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過度開發(fā)”,教育的大悲哀

發(fā)布時間:2021-04-10

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說課稿。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斷成長!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過度開發(fā)”,教育的大悲哀”,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這是一道非常經(jīng)典的號稱“難死你的小學題”:(1、3、7、8);(2、4、6);(5、9),三組數(shù)字每組都因一個共同規(guī)律而歸為一組,請說出這個規(guī)律。

答案是,第一組注音都是一聲;第二組四聲;第三組為三聲。

絞盡腦汁分析其中的數(shù)學規(guī)律,誰能想到,考的卻是拼音?

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諸如此類讓孩子為難,家長發(fā)怵、大學生撓頭的偏題、怪題、難題,卻被教師們視為鍛煉思想,開發(fā)智力的“寶典”。

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本,啟發(fā)獨立思考,重視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所出題目不再有唯一答案,給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空間都很大,這對好教師和思維活躍的學生無疑都是個福音。但出偏題、怪題和難題也好,搞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好,不僅要考慮知識本身的特點,還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身心特點,必須考慮到大多數(shù)孩子的接受能力,必須以激勵學習興趣和熱情為旨歸,不可“過度開發(fā)”。

就像摘桃子,跳一跳夠得到,有激勵作用;如果跳三跳也摘不到,就未免挫傷孩子們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一部分學子從此視學習為畏途。這可能是那些一味熱衷于開發(fā)小學生思維的教育工作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問題是,這種過度開發(fā)甚至從學齡前就開始了。本應是以嬉樂為主的幼兒園,早就教起了識字課和算術題,做起了偏難險怪的“思維體操”。在失卻童年之樂的同時,也一并失掉了學習的樂趣和愛好。

只不過,少年兒童被“過度開發(fā)”,緣于過早也過度的升學競爭壓力。由于教育資源優(yōu)劣懸殊,而優(yōu)質(zhì)資源相對緊缺,從小學起就存在著實際上的擇校弊端,讓孩子學的多一些,開發(fā)的早一些,有“過人之處”,有“一技之長”,便成了“擇?!钡幕I碼。這無奈之下的“過度開發(fā)”,實在是教育的大悲哀。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過度教育三大表現(xiàn)你有嗎?


終于有了自己的寶寶,爸爸媽媽們都很開心,想用最科學的方法教育寶寶,但是不知不覺,家長們就會走進一些誤區(qū)。

1.完全照書本養(yǎng)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shù)以書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zhí)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

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fā)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2.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

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3.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寶寶把別人打哭,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替寶寶道歉。這樣一來,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他長大后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

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讓他自己承擔后果,這樣才能讓他記住,明白對與錯。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過度關懷


孩子呱呱落地,媽媽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充滿了母性的溫情。媽媽們時刻都在心里對自己說,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呵護、關心自己的寶寶,盡到自己最大的責任。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長,母親的心中每時每刻都蕩漾著幸福和滿足,同時更加蕩漾著“滿腔的母愛”。然而,正是這“滿腔的母愛”,卻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潛伏的危機。母愛的理解和表達究竟有什么規(guī)律,讓我們一同來探討。

兩歲的媛媛不太愛活動,就喜歡安靜地游戲,喜歡看動畫片,最喜歡看天線寶寶的動畫片了。媽媽覺得女兒這么喜歡看,干脆就給心愛的女兒買了天線寶寶的全套光盤,孩子只要想看就看,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甚至兩個多小時,看完之后反復看也不煩。媛媛爸爸提出來是不是這樣對女兒的身心發(fā)育不好,尤其是對眼睛和大腦不好,應該讓孩子多動動。媽媽也同意爸爸的觀點,但每次一跟孩子商量,就看到女兒眼睛里含著眼淚,媽媽就不忍心了,愿意看就看吧。爸爸見勸不動媽媽,就說你這不是愛孩子,是害孩子,并且表示要強行關電視時,媛媛媽媽在旁邊拼命攔著并很生氣地說:我自己的女兒我知道怎么愛,我想怎么愛就怎么愛。每次媛媛也都站在媽媽的身邊,憤怒地看著爸爸,她跟媽媽也更親了。

