時還帶著木蘭四處走動,去收集甲骨……正是這些思想的影響,兩個女兒也才有廣博的見識,坦蕩的胸襟,清新脫俗的氣質。木蘭也才有“京城第一才女”的美稱。

讀此書確實花費我諸多時間,因為它確實有諸多可取之處。文章并不單純用文字勾勒出每個人的命運變化,情感糾葛,而且還包含建筑知識,社會風俗,歷史變遷,他的描寫和《紅樓夢》極為相似,兩本書都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的更迭。但平心而論,它的文學價值與《紅樓夢》相比,確實稍遜一籌。可于我而言,已足夠豐富我的見識,教會我去思考人生,處理感情,并對傳統(tǒng)文化和古代文學產生了許多新的認識。

《京華煙云》寫于1938年,歷時一年寫完,那時的中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新無可待,舊無可取。即使這樣,林語堂仍盡力宣揚著傳統(tǒng)的忠孝觀,家庭倫理觀,鼓吹仁愛與慈悲,高舉愛國奉獻的旗幟,這一切都在文中人物身上有真實體現(xiàn):牛素云雖做盡壞事,卻在最后為國捐軀;孔立夫在國力微弱之際,做了自然科學家;木蘭在逃亡四川的途中,一再收留流亡孩童……他在這本書中處處描寫世間的愛與溫暖,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讀完此書一段時間了,如今仍覺回味無窮,哲思不斷。此讀后感寫的略顯凌亂,但卻確實記錄著書中種種觸動我的瞬間,那些形象飽滿的人物,至今浮現(xiàn)于眼前,久久不能忘懷……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12

《京華煙云》讀后感400字!

愿做一朵安靜的流云,去看春色秋風。

最開始是被《紅樓夢》翻版吸引,買的。買了很久,因為疫情在家終于翻開了它。我讀完之后,給我感觸最深的不是木蘭,也不是莫愁,而是那個如玉般溫潤的曼妮。

她的形象一直投射在我心上,始終覺得意難平。曼妮對平亞的感情到底是不是愛情,我說不準。我更傾向于是長久相伴的孺慕之情,到后來平亞病重說是同情更多也無不可。

她這一輩子沒有真正成為一個女人,沒有真正成為一個母親,可她最后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女人,一個真正的母親。

她沒有虧欠任何人,我卻更心疼她,她這一生瀟灑大笑的日子太少,恪守禮儀的時日太多。她不像木蘭那樣灑脫,可以看輕公公要求的言行,她不像莫愁那般通透,可以認清世上諸多苦楚的真相,她始終太清醒,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寡婦要恪守什么,她始終太糊涂,不敢踏出那小小一方天地。

她把自己困在圍城里,但她也做了自己的守城人,她一生的開始似是偶然的湊巧,她一生的結局仿佛宿命般的必然。

曼妮曼妮,蔓蔓青草,閑倚春風。愿她來生做一朵安靜的流云,去看看她心之所往的。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13

讀罷掩卷,思維卻依舊停留在那曾經(jīng)風云變幻的神州大地,我不禁感嘆:浮生若夢。試想,在當時風起云涌,變幻莫測的中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或貧或富,或老或幼,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然而,當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有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將四萬萬中華同胞團結在了一起。頓時,卷尾那首軍歌縈繞在耳邊:“上戰(zhàn)場,為家為國去打仗。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xiāng)!”那是怎樣的豪邁,怎樣的振奮人心??!

古人常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萬事皆非完美無缺,就好似潮水,時漲時落。一本《京華煙云》,不一樣的世界:穿越到光緒年義和團運動,目睹中國大門如何被洋槍洋炮猛烈轟擊;穿越到軍閥混戰(zhàn),爾虞我詐的時代,冷眼袁世凱竊國稱帝的滑稽鬧??;穿越到一九一九年“五四”時期,體會炎黃兒女渴望血洗國恥,贏得勝利的愛國熱情;穿越到思想最為活躍的新文化運動,重溫新舊思潮互相碰撞所留下的壯麗詩篇。

清晨,神清氣爽,翻開《京華煙云》的扉頁,便被林語堂先生的獻詞深深吸引:“全書寫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淚,神舟誰是自由民?!睂懥T此書,作者竟都感動得流淚,怎么會叫讀者忍著眼淚咽下去呢?

書中人物可謂規(guī)模宏大,雖不及紅樓,然亦可發(fā)現(xiàn),無論是木蘭,莫愁,立夫,曼妮,亦或是暗香,姚思安,曾文伯,牛雅琴,牛素云等,大多可在紅樓原著中找到原型。想必林先生當年沉醉《紅樓夢》之際,一定認識到了二者驚人的相似性,難怪他在給郁達夫的一封信上說:“重要人物約八九十,丫頭亦十來個。大約以《紅樓》人物擬之,木蘭似湘云,莫愁似寶釵,紅玉似黛玉,桂姐似鳳姐而又無鳳姐之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紈,寶芬似寶琴,雪蕊似鴛鴦,紫薇似紫鵑,暗香似香菱,喜兒似傻大姐,李姨媽似趙姨娘,阿非則遠勝寶玉。孫曼娘為特出人物,不可比擬……”

縱覽全書,漸漸發(fā)覺獨愛木蘭,她,蕙質蘭心,溫柔嫻靜,率真自然,絕無一絲扭捏矯揉;她,清靈慧俏,才高貌美,博學多識,不愧為新式女子之典范。喜金石,識甲骨,愛京戲,懂收藏,擅鑒賞,真乃天下奇女子也!深受父親姚思安教導與影響,這位道家女兒有著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難怪其丈夫稱其為“妙想家”。她渴望自由,幻想著她這位姚家千金有一天成為船娘,與夫君游山玩水,共享那一片自由天地;她渴望騎鶴下?lián)P州,萍蹤浪跡般暢游名山大川;她渴望成為一名村婦,親臨自然,享受那世間的寧靜。你可以說,木蘭是一個妙想家,或者是理想主義者,但是她那淡泊名利的心志又怎能不令人佩服呢?就像木蘭最心愛的詩所說那樣:“兄拋漁網(wǎng)赴中流,妹撒釣絲待上鉤。盡日得來仍換酒,雨后空舟歸去休。”木蘭留給讀者的,是對自由的向往,而那朦朧的幻想?yún)s最終化為泡影。可以說,木蘭是道家與儒家的集合體,其父沉潛于黃老之道,亦道亦儒,亦禪亦莊,年幼的木蘭耳濡目染,再加之父親的循循善誘,成就了木蘭近乎矛盾的性格。她不拘傳統(tǒng),聰靈俊俏,敏于思考,寬厚待人,樂觀豁達,深受老莊哲學的影響,然而在其內心深處卻依舊無法擺脫傳統(tǒng)封建禮教對她的束縛,她愛立夫,但只能把這少女情愫深藏心底,苦于無處表達,曾家對她有恩,她別無選擇,不得不服從兩家長輩的安排嫁給了曾家的孫亞,她記得與立夫共游圓明園的約定,記得幼年同游西山的喜悅,記得杉木洞下那短暫的談話,立夫在那兒,注視著她,感受著她那柔和的聲音,從容的態(tài)度,高雅而美麗,和杉木的微風細語相混合,短暫而又值得珍惜。而世間最為難過的便是情愛無法直接表達,對妹妹莫愁的尊重,對立夫的信任使得這兩個精神眷侶無法走在一起,也許是遺憾,也許又不是。木蘭自己也說,愛是永遠不能封口的創(chuàng)傷。女人愛別人之時,一定覺得自己失去了什么,那是她心靈的一部分,她于是各處去尋找失去的那部分靈魂,因為她知道,若不去找到,自己便殘缺不全,便不能寧靜下來。只有在和自己的意中人在一起時,她才又完整如初;但是自己的意中人一旦離開,自己又失去意中人攜走的那一部分,就直到重新和意中人團聚時,才又得到安寧。

提示:沒有學會秒刷的用戶,快去幫助中心學習吧。如此看來,木蘭并非完美,至少在精神層面上是如此,對立夫,她只能保留心中的愛慕,當立夫因為嚴詞激烈批判政府而鋃鐺入獄之時,她再也無法顧及深埋心里的感情,利用自己的智慧,給予立夫巨大的精神和物質支持,最終拯救立夫于水火之中。木蘭是理想的,有人說木蘭根本不存在,而我卻堅信,在當時動蕩不安,人心思變的近代中國,有那么一個女子,存在過,生活過,成長過。

翻開《京華煙云》,仿佛遨游到了另一個時代?!?/p>

木蘭,已然打破了自己當初的避世幻想,望著中國老百姓跋涉萬里,這是四萬萬同胞向西部的大遷移,是啊,她看見,中國同胞不愿當亡國奴,她變了,不再有以前的個體感,就像曼妮所說:“中國抗戰(zhàn)即便不想打,也不得不打了?!甭莸脑捯恢痹谒哪X海中,她知道,此時此刻,自己也是偉大老百姓的一份子了,她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龐大的抗戰(zhàn)隊伍當中。

后記:《京華煙云》讀完后給人所帶來的所思所感,也絕不是我在這篇日志的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小說中線索眾多,人物繁雜而又互相聯(lián)系,更不用說里面所體現(xiàn)的儒家學說,尤其是老莊哲學了,就像《紅樓夢》一樣,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值得研究,尤其是木蘭父親姚思安先生的處世哲學。好書帶給我們更多思考,活躍年青人的思維,甚好,但我深知這并不知最后一篇關于該小說的讀后感,文中我僅僅分析了姚木蘭一人,站在了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殊不知,角度不同定會帶來偏差,對于這部經(jīng)典作品,今后在閑暇之余我會繼續(xù)重讀,只有這樣才會帶來新思考,新感受。

編輯推薦

《京華煙云》讀后感


一篇作文的誕生,需要耗費我們許多精力。作文也是一種強化大腦記憶的方式。好的文章形成就是一件優(yōu)美的藝術品的形成,什么樣的作文讓人眼前一亮呢?小編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京華煙云》讀后感,可能你會喜歡,歡迎分享。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1)

我是由《京華煙云》這部電視劇,才了解到《京華煙云》這部小說的?!毒┤A煙云》的作者林語堂,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帶有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他是一位世界性的知名作家,被美國文化界評選為“20世紀智慧人物”之一。他學貫中西,是我國最優(yōu)秀的雙語作家之一,在語言學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兼?zhèn)渖⑽拇蠹遗c著名長篇小說家雙重身份,是唯一一位長期用英文進行文學文化創(chuàng)作的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毒┤A煙云》,被譽為“現(xiàn)代紅樓”的著作,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品,美國《時代》周刊推薦必讀之一,它生動描繪了一幅近代中國風貌圖。

