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男女寶寶教養(yǎng)的四大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1-03-01

教育教養(yǎng)筆記。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男女寶寶教養(yǎng)的四大差異”,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男女寶寶有四大差異分別是:

1.生理上有差異:

男寶寶出生時體重多比女寶寶重,身高和頭圍也略勝一籌。男寶寶大腦比女寶寶大約重10%,而女寶寶擁有更大的胼胝體使左右腦可以頻繁地溝通。

2.食量、說話、走路也有不同:

一般說男寶寶胃口好的多于女寶寶,這是因為男寶寶好動,喜歡奔跑、跳躍和打斗,能量消耗大,需要補充較多的營養(yǎng)。女寶寶的視覺、嗅覺較男寶寶靈敏,對食物就更挑剔,不容易接受新口味,這是因為女寶寶比較安靜,消耗量較小。然而男寶寶說話和走路都晚于女寶寶,這是因為女寶寶骨骼、肌肉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比男寶寶快。

Tips:對胃口好的男寶寶,爸媽要注意控制食量,不要暴飲暴食,以免變成小胖墩。對女寶寶要適當?shù)乜刂屏闶?,以免影響食欲。男寶寶開口較晚,媽媽不要著急,學話需要長期累積,非一朝一夕之功。對于女寶寶也不要讓她過早走路,強行提前走對骨骼發(fā)育有害無益。

3.技能與探索有不同:

男寶寶對新的物品感興趣,喜歡將新買來的東西拆開看個究竟。在睪丸素的刺激下,喜歡快速移動的物體,如電視、汽車、電腦等。男寶寶動手能力也比女寶寶強,能熟練地使用工具,組裝玩具和搭積木。女寶寶對新生事物常抱有畏懼心理,在女性荷爾蒙的作用下,對玩具比較愛護,喜歡照顧娃娃。

Tips:爸媽不要認為男寶寶拆裝東西是搞破壞,要鼓勵及引導他如何拆裝東西。爸媽對女寶寶要更加溫和、細膩和關心。爸媽對男寶寶應多給予一些挫折教育,在游戲中,鼓勵獨立自主,內(nèi)容可激烈一些、具有冒險色彩,以培養(yǎng)他堅強、樂觀的品質(zhì)。要盡量多給男寶寶自主創(chuàng)意的機會,盡量不要否定他的成果。爸媽要多和女寶寶交流,尤其是媽媽給她的溫柔體貼的溝通,將有利于培養(yǎng)女寶寶溫柔賢惠的性格。

4.疾病有差異:

到了6個月后,女寶寶患泌尿道感染的幾率遠大于男寶寶,這是因為女寶寶的尿道與肛門距離比較近,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由于男寶寶的基因組成為 XY,女寶寶為XX,因此如果X染色體有問題,女寶寶還有另一個可彌補,但男寶寶不能彌補,就會顯示出來,如蠶豆病、血友病、色盲、第二型黏多糖病,問題都發(fā)生在X基因上,男寶寶得病的幾率自然要比女寶寶多。

某些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狼瘡,女寶寶發(fā)病遠多于男寶寶。

Tips:爸媽給女寶寶擦屁股時,要注意由前向后擦,避免污染尿道引起泌尿道感染。對有遺傳疾病家族史的夫妻,應及早到醫(yī)院做孕前染色體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教養(yǎng)方面的4大誤區(qū)

·有些媽媽喜歡叫女寶寶幫助自己在身邊學做一些家務事,但不喜歡男寶寶插手,認為男寶寶做家務事是“婆婆媽媽”的表現(xiàn)。其實男寶寶跟媽媽學些家務,對提升精細動作很有益處,媽媽應正確引導。

·女寶寶做錯了事總愛以撒嬌的方式逃避爸媽的懲罰。當然寶寶做錯了事爸媽不應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處理,然而無論男女寶寶做錯了事都應一視同仁,給予相應的懲罰和教育。

·爸媽不喜歡男寶寶有暴力傾向。男寶寶喜歡模仿電影中的打斗動作,常會受到爸媽的訓斥,其實這僅僅是單純的模仿而已,如果爸媽能善加引導,幫寶寶辨明是非,就可以培養(yǎng)他的正義感。

·一些爸媽認為女寶寶愛打扮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如果一個男寶寶愛打扮就有點“娘娘腔”了。其實男寶寶也應打扮得帥氣十足,爸媽要讓他建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四大壞習慣影響寶寶的智力


據(jù)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視無睹的問題,常能影響孩子智力的發(fā)育,值得廣大家長的注意。

頭發(fā)過長

同人體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一樣,頭發(fā)也需要營養(yǎng),且其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種類有幾十種之多。由于頭發(fā)所需營養(yǎng)全部來自頭部的血液循環(huán),所以頭發(fā)過長,所消耗的營養(yǎng)勢必就多,大腦的正常生理活動就會受到影響。

食不厭精

少食或不食粗纖維蔬菜這些孩子大便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將會延長,人體就會吸收其中過多的有毒物質(zhì)。當這些有毒物質(zhì)的量超過肝臟解毒能力時,多余部分將通過血液循環(huán)進入大腦侵害中樞神經(jīng),造成中樞神經(jīng)中毒,出現(xiàn)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癥狀,久之影響智力發(fā)育。

甜食過量

腦部的正常發(fā)育離不開充足的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而甜食過量可影響食欲,從而減少高蛋白及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攝取。

輕視早餐

美國學者的實驗證明,在其余實驗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吃高蛋白早餐的孩子的學習成績優(yōu)于吃素食早餐者,而不吃早餐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差。

