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故事6歲。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3-6歲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所謂逆向思維法,就是指人們?yōu)檫_到一定目標,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中引導出啟發(fā)思維的方法。它同正向思維的實質(zhì)是一致的,只是換了一個不同的角度而已。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位母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開染布作坊,小兒子做雨傘生意。每天,這位老母親都愁眉苦臉,怕雨天大兒子染的布沒法曬干;又怕晴天小兒子做的傘沒有人買。一位鄰居開導她說:“雨天,你小兒子的傘生意做得紅火;晴天,你大兒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曬干。”逆向思維使這位老母親眉開眼笑。對寶寶進行逆向思維訓練,主要在于幫助寶寶從小學會從正反兩個方面思考問題,判斷事物。開展逆向思維教育,有利于寶寶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并提高寶寶的應(yīng)變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一、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的切入點:
引導寶寶的逆向思維,年齡和認知發(fā)展水平是個關(guān)鍵,媽媽們可以根據(jù)寶寶的不同年齡和不同的認知水平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進行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不妨試從以下幾點切入:
1.從順序上:即可以是空間順序,比如上變下、前變后、左變右。在躲貓貓的時候可以要求寶寶躲在媽媽的后面,也可以說成媽媽遮在了寶寶的前面。還有就是在時間順序上:早變晚、先變后、快變慢。讓寶寶們發(fā)現(xiàn)馬路上的汽車比自行車開得快,自行車比汽車行得慢等等。
2.看外形:直觀的事物最能引起寶寶們的興趣。所以我們可以借助看得見的東西,鼓勵寶寶從另一個側(cè)面去思考。猜猜這是誰的影子;或者一張的平面圖形的紙經(jīng)過少許加工就可以讓紙站起來變成立體的圖形。
3.看特點:和寶寶一起觀察事物,區(qū)分事物的許多相反的屬性和特點。幫助寶寶學會分類,家里的玻璃杯、碗、勺子是可以一直用的,但是紙巾、快餐盒是一次性的,用過就不能用了。
二、培養(yǎng)寶寶逆向思維的一些策略:
策略1:經(jīng)典故事新編。
選擇一些寶寶喜歡的經(jīng)典的童話或寓言故事,引導寶寶從另外的角度重新構(gòu)想故事的結(jié)局,讓寶寶能意識到事物具有許多不同的方面,有助于他們克服單向思維,提高立體思維水平。
策略2:句式轉(zhuǎn)換。
在和寶寶的日常對話中,可以有意去訓練寶寶的思維轉(zhuǎn)換,比如采用句型的轉(zhuǎn)換方法,“寶寶,你剛吃了一個蘋果”,轉(zhuǎn)化為“寶寶,一個蘋果剛被你吃了”,這種轉(zhuǎn)換也能使寶寶明白可以從不同角度入手思考問題。
策略3:“頭腦風暴法”的借用。
“頭腦風暴法”是指一個團體的人聚在一起就某個問題各抒己見,可以將這種方法借鑒到對寶貝的逆向思維的訓練中來。比如,讓寶貝說說紙張可以用來做什么?盡量鼓勵寶貝開動腦筋,說出的用途越多越好。
三、不同年齡階段逆向思維的“N”種游戲
3~4歲逆向思維培養(yǎng)的起步階段:
3歲寶寶的思維處于起步階段,屬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思維更多的是“跟著感覺走”。這一時期媽媽的任務(wù)是訓練其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為日后的思維發(fā)展做好準備。3歲半以后,媽媽要有意識地起步培養(yǎng)寶寶的逆向思維了。媽媽可以借助一些簡單、輕松、有趣的游戲,喚起寶寶對思維的興趣,并自己動手操作,讓寶寶經(jīng)常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之中。
游戲1:指“東”到“西”
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先由寶寶發(fā)出指令,媽媽做動作,但是要做相反的動作——如果寶寶說:“哭”,媽媽就大聲“笑”;寶寶說:“站起來”,媽媽就“坐下去”;以此類推,“舉左手”對應(yīng)“舉右手”,“向前走”對應(yīng)“往后退”……一定要“對著干”。一輪下來,媽媽寶寶互換角色,重新開始。
游戲2:猜拳游戲
媽媽和寶寶進行猜拳游戲,贏者要表現(xiàn)出不開心的樣子,而輸者要歡呼一下,表示勝利!誰先做錯就表示游戲輸了哦!
4~5歲逆向思維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階段:
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jīng)有能力根據(jù)事物的具體形象來思考和聯(lián)想;有了初步的概括能力,對熟悉的事物,也能進行簡單的抽象思維、判斷和推理了。這一階段,媽媽可以把訓練的核心放在拓寬寶寶的知識廣度、豐富他的語言上,在此基礎(chǔ)上,幫助寶寶學會從正、反兩個方面思考同一個問題。
游戲1:照鏡子
媽媽和寶寶共同照鏡子,讓寶寶指出鏡子中媽媽的四肢和五官。比如,摸摸左眼、指指右腿、左肩和右肩分別是哪個……接著,媽媽和寶寶面對面站著,兩人同時伸出右胳膊、抬起左腳或分別向自己的左邊側(cè)身,啟發(fā)寶寶觀察有什么不同。通過這個游戲,讓寶寶明白,鏡子中的影像與實景是相反的,他摸到的媽媽的左眼、右腿,實際上是媽媽的右眼和左腿;相對而立的兩個人,如果做的是同樣的動作,他們的動作指向也是相反的。
游戲2:躲貓貓
媽媽可以列出一些物品,例如水果:西瓜、香蕉、蘋果、梨等等。然后請寶寶蒙上眼睛,媽媽從中拿掉一個水果,請寶寶猜一猜,誰藏起來了?;蛘咭部梢杂脭?shù)字卡片進行游戲,1~10,10張卡片,請寶寶抽掉一張,然后從剩下的數(shù)字卡片中找找誰不見了。
游戲3:相反朋友
在我們生活中尋找兩種屬性或者特征相反的物品就行了。比如媽媽拿了一個大大的盒子,寶寶要找到一個小小的罐子就行。目的是為了讓寶寶發(fā)現(xiàn)大和小的對立。媽媽找了個紅色的新鮮蘋果,寶寶就要去找個綠色的水果,或者找個爛掉的水果都行。這樣可以發(fā)現(xiàn)紅色和綠色的對立或者是新鮮和腐爛的對立。這個游戲內(nèi)涵的豐富性在于,使寶寶看到一個事物的許多方面,由此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維。
5~6歲逆向思維培養(yǎng)的發(fā)展階段:
這一時期,寶寶的理解力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迅速,開始嘗試用判斷、推理等方式進行思維活動。他們在了解了事物的現(xiàn)象之后,更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結(jié)果、本質(zhì)。他們能發(fā)現(xiàn)不同事物之間的共性,并根據(jù)這些特點來概括、分類。這些都為寶寶的逆向思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針對寶寶們的這些特性。媽媽可以從相反的視角去看那些習慣性的做法,在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發(fā)展寶寶的逆向思維。為寶寶們的思維開辟一片新大陸。
游戲1:接龍游戲
這個游戲要求在寶寶對詞匯有了一定的累積,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媽媽要求寶寶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說出相反意義的詞語。比如媽媽說“白天”,孩子接“黑夜”;媽媽說“漂亮”,寶寶可以說“難看”,也可以說“丑陋”。最主要的是媽媽不要對寶寶的回答進行定框框,不要去規(guī)定單一的標準答案。允許寶寶天馬行空、異想天開。媽媽可以先從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入手,幫寶寶懂得“相反”這一概念,引導寶寶從“正”和“反”的角度觀察事物,依靠感性區(qū)分事物的許多相反的屬性和特點。
游戲2:誰是NO.1
媽媽用粗細不同的三根小棒和三根繩子來玩這個游戲。方法是,將三根繩子分別在三根小棒繞五圈,剩下的繩子的長短相同。這時,請寶寶猜一猜哪根繩子最長、哪根最短。做這個游戲時,無論寶寶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媽媽都要讓他親手操作一下,以加深記憶。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生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環(huán)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zhì),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在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zhì),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并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zhì)的普遍心理現(xiàn)象。
(1) 推陳出新訓練法
