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7-26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但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教案和課件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傳授知識和技能。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了一些與您需要的信息“比和比的應用教案”,望讀者斟酌閱讀有所收獲!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小動物們重建家園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2、培養(yǎng)學生們提出問題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準備:

多媒體、學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塊,已經(jīng)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間房,已經(jīng)建好3間。

學生:準備:本子,筆,學具。

教學過程:

活動一:談話導入、提出問題

師: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森林里發(fā)生了水災,小動物的家被洪水沖垮了。他們在忙些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看看。

(課件出示信息圖)誰能說說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這么多數(shù)學信息,主要說了哪幾件事?

關于小熊搬磚蓋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塊,已經(jīng)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準確,誰能把小熊搬磚的信息再大聲說一遍呢?關于小兔蓋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誰能把小兔子蓋房子的信息再大聲說一遍?師邊指邊說:信息經(jīng)過這樣分類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當遇到信息較多時,我們就應該像剛才這樣把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我們一起讀一讀小熊搬磚的信息,想一想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塊磚?”這個問題有點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活動二解決問題1

同學們看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先在練習本上試著做一做!

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小組的同學討論好了,哪個同學愿意代表小組交流一下?

實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

師: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生指算式:4×5=20我先求已經(jīng)搬了多少塊磚。再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磚?

師:小朋友們聽清楚了嗎?他先用4×5=20,求出小熊已經(jīng)搬了多少塊磚?,F(xiàn)在請小朋友們看黑板,誰來說說他是根據(jù)哪條信息求出小熊已經(jīng)搬了多少塊磚?他是根據(jù)每次班4塊,已經(jīng)搬了5次,這兩條信息求出了已經(jīng)搬了多少塊。他又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磚?誰知道他又是根據(jù)哪兩條信息求出來的呢?老師指著再重復根據(jù)已經(jīng)搬的和還剩24塊沒搬。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磚?

哪個小組做法與他一樣的舉手?誰能完整的再說一說,你先根據(jù)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據(jù)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

還有哪個小組有不同做法想下來交流?

(4×5+24=44(塊),他列出了綜合算式。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得嗎?這種做法我們以后還會學習,今天先不研究,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分步算式。

剛才我們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種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都是先根據(jù)“每次搬4塊,已經(jīng)搬了5次”。求出“已經(jīng)搬了多少塊磚”,再根據(jù)已經(jīng)搬的磚和剩下的磚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磚。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師板書:

4×5=20(塊)

20+24=44(塊)

同學們看,剛才我們先用乘法求出已經(jīng)搬的磚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塊磚,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乘加兩步計算。

活動三:解決問題2

師:同學們幫小熊解決了搬磚的問題,小兔子著急了,說:快來幫我們吧!

我們一起讀一遍小兔蓋房子的信息,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把這三個信息都用上你又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呢?

還有幾只小兔沒有房子???

請同學們試著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學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下面同桌之間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學愿意起來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書:3×4=12(只)

16-12=4

(生交流,師板書,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你根據(jù)什么信息求出來的,能說出來嗎?再完整的說一說,根據(jù)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據(jù)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

你現(xiàn)在明白了嗎?自己改正一下

小結:同學們看,剛才我們幫小兔解決問題,先算乘,再算減,這就是乘減兩步計算問題。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小猴摘桃

活動四:

課堂總結:老師發(fā)現(xiàn)咱班同學真了不起,不但會動腦思考,還很善于交流,相信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表現(xiàn)更棒。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篇2)

一、設計理念:

在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基礎上,努力營造一個充滿“磁性”的課堂環(huán)境。著眼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zhì),作好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分數(shù)乘法的應用題,分數(shù)乘法單元中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簡單應用題。擬引導學生在提出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解答方法。是在初中第一個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的問題,能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是后面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基礎。

《數(shù)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習大眾的、現(xiàn)實的、有價值的數(shù)學理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實出發(fā),讓學生由具體的問題引入現(xiàn)實情境。將解決現(xiàn)實問題與學習分數(shù)乘法的知識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計算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

2.學情分析:

根據(jù)初三一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強,并且在小學的基礎上初一學生有一定的分析力,歸納力和根據(jù)他們的特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結合問題結合本節(jié)課適合學生的學習材料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真正理解這節(jié)課,我選用學生身邊的例子如班級男生與女生的個數(shù)差異,讓學生在課堂上多交流,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來,組織學生參與“歸納,總結”的活動,最后得出公式,這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要把學生學習知識當作認識事物的過程來進行教學”的觀點,也符合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tǒng)一的原則。同時,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培養(yǎng)學生直覺思維能力,這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直觀性與可接受性原則。雖然他們求知欲特強,但是部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差,將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數(shù)學成績不及格,接受新知識較慢,所以盡量把教材細節(jié)處理得慢一些,多讓這樣的學生動起來,多給他們機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從興趣入手,調(diào)動積極性,補救知識欠缺。

3.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jù)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及遵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發(fā)生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所以確立目標如下:

(1).讓學生經(jīng)歷歸納用分數(shù)乘法能解決的應用題的一般類型,使學生理解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有哪些類型,并能正確地進行解答

(2).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的能力.

(3).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其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樂于探究數(shù)學知識。

4.重點與難點的確立及依據(jù):

應用題教學一直是初中數(shù)學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學生對此總是感到為難,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也是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也是增長率及打折銷售問題的前提,所以對用分數(shù)乘法能解決的應用題的類型的分析是本節(jié)的重點;每種類型應用題的解決方法或公式的掌握是本節(jié)的難點。

另外,本節(jié)課通過歸納總結,分組展示,合作交流的途徑,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聯(lián)想能力、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公式的教學可以對學生進行數(shù)學美的教育。因此,這節(jié)課無論從知識上,還是在從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及情感教育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學生的視聽效果,增大課堂容量,激發(fā)學生興趣,把知識容量擴到最大。

三、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節(jié)水廣告中有這樣一句話:"水是生命之源"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人體內(nèi)水分占我們體重的4/5,有誰知道自己的體重說出來讓大家?guī)退阋凰闼w內(nèi)水分有多少?(一個兒童體重35千克,他體內(nèi)所含水分占體重的4/5,他體內(nèi)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復習

根據(jù)條件說出把哪個數(shù)量看作單位“1”。

(1)棉田的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的2/5。

(2)小軍的體重是爸爸體重的3/8。

(3)故事書的本數(shù)占圖書總數(shù)的1/3。

(4)汽車速度相當于飛機速度的1/5。

3.通過自主歸納總結,你認為用分數(shù)乘法能解決那些類型的應用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存在,再帶著問題去思考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應用題的題型理解與應用。

(二)、揭示課題,出示目標:

理解用分數(shù)乘法能解決的應用題的類型;

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再一次明確學習的目的性。簡潔有可操作性。

(三)、組間交流解惑:

各組組長把本組在預習中總結出來的應用題的類型及所配備的練習題梳理出來后在全班展示;

題型一:求一個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例題1:我們班現(xiàn)在有60人,其中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2/3,求女生有多少人?

歸納:所求數(shù)量=單位“1”的量×所求量占單位“1”量的幾分之幾

題型二:連續(xù)求一個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例題2:我們班現(xiàn)在有60人,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2/3,其中名字中帶“月”字讀音的學生占女生人數(shù)的1/8,問名字中帶“月”字讀音的學生有多少人?

歸納:連續(xù)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關鍵是要清楚每一步誰是單位“1”,誰是誰的幾分之幾,同時找準中間量。

誤區(qū)警示:甲同學收集廢電池180節(jié),乙同學收集廢電池是甲的5/6,丙同學收集的廢電池是甲的4/5,問丙同學收集的廢電池是多少節(jié)?變式:甲同學收集廢電池180節(jié),乙同學收集廢電池是甲的5/6,丙同學收集的廢電池是乙的4/5,問丙同學收集的廢電池是多少節(jié)?

變式:

題型三:已知一個部分量是總量的幾分之幾,求另一個部分量

例題3:我們班現(xiàn)在有60人,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2/3,求男生有多少人?

歸納:先求出這個部分量,再用總量減去部分量;或先求出要求的部分量占總量的幾分之幾,再與總量相乘。

題型四:已知一個數(shù)量比另一個數(shù)量多(少)幾分之幾,求這個數(shù)量

例題4:在一次英語單詞”PK“過程中,男生組共答對200個,女生組比男生組多答對4/5,求女生組答對多少個單詞?

歸納:這個量=總量+總量×幾分之幾或這個量=總量×(1+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享受到成為學習主人的快樂,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消化性檢測

1.學生獨立完成下列各題。

2.將獨立完成不了的問題進行合作考試

練習:試一試:某人請客,已經(jīng)來12人了,還有說:“該來的怎么都不來呢?”客人幾個人沒來,他等得很焦急,隨口就一聽,馬上有三分之二的人借故走了;他不好意思的說:“不該走地怎么走了呢?”馬上又有原來四分之一的客人走了;此人著急了,說:“我說的不是你們那!”又有原來十二分之一的客人走了。問:此人請客,最后剩下幾人?

變式練習:一個人請客,已經(jīng)來12人了,還有幾個人沒來,他等得很焦急,就說:“該來的怎么都沒來呢?”客人一聽,馬上有三分之二的人走了;他不好意思的說:“不該走地怎么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中馬上又有四分之一走了;此人著急了,說:“我說的不是你們!”剩下的客人中又有三分之二走了。問:此人請客,最后剩下幾人?

根據(jù)下面所給的算式

編幾道實際應用題

300×4/5

120×2/4×5/6

100×(1-1/8)

設計意圖:及時完成消化性檢測,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加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更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到轉(zhuǎn)化、類比、數(shù)形結合與方程的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五)、自我總結:

說一說本節(jié)課你的收獲

學生談談體會、收獲或不足。

分兩個層面:

第一層是知識和方法的總結

第二層是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學習體會和感受方面的總結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習慣和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

總之,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歸納總結的過程,注重滲透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同時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與他人合作中受益,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達到完美。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篇3)

教學目標:1.認識“炭”一個生字,會寫“紫、炭“2個生字,結合課文理解”破曉、微細、漂橫、流螢“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提高想象力,自主發(fā)現(xiàn)生活之中、自然之中的美,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學重難點:1.感受“四時情趣“的不同,學習作者的表達順序。

2.體會想象的妙用。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課題)

一.導入新課

1.回顧一下文中的“四時“是什么意思?

2.本文并沒有壯觀浩大、強烈動感的景色,而是一些細物微景,清淡物象,讓我們帶著想象的翅膀來更好的體會這四季的情趣。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快速默讀,找出“四時”藏在課文中的哪些句子里?請同學們找出并畫下來,讀出每句話。

2.(多媒體展示四句話)這些句子在每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時候?

4.把四個句子連在一起看,這四個句子構成了什么句式?

5.全文是按什么順序額描寫的?

6.回顧一下四個清晰的段落。

7.結合課文解釋一下“情趣”的意思。

下面我們就再次走進課文看看課文時如何來寫四時的情趣的?

三、精讀品悟

(一)首先我們來看看當下的秋天在作者眼中是什么樣的?

1.輕聲讀描寫秋天的段落,看一看作者寫出了秋天傍晚哪些地方有趣。找一找,畫一畫,品味一下其中的趣味。

2.學生匯報,師板書:秋天 傍晚 :烏鴉歸巢,大雁南飛,風響蟲鳴

師:(1)(多媒體展示烏鴉歸巢的畫面)我們?nèi)绻褳貘f歸巢擬人化可以怎么說呢?