開發(fā)寶寶“學能”四大誤區(qū)


導讀: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誤區(qū)一:孩子發(fā)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fā)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對此,鄒小兵認為,孩子發(fā)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處于一種學習狀態(tài)中。

其實,學習分為“外顯性學習”和“內(nèi)隱性學習”,前者表現(xiàn)為學習英語課程,學習某項技能等,后者則是一種無意識學習。他還說,其實,在我們覺得什么都沒想的時候,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地實行而已。

因此,家長應該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個性、氣質(zhì)特色,順其自然,讓他們的天性得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適合他們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

誤區(qū)二:“迷信”智力測試

“智力測驗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jù)這個分數(shù)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簽”,那么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fā)展造成傷害。”專家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jīng)落后于心理學的發(fā)展實際,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長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測驗的分數(shù)低,就容易產(chǎn)生放棄心理,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從而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殺了他們在其他能力方面的發(fā)展。

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畢業(yè)于哈佛醫(yī)學院的美國權威學能專家梅爾???列文化博士,經(jīng)過30年的臨床研究與觀察,提出了八大學習模式,即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社交和高級思維八大系統(tǒng)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關鍵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勢與劣勢,不要將孩子劣勢擴大成“問題孩子”,而是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去發(fā)揮與克服。

誤區(qū)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huán)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xiàn).鄒小兵教授介紹說,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xiàn),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而且,這些“慢孩子”長大后很有可能具備其他“快孩子”沒有的優(yōu)勢——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竊等誘惑時,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樣容易改變,而是抱著審視的態(tài)度去接受。國外學能專家還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控制節(jié)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這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么去控制他的行為和一些語言的節(jié)奏。

誤區(qū)四: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癥”

課堂上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安靜地聽課——這是所有老師都很喜歡的課堂氣氛,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孩子會說說話,做做小動作等,來擾亂課堂秩序,而這些孩子往往被老師認為是有多動癥的。

根據(jù)列文博士八大系統(tǒng)理論,這類孩子其實屬于運動機能占優(yōu)勢,故喜歡用肢體代表語言。所以,并不是所有“愛動”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動癥。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老師講了一半課程,就已經(jīng)掌握了基本要領,知道下面該講什么了,感覺無聊便開始做做小動作。對于這類孩子,老師和家長更應學會了解其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比如,老師可以在孩子感覺無聊時提個問題,夸獎一下,調(diào)動其興趣繼續(xù)聽下去。

其實,注意力集中有問題的孩子往往創(chuàng)造力非常強,他們的腦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時,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經(jīng)常有沖動的表現(xiàn),所以學校就會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受到老師的批評。其實,大人們恰恰忽略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正確的方法是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著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獲得成功。

開發(fā)寶寶“學能”應向?qū)I(yè)人員取經(jīng)

造成以上諸多育兒誤區(qū)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廣大父母對寶寶未來發(fā)展的期望越來越高,但卻缺乏對寶寶學習能力的正確理解和認識,以致強制學習、拔苗助長、人云亦云和盲目從眾等現(xiàn)象比比皆是,對孩子的教育并沒有定勢,應該根據(jù)其天賦和特性來具體對待。公平的教育就是對所有的人不公平,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個體教育,用科學的育兒理念來武裝頭腦,”鄒小兵教授說,“開發(fā)寶寶潛能的基礎應該是尊重孩子的個性,而不是一味用共性的規(guī)則去要求他們?!?/p>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兒童保健專業(yè)人員在我國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明顯缺位。日前,由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分會嬰幼兒保健學組在全國七個城市針對1200多位0~3歲嬰幼兒父母的調(diào)查表明:超過半數(shù)的父母意識到需要特別培養(yǎng)寶寶的學習能力,但是僅有一成父母意識到從事嬰幼兒健康的專業(yè)人員指導的重要性。

而據(jù)了解,目前國際上關于嬰幼兒早期學能發(fā)展其實已經(jīng)形成了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并有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給予父母指導。但是在國內(nèi)新晉爸爸媽媽們的“育兒經(jīng)”,多是從長輩、同事、幼教人員等處咨詢得來的,而很少有人會請教兒童保健專業(yè)人員。

讓寶寶長高的四大要素


男人都渴望有個一米八的好個頭,女人也希望自己個子高挑苗條。這可不是通過主觀努力能達到的,這必須從嬰幼兒做起,必須在生長發(fā)育期間,通過提供充足、合理的營養(yǎng),提高睡眠質(zhì)量,加強運動等途徑,為孩子長高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不為孩子留下個矮的遺憾。怎么做才能使孩子長高呢?一、不能挑食:人的長高過程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嬰幼兒時期,另一個是青春期,這個時期促進長高營養(yǎng)是基礎。要給孩子多吃些富含各類營養(yǎng)的食物,如豆類制品、蛋、魚蝦、奶類、瘦肉等動物性食物,富含維生素C和A以及鈣等無機鹽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鈣,給幼兒和學齡兒童添加適量的鈣質(zhì)和魚肝油,這對長個子是很有益處的。二、保證充足的睡眠:健美專家常說“孩子睡得好,長得高”??茖W家們發(fā)現(xiàn),生長激素出現(xiàn)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時——在晚十點以后,而且持續(xù)較長時間。希望孩子長個子,一定要在晚上十點以前就寢。充足的睡眠是促進寶寶長高的重要途徑。三、多選有利于長個的運動:孩子的活動應當選擇輕松活潑、自由伸展和開放性的項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單杠等。而那些負重、收縮或壓縮性的運動,比如舉重、舉啞鈴、拉力器、摔跤、長距離跑步等,對身高增長是不利的。四、保持愉快的

