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效率課件。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學生反應可以提供教師反思課堂教學的契機,我們需要從哪些角度來寫教案課件呢?想了解“機械效率課件”的內容嗎小編特別為您挑選了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細節(jié)請查看我們的官方網站!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及三者之間的關系;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和公式,能夠利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2.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3.本節(jié)課注重與生活的聯系;關注生產、生活中各種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從而增強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意義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機械效率的概念。
2.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提出問題:生活中聽過關于效率的詞語,學生能夠回答出:工作效率,學習效率等。根據學生回答引出課題《機械效率》。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組織學生完成書中使用動滑輪是否省功這一實驗。
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定滑輪和動滑輪拉同一物體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實驗:(1)讓一位同學到講臺上,一位同學用彈簧測力計將鉤碼緩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讓另一位同學到講臺上,用彈簧測力計并借助一個動滑輪將同樣的鉤碼緩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這個演示實驗之前,提問兩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開始實驗,再次計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問,兩次實驗中拉力做的功為什么不同?提問后總結:盡管使用動滑輪會省力,但由于滑輪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通過動滑輪拉動鉤碼,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通過上述實驗引出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這三個概念。講解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間的關系式:
解析:根據η=W有用/W總可得,機械效率的高低跟機械是否省力和費力無關。當W總一定時,W有用越大,η才越大。只根據W有用越多,無法確定η的高低。由η=W有用/W總、W總=W有用+W額外可得η=W有用/(W有用+W額外),所以可判斷選項D是對的。
解析:在使用機械時,改變機械做功的時間或高度,有用功和總功會同時改變相同的倍數,由η=W有用/W總可得,機械效率不會改變。由η=W有用/W總、W總=W有用+W額外可得 η=W有用/(W有用+W額外),當W有用一定時,W額外越少,η就越高。
3.小剛用一個動滑輪把50 kg的物體提高1 m所用的力是294 N,那么他做的總功和有用功分別是( )
解析:根據動滑輪的特點可知,物體上升1 m,繩子的自由端要移動2 m,根據總功和有用功的計算公式得W總=Fs=294 N×2 m=588 J,W有用=Gh=mgh=50 kg×9.8 N/kg×1 m=490 J。
4.課本圖中的三種方法中,運沙子做的有用功為_____________J,其中第____________種方法做的總功最少,第________________種方法的效率最高。
解析:根據W=Fs求出有用功:W有用=G沙h=100 N×6 m=600 J和三種方法中的總功,再加以比較。根據η=W有用/W總求出三種方法的效率,通過比較得出答案。
5.用如圖15-2-1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鉤碼,已知鉤碼總重8 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 N,繩子自由端被拉上去了30 cm,則使用該滑輪組做的總功為___________J,額外功為__________J,這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據該滑輪組的組裝,可看出有三段繩子承擔鉤碼,那么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鉤碼移動距離的3倍,由W總=Fs、W有用=Gh、W總=W有用+W額外可求出使用滑輪組做的總功和額外功,再根據η=W有用/W總求出機械效率。
6.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跟傾斜程度的關系”實驗中,要保證不同傾斜程度的斜面_________相同。要達到探究目的,需要測量不同傾斜程度的斜面的機械效率,那么,測機械效率時,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為斜面的光滑程度影響機械效率,所以該實驗要保證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根據η=W有用/W總及W總=Fs和W有用=Gh,可以得出要測量的物理量;根據所要測的物理量,確定合適的測量工具。
C.機械效率越高,越省力 D.機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越大
解析:本題考查對機械效率概念的理解。根據η=W有用/W總可知機械效率與時間和力無關;因為在使用機械時,總功總大于有用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根據機械效率的定義可判斷選項D是正確的。
2.如圖15-2-2是工人師傅往高處運送貨物的兩種方法,提升的重物均為500 N,動滑輪重均為10 N,不計摩擦和繩子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解析:因為不計摩擦和繩子重,根據滑輪組省力情況,可以判斷兩種方法所用拉力的大小以及繩子末端和物體移動的距離之間的關系。在甲圖中的拉力等于滑輪和重物總重的1/2,拉力移動的距離等于重物的2倍,在乙圖中的拉力等于滑輪和重物總重的1/3,拉力移動的距離等于重物的3倍,所以甲圖中的拉力大于乙圖中的拉力。依據η=W有用/W總=Gh/Fs,求出機械效率進行比較。
解析:對于一個固定的滑輪組來說,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為n,那么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就是重物移動距離的n倍,所以η=W有用/W總=Gh/Fs=G/nF=mg/nF,由此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距離無關,跟物體受到的重力有關。因為在使用滑輪組時,做的額外功主要是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的功,所以改變繩子的繞法不會改變機械效率,只有動滑輪越重即個數越多,做的額外功就越多,機械效率反而低。
