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家長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教師為主體,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那么,家長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單親孩子更需要性別角色教育”,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單親現象早已引起婚姻學家、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的關注。但是,單親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教育的問題至今還是一個空白。
不少父母對性教育頗感困惑,因為他們簡單地認為性教育內容就是夫妻性生活的內容和技巧,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對于不同年齡的對象,性教育的具體內容也不盡相同。對幼兒的性教育主要是性別角色的認同教育及健康科學性觀念的形成。
單身母親家庭是指由于離婚、喪偶或其它原因造成由母親單獨一人與兒子組成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缺少父親的形象和來自他的教育,使得單身母親對兒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頗為困難。在正常的父母雙全的家庭中,兒子從小就有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對象,即男性父母,并在與異性父母的關系中打下未來人際關系的基礎,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恰當的性別角色。如:怎樣承擔家庭的責任,怎樣與同性和異性相處,怎樣解決社會需要與家庭需要之間的沖突,等等。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親形象的兒子,如果母親沒有相應的關注,結果會使孩子在性別角色確認這一環(huán)節(jié)出現困難和混淆,表現出“男性女性化”的傾向,在性格上會表現出敏感、多疑、自卑、膽小、心胸狹窄、依賴性強等,這會給他的人格塑造及未來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為了讓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單身母親對男孩要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兒子男性角色性格的培養(yǎng)
一些母親在教育兒子時,首先將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后才將其當作獨立的男子漢,甚至從未將其視為獨立的男子漢。對孩子過分支配和保護,滿足于兒子的順從、依賴、怯懦、仔細,這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極為不利。例如,男孩子總是十分淘氣,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親要求他講衛(wèi)生,不要把衣服搞臟,不要亂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結果孩子變得處處謹小慎微,縮手縮腳。成年后,母親對兒子的這種性格當然是“恨鐵不成鋼”,殊不知這主要是母親本人教育的結果。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模仿的榜樣,如果要培養(yǎng)孩子果斷、自信、大膽、心胸坦蕩等性格,就要有意識地對男孩子采取內細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養(yǎng)出“脂粉氣”。
為孩子創(chuàng)造適當的交往環(huán)境
由于家庭中缺少父親,兒子自然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多。有的母親認為,與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衛(wèi)生,而與男孩一些玩則容易出亂子。其實,這樣會使孩子在成年之后產生人際交往上的障礙,他們只對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對另一些人表現出膽小、退縮和敏感。因此,母親應該多安排孩子與爺爺、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補償父親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另外,在這樣的交往過程中,他們也不知不覺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為,這是母親那里所得不到的。
給孩子適度的母愛
單身母親往往將兒子視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愛和感情都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親將喂奶的時間不恰當地延長;允許兒子一直與自己同床而眠;對兒子過多的關心和愛撫等等,結果孩子產生“戀母情結”,習慣于依賴母親,而不愿意獨立,更有甚者會產生變態(tài)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子最好在七歲以后就和父母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條件不許可,至少也應分床。在國外,孩子一生下來就和父母分床休息。中國家庭因條件和傳統等原因,沒給孩子創(chuàng)造獨自生活的環(huán)境。而單身母親由于對孩子過分的愛,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條件下分不清母愛和情愛的界限,也不了解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惡果,造成兒子在心理上永遠不能“斷奶”。
