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給大家一篇關于“數學遠的近的教案”的新鮮文章。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教案是為加強教育教學團隊建設和職業(yè)發(fā)展提供的有效支持。感謝您來到這里敬請參觀我們的網頁!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第一課時。教材以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場景為依托,重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將學習活動置于模擬情景中,給學生提供操作和活動的機會,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為學生今后學習組合數字和學習概率統(tǒng)計奠定基礎。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②引導學生發(fā)現和應用排列組合的規(guī)律,做到不重復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③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
⑤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我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掌握求簡單事物的排列和組合的方法,難點是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做到不重復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為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guī)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
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基于這樣的認識,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從生活情景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境。這節(jié)課,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fā),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三個小朋友帶我們游數學廣角”這樣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5、電子白板的使用。本節(jié)課我完全利用了電子白板自帶功能去滿足整節(jié)課堂的需要!電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編輯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學中我運用了書寫、標注…多媒體展示和傳統(tǒng)黑板書寫相結合的功能,直接在圖片和課件展示中去記錄、標注和批閱;在生動直觀的教學過程中鞏固和強化我們學習的內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結果。教學不能為了快速獲得結果,而大大縮短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嘗試采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無論是探索新知的過程還是練習的設計都注重生活與數學的結合。本節(jié)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本節(jié)課我還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演示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讓學生“讀——理解”、“疑——提問”、“做——解決問題”、“說——表達交流”,并在其中獲得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同時,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一、設計思想
教材的第113頁和第116頁練習二十五的相關練習第4~6題。例2教學簡單的排列,用3個數字卡片擺三位數,數字卡片的排列順序不同,就表示不同的三位數。教學例2時,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讓學生先動手擺一擺,看看用三個數字卡片一共能擺出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并把它們記錄下來。擺的時候要求學生思考:怎樣擺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教師對學生不同的方法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例2下面的"做一做"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練習二十五中的配套練習,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豐富經驗積累。
突現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平時教師上課,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可是有些學生總是敷衍了事,起不了合作的作用,教師也說服不了他們。在這堂課上,需要思維的嚴密性,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既可選擇獨立思考,又可選擇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在匯報時通過比較,結果就是很好的說服力,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其他的合作環(huán)節(jié)中合作得更好。
要求學生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1)數學要解決的活動應由學生獨立地進行,教師的指導應體現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啟迪思維、引導方向上;
(2)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與訓練,要體現在問題具體解決的過程中;
(3)在問題解決的學習中,要盡量通過問題的選擇、提法和安排來激發(fā)學生,喚醒他們的好勝心和創(chuàng)造力。