心情:影響孩子生長的重要的生長激素,在睡眠和運動的時候分泌較高,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分泌較少。如果您的孩子經(jīng)常處于受到批評、責備,父母爭吵的環(huán)境中,心情壓抑、情緒低落,那會嚴重影響孩子長個。發(fā)布日期2004年02月04日09時

寶寶學走路有四大情緒變化


從寶寶邁出第一步開始,他的情緒、行為都會相應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他將不再是一個完全依賴于父母的小生命,他必須在渴望與父母親近以及追求獨立、積極探索之間尋求平衡。

專家指出,一歲左右的孩子對行走這項新技能充滿了新奇感,但是隨著他們越走越穩(wěn)當,甚至學會跑之后,他們又會時刻盯著父母,不愿父母遠離他們。

以下四種情況在初學走步的寶寶當中較為常見,父母了解之后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度過這一階段。

1、個性變化

許多寶寶在學習走步之前性情都比較溫和,而且很容易相處,但是自打他們邁出第一步之后就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性情也變得暴躁起來。父母會發(fā)現(xiàn)寶寶的性格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轉(zhuǎn)變,有些變化甚至是驚人的,還有些原本就很膽小的孩子變得愈發(fā)謹小慎微。專家對此的解釋是,由于對周圍世界的探索不斷深入,寶寶的個性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拓展。

應對方法:

a、接受寶寶個性上的變化。避免過度保護,也不要打擊寶寶大膽探索的熱情,但是必須時刻注意他的安全。

b、制訂一定的行為規(guī)則。幫助一歲的寶寶度過情緒波動期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遵守一定的規(guī)矩。

2、纏著媽媽

學會走路讓寶寶感到非常興奮,但他同時感覺到舒適的生活現(xiàn)狀發(fā)生了改變。寶寶會走路之后就不再像以前那樣總被抱在懷里了,他會因此感受到成長的痛苦,因為他不能再完全依賴于父母了。

學會走步之后的幾個月內(nèi),最讓寶寶不安的就是離別。這一階段的寶寶在父母離開或是有陌生人出現(xiàn)的時候大哭大鬧就是這個道理。

應對方法:

a、做游戲。家長可以和寶寶玩“捉人”的游戲,通過這個游戲告訴他,爸爸、媽媽離開之后他也是安全的。

b、在離開之前讓寶寶有充分的準備。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再見的習慣。如果你只是暫時離開,那就告訴寶寶,你很快就會回來。

3、行為倒退

對剛剛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這可是個苦差事,所以他們有時候不愿意走路也是正常的。還有些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前能夠輕松地冒出個別單字,如爸、媽,但是當他忙于練習走路的時候可能就不再說這些字了。另外,學會走路的寶寶在某些時候可能還是喜歡爬行,特別在他們重重摔過一跤或是感冒之后。

應對方法:

a、留心行為倒退的跡象。如果孩子吵著要大人抱,那在他睡覺的時候就多抱著他哄哄。如果寶寶不愿意走路,你可以試著用玩具逗他。

b、重新激發(fā)他對語言的興趣。如果寶寶出現(xiàn)了語言障礙,家長應該經(jīng)常和他說話,多給他講故事,多問他問題,在他回答的時候給予鼓勵。

4、心愿受挫

一旦寶寶學會走路之后,他就想著跑。一旦他能夠爬以后,他就想著能站起來。但是由于操之過急,他們的心愿往往不能實現(xiàn)。寶寶對待挫折的做法往往是提出更多的要求,甚至是挑釁。他們會把大人帶到想要的東西面前,或是你不讓他拿的東西他偏要拿。

應對方法:

a、不要和寶寶較勁兒。給他自由選擇的空間。用游戲來化解可能出現(xiàn)的沖突,并且鼓勵他說話。

b、給予幫助。當寶寶明顯做不到某件想做的事情的時候,給予他幫助。讓他知道,請別人幫忙是完全可以的。

寶寶學習走路的困惑

Q:我兒子一歲了,但是他好像對走路根本不感興趣,要緊嗎?

A:給你的孩子一點時間。通常情況下,寶寶會在10至14個月之間走出無需外力幫助的第一步,但是這個時間段也不是絕對的,前后有很大的浮動余地。你的孩子很可能還在為這一歷史時刻的到來做著充分的準備,比如練習扶著家具站立。你可以減少他坐高腳凳和手推車的時間,給他一些伸展四肢的機會。調(diào)整家具的布局,讓孩子可以扶著家具安全地挪步。和他玩一些游戲,鼓勵他站立。如果他到15個月的時候還是不會走路或是不愿練習的話,你應該咨詢一下醫(yī)生。

Q:我女兒正在學習走路,在這一過程中她重重的摔過幾跤?她會傷著自己嗎?

A:大多數(shù)孩子學步的時候都是向后跌坐在地上,所以不會有大礙。即便他們向前跌倒,一般也會本能地用胳膊護住頭部。當然,你應該時刻注意她,確保安全。給她創(chuàng)造一個寬敞的玩??臻g,把有可能傷到她的東西挪開。如果她是剛剛學習走步,盡量避免堅硬的水泥地面,可以在地毯、木地板、草地上練習。孩子學步的時候免不了有一些磕磕絆絆,胳膊和腿上出現(xiàn)擦傷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跌倒的時候碰到了頭部,你要觀察她有沒有嗜睡、極度煩躁等癥狀出現(xiàn),一旦發(fā)現(xiàn)要立刻去醫(yī)院檢查。

Q:我女兒16個月了,但只有抓著我的手或腿才敢走路。我應該怎樣幫助她克服恐懼心理?

