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簡介。
不為明天做好準備的人是沒有未來的,在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的學習中,常常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既然如此,你知道我們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內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案例:一堂失敗的計算課”,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上課鈴聲敲響了,我演示著教具進行“認識數字3”的教學,當我興致勃勃地說:“喵喵喵,你們瞧,草地上來了幾只小花貓?”“小花貓……喵喵喵……哈哈哈”姚容在下邊亂叫起來,于是,其他的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教室里一片“喵喵喵”、“哈哈哈”的叫聲。叫聲半天都平息不下來。我有些不知所措,鈴鼓聲對興奮的孩子已經無濟于事。等叫聲慢慢平息下來,我又開始教學:“呱呱呱,又跳來了幾只小青蛙”?!靶∏嗤堋蛇蛇伞?。不知誰又仿效起來。其他的孩子豈肯罷休,又都跟著叫起來。一節(jié)計算課就在小朋友笑聲中結束了。
分析與反思:
1、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從眾心強,愛模仿。
從幼兒的生理角度來看,小班的幼兒大多2——3歲,神經系統發(fā)育不完善。因此,注意力不集中,從眾心強,一個人叫,其他的幼兒都認同這種叫聲,于是就引起全體小朋友叫,從而導致了我這堂計算課的失敗。
2、幼兒園的課程不是預設的,是開放的生成式課程,教學內容來源于幼兒感興趣的事物。
《瑞吉歐教育體系》的課程設計理念中馬拉古奇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是真的沒有計劃課程,但是若說我們只依賴那種令人羨慕的技巧,象臨時起意的課程?!边@句話更有力的證明了幼兒園的課程是開放的生成式課程。這堂計算教學中,幼兒的興奮點已經由“認識數字3”轉到了“模仿小動物”。我卻沒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讓幼兒把注意力轉移到新的興奮點上,從而導致了這堂課的失敗。
調整后的活動設計方案:
“小朋友,你們看,我們幼兒園的外墻壁畫上還有好多可愛的小動物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于是,帶領幼兒來到操場上,邊觀察動物的形態(tài),模仿動物的叫聲,邊學習數數。
新的活動方案強調了“以學定教”,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興奮點,讓幼兒在走、觀察的過程中不但認識了各種動物,還學習了數學。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分析:
來自一堂綜合活動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反思
實錄:
今天我上小班的綜合活動——“石頭造型師”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這樣的教師事先用盤子擺放好各種各樣的“小石頭寶寶”(畫有臉譜的)?;顒右婚_始,我請小朋友閑上小眼睛“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比缓笳埮浒嗬蠋熢诿繌堊郎蠑[放好,再請小朋友睜開雙眼,這下可好了,絕大多數的幼兒的目光便被擺放在桌上的“小石頭”吸引住了。有一些小朋友還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去看個究竟。(很顯然,此時小朋友對觀察“小石頭”是非常感興趣的)我并沒有注意這些,而是抓緊時間開始忙著進行下一步的環(huán)節(jié),向小朋友提出了活動要求——請小朋友們幫“小石頭”裝飾一下,讓它們更漂亮,于是我又出示了彩繩、橡皮泥、縐紋紙等裝飾材料,由于大部分幼兒的注意力還在看小石頭上,并沒有在認真地傾聽老師的講話,很多幼兒并不知道我今天讓他們拿“小石頭”到底是干什么,因而,接下來活動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操作活動)就顯得很零亂、無序。我只好用碰鈴招呼小朋友安靜下來,再將“活動要求”大聲地說了一遍,有時還要到各個小組再強調一下活動要求……
分析反思:
出現上述情況說明:(1)我沒有及時地判斷出本班幼兒在當時的普遍需要是什么(即小朋友在當時最想做的是什么)(2)我過分地依賴于事先所設計的環(huán)節(jié),現場應變經驗不足。