一方面讓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的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另一方面通過在現實生活中提取問題、合作探究、積累經驗,在 "解決問題中學習"。
二、教材分析
練習二十五中第4、5、6題與例2是一樣的,屬于排列。其中4、5題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一下,實踐過程中注意有一定的順序,保證不重復不遺漏。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可以采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教師要把握好教學要求,這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采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并能感受到與順序無關,不要提高要求。教師教學語言中盡量避免出現組合這個術語,也不要跟學生解釋。
三、學情分析
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如用兩個數字卡片組成兩位數的排列數,三個小朋友兩兩握手的組合數等。搭配問題是排列組合最基礎的知識點,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學生在前面例題的學習中已經感知了"組合"這一類型的題目,如:從3、7、9這三個數中選出兩個數字,能組成幾個兩位數。已經知道了,做這個題目時應該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先確定十位再確定個位,有序思考才能一個不漏。在本課的教學中,不光是要讓學生能解決三個數字能組成哪些三位數的問題,而是將知識點擴大到知識面,更加系統(tǒng),操作性更強,也更容易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來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之前,學生接觸了生活中的排列問題,通過猜測、驗證,已經能用有序思考羅列出所有可能。但區(qū)別于排列問題的組合現象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學生具備的經驗知識卻為數不多。本堂課要學習生活中的組合問題,就應從生活實際著手,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感知組合問題跟順序無關。但在找組合數的時候也需要有序思考,一則不會遺漏,二則不會重復。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搭配現象的基礎上,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掌握基本的排列方法,熟練找出簡單事物的組合數。
2、數學思考:使學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過程中發(fā)現一些簡單的規(guī)律,進一步體會有序思考;
3、解決問題:用擺、畫、演、說等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
4、情感與態(tài)度:在愉悅輕松的課堂里,掌握富有挑戰(zhàn)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的積累。并且,在數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經歷探索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搭配現象通過多種方式的實驗驗證,學生能對排列問題的解決過程有所體驗,并能做到嚴密有序。教學難點是找到合適的搭配方法,保證不重復不遺漏。教學難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做到簡單有序,又思考嚴密。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可以采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教師要把握好教學要求,這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采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之間的搭配方案,并能感受到有搭配的作用,不要提高要求。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
七、課前準備
1、制作一個能展示各個模擬情境的教學課件。
2、每人一個信封,里面裝有三張數字卡片和一張記數卡。
3、每人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彩筆,每個學生發(fā)一張未涂色的花環(huán)獎券。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挑戰(zhàn) 溫故知新
1、出示兩個小朋友圖片,請下面的小朋友給起個名字。
2、今天這兩個小朋友在做聰明題比賽,也打算跟在座的小朋友們比比,誰的方法好、速度快,又不遺漏答案。(學生肯定很感興趣,欣然應戰(zhàn))教師講明要求:將信封里的7、9、3這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能組哪些,動手擺一擺寫下來,不但要快、要準、不遺漏,還要能說明方法,可以一個人思考,也可以同桌合作。
3、學生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⑴學生開始邊擺數字邊記數,有的一個人思考,有的則跟同桌合作,一個操作另一個記數。
⑵先記下成果的學生,可以先跑到講臺前了,同桌合作的兩人一起來。接著匯報交流各自的方法,重復者下去。學生可能會按照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來擺,并記錄下來;也有的會按照數位順序來擺:先確定百位上的數字,然后是十位數字和個位數字……
⑶評價各種方法,得出最佳方法:
同時,學生也能直觀比較小組合作與個人思考的優(yōu)缺點。
教師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小結:只要做到有順序的記錄,就可以保證不重不漏。
【設計意圖:好奇與好勝,驅使著孩子們主動去探索。已有的基礎又鼓舞著他們探索的興趣和信心??晒┻x擇的合作學習既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與人合作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二)情境模擬 實踐驗證
1、前些天,老師去東陽橫店影視城時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場景,今天帶來給大家看看。
2、出示場景1:
⑴請學生說說,圖畫里看到了什么。(教師隨即提出問題:"是啊,他們拍完了《西游記》打算拍照留念,像這樣三個徒弟交換位置,共有幾種交換方法呢?")