可是,媛媛媽媽也許不知道,她已經(jīng)患上小寶寶的媽媽們經(jīng)常容易出現(xiàn)的“關懷強迫”了,而患上“關懷強迫”的媽媽們通常自己身在其中卻不知道,也看不出來,而別人卻看得很明顯。這種“關懷強迫”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和健康是非常有害的。比如媛媛這種沒有節(jié)制的看電視,對眼睛和大腦健康發(fā)育都極為不利,而且媛媛本身體質(zhì)偏弱,不愛活動,靜止的狀態(tài)不利于活動四肢,不利于神經(jīng)末梢的發(fā)育,也會影響將來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因為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是靠全身軀干和內(nèi)臟以及小肌肉即手指頭等部位協(xié)調(diào)操作而刺激成長的,媽媽的這種順其自然、“關愛有加”的做法恰恰把孩子的弱點推向更消極的發(fā)展。

所謂媽媽們的“關懷強迫”,既是指媽媽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向孩子提供孩子表面上需要、實際上應該被限制的要求,或者媽媽們向孩子提供根本不需要的關懷和幫助,從而使孩子不能身心健康地發(fā)育成長,不能擁有獨自處理問題的權利。當媽媽的細致關懷被孩子依賴時,孩子與媽媽情感最深時,媽媽往往也會特別滿足于這份成就與價值,滿足借此舉獲得的優(yōu)越感,否則就會有較強烈的自責和痛苦。有些媽媽就是在向孩子提供過多關懷和幫助當中得以滿足,卻在客觀上剝奪了孩子健康成長和獲得生活經(jīng)驗的條件和機會。

在每個家庭中,“關懷強迫”的表現(xiàn)處處都有:追著孩子穿衣、洗臉、吃飯、收拾玩具等等,把水果削成小塊兒送到孩子嘴里,孩子害怕時隨時擁抱孩子,代替孩子面對恐懼不安,幫助孩子壘好倒塌的積木,再有,從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選、零食的口味到食譜的搭配,從學習音樂、繪畫到運動量的安排,玩具、小伙伴、游戲的內(nèi)容、活動的限制……總之,媽媽們?nèi)轿坏貪B透進了孩子的生活。關心孩子,無論是他們的所思所想,還是一些細枝末節(jié),都是媽媽們在操持著、在安排著,而孩子的想法經(jīng)常成了泡影?!瓣P懷強迫”的媽媽們反對其他人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提供任何意見,她們覺得,她們和孩子最近,所以最了解孩子,世上只有媽媽好,而最關心孩子的人,無疑也是她這個母親。

可是,患上“關懷強迫”的媽媽們也越來越發(fā)現(xiàn),孩子漸漸長大,越來越不讓她們省心了:你給選好的衣服他偏不穿;你對他的苦心他并不領情,還跟你任性反抗,不再像原來那么乖了;上幼兒園之后,老師反映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愛跟小朋友交往,或者容易跟別的小朋友發(fā)生爭搶廝打;回家后做事情容易起急,既做不好,卻搶著干,經(jīng)常幫倒忙;媽媽想幫幫他,他卻經(jīng)常一把把媽媽推到一邊……媽媽的心里開始失落起來。

許多事實證明,對孩子的過度關懷是對孩子的一種心靈侵犯,也是對孩子成長需求的一種忽略,是非常不科學的做法。這種侵犯和忽略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對孩子成長權利、精神獨立權利的剝奪。對孩子過度關懷的傷害是從心靈到肉體,然而,卻是以家長付出辛苦的代價,還是以愛的名義。

為什么媽媽們會患有“關懷強迫”呢?原因很多,比如很多媽媽們因為自己童年時,在情感需要上、物質(zhì)提供上沒有得到滿足,她們要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彌補。從這個角度來講,關懷過度不是無私的,是自私的;還有,許多媽媽天性較為軟弱,受不了孩子為難的樣子,也切身能感受到孩子內(nèi)心的“壓力”有多大,于是喜歡代替孩子做事情;再有,媽媽們沒有認真學習小生命的成長規(guī)律,沒有意識到過分關懷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蓖ǔ寢屧谶^分關懷孩子的同時,是一種不受控制的宣泄的母愛,但不受控制的愛最后導致的結果卻往往是危害無窮的。而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家長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慣出來的,許多研究結果都表明,過度關心及溺愛型教養(yǎng)風格會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自私、反叛、低能,自理能力弱,易于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乏勞動自覺性,交往能力差,既缺少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能力,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并且,這種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同時又不容易尊重別人,不遵守規(guī)則,自控能力差,任性,情緒不穩(wěn)定,安全感差,自卑,容易養(yǎng)成大手大腳、不愛惜財物的不良習慣和個性。