4.小紅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時,提出下列假設:
然后小婷設計了如圖15-2-3所示的實驗驗證,進行對比來驗證小紅提出的假設,則該實驗驗證的假設是( )
解析:從題中的假設可以看出,機械效率可能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在驗證其中某個因素是否影響機械效率時要用控制變量法。比較本實驗,可以看出實驗中動滑輪相同,物體重相同,而承重繩子的段數不同。對滑輪組來說,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物體上升的高度無關。通過比較可以得出答案。
5.如圖15-2-4,在“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如果沒有刻度尺,對于如圖15-2-4所示的滑輪組,只要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鉤碼受到的重力G,然后_______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重物升高,讀出拉力F的值就可以算出η=____________。
解析:對于滑輪組來說,承擔重物的繩子的段數為n,那么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就是重物移動距離的n倍,所以η=W有用/W總=Gh/Fs=G/nF。
6.如圖15-2-5所示,小剛用如圖所示的動滑輪,拉著物體M以0.5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重20 N,它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為25 N。2 s內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_______J,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題中是用動滑輪拉物體,那么,W有用不等于Gh,因為直接用手拉物體用的力不等于物重,而等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所以有用功等于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乘以物體移動的距離。根據動滑輪的特點和速度公式,求出物體和拉力移動的距離,根據總功的計算方法,求出總功和有用功,再根據η=W有用/W總求出機械效率。
7.李明在做“測定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他把測得的數據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并算出了該斜面的機械效率。
斜面長s/m 斜面高h/m 物重G/N 拉力F/N 有用功/J 總功/J 機械效率
0.5 0.25 2 1.5 0.5 0.5 100%
在相互交流中,李洋一眼就看出李明測得的機械效率是錯的,他告訴李明機械效率不可能為100%。
(1)請你幫李明找找機械效率為10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李明測得的實際機械效率應為_______________。
(2)若李明還用這個斜面去拉重為5 N的木塊,該斜面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解析:根據W總=Fs和W有用=Gh檢驗有用功和總功的對錯,再根據η=W有用/W總檢驗機械效率的對錯,并求出正確答案。根據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因素,可判斷物體因重發(fā)生變化時斜面機械效率的變化。
8.用一個動滑輪將重600 N的物體勻速拉上高處,拉力應不小于____________N,若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75%,則拉力應為_______________N。
解析:由動滑輪的特點可判斷出拉力的最小值以及繩子末端和物體移動距離間的關系,根據η=W有用/W總=Gh/Fs=G/2F,可求出拉力的大小。
9.(浙江杭州模擬,33)如圖15-2-6所示,小周學過有關“機械效率”的知識后提出了一個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沒有關系?”針對這個問題他做了在斜面上勻速拉動物塊的探究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如下:
實驗次數 斜面的傾斜程度 物體重G/N 物體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物體移動距離s/m 有用功W有/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η
1 較緩 5.0 0.10 1.6 0.50 0.50 0.80 63%
2 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 68%
(1)根據表中數據,可求出第三次實驗的有用功為______________J,總功為_____________J,機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對上述實驗數據的分析,你認為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陡,越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對上述實驗數據的分析,你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問題可獲得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解析:(1)有用功W有用=Gh=5 N×0.25 m=1.25 J,總功W總=Fs=3.1 N×0.50 m=1.55 J,斜面的機械效率為η= ×100%=80.6%。
(2)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陡,越費力。
(3)分析1、2、3三次實驗,可得出: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
答案:(1)1.25 1.55 81%或80.6% (2) 費力
10.(2010四川遂寧模擬,43)如圖15-2-7所示,用滑輪組提起重900 N的物體,繩子自由端拉力F為400 N,重物在20 s內勻速上升了10 m。求:
(1)物體上升的速度;
(2)提起物體所做的有用功;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析:(1)物體上升的速度v= =0.5 m/s。
(2)提起物體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900 N×10 m=9 000 J。
η= ×100%=75%。
答案:(1) 0.5 m/s (2)9 000 J (3)75%