在科學活動中,幼兒對老師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感到很好奇,這是很自然的(激發(fā)幼兒對材料操作的興趣,本來就是教師提供操作材料時應遵循的原則之一)。尤其是對于擺放在他們面前的材料,他們更是有一種想去“看一下”、“動一下”的欲望,也即,幼兒“接觸”到老師所提供的新活動的材料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去“看個究竟”,而不是安靜認真地聽著老師提出各種要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第三部分的第十條就指出了:“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薄瓣P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所以在當時的情境下,教師適宜的應答行為應該是因勢得導地創(chuàng)造條件來滿足幼兒想“動一動”的愿望,在此基礎上再向幼兒提出相應的活動要求,面對當時的突發(fā)事件,教師完全可以靈機一動,安排一小段時間讓幼兒仔細觀察。(讓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小石頭的形狀、花紋,用小手摸一摸“小石頭”的表面,感受一下“小石頭”表面是“光滑”的還是“粗糙”,讓幼兒在探究的過程,進行相互交流,教師這時還可以到各小組就所要提的問題事先問一下小朋友,讓幼兒帶著一定的目的去觀察、去操作。而持再用擬人化的口吻說:“小石頭,它今晚要去參加一個舞會,想請你們幫它設計一下,怎么樣使它漂亮?!边@樣處理優(yōu)點:一是可以滿足班上幼兒在當時的普遍需要;二是這種在滿足幼兒“即時”愿望的基礎上,再向幼兒提出相應活動要求的做法,除了可以保證小朋友能認真傾聽外,還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新的認知沖突,而這種沖突會驅使幼兒繼續(xù)積極地想辦法。三是以游戲的口吻自然地提出問題,更能激發(fā)小班幼兒探索的興趣。
“我女兒3歲了,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學東西很快,做事也很投入,也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塊玩??墒亲詮纳狭擞變簣@,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這幾天早上一送她去幼兒園就哭,怎么勸都不肯去,孩子一定要上幼兒園嗎?”
這是一位媽媽發(fā)給我的微博私信。其實,這個問題不止困擾著她一個人,很多幼兒園適齡兒童的家長都面臨過這樣的抉擇。我的一位朋友從國外歸來,她為孩子是否上幼兒園做了整整一年的準備工作,還做了詳細的筆記,最后她得出結論:“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是家庭無法替代的?!边@也是我一直堅持的看法。
有些家長認為,自己也可以提供孩子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不僅能教孩子很多知識,還能給孩子更多的陪伴。況且,近來有關幼兒園的負面報道層出不窮,幼兒園老師虐待兒童、體罰學生的惡性事件,屢禁不止;更不要說不稱職的老師、不安全的食物和不靠譜的教學情況了。
但是我們做家長的要明白,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也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孩子終有一天會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不僅要獨自面對很多困難和挫折,而且還必須通過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培養(yǎng)孩子具有這樣的能力,這應該是我們能夠給予孩子的最深沉的愛了。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轉折期,是第一次脫離父母的懷抱,進入一個具有社會性的團體中生活,這樣的生活對孩子的影響,往往會超出家長的想象。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人們對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崇敬,有記者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
這位白發(fā)蒼蒼的獲獎者回答:“是在幼兒園。”提問者愣住了,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呢?”獲獎者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p>
這段話是耐人尋味的。由此可見,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對每個人一生的影響都是非常深刻的。
也許有家長會說,這一切我們也可以給予孩子。我們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性,比如為他們找到同齡的玩伴,帶他們去各地旅行;我們也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教育同盟軍的環(huán)境。但是,在一所成百或上千人的幼兒園,孩子能夠接觸到的同學和老師將是形形色色的,能夠觸碰到的環(huán)境和氛圍也是豐富多彩的。這是家長在家里永遠無法給孩子的。