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思考,可以用符號代替人物在紙上比劃。
⑶交流匯報。(方法有:先確定最左邊的人,然后右邊兩個人交換;先確定最右邊的人,然后左邊的兩個人交換;或先確定最中間的人,然后左右兩個人交換……)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匯報的結果,讓學生體會探索的樂趣。也可以把學生剛才用符號代替畫下來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學習,鼓勵勤動腦筋的學生。
3、出示場景2:
⑴教師介紹,這幾位小朋友正在影視城玩游戲,嘗試當小演員的滋味呢!可是他們好像鬧矛盾了,要交換角色了,看看明明說什么?出示明明的話:
⑵三人小組把自己當成小演員,也來做做這個游戲,要保證把所有情況都羅列出來。
①三人小組,開始討論。
②上臺演示,全班驗證。
【設計意圖:拍照片和角色轉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1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符號來代替,一方面是為了驗證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拓寬了知識面,提示學生,不但數字有排列問題,人物有排列問題,其實在變化萬千的圖形世界里也有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2的問題時,采用三人小組身臨其境排列法,不但鞏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還提高了結果的可信度】
(三) 運用排列 制作獎品
1、今天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老師要獎勵每個學生幾朵特別的花兒。這些花兒都已經在你們手中。可是都沒涂顏色,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樣,涂出所有情況,看誰涂的方法好)
2、學生開始動手涂,教師巡回檢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有進步的學生。
3、個別學生匯報展示,下面學生評價,教師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對老師發(fā)的獎品很感興趣,教師課堂上讓他們來涂發(fā)給自己的獎品,能引起學生莫大的興趣。題目還有一定的開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實所有方法羅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一知半解的學生容易在這里上當,也能通過同學間的互評,在這塊"絆腳石"下尋到"真知"】
(四)結合生活 拓寬知識
1、布置課外任務
(1)回家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按不同的位置去照相,做個留念。
(2)下課跟同學做游戲,看一看"你"、"笑"、"我"這三個字能組合哪些有意思的話來?
2、適時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把課堂上知識與家人共享,用照相機來留住自己的智慧,是學生課外愿意做的事情,教師可以用這種方式作課外延伸。同時,"你"、"笑"、"我"這三個字的排列非常有趣,又體現著中國文字的魅力,學生對這類題目的喜愛程度肯定也不低】
九、作業(yè)設計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的配套練習。
2、課外延伸題。
①、兔子媽媽要為孩子們參加動物運動會做號碼布。她分到的號碼用0、1、2三個數字排成的。你能算出兔子媽媽最多要為孩子們做多少塊號碼布嗎?
②、運動會上,三(2)班有4名學生參加接力賽,有多少中不同的排列方式?
③、三名同學到社區(qū)去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他們站成一排,有多少種不同的站法?
④、用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涂下面的正方形,有幾種不同的涂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109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并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學會簡單的推理。
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目標解析: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本課的學習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xù)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體會邏輯推理的含義,學會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并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表達推理的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一)學生游戲,猜物體驗
1.“隨意”猜。
老師兩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讓學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禮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禮物?
2.“猶豫”猜。
教師提示:禮物是橡皮和轉筆刀。讓學生再次猜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3.“確定”猜。
繼續(xù)提示:下面不是橡皮。
(1)學生獨自猜測。
(2)同桌交流猜測結果,并說說猜測的理由。
(二)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感興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三個不同層次的猜物活動中,充分體驗到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p>
二、自主探究,領悟新知
(一)動態(tài)演示,呈現問題
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呈現例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別出示小紅、小麗說的話,最后出示問題。
(二)理解題意,分析問題
1.引導審題: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了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獨立思考:他們三人分別拿的是什么書?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
3.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互動互議,精講點撥
1.全班交流。
預設1:閱讀思考后直接得出結論。
匯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預設2:連線法。
引導學生把人名和書名寫成兩行,再根據每一個條件分別連線。
預設
數學
語文
品德與生活
小紅
×
√
×
小麗
×
×
√
小剛
√
×
×
匯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
(四)總結方法,求同引思
2.追問:你為什么能肯定小麗拿了品德與生活書,說說你的想法。
3.小結:推理時一般先找到最關鍵的條件,由這個條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步的推理。實際推理的時候,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從眾多信息中選擇關鍵條件推理出某個結論,重點掌握用連線法和列表法輔助推理。】
三、 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一)基礎練習
完成教材第2題
學生讀題后在書上完成,完成后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
(二)變式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一第3題。
完成后著重讓學生思考“你先確定誰?為什么?”