知識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及三者的關系。
2、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計算簡單機械的效率。
3、培養(yǎng)學生對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學態(tài)度。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認識;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電腦教學平臺一套,滑輪組、鐵架臺、彈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塊和細線各20件。
師:我們學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現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運到6m高的樓上。在投影儀上映出下圖:引導學生先觀察圖片,一分鐘后,教師: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呢?
首先,讓學生一起分析,這三種工作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從地面運到三樓,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同學們計算一下,單純完成此任務,需要做多少功呢?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資源,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在腦中初步形成有用功、額外功的概念,為新課講授做好充足準備。
師:我們的目的是把砂子運上樓,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運到6m高的樓上,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必須做的功,這是有用的功。用滑輪組將砂子運上去,在完成運砂子的同時,還不得不對桶和動滑輪也做了功,此外還要克服各種摩擦做功,這部分對砂子提上樓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額外功。
典型練習:
用桶從井中提水的時候,對 做的功是有用功,對 做的功是額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從井里撈桶時,撈上來的桶帶有一些水,這時對桶做的功是 功,對水做的功是功。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搬沙子明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然后通過典型習題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三個概念。
1、學生分組實驗(共20個小組,分2個內容,每10個小組做1個內容,2個實驗并進。)
測定:把重G=1.5N的木塊,提高到h=0.2m的高度時,
①通過一定一動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總功。
②通過兩定兩動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總功。
每個實驗的記錄結果選1~2組,在投影儀上映出進行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做實驗,既能增強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同時又為引出機械效率做好鋪墊。
教師提問:(1)有沒有一種簡單機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額外功?
教師提問:(2)使用不同的簡單機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時,所做的總功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教師提問:(3)額外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教師提問:在使用機械時我們最關心的是所做的這些總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為此我們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做機械效率。
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1、計算課本例題中起重機的機械效率。
2、計算學生分組實驗中所用的簡單機械效率。
(四)機械效率η是個百分數,一定小于100%,沒有單位。
師:以上我們討論了機械的效率,其實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效率”的含義很廣泛。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效率問題。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是講效率的社會,時時、事事、處處都要求高效率,以盡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盡可能多的效益。我們在學習中,也應注意學習的效率,特別是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率,這是我們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設計意圖:把機械效率和學習效率進行類比,促進學生理解概念,同時還滲透學習要講究效率的方法。
1、功率大的機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機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總功是否即可提高機械效率?
設計意圖: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初步區(qū)別功、功率、機械效率這三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從而對全章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
1、認真復習課文。
2、預習下節(jié)教材,做好分組實驗準備。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及三者的關系。
2、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計算簡單機械的效率。
3、培養(yǎng)學生對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學態(tài)度。
電腦教學平臺一套,滑輪組、鐵架臺、彈簧秤、刻度尺、
師:我們學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現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運到6m高的樓上。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砂子運上去?