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yīng)當盡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本質(zhì),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jié)論,反映出獨創(chuàng)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孩子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jié)果。
(2) 聚合抽象訓練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jù)一定的標準“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zhì),這能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fā)現(xiàn)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同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zhì)特征;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zhì)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漸進訓練法
這個訓練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lǐng)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lǐng)導者事先對某個設(shè)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借助于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jié)果推導出來。
(4) 生疑提問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并能運用各種證據(jù),證明新結(jié)論的正確性。這也標志著一個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xiàn)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么”,并且養(yǎng)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盡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guī)律,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廣益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借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chǎn)生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6) 思維寫作訓練法
思維寫作法,是一種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運用頭腦風暴、思維導圖、金字塔原理高效解決作文難題的寫作方法。這種方法讓孩子在快樂學習中獲得寫作能力的快速提升的同時,訓練并開闊了孩子思維能力,從而將孩子從漫長的同步作文寫作訓練中解放出來,掌握國際領(lǐng)先的思維寫作法,讓孩子受益一生。思維寫作法?,學一次,管一生,真正做到影響并決定孩子一生的競爭力!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一)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感知進行整理、分析、比較、綜合、判斷、推理等一系列活動,以明了其本質(zhì)及其發(fā)生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過程。
一
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認識到孩子思維能力是有它的階段性與內(nèi)在規(guī)律的。
例如,從出生到兩三歲,處于感覺動作思維階段。孩子在這段時期里,是利用感知覺和動作來認識事物的。他們要認識事物,離不開觸、摸、拉、推、扔、敲等動作。例如感知用筷條敲打碗可以發(fā)出聲響,用手使勁推門時門會打開。三歲至六、七歲,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即能利用語言、事物的表象或形象進行思維。七至十四歲,進入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階段,可以進行思考,探索。因而我們必須遵循這一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越級做超前的訓練。
二
通過日常生動活潑的事例讓孩子得到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鍛煉。在看一些偵破電視的時候,一邊看一邊和孩子一同找事實、線索、尋細節(jié)、聽關(guān)鍵的談話,預先作各種推理與判斷,看是否與結(jié)局相符。
三
孩子學習和接受能力比較強,應(yīng)該讓他們找年級高些的同學接觸、玩耍、運動、游戲,這也是一種提高思維能力的辦法。年級高些的同學,談問題的表達能力,所談問題的內(nèi)容層次要比較復雜一些,高一些,玩耍的花樣,運動的應(yīng)變能力,做游戲的靈巧等對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有所幫助。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二)
一
應(yīng)盡量調(diào)動孩子的感覺器官。人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它是通過實踐,在積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礎(chǔ)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對待年齡越小的幼兒,最好采用一些直觀法,如參觀、瀏覽、直接接觸各種實物,盡可能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感知到更多的知識。幼兒感知到的知識越多、越正確,他們的思維能力就越強。
二
要啟發(fā)孩子積極思維,要給孩子充分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必須善于啟發(fā)孩子積極思維,例如給孩子提出任務(wù),并精心設(shè)計,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不依賴大人,而靠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有時候,孩子在解決問題時,雖然遇到較大的困難,但家長和老師也不宜急于直接回答,可以用類比的方法去啟發(fā)他們自己去找出正確的答案,只有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答家長或老師提出的問題,才能真正有效地鍛煉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
要讓孩子有自由活動的機會。許多研究資料表明,家長只要經(jīng)常與孩子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讓孩子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在玩當中逐步鍛煉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才利于形成孩子思維能力的自覺性、獨創(chuàng)性、靈活性和邏輯性等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發(fā)展孩子的高級思維能力。
四
要重視孩子的口頭語言,培養(yǎng)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為了達到此目的,要求家長和老師要有目的地、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語言教學,要把發(fā)展孩子的口頭語言與思維作為重要的任務(wù)來完成。平時在日常生活或在其它一些活動中,不要放過任何機會跟孩子對話,教他們說話,以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思維能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提高。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三)
一
積極發(fā)展幼兒的形象思維。實踐是認識事物的基礎(chǔ),思維活動不是大腦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在接觸事物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幼兒接觸的事物越多,積累的感性知識就越豐富,概括事物的能力就越全面、越正確。大自然有寬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鮮艷的色彩,嬌美的姿態(tài),動人的音響和神奇的變化,能吸引孩子,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父母應(yīng)經(jīng)常帶孩子外出游玩或散步,如孩子邊走,邊玩,邊看,邊談,把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生活中蘊藏的知識,一點一滴地告訴孩子。在游玩或散步時,可引導孩子認識各種花草、樹木及它的顏色。到動物園時,可引導孩子認識各種動物,鼓勵啟發(fā)孩子提出問題,向孩子提出能使他感興趣的問題,以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參加實際活動,多看些幼兒讀物、電影、電視、多聽廣播等。