A:看到其他孩子學習走路可能會激發(fā)你女兒的信心。安排一些時間讓她和已經(jīng)開始走路的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另外,你可以讓孩子玩一些推動玩具,例如兒童專用的購物車或是玩具手推車,以此幫助她練習平衡能力。最終,放手讓她自己走。站在離她幾步遠的地方,鼓勵她走過來。她有可能先在地上坐一會兒,但她還是會站起來走向你的。當她有進步的時候,及時給予一些表揚,這樣她會對自己邁出的這一步感到自豪。

感受男女差異淡化性教育


感受男女差異淡化性教育

你知道小朋友眼中的愛情是怎樣的嗎?梅嶺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們給出了回答:“愛情是生命;愛情是夜晚最閃耀的星星;愛情是百米賽跑的獎牌;愛情是太陽和月亮,是唯一?!泵穾X小學特色課程“兒童哲學”和“男孩女孩課”首度公開,而主題就是愛情。這也成為家長們關注的話題,給小學生講愛情,會不會太早了?

初衷

學生了解愛情才會珍視

“愛情是最不能褻瀆的東西,因為愛情是偉大而永恒的。今天在課堂上,我也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會去考慮金錢,或者門當戶對,這樣是不好的?!弊蛉?,著名教育家、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深圳南山附屬學校校長李慶明,成為這堂“哲學課”的主講老師。

如今,青少年兒童早戀的情況越來越多,問題也隨之而來。李慶明認為,原因就在于學校缺乏愛情教育。“我們應該讓他們從小就看一些愛情繪本和愛情童話,了解什么是愛情,才會珍視它,反而不會做出出格的事情?!?/p>

梅嶺小學教師龐舒勤則向記者介紹,現(xiàn)在一些高年級的同學之間會存在相互吸引的情況,這是青春期愛情的萌芽?!斑@是一種自然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去回避。

課程

認識尊重感受男女差異

“我們把這方面的教育融入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男孩女孩課’中,我們會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設置不一樣的內(nèi)容。”梅嶺小學校長陳文艷介紹,該校的一二年級男孩女孩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是“認識差異”,三四年級是“尊重差異”,五六年級是“感受差異”,“五六年級就有課程是‘同桌的他/她,我想試著了解你’。愛情教育也會穿插其間?!?/p>

“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上很避諱談‘性’,然而現(xiàn)在很多女孩對于自己的性別認識是不完整的,男孩的女性化傾向也越來越嚴重?!标愇钠G對此很擔心,她希望男孩女孩課能夠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觀點

校園性教育該淡化嗎?

李慶明說,性教育帶有隱私性,是一種家庭教育,不應該在學校公開傳授。他認為,學校應當重視愛情教育,淡化性教育。

對于“我從哪里來”這個孩子必問的問題,應該如何解答呢?李慶明說:“我們大可以告訴他們他是從媽媽肚臍眼里,或胳肢窩里出來的。之前也有小學課堂播放母親分娩的紀錄片,母親痛苦的神情反而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傷害。

在這一點上,揚州大學朱教授持保留意見:“在西方,父母遇到這種問題時往往并不隱瞞,但如何回答要講究方法,可以考慮通過卡通繪畫的形式,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p>

寶寶入園后家長教育四大策略


忙活了好幾個月的父母們,終于把孩子送進了稱心如意的幼兒園。許多父母松了一口氣,總算萬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樣就看幼兒園老師的了。殊不知這時的孩子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更需要父母的關注、扶持。年幼兒童習慣形成需要反復地實踐和訓練,如果家庭不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對孩子成長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形成雙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園后您還得講究些教育技巧。

1、及時鼓勵孩子在幼兒園的進步

當孩子在幼兒園取得了一點進步,如學會一首歌,一支舞,學會寫自己名字……父母應及時鼓勵。鼓勵形式可以是送他一個小禮品,在家人面前大聲表揚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深刻體會到幼兒園生活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加深對幼兒園的情感。對不容易適應的孩子,父母應該盡量避免問他“今天在幼兒園老師對你好嗎?”“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嗎?”等等,避免讓孩子的記憶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緒體驗中。如果孩子說不喜歡幼兒園,或者不喜歡老師,父母應該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與他談幼兒園的事。

2、教給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兒園中,有一個孩子看到一個小朋友在玩一輛漂亮的小汽車,就希望一起玩。一開始這個孩子只盯著小朋友,不說話。當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時,就撲上去,一把推開那個小朋友,搶了小汽車……這僅顯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現(xiàn)。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該教給孩子如何熱情地邀請小朋友一起玩,如何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識地教孩子學會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大方地向別人問好等。孩子說話時,教他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愿。例如,當孩子想去廁所時,應該說“我想去廁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讓他用意義含糊的習慣語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確評價老師

在培養(yǎng)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師是一條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友”,父母首先應該信任教師,才能協(xié)同教師工作。千方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指責教師。剛?cè)雸@的孩子,需要對老師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師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維護教師形象。所以,當孩子對父母說:“今天,我們畫菠蘿啦,我畫得可好呢,但老師沒有讓我‘上墻’?!备改覆粦撜f:“你們那個老師偏心?!泵髦堑母改笐撜f:“那是因為老師認為你能夠畫出比這一次更好的菠蘿,他等著你下一次的菠蘿呢!”然后,私下里再與教師交流孩子的表現(xiàn)和情緒。記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維護老師的形象