母親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
孩子一生下來本能的具有占有欲,他們吮吸母親的營養(yǎng),占有母親的懷抱和目光,成為母親生活的中心。隨著孩子的長大,母親應該慢慢將注意力離開孩子,但是,許多單身母親將全部時間都給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私生活,這其實對兒子性心理的發(fā)展是無益的。母親應該定期給自己安排時間,用來處理私人事情,包括同異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親是愛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親所有的感情空間。否則孩子會變得放蕩不羈,不服管教,或向母親濫施命令,自私地反對母親再婚等等。母親給自己時間的同時,也就給了孩子成熟的機會。
讓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觀和性態(tài)度
有些單身母親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經歷中受到的創(chuàng)傷使她們對婚姻、異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見,并且將這種偏見灌輸給孩子。例如,告訴孩子是爸爸不要他們了,男人都很壞,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對人產生敵意、不信任感,同時也有不安全和被拋棄感。還有的母親喜歡一遍又一遍地對孩子說:“我這么辛辛苦苦都是為了你,如果沒有你,我就好過多了?!彼齻円詾檫@樣說,孩子就不會忘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實際上卻造成了孩子憂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責的心理,給未來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陰影。有些成年男性所患的“心因性陽痿”,原因就是母子關系的異常造成的。他們總有“女性是痛苦的,自己是有罪的”潛意識,因此,在性生活中無法產生平等、共享的感覺。因此而導致性功能障礙。
六、再婚,有利于兒子的性教育
在很多情況下,單身母親是為了孩子不受苦才選擇了不再婚,這對孩子的性心理發(fā)育很不利。由于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許多細節(jié)的具體實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男性親屬的幫助,也很難彌補父愛對于孩子的影響。而孩子與繼父關系的處理,以及母親在生活中的處理技巧。而且,再婚對于單身母親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如果母親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壓抑,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個性發(fā)展。當然,母親是否再婚是其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考慮,則要改變傳統的觀念。
總之,單身母親對兒子的性別角色教育是一個復雜的課題,與一般意義上的性教育內容和方法都有許多具體差別,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探索。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不斷變革,離婚現象越來越得到公眾的理解,但我們希望孩子受到越來越少的不良影響。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因情緒問題求醫(yī)的孩子逐年增多,近幾年已占到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據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杜亞松觀察,這其中很大原因來自家庭的過高期望、過度呵護?!坝绊憙和睦斫】档谝晃坏氖羌议L,第二是老師,第三是孩子自身,第四才是醫(yī)生?!倍艁喫烧f,“家長對自己的言行要有所警醒,對自己的角色要有正確定位,不要讓愛傷著孩子。”
錯位的“媽媽”
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很多時候孩子在家里卻看不到媽媽。他們看到的是居高臨下的“家長”,是釋疑解惑的“老師”,是噓寒問暖的“保姆”,是背地里翻抽屜、查QQ的“警察”。“這是常見的家庭角色混亂?!痹诙艁喫煽磥恚皨寢尅睉撌悄軌蚶斫夂⒆?、能提供及時幫助的人。
缺失的“爸爸”
爸爸掙錢養(yǎng)家,媽媽管教孩子,是很常見的家庭教育模式。近年來全職媽媽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似乎養(yǎng)育孩子就是媽媽的責任。在門診,杜亞松接待過不少焦慮不安的全職媽媽,她們常因管教不好孩子而受到丈夫的指責?!捌鋵崳⒉皇前职终娴拿Φ妙櫜簧虾⒆?,這還是理念上出了問題。”杜亞松呼吁,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親的回歸。
讓人不知所措的雙重束縛
孩子放學回家,媽媽心疼地說:“累了吧,吃個蘋果吧?!焙⒆铀ο聲郎蕚浞潘梢粫海瑡寢層謫枺骸敖裉旃φn多嗎?要抓緊啊?!焙⒆又缓梅畔绿O果拿起書包去趕作業(yè)。
爸爸嚴肅地對兒子說:“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倍葍鹤佑辛俗晕疫x擇,爸爸又話鋒一轉:“照我說的去做?!?/p>
一邊是無微不至的呵護,一邊卻是無處不在的壓力,很多父母不知不覺中的矛盾言行讓孩子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嚴重的可能發(fā)生心理偏差,甚至最終導致精神分裂。
讓人缺乏自信的心理虐待
3歲的孩子看到媽媽下班回家很興奮,熱情地邀請媽媽一起玩小汽車,但忙碌了一天的媽媽不耐煩地說:“媽媽有事,你自己玩吧?!?/p>
8歲的小女孩拿著剛洗干凈的小手帕向爸爸炫耀自己的能干,爸爸不屑一顧地回答:“喲,長這么大才會洗手帕???”