二
在發(fā)展孩子形象思維的同時,要適當訓練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孩子逐步掌握正確的概念,還要讓孩子掌握相應(yīng)的詞,把相應(yīng)的詞和事物多次的結(jié)合。引導孩子對同一類事物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然后把共同點加以系統(tǒng)和概括,以造成普遍的概念。譬如,要讓孩子掌握電視機這個概念,先要讓孩子掌握電視機這個詞,然后把電視機這個詞和各種各樣的電視機結(jié)合起來,這樣孩子就會了解電視機一詞的真正含義。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發(fā)展孩子的語言,把具體事物跟詞結(jié)合起來,逐漸增加詞的講述,擺脫形象的束縛,使抽象思維得到順利發(fā)展。如開始教孩子計數(shù)時,可以用手指頭扳著數(shù),但以后要盡快讓孩子擺脫手指計數(shù),逐漸學會抽象計算數(shù)數(shù)。
三
要鼓勵孩子多動腦筋想問題,培養(yǎng)孩子思維的靈活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宋朝司馬光有個“破缸救人”的故事,有一天,司馬光和一群孩子在盛滿水的大水缸旁玩,一個小孩不小心掉進缸里,其他小孩有的嚇哭了,有的逃了,這時,司馬光立即拾起大石頭砸破了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孩。按照常識,水缸是應(yīng)該保護的,沒有哪一位父母會教育孩子去砸水缸的。司馬光能在緊急情況下,破缸救人,說明他沖破了傳統(tǒng)的思維習慣,因為一般人的思維總是想把人從水里撈出來,而他卻是設(shè)法讓水流走,說明他的思維有創(chuàng)造性。有人做過實驗,用長短不一的游戲棒,叫中班小朋友按照長短排列整齊。一般的孩子都是拿一根,排一根,通過不斷換位置,用了很長時間才排列出來。而思維靈活的小朋友就不是這樣排了,他們不先忙著排列,而是把游戲棒朝桌上立豎,把一頭理整齊,另一頭長短馬上就分清了,然后按照長短挑出來逐一排列,既快又整齊。實踐告訴我們,思維靈活的幼兒,大都是由于他們的家長善于啟發(fā)幼兒的思維。
因此,要讓孩子多想,對孩子有創(chuàng)見的想法要鼓勵,千萬不要受成人思想的束縛。家長應(yīng)該經(jīng)常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培養(yǎng)他們動腦筋的習慣。方法可以多種多樣。講完故事,看完電影,參觀結(jié)束,馬上就里面的內(nèi)容提一些問題讓孩子去思考;在馬路上走,在做家務(wù)時,也隨時可以提問題,叫孩子動腦筋去想、去琢磨。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大大提高。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四)
一
續(xù)編故事。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有意不將故事講完,而讓幼兒接下去自己編個故事結(jié)尾。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思考的空間,促進幼兒的積極思維。
二
連續(xù)、多角度提問。比如,樹上有兩只鳥,用槍打下來1只,樹上還有幾只鳥?孩子如果回答還有一只鳥。家長可再問:“槍一響,小鳥害怕嗎?”,孩子回答“怕”。接著發(fā)問:“那么樹上還有幾只鳥?”,這樣發(fā)問,便于啟發(fā)孩子的思維活動。
三
看圖改錯。和孩子一起玩時,家長可以畫一些錯誤的畫兒,讓孩子將錯的地方找出來,讓他自己動手畫一個對的。
四
猜謎。猜謎可以由簡單到復雜,在猜謎的基礎(chǔ)上,可以讓孩子自己編謎語讓父母猜。
五
復述見聞。每天臨睡前,父母可讓孩子將他一天的所見所聞講給家人聽。這樣既能幫助幼兒豐富詞匯,又能鍛煉思維力。
六
設(shè)置疑難。在幼兒進行游戲時,家長可有意給幼兒設(shè)置一些難題,讓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
家長要教育孩子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1
觀察事物不要限制自己的視野。在聽到一個新的觀點或看到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不要立即表示喜惡,不要只從本人原有的知識出發(fā)加以評價,決定取舍。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想一想這種新觀點、新方法所有的優(yōu)缺點,然后再決定取舍。
2
不要忘掉目標。許多人在思考問題的初期,能對準目標,隨著思維的展開,影響思維的因素越來越多,就可能偏離目標,甚至忘掉目標。這就得不到應(yīng)有的效果。
3
要考慮到所有的因素。如果你為解決什么問題或做出什么決策而思考,你要對與做出決策或解決問題有關(guān)的因素都進行仔細推敲,但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優(yōu)先考慮。
4
要考慮效果。你要想象和推測自己的計劃和行動在當前,五年后,十年后,甚至更長時期后可能產(chǎn)生什么效果。要比較不同的后果,作出最優(yōu)選擇。
5
要突破慣常思維范圍。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時,要解開思想上的羈絆,把那些奇思異想,通常認為不可能實現(xiàn)或幼稚可笑夸張都考慮進去。即使對那些與慣常想法正好相反的主意加以考慮也無妨。但在做出決定時,要有充分根據(jù)。
6
掌握多種思維方式。
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寶寶認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那么,平時在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呢?兒童心理學家及兒童教育學家根據(jù)寶寶生長發(fā)育的特點,提出應(yīng)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yǎng)。
1、學習分類法
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jù)某些相同點將其歸為一類,如根據(jù)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yīng)注意引導寶寶尋找歸類的根據(jù),即事物的相同點。從而使寶寶注意事物的細節(jié),增強其觀察能力。
2、認識大群體與小群體
首先,應(yīng)教給寶寶一些有關(guān)群體的名稱,如家具、動物食品等。使寶寶明白,每一個群體都有一定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應(yīng)讓寶寶了解,大群體包含許多小群體,小群體組合成了大群體。如動物——鳥——麻雀。
3、了解順序的概念
這種學習有助于寶寶今后的閱讀,這是訓練寶寶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最大到最小、從最硬到最軟、從甜到淡等,也可以反過來排列。
4、建立時間概念
寶寶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寶寶來說,無疑是必要的。當寶寶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后,寶寶也許會更規(guī)矩些。
5、理解基本的數(shù)字概念
不少學齡前寶寶,有的甚至在兩三歲時,就能從1“數(shù)”到10,甚至更多。與其說是在“數(shù)數(shù)”,不如說是在“背數(shù)”。
父母在孩子數(shù)數(shù)時,不能操之過急,應(yīng)多點耐心。讓寶寶從一邊口里有聲,一邊用手摸摸物品,逐漸過渡到用眼睛“默數(shù)”。日常生活中,能夠用數(shù)字準確表達的概念,父母們應(yīng)盡量講得準確。同時,還應(yīng)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數(shù)詞。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字關(guān)系,幫助寶寶掌握一些增加減少的概念。
6、掌握一些空間概念
家長們往往以為寶寶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間概念,實際并非如此。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引導寶寶,比如:“請把勺子放在碗里”。對于寶寶來說,掌握“左右”概念要難些。
思維的幾個層次
我們先來看一個上世紀50年代起橫行美國教育界的Bloom's Taxonomy,它描述了認知能力的幾個層次。嗯,跟馬斯洛需求層次很類似。
剛橫空出世,它就成為美國教師和職業(yè)訓練中的重要一環(huán)。美國的很多教室里你都能看到這個金字塔,教學人員也被要求根據(jù)它來設(shè)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各個層次的認知能力都得到訓練。
適用年齡段從學前兒童一直到博士后。最近一次修訂在01年。
怎么理解它呢?
