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教師總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很多教師都有提前準備教案的好習慣。教案利于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最近是否在尋找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呢?以下由我們收集整理的《關于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相信你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在義務教育教材中是選學內容?,F在放在多邊形面積計算最后學習,有利于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識組合圖形。
編寫意圖
由于實際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表面,許多是由我們已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及梯形組合成的圖形,所以教材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
首先教材提供了幾個生活中具體物品:中隊旗、房屋的一面墻、風箏、由七巧板拼成的一個長方形,通過在這些物品的表面中找圖形,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一找組合圖形,以鞏固對組合圖形的認識。
教學建議
(1)教學中,可以使用教材中的實例,也可以應用學生身邊的實例。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做成幻燈片或多媒體課件,方便學生觀察和討論。著重讓學生觀察這些物品的表面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圖形,建立組合圖形的概念,同時為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打下基礎。
(2)觀察實物注意從易到難,例如教材中的房子和七巧板,比較容易找到組成它們的圖形,而中隊旗學生可能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看成有兩個梯形,也可以看成有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還可以看成有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看法。
(3)找生活中的組合圖形時,要強調從物體的表面上找,不要與立體組合圖形混淆。
2.例4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例4是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因為限于簡單的組合圖形,教材主要安排2~3個簡單圖形的組合。由于一個組合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分解方法,教材展示了兩種計算方法。
做一做主要鞏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圖示已經把菜地分解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只需分別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求和。
教學建議
(1)教學例4時,可先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才能計算出這面墻表面的面積?明確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基本思路,即可以把組合圖形分成我們已經會計算面積的簡單圖形,分別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求和。
(2)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試做。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計算,然后交流各自的算法。還可以結合學生提出的方法,讓學生比較一下,哪種方法比較簡便。通過試做、交流、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認識到要根據已知條件對圖形進行分解,不是任意分解都能計算的;分解圖形時要考慮盡量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3)做一做可由學生獨立完成,再說說是怎樣算的。同時可以檢查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掌握的情況。
3.關于練習十八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和第2題圖形形狀是相同的,只是給出的條件不同,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第2題提出了你能想出幾種算法?可以結合第2題進行討論。一般有以下幾種算法。
①求兩個梯形面積的和(下左圖)
[(80-20+80)302]2
=(80-20+80)30
=4200(cm2)
②求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面積的和(下中圖)
(80-20)(30+30)+(30202)2
=(80-20)(30+30)+3020
=3600+600
=4200(cm2)
③用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減去一個三角形(下右圖)
的面積
80(30+30)-(30+30)202
=4200(cm2)
第3、4、5題的思考方法是一樣的。通過這幾題的練習,使學生知道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不僅做加法,有時也要用一個圖形面積減去另一個圖形的面積。可以選一道題讓學生討論計算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其他幾題。第5題要指導學生看圖,它不是兩幅圖,而是一個組合圖形的分解圖。
第8*題是選作題。根據長方形的長與寬,可以求出它的面積。
1812=216(m2)
紅花、黃花和綠草的種植面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占長方形面積的幾分之幾來計算。
從設計圖可以得到:
綠草的面積占長方形面積的1/2,所以綠草種植面積是2162=108(m2)。
紅花和黃花的面積各占長方形面積的1/4,所以紅花和黃花的種植面積各是2164=54(m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
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么?(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2
× 5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范: 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100倍
(4) 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3.5
× 2
2. 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l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
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 專項練習 練習一 4
二、運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書p3 2
三、體驗:(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yè): 練習一 1、2、3
五、板書: 小數乘整數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擴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六、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頁例8,練一練及練習三第10—1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公頃的含義,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難點: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展臺
探究方案:
一、自主準備
1.想一想
(1)回憶: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分別有多大?
邊長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邊長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1()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2)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究
1.讀一讀
閱讀教材第16頁內容,并完成填空
(1)公頃是用來計量()的單位。
(2)邊長()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1公頃=()平方米。
2.試一試
和同學一起,在空地上走出一個邊長大約10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大約有多大。
三、自主應用
完成“練一練”:一塊平行四邊形菜地,底250米,高160米。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是多少公頃?
四、自主質疑
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什么?你有什么疑問?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提問: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你知道今天的學習內容嗎?(揭示課題)你認為本節(jié)課應學會什么?
二、交流提升
(一)回顧整理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
學生說一說。
2.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嗎?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出示例1圖片
先請同學們欣賞下面的圖片,自己讀一讀圖片中的文字,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二)認識公頃的含義
1.談話:100米有多長?你能結合實際說一說嗎?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學生口答。
指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獨立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
3.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1公頃,下面我們實際感受一下。(來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要求估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來到籃球場)讓學生觀察并推算大約多少個籃球場的面積是1公頃。
4.單位換算。
交流“練一練”: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公頃?