,而不是相反。

4、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

入園之初,父母要主動幫助老師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師價紹孩子的個性特點、生活習慣等。讓老師真實地掌握孩子的特點,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徑接近孩子,使孩子對教師形成信賴、依戀的心理。幼兒入園后,父母同樣應該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緒、表現(xiàn)告訴老師,但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這樣既可以從老師那里獲得指導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師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消除孩子的顧慮、不安,促進孩子的成長。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直接與教師交流孩子的情況,也可以通過聯(lián)系手冊,進行家園聯(lián)系。此外,幼兒園各種活動,如六一兒童節(jié)、元旦,以及父母開放日,父母要積極參加,理解幼兒園的教育、管理方法,親眼目睹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的各種表現(xiàn),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使教育發(fā)揮最大效率。

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的六大差異


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歷史傳統(tǒng)、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觀念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從這些差異中,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值得中國家長學習的觀念和做法。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為和習慣

●西方家長:從小教起從日常教起

西方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與情感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nèi)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yǎng)。

●中國家長:忽視了“做人的教育”

而我國家長和幼兒教師往往脫離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實際,例如幼兒園時就提出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偉大理想主義的教育,忽視基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等與孩子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做人的教育”。

我們一直談教育要循序漸進,這不僅適用于智力教育、知識教育,同樣適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F(xiàn)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社會性發(fā)展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的“做人教育”不無關系。

(二)讓孩子學會獨立

●西方家長:讓孩子自己動手學會獨立

西方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做,自己生活,從勞做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這樣的情形: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

●中國家長:層層保護種種溺愛

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往往要抱著或拉著孩子走。

(三)讓孩子自然發(fā)展

●西方家長:讓孩子自由發(fā)展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觀念相對比較淡薄,他們并不煞費苦心地設計孩子的未來,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發(fā)展,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huán)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

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fā)點的。

基于這種觀念,西方國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煉。他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成長必須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從小就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

例如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分擔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鏟雪、秋天掃落葉等。西方孩子從小就從事的送報等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煉。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里熟睡時,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

這在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看來可能有些“殘忍”,而正是這看似“殘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獨立自強的生活本領。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中國家長:期望過高只重學習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在家庭里到處彌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心外,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為使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光宗耀祖”,學習之外的事情家長都不讓孩子干,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從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婚、養(yǎng)兒育女等。

盡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能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tài)和做人的比拼。

(四)重視和孩子的心靈溝通

●西方家長:經(jīng)常溝通重視心理健康

西方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來實施。他們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長商量。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對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重要。

●中國家長:更關心生理需求而忽視心理需求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國不少家長的做法卻正好相反,他們?nèi)粘I钪袑ψ优年P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關心甚至根本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和性格、意志的磨煉。

其結果是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過低,以至經(jīng)不起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喪、頹廢、自暴自棄,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厭世。此類事件近幾年各媒體屢有報道,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結果,更確切地說是家長忽視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而造成的悲劇。

(五)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西方家長: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選擇

西方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

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親友,都沒有特權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

●中國家長:支配欲強,要求孩子順從自己的意愿

而中國家長則大都要求孩子順從、聽話。

(六)鼓勵孩子創(chuàng)新和探索

●西方家長: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探索

西方家長“鼓勵創(chuàng)新”,而中國家長往往“滿足于克隆”,前者鼓勵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導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西方家長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能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營造一個利于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和氛圍。他們對孩子所做的種種探索行為往往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見解,并對其中的疑問進行積極的探索。

即使家長認為孩子的某一行為并不具有積極的效果,他們也不會過多地干涉,而是讓孩子在自己進行的探索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中國家長:往往滿足于“克隆”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探索活動大部分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他們往往把孩子自己進行的“探索活動”視作“胡鬧”而加以制止。

例如美國孩子拆了家里的鬧鐘,若能裝回,多數(shù)家長會稱贊孩子,若是裝不回,許多家長會與孩子一道把鬧鐘裝上,甚至鼓勵孩子再拆、重裝一次。但中國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鬧鐘,就算自己能裝回,恐怕也沒幾個敢告訴家長的。

孩子往往在家長的嚴格管教下被熄滅了創(chuàng)造性火花。

幫寶寶平穩(wěn)度過“四大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8個月的煩躁您感到陌生

人見人愛的寶寶本來對任何人都微笑,誰抱都沒問題??墒?,突然有一天,他就不再接受隨便什么人的擁抱,對所有不屬于親近范圍的人都板著小臉,無憂無慮的笑容變成了不安和焦躁;從早到晚粘著媽媽,只要媽媽一遠離,他就不滿地自言自語,嘮嘮叨叨。這樣的時候,往往連爸爸的親吻也不能讓他平靜下來。只有天天在他身邊,給他喂食換衣的媽媽才能靠近他。

到底怎么了?