《京華煙云》,是一部將磅礴、華麗、完備、經(jīng)典、真實集于一身的著作??梢哉f,它不是一部小說,它就是生活,就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再現(xiàn)。它不加粉飾地呈現(xiàn)出中國的一切困境與紛擾,并積極地昭示著國家的希望,是作者揮淚寫就的民族心靈史,是一部只有中國人才能完全體會的經(jīng)典。代表了近代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一一出現(xiàn)在這幅畫卷中,這些人物是那樣的真實、形象,就好像出現(xiàn)在我們的身邊的行行式式的人物。這部史詩般磅礴的巨著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泣如訴,是一部可以在寂寞長夜里獨自品位的佳作。

《京華煙云》以主人公姚木蘭的命運發(fā)展為線索,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jù)、“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雨絲派”與“現(xiàn)代評論派”筆戰(zhàn)、青年“左”傾、二戰(zhàn)爆發(fā)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xiàn)了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風云變動的歷史風貌。

書中穿插的是近現(xiàn)代中國的發(fā)展史,那是一個多事之秋,一個動亂的時代,一個戰(zhàn)爭的年代。當時的中國政府岌岌可危,社會上動亂不安,中國面臨著改朝換代的變化,但是,書中從無絕望的筆跡,反而到處都彰示著積極的希望,照射出勝利的光輝。尤其是在書中結尾處,人們喊著:“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xiāng)”的口號,一個民族,由于一個共同的愛國熱情而結合,由于逃離一個共同的敵人而跋涉萬里。一個民族其雄偉的力量,像萬里長城之經(jīng)歷千年萬載而不朽。億萬的中國人共同在這偉大的史詩時代奮斗生活著。這就是中國的希望所在。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2)

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云》,說來慚愧,長到20幾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時是看到網(wǎng)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云》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

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xiāng),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么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十年前讀到哪里,現(xiàn)在還是讀到哪里。說的是北京城里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蕩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贊嘆,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里,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并沒有研究,不過借著字里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云》里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fā)現(xiàn)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 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復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么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閑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fā)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現(xiàn)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里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味在。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3)

“小說”者,小故事也。無事可做時,不妨坐下看看。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先生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一部長篇小說,并題獻給抗戰(zhàn)期間“英勇的中國士兵”。小說英文名為《Moment in Peking》,后譯為《京華煙云》。在寫書之前,林語堂先生原本打算將《紅樓夢》譯作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因故未能譯成。后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寫一部長篇小說,于是便寫出了《京華煙云》。有趣的是此書成為他最具代表性的幾部小說之一,也成就了他文壇的地位。溫聞名遐邇的美國《時代》周刊評價稱《京華煙云》“極有可能成為關于現(xiàn)代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經(jīng)典作品”?!毒┤A煙云》這部小說雖然是用英文寫成,卻極富中國文化底蘊色彩,非中國人是很難看出來的。如小說對姚、曾兩家深宅大院的描寫:古色古香的紫擅木家具、屏風、八仙桌、石獅把門;琳瑯滿目的亭臺樓閣、花園池塘。這些不僅使迪菲的外國朋友再三感嘆,也讓中國的讀者也有些應接不暇。書中亦有涉及甲骨文、古董、陶瓷、古畫、京劇、二胡等內容的描述,又有佛教、道教文化思想的滲透。此種極具中國特點的小說,對于西洋人看書的習慣,是很難能體悟出來。正如書中談《紅樓夢》之處,當然非未讀《紅樓夢》者所能欣賞的。也有幾處諷刺某一派人,也得中國人才能領會。

本書大體上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間的悲觀離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jù),"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xiàn)代評論派"筆戰(zhàn),青年"左傾",二戰(zhàn)爆發(fā)等歷 史事件,全景式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當時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但本書對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既非維護其完美,亦非揭發(fā)其罪惡;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贊詞,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用林語堂先生本人的話來講:“本書只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yǎng)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里,如何適應其生活環(huán)境而已” 。的確,讀完《京華煙云》會發(fā)現(xiàn)此書確向西洋人介紹了一個真實、深刻、完備的中國社會。

林語堂這位藝術大師,用《京華煙云》這樣一部中國近代的史詩。真實、深刻的記錄了從1900—1938年的中國歷史;記錄了那個時代老北京人的喜怒哀樂;記錄了那個時代中國人或沉睡或激憤的精神世界;記錄了那段不會被忘記的屈辱與傷痕。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4)

這部小說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跨越30多年時間,講述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故事。

有點后悔,沒有早點看這本書,那樣或許我的歷史就不會那么糟糕了。差不多幫我理清了光緒是怎么掛的,義和團是怎么回事,民國是怎么建立的,新文化運動是怎么開展的,軍閥割據(jù)是怎么產生的,日本侵略等等。

全書中,談不上有哪個人物最讓我喜歡吧。如果非要有,姚思安可能算一個。他的豁達灑脫知天命,又兼容并包讓我很尊重。而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掙脫不開的俗世掛念。

書剛開始看的時候,忍不住和小雨說,我在看《京華煙云》,她說很好看的,她看的是電視劇。我說好的,等看完小說,再看看電視劇吧。一般而言,我只會喜歡其中一種形式,因為先入為主吧。

現(xiàn)在看完小說了,去翻電視劇,實在太失望了。電視劇只能說是小說的同人版吧,和小說真的很不一樣。情節(jié)被改的七零八落。體仁的故事被嫁接到蓀亞身上。看的時候,蓀亞差不多就是潘粵明那個胖子形象,但是他演的角色和書里的蓀亞相差太遠了。電視劇故事太像一個女人的家族成長史了,忍辱負重,深明大義之類,失去了小說里各人性格鮮明,百花齊放的特點。

前言里就說,林先生本來想翻譯《紅樓夢》,奈何故事離他們那個年代有點遠,干脆寫一本《京華煙云》,里面每個人都有紅樓夢的影子呢。

木蘭的哥哥體仁有著賈寶玉的性格,愛近女色,吃掉銀屏的口紅。銀屏帶著晴雯的色彩,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紅玉則像林黛玉,才高八斗,體弱多病,最后焚燒詩稿,投湖自盡也是和黛玉“寒塘渡鶴影”一樣的下場。

紅玉做的那副對聯(lián)“曲水抱山山抱水,閑人觀彾彾觀人”,道出了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空空哲理。

因為紅玉的設定,林先生才給了紅玉一個如紫鵑般有情有義的丫鬟,甜妹吧?

書中也有一章談到大家對紅樓夢的看法。莫愁說木蘭同情林黛玉,體仁則說莫愁喜歡薛寶釵,體仁自己則喜歡賈寶玉,素丹喜歡史湘云,覺得她灑脫之至。立夫喜歡探春,但不喜歡探春對她母親的態(tài)度。而珊瑚被木蘭說喜歡李紈。珊瑚則回道:在那本小說里頭,每個人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

的確,他們身上有紅樓夢的影子,卻不盡相同。素丹喜歡灑脫的史湘云。紅樓夢中史湘云總是幸運的,嫁了一個疼愛她的丈夫。然而書中的素丹第一個丈夫卻并不真心愛她。

當年一起被木蘭拐賣的暗香,有點香菱的感覺。但她又比香菱幸運。她被木蘭找到,一開始想讓她嫁給蓀亞,最后和經(jīng)亞結成一對。而且她還找到家人了呢。那香菱呢,雖然嫁給了薛蟠,最后還是被夏金桂逼死。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5)

第一條:看完《京華煙云》,床頭有本書。我是京華煙云。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只專注著木蘭,看她講話時靈巧的模樣,看她聰明的眸子打量著人,看她冒出種種稀奇古怪的想法來,我就咧嘴傻笑起來。

不曉得自己有多么多么喜愛木蘭,這個蕙質蘭心的女孩子。我喜歡稱木蘭女孩子,即便好多年以后的她已經(jīng)有了三個孩子,已經(jīng)為人妻為人母,已經(jīng)一次次在歲月與時代的波折間輾轉,我還是愛叫她女孩子。木蘭應該永遠是最漂亮、最聰明、最快樂的孩子。

以前讀紅樓的時候獨愛湘云,愛她的是真名士自風流,愛她活潑伶俐大方自然,絲毫沒有扭捏矯柔之氣。喜歡湘云的時候,愛看她打扮得似個假小子,愛看她大嚼鹿肉,愛看她聯(lián)句的才思敏捷,愛看她醉臥芍藥的嫵媚天真,做女子本當如此,自自在在,坦坦蕩蕩,方顯得可愛而不失本色。雖說溫柔嫻靜是一種,可那率真自然卻更附和道家法自然的思想吧。

于是便有了木蘭,這個道家的純真的女兒。什么樣的家庭和教育才能讓木蘭成為這樣的女孩?也許這真的是史無前例的,很難趕上其他人。喜歡木蘭,最先傾倒于她的幸福。

我喜歡幸福的生活,喜歡即使我登上空中樓閣,即使所有的感情都是建立在一個虛無主義的關于美的故事上,它也愿意。林先生或許賦予木蘭太多幸福了,以至于關于她的不幸似乎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頁一頁翻過,充斥著的是時代的不幸和木蘭的幸運,等到非要卷入時代洪流的時候,木蘭已經(jīng)為自己也為我們幸福了一生了。

說到躲,我知道再也沒有比木蘭更完美的女孩了。錢很重要。如果姚明的家庭沒有那么富裕,木蘭的大部分幸福生活都會隨之而來。但木蘭生活中的錢被放在了一個更巧妙的位置。不是財富讓木蘭變得完美,而是木蘭讓普通銅錢再次變得優(yōu)雅。

最羨慕木蘭有這樣一位仙風道骨的父親,可以在她懵懂的年紀就告訴她:“這些個寶物,若你當它們是廢物,它們便是廢物?!鄙?,只有擺脫錢的束縛,人生才能真正瀟灑起來,而木蘭做到了。

最愛看木蘭在曾府里適性愉情的生活著,冬日里,穿著鮮藍的衣裳,擺弄花瓶里帶著小果實的紅石竹;春天里,慵慵懶懶的立在院子里整理牡丹花,夏日里一卷在手躺在涼椅上讀**,秋日里與蓀亞去西山賞紅楓……不是無所事事的貴婦人,卻是個極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聰慧女孩兒??吹皆咸珷攲@個“瘋少奶奶”頗有微詞便更覺木蘭可喜可愛。木蘭最愛和蓀亞吃小館子,也喜歡隨蓀亞逛公園,于是這“兩大毛病”成了曾家二老很頭疼的問題。

他們的兒媳婦是那么開朗,那么愉快的生活著,遠遠背離了儒家循規(guī)蹈矩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牽著夫君的手,自由自在得溜達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這個漂亮極了的道家女兒自然不在乎孔夫子的框框,真是要人怎么喜歡才好哦!曾經(jīng)想,或許金庸筆下的俏黃蓉便有木蘭的影子,看她充滿浪漫的調調,看她精妙絕倫的手藝,讀到杭州隱居時木蘭烤叫花雞那段,真是讓人喜笑顏開。難怪林語堂說:

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木蘭太叫人喜歡,太討人喜歡。至于木蘭的不幸,我一直以為是時代的,不是木蘭的。