三、鞏固提升
1.完成“練習三”第10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說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醒學生在進行單位換算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練習三”第11、12題。
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結果和過程。
3.“練習三”第13題。
先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將已知道的面積1公頃和底80米寫在相應的字母下面,高用“□”表示,引導學生理解可以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頃換算成10000平方米。
四、總結延伸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
教研內容:
質數與合數、分解質因數
教學目標:
1、能夠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意義。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了解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理解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的意義。會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掌握用短除式分解質因數。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和判斷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研究過程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學習樂趣,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同時在教學中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意義。
2、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如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分清因數和質因數,質因數和分解質因數的聯系與區(qū)別。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
重難點突破:
1、從研究團體操表演中各方陣人數的特點這一情境入手,抓住學生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通過把每個數的因數羅列出來,思考:有兩個以上因數的,都能排成方陣嗎?進一步研究,驗證,概況出質數和合數的定義。再出示幾個數,讓學生學會判斷是質數還是合數,也可讓學生自己寫出幾個質數和合數。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評判,以達到辨析概念的目的。
2、在認識質因數、分解質因數時,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對合數進行分解,然后從學生中選擇用塔式分解式的方法,進行交流,歸納質因數,分解質因數的意義;然后學會用塔式分解式分解質因數。學習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了解格式,然后學生自己試算,然后歸納步驟。
教學要點:
1、認識質數和合數。圍繞“排成各個方陣的人數,分別是24、25、40、35、32,這些數有什么特點呢”這一問題,放手讓學生尋找這些數的特點。教師在學生思考后可適當引導,看組成方陣的人數與它們的因數有關系嗎,讓學生觀察因數的個數,初步得出這些數因數的個數都在兩個以上的結論。再利用學具擺一擺,在感知的基礎上,對列舉的個數按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得出非零自然數按照因數的個數分類可分成質數、合數和1.
2、分解質因數。先安排學生列塔式分解式對具體數進行分解,讓學生清楚地認識的到質因數時一個合數的因數,同時還必須是質數的雙層含義。在學習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時,讓學生按照:了解格式,試算,對分解步驟進行歸納這三步完成的。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2~63頁方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系,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等量關系。
2.在觀察、比較、描述、抽象、概括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fā)展抽象思維。
3.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2.教學難點: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這節(jié)數學課上老師帶了一種利用平衡創(chuàng)造的工具,你們看是什么?(出示天平)關于天平你們都有哪些了解的?(簡單介紹天平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新知
1.現在我們對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們來看這幅圖(出示天平:左盤2個50g的物品,右盤100g砝碼。)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在這副圖里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師:能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平衡狀態(tài)嗎?(50+50=100或502=100)。
2.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又告訴了你什么信息?(課件出示:左邊一個空杯子,右邊一個100g砝碼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師:現在我給杯子倒?jié)M水,天平還平衡嗎?天平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師:我們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個未知數x來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邊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樣表示呢?(100+x)
師:天平向左傾斜,說明左邊這杯水的重量比右邊100g砝碼的重量要重。得到數學式子:100+x100
4.現在我給右盤再加一個100g的砝碼,仔細觀察,現在天平平衡了嗎?得到數學式子:100+x200
師:我給右盤再增加一個100g的砝碼,你又發(fā)現了什么?得到數學式子:100+x300
師繼續(xù)演示:將右盤中的一個100克砝碼換成50克砝碼,天平逐漸平衡,從中得到數學式子100+x=250。
5.觀察比較:
50+50=100
100+x>100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用等號連接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像100+x=25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揭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的就是方程的意義。(板書課題)
6.提問:這一個等式是方程嗎?為什么?
追問:這兩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它們是方程嗎?
思考:你認為一個方程應該符合哪些條件?
(強調: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同桌說一說理由。
35+65=1008-x=2y+24
2.4=a2x-147215b=3
5x+32=472816+146(y+2)=42
2.下面哪些天平不能用方程表示?(出示6幅天平圖)
用方程表示出剩下天平的數量關系。
(說一說天平兩邊的數量關系,列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說數量關系,列方程)
先獨立列出方程,再與同桌說一說方程表示的數量關系。
4.猜方程
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寫方程,編故事。
6.方程史話。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方程,方程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方程和等式是怎樣的關系?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 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內容
自己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習內容47頁的例1和48頁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題: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中的信息說說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問題,再讓學生根據問題合理選擇信息并列式計算。
3、用豎式計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個同學選做兩題,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確率,做得全對的同學予以鼓勵。
4、練習八的第3題
可以結合線段圖讓學生說說對前3個問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么?