寶寶開始認生了,不僅能夠區(qū)分親人和陌生人,親人之中也有感情深淺的區(qū)別。除了最親近的媽媽,他甚至需要和任何人保持距離,以擁有私人空間。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并不是可以任人擺布的娃娃,個性已經(jīng)慢慢顯現(xiàn)出來。這個時候,寶寶的世界就是他所看到的世界,那些在他視野外的物體就是在另外的世界里。

他認為媽媽的存在是依賴著他的,如果媽媽離開他,進入一個沒有他的世界,簡直是把他排斥到媽媽的生活之外了,那他怎么可能接受呢?!設身處地的替他想想:你的寶寶其實真的很不明白,“為什么我的媽媽不能24小時都跟我在一起呢?”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順其自然地讓他與陌生人交往,不勉強他,但也別太縱容他。盡量注意給他安全感就好。

別強行和他分開,只為了讓他習慣沒有你的日子。不要指望短暫的消失就可以讓他慢慢習慣與你的分離。

如果你已經(jīng)開始重新工作,白天必須和他分開,給他留下一個帶有你味道的物品,比如一件柔軟的睡衣,一條絲巾,讓他感到你并沒有完全離開。不要以為他不明白你所說的話,告訴他你會很快回來,不需要滔滔不絕,僅僅是一些簡單的句子就足夠了。比如:媽媽喜歡你,媽媽親親你,媽媽很快就回來,這些簡單的句子會讓他安心一些。

不要在他睡覺的時候出發(fā),不要不和他說再見就走。也許你會覺得在這樣做比起在他絕望的哭叫聲中出門要輕松的多;但是下一次,他甚至會抗拒睡眠,因為媽媽會在他無知無覺的時候消失。

玩藏貓貓。藏了自己的臉,然后再顯現(xiàn)出來,反復幾次,再藏自己的臉,然后顯出一個小娃娃,這樣盡管我們不在他身邊,但是替代品還存在。

第二個叛逆期:1歲半到2歲半拒絕的年齡

喂飯的時候,他轉(zhuǎn)過頭去拒絕;穿衣的時候,他左顧右盼,假裝沒看見;或者直接說“不”!他反對所有我們的建議:出去散散步,或者洗個澡,去外婆家看看,甚至一些平日喜愛的事情他也要故作姿態(tài)地拒絕。

到底怎么了?

到目前為止,孩子只做父母對他說應該做的事情。但是現(xiàn)在,他開始發(fā)現(xiàn):你們不做他想做的事情。進一步的發(fā)現(xiàn),甚至父母在竭力和他對著干。他沒權利碰那些漂亮的花瓶,不能吃那些眼花繚亂的食品,不能跑快了不能穿少了不能……

在1歲和18個月之間,孩子們從父母的嘴里發(fā)現(xiàn)了“不”這個詞——簡單但是神奇的,帶有權利的詞匯。不,是對自我的強烈確認,不,是對自我意愿的深刻表達。我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孩子的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了。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他的第一個“不”還是比較容易扭轉(zhuǎn)的,因為他們還沒學會討價還價。首先你要堅持自己主張,然后開始想辦法:這時候可以運用一些分心術,比如說:媽媽要去購物,但是可以經(jīng)過街頭那個小公園。他一定會自己穿好衣服,忘記自己說過不要出門的。

在一些主要問題上,學會斬釘截鐵:就是這樣,沒有別的選擇!父母之間可以搞配合,意見統(tǒng)一,不給孩子留余地。

掌握原則

睡覺時間,好的吃飯習慣,對別人的尊重,這些是您不可以妥協(xié)的,其他,比如是穿粉裙子還是紅褲子,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選擇呢?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拒絕也越來越難以被扭轉(zhuǎn),以至引起沉不住氣的媽媽爸爸和他沖突。孩子似乎一直在挑釁父母的決定權:到底誰是頭兒?這時,父母要做的就是讓他明白,這件事情上,“頭兒”絕對不是他。當然,有一些父母所采取的息事寧人的妥協(xié)做法,或許可以換來暫時的輕松,但是小頑固更需要的是學習對事物尺度的掌握。

第三個叛逆期:1歲半到4歲半長脾氣了

他為一丁點兒事就亂發(fā)脾氣:被禁止吃一塊糖,你拒絕把手機給他,或者只為了你讓他停下手中的玩具而來吃飯,他就變得出奇的暴力,哭鬧得昏天黑地,而且此時正是他開始說話的年齡,他甚至會說一些你接受不了的話:媽媽壞,討厭媽媽之類。

到底怎么了?

您的孩子目前正處在一個新的階段:人生第一個叛逆時期。從學會說“不”到發(fā)動戰(zhàn)爭。他的憤怒經(jīng)常和他被剝奪的權利聯(lián)系在一起:您拒絕他的愿望或者沒收了他的物品。這個年紀的孩子只知道享受歡愉。當快樂被剝奪,他們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會忍耐和包容;當然,這和他沒有完全發(fā)育成熟的腦部有關。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保持冷靜

這是正常的孩子舉動,人性弱點,不要喪失教育孩子的信心以及無端去找尋自己教育的錯誤。

如果您大聲喊叫,只會火上澆油。也許他會因為你的暴力舉動而停止哭鬧,但是內(nèi)心深處他會更加沒有安全感。

面對這樣的哭鬧,不如先自娛自樂轉(zhuǎn)移注意力

“來,我們來聽音樂!我們來跳舞!”如果他還是不理睬你,那么您可以自己先開始,如果這樣還不能讓他平靜,讓他自己回自己屋里生悶氣吧。和他隔離一段時間,當他開始平靜下來,重新和他在一起,“現(xiàn)在我們可以出門玩了吧?口渴了吧?”

在公眾地方和家中,注意用同樣態(tài)度對待孩子

否則,孩子的自我表現(xiàn)欲加上憤怒簡直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好演員。擁有眾多觀眾的注視,在他就猶如找到了保護傘,他會變本加厲地哭叫。如果孩子當眾哭鬧,馬上隔離孩子和眾人,盡快把他帶回家。

避免讓他跟您對著干,每次盡量給他一個選擇,比如面對早上不愿去幼兒園的孩子:咱們?nèi)ビ變簣@,還是上醫(yī)院?