這種家庭里經常可見的親子對話,在杜亞松看來就是“心理虐待”,它的危害與“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軀體虐待不相上下,“忽視、嘲笑、諷刺,足以把孩子寶貴的自信心輕易摧毀?!?/p>
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受教育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它比任何工作都難。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你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
孩子的命運掌握在家長手上。無論父母事業(yè)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把天才培養(yǎng)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大概連改錯的機會也沒有,連補償的機會也沒有,所以我們只有把這個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這幾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才有好未來。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別錯過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
發(fā)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fā)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fā)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1、你了解多少孩子發(fā)展的關鍵期?
比如: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guī)范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叭龤q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fā)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fā)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2、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guī)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嬰幼兒階段:母性之愛80%,父性之愛20%
小學低年級:母性之愛70%,父性之愛30%
小學中年級:母性之愛60%,父性之愛40%
小學高年級:母性之愛50%,父性之愛50%
初中階段:母性之愛40%,父性之愛60%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三、給家長的“10條建議”
1、(說給父親)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之后,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合掳嗟穆窇撌腔丶业穆?。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yōu)秀。據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yǎng),較高的學業(yè)成績,很少出現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為等。
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了解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孩子進入初中之后,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guī)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涂,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
不要培養(yǎng)“超級嬰兒”。
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師。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不管是在教育活動中,還是在游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評教育。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小智是我們班上典型的調皮大王。在與小朋友的游戲時特別容易發(fā)生沖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小智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游戲。每次在區(qū)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
但它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經常被小朋友打小報告。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告訴他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么辦,鼓勵他與小伙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
孩子的心理有時候很微妙,故意調皮搗蛋只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時時反問之際,我給了他們足夠多的關注和愛護了嗎?多給孩子一些關愛,不僅能及時發(fā)現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而且能讓孩子感受到受人關注,對幫助他們改進自身的壞習慣也有很多作用。
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些賞識,多關愛一下調皮的孩子吧!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無論是誰問起我的職業(yè),我都會驕傲的告訴他,近十年了薄弱的收入,不被人理解的委屈等等都沒能改變我的幼教情緣,因為我心中收藏著一份沉甸甸的愛。
可愛的兒子已經5歲了,很帥氣,但是做起事情來總是缺少自信,我也知道這與我有著很大的關系,我能允許別的孩子犯錯,并且能耐心的指導別人家的孩子改正“錯誤”可是我對自己的兒子總是那么嚴厲,總是把期望設置的很高,從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而不是“神童”兒子只要做得不如我意,我就開始嚴厲的教訓兒子,久而久之兒子對自己總是懷疑,并且一點也不自信,有一天早晨,兒子早早的起床了,洗刷完之后坐在了學習桌前開始了畫畫,畫了一段時間,終于畫完了我無意識的看了一眼,好像畫的小熊貓吃竹子,兒子見我看了一眼,就問我:“媽媽我畫的好嗎?我隨便說了一句:好,但是沒有人家別的小朋友畫得好,兒子低下了頭,吃完飯后跟我來到了幼兒園里只見兒子拿著畫趕到了教室門口,這時候,有一位小朋友說,正基,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畫嗎?兒子突然的一個動作讓我恍然大悟,他把手背在了身后,并且低著頭對人家吞吞吐吐的說:“我我畫的不好,并且邊說邊在身后捏成了一團。
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把這幾年來訓兒子的話想了一遍又一遍,我偷偷跑到辦公室里哭了起來,真的不應該那樣對兒子說:“因為對孩子的打擊很大,頓時發(fā)現自己錯了,話說了,卻收不回來,等中午回家后正式向兒子道歉了:“兒子對不起,媽媽錯了“媽媽不應該老拿你和別人比,原諒媽媽好嗎?
兒子笑著說:“媽媽沒關系,我是小小男子漢,我會很勇敢,我不怕的。
允許孩子犯錯,失敗后孩子更需要肯定,擺正期望的天平,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嘗試,渴望被肯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鍛煉驅除孩子心中的自卑和陰影。
早教模式強調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當父母面對的是一個有獨立意志的大孩子時,這種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對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0歲嬰兒,很多父母會有疑問:這只是一個需要我們照顧才能生存的孩子,難道還需要尊重嗎?