1、“小小診所”:練習八的第4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你能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嗎?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2、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八的第六題,讓學生從問題出發(fā)去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去做。
練習八的第九題,解決前三個問題后,還可以結合統(tǒng)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這一天中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時間病人體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問題,以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練習八的第十題: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并要求說說每題的思考過程,再讓學生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進行解答。
練習八的思考題
可以先根據“5.1減去一個兩位小數得2.76”,算出作為減數的兩個小數應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確的結果。
教后記
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和整數加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目標
1.鞏固整數,小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夠應用所學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靈巧計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應用運算定律使四則混合運算簡便.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的特點,恰當、準確地選擇簡便算法.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一)口算
3.8+1.22.541.58
1.50.30.64+0.167.6+0.24
5-1.81.25803.64
6.3+2.45+3.73.56-1.57-0.43
0.87125(2.5+0.9)4
(1.5+0.25)4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適當的數.(說出依據)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結引入
我們運用一些運算定律或者運算性質可以使計算簡便,在四則混合運算中,能不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使計算簡便呢?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4
1.82.58+1.81.42
1.觀察算式特點
2.學生試做
方法一:1.82.58+1.81.42方法二:1.82.58+1.81.42
=1.8(2.58+1.42)=4.644+2.556
=1.84=7.2
=7.2
3.觀察比較:兩種方法哪一種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第一種方法應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第二種方法只是根據一般的運算順序)
4.練習
1.82.58+1.81.42+0.5
=1.8(2.58+1.42)+0.5(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結
通過剛才的練習,你對簡算有什么新的認識?
三、鞏固練習
(一)計算下面各題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計算下面各題,能用簡便算法的用簡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題:填同一個數
□-□+□+(□□□-□)=10
四、課堂小結
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有時雖然不能把整個題目簡便計算,但是應該隨時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驟可以簡算,能簡算的,盡量使計算簡便,不能簡算的再按運算順序計算.
五、課后作業(yè)
(一)計算下面各題,能用簡便算法的用簡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學習目標:
1.通過試驗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利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知識鋪墊
盒子里放有5個紅球,3個藍球,如果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摸到藍球,()摸到白球。
二、自主探究
1.可能性的大小。
(1)盒子里放有4個紅棋子,1個綠棋子,任意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會是什么顏色的球?。
(2)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做20次,摸出()棋子的次數比()棋子的少。
(3)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
2.盒子里有7個紅棋子,5個藍棋子。
(1)任意摸出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的?。
(2)摸出()顏色棋子的可能性大,摸出()顏色的可能性小。
我的困惑
三、課堂達標
1.我來做一做。
(1)指針停在哪種顏(2)指針停在哪種顏
色的可能性大?色的可能性小?
2.填一填。
(1)三年級二班抽簽表演節(jié)目,其中有6張是唱歌,4張是講故事,2張是跳舞,麗麗要參加,她任意抽一張,有()種可能,抽到()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可能性最小。
(2)盒子里有紅、黃、藍、綠、白、紫色珠子各5個,任意摸一個珠子,有()種可能。
(3)盤子里有8個蘋果和2個梨,小明吃到()的可能性大,吃到()的可能性小。
(4)(如右圖)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來后,指針可能
指向()區(qū)域,也可能指向()區(qū)域,但
指向()區(qū)域的可能性大一些。
3.盒子里有14個球,分別是8個白球、4個紅球和2個黃球。摸出一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列舉出來。
4.轉動轉盤,指針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顏色?想一想,轉一轉。
四、知識拓展。
1.給右邊的轉盤涂上紅、綠、黃三種顏色。要使指針
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最大,要使指針停在黃色區(qū)
域的可能性最小,應該怎樣做涂呢?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了解相遇問題的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掌握解題方法。
B:了解相遇問題應用題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分析、概括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形成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利用網絡查詢信息,篩選信息,加工信息,構建知識的生長點,同時提高學生的有關信息素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培養(yǎng)人人參與學習和自覺把數學知識應用實際生活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的意識。
2.學生分析
相遇問題是和人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的數學的知識。本課研究兩個物體在運動中的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在這之前,學生已掌握的是關于一個物體運動的情況,了解了速度、時間、路程的相關概念,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欠缺生活經驗與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3.教學內容分析
重點:了解相遇問題的應用題的基本結構,掌握角題方法。
難點:掌握相遇問題的出發(fā)時間、出發(fā)地點、運動方向、運動結果的知識要點及相互關系。
4.教學設計思路
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運用數學知識來觀察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
設計思想:(1)注重生活資源與課堂資源的整合,為學生創(chuàng)新奠定必要的認知基礎。(2)注重數學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的整合,為學生創(chuàng)新提供另一條思考的路徑。
5.教學策略分析
設計理念:
(1)利用網絡,建構個性化學習平臺。
(2)注重將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教師通過書本、網絡所提供的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6.教學媒體分析
結合學生特點,根據教學目標,力求教學方式的最優(yōu)化。本課采用網絡教學,網站的制作采用Dream,飛機每小時飛行800km,問幾小時到達?