阿滿與曼娘的死,阿通的離家從軍,是時代不得不要木蘭犧牲的,換做別人,也有一樣的遭遇??吹侥咎m為阿滿傷心,我也很傷心。看到馬芒慘死,我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一路走來,最深的情感上痛不能超過這一點,但最終,留在我記憶重的不幸不屬于木蘭,因為她是木蘭,所以她最終會幸福,她有享受幸福的氣質。

其實這個世界早已經(jīng)沒有了再培育一個木蘭的土壤。北京古雅的空氣,在文明的演進中,早已煙消云散,中國傳統(tǒng)的含蓄之美,也早已被喧囂的城市生活所擾亂。于是便沒有了木蘭。

木蘭一定是一個成長在強大傳統(tǒng)中的女孩,具有世俗智慧,具有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一切美德,美麗、聰明、寬容。她會應付大宅門里的種種關系,巧妙而得體的周旋在纏著小腳的太太姨娘妯娌之間,懂得微笑的看著貪小的管家,讓下人知道這位三少奶奶的心知肚明,懂得關于***傳統(tǒng)要求女子懂得的一切,這才能成就一個優(yōu)美而典雅的木蘭。木蘭也必須是長在濃郁道家思想里的女孩兒,懂得道法自然,不做作,不刻意,率性并且接受新事物,明白人是需有能享福的德行才是福氣,懂得腰纏十萬貫不如騎鶴下?lián)P州,可以輕易遠離北京王府的富足生活,在杭州享受平淡而清靜的幸福,這才能成就一個自然而純真的木蘭。

而必須的這兩種氛圍,恐怕再不會有了,這世上再不會有第二個姚木蘭了。只為花木蘭讀京華,固執(zhí)只沉溺于她的一舉一動。也許世界從來沒有這么完美過,但我寧愿相信,在一個動蕩的時代,有這樣一個女孩,自然而幸福的生活。

篇二:京華煙云讀后感京華煙云是大家林語堂的作品, 《京華煙云》以曾、姚、牛三大家族從 1901 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 30 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為主線,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jù)、五四運動、三一八**、“語絲派”與“現(xiàn)代評論派”筆戰(zhàn)、青年“左傾”、二戰(zhàn)爆發(fā),全景式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京華煙云》作為一部長篇**,內涵豐富,引人入勝,在實踐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幾十本關于中國的書并不像北京的中國書那樣有效地把中國介紹給西方國家。

此書介紹中國社會,可算是非常成功的,而雖為**其中的真實性又無法抹殺,所以說京華煙云值得一讀。其中,我覺得最真實的存在就是姚木蘭。木蘭是一個為自己的理想而生活的人。她很浪漫,但不失莊重。有了她的生活,她會填補很多瑣事;她很現(xiàn)實,禮儀是她的行為準則。浪漫又現(xiàn)實,難怪有人說她是最理想的女人。

木蘭的愛情同樣也是曲折,她的婚姻是一場糾結的演繹,她因為沖喜嫁到曾家,陰差陽錯嫁給了妹妹所愛之人,而丈夫卻對她更是冷冷冰冰,在曾家妯娌之間的矛盾,與所愛之人周立夫更是只能愛埋心底,丈夫的外遇,曾家的衰落,她的愛情婚姻之路走得很是艱難,雖然最后,她的丈夫蓀亞愛上了她,周立夫和她的妹妹也有了圓滿的結局,但個中酸楚旁人豈能體會。 我在文中最為同情的便是牛太太馬祖婆,她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反面角色,她的榜樣, 就是那個慈禧太后,呼風喚雨,專橫跋扈。她相信“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人生哲學,可到了, 這哲學卻破滅了。

在她的身體里,體現(xiàn)了**女人的自私、貪婪、冷酷和殘忍。真是誤人又誤己,害人也害己。但她的確是可憐的,錯誤的價值觀,被世人所唾棄與不齒,身為一位母親卻誤了自己的親身骨肉,何其可悲啊。

文中最幸運的便是木蘭的丈夫曾蓀亞了吧,有一位賢良淑德的妻子,成功男人的首要要素他便就具有了,可是他卻不懂珍惜,外遇,臉色,不斷的招呼著她的妻子,還好他足夠了悟,最后應了木蘭的感召,看到木蘭人性的光輝。 這部**向人們表述了很多東西,愛情,婚姻,家國,戰(zhàn)爭,上半部分愛情婚姻為著重,書的后半部分是在戰(zhàn)爭的大環(huán)境,從軍閥到抗日,亂世之中,隨波逐流,沒有人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運。**幾十年的時間跨度也是多種生命的縮影。

各有各的悲歡離別,各有各的苦樂哀傷,可是總是有茫茫的希望,讓人不忍放棄,平淡,動蕩,人生也就這般了。 讀本**,品段愛情,懂得悲喜,人生總要無奈,人們總要成長。篇三:

京華煙云讀后感讀《京華煙云》的心情與別的書完全不一樣。緊張、憤怒、悲傷……林語堂的女兒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一點不假,讀者憑著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蘭與紅玉。木蘭被稱之為妙想家一點也不夸張,她繼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

逍遙,自由,追求理想?yún)s又不強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蓀亞娶了她,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木蘭是適合做老婆的,她是一個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點子;她可以與你去很多的風景名勝,和她聊天,永遠不會氣悶;她喜歡做菜,特別愛研究新奇的菜式,對于種花養(yǎng)草,琴棋書畫也有興趣;既能滿足你對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賞月,做風雅之事;有時候可能有些過于理想化,但木蘭也懂得適時調整。

對于書中的人物,我卻更喜歡紅玉。也許是因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憐香惜玉,總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她象一個有著許許多多煩惱的青春期少女,想減少自己的煩惱,卻讓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多。

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生誤會。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她的身體與林帶玉相似,多??;也像她那樣專情:

整日擔心自己喜歡的男子不再愛自己。這部書不愧為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書中的主角姚木蘭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寶釵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鳳的精明強干、秦可卿的溫和、元春的賢孝才德、迎春的忍讓、探春的睿智……林語堂先生也說過:

“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边@是對木蘭的最高評價了。也有人這么說:

紅玉就是林黛玉,木蘭就是史湘云,寶芬是寶琴,莫愁是寶釵……全書就是《紅樓夢》的影子。木蘭,不可否認的,一個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

是她的美貌?她過人的才智?她的氣魄?

她的膽略?……這些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當讀者看到她的寬容的時候,對她也許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在木蘭與曹麗華相見中,誰也想不到,木蘭會對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寬容。寬容是一種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說是很難很難。寬容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

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如果木蘭不寬容曹麗華,那么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

也許孫亞會拋下木蘭與曹麗華結婚,這個結果也是木蘭最不想要的。但寬容也并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tài),千人千面,有氣度的。

這種寬容才是真實的?!毒┤A煙云》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得到它的內涵。對聯(lián),甲骨文,道家經(jīng)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

讓我在翻開書,細細品嘗林語堂的最負盛名的傳世之作。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6)

昨天晚上終于讀完了《京華煙云》,很厚的一本名著。有多久沒有完完整整的讀完一本厚厚的書了?自問自答:“好久了。”真的好久了,就到記不起來上一本讀的是什么,在什么時候。當我看完這本書的最后一行字時,我莫名嘆氣。而后的一天時間里,仿佛還是在那段亂世之中,扎下根出不來,也不想出來,多呆一會兒,總是好的。

如今,我的腦袋里有了兩個木蘭的存在。一個木蘭,巾幗英雄稱豪杰,不懼強敵勇向前,是我們朝朝代代贊揚的對象,古書記載,勵志故事,動畫形象,讓國人無人不知,家喻戶曉。而另一個木蘭,只是存在于林老的筆下,存在于讀過《京華煙云》的讀者心里。機靈活潑,端莊大方,時髦新派,拋棄舊習,思想自由奔放,敢作敢當,是當時整個時代的先鋒。書中的前言是林老之女林如斯所寫,她說林老當時說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可見林老對于木蘭的鐘愛。此處的木蘭,沒有巾幗的英雄奇跡,更現(xiàn)實更生動,讓人不禁大聲感嘆:“不做巾幗此木蘭,必做書中彼木蘭”!

書中的人物和關系結構是我讀過的所有書中第二復雜的,第一便是《紅樓夢》了。很巧,林語堂先生終生癡迷《紅樓夢》,對于龐大的人物體系細化之分,想必當時也受益于《紅樓夢》。書中只是描述了曾,姚,牛三個富貴家庭的起落和變遷,僅僅三個家庭,伴隨著時代的變化,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當時封建落后又努力掙扎的中國。

姚家,一個不參與政治的生意人家,產業(yè)遍布江浙。姚思安是道家的追崇者,這位老先生在整個過程中是唯一一個讓我想不出缺點的人,人無完人,也許我沒有參透看到。姚先生的思想的極度自由的,在看書時我就在想,如果他再年輕十歲二十歲,會不會和他的女兒一樣,積極適應新社會,崇尚新思想。也許是因為年紀,姚先生的這種自由思想沒有明明白白的說出來,但是在兒女身上,得到了最明顯的體現(xiàn)。即使到最后先生云游四海十年,我沒有不理解,一個靈魂自由的人,即使山河破敗炮火連天,又怎么能擾他清凈?

京華煙云讀后感4篇


在眾多文章中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發(fā)現(xiàn)“京華煙云讀后感”是非常優(yōu)秀的一篇文章。讀書就像一根強心劑,注入我的體內,帶給我巨大的力量,讀完作品,我們內心或許會與作者產生諸多共鳴。?閱讀時記錄下的主要思想,可以讓我們吸收和掌握書中的知識。希望這些參考內容能夠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習成績!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1】

看完了京華煙云了,很不一樣的感覺。最后的木蘭還是在抗日中融入群眾了,以犧牲自我的詩意為代價。這似乎是一種宿命,但是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我只是覺得悲愴,歷史和個人往往是沖突的,但是最終歷史的理性會把個人的犧牲置換,換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可避免的循環(huán)罷了。

這本書把中國的興衰和個人命運相連系,筆力和思想力度比上一本《朱門》更重。

前半部分優(yōu)美如一首婉轉的詩,但其中也暗含了萬物循環(huán)的生死之道,有一種淡淡的“無”感【林語堂頻繁用倒敘的,回憶性的敘述方法】;后半部分牽涉到政治,從而多了一分沉重,如個人和歷史的沖突【家庭的犧牲,自我的犧牲】,抗日中個人無畏的犧牲等…

中國命運的悲涼和深重感始終縈繞在這本書上,道家的順其自然的哲學,儒家的積極入世也始終和這份歷史的沉重相依相偎…小說是對人性的一種追問和探尋,那時的中國即是如此,國,人不可分,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自己的出路。《京華煙云》的特別或許在于,他書寫了這樣的一種新舊交替,哲學思想的激烈碰撞,歷史車輪滾滾前行的歷史氛圍,他沒有給我們出路,只留給了我們一個渺茫的希望。在這樣的歷史氛圍和希望之中,我們沉思,回到現(xiàn)場,以感受,以追念。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2】