(三)游戲拓展
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每組拿出3樣文具,在組內設計“猜一猜”的游戲,先在組內玩,然后全班表演,請其他同學猜。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了有趣的練習和游戲,思維訓練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推理的含義,體驗推理的過程,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訓練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同時還能活躍課堂的氣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一)本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
一、本課題研究背景和目的
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之一。閱讀具有快捷傳播知識、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養(yǎng)認知能力等功效。在數學教學中。不少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學習數學就是老師多講解,學生要多做題,課本被當成了教師的講解材料和學生的練習冊,對課本中的內容的閱讀重視不夠。學生也沒有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學習中若有問題,也往往直接問老師,很少通過鉆研課本來尋找思路。
本課題研究的第一個目的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閱讀的作用,有效地發(fā)揮數學閱讀的教學功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本課題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過課題研究,讓老師體會到閱讀數學課本內容的重要性,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時,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國內研究的現狀分析
從網上查找到的資料可以看出,目前,有一部分中學比較注重開展對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研究,小學雖然也有教師對此問題比較關注,能看到一些老師寫的理論文章,但在我所聽到的各種級別的數學公開課上,還很少看到有教師能夠把這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體現出來。實際上,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數學閱讀具有“有助于規(guī)范學生語言,加深其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養(yǎng)成其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等特點,應該說,是數學教與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數學教學改革應該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同時我也認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在小學階段,老師總感覺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敢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新知,該閱讀的時候不是被教師代替就是電腦課件代替,學生讀的機會少,甚至一節(jié)課,學生沒有機會讀書,課堂上往往是學生聽的多,而讀的少。這種教學現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能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目前小學生使用的教材,是許多專家依據新的課程標準,結合小學生知識結構和年齡特征來組織編寫的,編寫過程中,一定是考慮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應該是可以看懂的。所以,利用現行教材開展閱讀教學,完成是可能的。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閱讀內容的選擇研究:如教材中出現的數學概念、公式的推導過程、數學知識、單元小結、算法指導等。
閱讀措施的選擇研究:如課內讀和課外讀。課內讀主要有:對概念的閱讀。對公式的閱讀和對數學習題的閱讀。課外讀還包括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讀課外書等。
相關研究:教學設計形式的研究、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閱讀效果評價方式的研究和閱讀教學與其他教學形式想結合的研究。
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學校從20xx年開始啟動校本教研活動,經過兩年的實驗和摸索,我們已經積累了一些開展話題研究的實踐經驗。
2.人員結構。以市級骨干教師牽頭,教科室指導組織實施,以校骨干教師、特級教師和一線青年教師為主要研究力量。
課題負責人:汪尊明,男,市級骨干教師,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教導處副主任;
參與研究人員:
徐 勇,男,小學高級教師,大專學歷,數學教研組長;
孫玉峰,男,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團支部書記;
張巾巾,女,小學一級教師,大專學歷,
鄧秀梅,女,小學特級教師,大專學歷。
3.資料準備。學校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和雜志;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
4.經費保障。向學校爭取經支持。
四、階段性安排
第一階段:課題申報、論證與調查階段,時間:20xx年8月-20xx年9月;
第二階段:課題實踐階段,時間:20xx年9-20xx年6月;
第三階段:總結提升形成模式階段,時間:20xx年7-20xx年9月
五、研究方法
本課我們定位為行動研究,以實踐研究為主要研究手段。我們的指導思想是“立足校本,在學中做,在做中求發(fā)展?!?/p>
六、研究人員及分工
汪尊明:負責課題的規(guī)劃、指導、實踐與總結
徐 勇:負責高年級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孫玉峰:負責高年級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鄧秀梅:負責低年級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張巾巾:負責中年級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七、本課題研究的成果顯示
1、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實例;(用錄像形式呈現)
2、實踐教師結合自己的實踐寫出相關文章(以論文形式呈現)
3、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編寫出有一定特色的教學設計(以教學設計方式呈現)
一、教學目標: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義。
2、會讀集合圈中的信息,會按條件填寫集合圈。
3、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會讀集合圈中的信息,會按條件填寫集合圈。
三、教學難點: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一、腦筋急轉彎導入:
1、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去照相,可是照片上只有3個人。這是為什么呢?