【學生回答2】北京到海南的距離是2400km,飛機每小時飛行800km,問幾小時到達?
【學生回答3】北京到大連的距離是400km,汽車每小時行80km,問幾小時到達?
【學生回答4】北京到大連的距離是400km,火車每小時行100km,問幾小時到達?
【教師小結】同學們編題都編得很不錯。
【信息技術作用】利用網頁內的圖片信息,形象、直觀地建立了學科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
【活動目的】①復習了時間、速度、路程的舊知。②激發(fā)興趣的作用,體現了教學內容生活化。
2、揭示課題
【教師提問】什么是相遇問題?
【教師活動】Flash演示(30秒)
【學生活動】看flash動畫演示
【信息技術作用】感性認識相遇問題Flash動畫的應用,形象,直觀,建構了知識的生長點。
【活動目的】給學生提供感性認識②揭示課題
3、新課例題
【教師活動】利用flash演示講解(20分)
出示準備題: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走60米,李誠每分走70米。
【教師提問】在這句話中運動的物體有幾個?他們是怎樣運行的?
【學生回答】兩個,是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對方走去[板書:相對而行、相向而行]
【學生演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對方走去。
【學生思考】他們兩個在走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距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最后兩人怎樣了?
【教師講解】為了讓同學們把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對方走去理解的更透徹,我們一起來觀察電腦演示,填寫表格。
①(電腦演示)1分內,兩人各走了多少米?兩人共同走了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幾個130米?也就是兩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
②(電腦演示)2分內,兩人各走了多少米?兩人共同走了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幾個130米?也就是兩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現在兩人的距離是多少米?
③(電腦演示)3分內,兩人各走了多少米?兩人共同走了這段路的多少米?走了幾個130米?也就是兩人的路程和是多少米?現在兩人的距離是多少米?
④距離為0,說明兩人怎樣了?(相遇了)相遇時,兩人共走了幾
個130米?也就是共走了幾個(60+70)米?共走多少米?
⑤那么,這時兩人所走的路程和與兩家之間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板書: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和就是這兩地之間的路程]
【教師活動】講解相遇問題的知識要點:出發(fā)時間、出發(fā)地點、運動方向、運動結果。
【學生活動】觀看flash演示,突破相遇問題的知識要點。
【信息技術作用】利用網頁的flash,提供平臺,突破了重難點,彌補了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
【活動目的】①掌握相遇問題的四要素②突破知識的重難點。
4、強化練習
【教師活動】利用網頁鞏固所學(3分)
【學生活動】指導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作網頁上提供的練習題。
【信息技術作用】利用網頁上的練習題,及時評價所學知識。體現人機互動。
【活動目的】
為學生評價提供一種方式。
5、自主學習
【教師活動】利用網頁讓學生自主學習(8分)
【學生活動】參與、指導、評價學生編寫應用題。
【信息技術作用】利用網頁素材,編寫相遇問題的應用題?;ハ嘣u價,相互解答,互相置疑。利用網頁素材,通過留言薄,及時、高效的反饋信息,提供交流平臺。
【活動目的】
①運用所學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②促進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6、生活中的相遇問題
【教師活動】利用網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遇問題(4分)
【學生活動】介紹生活中的相遇問題,如CBD寫字樓盤的相遇問題,逆行超車請心算相遇問題
【信息技術作用】利用internet查詢更多的相遇問題,課后做。
利用internet查詢相關知識,擴展了知識范圍。
【活動目的】
①擴展了知識范圍。②了解更多的相遇問題。
7、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學生活動】制定五一旅游計劃課后
【教師活動】介紹任務:學習者通過單元活動,制訂出自己的假日旅行路線和旅行計劃,并說出理由。
【學生活動】課后制定旅游計劃。
【信息技術作用】
通過internet查詢、篩選、加工信息,利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利用論壇及時交流旅行計劃。
擴展了知識的延伸點
【活動目的】
①讓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對數學的興趣。
②培養(yǎng)查詢、篩選、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準備:
梯形紙片、多媒體課件、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新的面積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積的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實際操作,自主探究。
電腦演示地24頁的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把體型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
1獨立操作,自主探索。
學生用事先準備的學具自己進行剪拼,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2小組討論。
四人小組繼續(xù)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梯形轉化成前面學過的圖形,進而求出梯形的面積。
3交流匯報,發(fā)現規(guī)律。
(1)引導觀察,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系?請學生用語言描述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2)聯系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析理解: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經觀察分析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并用字母公式來表示。
三看書質疑,交流感想
閱讀第24頁內容,回顧自己探索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并與同伴談談自己的想法。
完成課前提出的問題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頁習題
五全課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你在學習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1.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編排意圖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前兩節(jié)一樣,教材先通過小轎車車窗玻璃是梯形的這樣一個生活實例引入梯形面積計算。然后通過學生動手實驗探索出面積計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給出具體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學過的方法去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這里仍然要運用轉化成已學過圖形的方法,但是從教材中學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與途徑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擺的方法;可以轉化為三角形進行推導,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行推導。
教學建議