每次哭鬧之后,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都經(jīng)歷了一場身心疲憊的斗爭,哭喊后還要伴隨幾分鐘的抽泣,此時應該讓他放心你們的關系并沒有因此改變,輕輕的擁抱讓他忘記剛才的不愉快。最后,安慰孩子,告訴他你理解他的感受,他有權利生氣,然后否認他的抗議,雖然哭鬧,但是這并不能改變你的決定。

第四個叛逆期:2~5歲獨立的宣言

突然有一天,他決定什么都自己干:自己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摁電梯上的按鈕……甚至自己去幼兒園!誰幫忙他跟誰急;第二天,他又什么都不想做了,甚至自己的襪子都懶得脫,哪個才是真正的他?

到底怎么了?

從拒絕他人的階段過來,孩子開始有獨立自主的渴望。獨立完成的愿望顯示了他小小的權利欲望,以及挑戰(zhàn)自我極限的本能:他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對自己的環(huán)境做多少改變呢?這正是一個讓孩子進步的好機會,但是很多家長卻還沒反應過來,仍然一成不變的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家長善意的保護性措施扼殺了孩子獨立自制能力。另外惰性也干擾和影響孩子的進步,難怪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如何度過這個時期

鼓勵支持他獨立自主的愿望,比如他決定自己穿鞋,盡管左腳穿入右鞋。你要做的是保持事物的趣味性,給予方向性的指導。僅僅去幫助他記憶什么標志可以區(qū)分左右腳,最終祝賀他的進步!

一些小的損失是必然的,也許目前您耽誤一些時間,但是從此以后,您會贏得更多的時間。一個孩子有學習的欲望,他心里的成熟度已經(jīng)前進了一大步。相反如果您阻止他的求知行為,他可能會喪失這種學習能力。如果您趕時間,那么盡力在平時多讓他練習或者直接幫助他完成。如果到4歲,他還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進度,那么您應該重新審視以前的教育方式了。

也許衣服系錯了扣眼,臉沒洗干凈,接受他做的不是很完美的事情,不要苛求。

當然,您不能忽略安全問題。在他提出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事情的時候,向他解釋一個年齡段有一個年齡段可以做的事情,目前他還太小。讓他期待自己的成長吧。

給寶寶使用抗生素的四大誤區(qū)


一、寶寶一“感冒”就給用抗菌素

幾乎沒有哪個寶寶沒有得過感冒,尤其是秋冬季節(jié)氣溫驟變時。很多父母誤以為感冒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因此,都習慣在家中備上很多的抗菌素,以便寶寶患病時隨時可用。

其實,90%-95%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而抗菌素對病毒沒有殺滅作用,所以寶寶患感冒時,如果沒有并發(fā)細菌感染,是不需要服用抗菌素的,尤其是廣譜抗菌素。因為這樣做不僅對病毒沒有殺滅作用,而且還可能由于濫用抗菌素,導致細菌產(chǎn)生抗藥性。當真的患了細菌感染時,再用抗菌素時可能會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而藥效越來越弱,結果是使疾病越來越難治,必須加大藥物的劑量或聯(lián)合用藥。這樣,不僅影響治療效果,并且還會使藥物副作用增大,引起很多不良反應,如藥物疹、白血球減少等。更重要的是,濫用抗菌素會導致醫(yī)學開發(fā)新型抗菌素的速度趕不上細節(jié)的變異速度,有一天終會因為細菌的耐藥性而使感染成為不治之癥。

如果寶寶感冒了該怎么做呢?

1.感冒時可給寶寶服用中成藥,如小兒感冒沖劑、清熱解毒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散等中藥,這些藥物對病毒有抑制作用。

2.對于幾天沒有排便或便干的寶寶,可以服用一些小兒牛黃散或新清寧片,這樣,就會使寶寶的排便通暢起來,因此而“泄火”,很快地就退了燒。

二、寶寶腹瀉時濫用抗菌素

寶寶的消化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善,加之從4個月起要添加離乳食品,因此,免不了會出現(xiàn)腹瀉,而且寶寶往往表現(xiàn)得又吐又瀉,使得父母顧不上找出腹瀉的原因,就急著給寶寶用抗菌素。有時,為求快速止瀉,甚至好多種同時一起用,而且一用就是好長時間,這樣做父母才認為保險,包括不應該給寶寶使用的吡哌酸。然而腹瀉卻是越來越重,即使三天兩頭地帶寶寶往醫(yī)院跑,可仍舊是遷延不愈。其實,這正是由于媽媽濫用抗菌素所致。

寶寶腹瀉該怎么辦?

1.如果寶寶發(fā)生腹瀉,父母不可千篇一律地用抗菌素,因為腹瀉并不一定都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有時是由于病毒、霉菌感染所致。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寶寶排便和用藥情況,如果服用抗菌素后,腹瀉次數(shù)減少,病情減輕,就表明是由細菌引起的,反之則是病毒或霉菌感染了寶寶腸道,如果在秋季,很可能是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不可使用抗菌素。

2.即可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也最好先到醫(yī)院做一下便常規(guī)、便細菌培養(yǎng),以便確定引起感染的細菌種類,據(jù)此選用有效的抗菌素,并用藥時間一定要恰當,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

3.當寶寶轉(zhuǎn)為難治性腹瀉時,應該馬上停用抗菌素,服用扶植正常腸道菌群的藥物,如整腸生、回春生或促菌生,同時服用VB族維生素、葉酸等,并定期檢查腸道菌群的數(shù)量,待恢復正常后逐漸停藥。