在電腦上映出下圖:
生:可以把砂子裝在桶里或裝在袋子里,人提上去。可以用起重機吊上去。還可以用動滑輪或滑輪組等簡單機械將砂子運上去。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我們可以有許多辦法將砂子運上樓。
現在我們選取其中的一種做個模擬實驗,請大家討論。(電腦模擬動畫)
這是一個利用滑輪組提升砂子的裝置圖,請觀察和思考:
1、幾段繩子承擔物體和滑輪的總重?
2、砂子升高h,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是多少?
3、把100N重的砂子運上6m高的樓上,需要做多少功?
4、通過滑輪組,繩子末端用了40N的拉力將砂子運上去,實際做了多少功?
5、想一想,這兩個功為什么不相等?
學生討論的結果。
生:提砂子上樓時也要把桶、動滑輪提上去,還要對桶和動滑輪做功;另外繩和滑輪之間還有摩擦,也需要做功。
師:我們的目的是把砂子運上樓,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運到6m高的樓上,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必須做的功,這是有用的功。用滑輪組將砂子運上去,在完成運砂子的同時,還不得不對桶和動滑輪也做了功,此外還要克服各種摩擦做功,這部分對砂子提上樓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額外功。
1.實驗;把動滑能重G=6N的砝碼提高到h=0.2m的高度時,的拉力為多少?
(1)有沒有一種簡單機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額外功?
(2)使用不同的簡單機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時,所做的總功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3)額外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師:在使用機械時我們最關心的是所做的這些總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為此我們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叫做機械效率。
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1.計算課本例題中起重機的.機械效率。
2.計算學生分組實驗中所用的簡單機械效率。
(四)機械效率η是個百分數,一定小于100%,沒有單位。
師:以上我們討論了機械的效率,其實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效率”的含義很廣泛。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效率問題。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是講效率的社會,時時、事事、處處都要求高效率,以盡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盡可能多的效益。我們在學習中,也應注意學習的效率,特別是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效率,這是我們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基本信息
課題名稱
機械效率
授課類型
新授
課時
所屬教材目錄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3 節(ji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結合實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能說出機械效率的含義,知道機械效率是小于1的。能利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通過實驗了解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與物體重力的大小有關。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與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認識。
(2)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
重難點
重點
理解機械效率
難點
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教學準備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演示法 探究法 討論法 閱讀法 自學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新課
投影,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提問。
教師:這篇傳說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教師:他為什么聰明呢?
(二)導學達標
1.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投影,提出問題:有什么辦法將教室門口的沙子運上教學樓3樓?那種辦法較好?(直接拿著桶從樓梯走上去、用動滑輪、定滑輪拉上去、用袋子裝著直接從上面吊上去等)
教師:這里提供一些器材和相關的數據,請同學們討論一下用哪種方法好?
教師:在把沙子從一樓運上三樓的過程中,每種方法中各對哪些物體做了功?
教師:無論他采取哪種方法都必須做的功是什么?
教師: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我們叫有用功。
教師:在幾種不同的方法中他不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分別是什么?
教師:人們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我們叫額外功。
教師: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我們叫總功。
2.機械效率
①機械效率的引出
【分組討論】
方案一(直接用桶提):有用功600J;額外功2520J;總功3120J。
方案二(用動滑輪和桶):有用功600J;額外功180J;總功780J。
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有用功600J;額外功90J;總功690J。
教師:在這三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大?
教師: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做的額外功最少。
教師: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越大,我們就說機械效率高。
公式:η=W有用/W總
②機械效率的特點
教師:機械效率在數值上有什么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機械效率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
(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
教師:不同機械的效率可能不同,同樣的機械在不同的狀況下效率也不盡相同。
機械的效率越高,越能發(fā)揮機械設備的作用。你有哪些方法提高機械的效率?