學生經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已經知道要把梯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進行推導。前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轉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邊形主要是用割補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擺的方法。本課要求用學過的方法去推導,沒有指明具體的方法。在學生操作實驗前,可以先回憶一下前面運用過的兩種方法,有條件的可以把前面推導的過程制成課件,進行展示,加以回顧。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不必提出統(tǒng)一的操作要求。
2.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有多種方法,教材顯示了三種方法。
(1)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推導過程: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2)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見下左圖)。
推導:
梯形的面積=三角形1的面積+三角形2的面積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3)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見上右圖)。
推導:
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邊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邊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邊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第(1)種方法比較容易推導和理解,(2)和(3)因為涉及乘除法運算定律、性質和等式變形,學生的推導會有困難。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推導,在此基礎上進行匯報和交流。可以第(1)種方法為研究重點,讓學生敘述推導的過程,得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2)和(3)種方法可視學生接受能力,不做統(tǒng)一要求。
學生在操作實驗中,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方法。例如教材第96頁的方法,注意給學生留有較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時間。
推導過程:
從梯形兩腰中點的連線將梯形剪開,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3.例3及做一做。
編排意圖
(1)例3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做一做是計算引入部分提出的車窗玻璃的面積,注意是求兩個梯形的面積。
教學建議
(1)例3可結合圖片和橫截面的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橫截面的含義,找到直角梯形的高也是它的一個腰長,再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結合例3和做一做,檢查學生運用公式計算的情況,強調計算時不要忘記除以2。
4.關于練習十七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3題是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求面積。第1題需要先測量計算所需條件的長度,再計算;第3題要選擇條件進行計算,有些是間接條件要轉化為直接條件。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第2、4、5、6題都是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2題,飛機模型的機翼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求機翼的面積,可以先求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2;也可以根據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經驗,設想把兩個梯形拼成一個底長100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邊形,求出它的面積。
第4題,注意讓學生觀察圖示找到計算所需條件?;▔娜鎳h笆,形成一個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
第5題,要結合示意圖先讓學生理解水渠的橫截面。水渠的渠口寬、渠底寬和渠深分別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再計算出梯形的面積。
第6題,可結合教材中的圖使學生理解圓木堆的橫截面可以看作一個梯形,梯形的上底長相當于頂層的根數,梯形的下底長相當于底層的根數,梯形的高相當于圓木的層數。所以可以借助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出圓木的總根數。
第8*題是選作題。首先要考慮如何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應該是以梯形上底長度為底長的平行四邊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兩種方法求面積。
方法一梯形的面積-剪去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3.5)1.82-21.8=1.35(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長減去梯形的上底長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長,乘梯形的高,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積。
(3.5-2)1.82=1.35(cm2)
相關推薦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作為教師需要早早地準備上課需要的教案。寫教案時應該遵循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差異性、藝術性、可操作性、考慮變化性的原則。關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有請駐留片刻,欄目小編為你推薦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小學數學整體而言是最簡單的,但是對小學生來說就不一定了,身為小學的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有興趣自已動作操作,并與同桌交流,每一個老師都離不來教學教案!那么,你有了解過小學數學教案應該怎么寫嗎?也許下面的“最新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正合你意!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教研內容:質數與合數、分解質...
教師只要心中有夢,工作也就有了目標。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把教案準備好。教案能夠幫助老師把握課堂每個部分的教學時間,你是否明白該怎么去寫教案呢?在這里,你不妨讀讀關于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作為一名敬業(yè)奉獻崗位的教師,教學時需要的教學設計需要制定好。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可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在寫自己的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我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身為教師一定會以身作則,撰寫教案是教師們每堂課所必須的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老師順利地完成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最新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