終于把這部長作看完了,雖然感覺中間很大一部分是記流水賬,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小說,尤其是結尾這幾章,將整個主題由一個家族命運上升到全民抗日的民族大義,以小見大,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全文之中,可以找到很多《紅樓夢》的影子,尤其是林老,學問很深,各種典故、書畫知識、人情世故等等,都是信手拈來。同時可以看出,林老對木蘭是比較偏愛的,她的命運,在全文更是一條主線,除了與妹妹莫愁相比及喪子一事外,與其他人比較,她一生的命運還是比較幸福的:從小有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及開明的父親,有良好的教育和社交圈,雖然婚姻對象不是自己心儀的立夫,但孫亞也是一個不錯的丈夫:包容、理解自己,做人做事也很大氣。但或許,女人的初戀或許永遠都是最珍貴的,永生難忘,尤其是那種最初沒有實質性的肉體結合、最終沒有得到的,更是讓木蘭終生念念不忘??v然歲月易老、結婚生子、兒孫滿堂、滿頭銀發(fā)、世事動蕩不安……她那種對立夫的感情,也依然會時不時從心底冒出來,或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尤其在愛情上是100%適用的一條真理。而立夫,在他身上能看到“知識改變命運”的讀書人的人生,試想一下:如果當初立夫學習不夠優(yōu)秀,哪會有后來這樣的命運?在他身上,也折射出當今很多出身農村、讀書畢業(yè)后在大城市奮斗的牛奮男的影子,在讀書的同時也時時聯(lián)想到自己外出求學、工作的人生經(jīng)歷。同時,讀書人心里都是有點傲骨的,立夫也不例外。很多時候,這種傲骨,與其說是個人的風骨,不如說是會給個人帶來禍害的性格缺陷(大才子蘇軾就是如此)。但幸虧他遇到了妻子莫愁:一個現(xiàn)實、沉穩(wěn)、實際、遇事善于處理……不得不說,立夫遇見莫愁、木蘭是其人生之大福:一個是自己理想中的情人,精神伴侶,另一個是自己生活中最和諧的伴侶(或許,這也是現(xiàn)實中男人們最渴望的情感)。而生于官宦之家的孫亞、經(jīng)亞兄弟,則是不幸運的:雖然衣食無憂,但他倆在精神上尤其在婚姻上是空泛不幸福的:經(jīng)亞就不用多說,自己的原配妻子肯定不愛自己,否則不會出軌并到處皆知;木蘭內心里不愛孫亞:在關乎家庭大事的決定時,在孫亞與立夫的“利益”(比如吃雞腚),木蘭永遠想到的都是妹夫立夫而不是自己丈夫……而文章最讓我欣賞的男人,則是木蘭父親姚思安先生:開明、大氣、洞察世情……自己的事業(yè)及家庭也都是同時經(jīng)營得無話可說,再加上自己的民族大義,云游四海的灑脫……不得不說,他簡直就是我們男人的榜樣:若活如此,人生何撼?

其他人,就不一一而足了……

總之,這部小說,對人物刻畫得非常成功,雖然鮮有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語句,但讀時讓人如身臨其境,仿佛能懂情景當中人物的所有心理活動……

個人水平低陋,在此發(fā)點個人感想,旨在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書友予以指導。

如有時間,會重讀此書,再細細體會。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3】

終于把《京華煙云》看完了,這是很長的一部書,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2-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這部書被稱為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作者極力刻畫書中的每一個人,不同人的性格、形象躍然于紙上,使你感到的不是一個個文字,而是活生生的人,形態(tài)、面貌、言行,是如此清晰的展現(xiàn)于眼前。在未看之前我是不認識他們的,看完之后他們似乎就成了我的朋友,我所熟悉的人。

國難當頭,在那個動亂年代,他們卻有著好貴的品質。姚木蘭出生在民國時期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性格深受其父親的影響但又不失獨立,她明理經(jīng)事,忠國愛家,深明大義,而在父親信奉道教的影響下又豪放灑脫,可謂女中豪杰。林語堂曾評價: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因此木蘭給我留一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書中給我留下同樣深刻印象的還有曼妮,這是一個性格與命運和木蘭形成對的女性。曼妮有著中國式古典女子的軟弱、失去自我、相信命運,她沒有木蘭和莫愁懂得保護自己,是那個時候傳統(tǒng)女性的代表。曼妮新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年紀輕輕的就守了寡。后來從親戚那抱來了個孩子作為養(yǎng)子。

整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書中人物對國之將亡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精神。體現(xiàn)中國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今天的中國也是在像有他們這樣品格的千千萬萬個人的努力之下鑄造的。也讓我明白應更加珍惜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未來。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4】

幾天功夫,把44集的新版《京華煙云》算是看完了(最后4集沒完整看,以前看過)。觀看期間,想過看完后一定要寫寫觀后感;可真的看完了,又不知從何寫起。不想寫了。打開百度搜索,也有人對該劇作過一些評價,當然,分析的角度很全面,用詞也很貼切。相比之下,也許我搜腸刮肚,也很難找出一些詞句來充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但為了留個紀念,還是想稍稍記錄一點東西,也不枉費這幾日對它的牽腸掛肚。隨便找個借口,我不是中文系的,用拙劣幼稚的語言來抒寫,也無可厚非吧。也許這是規(guī)律把,近幾年來,每個寒暑假,都有機會完整地看一部好劇?!缎律虾贰ⅰ栋肷墶?、《上門女婿》、《蝸居》、《擁抱陽光》等等。

記得20xx年,這部新版《京華煙云》出來后,遭到了很多非議,尤其是趙薇飾演的姚木蘭。我沒有看過趙雅芝版的姚木蘭,無從比較,也沒有什么可多言的。就像幾年看《新上海灘》,孫儷版的馮程程被與趙雅芝版的比較而遭批一樣?;蛟S,真正深入人心的只是人物本身吧。所以,我想說的,也僅僅是針對這些角色,而并非演員的演技如何。

看了這么多電視劇,依然覺得民國時期的題材最有看頭。風云變幻的亂世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夾雜著政治、利益、功名的糾紛,似乎顯得更加值得玩味。那是對一個時代立體地描繪。

姚木蘭是我最想說的,也是最一言難盡的一個人物。當我看了劇情的前半部分,不禁感嘆:難道一個女人太過完美也是一場悲劇么?她的完美讓自己的丈夫感到畏懼而不敢愛,是命運的陰差陽錯鑄成了一段婚姻的悲劇。一直希望她能跟曾蓀亞離婚,和志同道合的孔立夫結合。然而,她的責任、寬容、大度,使得丈夫浪子回頭。這是一個傳奇式的女子,但又并非真的那么神通廣大。她用心良苦地幫助丈夫成為一個有擔當?shù)哪腥?,卻接二連三地受打擊和傷害她很無助,很沮喪;但依然堅持。她要和曾蓀亞離婚,也終于看到這個女子并非圣人,凡人的忍耐度總是有限的??勺罱K又留了下來,最初的原因,卻只因放心不下丈夫在外面的私生子。那種無私的博愛,試問天下有幾個人能做到?其實,真正的婚姻無所謂門當戶對,而是兩人志同道合,以精神為伴,感情才能地久天長。

一些爺們兒角色中,最敬重姚思安。這個喜好云游四海,無為而治的道家信奉者。大結局中,他在熊熊烈火中高喊的那一句“就算這甲骨化成灰,也要讓它在華夏大地上”令人為之震撼。人活著為什么會那么累?無非就是拋不開名和利。而這些,在姚思安看來,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他對一切都很淡然,活得很灑脫,很逍遙。幾年前,我買了于丹的《莊子心得》,通讀了一遍,就擱在書架上了。一直以來,也很憧憬老莊的道家思想和活法。也許,是性情所致;也許,是羨慕道者在無為中脫離塵世的紛繁……但我知道,只要還身處在這個社會中,人心是無法真正做到這種平和的,尤其是人年輕的時候。只有不斷經(jīng)歷一些事情,不斷思索、思索,才能慢慢將人心從浮華中出脫吧。

一向很討厭用條條框框的模式去分析小說、影視劇的一些手法啊、藝術表現(xiàn)啊……只是想從一些人物的人生軌跡中,尋找些影子和寄托。從姚木蘭身上,看到了一個人,即使自身再完美,生活也總會留下一些遺憾——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但我們依然要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與堅持。姚父告訴我,除了親情,名與利都為為“身外之物”,應時常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凡事都能想開了。煩惱的源頭,不也來自這些“身外之物”么?

京華煙云讀后感6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是在不斷的分解和提純的過程,可以提升自身的概括能力。好的文章是一種人生的修為,你知道怎樣才能寫出一篇有思想的作文嗎?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京華煙云讀后感6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1】

看電視劇時一直覺得木蘭應該和立夫在一起,可看完整部書,自始至終都沒覺得立夫是愛木蘭的。當然,不可否認木蘭對立夫有意??赡怯腥绾?,性格相似的人,性情上容易共鳴,也會有琴瑟和鳴的妙處,可如若單單只有敬慕,總歸缺了點什么。

喜歡莫愁,宜家宜室的女子,有智慧但不鋒芒畢露,有才情但不矯揉造作。無論是對父母的孝義還是對愛人的輔佐,不管是對兄妹的關愛還是對孩子的教養(yǎng),都面面俱到。當然,她也有自己的小自私,可終究瑕不掩瑜。比起木蘭,她才是那個真正繼承了姚先生風骨的女子。

一直不喜歡銀屏和紅玉,可又為她們最后的結局甚感惋惜。不是不贊成銀屏想要擺脫身為下人命運的想法,而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想要飛上枝頭變鳳凰原本沒有錯,但也該以禮服眾,人品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暗香,寶芬。誰又比誰高貴?結局卻大相徑庭。

不喜愛紅玉,是因為作者把紅玉當成了黛玉第二,也或許是作為讀者的我把遭遇雷同,性情相似的她與心中的林妹妹對號入座。于是,各種別扭,各種排斥。作者多處不惜筆墨的自我評價紅玉的才情與聰慧,卻弄巧成拙的讓人生了逆反心理,甚至生生的有了東施效顰的錯覺,還哪里有愛?即便形似十分,缺了骨子里的傲氣,靈魂深處的香氣,又如何相提并論?可是拋開這樣的代入,把她單單看做平常女子,反倒多了理解與疼惜。一念執(zhí)著,香消玉殞,那深愛著的人借著順遂命運安排的理由,理所當然的和心愛的人雙宿雙飛,幾滴鱷魚的眼淚就把所有的情債一筆勾銷。真替她不值!