過度啟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過度啟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煽情廣告,引領無數(shù)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對孩子的培養(yǎng)行動:不到1歲開始識字、學算術,剛會說話就背唐詩、學外語,二三歲開始學樂器,四五歲就開始學小學課程,初中就參加大學的外語考試……

凡此種種,真的可以讓孩子“成龍”“成鳳”?

天津社會科學院教授王來華坦言,很多父母以為這就是早期智力開發(fā),以為這樣孩子就可以受益。殊不知,父母們的這種強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沒有童年的歡樂,缺少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更嚴重的是可能成為危害兒童身心健康的“殺手”。

天津市婦聯(lián)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近日對1054名未成年人家長的一份調(diào)查顯示,有88.6%的家長在孩子上學前教孩子識字算數(shù)等知識,有28.2%讓孩子學習外語,20.3%讓孩子學習小學課程。這份調(diào)查同時還顯示,上述三類兒童的睡眠時間明顯少于沒有參與此類學習的孩子。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關穎表示,父母們過度熱衷于所謂的早期教育,其實是以“克扣”孩子滿足生理需要的睡眠時間為代價的。

關穎說,過度啟蒙教育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減少玩耍時間、限制社會交往為代價,是對孩子健康權的隱性剝奪??梢哉f,當父母們?yōu)楹⒆拥脑缁奂八麄冐S富的知識、多彩的特長感到欣喜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健康成長的需求。

其實,很多父母也在為孩子們從小就背負著沉重的負擔而抱怨,但與此同時,卻又給孩子層層加碼而樂此不疲。

關穎分析說,首先,與我國社會根深蒂固的“以成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無關系。獨生子女家庭育兒風險大、父母對孩子期望高,試圖以孩子童年的付出為未來的學業(yè)和生活做鋪墊。

當然,父母的焦慮和考試的“指揮棒”始終左右著人的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分不開,在我國,教育在很大成分上被限定在知識傳授的狹小范圍,而那些來自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孩子童真的言行和孩子自身的潛能的發(fā)揮則不受重視。

關穎特別指出,“獨二代”比“獨一代”更多地受到來自父母和老師的限制。從小“吃小灶”多,超前掌握了某些知識和有某些特長的孩子往往在分數(shù)上拔尖,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會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并被作為其他孩子的效法的榜樣。一些父母從中嘗到了甜頭、得到欣慰,也促使更多的人對各種所謂“啟蒙教育”趨之若鶩,孩子的學習一再提前,以致破壞了孩子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打亂了孩子正常的成長規(guī)律,這樣扭曲的教育也給年幼的孩子太多的壓力。

專家們真誠告誡“望子成才”的父母:過度的啟蒙教育,就當下來看,可能會讓孩子表現(xiàn)得很出色,但是對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損害和為孩子社會適應所制造的障礙則貽害無窮。

中國父母家庭教育中的三個悲哀


總結一下幾位家長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成功之處無外乎這四點:建立了融洽的親子關系;既關心孩子的聰明,也關心孩子的善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同時,我也想指出幾個我觀察到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即由于父母自負導致的悲哀。

為何教孩子學"乖"

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qū)――教孩子學"乖"。評價孩子時,動不動就說"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將"乖"當成了教育標桿,具體就是聽話,按師長和家長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語當中并沒有相應的詞語。

而在塑造這樣一批批"好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也剝奪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獨立空間,甚至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一種片面強調(diào)孩子社會性的教育理念?,F(xiàn)在的學校評選三好學生,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謂的"優(yōu)秀生"里,為何永遠沒有調(diào)皮孩子的身影?這其實很好理解,因為比起男孩子的好動,女孩子更容易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不吵不鬧、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們這個社會認可的"乖"孩子標準。

這樣的三好學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認為,那些不聽話的調(diào)皮孩子也有可取之處。比如那些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學生,雖然常會被老師教訓,但每次挨批后,都能立刻抖擻精神繼續(xù)調(diào)皮。所以說,他們的抗"擊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學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種能力,能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今后的人生,這對他們?nèi)蘸蟛饺肷鐣谴笥幸嫣幍摹?/p>