家長要知道,我們培養(yǎng)的是人,而不是寵物。如果我們總是把幼小的孩子與這個社會隔離,盡可能減少社會對他們的影響和傷害,雖然我們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們長大后就有可能不知如何面對這個真實的社會,甚至嚴重缺乏心理免疫能力。
很多挫折需要孩子自己去經歷,很多問題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很多能力需要孩子自己去歷練,要做到這些,我們就必須讓孩子從小接觸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而不是把孩子隔絕在一個真空環(huán)境中,而幼兒園就是孩子們的第一個小社會。
而為了避免這段生活給孩子帶來一生的負面影響,孩子入園前,家長一定要慎重選擇幼兒園;入園后,家長首先要做的是自我調整與適應。伊伊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妻子特別糾結。經歷了最初一周的興奮之后,接下來的一周左右,送伊伊去幼兒園,很多時候都是一路伴隨著她的哭聲。到了幼兒園門口,伊伊就緊緊抱著媽媽問:“媽媽,你是不是不要寶貝了,你能帶我回家嗎?”每逢這個時候,妻子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與孩子淚眼相望。殊不知這更加強化了孩子的分離焦慮。更糟糕的是,沒過多久,伊伊在幼兒園生了一場病。這讓心疼孩子的妻子,多次與我討論,想讓孩子回家。我告訴她,據我了解,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在幼兒園小班的時候生幾場病,即使是很健康、不易生病的孩子,在剛進幼兒園的適應階段,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會下降。我建議她給伊伊一段時間,相信伊伊一定可以適應幼兒園,同時也提醒她一定要傳遞給孩子正能量,盡量避免所有可能引起孩子畏懼幼兒園的行為。
看到我的態(tài)度這么堅決,妻子也就不再提及這個話題。她開始自我調整,并每天記錄孩子的表現。過了一段時間,她驚喜地發(fā)現伊伊適應得很快,有時已經能夠開心地去幼兒園了,而且家里來了陌生的客人,也不再扭扭捏捏地不敢打招呼,變得越來越勇敢了,有時候還會迫不及待地給客人講講幼兒園的事情、背背幼兒園老師教的兒歌。雖然這期間還伴隨著伊伊在幼兒園的各種不適應,但是妻子逐漸打消了讓伊伊退學回家的念頭。我告訴她,現在的孩子,從出生以來,家里幾乎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轉的。到了幼兒園,處境會截然不同,幾十個孩子,一般只有兩三個老師負責照顧。沒有一個孩子是特殊的,也沒有一個老師會只圍著一個孩子轉。這個過程,就會讓孩子逐漸明白,這個世界并非他想象的那樣,也沒有一個人是至高無上的,更不是到處都有人會一直把他捧在手里。只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上幼兒園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也就達到了。
和大部分孩子一樣,伊伊一個月左右就基本上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有時候生點兒小病,我們建議她在家休息,她還不肯呢,因為在她眼中,幼兒園有很多好朋友,有疼愛她的老師,還有各種有趣的游戲。她從一個放學時眼淚汪汪等著媽媽接的小可憐兒變成了一個直到離園的鈴聲響起,才戀戀不舍走出幼兒園的快樂孩子。
幼兒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習慣和人格的關鍵時期,一旦錯過就難以彌補。很多習慣當然在家也可以培養(yǎng),但幼兒園的環(huán)境畢竟跟家里完全兩樣。3年的幼兒園生活,讓伊伊擁有了很多良好的習慣,尤其培養(yǎng)了伊伊的社會性,培養(yǎng)了她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跟老師和小朋友相處,伊伊逐漸對這個真實的社會和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還學會了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過集體生活,為升入小學階段做好了準備。
自詡幾乎看遍所有有關幼兒教育圖書的妻子,有一次感慨地對我說,幼兒園的老師在教育孩子方面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積累的教學經驗,一般來說還是遠遠超過大多數家長。并且,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比家長高,老師的一句話勝過家長的十句話。有時候她拿伊伊的壞毛病無可奈何,請老師幫忙說一下,伊伊就會立刻改正。我開玩笑地說:“之前你擔心女兒上幼兒園就是受折磨,現在幼兒園老師反而成了你教育孩子的同盟軍?!?/p>