2、學生各抒己見。
3、設置懸念:同學們的猜測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老師暫時還不想告訴你們,我相信通過下面的兩個游戲,大家一定會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游戲體驗,構建新知
1、開心轉盤
請6名同學參加比賽。
介紹游戲規(guī)則:每人轉動一次轉盤,轉盤停止后指針會停在相應的分數上,分數高者即獲勝。參賽結束后把帶有自己姓名的紙條貼在黑板上。游戲結束后獎勵獲勝的同學。
2、夾球
請5名同學參加比賽。
介紹比賽規(guī)則:學生面對面站立,一面三人,另一面兩人,用小腿夾住球跑到對面交給另一名同學,依次這樣做,球不落地即獲勝。參賽結束后也把帶有姓名的紙條貼到黑板上。
3、游戲結束了,統(tǒng)計:參加這兩項游戲的共有多少人?
4、下面請參加這兩項游戲的同學到前面來,我們來檢驗一下是否有11人。
請參加開心轉盤的同學站到這個圈里。請參加夾球的同學站到另一個圈里。
故作吃驚狀:咦,參加夾球的還差2個人,在哪呢?趕快到前面來。
5、組織同學們想辦法:他們倆站在哪比較合適呢?
6、結合學生的方法,指著開心轉盤這個圈問學生:你能說說這個圈里表示什么嗎?那另一邊呢?中間表是什么?那你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游戲?怎樣列式?
7、揭示集合:在數學上,我們把參加“開心轉盤”的同學看作一個整體,叫做一個集合;把參加“夾球”的同學看做一個整體,也是一個集合。
8、板書課題。
9、介紹維恩圖。
10、介紹維恩。
三、分層練習,拓展提高
1、教材105頁做一做的第1題
2、教材105頁做一做的第2題
3、揭曉課前腦筋急轉彎答案。
四、課堂小結,延伸鋪墊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數獨》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 、分析等活動,讓學生完成簡單的數獨游戲,能夠根據已知條件來進行推理。
2.經歷數獨游戲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分析、推理完成填數游戲。
教學難點:
找到關鍵格。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喜歡)那今天這節(jié)課易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玩填數游戲。
二、理解規(guī)則,寓教于樂。
師:先來看看游戲規(guī)則。(投影出示游戲規(guī)則),誰來用自己的話解釋一下規(guī)則?
生1:每行每列都有1~4這四個數。每個數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現一次。在2分鐘之內確定B是幾。
師:如果這一行已經出現了2,同一行能不能繼續(xù)填2?(不能),這一列有3這個數,同一列能不能再填3?(不行。)都明白游戲規(guī)則了嗎?(明白了。)
師:你能不能在3分鐘之內確定B是幾呢?先請大家先試一試吧。計時開始。
師:時間到。得出結論了嗎?B是幾?
生2:B是2。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3:憑感覺猜的。
師:要猜也必須有根據的猜想,別的同學還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邊試邊填,假設2的后面是1……
師:噢,原來你是采用了推理假設的方法,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那你得出B是幾了嗎?
生:還沒有,時間不夠。
師:有沒有更快更簡單的方法呢?
師:老師給你們一點提示。(投影出示A點),仔細觀察,A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點嗎?
生 一時看不出來 。
師:大家仔細看一看,A有沒有可能是3?
生1:不可能,因為A所在的列已經出現了3,游戲規(guī)則里有“每個數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現一次”這一條,所以A不可能是3。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師:那A沒有可能是2呢?
生2:也不可能。因為A所在的這一行里已經有2了,不能重復出現。
師:那3可能嗎?
生3:也不可能,3也在A的這一行里,道理跟之前一樣。
師:A既不是 4也不是3和2,那A可能 是幾?。?/p>
生4:A只能是1。
師:為什么?