為何孩子心胸狹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傳統(tǒng)"圍墻式"的家庭教育,校園也不是傳統(tǒng)物理意義上的校園,孩子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的師資以及硬件設備。但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什么孩子的心胸卻變得狹小了?只會關心自己身邊的事,過去那種"煮酒論英雄"式的氣魄,為國家前途、為人類理想奮斗的抱負,在今天的年輕一代身上已難覓蹤跡。

因為我們的家庭教育將過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識的增長上,已經(jīng)無暇將英雄式的理想灌輸給孩子。在國際上,中國家庭對學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認的,可這種對知識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變得狹小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何孩子不愿回家

剛才聽那么多家長介紹"育兒經(jīng)",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父母的言談間還是把"兒童"的概念縮小為"學生"。孩子的生命就是這樣被壓縮到一個方面,以此來換取成功,代價未免太大。我們應該牢記:"兒童"的概念內(nèi)涵遠大于"學生",兒童除了在學校要當好一個學生外,在家里、在社會中還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

因此,家庭不止是給孩子創(chuàng)設的"學習家園",還應該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為什么現(xiàn)在那么多大學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監(jiān)獄",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學習?,F(xiàn)在有的家長總愛陪著孩子做作業(yè),我覺得這種做法值得商榷。

總之,孩子要適合家庭教育,也要讓家庭教育適合孩子,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尚枰赋龅氖牵斍按蠖鄶?shù)家長使家庭教育與學校的關系變?yōu)閱蜗?,只知道家庭教育圍著學校轉(zhuǎn),結果卻犧牲掉很多培養(yǎng)孩子品質(zhì)的機會。其實學校也可以協(xié)助家庭教育,優(yōu)秀的家長應該把握隨機的教育機會。

“尊重教育”中的誤區(qū):過度關注與太多道理


家長的過度關注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巨大的壓力?,F(xiàn)在的年輕父母大多受西方尊重教育思想的影響,一般不采用責罵的方式,而更多地采用講道理的方式,將年幼的兒童等同于成人進行溝通,殊不知這種交流方式表面上民主尊重,實際上高度控制。這類家長往往希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愿望和預設的目標發(fā)展,這非常不利于幼兒的自我探索與自我發(fā)現(xiàn)。

對孩子的"尊重"教育存在很多誤區(qū)。

1、智力至上。智力至上是兒童早期教育、特別是在獨生子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3-4歲時,孩子語言和智力的發(fā)展非常迅速,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往往讓初為父母者驚嘆不已,這很容易讓父母關注孩子的智力開發(fā)而不是性格培養(yǎng)。有的孩子可能天性聰明,但聰明的代價是對外界的評價過于敏感,這是同一特質(zhì)在不同領域的表現(xiàn)。對于這類孩子,如果過分強調(diào)孩子的智力發(fā)展而忽視孩子敏感的天性,將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和諧發(fā)展,恰恰很多父母忽視了孩子身上的這種雙重性。

2、過度關注。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主要表現(xiàn)在: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為了孩子不惜犧牲自我,刻意為孩子營造一種虛假的"甜蜜和溫馨",孩子也因此沒有機會了解他人的真實感受和想法,還容易誤解他人的意思,如不能理解老師的真實意圖等。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還表現(xiàn)在事無巨細都要弄個水落石出,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正?,F(xiàn)象過于敏感。

3、太多說教。太多說教和喜歡講大道理是中國父母最常用、也是最無力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缺乏機智和循循善誘的引導。

4、過高期望?,F(xiàn)代的年輕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因此對孩子的期望往往過高。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我想這正是孩子畏難、愛哭的重要原因:害怕失敗,害怕因此讓父母失望。

5、災難思維。父母總喜歡給孩子做評價、下結論,特別是針對孩子的弱點,先入為主,并過于主觀和武斷地預測孩子的未來,忽視孩子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其實,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其潛力和發(fā)展有很多不確定性,何不給孩子的發(fā)展多留一些空間呢?因為父母的預期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孩子對自己的預期,從而影響孩子的發(fā)展,我們稱之為自我預言實現(xiàn)效應。