木蘭想來是眾多男人心目中的妻子人選。聰明而善解人意,既有女子的溫婉又有男子的胸懷,既懂生活情趣,又甘于命運安排,哪怕是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她也并不惱怒,甚至想過成人之美為丈夫納妾。好吧,恕我是個俗人,終究心小如針眼,無法理解這樣的大愛,大智慧。

最悲戚莫過于曼娘!若說當初為愛而不悔,那么最終的白璧無瑕陷渠溝也真正是太過凄慘了些。當然,那是戰(zhàn)爭的禍端,避之不及,可為何單單是她呢?她既是封建禮教的祭奠品,也是戰(zhàn)火硝煙的犧牲品。作者這樣的安排,真不知讓人說什么好……

其實什么也不必說,家國危難處,所有的人都被打回原形,聰慧于姚家女子,不一樣只想著讓自己的孩兒免于戰(zhàn)火,所謂大愛亦在母愛的強大光環(huán)下相形見拙,可同為母親,同為女子,面對她們這樣的選擇不曾有過絲毫的苛責,相反是深深的理解,愛子(弟)心切,這才是人本性中最溫良的部分。舍身取義的不得已,男人們做得極好,如立夫,如阿非,以及阿瑄……在那樣生死存亡的時候,原諒所有的不對,活著已不單單是茍且偷生……

最后想說,現(xiàn)在的電視劇真的坑了很多原著,所謂改編,改到面目全非,也是夠了!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2】

讀罷全書,意猶未盡,在作讀書筆記的時候,我相當于再看了一次本書。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復復地讀。我越覺這書之妙。

姚思安,一個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智者,性情隨和,胸懷寬廣,為人坦蕩,關心兒女。正是在他的教導下,才培育出兩個冰雪聰明的女兒,在那個時代,他的思想比較開放,他不叫他女兒裹腳,他讓女兒受現(xiàn)代教育,卻都有著傳統(tǒng)女子的美好之處,還教木蘭識甲骨文。最后他因憂國憂民而病臥不起,當他在臨終前,曾要求見牛素云一面,他說了句“記住你是中國人?!币苍S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拯救了牛素云的靈魂。

我很喜歡木蘭,富有才情,柔美婉約,給人以靈動之美。她從小便識甲骨文,知書達理,而且女身男命。書中有一段講木蘭在杭州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她用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讓她的家庭充滿世俗的快樂和享受。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布置,她悠閑快樂的生活,但是丈夫蓀亞卻放蕩不羈,不甘平淡,喜歡曹麗華那樣的新式女子。面對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憑借她的智慧和毅力讓問題迎刃而解,從而維持好她的婚姻。,我也很喜歡莫愁,莫愁是個沉穩(wěn),節(jié)檢,教養(yǎng)好的富家小姐,她是個思想成熟,性格穩(wěn)健,遇事有主見的女子。后來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當立夫出事后,她能沉著應對,把立夫平時的文件都燒掉。她還很孝順,婚后還親自孝順母親。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解木蘭和立夫之間的這種感情,她能夠理解,能夠把事情處理得很好,不會讓他們三個人之間感到尷尬。

曼娘是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典型,謹守禮法,矜持自重。她接受了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并將這些思想貫徹到了行動上,甘愿地以清白之身為丈夫守了一輩子的寡。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但是我認為那種感情,遠不是這樣的話可以解釋的。書中還有一段是姚思安預言到中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必然性,把中國能否戰(zhàn)勝的問題歸在了曼娘對于中國是否應該打仗的態(tài)度上,看似很荒謬。但其中應該有很大的原因吧。我的理解是像曼娘這樣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夠有反抗日寇的決心,那么中國又怎么會沒有希望呢?其實曼娘自己也很矛盾的,我認為她也是不斷跨越傳統(tǒng),她還和木蘭一起去看過電影呢。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3】

內容簡介:《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原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全書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jù)、“五四”動、“三·一八”案、“語絲派”與“現(xiàn)代評論派”筆戰(zhàn)、青年“左傾”、二戰(zhàn)爆發(fā)等歷史事件。全書結構宏偉,線索交錯,全景式展現(xiàn)了近代中國社會發(fā)生的急劇而深刻的變化,被譽為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林語堂先生寫作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向不了解中國而鄙視中國的外國人展示真正的中國社會和文化,因此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他對本土文化的鐘情以及對祖國深深的熱愛。誠如作者所言,“《京華煙云(紀念珍藏版)》曝呈中國的一切困惱紛擾,但由于此,也正表示我們對國家未嘗放棄我們的希望!無需加以粉飾,她將調整她自己,一如過去歷史上所昭示吾人者!誠盼此書將給予吾人以深刻的啟示,將我們深植于往昔的根蒂,開出燦麗的鮮花!”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來自淘寶網(wǎng)的網(wǎng)友: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云》,說來慚愧,長到20幾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時是看到網(wǎng)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云》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xiāng),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么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十年前讀到哪里,現(xiàn)在還是讀到哪里。說的是北京城里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蕩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贊嘆,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里,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并沒有研究,不過借著字里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云》里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fā)現(xiàn)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 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復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么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閑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fā)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現(xiàn)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里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味在。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來自卓越網(wǎng)的網(wǎng)友:大師最負盛名的傳世之作四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一代國學大師,華語文壇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筆。現(xiàn)代版《紅樓夢》,三大家族半個世紀的中國往事。一部全景展現(xiàn)中國風云變幻的人文、社會和文化的史詩巨著。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4】

這場京城故事展開在十幾個各具鮮明特色的年輕人身上。

首先是姚木蘭,名如其人,這個如木蘭花一般浪漫的女子,聰慧,美麗,善解人意,勇敢而又知性。在那個封建主義男尊女卑仍然盛行的年代,她卻從不拘泥于束縛,清楚的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命運需要她選擇的蓀亞,即使自我真正想要的是孔立夫。她的聰慧與隱忍,使她在被動理解命運安排時,依然能按自我的意愿過自由的生活,而最終她也如愿得到了蓀亞的愛。

莫愁,這個溫潤靜婉的姑娘,在這場京城的紛華中,堅定又聰穎的守護著自我的初心。她聰慧堅韌,知書達理,對立夫無微不至的愛護最終換回了立夫的尊重與一生的眷顧。

智慧端莊的曼娘注定一生悲慘的守護著自我的感情;如慈禧太后般自私,精明,冷酷殘忍的牛太太無奈的看著她摯愛的兩個兒子離她而去,卻毫無辦法;相較于牛家對于權財?shù)慕锝镉嬢^,姚老卻泰然許多,他一生崇尚老莊哲學,主張無為而治,對于錢財全然視為身外之物。他的從容智慧無疑也在無形中影響了木蘭,最終促成了木蘭的率性與聰敏。

還有很多很多鮮明的人物,命運交織,主動或被動地,在這個浮世演繹離合悲歡。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5】

開始認識《京華煙云》是由于其電視劇的熱播,我看了幾集,便對原著產生了興趣,我明白了這是國語大師林語堂的經(jīng)典之作。

《京華煙云》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剛,糅合古今。雖然原著是用英文寫的,但我卻認為僅有能體會到其中的內涵,沒有浮華的文字,卻依然美麗古樸,字字句句中流露著林語堂對這片土地與文化的熱愛。全書充滿濃濃的中華文化,中華情感。文中有有佳話,有哲學,有風俗,有深談,有閑聊,更有時代變遷時特有的語言習慣。《京華煙云》猶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極為抒情的大提琴獨奏,在黃昏的庭院里。

《京華煙云》思想美。全書受老莊思想的影響,能夠看出林語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每一章的開頭都有一小段莊子的話,比如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雖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資料有哲學上的內在聯(lián)系。其思想美更體此刻對民族災難與傳承感知和認識上,讀罷全文,我還有一種心緒難平的感覺,好像對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讀罷全書,意猶未盡,在作的時候,我相當于再看了一次本書。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復復地讀。我越覺這書之妙。

姚思安,一個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智者,性情隨和,胸懷寬廣,為人坦蕩,關心兒女。正是在他的教導下,才培育出兩個冰雪聰明的女兒,在那個時代,他的思想比較開放,他不叫他女兒裹腳,他讓女兒受現(xiàn)代教育,卻都有著傳統(tǒng)女子的完美之處,還教木蘭識甲骨文。最終他因憂國憂民而病臥不起,當他在臨終前,曾要求見牛素云一面,他說了句記住你是中國人。也許正是因為這句話,才拯救了牛素云的靈魂。

我很喜歡木蘭,富有才情,柔美婉約,給人以靈86.動之美。她從小便識甲骨文,知書達理,并且女身男命。書中有一段講木蘭在杭州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她用自我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讓她的家庭充滿世俗的歡樂和享受。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布置,她悠閑歡樂的生活,可是丈夫蓀亞卻放蕩不羈,不甘平淡,喜歡曹麗華那樣的新式女子。應對丈夫的背叛,她以她特有的方式,憑借她的智慧和毅力讓問題迎刃而解,從而維持好她的婚姻。

我也很喜歡莫愁,莫愁是個沉穩(wěn),節(jié)檢,教養(yǎng)好的富家小姐,她是個思想成熟,性格穩(wěn)健,遇事有主見的女子。之后立夫娶了她是他一生的幸事。當立夫出事后,她能沉著應對,把立夫平時的文件都燒掉。她還很孝順,婚后還親自孝順母親。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解木蘭和立夫之間的這種感情,她能夠理解,能夠把事情處理得很好,不會讓他們三個人之間感到尷尬。

曼娘是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典型,謹守禮法,矜持自重。她理解了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并將這些思想貫徹到了行動上,甘愿地以清白之身為丈夫守了一輩子的寡。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可是我認為那種感情,遠不是這樣的話能夠解釋的。書中還有一段是姚思安預言到中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必然性,把中國能否戰(zhàn)勝的問題歸在了曼娘對于中國是否應當打仗的態(tài)度上,看似很荒謬。但其中應當有很大的原因吧。我的理解是像曼娘這樣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也能夠有反抗日寇的決心,那么中國又怎樣會沒有期望呢其實曼娘自我也很矛盾的,我認為她也是不斷跨越傳統(tǒng),她還和木蘭一齊去看過電影呢。

我對馮紅玉這個人印象深刻,可是還是不理解她的行為。我感覺她太多愁善感了,實在受不了。也許她自小多病,又是個才女的原因。最終她卻因為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生誤會。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我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太糾結了。

《京華煙云》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僅有能體會得到它的內涵。對聯(lián),甲骨文,道家經(jīng)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

京華煙云讀后感【篇6】

曼娘的這位深受孔儒“正統(tǒng)”文化教育的女子,一方面她身上折射出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女性特有的古典氣質與美德,溫順、服從、不越雷池一步等;另一方面通過她的遭遇也反映出了封建倫理對人天性的壓抑、對女子的荼毒與罪惡。