(2)大雁變得越來越小可以用幾何中的變化來形容一下 ,是由什么變化成什么?

(3)寂靜的夜里有了這些風響蟲鳴,像是他們在做什么呢?

3.再讀課文,看看哪些詞或句子能體現(xiàn)出情趣。(生匯報)同時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一下這樣的情趣。

4.(多媒體出示這一段落,伴樂朗讀)再出聲讀一讀,不同形式的讀,去深刻的體會這里面的情趣。

(二)總結學法:師生共同回顧第三自然段的學法進行總結:

讀、找、品、誦

(三)自學

師:運用這種學法小組交流學習其他三個季節(jié)哪些地方有趣,哪些詞、句能體現(xiàn)出情趣,找一找,畫下了。

1.生匯報第一自然段:春 破曉 :漂橫的紫色云(板書)

師:(1)(多媒體展示破曉的畫面)文中都出現(xiàn)了哪些色彩?這些色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早晨?

(2)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出云的情趣?

(3)不同形式的讀,想象畫面的情趣所在(多媒體出示這一段落,伴樂朗讀)

2.生匯報第二自然段:夏 夜里 :流螢(板書)

師:(1)(多媒體出示流螢的畫面 )在這樣黑夜里,閃閃發(fā)光的螢火蟲,想象一下這些螢火蟲像什么?用一些形象的詞來比喻一下。

(2)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出流螢是有趣的?用你的體會去讀讀這句話。

3.生匯報第三自然段:冬 早晨:生火送炭

師:在這樣寒冷的冬天里人們忙碌著,還會寒冷了嗎?會變得怎么樣呢?想象一下人們在分炭時會有什么交流呢?

(多媒體出示此段,伴樂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體會這寒冷的冬天了的那份溫暖的情趣。

四、回讀賞析

欣賞過這些清淡,細小的畫面后,再通讀課文,你發(fā)現(xiàn)“四時”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嗎?

五、續(xù)讀升華

下面我們看看在我們的古代人是怎樣用詩句描寫四季的?大屏幕展示。

春 曉 [唐.孟浩然] 暮江吟 白居易

春 眠 不 覺 曉, 一道殘陽鋪水中,

處 處 聞 啼 鳥。 半江瑟瑟半江紅。

夜 來 風 雨 聲, 可憐九月初三夜,

花 落 知 多 少。 露似真珠月似弓。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辛棄疾 岑參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北風卷地白草折,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胡天八月即飛雪。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忽如一夜春風來,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千樹萬樹梨花開。

板書設計:

四時的情趣

時 春天 破曉:漂橫的紫色云

間 夏天 夜里:流螢

順 秋天 傍晚:烏鴉歸巢,大雁南飛,風響蟲鳴

序 冬天 早晨:生火送炭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介紹鈉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在敘述鈉的活潑性后,再根據(jù)性質(zhì)介紹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制法,最后介紹鈉的用途。教材內(nèi)容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本節(jié)重點討論鈉的化學性質(zhì),引導學生從現(xiàn)象入手,去分析鈉的活潑性,為此,教材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然后解釋現(xiàn)象,作出結論。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了解鈉的物理性質(zhì),掌握鈉的化學性質(zhì),了解鈉的保存、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推理、歸納、對比等獲取新知識的方法,初步學會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有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全面觀察、分析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3)德育目標

重視實驗的規(guī)范操作,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環(huán)保意識;認識事物的現(xiàn)象與本質(zhì),讓學生建立實事求是的良好科學觀念。

3、重點、難點

(1)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zhì),尤其是鈉與水反應。

(2)難點是探究性實驗的觀察和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教學主要體現(xiàn)“學教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同時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采用目標教學模式,運用講授、引導、探索、實物展示、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形式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p>

1、引導學生掌握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方法。

2、強化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

3、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演示“滴水生火”的實驗,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把“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后提問:俗語說:“水火不相容”,為什么剛才的實驗中卻用水點著了火呢?并告訴學生那是鈉的功勞。使學生迅速進入濃厚的化學氛圍,激發(fā)起學習金屬鈉性質(zhì)的欲望。

(二)、自主實驗,觀察現(xiàn)象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有三個學生分組實驗探究:

1、觀察鈉表面的顏色以及表面顏色的變化。

2、將金屬鈉加熱,觀察實驗現(xiàn)象。

3、將鈉投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

同時,為體現(xiàn)環(huán)保意識,將鈉和氯氣的反應用錄像的形式展現(xiàn)。通過這些實驗,由幾位學生敘述實驗現(xiàn)象,并說明原因。其他學生補充。

(三)、由表及里,學以致用

通過學習鈉的化學性質(zhì),讓學生分析鈉在反應中的化學價變化,得出鈉在反應中得失電子的情況。并讓學生用剛學的知識解釋鈉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著火的鈉能不能用水來撲滅。同時解釋“滴水生火”的原因。最后介紹鈉的存在形式、工業(yè)制法和鈉的用途。

(四)、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①首先是學生親自操作鈉與水在燒杯中的反應,這樣體現(xiàn)實驗真實性,可靠性。使學生在親身觀察實驗現(xiàn)象,描述實驗現(xiàn)象,分享和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悅。

②其次 ,改進實驗裝置,驗證產(chǎn)物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jié)重點和難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

五、板書展示

金屬鈉的性質(zhì)及應用

一、鈉的物理性質(zhì)

銀白色 質(zhì)軟 熔點低 ρ水>ρNa>ρ煤油

二、化學性質(zhì)

1、與氧氣反應 點燃

常溫:4Na+O2 = 2Na2O 加熱:2Na+O2 == Na2O2

2、與氯氣反應

2Na+Cl2 = 2NaCl

3、與水反應

2Na+2H2O = 2NaOH+H2

三、應用

700℃~800℃

TiCl4 + 4Na ===== Ti + 4NaCl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篇5)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一、教學內(nèi)容: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P20——P21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2、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能正確迅速找出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數(shù)的兩個加數(shù)。

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根據(jù)運算定律,在 上填上合適的數(shù)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計算并驗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進行加法的驗算。在計算過程中,這兩個運算律還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出示教材第20頁例3情境圖。

創(chuàng)設情境:回顧李叔叔騎車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將繼續(xù)行駛并計劃好了騎車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計劃的?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你會計算嗎?

2、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解答。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15+132+118+85。

3、組織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匯報。

匯報預設: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較算法。

比較一下哪種算法更簡便,你是怎么想的,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改變其運算順序,可以使計算更為簡便)

教師強調(diào):在計算時,應先觀察題目,分析是否能夠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shù)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 方法:“用運算律”)

5.基本運用。

用簡便方法計算。

718+57+82 57+62+138

(1)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

(2)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shù),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shù)。

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6、湊整訓練。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shù)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shù)。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shù)的速度。

(三)檢測評價

1、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集體訂正。交流時讓學生說清楚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評價反饋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如何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讓學生互相補充,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明確只要把能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shù)結合起來先算,就可使運算簡便。

(五)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例3: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關鍵:“湊整” 方法:“用運算律”

在計算加法時,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六、教學后記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篇6)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58頁例4和練一練,練習十二第57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含有未知數(shù)z的等式解答相差關系中逆敘的一步計算應用題的方法,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shù)蘆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思路,能正確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j的等式解答相差關系的逆敘應用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和解題能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列含有未知數(shù)i的等式解答應用題。

(1)養(yǎng)雞場養(yǎng)雞500只,賣出一些后還剩300只,賣出了多少

(2)張師傅和李師傅一共加工零件135個。其中李師傅加工了75個,張師傅加工了多少個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完成一道,各人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列含有未知數(shù)工的等式解應用題時,要幾步第(1)題列含有未知數(shù)j的等式是怎樣想的第(2)題呢

指出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時,要根據(jù)題意找出數(shù)量關系式,對照著數(shù)量關系式來列出等式。

2.應用題。

糧站運來面粉96袋,運來的大米比面粉多24袋,運來大米多少袋

讀題后讓學生想一想,這樣的題用什么方法解答。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shù),老師板書。

提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算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式是怎樣的

(板書:面粉的袋數(shù)+24=大米的袋數(shù))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4,讀題。

提問:例4與上面一道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這兩道題雖然有不同的地方,但相同的都是大米比面粉多24袋。想一想,例4的數(shù)量關系與上一題一樣嗎

2.誰再來說一說,例4的數(shù)量關系是怎樣的為什么

(評析:通過重復提問,可以突出例4的數(shù)量關系,便于學生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j的等式。提問為什么,有利于學生認識根據(jù)題里怎樣的條件找相差關系逆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式。)

根據(jù)這個數(shù)量關系式,你能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j的等式解答例4嗎

第一步先做什么(板書設未知數(shù)x,并說明注意寫解字。)

第二步要做什么列出怎樣的等式(板書:x+24=120)

第三步求未知數(shù)x的值要怎樣算(學生口答,老師板書,說明求出x的值不帶單位名稱)你是怎樣想的

寫出答句。

3.你能根據(jù)題意,檢驗這樣解答是否正確嗎誰來告訴大家,的面粉有24袋。120一x=24)

追問:為什么可以列這樣的等式

怎樣求未知數(shù)工(學生口答,老師板書,并寫出答句)

5.提問:今天學習的也是用什么方法來解答應用題(板書課題)例4可以列幾種等式來解答這兩個等式都是根據(jù)什么列出來的

指出:列含有未知數(shù)j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根據(jù)題意想數(shù)量關系式。這樣才能對照數(shù)量關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想一想,例4是根據(jù)題里什么條件來想數(shù)量關系式,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的

三、鞏固練習

1.根據(jù)下面的條件說一說數(shù)量關系式。

(1)雞比鴨多30只。

(2)楊樹比柳樹少15棵。

(3)美術班比舞蹈班少16人。

(4)今年收的小麥比去年多1500千克。

2。做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讀題。提問數(shù)量關系式。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提問:這里的等式是根據(jù)什么來列的

(2)完成第(2)題。

讀題。讓學生先說數(shù)量關系式。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提問:列等式時你是怎樣想的

強調(diào):像上面這樣的幾道題,都要先根據(jù)題里誰比誰多或少多少想數(shù)量關系式,再對照數(shù)量關系式列出等式來解答。

3.練習十二第5題。

說明要求,讓學生在課本上練習。

提問:第(1)題是根據(jù)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來列等式的第(2)題呢

四、課堂小結

列含有未知數(shù)工的等式解答應用題,要分幾步做要根據(jù)什么來列含有未知數(shù)工的等式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二第67題。

比和比的應用教案(篇7)

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分析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會應用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

教學重,難點:掌握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方法,突出一次計算,會解答分數(shù)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出下面各題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再口算各題

1/2×2=2/5×3=2/3×1/2=3/4×5=

2、說出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應該把誰看著單位“1”。然后再給每題補充一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使它成為一道一步計算的分式乘法應用題。

母牛的頭數(shù)是公牛的1/3,公牛頭數(shù)的2/3和母牛相等。

母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公牛頭數(shù)的3/4,公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母牛頭數(shù)的1/2。

小組完成,集體訂正。

(二)、教學實施

1.板書:公牛有30頭,母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公牛的1/3,小牛的頭數(shù)相當于木牛的2/5,小牛有多少頭?(認真讀題,弄清題意)

2.指導學生畫線段圖: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要求小牛的頭數(shù),就要知道哪個量?(母牛的量)母牛的頭數(shù)又和哪個數(shù)量有關?(公牛的頭數(shù))先畫一條線段,表示哪個數(shù)量?(公牛的頭數(shù))崽化一條線段,表示哪個數(shù)量?(母牛的頭數(shù))畫多長?根據(jù)什么?表示小牛的頭數(shù)的線段應該怎樣畫?板書:

公牛:|||||||||||

30頭

母牛:||

小牛:

?頭

3.分析數(shù)量關系:

求小牛有多少頭,必須先求什么?(母牛的頭數(shù))求母牛的頭數(shù)應該怎樣做?解答這道題需要幾步?