建議

育兒焦慮是知識型父母、特別是知識型母親在育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的一些問題忍不住想要自己出面幫助孩子解決。然而孩子成長過程中更需要直接經(jīng)驗,而不是父母的寶貴的但是間接的經(jīng)驗,犯錯誤是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需的。做父母的總希望孩子少走彎路、直達目標,不僅對孩子自然成長的力量缺乏信心,而且對自身的教育效能缺乏信心。這類父母往往一方面重視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又懷疑自己的教育行為,導致教育方式矛盾、多變,讓孩子無所適從。因此,建議因育兒而焦慮的父母反省自己的育兒方式,在以下兩方面有所改進。

1、適當減少對孩子的關注。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不同于學校,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不只是給孩子進行知識和能力訓練,更重要的是提供孩子情感發(fā)展的安全基地。家長千萬不能缺乏清晰的自我邊界,不要為了孩子不惜犧牲自我,過多地卷入孩子的生活,就不能給孩子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事實上,孩子的性格不是大人刻意培養(yǎng)出來,而是在與家長的相處中,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形成的。建議讓孩子多與同齡人交往,讓孩子在沒有監(jiān)督和控制的情況下自由探索,自己獨立面對問題和困難。

2、盡可能少說多聽。養(yǎng)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種探索、一種藝術乃至一種冒險,我們不可能萬無一失,我們也不可能不犯錯誤。如果我們能坦然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危機,如果孩子未來的成功與否不再變得那么重要,如果我們真正能把孩子看成是一個完全獨立于自己的個體,如果我們內(nèi)心深處接受孩子的全部特質(zhì),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陪伴而不是教導孩子,如果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不加干預地聽孩子說而不是自己說,如果我們不是以貌似民主的方式將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強加于孩子,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話,我相信孩子會健康成長。也許,我們沒有必要擔心孩子出現(xiàn)各種問題,如果我們不去制造問題的話。我們能做的就是傾聽孩子的心聲,盡可能理解孩子,默默地陪伴孩子成長。

育兒知識:對于幼兒教育,父母是否反應過度?


在孩子不缺吃不缺穿的年代,現(xiàn)在的父母更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加大投資,比以前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這包括讓孩子學習更多的技能和如何做個優(yōu)秀的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家庭普遍物質(zhì)都很匱乏,沒有那樣的經(jīng)濟基礎去讓孩子學習其他特長。如果孩子不會讀書的話,他以后選擇的路就會相對較窄。就象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寫給對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幼兒教育,是孩子的基礎教育,為了把這個地基打好,父母們不惜付出一切。對于父母的反應,也并不都是反應過度,有幾種情況:

一、反應過度型。這類家長一般文化程度較高。他們有著強烈的意識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好。當現(xiàn)在出現(xiàn)各種早教機構時,他們愿意為了讓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而進行投資。并為孩子選擇硬件條件好、師資較強的保育院,來保證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長。早期智力的開發(fā)對孩子來說確實是有幫助的。比如:樂高教育機構等等。特別是對于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來說,他們沒有時間陪孩子做游戲。因此,找一家實力強的專業(yè)性強的教育機構對他們來說是很需要的。家長自身也在會通過一些講座、微課和網(wǎng)絡平臺學習如何做智慧父母。在大的城市里,父母這種意識較強,但在小的城市中,這類父母不算多。與整個教育環(huán)境有關。

二、反應積極型。這類家長雖然沒有較強的教育孩子的意識,但是也會積極配合老師。有意識地去關心、教育好孩子。只是他們認為沒必要花太多的錢和時間去投入到教育中去。自己還有自己的生活,條件太好的幼兒園,會對家庭產(chǎn)生比較重的經(jīng)濟負擔。不需要過于操心,只要正常的學習就可以了。對孩子沒有較高的要求。有機會的話,也會學習一點教育知,也會多帶孩子去玩一玩。但絕對不會讓自己活得很累。這類父母較多