生4:因為我們在表格里只能填1-4這四個數,4、3、2都 被排除了,所以A只能是1。
師:哇,你們的推理能力真強啊,這么快就得出A是1了。那按照剛才的方法,你能快速確定B是幾了嗎?為什么?
生5: A是4,那么B所在的行和列已經出現了4、2、3,所以B只能是1。
師:其他同學也這么認為嗎?
生:沒錯!
師:那填數游戲的訣竅是什么?
生6:找到關鍵的格子。只要這個格子所在行和列里有了其他幾個數,就能確定這個格子是幾。
師:大家都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你真是太棒了,表達得真清楚,我們一起表揚他。
師:那你們能不能填出其他方格里的數了呢?(能)我們一起來填一填。
師指方格中的位置,點名回答,說出理由。
三、游戲來源,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真棒!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方法,完成了填數游戲。其實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它就已經在美國的一本雜志上刊登過,到1984年4月,日本一家游戲雜志提出“獨立的數字”概念,意思是“這個數字只能出現一次”,并將這個游戲命名為“數獨”。(板書課題:數獨)??
四、鞏固練習
師:剛剛大家玩得開心嗎?想不想繼續(xù)玩?(想)那就請你打開書110頁,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 集體校正答案?
師:先填哪一格?A。再確定B,
五、課堂
師:在今天的數獨游戲中,你有什么收獲?
六、教學反思
同學們認識數獨的并不多,這種游戲全面考驗做題者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雖然玩法簡單,但數字排列方式卻千變萬化,數獨是訓練頭腦的絕佳方式。部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觀察能力強。在活動結束前,請做得快的同學說方法。有少部分學生跟不上,沒有完全理解,還要多練習。
從備課的角度來說,我在備課時設計的難度較大,整節(jié)課大部分學生積極思考,努力解決問題,但有少數同學還是沒能徹底明白數獨游戲的規(guī)則,無法順利地找到突破口,所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不夠高,出現了輕微的兩極分化現象。接下來的備課我準備降低知識內容的難度,并將引導轉換成學生能理解的語言。
一、教學內容
抽屜原理。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具體編排
1.例1及“做一做”。
例1借助把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文具盒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的情境,介紹了一類較簡單的“抽屜問題”。為解釋這一現象,教材呈現了兩種思考方法:“枚舉法“與“反證法”或“假設法”。
教學時,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對枚舉法和假設法進行比較,并通過逐步類推,使學生逐步理解“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
“做一做”中安排了一個“鴿巢問題”,學生可利用例題中的方法遷移類推。
2.例2及“做一做”。
本例介紹了另一種類型的“抽屜問題”,即“把多于個的物體任意分放進個空抽屜(是正整數),那么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1)個物體?!苯滩奶峁┝税?本書放進2個抽屜,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3本書的情境。仍用枚舉法及假設法探究該問題,并用有余數除法的形式5÷2=2……1表達出假設法的思路,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類推解決“把7本書、9本書放進2個抽屜的問題”。
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書盡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
“做一做”中“抽屜數”變成了3,要求學生在例2思考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類推。
3.例3。
例3是“抽屜原理”的具體應用,也是運用“抽屜原理”進行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
教學時,先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問題與“抽屜原理”有怎樣的聯(lián)系,可先讓學生自由猜測、再驗證。逐步將“摸球問題”與“抽屜問題”聯(lián)系起來,找出這里的“抽屜”是什么,“抽屜”有幾個,再應用前面所學的“抽屜原理”進行反向推理。
四、教學建議
1. 應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
在小學階段,雖然并不需要學生對涉及到“抽屜原理”的相關現象給出嚴格的、形式化的證明,但仍可引導學生用直觀的方式進行“就事論事”式的解釋。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借助學具、實物操作或畫草圖的方式進行“說理”。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學習較嚴密的數學證明做準備。
2. 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思想。