4.列式解答:根據(jù)以上分析,這道題應該怎樣解答?怎樣列綜合算式解答?板書:

30×1/3×2/5=

根據(jù)綜合算式讓學生說說每一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別是把哪個數(shù)量看著單位“1”。同時強調(diào):分數(shù)連乘不必像整數(shù),小數(shù)連乘那樣,逐次計算,可以一次計算,遇到整數(shù)和分數(shù)相乘,要用整數(shù)與分數(shù)的分母約分,不能約分的直接與分數(shù)的分之相乘。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8頁第4、5、9、10題,學生要說明每一步所表示的意義,每一步是把哪個數(shù)量看著單位“1”。

(四)課堂小結: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與解答一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相同點都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不同點是分數(shù)連乘應用題要連續(xù)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解題關鍵是要找準每一步的單位“1”。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學會利用線段圖來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答這類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確列式計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了解“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征;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比較熟練的畫出線段圖。

教學過程:(一)導入

板書:超市運來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數(shù)占總桶數(shù)的2/5。

(二)、教學實施

1.根據(jù)以上兩個條件,我們可以提出以下數(shù)學問題:

花生油有多少桶?豆油有多少桶?豆油不花生油多多少桶?這些問題中哪個問題可以一步解決?明確任務,重點研究第二個問題

2.能用圖表示豆油的部分嗎?板書:

“1”

花生油占總桶數(shù)的

||||||

豆油?桶

600桶

3.分析數(shù)量關系;看圖想想,豆油占總桶數(shù)的幾分之幾?求豆油的桶數(shù)就是在求什么?交流討論得出:豆油的桶數(shù)占總桶數(shù)的,求豆油的桶數(shù)也就是在求600的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4.列式:600×(1–2/5)或600-600×2/5

后者方法很容易理解,主要是從“總桶數(shù)—花生油的桶數(shù)=豆油的桶數(shù)”這個數(shù)量關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一個量=另一個量”

5.出事例2:明確題意:降低是指什么意思?(比原來少)減少了哪個量的?現(xiàn)在聽到的聲音分貝是原來噪音的幾分之幾?請個別學生嘗試板演畫線段圖

“1”

原來:||||||||

85分貝

降低了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延伸讀

比例應用題教案收藏12篇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學生的壓力,提升效率,有了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幼兒園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經(jīng)過整理,小編為你呈上比例應用題教案收藏12篇,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正比例應用題,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凑l學得最棒。

二、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應用題

(1)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討新知

1、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必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聯(lián)系。

(3)______行駛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果在班內(nèi)交流

4、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概括總結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必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分析判斷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聯(lián)系

3.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求解

5.檢驗寫答語

四、練習提高

1、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小結: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聯(lián)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理論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現(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正比例應用題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樣測量和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課前我請幾位同學去測得中信廣場的一些數(shù)據(jù)?,F(xiàn)在請這些同學跟我們匯報一下。

(2)能用這些數(shù)據(jù)編一道正比例應用題嗎?

(3)小組合作編題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如何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以前學過的應用題。解答的步驟怎樣的呢?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正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聯(lián)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聯(lián)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聯(lián)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正比例應用題教學設計

三元坊小學梁智丹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23頁至24頁例1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確列出比例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上新課之前,先考考大家對廣州的認識。你知道廣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處?

2、對于這座廣州最高的建筑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怎樣測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測量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方法正比例應用題,學完后,我們試著用這種方法去計算中信廣場的大概高度。看誰學得最棒。

二、新課教學:

先來研究這樣一個問題。

1、出示例1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應用題

(1)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題目

(2)這道題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條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

(4)讓學生自己解答,邊訂正邊板書: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勵引新

這兩種方法都合理,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學生互議,師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討新知

1、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本上的例題,討論以下問題。

(1)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必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聯(lián)系。

(3)______行駛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學生自學例題后小組討論。

3、組間交流:小組代表把討論結果在班內(nèi)交流

4、學生嘗試解答后評價(指名學生板演)

5、怎樣檢驗?把檢驗過程寫出來。

6、概括總結

(1)

用比例解答應用題與用算術方法解答應用題教師這道題的解法,如果題目中沒有要求的,我們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題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必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確解題步驟。(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具體步驟是怎樣的呢?請根據(jù)我們所做的例題歸納解題步驟。

1.分析判斷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聯(lián)系

3.設未知數(shù)列等式

4.求解

5.檢驗寫答語

[NextPage]

四、練習提高

1、基本練習

(1)例題改編

①如果把這道題的第三個和問題改成:已知公路長350千米,需要行駛多少小時?該怎樣解答?

②讓學生解答改編后的應用題,集體訂正。

③小結: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1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例1的條件和問題以后,題中成正比例的聯(lián)系仍沒變,解答的方法出沒有改變,只是要設需要行駛的小時數(shù)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頁做一做:讓學生直接用比例知識解答。做完后,請幾個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變式練習

3、理論運用

(1)匯報數(shù)據(jù):剛才我們上課時提到怎教材分析:

正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教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zhì),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新科技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聯(lián)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聯(lián)系,即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聯(lián)系,所以兩次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設未知數(shù),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里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教學對象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已接觸過這種情況的問題,如歸一應用題,只不過那時是就題論題,沒有上升到一般規(guī)律。這里主要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guī)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也為中學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jù)正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shù)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P53~54、第4~13題,思考題,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練習。

教學目的:進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應用比例知識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應用題,并溝通不同解法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提高學生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P53第4題,口答并說明理由

二、基本題練習

1、做練習十第5題

2提問:按過去的算術解法,第(1)題要先求什么數(shù)量?第(2)題呢?

用比例的知識怎樣解答呢,請大家自己做一做。

評講: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一定)=反比例

=正比例

提問:正、反比例應用題解題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題方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3、練習小結:(略)

三、綜合練習

3、練習十第11題

啟發(fā)學生用幾種方法解答

4、做練習十第13題

(1)提問:這是一道什么應用題?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2)把樹苗總數(shù)看做單位1,成活棵數(shù)是94%,你還能用比例知識解答嗎?

四、講解思考題

引導:增加鉛以后,鉛與錫的比是5:3,有怎樣的關系式?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練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內(nèi)容?

六、作業(yè):

第8、9、10題

七、課后作業(yè):

第6、7、12題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4

一、情景再現(xiàn):

課上,我先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然后出示:

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讓學生說對3:2的理解。

學生有說男工比女工多一份的;也有說男工是女工的,女工是男工的;男工是總?cè)藬?shù)的,女工是總?cè)藬?shù)的;職工共有5份,其中男工3份,女工2份等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隨機畫圖如下:

男工3份()女工2份()

接著出示:共有職工60人。

問學生:可以求出什么?學生說可以求出男工和女生的人數(shù)。于是我把題目補充完整成例題: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共有職工60人,男女職工各有多少人?讓學生嘗試解答。

由于學生課前已經(jīng)預習過課本,無一例外的進行了如下地解答:

3+2=560=36(人)60=24(人)

我問學生: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一陣沉默。預想中的多種方法因為學生的預習而沒有如期出現(xiàn),怎么辦?自己出示其它方法還是繼續(xù)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我選擇了后者,讓學生繼續(xù)看線段圖,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解答?一陣沉思后,學生終于有所收獲,學生的手陸續(xù)地舉了起來。

一生說:可以先求出每一份的人數(shù),60(2+3)=12(人),再算男職工和女職工,123=36(人),122=24(人)。

另一生說:可以用方程解,2X+3X=60,X=12,122=24(人),123=36(人)。

把這些方法板書在黑板上后,我讓學生進行討論: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結果,學生都傾向于第一種方法:把按比例分配應用題轉(zhuǎn)化為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來解。而在我看來,這種方法在解決一些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變式題時,如已知兩個部份量的差求兩個部份量,轉(zhuǎn)化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思考過程明顯較之歸一法先求一份數(shù),再求各部份量要來得復雜。學生往往會照搬總量乘幾分之幾的方法去解答,導致錯誤。但學生已經(jīng)形成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教師該怎么辦?聽之任之,不利于后續(xù)發(fā)展;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的說法更易使學生發(fā)生認識上的混亂;教師規(guī)定用哪種方法當然更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稍做思考后,我決定讓學生解答幾道變式題,希望通過變式題的解答來體驗各種方法,進而對解題策略作出自己合理地選擇。

變式題一: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男職工有36人,女職工有幾人?

變式題二: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女職工有24人,共有職工幾人?

變式題三: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男職工比女職工多12人,男女職工各有幾人?

面臨第一個問題,學生經(jīng)歷了短暫的困惑后,然后出現(xiàn)了三種解法:

生1:36=24(人)。我問:為什么這樣解?他說:由男女工的比是3:2可知,男工是女工的,男工有36人,就是已知女工的是36,求女工是多少,用除法做。

生2:36=24(人)。我同樣讓他說說理由,他說,由男工女工的比是3:2可知,女工是男工的,求女工,即求36的是多少,用乘法算。

生3:可以先求出一份數(shù),再算女工人數(shù)。3632=24(人)

如果說生2、3的解法是我預料中的話,生1的方法,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看來隨著探索活動的深入,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了,但同時,我也更加擔心學生會更無從選擇。但是后面兩題的發(fā)展情況消除了我的這種擔心。先看第二題的解答:

生1:先求出一份數(shù),再求總?cè)藬?shù):242=12(人),12(3+2)=60(人)

生2:從3:2中可知,女生是總?cè)藬?shù)的,已知女生有24人,求總?cè)藬?shù),用除法。24=60(人)

學生在這一題中沒有用分數(shù)乘法來解,我想可能是學生很難會去想全部職工是女工的,而上述兩種思路學生比較容易想到,正所謂擇善而從之吧!第三題的解答更是證實了這一點:

先求一份數(shù):12(3-2)=12(人)

再求男工和女工:123=36(人)

122=24(人)

在一次次的體驗和反思中,學生選擇了他們的方法。

二、思考:

這節(jié)課的進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從最初的單一的方法,到多樣化,再到認識上的分歧,再到統(tǒng)一的選擇,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問題探索優(yōu)化的數(shù)學活動過程,最終達到了算法多樣化和算法優(yōu)化的平衡。

1、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出現(xiàn),需要教師給予支持。

現(xiàn)在的學生,學習渠道很多,在學習新知前往往已經(jīng)對新知有了一定的認識,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思維定勢,這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另一方面也會阻礙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怎樣打破學生的這種思維定勢,促使學生去追尋獨具個性的、多樣化的解題策略,出現(xiàn)算法多樣化呢?這需要教師給予支持。