三、反應消極型。這類父母也是有的。在小的城市中,教育資源也不發(fā)達。特別是在一些縣、區(qū)、鄉(xiāng)里。本身教育資源就少,經(jīng)濟不發(fā)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識自然也就不強。他們通常認為孩子能上個幼兒園就不錯了。對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yǎng)沒有太多考慮。他們不明白父母這個崗位是終身的,做父母也是要學習的。只有父母學習了,才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如何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當有學習的機會時,他們總是認為不需要去參加。心想:兒孫自有兒孫福。我的父母從來沒有學習過,不一樣把我們教育好了嗎?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父母,都不可否認,現(xiàn)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重視孩子的教育了。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但也不要反應過度,那樣的話,會過于焦慮和緊張。而且這種焦慮也會帶給家長和孩子。

過度保護教育讓孩子喪失自我學習能力


過度保護教育讓孩子喪失自我學習能力

一說到孩子的學習,家長們總是有著太多的抱怨:不走腦子,錯過的題改了之后還是一錯再錯,寫作業(yè)磨蹭,一邊玩兒一邊寫,效率很低……為了讓孩子改掉這些不好的習慣,家長們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孩子的學習成績依然沒有提高,學習態(tài)度也沒有改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學習能力的喪失呢?

過度保護教育就是家長對孩子擔心或不安而采取過分保護、包辦代替以及控制孩子思想和行為的一種教育方式。

五年級的小光是個既孝順又懂事的孩子,可是他的學習卻一直讓媽媽十分頭疼,表現(xiàn)在不愛動腦子,寫作業(yè)磨蹭,一邊玩兒一邊寫,學過的知識常常記不住,媽媽最惱火的是小光的錯誤率特別高,錯過的知識改過三四遍還會錯,而且不該錯的也錯,每次考試卷子上全是紅杠。為了小光的學習,媽媽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從檢查作業(yè)到每天的復習,檢查作業(yè)中的錯題,找到后再幫小光抄下來,督促他改正,如果還不會,就給小光再講解,不管是語文還是數(shù)學、外語,門門如此。盡管這樣,小光的成績?nèi)匀皇侨嗟箶?shù)。媽媽特別生氣,自己付出這么多辛苦,卻看不到一點效果,媽媽的脾氣自然好不了,把惱火全撒到小光身上,整天在學習上指責小光,逼著他學習。除了學習之外,小光想玩兒、想看電視的要求,媽媽一概不答應。

和平區(qū)教研室教研員、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周梅認為,小光母子的情況屬于典型的家長過度保護的教養(yǎng)模式,在孩子學習問題上的一個體現(xiàn)。小光媽媽在孩子的學習上花的時間很多,參與了小光學習的全過程,但是小光卻沒有自由的成長空間,造成他對學習很厭煩,一提學習就咧嘴。從小光來說,他厭煩媽媽催逼著學習,控制他的一切,不讓玩兒也不讓做他想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小光還離不開媽媽,他在學習上對媽媽強烈地依賴,他得借助媽媽才能解決學習上的困難。結果他對媽媽越是依賴,他的學習責任感和學習能力就越每況愈下,越是學習能力不行,媽媽就越著急。

過度保護教育的三種表現(xiàn)方式

一、家長常常為孩子過分地擔心與不安。表現(xiàn)在學習方面,就是家長唯恐孩子學不會,考試考不好,老師會批評。二、時時處處包辦代替。家長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包括學業(yè)、健康、交友甚至前途有太多的擔心和不安。這種不安導致家長對孩子過分地負責,給予過度的幫助和保護。三、對孩子嚴加控制。家長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忽視孩子的能力和傾向,希望孩子完全聽從家長的要求和標準去做,以家長的意志為意志。

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需要理論的觀點,如果家長對孩子時時過度保護,孩子沒有了自己的需要,就不會有追求和目標。

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一、使孩子喪失學習責任感。二、剝奪孩子能力增長的機會。三、造成孩子依賴性強,缺乏自信。四、導致學習興趣的喪失。

而學習責任感的喪失使孩子經(jīng)常不能獨立品嘗成功的果實。“你看怎么樣,我給你講對了吧,讓你背這個對了吧?!奔议L經(jīng)常這樣對孩子說。盡管孩子取得了好成績,但是他會有獨立品嘗成功果實的體會嗎?如果是孩子獨立完成考了好成績,他會特別開心,也會形成他日后學習的一個推力。