其實,答案需要你去選擇。
面對剛出世的嬰兒,是把他看成被動地吃飽喝足就夠了的接受者,還是看成同成人一樣,希望主動運用自己的能力控制與支配環(huán)境,需要精神交流與智慧發(fā)展的獨立的人?很顯然,如果你選擇了前者,你處于賜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選擇了后者,一定會從孩子一出世就開始尊重他。
有人會認為,不管怎樣看待他,對嬰兒還不是一樣地滿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撫養(yǎng)嗎?其實大不一樣。理念上的區(qū)別決定了我們完全不同的0歲教養(yǎng)方案,也決定了孩子未來是成為一個時刻感覺自己能夠控制外界環(huán)境的自信的人,還是處處受到環(huán)境壓制的被動接受者。
經過長期的研究發(fā)現:每一個孩子從出世,就是一個對外部世界充滿學習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斷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盡辦法去了解身邊的世界,并學習控制環(huán)境,達到滿足自己需要的目標。如,他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饑餓、不舒服和與人交往的愿望;也會用伸手、蹬腳和各種動作去逐漸發(fā)展自己對外界的作用力。瞧,他與我們成人一樣,都是在日復一日地設法發(fā)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適應環(huán)境,滿足生存需要。
但嬰兒又與成人不同,他需要強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從嬰兒成長的初始,就隨時滿足他這種主動發(fā)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兒初期,雖然他還沒掌握語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機會,盡可能多地給他充滿關愛的話,以滿足他對這個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語言發(fā)展的需要;在他能夠伸手抓握時,給他設立一些游戲,像一抓繩就能有玩具飛到眼前或有變化出現,這樣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對外界的作用,增加他發(fā)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興趣等。假如我們這樣尊重嬰兒的發(fā)展需要,一點一滴地滿足著嬰兒的發(fā)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勵,每一種能力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他就會從一開始認識世界,就建立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種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們僅把0歲的嬰兒看成是吃飽喝足就夠了的被動接受者,無視他們的發(fā)展需求,在他不會說時就不提供充滿愛意的語言,對他各種能力的萌芽也只當作無意義的動作予以忽視,那么,孩子的探索熱情總是受到壓制,能力發(fā)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勵,他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就會消退,孩子會感覺這個世界不支持他,他是無助的。與處處受到鼓勵的嬰兒相比,這種在無助感中成長的孩子,會大大降低對外界與對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長大后,無論怎樣重建自信,根基總是搖擺的。
早期教育大師蒙特梭利告誡我們:兒童的成長沒有一樣是由母親來完成的,它屬于兒童自己的成就?!獘雰旱恼Z言不是來自與母親,而來自于嬰兒自覺的學習。承認兒童這種不同尋常的能力,父母要說服自己從兒童成長過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來,甘當這一成長過程的配角,他們的職責就會履行得更好。他們對兒童的幫助就顯得更有價值。如果這種幫助以適當的方式給予的話,兒童就會健康成長。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讓孩子成才。但無論是成人,還是尚未成年的孩子,獲取“成功”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為人父母者一定要認識從生命的初期就開始尊重孩子的重要意義,拋掉做孩子的權威,設計、指揮他們的觀念,確立科學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樣才會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穩(wěn)固基石。
你的小寶寶從4歲開始,有了關注身體結構差異性的好奇——爸爸媽媽的身體與自己的身體的一樣嗎?男孩和女孩的身體一樣嗎?那為什么我是男孩她是女孩呢?我們有著怎樣的不同?性別角色的定位,那個時候在孩子的心中悄然長大,我是男子漢?還是乖乖女?