曼娘在曾家老祖母的安排下,自幼便被許配給了其長孫平亞,兩人相互愛慕,心里自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流轉。而曼娘因受禮教的影響,謹守禮法、矜持自重,她甚至認為“在一個嚴格禮教中撫養(yǎng)長大的姑娘,叫男人一抱,那就一生非他莫屬了”。兩人感情的進一步的升華是在曼娘父親死后,雖然兩人還沒有正式訂婚,但是平亞卻義無反顧的擔任起了為岳父守靈的重任,辦事利落大方,對曼娘更是疼愛有加,這就更增加了曼娘對平亞的感激和喜歡。其后平亞生病,曼娘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來看望平亞,卻又處處受到禮法限制,壓抑自己渴望的內心,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是來看望亞平的,她覺得那是“要被人笑話、被人看不起的”。她時時謹記禮法,既想照顧平亞,卻也要先有正兒八經(jīng)的理由(名分),她認為自己是來伺候平亞的,對想成為平亞小妾的雪花也覺得是理所當然、報以善意(她該為丈夫納妾,以便更好照顧他)。

她是小鎮(zhèn)上古樸的女孩,受了一套舊式女孩子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幾千年來沿襲下來的,根深蒂固的,拘束女性言行的“三綱五?!薄ⅰ叭龔乃牡隆?,曼娘只是千千萬女性的代表。她對任何事情采取的是一種消極的適應,她認為人的命運是在冥冥之中就被注定的,是無法改變的。她曾經(jīng)對木蘭說“咱們的命都受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支配”,這種觀念甚至是價值觀在曼娘日后的生活或是愛情上都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曼娘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這些是在曼娘與蓀亞結婚婚后才表現(xiàn)出來的?!奥镄欧鹗菑奈椿榉蚱絹啿≈兀齺硖讲¢_始,從即時起,她就做好了舍身救人的準備,而‘舍身’正是佛家的要義”,曼娘到曾家來探病,來到自己棲身的房間時,“一座細瓷的觀音像,大概又兩尺高,雪白的瓷精致高雅的圖形。臉上浮現(xiàn)出仁慈安詳?shù)奈⑿?,從容?zhèn)定,寧靜的心境,絕不為紅塵的擾攘繁華所動……曼娘不知不覺走到觀音菩薩面前,立在那,以虔誠之心默默禱告。這是女孩子在孤立無援無可奈何之下,來皈依一個大慈大悲的神靈,祈求對隱而未現(xiàn)的神秘,對尚未出現(xiàn)的命運得到玄密的啟示”。這些為曼娘日后對觀音菩薩的來自心靈的依賴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 ——部分借鑒于青青子衿

京華煙云讀后感8篇


小編已經(jīng)找到了以下相關資料供您參考:“京華煙云讀后感”。再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通過品鑒作者所寫的作品我產生了全新的看法。?把握文章深度內涵,寫出具有高質量的讀后感。煩請您花點時間閱讀本文!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1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勛復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jù)、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xiàn)代評論派”筆戰(zhàn)、青年“左傾”、二戰(zhàn)爆發(fā),全景式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

從光緒穿越到民國,京華煙云之愛發(fā)生在變革的時代,人的思想觀念都在改變中,而永恒不變的就是愛以及愛的結果。

曾家大少爺平亞與其真愛的曼娘,在封建社會有幸得到家人的祝福和支持,基于兩人的真愛進入了婚姻,然而,平亞染了重病,乃至婚禮都在病床上舉行。他死不瞑目的就是直至離開這世界都沒有令深愛的人成為自己的女人,而就此釋然的是在家族法律關系上他們此生此世,來生來世都是夫妻。曼娘至此決定獨過余生,有了這份絕決的心,就不會感到痛苦,不會對漫漫無期的未來生活感到恐懼。

姚家最疼愛的女兒木蘭和平民出生的立夫彼此極為欣賞相吸,但也不能走到一起。因為在半封建半自由的時代,先進和傳統(tǒng)思想互撞,她不能違逆父母的心去嫁個一個“不適合”的男人。而她對與蓀亞的婚事,從來沒有懷疑過,她只是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木蘭對立夫的初心萌動始于兩人對文學、歷史、古董的愛好和探討。兩個年輕人可以擦出知識的火花是因為他們都對好的事物帶有一種熱情和期盼,那些甲骨、古墨和書法才會引發(fā)兩人強烈的共鳴,令他們可以長談忘倦。

木蘭和蓀亞這樣門當戶對兩家又皆有官位財富和教養(yǎng)的婚姻,對于木蘭來說嫁的算是如意,她在良心上也是一片清白,因為她從沒真正和立夫戀愛過。蓀亞愛她,她知道?;楹笏龝凵p亞,她也知道。只是在這種愛里,沒有魂牽夢繞,只有男女以身相許互相敬重,成為生活上的伴侶。數(shù)年后當蓀亞愛上了比自己年輕又貌美的女生麗華的時候,他竟然佯裝自己未婚,被揭發(fā)后還謊稱自己的太太是個一無是處的鄉(xiāng)下女人。沒有了激情就會涌現(xiàn)一切的淡漠、虛偽和無奈。對于上天賜予的婚姻,青年的夫妻都應當珍視并感恩。否則要在漫漫人生長路上修補無數(shù)可能出現(xiàn)的裂縫、熨平婚姻衣裳上的皺痕,每天隨著晨光來臨依舊充滿愛,是幾近乃至完全不現(xiàn)實的事情。

體仁和銀屏,一個是姚家大少爺,一個是婢女,男尊女卑,注定悲劇。然而即便是一個只知道花天酒地不務正業(yè)的富家少爺,他能常年如一日,尤其在離開北京準備遠赴英國求學后依然對曾經(jīng)照顧自己的婢女念念不忘,也算是一份可貴的真情。銀屏因大太太,即體仁母親的怨恨和鄙視,被迫離開姚家。她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聽聞體仁回京的消息,每天梳妝打扮靜等他歸來,幻想重逢的喜悅。這份心意和耐心只有對自己真心期盼的男人才會如此。可惜家族的斗爭和女性的柔弱,最終造成了銀屏上吊自縊的悲劇。面對愛人的離開,體仁在精神上遭遇致命的打擊。最后只是終日渾渾噩噩,抽大煙混日子過余生。

從民國到現(xiàn)代,我們曾經(jīng)以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注定是沒有愛和悲劇的,殊不知自由戀愛的婚姻依然還是悲劇?;橐稣娴氖菒矍榈膲災姑??愛情要保鮮與任何無關而只與兩人的心有關。但是在物欲橫流瞬息萬變的大環(huán)境里,如何才能保持兩人真愛的心不變呢?這是一個比哲學難題更難的題。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2

當年初次看到的京華煙云是電視劇版的。

尤其記得潘粵明演的蓀亞,為了一個年輕新派的小姐,將家里的妻子置之不顧。趙薇演的木蘭非常嫻靜溫婉,對丈夫的出軌逆來順受,同時卻又暗戀著立夫,(劇中是一個油頭小開)飽受煎熬。

小時候就暗暗想,林語堂竟也是個俗人。

而今重看真正的京華煙云,所讀之處皆為先生的妙語妙喻,不禁痛恨起當代惡俗的編劇。立夫本是寒門士子,哪里會油頭西裝呢。而木蘭則是我誤解最深的,先生筆下的木蘭,活脫一個新派女子,美貌卻又不失聰慧,并非對丈夫言聽計從之輩,甚至在蓀亞有了出軌的心思后,也能巧妙的挽回丈夫的心。就連曾經(jīng)痛恨的蓀亞,也只是喜歡女色,并非沉迷女色。

整本書細細讀來,有當代紅樓夢的錯覺,不過是換了地點,發(fā)生在王府花園的一場幻夢,木蘭的父親云游十年,何嘗不是寶玉最后雪地辭別賈政,隨癩頭和尚去也呢。

我最愛的一段話,是木蘭和父親為了躲避戰(zhàn)亂,將古玩埋在地下,木蘭擔心寶物不見,父親說:物各有主。在過去三千年里,那些周朝的銅器有過幾百個主人了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永遠占有一件物品。拿現(xiàn)在說,我是主人。一百年之后,又輪到誰是主人呢?

林語堂還是林語堂。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3

云淡風輕——《京華煙云》讀后感2000字: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先生旅居巴黎時,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英文書名為《MomentinPeking》。林語堂先生最初欲翻譯《紅樓夢》,后因種種原因未果才決定寫該部小說。《京華煙云》充溢著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道家文化,從容豁達的語言讓讀者感受到淳樸與寂靜的基調,與當時的國破家亡的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中國特有的文化意境和哲學思想,展示了戰(zhàn)亂年代下中國社會的文化底蘊。

《京華煙云》被譽為“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讀者也可從不同的側面看到不同的風景。本期推文從感情線入手,勾勒了“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木蘭與立夫之間具有濃郁中國古典文化氣息的感情。

逃難中不幸與父母走散,恰巧被相識的曾家搭救,知書達理,眉清目秀,曾家一家人都很喜歡她,老祖母一看見她就說:“給我們曾家做個兒媳婦就好了!”

三公子是喜歡她的,可是她似乎在感情方面并沒開竅,面對在曾家最好的玩伴——大公子的未婚妻的時候,她說:“我只愿一直跟你生活在一塊兒,曾家的兒子誰我也不愿意嫁……總而言之,我不喜歡男孩子,最好我自己是男孩子?!?/p>

不喜歡男孩子,誰都不愿意嫁,確實是她當時的真心話。可是能夠如此坦率地說這句話,只是因為沒有遇到而已。

來,就只是一個字、一瞬間的事情了。

她遇到了他。

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愫呢?竟讓她不由自主的臉紅了,心怦怦跳了呢?

他經(jīng)老師推薦與她父親相見的時候,她就想起三個月前就已經(jīng)見過他了,只是為什么她一反常態(tài)沒有主動大大咧咧地說出來,只是等到妹妹說:“他就是那天打中銅錢的人,你記得嗎”的時候,僅僅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想也是”呢?

他在她心里那股模糊的影子,三個月前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就已有了。

她再也說不出“我不喜歡男孩子”的話了。

感情上的觸動與動心,有時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這樣的一瞬間,誰都無力抗拒。感情的到來如此,婚姻的安排亦是如此。

曾家來提親了。

她是喜歡他的,她的父親尊重她自己的意見,那么她自己是否想過拒絕呢?誰知道呢?

她嫁給了三公子。

她的父親很賞識他,她的妹妹也很喜歡他,于是妹妹嫁給他了。

妹妹嫁給他的時候,她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婚前她對妹妹意味深長的“你以后會比我幸福的”這句話妹妹多年以后才開始懂得。

他是她的妹夫,她是他的大姨子。

她爽快,具有新潮思想,但并不任性隨意,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她知道自己應該恪守的倫理準則,所以她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可是畢竟是他讓她懂得什么叫做喜歡,是他讓她會刻意地去思念一些事情,去關心一些事情,所以她還是會偶爾地想起,想起他們一起登泰山的那個傍晚,讀后感.他和她一起看到的西方的云彩,想起他們面對著泰山上秦始皇的無字碑,他沉默許久后意味深長的那句“這個沒字的碑文,已經(jīng)說出了無限的話”和她自己謎一般的回答“石頭無情”,想起第二天早上一起看日出時,他站在她身旁,那輕而均勻的呼吸聲,想起他還記得他和她之間還有一個要一起去游一次圓明園遺址的約定。

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她就是幸福的,他們一起看泰山的日落日出,他緘默無言地站在秦始皇無字碑前的背影,她欲言又止的略帶禪意的答語,這些記憶中的得之不易的剎那和天造地設的機會,她都好好的珍惜著。

可能,這就是一種喜歡的感覺吧!