三、寶寶一生病就用價格昂貴的抗菌素

寶寶患了肺炎時又哭又鬧,不好好地吃東西,父母看到寶寶變得消瘦了,又是那么地難愛,恨不能讓寶寶的病一下子好起來,于是就要求醫(yī)生給用價格高、罕聞的抗菌素,或是自行去藥房購買,把它們視為最有效的藥或特效藥,而且認為藥物用量越大、使時間越長越好,覺得多吃藥總比少吃藥或不吃藥要好。

殊不知肺炎的治療并非越高級的抗菌素越好,因為肺炎的病原很復雜,有細菌、各種病毒,還有支原體、衣原體等,只有用對了抗菌素,才能確保治療效果。因此最有效的抗菌素,是看它能否緩解寶寶的癥狀,而不一定非得是價格高昂的抗菌素。有時價格高昂的抗菌素對寶寶并不一定適宜,如果沒有用對,在一些嚴重的感染的早期,如流腦、化膿性腦膜炎,常會因為使用抗菌素而使臨床癥狀及實驗室的檢查結果變得不典型,或是由于藥不對癥、處理不當而使病情出現(xiàn)惡化,不僅給醫(yī)生正確做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帶來困難,而且由于耐藥菌株的形成,還會造成抗菌素的選擇困難及治療效果不佳,同時增加家庭經(jīng)濟負擔。

那該如何選擇藥物呢?

1.對于寶寶而言,療效好、管理副作用又小的抗菌素是最適宜的選擇。如傳統(tǒng)使用的青霉素,不僅價格低廉,而且療效非常好。

2.用一種抗菌素有作用,就不必再采用多種抗菌素聯(lián)系使用,只有寶寶患了重癥肺炎時,才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聯(lián)合用藥。

3.藥品不是補品,并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新藥一定要比老藥好,更不是價格越昂貴效果就越好,而是要根據(jù)實際病情聽從醫(yī)生的正確處理。

給寶寶使用抗生素的誤區(qū)

四、只要是炎癥就必須用抗菌素

有時,寶寶在玩耍中不慎扭傷了胳膊或腿腳,受傷的地方馬上出現(xiàn)紅腫熱痛,父母以為是炎癥,趕快給寶寶用抗菌素消炎。其實這種炎癥與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不一樣,它是由于局部肌肉、血管、淋巴管及末梢神經(jīng)被拉斷而形成的水腫,并不是細菌感染所致,因此被稱為“無菌性炎癥”,或是寶寶對某種物質(zhì)過敏而引起炎癥反應,如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等,也同樣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使用抗菌素不僅無效,反而會引起新的過敏反應。

如何處理無菌性炎癥或是過敏引起的炎癥反應呢?

1.四肢扭傷時不要使用抗菌素應該在炎癥早期做冷敷,禁止捏揉,3天后改為熱敷,以促進炎癥消退。

2.過敏引起的炎癥必須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息斯敏、撲爾敏等。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男女寶寶教養(yǎng)的四大差異》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教養(yǎng)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應對寶寶“粗口”四大對策 導讀:當寶寶說粗口的時候,不妨把它當成是一些平凡的字眼,不要給予過份的關注,切忌因此責備寶寶甚至打?qū)殞?,這樣只會加深他對粗口的印象。 不知家長有沒有注意到,寶寶有時可能會說“粗口”,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的...
    2021-11-27 閱讀全文
  • 四大壞習慣影響寶寶的智力 據(jù)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視無睹的問題,常能影響孩子智力的發(fā)育,值得廣大家長的注意。 頭發(fā)過長 同人體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一樣,頭發(fā)也需要營養(yǎng),且其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種類有幾十種之多。由于頭發(fā)所需營養(yǎng)全部來自...
    2022-02-24 閱讀全文
  • 開發(fā)寶寶“學能”四大誤區(qū) 導讀: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2021-04-15 閱讀全文
  • 讓寶寶長高的四大要素 男人都渴望有個一米八的好個頭,女人也希望自己個子高挑苗條。這可不是通過主觀努力能達到的,這必須從嬰幼兒做起,必須在生長發(fā)育期間,通過提供充足、合理的營養(yǎng),提高睡眠質(zhì)量,加強運動等途徑,為孩子長高創(chuàng)造有...
    2020-09-03 閱讀全文
  • 教寶寶說話應避免四大誤區(qū) 什么時候?qū)殞氶_始說話?爸爸媽媽怎么引導寶寶說話?當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這樣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
    2021-11-29 閱讀全文

導讀:當寶寶說粗口的時候,不妨把它當成是一些平凡的字眼,不要給予過份的關注,切忌因此責備寶寶甚至打?qū)殞殻@樣只會加深他對粗口的印象。 不知家長有沒有注意到,寶寶有時可能會說“粗口”,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的...

2021-11-27 閱讀全文

據(jù)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熟視無睹的問題,常能影響孩子智力的發(fā)育,值得廣大家長的注意。 頭發(fā)過長 同人體的其他組織或器官一樣,頭發(fā)也需要營養(yǎng),且其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種類有幾十種之多。由于頭發(fā)所需營養(yǎng)全部來自...

2022-02-24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的能力系統(tǒng)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jù)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2021-04-15 閱讀全文

男人都渴望有個一米八的好個頭,女人也希望自己個子高挑苗條。這可不是通過主觀努力能達到的,這必須從嬰幼兒做起,必須在生長發(fā)育期間,通過提供充足、合理的營養(yǎng),提高睡眠質(zhì)量,加強運動等途徑,為孩子長高創(chuàng)造有...

2020-09-03 閱讀全文

什么時候?qū)殞氶_始說話?爸爸媽媽怎么引導寶寶說話?當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這樣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

2021-11-2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