“抽屜問題”的變式很多,應用更具靈活性。但能否將這個具體問題和“抽屜問題”聯(lián)系起來,能否找到問題中的具體情境和“抽屜問題”的“一般化模型”之間的內在關系是影響能否解決該問題的關鍵。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先判斷某個問題是否屬于用“抽屜原理”可以解決的范疇,如果可以,再思考如何尋找隱藏在其背后的“抽屜問題”的一般模型。
3. 要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抽屜原理”的應用廣泛且靈活多變,因此,用“抽屜原理”來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要找到實際問題與“抽屜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容易。因此,教學時,不必過于追求學生“說理”的嚴密性,只要能結合具體問題把大致意思說出來就可以了,更要允許學生借助實物操作等直觀方式進行猜測、驗證。
五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單元試卷:第七單元數學廣角(4)
五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單元試卷:第七單元數學廣角(4)
五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單元試卷:第七單元數學廣角(1)
五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單元試卷:第七單元數學廣角(1)
五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單元試卷:第七單元數學廣角(2)
五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單元試卷:第七單元數學廣角(2)
五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單元試卷:第七單元數學廣角(3)
五年級數學上冊同步單元試卷:第七單元數學廣角(3)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第十單元 第五課時 應用廣角
教學內容:第119頁的應用廣角,第27~31題,及自我評價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lián)系,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應用廣角
1、問:你在生活中發(fā)現過哪些數學問題嗎?
你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嗎?
2、完成第27題
(1)課前預先布置學生按要求去調查
(2)課上,讓學生分組匯報調查得到的數據
學生根據數據計算,完成填空
(3)分析:從這些信息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相關的信息有什么好處?
3、完成第28題
收集一些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組里交流
4、完成第29題
根據本校一年級的班級數,讓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讓每個小組調查一個班級的數據。
全班交流,統(tǒng)計分別知道三個應急電話號碼的人數,再讓學生按要求計算。
5、完成第30題
(1)每位學生帶一張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
讀題,思考:剪去的每個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幾厘米?
(2)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這個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制作這個紙盒用了多少硬紙板?
這個紙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評價
1、回顧自己本學期學習的表現,對照書上的幾個要求,給自己評一評,看看分別能得幾顆星。
2、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別成功的?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經驗同大家交流一下。
3、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獲和進步?還有什么地方也有所欠缺,需要改進和努力的?
教學內容:
書本91頁和9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一些基本策略,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2、進一步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
教具:
畫好表格、圓的大紙;直尺;繩子;剪刀
學具:
畫好表格、圓的作業(yè)紙;直尺;火柴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在講什么故事,大家知道嗎?
生:……
師:那么照這么講下去,第23句我們應該講什么呢?
生:……
師:對了,由此方法我們也可以知道第60句我們講哪一句。
再引出找規(guī)律填數字
師:大家發(fā)現了嗎?剛剛講的兩個題目都與什么有關?(找規(guī)律),對,這是大家在一到五年級學過的兩類找規(guī)律的題目,一類是在數字之間找規(guī)律;第二類是周期規(guī)律,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來探索一種新的規(guī)律,大家有興趣嗎?
二、在摸索中前進
師導入:今天,小明家里來客人了,媽媽給小明一個任務——擺桌椅,(點課件)一張桌子可以坐6個人,客人比較多,就又擺了一張桌子,這回兒可以坐10個人,大家想想看,若是桌子的數量又增加的話相應的椅子數量是多少呢?