(學生討論交流總結)
教師:機械效率的高低對我們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我們經常要了解機械的效率。請看下面這臺機械。
③機械效率的計算投影例題
起重機把重力為4×103N的重物勻速提升了6m,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4.8×104J,起重機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教師:根據剛才所學試一試
3.【實驗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師:今天我們主要探究相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物體的重力有什么關系?
教師:我們利用實驗來探究相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跟物體的重力到底有什么關系?
教師:實驗中需要什么測量工具,要測量那些物理量?
用刻度尺分別測出距離S、高度h
教師:怎么計算有用功、總功?請寫出表達式。
教師:實驗原理是η=W有用/W總=Gh/FS
教師:測量過程中應注意:①要勻速拉動物體。②拉力方向應豎直。
教師:如何讀數?
投影
學生分組探究,教師巡回指導,了解學情,調節(jié)教學。
展示學生的實驗數據(2-3組代表)
小組內分析數據,歸納總結
全班交流實驗結論:
次數
鉤碼所受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繩端移動的距離s/m
有用功W有用/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
η
1?
2?
3?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
(四)課堂練習
思考回答
學生:這位宰相很聰明。
學生甲:他借皇帝的手懲治伙計。
學生乙:他讓伙計浪費了好多力氣。
學生丙:伙計們做了很多無用功。
思考回答
學生:對沙、桶、袋、人、動滑輪做了功。
學生:對沙做功。
學生:對桶做功。
學生:對動滑輪做功。
學生:對人和口袋做功。
學生:方案三(用動滑輪和袋)。
學生:機械效率沒有單位,總小于1。
學生:機械效率常用百分數表示。
學生:改進結構,使之更合理、更輕巧。
學生:經常保養(yǎng),定時潤滑。
(學生小組相互討論交流,得出答案)
學生:用彈簧測力計測分別測出:鉤碼重力G、拉力F
學生:W有用=Gh;W總=FS
學生:眼睛要緊隨測力計且示數穩(wěn)定時讀數,視線與指針指示位置垂直。及時記錄數據。
激發(fā)興趣
導入新課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yǎng)分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協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交流協作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據、歸納概括能力。
構建本節(jié)課知識體系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實驗探究、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從實驗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設計,操作,評估等過程,都是學生逐步逐步層層推進而實現的。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礎上,猜想小車下落的過程運動,設計出利用比較平均速度,證明小車下落時運動特點,并通過實驗,得到明確的證明,以及通過小組同學合作討論,得出實驗中需要完善的環(huán)節(jié)。
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動滑輪提升重物時,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總、W有用、W額外的含義,并清楚他們之間的關系;
3.知道什么叫機械效率及其計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實驗探究的數據計算機械效率,知道機械效率點小于1;
4.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在使用簡單機械提升或移動物體時,我們要對機械做功,機械又要對物體做功,那么我們對機械做功和機械對物體做功相等嗎?
(一)活動:以動滑輪為例,比較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做的功。
1.設計方案:
A、測拉力時,應勻速拉動彈簧秤。
B、繩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豎直向上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讀數均不方便。
4.設計表格,進行多次實驗,將實驗數據填入表格。
5.得出結論:手拉繩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1.在上面的活動中,將鉤碼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們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記作:W有用;在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需克服摩擦力作功,還要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功,這部分功雖然并非我們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們將它們叫做額外功,記作:W額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動力)對動滑輪做的功叫做總功,
學生復習列舉出常用的簡單機械。
學生設計方案并指出測量功的步驟。
將實驗數據記入表格并得出結論。
記作W總,則總功應等于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即W總=W有用+W額外。
2.以撈水桶或用水桶打水為例說明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使用斜面時:將重物舉高h所做的功(Gh)為有用功;使用斜面時,沿斜面的推(拉)力所做的功(Fs);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額外功。
1.定義:物理學中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用η表示。
①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個比值,所以是一個無單位的物理量。
②因為W有用總小于W總,所以機械效率η總小于1。
③機械效率是描述機械性能優(yōu)劣的物理量,機械效率高的機械性能優(yōu)良。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所使用的機械工作時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無關;與機械工作時的快慢程度無關;與機械工作時所完成的功的數量多少也無關.