舉個例子
以炒雞蛋為例。
第一層:識記:識別一個事物,或者從記憶中調(diào)出信息。這個階段,認知還僅在信息層面。
比如你看到一個雞蛋,你知道那是一個雞蛋,不是乒乓球。
第二層:了解:通過分類,推理,比較的方法來構(gòu)產(chǎn)生意義(meaning),比上面的單純“信息”又高一級。這時,腦里的不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知識。
比如你炒雞蛋中,雞蛋是作為食材,沒雞蛋的話,鴨蛋可以代替但乒乓球不行。但如果你是畫復活節(jié)蛋,你就可以用乒乓球了。(不嫌棄形狀的話)
第三層:應(yīng)用:開展,執(zhí)行或?qū)嵤┑倪^程。
比如你用鍋炒蛋這個行為本身。
第四層:分析:分解一個事物為零件,確定零件之間如何相互關(guān)聯(lián)影響,或者零件如何關(guān)系到整體的結(jié)構(gòu)或用途。
比如雞蛋炒黑了,你想:可能是油太少了,也可能是火大了,可能鍋不干凈。
第五層:評估:對價值和目的做出評價,并用一套科學的準則來支撐評估。
比如通過各次實踐得出油鹽雞蛋各種輔料最佳配比,最佳火溫,翻炒時間,何時大火何時小火。
第六層:創(chuàng)造。即把各個元素結(jié)合到一起,通過規(guī)劃重組來產(chǎn)生新的結(jié)構(gòu)。
微觀上,你可以成為牛逼花樣多多的大廚:比如你用小火,改用黃油,加黑胡椒迷迭香,嘿,做出來個西式炒蛋 scrambled eggs;宏觀上,你結(jié)合自動化知識設(shè)計了一套批量生產(chǎn)炒雞蛋的全自動流水線,味道好,效率高,全球大賣。
從思維的高級低級和對應(yīng)產(chǎn)生的價值來說:第1-2層是低階的,3-4是中階的,5-6是高階的。
例如說炒蛋,在1-2階,你連個蛋都炒不出來,真一廢物啊!
到了3-4階,你可以炒出蛋來,產(chǎn)生了價值:你可以去餐廳當炒蛋小工了。
到4-6階,你要么能成炒蛋藝術(shù)家(名廚),要么能當企業(yè)家,到了能產(chǎn)生大價值的等級!
所以說聰明(擁有高級思維形式)人沒窮鬼。知識就是力量,思考就是財富!
插個嘴,高階思維對大腦來說挺累的。而且,我們的大腦是很懶惰的,它的人生哲學就是“能不動就不動”
所以必須從小開始訓練,讓大腦形成勤快的習慣。
低齡兒童的思維基本在第一二個層次。例如說整個手工,都不想他就迫不及待動手了,結(jié)果搞得一團糟。
天資聰明的娃試了一次,就會停下來,評估,然后第二第三次就做好了。
燃鵝世上沒那么多天才,普通的娃大多第一次不成,郁悶,于是東西一扔,放棄(一名盧瑟的心路歷程)。
這時父母能做的,就是一步步引導他們進入更高階的層次,而且練習。很多很厲害的人,其實也就是習慣了在高階幾層之間循環(huán)很多很多次。
高水準認知
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在他的著作《Thinking, Fast and Slow》里面寫到,圍棋大師瞄一眼別人的棋盤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本質(zhì)就是高水準的認知能力。
他也提出了達到這個水準的兩個基本條件:
1. 處于一個相對常規(guī)的,可預見性的環(huán)境(圍棋是極端常規(guī)的例子,當然這里不是叫你帶娃一窩蜂學圍棋哈!!反面的,極不可預測的例子是炒股,總統(tǒng)大選 )
2. 有機會對這種常規(guī)進行長期的練習(1萬小時理論)
接下來,怎么引導孩子進入高階的思維?怎么引導孩子做分析,做評估?
我才不會告訴你,我寫大學畢業(yè)論文的時候都沒弄清楚啥是“分析”,自以為是的寫了一大段觀察和說明,被導師批得慘兮兮的。
廢話少說,上工具。
現(xiàn)成版:蒙氏教具,益智玩具,拼接類(如樂高),棋類,幼兒編程,思維訓練,科學實驗,科技館,辯論訓練。
我認為,日常啟發(fā)練習最重要,去上專門課程也行,但不是最佳解決方式。
以下是不那么現(xiàn)成版:
例子基于家里4歲不到的孩子。其實這些招式很多父母有意無意都在用,請長期保持,繼續(xù)延伸,無限擴展。
低齡兒童
在對一些事物有基本認知的基礎(chǔ)上,對于生活中的任何大事小事都可以用上以下幾招:
識別分類
男孩兒和爸爸去男士衛(wèi)生間,女孩兒和媽媽去女士衛(wèi)生間。
小朋友生病了看兒科醫(yī)生,牙疼看牙科醫(yī)生。
兩只腳兩個翅膀會飛會下蛋的是鳥類,四只腳有尾巴爬來爬去的是爬行動物,生出來是小動物寶寶需要媽媽喂奶的是哺乳動物。
——日常在教娃所有的事物名詞和概念的同時,教分類!
創(chuàng)建分類
疊衣服,小朋友的衣服放一堆,父母的衣服放一堆。
理菜,理出來的菜葉放一個框,要扔掉的桿兒放一個框。
一堆動物玩具,水生的擺一起,陸地的擺一起;野生擺一起,禽畜擺一起;現(xiàn)實的擺一起,滅絕的擺一起,神話臆想的擺一起。
比較(比喻)、區(qū)分
《培養(yǎng)娃的邏輯思維》寫過了,這里再啰嗦幾句,這招實在是太好用了!