(1)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思考還可以怎樣算,培養(yǎng)學生學生尋求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與態(tài)度。本課在實施過程中,當學生出現(xiàn)思維上的惰性,對教材呈現(xiàn)的方法一致認同并接受,不出現(xiàn)別的方法時,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似乎到此也可,可以直接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練習。從單純的解題要求來講,似乎已經(jīng)達到要求了,但是,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特別是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必然有所欠缺。因此,筆者在此采取了繼續(xù)等待的策略,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繼續(xù)思考:還有沒有別的算法?這不單單是為了達成筆者所希望的多種方法出現(xiàn)的目的,更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這樣一種習慣:當能夠用一種方法解決問題后,想一想:還有別的策略嗎?這是對學生終身有益的。

(2)把靜態(tài)的材料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的材料,把結論轉(zhuǎn)化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浙教版的教材編寫體系是按照例題+方法+練一練來編寫的,教師容易把握,學生能夠獨立自學,但也容易使師生的思維產(chǎn)生定勢。特別是對于學生來說,教材上以結論的方式呈現(xiàn)學習材料,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桎棝,影響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本課,教材只介紹了把按比例分配應用題轉(zhuǎn)化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來解答的方法,后面的練習題與例題大同小異,缺乏變式練習,學生在不斷地強化這種方法后,導致的直接問題就是遇到形似例題的變式題,也不假思索地套用這種方法,出現(xiàn)錯誤。要避免這種僵化的學習行為的產(chǎn)生,需要教師對學習材料進行重組,把靜態(tài)的例題改為動態(tài)生成,把已知結論改為需探索的問題,以此來促使學生去探索,發(fā)現(xiàn)不同的解題策略,形成算法上的多樣化。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理解男女職工人數(shù)的比是3:2的意思,為后面算法多樣化的出現(xiàn)預作伏筆,然后出示總?cè)藬?shù)60人,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此基礎生成研究的問題,讓學生探究解答方法,努力使學生擺脫教材的束縛,經(jīng)歷問題探究的過程,形成自己獨特的策略。

2、學生算法的優(yōu)化,是學生在體驗與反思基礎上的內(nèi)化過程。

算法多樣化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出現(xiàn)多樣化的算法后,選擇哪一種方法,是每個學生面臨的問題。曾幾何時: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的說法充斥著我們的課堂,筆者也曾進行嘗試,結果學生往往死抱著自己的方法不放,上課之前與上課之后沒有區(qū)別,學習沒有質(zhì)的提高。如果說,算法多樣化是學生數(shù)學思維量的積累的話,那么,對算法進行優(yōu)化,則是學生數(shù)學思維質(zhì)的飛躍。本課,學生對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出現(xiàn)了轉(zhuǎn)化為分數(shù)乘法、分數(shù)除法、歸一法解等思路,對此如何評價,引導學生作何選擇,是教師不容回避的問題。就以已知總量及部份量的比,求各部份量的基本題來說,各種方法并沒有大的區(qū)別,這也是學生在解決基本題后,筆者讓他們討論你喜歡哪種方法時,學生喜歡分數(shù)乘法解的原因之一。但在解決變式題,如本課的后三題時,三種方法的思維簡捷程度是不一樣的,以第三題為例,用歸一法的思路,已知男職工比女職工多12人,由3:2又可知,男職工比女職工多1份,每份人數(shù)是121=12(人),男職工有3份,為123=36(人),女職工2份,122=24(人),思路十分清楚;如果要轉(zhuǎn)化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思路來解的話,則首先應當使學生想到:男職工人數(shù)相當于男工比女工多的人數(shù)的,女職工相當于男工比女工多的人數(shù)的,然后列出算式:12和12;或者是想到全部人數(shù)的是12人,先求出總?cè)藬?shù):12=60(人),再求相應的男、女職工人數(shù)這樣一個轉(zhuǎn)化過程。后兩種思路,對多數(shù)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遠不及歸一法的思路簡捷。但如何讓學生作出正確選擇呢?顯然由老師進行規(guī)定肯定不行,只有通過學生的切身體驗和反思,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本課在學生展現(xiàn)各種解法后,老師及時地讓學生解答三道變式題,讓學生在解決三道變式題的過程中選擇合理算法,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nèi)化,達到算法多樣化基礎上的優(yōu)化,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三、結束語:

葉瀾教授說:沒有聚集的發(fā)散沒有價值的,聚集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算法多樣化不是教學的歸宿,優(yōu)化才是數(shù)學的本質(zhì)。教師應當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促進學生的算法多樣化,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與反思,自覺進行算法的優(yōu)化,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15頁正、反比例的意義和正、反比例應用題、練一練,練習二十二第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的特征,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關系或反比例關系的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解題思路,能正確地解答成正、反比例關系的應用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復習正、反比例關系和正、反比例應用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能更正確地判斷成正、反比例關系的量,正確地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

二、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

1、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

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成比例關系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那么,什么情況下成正比例關系,什么情況下成反比例關系?

想一想,成正比例關系和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指出:正比例關系和反比例關系的相同點是:都有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不同點是: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中相對應數(shù)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中相對應數(shù)值的積一定。

2、判斷正、反比例關系。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

提問:判斷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據(jù)是什么?

(2)做練習二十二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

3、判斷x和y這兩種量成什么關系,為什么?

指出:我們根據(jù)正、反比例關系的特點,可以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一道題里兩種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我們就可以應用比例的知識,根據(jù)比值相等或者積相等的數(shù)量關系來解答。

三、復習正、反比例應用題。

1、做練一練第2題第1題。

讓學生讀題,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提問:這道題成正比例關系,要根據(jù)什么相等來列式解答?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突出列式的等量關系是比值一定。

做練一練第2題第(2)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道題是怎樣想的?成反比例關系的應用題,要根據(jù)什么來列式解答?

3、啟發(fā)學生思考:

你認為正比例應用題實際上是我們過去學過的哪一類應用題?反比例應用題是哪一類應用題?

怎樣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

指出: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要先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據(jù)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據(jù)積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第2題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P51-52例1、例2,正、反比例應用題

教學目的:認識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理解掌握這種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判斷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

(2)路程一定,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二、導入新課

說數(shù)量關系,判斷成什么比例,列出等式。

一臺抽水機5小時抽水40立方米,照這樣計算,9小時可抽水X立方米。

三、學習新課

1、學例1

(1)將導入題中的X立方米改成多少立方米?

(2)討論:怎樣用比例的知識來解這道題止的導入題的想法能給我們啟示嗎?

(3)試一試:學生練習講解例題,教師根據(jù)情況作點撥。

(4)小結:說一說用正比例知識解答這道應用題要怎樣想?怎樣做?

2、數(shù)學想一想

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并說說列等式的依據(jù)。

3、教學例2

(1)出示例2,讀題

(2)討論并試一試:能仿照例1的解題過程用比例的知識解答例2嗎?

(3)說一說:將自己的解法及想法告訴大家。

教師作點撥

4、學習想一想

獨立練習后班次講

5、小結:解題思路

(2)判斷比例關系

(3)找出對應數(shù)值

(4)列出等式解答

追問:你認為解題關鍵是什么?

四、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2、練習十第1題

評講時比較異同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認為哪些是重點?

六、作業(yè)

P5354第2題,第10題。

七、課后作業(yè)

P53第3題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判斷出應用題中所涉及的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通過復習,能夠使學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3.通過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熟練的解答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總價一定,每件物品的價格和所買的數(shù)量.

(3)小朋友的年齡與身高.

(4)正方體每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5)被減數(shù)一定,減數(shù)和差.

談話引入:我們今天運用正反比例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

二、探討新知.

(一)教學例5(用比例解答下題)

修一條公路,總長12千米,開工3天修了1.5千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要多少天?

1.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2.學生反饋:

3.分析:

(1)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結:我們在做題時,根據(jù)注意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不僅需要判定運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還要注意找準題目中的對應關系.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qū),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shù)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shù)的比不發(fā)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xiàn)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8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5頁的第45題,練習九的第4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

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現(xiàn)在我們就來復習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4題:

我國發(fā)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行10.6小時,運行14周要用多少小時

教師解釋:運行一周就是繞地球一圈,人造衛(wèi)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問:

這道題有幾個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成什么關系為什么(有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因圖為=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轉(zhuǎn)的周數(shù)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

指名說說這道題用比例的知識怎樣解答。當學生說出后,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解:設運行14周要用X小時。

6:10.6=14:X

6x=10.614

X=

x24、7

答:運行14周要用24.7小時。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5題:

一個農(nóng)業(yè)專業(yè)組乎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4公頃,15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12天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

指名學生讀題,并說出這道題的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當學生說出每天平整的公頃數(shù)與時間成反比例后,讓學生完成這道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3.總結。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題在解答時,先要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

二、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46題。

1。第4題,先說明一下,農(nóng)藥是藥液和水合起來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題。要求配制這種農(nóng)藥750.5千克,需要藥液與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農(nóng)藥和藥液的比、農(nóng)藥和水的比。

2.第5題,讓學生說一說根據(jù)什么來判斷方磚的面積與方磚的塊數(shù)成什么比例。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解答思路。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練習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

2.復習用正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

3.復習用反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確定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數(shù)量關系

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比例,確定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1.被除數(shù)一定,除數(shù)和商。

2.一條路,已修的和未修的。

3.梯形的上、下底長度一定,梯形的面積和它的高度。

4.每塊磚的面積一定,磚的塊數(shù)和鋪地面積。

5.挖一條水渠,參加的人數(shù)和所需要的時間。

6.從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和所行走的速度。

7.單位面積一定,播種面積和總產(chǎn)量。

8.時間一定,速度和距離。

9.訂閱《北京兒童》的份數(shù)和所需錢數(shù)。

(二)復習應用題

1.某工廠八月份計劃造一批機床,開工8天就造了56臺,照這樣速度到月底可生產(chǎn)多少臺?

第一步,先找對應關系:

8天56臺

31天?臺

第二步,判斷成什么比例?(每天生產(chǎn)的臺數(shù)一定,成正比例。)

請你在對應關系的旁邊寫上正字,決定用正比例方法做。

解設到月底可生產(chǎn)x臺。

x=217

答:照這樣速度月底可生產(chǎn)217臺。

2.一批紙張,釘成20頁一本的練習本,能釘600本。如果釘成24頁一本的練習本,能釘多少本?

第一步,先找對應關系:

20頁600本

24頁?本

第二步,判斷成什么比例?(紙張總頁數(shù)一定,成反比例。)

請你在對應關系的旁邊寫上反字,決定用反比例方法做。

解釘成24頁一本的練習本,可釘x本。

24x=20600

x=500

答:如果釘成24頁一本的練習本可釘500本。

學生獨立地用老師教的分析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在本上做兩道題。

(1)火車3小時行135千米,用同樣的速度5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2)有一批磚,25人去搬,6小時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時搬完?

(三)練習解答兩步的比例應用題

1.李濤讀一本書,每天讀6頁,30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多讀4頁,多少天可以讀完?

黑板上的對應關系變成:

解設x天讀完。

(6+4)x=630

10x=630

x=18

答:18天可以讀完。

2.在第1題的基礎上,改變問題。

李濤讀一本書,每天讀6頁,30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多讀4頁,提前幾天讀完?