例1:(課件播放)按圖中的方式繼續(xù)擺桌椅
(1)填好表格數據,點課件,出示數據
(2)師:是怎么填寫出來的?(每增加一張桌子就多4把椅子)
(3)師: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發(fā)現嗎?點課件提醒學生兩個量之間還有公式的關系。
(桌子的張數×4+2=椅子的數量)
師:大家覺得這題目有意思嗎?(有)下面一個題目需要同學們一起來合作完成了
例2:(課件播放)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三角形
(1)師:要求是觀察圖后同桌合作完成搭火柴棒,再填好表格數據,把在此過程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及時寫在作業(yè)紙上
(2)反饋:報數據,說說是怎么樣得出數據的?(火柴棒堆出來的;推導出來的)
(3)師總結規(guī)律:
每多一個三角形就多兩根火柴棒
三角形的個數與火柴棒的根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火柴棒的根數等于三角形的個數×2+1)
由此我們用n表示三角形的個數,用A表示火柴棒的根數,我們就有了A=2n+1
小結
師:講了兩個題目了,老師想問問,今天探索的新規(guī)律,新在哪?
生:……
師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兩個量之間的一種規(guī)律,這類題我們不僅可以找出某個量前后數字之間的關系,有時還可以得到這兩個量的一個公式,其實這個公式就是規(guī)律的呈現方式。
有了前后數之間的關系或是有了公式,我們在解決較大的數字問題時就輕松多了!
師再點課件:當擺出25個三角形的時候,需要的火柴棒根數是多少?(51)
例三:(課件播放蛋糕圖片)師:這個蛋糕漂亮吧?讓人看得饞涎欲滴,看到蛋糕很多人會想到生日,那么老師相信大部分同學在生日時會切蛋糕,好,下面一個問題就與切蛋糕有關,假如今天是班上是某個同學的生日,老師要求他切五刀,大家?guī)退胂肟?,最多能切給幾個同學吃?要求是只能從上往下切,蛋糕可以不均勻。想好方法的學生請舉手。
生說說方法
師:對了,一下子讓我們切五刀太復雜了,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數字入手,然后逐漸來研究比較大的數字,那么我們應該從一刀入手(兩塊),兩刀(四塊),三刀呢?開始復雜起來了,不要急,我們課前不是在作業(yè)紙上畫了一個圓嗎?你們把它當作蛋糕,用手中的筆和尺子當作刀,切切看,切好了舉手。
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說說怎么樣就能保證切出來的蛋糕塊數是最多的。
生再獨立完成切四刀
屏幕上點出分別切一刀、兩刀、三刀、四刀對應的蛋糕塊數
師:下面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如果是切5刀呢?
生會低頭再去畫,師提醒用規(guī)律的方法去做
三、鞏固新課
師:前面三題都是我們全班同學齊心協(xié)力完成的,下面做個獨立作業(yè),看看同學們掌握情況如何?
書本翻到94頁,獨立完成第三題
四、趣題拓新
師:連續(xù)做題我們來休息一下,拿起剛才那張作業(yè)紙,這張紙我們還可以干什么呢?(折飛機,折花)對了,同學們說的都與折有關,老師做最簡單的動作,(講紙對折)這張紙有什么變化(一層變兩層)再對折呢?……
填數據,找規(guī)律,出示折了30次以后的數據,然后與珠穆朗瑪峰比高。
師:其實,這是人們在簡單的生活經歷中找到一定的規(guī)律后得到的一種不可思議的發(fā)現。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在之間的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探索,試著去尋找一種規(guī)律然后去挖掘別人未知的世界!
展示“課后探索”
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幼兒園教案頻道為您編輯的《最新數學遠的近的教案8篇》內容,希望能幫到您!同時我們的數學教案專題還有需要您想要的內容,歡迎您訪問!
相關推薦
活動目標: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有自然測量的經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兒園的老師都想教學工作能使小朋友們學到知識,為了更好的學習,一般教師都會在授課前準備教案,教案可以讓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所以你在寫幼兒園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因此,欄目特意整理了最新跳遠教案,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教學目標:一、通過本節(jié)課...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很多幼兒都很喜歡玩“擲貓眼”的游戲,所以,我把他們的這個游戲,搬到數學課《比較遠近》里。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對測量活動的興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2、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區(qū)別物體的遠近,并會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感受測量的樂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