解釋熱脹冷縮:就像天氣冷的時候,你就縮成一團了。天氣熱的時候,你就展開四肢涼快。
解釋水循環(huán):浴室花灑出來的水就像下雨,腳下形成小小的河流,水汽上升就像云的形成。
排序:按時間先后,按物理性質(zhì),按序列規(guī)則(串珠子),擺放積木或玩具,尺寸從小到大,顏色由深到淺;每個家人的生日月份和先后順序(愛吃生日蛋糕的孩子表示毫無壓力)。
因果關(guān)系:因為是周末,所以飯后有甜品(平日也不會吵鬧要甜品);因為下雨,所以要穿雨靴。
放大縮小:7天是一周,約4周是一月,12個月是一年,10年是一個十年(decade),10個十年(decades)是一個世紀,10個世紀是一個千年(millenium)。這個寫下來好像挺無聊,可是每次跟孩子聊到時間她都要求從頭到尾講上好幾次。
出去玩過幾次回來,她很快就建立了地點-城市-國家-洲際的概念。
我的體會是,習慣了這些工具,孩子看到和想到任何一個東西,腦袋里出現(xiàn)的不止是它的名字和用途,還有從多個維度延伸出去的其他事物和概念。
例如從一個點,到一個面,然后一張網(wǎng)。
而且,能延伸出去,也能收得回來。思路很清晰,不會輕易被別人牽著走。
反過來,在高階思維中“分析”這一步,孩子能更好的識別兩個或者多個事物之間可能存在的內(nèi)在復雜關(guān)系。
高齡兒童
因為娃還不到4歲,下面這幾招我還沒有廣泛并深入的用過,只是在適當?shù)臅r機做過初步的嘗試。
提出假設(shè),檢驗假設(shè)
hypothesis
這就是咱理工狗每天向希臘方向朝拜三次的神圣的scientific mechod科學方法啦!雞凍!
舉個栗子:娃問,熱水和冷水在一起,會變成什么?她自己想不出來。我?guī)退喕艘幌?,分成三種情況:很多熱水加一點冷水,很多冷水加一點熱水,一樣多的冷水熱水。她假設(shè)了結(jié)果,我們一起做了檢驗。
推理 / infer
根據(jù)已有信息得出結(jié)論(不用很嚴謹?shù)墓?/p>
我經(jīng)常跟孩子玩的是描述一個東西(例如一個動物)的幾個特點,或者模仿一些動作,他們來猜。他們也喜歡做動作讓我猜。
上學后最務(wù)實的用途:看圖說話。
區(qū)分事實和觀點
Fact vs. Opinion
事實是實際發(fā)生的,真實可驗證的,無法反證的,比如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
觀點是主觀認為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并且不可驗證。比如“我這么做是為了你好”。
我們?nèi)粘=邮盏降男畔⒅校^點遠多于事實。不幸的是很多人把觀點當事實。
最希望我們把觀點當事實的是廣告商。
我的目標是孩子能有效識別觀點背后的動機。
區(qū)分因果,相關(guān)和巧合
causation,relevance,coincidence
因為感冒了,所以流鼻涕,這是因果關(guān)系。
感冒了,流鼻涕,還咳嗽。流鼻涕和咳嗽是相關(guān)關(guān)系。兩者可能同時出現(xiàn),但是相互沒有因果關(guān)系。
孩子走到噴泉池前,剛好噴泉開始了,這是巧合。
考慮多種解決方式
multiple solutions
可以和娃玩角色扮演游戲,來進行練習。娃喜歡扮演老師和醫(yī)生,這時我扮演的學生和病人就不斷提出古怪要求,娃為了演好角色,就想出很多解決方案來。
闡明觀點和依據(jù)
viewpoint and augument
娃必須在頭腦里形成一個基本完整的思路,并且找到適當?shù)恼Z言,才能清晰的講出來。這點對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要求都很高。
娃發(fā)現(xiàn):板栗不是果子,因為它沒有果汁。她原話是Chestnut is not a fruit because it has no juice. 雖說論據(jù)不一定正確,但是明確的表達觀點和依據(jù)還是很牛的。
海外工作過的華人常抱怨:看那幾個印度阿三,做事不咋地,一口咖喱味兒,加薪升值還比我們快。為啥?嘴巴會說??!我有幾個出生印度優(yōu)渥家庭的同學,做事也靠譜,而且那口才簡直不要太好。大部分中國人遇到這樣的職場對手,妥妥被秒殺。
這些工具更多的傾向于邏輯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有助于高階思維中的“評估”和“創(chuàng)造”。
日常應(yīng)用
平常聊天話題中,工具都用熟了,就可以引導孩子進入高階的思維,對一個具體的情景做分析評估。
有點像個迷你辯論會。
比如,周末出去吃飯。孩子說,要去某個西餐廳。
我們就讓她說出理由。
她會列出一些原因:食物好吃,旁邊的噴泉好看。
還有她沒說出來但是我們知道的,比如:餐廳領(lǐng)班會給小朋友發(fā)禮物,旁邊有玩碰碰車的地方(私心)。
我們都會故意說出反對意見,比如:前不久剛?cè)ミ^,不好停車。有時候故意把她的私心說出來,她也會承認。
她也會給我們提出解決方案,比如這次可以點上次不同的菜,可以早點出門便于停車。
整個就是一個簡單的分析評估的過程。
只要娃能講出來讓大家都信服的道理,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也都按照她的來。
習慣了這樣玩,遇到問題和意見不一,娃會主動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解決問題。
當然,給家長帶來的麻煩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法輕易糊弄娃了。。。(家長管理成本提高了嗚嗚。。。)
“寶貝,今天下雨了,媽媽只拿了傘,沒拿錢包,明天給你報名舞蹈課好吧?”
“你可以一只手拿雨傘,另外一只手拿錢包的呀?。―rBing翻譯:拿傘就不拿錢包?你獨臂的?好虎爛的理由?。?/p>
你在你的手機里做一個提醒就不會忘錢包了?!?(具體解決方案)
口才這么好,腦子那么清晰,很不好對付的呢!