美術課是我最喜歡的活動課之一,雖然要上一節(jié)美術課老師所要準備的工作很多,比如要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張打好輪廓的稿紙,還要給孩子發(fā)作畫工具,事后還要給粗心的頑皮的孩子整理作畫工具等等,但是我總能在活動中感受到孩子幼稚畫筆中所散發(fā)出的奇特想法。
開學第三周孩子們的情緒已經穩(wěn)定下來,我對本班進行了學期第一節(jié)美術課,內容是涂色《美麗的扇子》,要求孩子在我準備的畫有輪廓扇子的紙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要根據老師的要求盡量不把顏色涂到輪廓線外面。我先是出示一把美麗的扇子,請幼兒來欣賞扇子,重點放在欣賞扇子的形狀和扇子的顏色上,然后教師示范講解,接下來就請孩子畫畫。在我的預想中,這應該是一節(jié)很輕松的課,只要對一些能力差的孩子指導一下,其他的孩子應該沒有問題,誰知在我要求孩子自己畫的聲音一出現,麻煩就立刻出現了,首先是一些插班生第一次看見油畫棒,他們的興趣是玩這些神奇的油畫棒,老師要求畫扇子卻不感興趣,把畫紙丟在一邊。還有一些插班生卻對老師的要求不聞不問,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筆就刷刷刷,把畫紙涂的面目全非。還有一些老生因為在上學期已經反復進行過涂色練習,顯然興致不高,隨便應付,效果不好。雖然我是邊說邊指導,,忙得暈頭轉向,但是結果卻大失所望。顯然這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為什么會這樣呢?課后我進行了反思,找到了原因:
一、分析班級情況,反思教學是否因材施教;
我班幼兒情況特殊,分為老生和新生,孩子的畫畫技能處于不同其跑線。老生經過一學期的畫畫教學,已經初步掌握了涂色、根據自己的喜好選色等基本技能,同時對老師的指令能聽懂并執(zhí)行。而一大部分新生卻是第一次接觸油畫棒,第一次接觸畫畫,對油畫棒充滿好奇,喜歡擺弄油畫棒,而對于老師的指導卻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理會更不會按要求作畫了。如果從另一方面考慮,我班幼兒年齡相差較大,有13位幼兒只有托班的年紀,他們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動作不夠協調,還停留在涂鴉末期,所以畫畫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怎樣才能顧此又不失彼,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口味呢?我經過思考得出幾種應對方法:
1、提高新生畫畫技能,家園合作,共同進步:首先請家長配合,在家里為孩子準備一盒油畫棒,一張紙,給孩子充分接觸作畫工具,知道油畫棒的用法,把對油畫棒的興趣轉移到畫畫上來。然后教師給這些孩子準備一些簡單的需要幼兒涂色的畫紙,請家長指導孩子,做到多練習早提高。對于剛接觸繪畫的幼兒來說,對一切都很陌生,辯別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協調,握筆困難,控制筆更難,如果立刻要求他們畫出什么圖象,只會增加幼兒緊張情緒,而應開展一些有趣的繪畫游戲。
2、因材施教,不同幼兒不同看待:對于那些屬于托班年紀的孩子要求降低,或者提供一些老師的半成品,請他們完成作品。這樣畫出的效果很好,無形中也提高了他們的畫畫信心。
二、反思教學方法,做到游戲教學,從
培養(yǎng)興趣入手,促進幼兒技能發(fā)展。
在組織這個活動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手段不夠新穎,不夠游戲化,不能很好的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美術活動的重要動力,小班幼兒作為繪畫教學的初始對象,興趣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它會影響幼兒繪畫技能的提高速度。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加強學習,多借鑒一些成功的教學手段。如《造籬笆》,這是以畫直線為主的游戲,教師事先在紙上畫上幾個大圓圈和小雞,并與幼兒一起扮演雞媽媽和小雞,在圓圈上畫直線即造籬笆,老師還用雞媽媽的口吻進行引導,提示小雞們把籬笆造的密一些,直一些,活動結束時,教師用大灰浪木偶洋裝無法鉆進小雞家,只能灰溜溜的走調,使幼兒體會活動樂趣。
我想為了使幼兒繪畫活動更直觀,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還可以采用把紙剪成大樹,啟發(fā)幼兒在上面畫上大蘋果,剪個紙盤,啟發(fā)幼兒畫餅干或糖果用來招待客人,剪個小籃子,啟發(fā)幼兒畫蘑菇、,做“采蘑菇”游戲等等。
今天的美術活動是繪畫《我的家》,要求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畫出簡單的房子形狀,在設計活動時,我認為這次活動很簡單,小朋友都能畫出來(可能房子會傾斜)?;顒娱_始也正如我估計得那樣,幼兒的興趣很高!可當幼兒握著畫筆時,我的笑容凝固了:小朋友們都在犯愁不知從何落筆?還有小朋友對著我皺著眉頭說:“老師!我不會畫!”盡管我很耐心地輔導每一位幼兒畫,但幼兒的興趣全沒了。毫無疑問這個活動失敗了!