對應關系:

解設如果每天多讀4頁,x天讀完。

(6+4)x=630

10x=630

x=18

30-18=12(天)

答:提前12天讀完。

(指導學生分析、比較。)

以上兩道題,什么發(fā)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條件和問題發(fā)生了變化,使原來的題復雜了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沒有變。)

練習(學生獨立分析,做題。)

1.一輛汽車從甲城開往乙城,3小時行駛105km。用同樣的速度又行駛了1.2h到達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

解設甲城到乙城有x千米。

3x=105(3+1.2)

x=147

答:甲城到乙城有147km。

2.光明鄉(xiāng)有144公頃水稻,5天收割了90公頃,照這樣計算,剩下的幾天可以收割完?

解設剩下的x天可以收割完。

90x=554

x=3

答:剩下的3天可以收割完。

(再用間接設的方法做兩道題。)

1.紡織廠的織布車間過去每人看16臺織布機,每班需要42人,現(xiàn)在改進操作方法,每人看24臺。每班可以節(jié)約幾人?

1642=24x

42-x

2.某機器廠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機器48臺,15天可以完成任務,現(xiàn)在要12天完成任務,每天應增產(chǎn)多少臺?

12x=4815

x-48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復習了解正、反比例應用題的分析、思考方法。拿到應用題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讀題,找出對應關系,判斷是正比例還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確解答了。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是有其獨特的思考方法的,所以在教案的設計上重點放在指導、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的思考方法上。

第一層次,先做判斷練習,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因為這是正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的基礎。

第二層次,進行最基本的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訓練,著重訓練學生怎樣找對應關系,如何正確判斷,然后再動筆做題,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第三層次,進行間接設的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訓練,目的是在原來分析問題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思維更高一步。

板書設計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10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91頁例4;練一練;《作業(yè)本》第39頁。

教學目標:進一步鞏固反比例的意義,掌握用反比例方法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教學重點:學會用反比例解歸總應用題

教學難點:判斷題中哪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量,列出等積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三角形面積一定,底和高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2、甲、乙兩種量,只要它們相對應的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一定成反比例,對嗎?舉例說明?

二、新授:

1、教學例4。

例4:一艘貨輪每小時航行20千米,6小時可以到達目的地。如果要5小時到達,每小時航行多少千米?

觀察:

⑴、題中有哪幾個量?

⑵、從題中可見哪個數(shù)量是一定的?

分析:

想:因為速度時間=路程,由于4小時與3小時航行路程相同,可確定行駛的速度與時間成反比例,所以兩次航行與時間的乘積相等。

解:設每小時需航行X千米。

5X=206

X=2065=24(千米)

X=24

(檢驗)

答:每小時需盤航行24千米。

2、改條件:5小時到達為每小時行15千米,要求幾小時到達應怎樣列式?

3、試一試。

(1)甲種鉛筆每支0.25元,乙種鉛筆每支0.20元,買甲種鉛筆32支的錢,可以買乙種鉛筆多少支?

(2)同學們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36人,可以站多少行?

分析:⑴、從已知數(shù)量可知,哪個量是一定的?

⑵、可利用比例解題,也可利用一般方法解題?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四、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

五、《作業(yè)本》p39.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11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第十二冊P51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使學生運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3、滲透函數(shù)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這一辨

證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何種比例關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教學難點:利用正反比例意義正確列出等式,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步驟:(鋪墊孕伏,建立表象;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歸納總結,

揭示意義;鞏固練習,考考自己;分層練習,深化新知)

一、鋪墊孕伏,建立表象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4每小時耕地公頃數(shù)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shù)和時間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shù)和站的行數(shù)

2、根據(jù)條件說出數(shù)學關系式,再說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應的等式。

(1)一臺機床5小時加工4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8小時加工64個。

(2)一列火車行駛360千米,每小時行90千米,要行4小時;每小時行80千米,要行經(jīng)X小時。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從上面可以看出,日常生活生產(chǎn)的一些實際問題,應用比例的知識,也可根據(jù)題意列一個等式。我們以前學過的一些應用題,還可以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比例的應用(板題)

1、教學例1

(1)出示例1(課件演示)讓學生讀題

一輛汽車2小時行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師: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自由回答)

(提問:我們怎樣解答的?(板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來求的?這道題里哪個數(shù)量是不變的量)

學生解答如下幾種:

解法一:14025=705=350千米

解法二:140(52)=1402.5=350千米

如果有學生用比例方法解,老師及時給以肯定,如果沒有,老師給以引導性的問題:

A題中涉及哪三種量?(路程、時間和速度三種量),其中哪兩種是相關聯(lián)的量?

B哪一種量是一定的?(固定不變),你是怎么知道的?(照這樣的速度,就是說速度是一定的)

C它們有什么關系?(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

D題中照這樣的速度就是說一定,那么和成比例關系?因此和的是相等的。

教師板書: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師追問:兩次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

解法三:(用比例方法,怎樣列式)

解:設甲乙兩地間的總路長X千米

140X或140:2=X:5

252X=1405

X=350

答:甲乙兩地之間公路長350千米。

小結:這一類型題,我們不僅可用過去的歸一法、倍比法來解,還可用比例方法來解。

2、怎樣檢驗這道題做得是否正確呢?

3、變式練習改編題

出示改編的問題,讓學生說一說題意,請同學們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練習本上解答,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體訂證,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列等式的依據(jù)是什么?

4、教學例2(課件演示)

(1)出示例2,學生讀題

例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4小時到達,每小時要行多少千米?

提問:(1)以前我們怎樣解答的?(板書算式)這樣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來求的?(板書:速度時間=路程)這道題里哪個數(shù)量是不變的量?

(2)誰能仿照例1的解題過程,用比例的知識解答例2來試試,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練習后提問怎樣想的?速度和時間的對應關系怎樣?檢查列式解答過程,結合提問弄清為什么列成積相等的等式解答。

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解答。

7054=3504=87.5(千米)

(3)提問:按過去的方法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總路程的應用題現(xiàn)在用什么比例關系解答的?誰來說說,用反比例關系解答這道應用題怎樣想,怎樣做的?(課件演示)

這道題里的路程是一定的,和成比例,所以兩次行駛的和的是相等的。

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題意列出關系式,判斷成反比例,再找出兩種關聯(lián)量里相對應的數(shù)值,然后根據(jù)反比例關系里積一定,也就是兩次行駛相對應數(shù)值的乘積相等,列式。

(4)設每小時行駛X千米(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誰能列出方程

4X=705X=705/4X=87.5

答:每小時行駛87.5千米。

師:A)該題中三個量有什么關系?其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B)題中哪一種是固定不變的?從哪里看出來?C)它們有什么關系?D)這道題的一定,和成比例關系,所以兩次行駛的

和的是相等的。

(5)變式練習(改編題)

出示改變的條件和問題,讓學生說一說題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集體訂證,說說怎樣想,根據(jù)什么列式。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87.5千米,需要幾小時到達?

解:設需要x小時到達

87.5x=705x=4

答:需要4小時到達。

三、歸納總結,揭示意義

想一想,應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同學們可互相討論一下,然后告訴大家,指名說解題思路。

指出: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正確找出題中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成哪種比例關系,然后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正確判斷成什么比例,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積相等)

四、鞏固練習,考考自己(課件演示)

請你們按照剛才學習例題的方法去分析,只要列出式子就行。

1、食堂買3桶油用780元,照這樣計算,買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識解答)

2、同學們做廣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以上1、2兩題,學生做完將鼠標移到看看做對了沒有進行自我判斷。

3、先想想下面各題中存在什么比例關系?再填上條件和問題,并用比例知識解答。

(1)王師傅要生產(chǎn)一批零件,每小時生產(chǎn)50個,需要4小時完成,?

(2)王師傅4小時生產(chǎn)了20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

4、四選一,每題只能選一次

(1)體積是30立方分米的鋼體重150千克,重1200千克的這種鋼材,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d)

a.15030=1200xb.30:150=1200:x

c.150x=301200d.150:30=1200:x

(2)機器廠制造一個零件所用的時間由原來8分鐘減少到3分鐘,過去每天生產(chǎn)零件60個,現(xiàn)在每天生產(chǎn)多少個?(a)

a.608=3xb.60:8=3:x

c.608=(8-3)xd.3:x=8:60

(3)機器廠生產(chǎn)一種零件,每制造5個零件需要40分鐘,一天工作480分鐘,能制造多少個零件?(b)

a.540=480xb.5:40=x:480

c.40x=5480d.40:5=x:480

(4)托兒所給小朋友分糖,原來中班24人每人可分5塊,最近又調(diào)進6人,每人可分多少塊糖?(c)

a.245=6xb.24:5=6:x

c.(24+6)x=245d.(24+6):x=24:5

(5)小紅從甲地到乙地,3小時行了全程的75%,幾小時可以走一個來回?(b)

a.375%=2xb.75%:3=2:x

c.75%x=23d.3:75%=2:x

五、分層練習,深化新知

○1修一條長6400米的公路,修了20天后,還剩下4800米,照這樣計算,剩下的路要修多少天?(6400-4800):20=4800:x

○2工人裝一批電桿,每天裝12根,3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裝6根,幾天能夠完成?

1230=(12+6)X

○3農(nóng)具廠生產(chǎn)一批小農(nóng)具,原計劃每天生產(chǎn)120件,28天可完成任務,實際每天多生產(chǎn)了20件,可以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12028=(120+20)X

六、全課總結,溫故知新

解比例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學生自己用語言敘述)

一般方法和步驟:

1、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

2、設未知量為x,注意寫明計量單位;

3、列出比例式,并解比例式;

4、檢查后寫出答案;

5、特別注意所得答案是否符合實際。

七、課后反饋,挑戰(zhàn)難題

小明受老師委托,編一些比例應用題,于是他前往數(shù)學超市選購了一些條件:

計劃每天生產(chǎn)30輛、實際每天生產(chǎn)40輛、計劃25天完成、實際20天完成、計劃一共生產(chǎn)了900輛、實際一共生產(chǎn)了1000輛

小明需要你的幫助,你會怎樣編題?

比例應用題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學會正確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認識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判斷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

(2)路程一定,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讓學生先分別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再判斷。

2.根據(jù)條件說出數(shù)量關系式,再說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應的等式。

(1)一臺機床5小時加工4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8小時加工64個。

(2)一列火車行駛360千米。每小時行90千米,要行4小時;每小時行80千米,要行x小時。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3.引入新課。

從上面可以看出,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應用比例的知識,也可以根據(jù)題意列一個等式。所以,我們以前學過的一些應用題,還可以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這節(jié)課,就學習正、反比例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讓學生讀題。

提問:以前我們是怎樣解答的(板書算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來求的這道題里哪個數(shù)量是不變的量

(2)說明:這道題還可以用比例知識解答。

提問:題里照這樣計算說明什么一定數(shù)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題里兩次抽水的總量與時間對應數(shù)值各是多少這兩次對應數(shù)值的什么相等你能根據(jù)對應數(shù)值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來解答嗎請大家自己試一試(啟發(fā)弄清要設未知數(shù)x)。學生練習解題,然后口答,老師板書。追問:按過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單一量的應用題現(xiàn)在用什么比例關系解答的

(3)小結:

提問:誰來說一說,用正比例知識解答這道應用題要怎樣想怎樣做指出:先按題意列關系式判斷成正比例,再找出兩種相關聯(lián)量里相對應的數(shù)值,然后根據(jù)正比例關系里比值一定,也就是兩次抽水相對應數(shù)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教學改編題。

出示改變的問題,讓學生說一說題意。請同學們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練習本上解答。同時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列等式的依據(jù)是什么。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學生讀題。

提問:以前我們是怎樣解答的(板書算式)這樣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來求的(板書:速度時間=路程)這道題里哪個數(shù)量是不變的量?