最后,有人會問,應(yīng)試教育下,老師不喜歡有挑戰(zhàn)性思維的孩子咋辦?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家長在用具體的物品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時,應(yīng)該提出要求,要求其通過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覺的東西,而不能只滿足他們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特點。孩子對感興趣的活動常抱有很高的積極性,家長應(yīng)善于利用這一特點,對其進行巧妙的引導,以利提高孩子的思維水平。孩子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到其興趣的支配。因此,家長在指導孩子進行思維活動時,應(yīng)向孩子提出明確的目的。
要培養(yǎng)幼兒的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和概括能力。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要利用孩子所接觸的各種事物,練習思維能力,如在認識小動物時,不是羅列一大堆動物的名字,讓孩子知道動物的名稱就可以了,而是通過分析,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如孩子看到小雞時,會對小雞的外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如毛茸茸的,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小雞的身體特征如尖尖的嘴巴、圓圓的眼睛和細長的腿腳,在分析的基礎(chǔ)上對小雞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再在此基礎(chǔ)上,還可對小雞和小鴨等其他動物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根據(jù)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抽象和概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逐步認識了動物的一些本質(zhì)特征,頭腦中就不是雜亂的、無序的動物名稱,孩子的思維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
家長應(yīng)尊重幼兒思維發(fā)展的特點,通過具體事物激發(fā)幼兒的思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用直觀形象的方式進行教育: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所接觸的各種材料、通過孩子直接的操作和活動,發(fā)展孩子的思維。如在數(shù)數(shù)教育中,通過點數(shù)實物,孩子開始真正理解數(shù)的含義,而只是口頭上會數(shù)數(shù)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理解數(shù)。單純的說教和書面知識的學習,因孩子的理解有限,所以學習效果一般不好。
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進行現(xiàn)場教學,看到樹木就讓孩子觀察樹的葉子的形狀,樹干的粗細,樹枝的疏密程度,明白太陽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意義,讓孩子比較它與別的樹的區(qū)別,明白不同種類的樹木對陽光濕度的要求,對氣候的選擇,等等,再講樹的分類,用筆畫出樹的形象,讓孩子用一句話概括出這種樹的樣子。所有這些都是在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你只要耐心引導啟發(fā),讓你的孩子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就能培養(yǎng)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和善于動腦動手的能力。
貝爸:昨天發(fā)布了“教會孩子邏輯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養(yǎng)這種思維方式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愛因斯坦認為,所謂教育受益,應(yīng)是在學校知識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東西------思維能力。人的思維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和開發(fā)的,人的思維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此,學校教育,無論是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還是“學會合作”,只有“學會思維”,才是最重要的。好奇與較真生下的孩子叫"邏輯思維",理解力和興趣決定這個孩子能長多大!那么很多的家長會問了,我家孩子不喜歡理工科是否就不好培養(yǎng)邏輯思維了?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沒有必要非要求孩子只讀偏理的書籍,而應(yīng)該讀的雜一些,下面分享的文章中很多的物理學家和數(shù)學家小時候非常愛讀文學書籍而不喜歡理科的書籍,更重要的是他們從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的習慣習得了非同尋常的思維能力,也就是俗稱的“得方法”。因此孩子閱讀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閱讀過程中的思維習慣才是我們家長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
理工科學生更善于邏輯思維嗎?
2009年起,上海交大管理專業(yè)正式停招本科生,轉(zhuǎn)為從全校大三工科、理科專業(yè)學生中選拔讀研究生。對此,管理學院院長王方華解釋說,有理工背景、邏輯思維強的畢業(yè)生更受企業(yè)歡迎。很明顯,王院長及很多企業(yè)都認為理工科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更強。在中國,這種認識很普遍,很多人都認為文科用的多是形象思維,理科用的才是抽象邏輯思維。果真如此嗎?
前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1897-1969)被稱為“文學天才,數(shù)學白癡”,考大學時數(shù)學考了零分,卻被北京大學錄取,成為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他的邏輯思維能力絕對不差。很多著名的學者數(shù)學都不好,或者沒受過現(xiàn)代數(shù)學的訓練,但邏輯思維能力卻強于多數(shù)人。這說明,一個人即使缺乏數(shù)學等理科的訓練,對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影響并不是確定的,他的邏輯能力仍然可以很強。
有很多著名的學者,都沒有經(jīng)過理工科的訓練,他們照樣有很強的思維能力。甚至,錢偉長中學時一直學文科,理工科很差,上了大學才改學物理,結(jié)果成了大物理學家。
可見,理科更有利于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識。這種觀念只在中國流行,沒有哪一本心理學著作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論斷,也沒有什么切實的證據(jù)能夠證明這一點。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中國人形成理科生善于邏輯思維、文科生善于形象思維的認識?有這么幾個原因:
首先,一些人誤認為文科只是文學藝術(shù),如詩歌、小說、繪畫,那確實需要形象思維。但這只是人文社會學科中的極小一部分,很多人文社會學科如哲學、邏輯學、法學、經(jīng)濟學都需要強大的抽象能力與邏輯思辨能力。
要說形象,我看理工科的形象更多,因為他們研究的對象就是自然界的或人造的物質(zhì),甚至是看得到、摸得著的物質(zhì),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學科在很多時候面對的都是眼前的、實實在在的物質(zhì),而所有的實驗都要求眼見為實,都是通過觀察得出結(jié)論的,即使肉眼看不到,也要用儀器觀測到。而許多人文社會學科面對的并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zhì),而是人的不可捉摸的精神世界以及復雜多變、難以把握的社會現(xiàn)象。所以,文科更需要抽象邏輯思維。