這種喜歡的感覺,會有多深?如果不是因為他鋃鐺入獄,也許她自己永遠也不知道。

為了救他出獄,她湊齊十二粒珍珠,她為了救他,不顧自己名譽和性命的雙重危險,背著所有人,偷偷地要去將軍府。

去將軍府前,在監(jiān)獄里,她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我知道我不應當?shù)竭@兒來,可是萬一你若死……我……”

她告訴他:“你要知道,我為了救你的性命,付出再多再多,我都愿意。我并沒有做什么措施,難道我做錯了嗎?……你出去之后,帶著家眷,也離開北京吧,以后再埋頭研究學問。比知道你的安全對我妹妹是多么重要—還有對我…”

她微微遮住的眼睛在牢獄暗淡的燈光下閃動著,她臉上的表情溫柔而又勇敢,而她,卻不會告訴他下一步她要去做什么。

他何嘗不懂她的心意,可是……

雖然最終在她的機智下一切化險為夷,可是當她走進去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了。

而當后來他知道了她去做什么的時候,他無語吟噎,什么也沒有問,唯有斟沏一杯酒,對視著她的雙眼,緩緩飲盡。

他和她之間,終究只是一場相識??!這份心照不宣的相識,從最初的陌生人走向最終的親人,走進彼此的心扉,刻在彼此的心中。

亦慶幸這樣的一場相識?。∑淝槿谌冢渚熬d綿,不曾跨越任何倫理上的界限,卻又始終把你牽掛在心中,把這份最純潔的感情呵,紀念在最美好的時光。

她是姚木蘭,他是孔立夫。

三石三路三世緣,怎惜半生不棄,相思相望亦相親,天為爾明。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4

最近,中央電視臺播放了根據(jù)林語堂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京華煙云》,引起了我深讀林語堂先生原著的極大的興趣。

小說《京華煙云》描寫的是1900年1938年那個政權更迭、軍閥混戰(zhàn)、人心郁悶的北平城中,通過對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各類人物在那一特殊歷史時期的性格演變、思維撞擊和命運選擇,凸現(xiàn)了儒、士、商階層由盛而衰的過程,全景式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

作者還以其獨特而充滿睿智的女性審美觀和審美心理,深刻描寫了他心目中深愛的女子姚木蘭,塑造了一個知書達理、聰明美麗,浩然誠篤、寬容自尊、有道教風范的光輝女性形象,表現(xiàn)出了中國優(yōu)秀女性的落落大方之美、嫻淑端莊之美和剛柔兼?zhèn)渲馈?/p>

應該說改編的電視劇比林語堂原小說從某些方面有了一些突破,但也存有很大不足,主要是人物錯異、相互嫁接成分太多,攪亂了人物形象,引起了觀眾和讀者的不少爭議和批評。但我覺得改編者有一點把握的還是比較成功的,就是牢牢抓住了情感豐富深邃這一主線,向人們形象化地展示了一個中華優(yōu)雅女性光輝耀人的精神風采。

懷一片知恩圖報的真情

知恩報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銜環(huán)結草,以報恩德,這些噲炙人口的詩句,中國綿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語,講的就是要感恩。

作者就是通過姚木蘭這一藝術形象時時的心存感激和處處的體味感動,把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tǒng)美德得到了不斷地凈化與升華。小說中的姚木蘭小時候被人販子拐賣,曾家是她的救命恩人,姚木蘭始終顧念著這份無以為報的恩情。她幼年的經(jīng)歷從這里展開,婚姻從這里結緣、命運從這里延展。

她視曾家二老為生身父母,言聽計從,孝順有加,正反映的就是知恩圖報的拳拳之心。電視劇中的姚木蘭,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代嫁風波,最終以放棄自己的愛情換來的代嫁,成全的也是曾家二老。

我們暫且不評價姚木蘭委曲求全的合理性,但對那個年代的一個奇女子始終銜著報恩的堅定情懷,還是應該給予很大欣賞的。

持一縷終生相許的深情

林語堂對自己的婚姻也有著極強的信心,對自己的愛人寄托著無限的深情。據(jù)說,1919年林語堂與結發(fā)之妻廖翠鳳兩人結婚。婚后林語堂和妻子商量,把婚書燒掉了。因為他認為婚書只是離婚時才用得著。姚木蘭是林語堂先生的最理想的女性形象。他曾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于是他就把這種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完全附在姚木蘭身上。

小說中的姚木蘭和丈夫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恩愛夫妻,他們有舊式夫妻的相敬如賓,也有新式夫妻的相互尊重,還經(jīng)常一起游山玩水,談詩論史,喜笑顏開,在淡雅雍容中演示了夫妻之間的愛慕。

我很欣賞木蘭自吟的那首小詩和曾蓀亞所喜愛的小詩:

兄拋魚網(wǎng)赴中流,

妹撒釣絲待上鉤;

盡日得來仍換酒,

雨后空舟歸去休。

人本過客來無處,

休說故里在何方;

隨遇而安無不可,

人間到處有花香。

在小說中,林語堂所描述他們的夫妻生活是波瀾不驚,輕松快樂,心曠神怡的。雖然各自的內心深處,各有各的隱秘空間,也出現(xiàn)了一些漣漪,但木蘭對生活一直有一種淡淡的笑意,并主動調整了彼此間的不和諧因素,巧妙化解了可能出現(xiàn)的感情危機,堅守了婚姻圍城,堅守了愛情陣地。

我不贊同電視劇中對姚木蘭婚姻關系的設計,不贊賞塑造這樣一個逆來順受的姚木蘭形象。包括她所選擇的錯嫁,她對曾蓀亞這個不理想的丈夫的苦心善良和忍辱負重,忍受、痛苦和屈辱,甚至對情敵曹麗華的超乎正常的寬容。因為這不是語堂先生所崇尚的完美女性形象,是一種在封建社會中才有的對女性人格的扭曲,完全不符合時代特征和人文特征。

涌一脈妙想聯(lián)翩的激情

林語堂的姚木蘭是個會吹口哨,談吐詼諧,總是有著各種各樣奇思妙想的妙想家。她的妙想來自于她的家庭教養(yǎng),來自于她的聰明才智,也來自于她的勤奮好學。

小說中許多描寫都反映了木蘭的智慧中具有堅實的根基。如莫愁生子,欲起名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說:這名子聽來像個清道夫,又像個挑夫。莫愁堅持自己的提議,引起爭論。機靈的木蘭便接連提了孝夫、肖夫兩個建議,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莫愁、立夫都對肖夫的名字感到滿意,使夫妻取得了一致。這表現(xiàn)了木蘭有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字準確把握與運用的高人一籌的才能。

木蘭的天性中還有著追求理想的獨特浪漫。她的生活方式隨季節(jié)的改變而改變,在冬季則平靜沉穩(wěn),春來則慵倦無力,夏天則輕松悠閑,秋來則舒爽輕快。甚至連她頭發(fā)和服飾的式樣也隨之改變,以至最終成為了一個惟妙惟肖的村姑。她喜歡逛廟會、吃小館兒、逛公園、看電影,游覽名勝古跡;與丈夫在涼亭里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說;還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岸邊,趁清露未晞之時去聞荷香,收集荷葉上的露水珠兒。這都反映了這個美麗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蘭對曾蓀亞和曹麗華之間情感糾葛的巧妙處理,可以說更是令人心悅誠服。已屆不惑之年的曾蓀亞與情竇初開的曹麗華一見鐘情,被精明細致的木蘭很快發(fā)覺。她滿懷同情與激情給曹麗華寫的那封規(guī)勸麗華揮利劍、斬情網(wǎng),斷情絲的書信,全信堅持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木蘭的精明、智謀、豁達與和善,使曹麗華幡然猛醒,迅即回頭,真可謂是妙手回春、化干戈為玉帛。她以最平和的方式平息了這次家庭危機,充分反映了她具有不平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大度胸懷。

凝一段深藏偶露的柔情

有人說,人的一生會遇到的四個人,第一個是自己,第二個是你最愛的人,第三個是最愛你的人,第四個是共度一生的人,但很悲哀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三個人通常不是同一個人。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5

小說結束得有點突然,意猶未盡,當戰(zhàn)爭打響,已經(jīng)沒有兒女情長了,有志之士都去了戰(zhàn)場。

但是前期的幸福生活,尤其是木蘭及同伴的成長,描寫很細膩,從人物互動中,了解作者想表達或者想傳遞的為人處世的箴言。我理解的就是放下執(zhí)著與傲慢,平和地生活。

小說里,有幾個讓人心痛的悲劇人物,紅玉執(zhí)著于阿非的愛與不愛,深與不深;銀屏執(zhí)著于跨越階級,挾兒子以令兒母;姚太太執(zhí)著于掌控兒子的婚姻;作者給你的結局都不好,這都是不肯放下執(zhí)念的性格,造成了極端的悲劇,現(xiàn)實生活中,也許不會有這么擰的人,為人,靈活些好。

曼娘,代表了極度守舊,但是溫婉又忠誠的一生,是完整的,幸福的,美好的,尸體被侮辱,也沒有減弱她的純潔無瑕,喜歡這樣的女子,若她老公還活著,也會是一對幸福和諧的夫妻。

木蘭和莫愁,既有古典女人的溫婉和美麗,又有現(xiàn)代女性的學識和擔當,有勇有謀,有這樣的夫人為伴,真是有幸。我覺得這樣的女性配置更利于家庭和睦。作文木蘭聽天命,隨天意加給老公,隱藏對立夫的愛,對于是事事順遂的她而言,這點不圓滿,就是求不得,一直深深折磨著她。距離產生美,也許這就是偉大的愛情的通病吧。作者也想告訴我們,求不得的愛情,可能會越來越濃,但是學會駕馭它,它只是一個虛幻的彩虹。

姚先生一生都在踐行道家思想,對人對事,豁達明亮,是代表作者發(fā)言的人物。此小說里傳達了很多的道家精神,值得再讀一遍。

所以我從這片小說里,得到的啟示就是:放下執(zhí)著與傲慢,享受生活,改變生活,豁達不糾結。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6

回首憑欄處,人影易散時。

將近四五年前放入書單的書終于在今天讀完。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我也不復當初了。不過這種題材帶給我那種異樣的快感依然沒變。

其實全書看下來,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不是木蘭或莫愁,甚至不是立夫和蓀亞,而是最不討喜的人物之二——銀屏和體仁,這是幾乎領盒飯最早的兩個角色,他們和這正直和諧的一大家子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都沒有像素云一般有一個令人惋惜和洗去前愆的結局。他們兩個作為兩個最該死的討厭鬼理所應當?shù)卦缡拧?/p>