(2)誰能仿照例l的解題過程,用比例知識來解答例27請來試一試。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學生練習后提問是怎樣想的。速度和時間的對應關系怎樣,檢查列式解答過程,結合提問弄清為什么列成積相等的等式解答。

(3)提問:按過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總數(shù)量的應用題現(xiàn)在用什么比例關系解答的誰來說一說,用反比例關系解答這道應用題是怎樣想,怎樣做的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題意列出關系式,判斷成反比例,再找出兩種相關聯(lián)量里相對應的數(shù)值,然后根據(jù)反比例關系里積一定,也就是兩次航行相對應數(shù)值的乘積相等,列等式解答。

4.教學改編題。

出示改變的條件和問題,讓學生說一說題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根據(jù)什么列等式的。

5.小結解題思路。

請同學們看一下黑板上例1、例2的解題過程,想一想,應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告訴大家。指名學生說解題思路。指出:應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先要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板書:判斷比例關系)再找出相關聯(lián)量的對應數(shù)值,(板書:找出對應數(shù)值)再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解答。(板書:列出等式解答)追問:你認為解題時關鍵是什么(正確判斷成什么比例)怎樣來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積相等)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列出的等式不一樣。指出:只有先正確判斷成什么比例關系,才能根據(jù)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式。

2.做練習十第1題。

讓學生用比例知識列出解題的式子,然后口答,老師板書。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按過去算術解法都要先求什么量用比例知識解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成正比例關系,都列成比值相等的式子來解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未知數(shù),表示的數(shù)量不同,在等式里位置也不同)說明;在正確判斷成比例關系后,要按照比值相等來列等式解答。列等式時還要注意數(shù)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3.做練習十第2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用算術方法解答都要先求什么數(shù)量這兩題里兩種數(shù)量成什么關系,為什么要按什么相等來列等式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正、反比例應用題要怎樣解答?你還認識了些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完成練習十第1、2題的解答。

家庭作業(yè):練習十第3題。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精選7篇


每位老師不可或缺的課件是教案課件,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教案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以下內(nèi)容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主題為“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師生、生生的交流活動中,體會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實際,經(jīng)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和體驗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樂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實用性和科學的探索方法,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以及小組合作的意識,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能按給定的比例尺求相應的實際距離。

教學難點:

比例尺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復習比例尺的意義:

剛才老師了解到同學們的五一安排非常豐富,其實在我們學校周圍也有許多美麗的景點。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幅地圖,你能看到什么?還能看到什么?(觀察的非常細致)比例尺1:10000你是怎么理解的?你還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識?

預設生1:圖上一厘米表示實際中的一萬厘米,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一萬倍。

2: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板書)

3:同樣的知道(比例尺)、(圖上距離))我們就可以求(實際距離) 那么知道 (比例尺)、(實際距離)我們就可以求(圖上距離) 也就是說知道其中的兩個量,我們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2、揭示課題。

大家對比例尺有了深刻的了解,其實比例尺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尺的應用。(貼出課題)

二、教學求實際距離.

1、求東門小學到鐵塔寺的實際距離。

下面,我們就帶上比例尺,進行一次地圖上的旅行吧?,F(xiàn)在我們從東門小學出發(fā)到鐵塔寺

(1)出示課件:

(2)仔細觀察所以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預設一:生提:圖上距離是多少? (測量)

(4)預設二:從東門小學到鐵塔寺實際距離大約多少米?(評:真了不起,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我們可以共同研究一下?。?/p>

(5)仔細觀察所有信息與問題, 要求從東門小學到鐵塔寺的實際距離,我們就必須先知道什么? 老師給同學們也提供了同樣的地圖,請你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求出從我們東門小學到鐵塔寺的實際距離。

生做,師巡視

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來說說你的想法?

方法一:方程。

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

使用這種方法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剛才我們根據(jù)比例尺的數(shù)量關系,利用比例尺的意義直接解決了這個問題。

其他同學還有不同方法嗎?

方法二:生:“4÷1/10000”求出的是實際距離。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因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在這里圖上距離是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shù);實際距離是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shù);比例尺相當于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商。而“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所以可以推出“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我們組就是根據(jù)這種關系求實際距離的。

這種方法也不錯。

方法三:我們組是這樣想的:根據(jù)比例尺“1∶10000”推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0倍,所以從學校到鐵塔寺的實際距離可用“4×10000”求出,求出結果之后,因為單位不統(tǒng)一,所以還要把實際距離的單位轉(zhuǎn)化為“米”,隨即問:怎么列式?(教師板書)

2、比較幾種算法。

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思考。從不同角度,想出多種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 這些方法中,你更欣賞哪一種?為什么?

教師小結:我們的數(shù)學就是那么奇妙,在變與不變之間存在著一定得規(guī)律。雖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義來靈活解答的。

3、練習:先量出天河體育中心到烈士林園的圖上距離,再算出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米? 仔細觀察所有信息, 想一想,要求從天河體育中心到烈士林園的時間?我們必須先求什么?

運用我們剛才研究的知識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做在練習本上。

學生獨立做,師巡視

生1:(方程)師:怎么想的?

生2:計算

師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解決了地圖旅行中的問題。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比例尺的應用還有很多,看一下這兩道題,先仔細讀題,想一想,做在練習本上。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出示: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郵電大樓模型,高為16.8厘米,郵電大樓的實際高度是多少米?師讀題

獨立完成。

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圖,圖中的表盤的直徑是20厘米,這個表盤的實際直徑是多少厘米?

學生獨立解答; 匯報交流。

2、提高練習:

出示:課件 你能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

想一想,再做出來。

生讀

匯報:兩種方法

觀察這兩種方法,你想說些什么?

3、老師還了解到,有的同學想到省內(nèi)給地走走,看這是我們山東省的一幅地圖。 自己設計出你的出游路線,算一算行程。

四、回顧小結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正確運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分析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確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關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qū)別?

2.什么叫解比例?怎樣解比例,根據(jù)什么?

3.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什么叫反比例的關系?

4.什么叫比例尺?關系式是什么?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內(nèi)容

1.出示例5:畫面上張大媽與李奶奶的對話讓我們知道了哪些數(shù)據(jù)?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費的實際問題。

問題:你們學過解答這樣的問題嗎?能不能解答?讓學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這樣的問題可以用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比例的知識進行解答。

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③根據(jù)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明確: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比值是相等的。

演示解題過程:設未知數(shù),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接著解比例求出未知數(shù)。讓學生檢驗所求的未知數(shù)x是否合乎題意。檢驗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數(shù)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1.6,右式==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們的比值相等,與題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確的。

問題: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多少噸水?要求學生應用比例的知識解答,然后交流。通過訂正、交流,使學生明確條件和問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正比例關系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

2.出示例題6的場景。

同樣先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學習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師:想一想,如果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③根據(jù)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注意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來列等式,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種量成反比例的特點和解決含反比例關系的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演示解題過程,集體修正。

3.完成做一做,

直接讓學生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問題:對照兩題說一說兩道題數(shù)量關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總結應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步驟:

(1)分析題意,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據(jù)正比例或反比例意義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解后檢驗),寫答。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四單元第55頁——第56頁的內(nèi)容“比的應用”。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shù)的聯(lián)系,已掌握簡單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工作中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以后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

對于按比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jīng)遇到過,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jīng)驗,但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shù)學化、系統(tǒng)化,總結并內(nèi)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guī)范的分配方法。

設計理念:

《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為此,本課從學生地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把陌生枯燥地應用題與學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聯(lián)系起來。通過“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這三個階段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數(shù)學建構地過程,體驗策略地多樣化,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從而提高解決問題地能力。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比的意義,通過計算解決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情合理的推理能力,舊知的遷移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感受探索知識、合作學習的樂趣,體會比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收獲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難點: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若干。

教學時間安排:復習2分鐘,導入3分鐘,新授20分鐘,鞏固5分鐘,小結3分鐘,練習7分鐘。

教學過程:

一、課前組織復習舊知

同學們,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現(xiàn)在告訴你“某興趣小組男生和女生的人數(shù)比是5:4,從這組比中,你能推斷出什么信息呢?”(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自由發(fā)言,預設推斷如下:

1、全班人數(shù)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為單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女生為單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4、女生比男生少(或20%)。

5、男生比女生多(或25%)。追問:你還可以從中推斷出這個興趣小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嗎?你的依據(jù)是什么?(請3個學生說說,把握總?cè)藬?shù)比是5:4就可以了。答案不是唯一的。)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看來大家對比的認識還是相當清楚的。那接下來老師要同學們幫老師一個忙,我這兒有一筐橘子打算分給幼兒園的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你們認為應該怎么分合理?(出示課件)

同學發(fā)言。

小結:平均分不太合理,按兩個班的人數(shù)比分才公平合理。師:這樣吧,我們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組實際分一分,并記錄分的過程。

師:分好了嗎?能說說你們是怎樣分的嗎?學生交流分的方法。

師:在這次分小棒的活動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實際上以前我們學過的平均分就是按1:1進行分配的。 小結:不管我們怎么分,我們都是按3:2的比來分的,也就是我們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數(shù)比都得是3:2。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如果我現(xiàn)在給你們140個橘子按3:2來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個橘子嗎?請把你的方法寫下來。然后小組討論。(出示課件)

1、師巡視輔導。

2、請不同做法的學生交流匯報。方法一: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板書:3﹢2=5大班:140×3/5=84(個)小班:140×2/5=56(個)

追問:為什么要“× ”?你能不能告訴大家表示什么?(引導明確:因為大班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所以它分到的橘子個數(shù)應該也要占橘子總數(shù)的。)方法二:根據(jù)比的意義,板書:140÷(3+2)=28大班:28×3=84(個)小班:28×2=56(個)

追問:為什么要“÷(3+2)”?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3、引導小結:好,還有其他做法嗎?

方法一是根據(jù)比與分數(shù)的關系,看看每種物體各占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再用分數(shù)的知識來解答;方法二是根據(jù)比的意義,看看一共分成幾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體數(shù)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數(shù)。請同學們看書第55頁的內(nèi)容,書中還有哪些剛才我們沒有探討到的方法?(畫圖法、畫表格法)這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跟我們探討的這兩種方法比較,我們兩種方法更方便。其實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比的應用。(出示課件,板書課題)

四、實踐應用

1、師:剛才我們共同探討解決了這樣一道“按比分”的問題,覺得有困難嗎?有信心獨自完成一道這樣的題目嗎?好,請大家自己讀題分析完成,有幾種方法都可以把它寫下來。課件出示題目—— “幼兒園阿姨要調(diào)制2200克巧克力奶,說明書上介紹了其中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你能幫阿姨算算調(diào)制這些巧克力奶需要用多少克奶和多少克巧克力嗎?”