4.活動:
①根據上述測量結果計算不同情況下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②實驗、討論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機械效率?
5.例題:
(1)用定滑輪緩慢提升質量為20kg的物體,所用拉力為220N,當物體提升2m時,求有用功、總功和動滑輪的機械效率。(g=10N/kg)
(2)由于在使用杠桿時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桿是一種機械效率非常高的簡單機械,若用一根機械效率為90%的杠桿將一個18.0kg的物體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總功?(g=10N/kg)
三、學生總結歸納;
四、課堂訓練。
指出在撈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時的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學生討論、總結。
學生活動:計算不同情況下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實驗、討論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機械效率?
1.利用動滑輪提升物體,你能區(qū)別有用功和額外功嗎?
2.什么是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嗎?為什么?
4.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不計拉線質量及滑輪轉動摩擦。重物G=200N,每一個滑輪重25N。當繩自由端拉力F拉力為N時,恰能讓重物G勻速上升。
6.斜面長5m,高1m,把重為5000N的物體勻速地推向斜面頂端,若斜面是光滑的,則推力為______N;如果斜面不光滑,所用推力為1250N,則斜面的機械效率為______。
7.通過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機械效率的是( )
8.兩臺機械完成的有用功之比W1:W2=4:7,它們的機械效率分別為η1=60%,η2=75%,則兩臺機械所做總功之比為( )
9.如圖所示用滑輪或滑輪組提起同一重物,其中機械效率最高的是( )
10.滑輪組將重500N的物體,舉高80cm的過程中,機械效率為80%,則此過程中有用功為J,額外功為J。若不計滑輪摩擦及拉線質量的影響,則可知動滑輪重N,當提升重物為400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11.芳芳和蘭蘭運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了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實驗結果時,老師提出:如果各組所用滑輪和串繞繩子的方式不變,改變其它因素,是否會影響它的機械效率呢?大家積極思考,提出了各種猜想,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
猜想1 可能與勻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關;
猜想2 可能與被提升的鉤碼重有關;
猜想3 可能與勻速提升的速度大小和被提升的鉤碼重都有關;
猜想4 可能與鉤碼被提升的高度有關。
芳芳和蘭蘭分別根據各自的猜想進行了探究,實驗記錄如下表。
(1)請幫助蘭蘭完成表中的一項計算;
(2)請根據她倆的實驗記錄,分別在表中寫出探究結果。
12.一保潔工人,要清洗一高樓的外墻,他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升降,已知工人的質量為60kg,保潔器材的質量為20kg,人對繩的拉力為300N,吊籃在拉力的作用下1min勻速上升了10m,求:
(1)此過程中的有用功;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按照九年級上冊物理課本的章節(jié)順序進行復習,并輔以試卷進行練習,熟練各類題型,由簡入深,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發(fā)現學生的不足,及時給于修整。
二、預計達到的目標:平均分為49分,及格率為31%,優(yōu)秀率為6%,低分率控制在14%以下。
這這兩個班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后進生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大多數學生基礎差,對物理學習還沒有找到一定的方法,雖學習刻苦,但成績很不理想。
考試要考好,老師給于正確的指導是關鍵。認真研究了去年的抽考命題特點,得到以下結論:命題是以《物理課程標準》的目標、理念、內容標準為依據,以現行課本為依據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要求。依照這樣的要求,方向明確了,心中有數了,老師才能有的放失的指導學生復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2)、有計劃性,針對性復習。
1、 梳理知識,形成結構---便于記憶;
2、 重點內容,細講多練---技能知識需要過手、過腦、過心;
3、 注意糾錯,規(guī)范習慣---易錯點是難點,找出錯誤,分析原因,規(guī)范格式,養(yǎng)成習慣
4、 綜合練習,評講拓展---練中記憶,練中鞏固,練中知新,
講中糾錯,講中深化,講中思維。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接下來我就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等八個方面闡述一下我這節(jié)課的教學構想:
第一是說教材:
《機械效率》是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二節(jié),之前講述了功,之后有功率,機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塊之間,是中考考點內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它既是前面的知識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識在生活實際中廣泛的應用,它對學生學習和理解熱機的效率、爐子的效率、太陽能熱水器、電動自行車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轉化率等起積極作用。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提高機械效率對當今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節(jié)能減排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說學生:
近幾年,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界已經得到充分的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前提是對學生的學習有所了解,在講述這節(jié)課之前我對學生有以下幾點了解:
1、學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經驗和方法;
2、學生對杠桿、滑輪、斜面等機械有一定的認識;
3、學生可能把機械效率高低、做功的多少、省力等問題混淆;
4、學生同時對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額外功、什么是總功,沒辦法確定,特別是對有用功的容易誤解。
第三是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及學生實際而制定的`一種具體要求和標準,它是教學目的的具體化,是課堂教學的方向,是一堂課的靈魂。教學目標的確定,新課改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對此,我這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能結合實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②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會用有關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③知道機械效率總小于1,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和意義;
④知道我們使用機械的目的是為了省力或省距離或改變方向,而不是為了省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索使用機械能不能省功;
②通過實驗與討論,認識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③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從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②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尊重實驗結果,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③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實際意義,從而增強節(jié)約能源意識。
第四是說教學重點難點
只有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那么這節(jié)課的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鑒于此,這節(jié)課的講述重點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概念教學和對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其難點是:在實例中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確定,對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第五是說教法與學法:
好的教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fā)揮作用。學生的學法是學以致用,變“教師教,學生學”為“教師教學生如何學”,因此教法與學法應該是不能分割的,所以這節(jié)課我借助多媒體,用實例圖片感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通過看、想、算,讓學生感知、熟悉課文內容,理解和記憶概念公式;分組合作與競爭、提出問題、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動手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析數據,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尊重實驗結論和實事求是的科學觀;鞏固提高,學以致用,認識提高機械效率在當今社會發(fā)展和節(jié)能減排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六說教學過程:
合理的教學流程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的。本節(jié)課我是按以下六個步驟逐一進行:
(一)知識回顧圖片導入(預設時間2-3分鐘)
觀看PPT(8)(設計意圖:回憶鞏固了前一節(jié)所學的知識,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圖片的導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提出問題引出概念(預設時間6-9分鐘)
圖中小孩的目的是什么?——引出對沙子做的功是有用功。
圖中小孩還對什么做了功?——引出額外功的概念。
三次將沙子運送到三樓分別要對什么做功?——引出總功的概念。
(設計意圖:這些問題的提出緊扣教材,引導學生了解教材內容,并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的,總功的概念。此環(huán)節(jié)是教學中的重點,是學生分清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關鍵)
(三)演示計算強化記憶(預設時間5-7分鐘)
將小孩對沙子,自身,桶,口袋,動滑輪做的功分別計算出來
結合概念,對此圖中的有用功,額外功,總功進行計算,強化概念的記憶
引入機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算出圖中的機械效率,對比后加強記憶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進一步突出重點和難點,也促進學生對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概念的記憶,并且知道機械效率的定義,對如何提高機械效率有正確的認識)
(四)合作探究分組實驗(預設時間7-9分鐘)
1提出如何提高機械效率的問題,探討斜面的機械效率,讓學生自主探究