性別角色的面子和里子——
CASE1 曦曦,男,5歲
面子:愛哭地像個小姑娘
里子:隔輩人過分的保護
媽媽在曦曦出生6個月后回單位上班,工作十分繁忙,照顧和教育曦曦的重擔就落在了姥姥和老爺肩上,因為兩位老人都已退休在家,身體也很健康,有充裕的時間和體力,對曦曦的愛護到了隨時陪伴在孩子身邊,形影相隨。
時間轉瞬即逝,曦曦5歲半了,逐漸地,爸爸媽媽發(fā)現:曦曦整天都纏著姥姥,說話慢聲細氣,稍有不滿意就一臉哭兮兮的小樣看著大人求助,沒有一點男孩樣,卻像一個十足的小女孩。這下爸爸媽媽開始著急了,反復跟姥姥姥爺提示:曦曦是個男孩,不要養(yǎng)成過分依賴的習慣,凡事要讓他自己去努力解決。然而老人畢竟心疼寶貝外孫,仍然敵不過曦曦哭著求助的眼神,曦曦也越來越像個柔弱的小女孩了……
爸爸媽媽最大的心結:曦曦如何能有個威武豪爽像個男孩樣?
專家發(fā)言:
有句話叫,男孩放著養(yǎng),女孩寵著養(yǎng)。不僅大人別把男孩子曦曦當作小寶貝來溺愛,還可以嘗試著向曦曦示弱求助,讓曦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強大并從中找到自信,丟掉依賴的心理習慣。
CASE2 妙妙,女孩,6歲
面子:喜歡像男孩子那樣打架
里子:疼愛她的媽媽拗不過她
妙妙的不聽話是出了名的,只要稍有不如意,這個小姑娘就會大吵大鬧,疼愛她的媽媽拗不過她,每每就只好順了她的心意。
這次爸爸帶女兒妙妙去游樂場,在爸爸忙著接電話的時候,妙妙看見5個男孩在玩球,也很感興趣,就主動過去和他們一塊玩,不一會就看見妙妙和這幾個男孩爭執(zhí)起來,妙妙大打出手,以1對5,爸爸連忙掛掉電話過去制止。
媽媽最頭疼的事:妙妙做什么事總是很霸道,很喜歡玩一些男孩喜歡玩的游戲,比如舞槍弄棒之類的,挑釁性很強,總是和小朋友們發(fā)生爭執(zhí)。
媽媽最大的愿望:妙妙怎么才能變得規(guī)矩一點,有個文雅溫和的女孩樣!
專家發(fā)言
不要過度放任孩子的挑釁行為,讓這個小寶貝們知道被拒絕、被打擊的滋味。這對于男孩子適用,對于女孩子更適用,要知道成為一個“小霸王”,不僅難于和別人交往,也多了傷害到自己的機會。媽媽可以通過經常提示妙妙觀察周圍人表情的方法,逐漸增強她的覺察能力,接受來自別人的不同建議和多樣情緒,不能無端地冒犯別人。
CASE3 俊俊,男孩,4歲半
面子:喜歡穿裙子
里子:來自家長的錯誤認可和贊許
一天,媽媽帶俊俊到朋友家里玩,對方家里有個小女孩與俊俊年齡相仿,穿戴非常別致,俊俊媽媽忍不住贊賞了幾句。俊俊也滿眼羨慕,向媽媽要求說:“媽媽,我也要像那個小姐姐一樣,穿上花裙子!”周圍人聽了只是覺得好玩,就給俊俊換上了女孩子的花裙子,俊俊也很得意,手舞足蹈的表演樂得大家前仰后翻……兩個小朋友也玩得很開心,難舍難分。以后每次俊俊到小姐姐家里做客,都要求媽媽給自己穿裙子,漸漸地,俊俊開始不喜歡穿自己原來的衣服了,并總是要求媽媽買裙子呢。
媽媽開始產生了擔心:自己的兒子怎么穿裙子穿上癮啦?