交接班后,我坐下來仔細地回憶每個環(huán)節(jié),尋找活動失敗的原因:小班幼兒的繪畫能力遠遠還沒有趕上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許多他們能想、能說的不一定就能畫下來,這就是幼兒畫與成人畫的區(qū)別,盡管預先我也估計到了幼兒畫出房子的千姿百態(tài),但沒有料及幼兒會不動畫筆!最后幼兒畫出來的房子都是經過我協助先畫好了三角形的尖角部分,才畫出來的。這就說明要求他們畫三角形是個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的難題,這是這個活動失敗最大的因素!
我把活動設計重新設計:1、用三角形粘貼做屋頂、添畫出房子的其他部分。2、在畫面上添畫出小草、小雨等景物。我堅信這樣一改肯定會收到好的效果!
《許多餅干》是一節(jié)主題背景下的計算活動,其目的在于復習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學習正確點數。
活動一開始,我先拿出一個圖形,請幼兒們從桌上拿一個和我一樣的圖形,然后問幼兒:“你們拿的是什么形狀?”幼兒們逐一回答出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稱。接著,我再問幼兒:“你見過什么東西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兒回答得較積極,說出了一些圓形、三角形與正方形的物體。接著,我又請幼兒按照老師的指令拿東西,如:拿出3個圓形,大部分幼兒能正確點數,再拿出2個三角形,這時,我也拿出2個三角形說:“老師會變戲法,把兩個三角形變成另外一個圖形,好嗎?”我就把兩個等腰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正方形,這時,我看到鐘佳怡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大三角形,我就請他上來拼給大家看,許多孩子也紛紛拼擺了起來。接著,我又請幼兒拿出4個正方形,再進行拼擺,有的孩子拼出了一個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個長方形,最后,我讓孩子們隨意的拼拼擺擺,有個別孩子拼出了一間房子。
分析與反思:
由于我班幼兒大部分上過托班,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今天這次活動,既幫助幼兒復習了圖形的認識與點數,也讓我了解了班中幼兒所存在的差異,更激發(fā)了幼兒拼圖形的興趣,整節(jié)活動幼兒們基本上都能跟著教師的指令拿取圖形和拼拼圖形。
從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我也感到雖然活動中一直在讓孩子們拿取圖形并進行操作,但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可能游戲化的情境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因為在活動中有小部分的幼兒有些思想開小差的現象,這些幼兒其實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對較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覺得,對于圖形的認識及其正確點數,我們還可以在區(qū)域活動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這樣,既可以方便老師的個別指導,也可以讓一些能力水平較弱的幼兒有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反復操作中獲得提高與認識。
相信《案例:一堂失敗的計算課》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2020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簡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今天上午第一節(jié)活動是語言:邱比的巧克力和他的朋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內容是冬天天氣非常寒冷,邱比的阿姨給他一盒巧克力,由于他的好朋友都進入冬眠的狀態(tài)中,而使邱比無法暫時將自己喜歡的巧克力送給好朋友吃。但...
下面是《古往今來話交通(一堂公然課)》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1、相識交通辦法的演化歷程,知道車、橋、路、船的轉變汗青。 2、憑據查找的材料,探討交通運輸方法為什么會產生如許的轉...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一旦與幼兒說起玩游戲時,孩子的興趣可高了,但同一個游戲,一味的用同一種方法去玩,時間長了孩子也會覺得枯燥、乏味,而失去游戲的新鮮感。對于大人而言,無論做什么事情,我們喜歡嘗試新鮮,更...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