獨立完成,師巡視輔導。學生上臺展示匯報。

2、師:非常棒,但一直做同類型的題目沒意思?,F(xiàn)在我把題型改一改,看看有誰大家被考倒。請看題,師讀題:“幼兒園圖書室有圖書若干本,按3:2分給大班和小班后,大班小朋友分到了60本,你能幫小班小朋友算算他們能分到多少本嗎?”怎么樣,誰發(fā)現(xiàn)了它和前面題目不一樣的地方?能解決嗎?好,你能想到幾種解題方法,都請你寫出來。

師巡視輔導:有句俗話說“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已經(jīng)寫好的同學不妨把你的做法在小組里和其他同學交流一下,通過思維碰撞,說不定你能得到更多靈感哦。先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來把你們的解法寫出來。預設方法如下:

(1)60÷3×2=40(本)(2)60÷ × 2=40(本)(3)60× =40(本)(4)60÷ =40(本)

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只要認真分析數(shù)量關系,就可以找出多種解題方法。

五、拓展延伸(課件出示題目)

1、一座水庫按2:3放養(yǎng)鰱魚和鯉魚,一共可以放養(yǎng)魚苗25000尾。其中鰱魚和鯉魚的魚苗各應放養(yǎng)多少尾?

2、一種噴灑果樹的藥水,農(nóng)藥和水的質(zhì)量比是1:150?,F(xiàn)有3千克農(nóng)藥,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六、評價總結,促進發(fā)展

師:這節(jié)課我們利用比的知識解決了許多問題,解決問題關鍵是講究實效,所以我們要選擇最佳方法也是自己最適合的方法解決問題。

那么學習了“比的應用”,你有什么想法嗎?(自由發(fā)言)比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建筑業(yè)、農(nóng)業(yè)、醫(yī)藥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確應用比的知識,所以同學們今后要留心觀察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七、鞏固新知

完成課本第56頁:

1、獨立試做:試一試。

2、獨立試做練一練的1—3題。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讀平面圖,根據(jù)比例尺和圖上距離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

2.能讀懂平面圖,能根據(jù)比例尺解決和平面圖上有關的實際問題。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方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預設:

一、讀平面圖

1、教師談話,說明一些場所也可以按比例畫出它的平面圖。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知道了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畫出一個物體表面的示意圖。一所學校、一個公園、一個商場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畫出它的平面圖。

板書:平面圖。

2、讓學生讀某小學的平面圖,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信息的機會,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交流。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第54頁,認真觀察某小學的平面圖。

給學生一點時間觀察平面圖,再交流。

師:誰來說說從這幅圖上,你了解到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這是某小學的整體設施平面圖

平面圖上畫了教學樓、語音室,教學樓在學校的西北邊,語音室在教學樓的西南方向。

辦公樓在學校的東北方向,圖書室在學校的東邊,微機室在學校的東南邊。

操場在學校的南方,花壇在操場的正北方向……

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2000。

3.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1:2000表示什么意思。然后,教師介紹比例尺1:2000的兩種表示方式,并板書出來。

師:誰知道比例尺1:2000是什么意思?

學生可能會說:

生:1:2000的意思是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2000厘米。

師:說的很好!1:2000,比的前項是圖上距離,比的后項是實際距離。

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1:2000還可以寫成不同的形式。

教師邊說邊板書:

比例尺=1:2000

或比例尺=

4、參照兔博士的話比例尺的一般意義,并板書比例尺的兩種書寫方式。

師:根據(jù)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我們還可以得到比例尺的'一般表達式。

教師邊說邊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比例尺

二、自主學習

1.提出:“求校園長的實際距離”的問題,師生合作實際測量后,讓學生自主計算。

師:根據(jù)平面圖上的比例尺,我們知道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2000厘米。想一想,如果要想知道校園長的實際距離,怎么辦?

生:需要先量出校園長的圖上距離。然后根據(jù)比例尺1:2000,就可以求出實際距離。

師:好,請同學們量一量平面圖上的校園長是多少。

學生測量。

師:誰來匯報你測量的結果?

生:圖中的校園長是10厘米。

板書:圖上距離:10厘米

2.全班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最后說明:學校的長用“米”做單位比較合適,所以求出厘米數(shù)后,要除以100換算成米作單位。

師:校園長的實際距離到底是多少呢?請同學們試著算一算。

學生試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算法:

因為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2000厘米,現(xiàn)在校園長圖上距離是10厘米,實際距離就是10個2000厘米,用2000×10=20000(厘米)。

我用2000×10=20000(厘米),20000厘米=200米,所以校園長的實際距離是200米。

隨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實際距離:2000×10=20000(厘米)=200米

如果學生沒有換算單位或出現(xiàn)錯誤,教師給予提示。

3、提出:“求學校寬的實際距離”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和結果。

師:學校的長用“米”做單位比較合適,所以求出厘米數(shù)后,要除以100換算成米。

師:學校寬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呢?請同學們自己測量出圖上距離,并試著計算。

學生自主測量、計算,教師巡視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計算的結果是多少?

生:我先量出寬的圖上距離是6厘米,因為比例尺是1:2000,實際距離就是6個2000厘米,用2000×6=12000(厘米)=120(米)。

4、提出“求學校占地面積”的要求,學生算完后交流。

師:我們已經(jīng)求出了校園長和寬的實際長度,你能計算出校園的占地面積嗎?試一試。

學生計算后交流。答案:

200×120=24000(平方米)

三、嘗試應用

1、提出教材試一試中的問題(1),先讓學生討論一下:求學校操場的面積,應該怎么辦?然后自己解答,最后交流。

師:根據(jù)平面圖和比例尺,我們可以算出校園長和寬、占地面積等。如果要求操場的面積,誰知道應該怎么辦?

生:先測量圖上操場的長和寬,再計算出操場長和寬的實際長度。最后,計算出操場的面積。

師:請大家自己完成。

學生自主測量、計算,教師巡視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然后,指名交流。

2、提出教材試一試中的問題(2),先讓學生討論一下:要在示意圖上標出旗桿的位置,應該怎么辦?使學生了解:應該先根據(jù)實際距離求出圖上距離。

師:同學們真棒,根據(jù)平面圖和比例尺解決計算問題。現(xiàn)在,老師提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在學校內(nèi)距南墻30米、西墻100米的位置,豎著學校的旗桿。如果要在示意圖上標出旗桿的位置,你知道應該怎么辦嗎?

生:應該先根據(jù)實際距離求出旗桿距南墻、西墻的圖上距離,然后在圖中測量、標出旗桿的位置。

3、學生嘗試計算,然后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

師:說的很好!請大家先試著計算出旗桿距南墻、西墻的圖上距離。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做法:

因為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2000厘米。旗桿距南墻的實際距離是30米,30米中有幾個2000厘米,圖上距離就是幾厘米。30米=3000厘米,3000÷2000=1.5,所以旗桿距南墻的圖上距離就是1.5厘米。同理,旗桿距西墻的實際距離100米,100米=10000厘米,10000÷2000=5,圖上距離就是5厘米。

因為=比例尺,所以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30×=0.015米=1.5厘米

100×=0.05米=5厘米

第(2)種方法如果沒有出現(xiàn),不予介紹。

師:很好,同學們計算出了旗桿距南墻、西墻的距離。現(xiàn)在,在圖中測量、標出旗桿的位置。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一下。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說說“紅紅家住房平面圖”所包含的信息,再獨立完成各小題。

師:請同學們看練一練第1題,這是紅紅家住房的平面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

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200

紅紅家的客廳在陽面。

在紅紅家的東南角、西北角各有一個臥室。

師:比例尺1:2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200厘米。

師:請同學們獨立完成(2)(3)兩個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五、課外延伸

2、練一練第2題,由學生課外獨立完成。

師:我們一起解決了紅紅家住房中的一些問題,請同學們課下用1:200的比例尺畫出你自己的臥室的平面圖。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 篇5

比例應用題數(shù)學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例應用題數(shù)學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說說正、反比例的意義。

2.下面各題有哪三種量?其中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哪兩種是變化的?變化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這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1)一輛汽車行駛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時間。

(2)從A地到B地,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3)每塊磚的面積一定,磚的塊數(shù)和總面積。

(4)海水的出鹽率一定,曬出的鹽和海水重量。

3.判斷下列各題中已知條件的兩個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條件用等式表示出來。

(1)一輛汽車3小時行180千米,照這樣速度,5小時可行300千米。

(2)一輛汽車從A地到B地,每小時行6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要4小時到達,每小時行駛75千米

(二)新課

例1: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多少千米?

(1)用以前方法解答。

(2)研究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題中涉及哪三種量?哪一種量使一定的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系?

能不能利用這個關系式列比例解答?

解比例,同學自已完成,及時糾正。檢驗。

改變例1中的條件和問題

甲乙兩地之間的'公路長35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共行駛5小時,照這樣的速度,2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教學例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5小時到達,如果要4小時到達,每小時需要行駛多少干米?

1、以前的發(fā)法解答。

2、怎樣用比例知識解答?

3 討論結果填書上。

4小結:用比例知識來解答應用題,就是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來解答。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能正確判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正確運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分析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卻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關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六年級 下冊)教材P59―60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理解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學會用比例解決一般問題。

2.通過與前面舊知識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比,理解應用比例解決問題的優(yōu)勢和好處,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運用正反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教材分析】

解比例應用題是在學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學會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應用題,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通過兩個例題講解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解法,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以及解題的步驟。用正、反比例解應用題首先要根據(jù)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能從題目中找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或者積)是否一定,從而判斷這兩種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設未知數(shù) 列比例解答.判斷的過程是正、反比例意義實際應用的過程,所以是比例應用題的難點,要予以高度重視.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比例分配與正比例應用題”“正比例應用題與反比例應用題”這兩組概念加以區(qū)別,從多角度、多方位提高學生對比例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學情分析】

解比例應用題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識”、同時在四五年級學習了簡單的“歸一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本節(jié)課可以重點體現(xiàn)“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 “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學生對用比例解決問題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沉淀,所以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老師力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自我展示、一題多解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完成“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zhuǎn)變過程;強化以人為本,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另外,在練習的設計上,本節(jié)課力圖通過加強對比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利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應用題,首先要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關系,判斷的過程就是正、反比例意義實際應用的過程,所以是比例應用題的重點,也是難點.正、反比例的應用題,學生在已學過的四則應用題中,實際上已經(jīng)接觸過,只是用歸一、歸總的方法來解答,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遷移類比的轉(zhuǎn)化思想進行教學,使新知識不新,舊知識不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首先讓學生用以前的方法解答,然后提問:“這道題里有怎樣的的比例關系?為什么?”引導學生判斷兩種量的比例關系,最后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解答.這樣加深了對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與舊知識的聯(lián)系,既分散了難點,又教給了思維方法。

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課件演示:比例的應用)

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

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shù)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shù)和時間.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shù)和站的行數(shù).

【設計意圖:通過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的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為后面分析應用題做好鋪墊?!?/strong>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新課: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還學過了解比例,應用這些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比例的應用.(板書:解比例應用題)

(二)教學例5(課件演示:教材對話主題圖)

例5、張大媽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噸水,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元?

學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獨立解答:

先算出每噸水的價錢,再算10噸水的多少錢?

12.8÷8×10

=1.6×10

=16(元)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用原來學習的解答歸一應用題的方法,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單價一定的意義,為正確列出比例式打好基礎了?!?/strong>

2、利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思考: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水的單價、數(shù)量和總價三種量)

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水的單價一定.)

用水的數(shù)量和水費總價成什么比例關系?(水的數(shù)量和總價成正比例關系.)

教師板書:單價一定,水的數(shù)量和總價成正比例

教師追問:兩家水的總價和用水量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也就是水的單價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水費x元.

8x=12.8×10

x=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水費16元.