數(shù)字和文字,本身都是抽象符號,數(shù)字本身就是文字的一種。漢字雖然是從象形字發(fā)展而來,但是漢字中的象形字已經(jīng)極少,并且變形極大,早就不再象其所代表的事物了,漢字同樣是抽象符號。至于西方語言的字母文字,則更是抽象的。所以,不能說整天接觸數(shù)字,他的思維就會抽象。
第二,一些人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當文、理兩種背景的學生在一起討論問題時,他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傾向于把思維的差別歸結(jié)于文理的差別,但實際上,這種差別在文科生之間、理科生之間都同樣存在。試想,如果高中不分文理科,學生之間的思維差異同樣會存在,但人們不會想到把這種差異歸結(jié)于文理科的不同。
第三,很多人把男女之間思維方式的差別等同于理科生與文科生之間的差別,當然是不準確的。很多理科男生談到文科生的思維方式時,實際上是拿文科女生做例子的;同樣,很多文科女生談理科生的思維式,也是拿理科男生做例子的。他們所談的思維差別實際上是男女之間的差別,而不是理科生與文科生的差別。
更荒謬的是,人們在談?wù)摾砜粕壿嬎季S能力更強時,拿出的證據(jù)卻都是文科類型的問題,比如對文藝作品的理解、對社會問題的看法、對政府政策的討論等等,這些問題本來就是文科研究的東西,文科生天天研究的就是這些東西,難道他們的理解與看法還不如理科生?這是很荒唐的。如果說文科生做數(shù)學題不如理科生,這很正常;但如果說文科生連解決人文社會學科的問題都普遍不如理科生,無疑是荒謬的。
人本身就很復雜,人類對于自身的認識并不比對自然的認識更清楚。這些都使得很多人文學科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全面深刻地分析社會問題和分析數(shù)學難題一樣困難重重。這種困難表現(xiàn)在,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結(jié)論。比如哲學上,人們對客觀世界有不同的認識;史學上,人們對相同的事件或人物卻有著不同的評價;文藝學上,對作品有著不同的理解;經(jīng)濟學更是如此,對中國當前的經(jīng)濟問題,經(jīng)濟學家眾說紛紜,甚至觀點完全相反。
所以,中國人所謂“學理科的人更聰明,邏輯思維能力更強”的觀念是毫無道理的,更是沒有任何證據(jù)的。當然,這種觀念發(fā)生在中國人身上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中國人由于文科學生掙錢少、對文科的性質(zhì)認識不清、文科的教材及教法不科學等原因,造成人們不愿意學文科,聰明的學生就不會選擇文科。勿庸諱言,就中國來說,學理科的聰明人多是有道理的。但在發(fā)達國家,就不是這樣了。經(jīng)濟學家郎咸平說:中國的一流人才,基本上是念理工科,像我都是當初比較差的,才去念商科、經(jīng)濟,我在高中的時候,我如果稍微聰明一點的話,我也去念理工科去了,因為我的父母告訴我,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們有沒有想到,這句話就是錯的,胡說八道。你們想到的幾乎都是錯的,我跟你講,為什么中國人到美國去,和美國人競爭,你這么優(yōu)秀呢?我可以跟你講,因為中國的一流人才是念理工科的,而美國的一流人才是不念理工科的,念什么?法,商,醫(yī),他們是三流人才才去念理工科,……
郎咸平在這篇演講中國還談到,中國的教育培養(yǎng)的只是解題高手,而不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筆者對此深表同意,中國把很多聰明的孩子都培養(yǎng)成了理工科的解題高手,卻很難培養(yǎng)出思辨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比較強的人才。雖然我們是最聰明的人學理工科,美國是三流人才才去念理工科,但是我們的科技水平仍然比人家差一大截,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太差了,把許多天才都培養(yǎng)成了庸才;而美國正好相反,把庸才培養(yǎng)成了人才。
我想,這正是中國教育輕視文科的結(jié)果,他們錯誤的認為文科不需要高智商。沒有認識到文科在培養(yǎng)人的思辨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再聰明的學生,如果沒有經(jīng)過充分地文科課程的訓練,他的思維能力就不能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即使他學的是理工科,由于受思辨能力不強的限制,也很難取得出色的成就。這一點,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有認識,但是這個認識并沒有被普遍接受,學校里更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
“感性思維”是心理學中不存在的概念,是部分中國人編造出來的模糊語言。所謂文科生是“感性思維”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在心理學中,只有“感性認識”這個概念,與“理性認識”相對應(yīng),指的是人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對事物一些個別特征與表面特征的認識,是認識活動的低級階段。而理性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全體、內(nèi)部聯(lián)系的反映,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在心理學中,“感性”一詞與感情沒有任何關(guān)系,完全是兩個概念。而在中國人的日常話語中,感性成了另一個概念,指的是重感情的、情緒化的言行方式。所謂“感性思維”的說法是混淆了“感性認識”與“感情”這兩個毫無關(guān)系的概念。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感性思維”這個概念,這正是一些思辨能力極低的中國人杜撰出來的。這正說明了很多中國人不善于辨析概念的缺點,中國人的很多概念都是糊里糊涂,很不精確。
文科只需要背誦嗎?
在很多中國人眼里,人文社會學科似乎是只需要背誦知識點的學科,只要記憶力好,就能學好文科。在高中分科時,很多人不愿意學文科,除了將來不好找工作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為文科需要背誦很多的東西,學起來枯燥乏味。對于許多男孩子來說,文科是無聊的東西,他們沒有興趣。而女孩子相對更有耐心,更刻苦,更認真,不象男孩子那么懼怕背誦,再加上女性在學習理科時有點先天的劣勢,選學文科的學生中女孩子占了多數(shù)。在很多中國人看來,能學好理科是聰明的表現(xiàn),而學好文科則不過是死記硬背的結(jié)果。
有位學理科的男生,在談到高中時學文科課程時說:“對于理科生而言,上政治歷史地理等課,簡直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從抽象的公式、實驗中解脫出來,放松一下。因為理科生學習文科是比較簡單的。”這種認識非常常見,許多理科生都認為文科課程是些簡單的、虛幻的、無用的東西。甚至還有一些人說什么文科的課程使得學文科的學生浪漫、不切實際、虛幻甚至是愚笨。
毫無疑問,中國人對文科的這些認識是非常偏頗和錯誤的,文科絕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的學科,人文社會學科如哲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邏輯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文藝學等等都需要強大的邏輯思辨能力。
中國人之所以對文科形成了這種死板的印象,是老師們教出來的,中國的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育部門的決策者難辭其咎,他們自己就沒有能夠深刻地理解文科的真正作用。我們的教育中,文科教材的制定、教學的方式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問題,教師自己都認為文科是死記硬背的學科,對學生提出的也是死記硬背的要求,學生當然也這樣認為。
其實,對于中國教育來說,文理科靠的都是死記硬背,不同的是,文科背的是知識點,理科背的是定理、公式、解題方法而已。
而在發(fā)達國家,文科不是背誦來學習的。
發(fā)達國家基礎(chǔ)教育以文科為主
我想,數(shù)學題當然能夠鍛煉人的思維,但數(shù)理方面的邏輯和我們社會生活中的邏輯有巨大的差異,甚至是兩回事情。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數(shù)學家,但每個人都要生活。一個善于證明數(shù)學題的人不一定能對生活問題和社會問題有正確的看法。我們能夠看到,一些理科高才生在實際生活時存在許多問題,不善交際,不善表達,對社會問題難以正確客觀地評價。
不是每個人都要做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但是每個人都要生活,并且要在社會中生活。所以,對于普通人來說,文科更為更要。