2將學生分組,選用實驗器材,畫出表格,并記錄所需的實驗數據
(設計意圖:此次探究實驗體現出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突出了實驗的重要性,并且使學生能團結合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學生在實驗中體會學習物理的樂趣)
(五)分析表格歸納結論(預設時間3-4分鐘)
讓學生將實驗數據歸納,寫出實驗結論
實驗結論: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越不省力,其機械效率越高。
(設計意圖: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從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能力。
2讓學生知道尊重實驗數據,雖然各組的數據都不相同,但最終得到的結論是一樣的,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觀)
(六)作業(yè)設置鞏固提高(預設時間1-2分鐘)
課外練習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針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練習鞏固,進而拓展課上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水平。對此節(jié)課我預設了二方面的內容
1思考并完成課本第2,3,4題。
2完成練習冊上相應的練習。
第七說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好的板書是開啟學生思路的鑰匙,進入知識寶庫的大門,是課堂的眼睛,讀寫結合的橋梁。我設計這樣的板書,簡練地、系統地體現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的概念,以明晰的視覺符號啟迪學生思維,提供記憶的框架結構。)
教學內容:機械效率。 授課地點: 教室 授課教師: 授課時間: 1課時 【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 (1) 理解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 (2) 理解機械效率的定義及物理意義,會進行相關的計算; (3) 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意義和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過舉例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及機械效率;通過討論,了解如何提高機械效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生產、生活中各種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一、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概念 ? 觀察教材圖 12-5-1或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機械做功,如起重機將磚塊提升到樓頂,除了克服磚塊重力做功外,也一定同時需要克服裝磚的筐子、滑輪和鉤子等輔助措施的重力做功;此外,由于物體之間總存在摩擦,所以起重機對磚塊做功的同時,或多或少要克服摩擦做功。 ? 起重機提升磚塊做的功是有用功,提升筐子、滑輪、鉤子以及克服摩擦做的功是額外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叫總功。 ? 用W總表示總功,W有表示有用功, W額表示額外功,它們的`關系是W總=W有+W額 舉例提問加深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 提問,人用水桶從井中提水,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各是什么? 視學生理解程度可再舉幾個例子。 ? 回答:提升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提升水桶、竹竿做的功是額外功;二者之和為總功。 ?二、機械效率舉例 1.引出機械效率 學校二樓的墻壞了一個洞,修補的話需要40Kg 的水泥。如果你是建筑工人,你需要將40Kg 的水泥從一樓搬到二樓?,F在你手上有重5Kg 的鐵桶,重2Kg 的塑料桶,都能裝下40Kg 水泥,你可以叫樓上的同事用鐵桶或者塑料桶把水泥提上去,當然也可以自己提上去。 提問:你愿意采取哪種方法? 回答:叫樓上的同事用塑料桶把水泥提上去。 ? 提問:為什么? ? 回答:省力或做的功少。 ?? 提問:“做的功少”指的是什么功少?有用功、額外功、還是總功? ? 回答:總功。? ? 提問:三個方法做的總功不同,有用功相同嗎? 回答:相同。? 2.逐步引導。 任何機械所做的有用功只是總功的一部分。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說明機械的效率越高。物理學中把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機械效率的符號是η,讀作: yita ,常用百分數表示。 說明:η為一比值,沒有單位。 ? 提問:總功又等于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則η又可以表示為什么? ? 說明:在實際機械中,由于機械重力、摩擦力等等因素的存在,額外功 是一定存在的,即 W額>0 , 可見η
相信《機械效率課件9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機械效率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都有會準備一寫需要用到資料。資料包含著人類在社會實踐,科學實驗和研究過程中所匯集的經驗。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幼師資料內容呢?在此,你不妨閱讀一下最新機械合同合集9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
幼兒教師教育網已經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符合您需求的“機械實習周記”,你一定正在為范文而感到無奈?大家看起來對于文檔編寫有些迷茫,每天我們都會讀到很多優(yōu)秀的范文文章。范文的提問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想獲得更多相關的信息那么請您繼續(xù)閱讀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