面對孩子的學習,家長應該讓孩子做學習全過程的主人。

一、培養(yǎng)孩子學習責任感,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的后果。很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的作業(yè)、考試錯得很多,在班里很沒有面子,被老師批評,就情不自禁地包辦代替。家長要丟開這個面子,讓孩子學會自己負責任,他上課沒注意聽,寫作業(yè)不認真,知識沒掌握,測驗沒有好成績,哪個地方錯了,孩子下次就會警醒,而家長的包辦代替會讓孩子失去這種責任心,過后還會錯。

二、要讓孩子自己成為學習全過程的主人。學習全過程從預習開始,上課聽講,認真完成作業(yè)并檢查,有錯誤要及時改正,之后是復習,迎接考試,考試后要總結,改正錯題。而很多家長除了上課不能跟著聽,其他過程幾乎都在參與。有一個家長為了讓孩子不再出錯,買了九本檢測題,讓孩子一遍一遍地做。這樣的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主動學習,還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三、如果孩子學習中遇到不會的題,家長不要立即上前告訴孩子答案,要啟發(fā)孩子獨立思考。要讓孩子養(yǎng)成主動找錯、改錯,不懂不會的問題要及時問的習慣。這是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關鍵因素?,F(xiàn)實情況是家長給孩子找錯,錯題本也是家長抄,然后再講解,督促孩子改正。

周梅老師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可是學習卻這么費勁,學習對他們來說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這些是因為家長的期望值過高以及家長在學習上過多地參與和關注。孩子抱怨沒有時間玩兒,情緒不高,學習熱情衰減,學習上肯定不能積極面對,只剩消極抵抗了。

相信《“過度開發(fā)”,教育的大悲哀》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獅子的悲哀的故事 1、獅子的悲哀的故事 一只獅子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尾巴上掛了張標簽。上面寫著“驢”,有編號,有日期,有圓圓的公章,旁邊還有簽名…… 獅子要自己摘下標簽是不可能的事,得合法地摘下它。它于是滿懷氣憤來到野獸...
    2021-01-18 閱讀全文
  • 過度教育三大表現(xiàn)你有嗎? 終于有了自己的寶寶,爸爸媽媽們都很開心,想用最科學的方法教育寶寶,但是不知不覺,家長們就會走進一些誤區(qū)。 1.完全照書本養(yǎng)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shù)以書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zhí)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
    2021-01-11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誤區(qū)之過度關懷 孩子呱呱落地,媽媽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充滿了母性的溫情。媽媽們時刻都在心里對自己說,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呵護、關心自己的寶寶,盡到自己最大的責任。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長...
    2021-04-09 閱讀全文
  • 過度啟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過度啟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煽情廣告,引領無數(shù)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對孩子的培養(yǎng)行動:不到1歲開始識字、學算術,剛會說話就背唐詩、學外語,二三歲開始學樂器,四五...
    2021-09-11 閱讀全文
  • 中國父母家庭教育中的三個悲哀 總結一下幾位家長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成功之處無外乎這四點:建立了融洽的親子關系;既關心孩子的聰明,也關心孩子的善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同時,我也想指出幾個我觀察到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2021-03-19 閱讀全文

1、獅子的悲哀的故事 一只獅子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尾巴上掛了張標簽。上面寫著“驢”,有編號,有日期,有圓圓的公章,旁邊還有簽名…… 獅子要自己摘下標簽是不可能的事,得合法地摘下它。它于是滿懷氣憤來到野獸...

2021-01-18 閱讀全文

終于有了自己的寶寶,爸爸媽媽們都很開心,想用最科學的方法教育寶寶,但是不知不覺,家長們就會走進一些誤區(qū)。 1.完全照書本養(yǎng)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shù)以書為標準喂養(yǎng)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zhí)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

2021-01-11 閱讀全文

孩子呱呱落地,媽媽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充滿了母性的溫情。媽媽們時刻都在心里對自己說,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呵護、關心自己的寶寶,盡到自己最大的責任。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長...

2021-04-09 閱讀全文

過度啟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煽情廣告,引領無數(shù)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對孩子的培養(yǎng)行動:不到1歲開始識字、學算術,剛會說話就背唐詩、學外語,二三歲開始學樂器,四五...

2021-09-11 閱讀全文

總結一下幾位家長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成功之處無外乎這四點:建立了融洽的親子關系;既關心孩子的聰明,也關心孩子的善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同時,我也想指出幾個我觀察到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2021-03-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