除了姚夫人,幾乎是書里的角色和讀者無不拍手稱快。但我要叩問的是,他們到底做錯了什么呢?懦弱,欲望,嫉妒,貪財,哪個不是人之本性呢?人們說體仁不思進取,但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還是認為只有奮發(fā)向上,學習,找工作才是一條“進取”的路嗎?人們說銀屏自甘墮落,不懂得尊卑有序,不懂得感恩,可是如此出身的女子,當一世的丫鬟才是她的“正道”嗎?而二十一世紀的我們譴責著舊社會的封建,管木蘭不裹小腳叫做新時代的開放進步青年,但指責著銀屏認不清自己的地位,野雞想變鳳凰,這不矛盾嗎?相比較幾個正面主角來說,我反而喜歡這兩個性格更立體的“反派”,主角們一個個都太過理想化,即使是有微微瑕疵,更近乎于人性的地方,也只是在感情方面的拎不清。他們太過完美,完美得甚至不近人情。另外,我也很心疼紅玉,可能我就是對這種在我意料之外死亡的角色比較偏好吧……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7

曼娘的這位深受孔儒“正統(tǒng)”文化教育的女子,一方面她身上折射出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女性特有的古典氣質與美德,溫順、服從、不越雷池一步等;另一方面通過她的遭遇也反映出了封建倫理對人天性的壓抑、對女子的荼毒與罪惡。

曼娘在曾家老祖母的安排下,自幼便被許配給了其長孫平亞,兩人相互愛慕,心里自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流轉。而曼娘因受禮教的影響,謹守禮法、矜持自重,她甚至認為“在一個嚴格禮教中撫養(yǎng)長大的姑娘,叫男人一抱,那就一生非他莫屬了”。兩人感情的進一步的升華是在曼娘父親死后,雖然兩人還沒有正式訂婚,但是平亞卻義無反顧的擔任起了為岳父守靈的重任,辦事利落大方,對曼娘更是疼愛有加,這就更增加了曼娘對平亞的感激和喜歡。其后平亞生病,曼娘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來看望平亞,卻又處處受到禮法限制,壓抑自己渴望的內心,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是來看望亞平的,她覺得那是“要被人笑話、被人看不起的”。她時時謹記禮法,既想照顧平亞,卻也要先有正兒八經(jīng)的理由(名分),她認為自己是來伺候平亞的,對想成為平亞小妾的雪花也覺得是理所當然、報以善意(她該為丈夫納妾,以便更好照顧他)。

她是小鎮(zhèn)上古樸的女孩,受了一套舊式女孩子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幾千年來沿襲下來的,根深蒂固的,拘束女性言行的“三綱五?!?、“三從四德”,曼娘只是千千萬女性的代表。她對任何事情采取的是一種消極的適應,她認為人的命運是在冥冥之中就被注定的,是無法改變的。她曾經(jīng)對木蘭說“咱們的命都受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支配”,這種觀念甚至是價值觀在曼娘日后的生活或是愛情上都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曼娘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這些是在曼娘與蓀亞結婚婚后才表現(xiàn)出來的?!奥镄欧鹗菑奈椿榉蚱絹啿≈?,她來探病開始,從即時起,她就做好了舍身救人的準備,而‘舍身’正是佛家的要義”,曼娘到曾家來探病,來到自己棲身的房間時,“一座細瓷的觀音像,大概又兩尺高,雪白的瓷精致高雅的圖形。臉上浮現(xiàn)出仁慈安詳?shù)奈⑿?,從容?zhèn)定,寧靜的心境,絕不為紅塵的擾攘繁華所動……曼娘不知不覺走到觀音菩薩面前,立在那,以虔誠之心默默禱告。這是女孩子在孤立無援無可奈何之下,來皈依一個大慈大悲的神靈,祈求對隱而未現(xiàn)的神秘,對尚未出現(xiàn)的命運得到玄密的啟示”。這些為曼娘日后對觀音菩薩的來自心靈的依賴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 ——部分借鑒于青青子衿

京華煙云讀后感 篇8

用了七天時間看完了《京華煙云》,書比電視好看,所以我喜歡看書,書中的人物更立體,更合理。我不是很相信現(xiàn)代的編劇們,經(jīng)他們修改后的名著們總是失了味道,走了調。

很喜歡看歷史,歷史總是那么的精彩,或許是因為留下來的都是歷史學家們精選下來的史料。最近研究歷史偏重于封建社會的家庭組成,在封建社會,女人大都被認為是男人的附屬,女主內,男主外。女人操勞于家務與孩子。有些地位的家庭,女主人的工作則更為繁重,管理下人,家庭外交,節(jié)假禮儀。封建大家族更像現(xiàn)在的家族式企業(yè),男主人是這個家族的品牌,大家要靠這個品牌過日子,所有的活動都圍繞這個品牌開展。女主人更像這個家族企業(yè)的CEO。管理家庭是一門很精深的學問,家人的和睦相處,家族的外在聲譽的保持與提升,內在精神的堅持與傳承,家人和仆人的素養(yǎng)品德,子孫的教育,這都是耗人心血的。

在流傳下來的書籍里面,有很多類似于《曾國藩家屬》《顏氏家訓》之類的書籍,看來子孫教育都一個家族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古時會有書香門第,官宦之家一說,也是家教不同。

之前讀紅樓夢,元春為這個家庭一直在隱忍,沒有自由。迎春太軟弱。探春太潑辣,惜春太執(zhí)拗。妙玉太孤傲。寶釵太圓滑。相比之下,黛玉比較真實,有才氣,但是對黛玉一直有說不出的感覺,總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對。而湘云更為我所欣賞,有才氣,不必黛玉差,又性格豪爽。讀了京華煙云之后對她們則有更客觀一點的認知,紅玉好比黛玉,太過聰明,凡是看的很明白,但是不知道如何排解,總是多愁善感,郁郁寡歡,心理上屬于不健全的哪種類型,把紅玉和木蘭莫愁一比,就很明顯的感覺到紅玉的不健康,人格上的不健全。電視劇里木蘭成了寶釵,所以電視里莫愁才會一直怨她的姐姐,她的行為給人帶來太多的心理陰影。太不真實,太過完美,沒有了自我。書本上的木蘭很好,活潑浪漫,奇思妙想。像是湘云。書本上莫愁也比電視上的更加讓人喜愛,某些方面像是襲人。

看了京華煙云很喜歡木蘭,她的人格獨立是我最羨慕的。她是好的女主人,同時她不拘泥于世俗,對自己的精神有很好的追求,在這種追求中,她得到滿足。木蘭和立夫是很好的一對,但是他們在一起不見的很幸福,木蘭會助長立夫的銳氣,不像莫愁可以克制立夫,木蘭也不見得會像莫愁那樣為立夫做出那么多的犧牲。那么木蘭就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奇思妙想,立夫也不會像蓀亞那樣包容木蘭。所以愛情不見得就是兩個人結合的最好理由。

思維有些跳躍,想起什么寫什么,希望這里會成我這個愛胡思亂想的水瓶座之人的涂鴉之地。

相關推薦

  • 《京華煙云》讀后感 一篇作文的誕生,需要耗費我們許多精力。作文也是一種強化大腦記憶的方式。好的文章形成就是一件優(yōu)美的藝術品的形成,什么樣的作文讓人眼前一亮呢?小編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京華煙云》讀后感,可能你會喜歡,歡迎分享。我是由《京華煙云》這部電視劇,才了解到《京華煙云》這部小說的?!毒┤A煙云》的作者林語堂,是中國現(xiàn)代...
    2024-05-14 閱讀全文
  • 京華煙云讀后感4篇 在眾多文章中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發(fā)現(xiàn)“京華煙云讀后感”是非常優(yōu)秀的一篇文章。讀書就像一根強心劑,注入我的體內,帶給我巨大的力量,讀完作品,我們內心或許會與作者產生諸多共鳴。?閱讀時記錄下的主要思想,可以讓我們吸收和掌握書中的知識。希望這些參考內容能夠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習成績!...
    2023-08-10 閱讀全文
  • 京華煙云讀后感6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是在不斷的分解和提純的過程,可以提升自身的概括能力。好的文章是一種人生的修為,你知道怎樣才能寫出一篇有思想的作文嗎?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京華煙云讀后感6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措娨晞r一直覺得木蘭應該和立夫在一起,可看完整部書,自始至終都沒覺得立...
    2023-05-24 閱讀全文
  • 京華煙云讀后感8篇 小編已經(jīng)找到了以下相關資料供您參考:“京華煙云讀后感”。再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通過品鑒作者所寫的作品我產生了全新的看法。?把握文章深度內涵,寫出具有高質量的讀后感。煩請您花點時間閱讀本文!...
    2023-07-21 閱讀全文
  • 京華煙云讀后感15篇 大家接觸到作文的頻率是很高的,通過寫作可以幫我們提高思維理解能力。寫作文只要確定了骨架,你的寫作文方向就對了。怎么樣的作文才算寫得好?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京華煙云讀后感1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之所以會有讀《京華煙云》的想法,是因為對趙薇版電視劇《京華煙云》的喜愛。很多人...
    2023-04-12 閱讀全文

一篇作文的誕生,需要耗費我們許多精力。作文也是一種強化大腦記憶的方式。好的文章形成就是一件優(yōu)美的藝術品的形成,什么樣的作文讓人眼前一亮呢?小編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京華煙云》讀后感,可能你會喜歡,歡迎分享。我是由《京華煙云》這部電視劇,才了解到《京華煙云》這部小說的。《京華煙云》的作者林語堂,是中國現(xiàn)代...

2024-05-14 閱讀全文

在眾多文章中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發(fā)現(xiàn)“京華煙云讀后感”是非常優(yōu)秀的一篇文章。讀書就像一根強心劑,注入我的體內,帶給我巨大的力量,讀完作品,我們內心或許會與作者產生諸多共鳴。?閱讀時記錄下的主要思想,可以讓我們吸收和掌握書中的知識。希望這些參考內容能夠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學習成績!...

2023-08-10 閱讀全文

大家或多或少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是在不斷的分解和提純的過程,可以提升自身的概括能力。好的文章是一種人生的修為,你知道怎樣才能寫出一篇有思想的作文嗎?小編經(jīng)過整理,為你編輯了京華煙云讀后感6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措娨晞r一直覺得木蘭應該和立夫在一起,可看完整部書,自始至終都沒覺得立...

2023-05-24 閱讀全文

小編已經(jīng)找到了以下相關資料供您參考:“京華煙云讀后感”。再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通過品鑒作者所寫的作品我產生了全新的看法。?把握文章深度內涵,寫出具有高質量的讀后感。煩請您花點時間閱讀本文!...

2023-07-21 閱讀全文

大家接觸到作文的頻率是很高的,通過寫作可以幫我們提高思維理解能力。寫作文只要確定了骨架,你的寫作文方向就對了。怎么樣的作文才算寫得好?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京華煙云讀后感1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之所以會有讀《京華煙云》的想法,是因為對趙薇版電視劇《京華煙云》的喜愛。很多人...

2023-04-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