專家發(fā)言
俊俊只是因為好奇而穿上了裙子,這本來只是一個游戲,但來自周圍人的稱贊卻使得這個小家伙不知所措??】≌`以為是媽媽和大家都很喜歡自己這樣,所以強化了俊俊想要再次想穿裙子的愿望。小孩子們的內心都有著求寵的心理,他們希望永遠在媽媽和親人的視線里,被關注的感覺是孩子們獲得安全感的方式,而通過穿裙子來讓媽媽認可,就和媽媽的錯誤贊許有關啦。
CASE4 盈盈,女孩,4歲
面子:摸“小鳥”
里子:對身體差異的好奇心
夏日的娃娃館里,小盈盈午睡醒來,看見大衛(wèi)(小男孩)的毛巾被斜翻開,光著下半身,小鳥微翹,盈盈這還是第一次看見,覺得很好奇,爬過去用小手輕輕撥弄了一下大衛(wèi)的小鳥,大衛(wèi)迷迷糊糊向旁邊翻了一下身,盈盈跟著湊過去好奇地打量,又想伸出小手撥弄,被值班老師巧妙地用別的方式吸引開了。
專家發(fā)言
小孩子對異性同伴的生殖器好奇的現象并不少見,通常這種情況下我們都采用迅速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降低小孩子的探索欲,千萬不要大呼小叫,大驚失色,呵斥怒罵。如果孩子多次出現并堅持探索,只需表情平靜,自然坦白地告訴孩子:男孩女孩的性別不同,身體結構不一樣,男孩的小鳥在外面,女孩的在里面。
CASE5 豆豆,男孩,5歲半
面子:我要和媽媽一起洗澡
里子:媽媽的愛最溫暖
豆豆媽正在洗澡,猛然從浴室的鏡子里突然看見豆豆站在門縫里看自己,不禁一驚,走過去想把門關上。豆豆撒嬌說:“媽媽,我要和你一起洗澡!”媽媽楞了一下,兒子都這么大了,趕緊哄著他關上門。豆豆媽媽面對鏡子良久,這孩子怎么回事?小小年紀別學壞了吧,但想起豆豆看著自己天真而又認真的表情,媽媽真有些摸不著頭腦?
專家發(fā)言
這里可不僅是孩子對成人身體的好奇心,更因為脫離開母體而又在媽媽懷里長大的孩子,都有著對母親特別的依戀。他們希望自己永遠是那個可以被爸爸和媽媽抱在襁褓中的小嬰兒,擁有著最安全的愛護和最溫暖的擁抱。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地大起來,無論是媽媽對于兒子,還是爸爸對于女兒,都要完成他們的心理斷奶,讓他們能夠順利脫離母體,獨立而堅強地長大成人。
TIPS 性提問的3個坦白
1.事件坦白
許多父母都羞于對自己的孩子談性,當然也包括談性生理差異,這容易導致孩子對性生理產生神秘感。
2.表情坦白
出現孩子擺弄生殖器等性探索行為,家長一般不要強行干涉,可若無其事地用別的事情來轉移他們的興趣。恥笑、斥責或打罵的方式,只能讓孩子們感到不知所措,受到驚嚇。
3.告知坦白
當發(fā)現孩子對身體結構差異的感興趣時,父母不妨落落大方地向孩子介紹身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不要把性器官忽略喲,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兩性差別就像自然界的花朵有不同品種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單親孩子更需要性別角色教育》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我班李**是個活潑的小女孩,總是圍著我和我說這說那,可以說無話不說無話不談,和我也沒有拘束感。 但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她變了,變得沉默了,我叫她時,她總是用一種怪異的眼光看我,也不說話只是用搖頭和點頭...
提到調皮的孩子,很多老師都會覺得頭疼,尤其對我這個剛剛走出校門的新手來說,真的很難應付!剛剛接到這個班,我對每一位孩子都充滿了愛心。對那些調皮的小朋友我也是非常有耐心的跟他們溝通交流。但是幾個星期下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因情緒問題求醫(yī)的孩子逐年增多,近幾年已占到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據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杜亞松觀察,這其中很大原因來自家庭的過高期望、過度呵護?!坝绊憙和睦斫】档谝晃坏?..
思婉來幼兒園有一段時間了,在一日活動中的沒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表現的非常好,但唯獨在吃飯睡覺環(huán)節(jié)讓老師頭疼,無論老師怎么說怎么做,思婉依然堅持自己的方式。 思婉的種種表現確實讓老師有些不知所措,老師說她她就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