人文社會科學就是研究人類自身的學問,它與人自身的關(guān)系無疑更加緊密,它與我們的生活更是息息相關(guān),人們時時刻刻不能離開它。比如語言、政治、法律、社會、經(jīng)濟、管理、歷史、文學、藝術(shù)等學科,都是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jīng)常接觸到的。我們更需要人文社會科學。
我們也注意到,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他的文科修養(yǎng)都非常深厚,甚至足以稱得上是文學家或是藝術(shù)家。而很多著名的學者、作家,他們的理科能力卻很一般。沒有文科很差的科學家,卻有理科很差的文學家、學者。這足以說明,文科訓練對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更為重要。
特別是語言的訓練,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
在基礎(chǔ)教育上,中國的中小學生花費了大量時間在數(shù)、理、化上,而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中小學生卻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文科上,按理說,我們的科學技術(shù)應(yīng)該很發(fā)達,但結(jié)果恰恰相反,美國是科技強國,中國是落后國家。我們的學生做的數(shù)理化習題已經(jīng)夠多了,但這沒有能夠培養(yǎng)出中國人的思維能力。
美國中小學數(shù)學課與我們相比要簡單得多,近年美國大學在中國招生,很多中國考生覺得其數(shù)學試題簡單得可笑。然而,他們的語文、閱讀、寫作試題卻讓中國學生深感困難。他們的寫作重視思想的深刻、邏輯的周密和行文的流暢,讓很多中國考生無從下筆。很多在中國讀了小學后到美國讀中學的孩子,在學習數(shù)理化方面非常輕松,但在學習語文、閱讀、寫作等方面卻非常艱難,可見美國孩子在文科方面的水平遠高于中國孩子。但美國并沒有因為中小學數(shù)學難度低,而失去科技強國的地位,依然是人才濟濟,領(lǐng)先世界。反觀我們,中小學生深陷數(shù)理化的題海,考試成績上來說確實不錯,在國際奧賽中經(jīng)常獲獎,但他們最后卻很難成為突出的科技人才,中國的科技水平更是遠遠落后。
為什么會這樣?
這是因為美國人清楚地看到了文科教育在提高學生思辨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從小學開始便加強文科教育,美國孩子在中小學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用在了文科的學習上,其中語文課又最受重視。美國小學生花在語文上的時間遠遠多于其他課程,文科的教學時間占據(jù)了絕對的多數(shù)。而在學習數(shù)學、科學等課程時,也會要求學生寫作研究報告、論文等,同樣有閱讀和寫作的內(nèi)容。
法國高中生畢業(yè)時,有一場世界有名的“哲學大考”,18歲的中學畢業(yè)生必須毫無選擇地面對試卷上關(guān)于“自由”、“權(quán)利”、“欲望”、“國家”等問題的題目作答,這是思想的教育,更是思維的訓練。
挪威也是如此,《中國青年報》2009年2月9日刊登了一篇文章《挪威中學生:不忙考試整天思考人類問題》。文章說,中國的中學生在不斷地背誦大量的知識點,而挪威的中學生卻在“享受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思考如何做出“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人類行為”。作者感慨道:“這對于我來說無異于一次教育觀念的地震——是對幾十年堅定不移、以刻苦讀書為己任的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質(zhì)疑?!蔽覀兊膶W生天天背誦知識點,人家的學生天天自己思考問題,未來誰的思維能力會更強是顯而易見的。
在寫作方面,美國學校對孩子的要求比中國要高得太多。中國現(xiàn)行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小學以學寫記敘文為主”;初中“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的應(yīng)用文”;高中才開始進行較多的議論文寫作訓練,但已經(jīng)太晚了。中國在中小學主要是進行記敘文的訓練,所以中國的學生總是感覺到寫議論文困難;而美國學生則是從小學開始就寫論文,一直在進行思辨的訓練。
美國小學生從一年級就寫劇本、寫研究報告,二年級開始寫傳記,三年級開始寫勸說性論文,這些寫作訓練特別是議論類文章的寫作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他們的思維更加嚴密、條理,邏輯性強。一些中國學生到美國之后,在寫作方面困難重重,他們寫的論文美國老師都看不懂,不是因為語言的問題,而是因為這些論文邏輯混亂、表達模糊、條理不清,這正是從小缺乏訓練的結(jié)果。
目前,中國國內(nèi)高中學生在議論文寫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有調(diào)查表明,90%以上的學生有“恐議癥”,不想寫議論文,害怕寫議論文,更寫不好議論文。許多記敘文、散文寫得不錯的同學,卻很難寫好議論文。很多同學寫出來的議論文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或者有論點不明、論據(jù)不足、論證不力等諸多問題。寫不好、不想寫,使得高中議論文寫作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到了大學同樣如此,我們的很多本科生不能寫出一篇象樣的畢業(yè)論文。他們走上社會之后,思考問題就會傾向于程式化、表面化、單一化,不能夠多角度、多側(cè)面、全方位地看問題,也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在討論問題時往往不能展開,不能深入。
說了這么多,我們并不是要討論文科生和理科生誰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強,只能說是各有千秋。筆者只是對流行的認為“理工科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說法進行反駁。
筆者更想說明的是,在中小學階段,要把學生從繁重的數(shù)理化習題中解放出來,數(shù)理能力不是一種必須從小就高強度訓練的能力,而語言能力和運用語言思維的能力則必須從小就訓練?!吨袊嗄陥蟆酚幸黄恼抡劦剑瑪?shù)學家蘇步青孫女上小學,蘇認為小學數(shù)學太難,并且認為小學數(shù)學沒有必要這么深。中小學,特別是初中和小學,教學內(nèi)容方面,文科應(yīng)該更多一些。
相信《3-6歲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故事6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生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環(huán)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一) 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感知進行整理、分析、比較、綜合、判斷、推理等一系列活動,以明了其本質(zhì)及其發(fā)生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過程。 一 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認識到孩子思維能力是有...
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寶寶認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那么,平時在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呢?兒童心理學家及兒童教育學家根據(jù)寶寶生長發(fā)育的特點,提出應(yīng)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yǎng)。 1、學習分類法 即把日...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 家長在用具體的物品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時,應(yīng)該提出要求,要求其通過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覺的東西,而不能只滿足他們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特點。孩子對感興趣的活動常抱有很高的積極性,...
思維的幾個層次 我們先來看一個上世紀50年代起橫行美國教育界的Bloom'sTaxonomy,它描述了認知能力的幾個層次。嗯,跟馬斯洛需求層次很類似。 剛橫空出世,它就成為美國教師和職業(yè)訓練中的重要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