3、怎樣檢驗這道題做得是否正確?(學生自主完成)

4、變式練習:張大媽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12.8元,王大爺上個月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設計意圖:通過變式訓練的訂正和交流,使學生明確例5的條件和問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的正比例關系沒有改變,只是未知量變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靈活地理解和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三)教學例6(課件演示例6主題圖)

例6: 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學生利用以前的算術方法獨立解答.

20×18÷30

=360÷30

=12(包)

2、那么,這道題怎樣用比例知識解答呢?請大家思考討論:(投影出示)

這道題里的——————是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成__________比例.所以兩次捆書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設要捆x包,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誰能列出方程?

30x=20×18

x=360÷30

x=12

答:每捆12包.

4、變式練習

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捆15包,每包多少本?

【設計意圖:例6教學沿用了例5的教學形式,但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明白正、反比例應用題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學生在解答過程中不但學會了分析正、反比例應用題的技巧,同時也能夠區(qū)分兩種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三、全課小結

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題中的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成哪種比例關系,然后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四、隨堂練習

1、先想一想下面各題中存在著什么比例關系,再填上條件和問題,并用比例知識解答.

(1)王師傅要生產(chǎn)一批零件,每小時生產(chǎn)50個,需要4小時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師傅4小時生產(chǎn)了20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__________?

2、食堂買3桶油用780元,照這樣計算,買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識解答)

3、同學們做廣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設計意圖:通過由易到難,梯級訓練,讓學生對用比例解決問題有一個初步的鞏固和訓練,加深知識印象,同時也對本節(jié)課起到系統(tǒng)知識的目的,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整體,為后面完成課堂作業(yè)做好準備】

五、布置作業(yè)

1、一臺拖拉機2小時耕地1.25公頃,照這樣計算,8小時可以耕地多少公頃?

2、用一批紙裝訂成同樣大小的練習本,如果每本18張,可以裝訂200本.如果每本16張,可以裝訂多少本?

3、P60---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獨立作業(yè),讓學生理解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應用比例解決問題的優(yōu)勢和好處,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strong>

【板書設計】

解比例應用題

例5: 例6:

單價一定,總價和數(shù)量成正比例。 總數(shù)量一定,每包本書和包數(shù)成反比例。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水費x元. 解:設要捆x包

30x=20×18

8 x=12.8×10 x=360÷30

x=16 x=12

答:(略) 答:(略)

【教學后記】:正反比例應用題是小學階段應該掌握的重點內(nèi)容,這節(jié)課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以舊促新教學理念,設計了簡單易學的教學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感到學習新知識的壓力,能夠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通過變式訓練和拓展訓練,讓學生掌握了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后面解答比例問題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 篇7

一、情景再現(xiàn):

課上,我先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按比例分配,然后出示:

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讓學生說對3:2的理解。

學生有說男工比女工多一份的;也有說男工是女工的,女工是男工的;男工是總?cè)藬?shù)的,女工是總?cè)藬?shù)的;職工共有5份,其中男工3份,女工2份等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隨機畫圖如下:

男工3份()女工2份()

接著出示:共有職工60人。

問學生:可以求出什么?學生說可以求出男工和女生的人數(shù)。于是我把題目補充完整成例題: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共有職工60人,男女職工各有多少人?讓學生嘗試解答。

由于學生課前已經(jīng)預習過課本,無一例外的進行了如下地解答:

3+2=560=36(人)60=24(人)

我問學生: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一陣沉默。預想中的多種方法因為學生的預習而沒有如期出現(xiàn),怎么辦?自己出示其它方法還是繼續(xù)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我選擇了后者,讓學生繼續(xù)看線段圖,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解答?一陣沉思后,學生終于有所收獲,學生的手陸續(xù)地舉了起來。

一生說:可以先求出每一份的人數(shù),60(2+3)=12(人),再算男職工和女職工,123=36(人),122=24(人)。

另一生說:可以用方程解,2X+3X=60,X=12,122=24(人),123=36(人)。

把這些方法板書在黑板上后,我讓學生進行討論: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結果,學生都傾向于第一種方法:把按比例分配應用題轉(zhuǎn)化為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來解。而在我看來,這種方法在解決一些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變式題時,如已知兩個部份量的差求兩個部份量,轉(zhuǎn)化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思考過程明顯較之歸一法先求一份數(shù),再求各部份量要來得復雜。學生往往會照搬總量乘幾分之幾的方法去解答,導致錯誤。但學生已經(jīng)形成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教師該怎么辦?聽之任之,不利于后續(xù)發(fā)展;想怎么算就怎么算的說法更易使學生發(fā)生認識上的混亂;教師規(guī)定用哪種方法當然更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稍做思考后,我決定讓學生解答幾道變式題,希望通過變式題的解答來體驗各種方法,進而對解題策略作出自己合理地選擇。

變式題一: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男職工有36人,女職工有幾人?

變式題二: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女職工有24人,共有職工幾人?

變式題三:某單位在植樹節(jié)組織職工植樹,男女職工人數(shù)比是3:2,男職工比女職工多12人,男女職工各有幾人?

面臨第一個問題,學生經(jīng)歷了短暫的困惑后,然后出現(xiàn)了三種解法:

生1:36=24(人)。我問:為什么這樣解?他說:由男女工的比是3:2可知,男工是女工的,男工有36人,就是已知女工的是36,求女工是多少,用除法做。

生2:36=24(人)。我同樣讓他說說理由,他說,由男工女工的比是3:2可知,女工是男工的,求女工,即求36的是多少,用乘法算。

生3:可以先求出一份數(shù),再算女工人數(shù)。3632=24(人)

如果說生2、3的解法是我預料中的話,生1的方法,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看來隨著探索活動的深入,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了,但同時,我也更加擔心學生會更無從選擇。但是后面兩題的發(fā)展情況消除了我的這種擔心。先看第二題的解答:

生1:先求出一份數(shù),再求總?cè)藬?shù):242=12(人),12(3+2)=60(人)

生2:從3:2中可知,女生是總?cè)藬?shù)的,已知女生有24人,求總?cè)藬?shù),用除法。24=60(人)

學生在這一題中沒有用分數(shù)乘法來解,我想可能是學生很難會去想全部職工是女工的,而上述兩種思路學生比較容易想到,正所謂擇善而從之吧!第三題的解答更是證實了這一點:

先求一份數(shù):12(3-2)=12(人)

再求男工和女工:123=36(人)

122=24(人)

在一次次的體驗和反思中,學生選擇了他們的方法。

二、思考:

這節(jié)課的進程,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從最初的單一的方法,到多樣化,再到認識上的分歧,再到統(tǒng)一的選擇,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問題探索優(yōu)化的數(shù)學活動過程,最終達到了算法多樣化和算法優(yōu)化的平衡。

1、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出現(xiàn),需要教師給予支持。

現(xiàn)在的學生,學習渠道很多,在學習新知前往往已經(jīng)對新知有了一定的認識,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思維定勢,這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另一方面也會阻礙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怎樣打破學生的這種思維定勢,促使學生去追尋獨具個性的、多樣化的解題策略,出現(xiàn)算法多樣化呢?這需要教師給予支持。

(1)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思考還可以怎樣算,培養(yǎng)學生學生尋求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與態(tài)度。本課在實施過程中,當學生出現(xiàn)思維上的惰性,對教材呈現(xiàn)的方法一致認同并接受,不出現(xiàn)別的方法時,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似乎到此也可,可以直接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練習。從單純的解題要求來講,似乎已經(jīng)達到要求了,但是,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特別是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必然有所欠缺。因此,筆者在此采取了繼續(xù)等待的策略,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繼續(xù)思考:還有沒有別的算法?這不單單是為了達成筆者所希望的多種方法出現(xiàn)的目的,更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這樣一種習慣:當能夠用一種方法解決問題后,想一想:還有別的策略嗎?這是對學生終身有益的。

(2)把靜態(tài)的材料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的材料,把結論轉(zhuǎn)化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浙教版的教材編寫體系是按照例題+方法+練一練來編寫的,教師容易把握,學生能夠獨立自學,但也容易使師生的思維產(chǎn)生定勢。特別是對于學生來說,教材上以結論的方式呈現(xiàn)學習材料,容易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桎棝,影響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本課,教材只介紹了把按比例分配應用題轉(zhuǎn)化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來解答的方法,后面的練習題與例題大同小異,缺乏變式練習,學生在不斷地強化這種方法后,導致的直接問題就是遇到形似例題的變式題,也不假思索地套用這種方法,出現(xiàn)錯誤。要避免這種僵化的學習行為的產(chǎn)生,需要教師對學習材料進行重組,把靜態(tài)的例題改為動態(tài)生成,把已知結論改為需探索的問題,以此來促使學生去探索,發(fā)現(xiàn)不同的解題策略,形成算法上的多樣化。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理解男女職工人數(shù)的比是3:2的意思,為后面算法多樣化的出現(xiàn)預作伏筆,然后出示總?cè)藬?shù)60人,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此基礎生成研究的問題,讓學生探究解答方法,努力使學生擺脫教材的束縛,經(jīng)歷問題探究的過程,形成自己獨特的策略。

2、學生算法的優(yōu)化,是學生在體驗與反思基礎上的內(nèi)化過程。

算法多樣化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出現(xiàn)多樣化的算法后,選擇哪一種方法,是每個學生面臨的問題。曾幾何時: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的說法充斥著我們的課堂,筆者也曾進行嘗試,結果學生往往死抱著自己的方法不放,上課之前與上課之后沒有區(qū)別,學習沒有質(zhì)的提高。如果說,算法多樣化是學生數(shù)學思維量的積累的話,那么,對算法進行優(yōu)化,則是學生數(shù)學思維質(zhì)的飛躍。本課,學生對按比例分配應用題,出現(xiàn)了轉(zhuǎn)化為分數(shù)乘法、分數(shù)除法、歸一法解等思路,對此如何評價,引導學生作何選擇,是教師不容回避的問題。就以已知總量及部份量的比,求各部份量的基本題來說,各種方法并沒有大的區(qū)別,這也是學生在解決基本題后,筆者讓他們討論你喜歡哪種方法時,學生喜歡分數(shù)乘法解的原因之一。但在解決變式題,如本課的后三題時,三種方法的思維簡捷程度是不一樣的,以第三題為例,用歸一法的思路,已知男職工比女職工多12人,由3:2又可知,男職工比女職工多1份,每份人數(shù)是121=12(人),男職工有3份,為123=36(人),女職工2份,122=24(人),思路十分清楚;如果要轉(zhuǎn)化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思路來解的話,則首先應當使學生想到:男職工人數(shù)相當于男工比女工多的人數(shù)的,女職工相當于男工比女工多的人數(shù)的,然后列出算式:12和12;或者是想到全部人數(shù)的是12人,先求出總?cè)藬?shù):12=60(人),再求相應的男、女職工人數(shù)這樣一個轉(zhuǎn)化過程。后兩種思路,對多數(shù)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遠不及歸一法的思路簡捷。但如何讓學生作出正確選擇呢?顯然由老師進行規(guī)定肯定不行,只有通過學生的切身體驗和反思,才能作出正確判斷,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本課在學生展現(xiàn)各種解法后,老師及時地讓學生解答三道變式題,讓學生在解決三道變式題的過程中選擇合理算法,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nèi)化,達到算法多樣化基礎上的優(yōu)化,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三、結束語:

葉瀾教授說:沒有聚集的發(fā)散沒有價值的,聚集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算法多樣化不是教學的歸宿,優(yōu)化才是數(shù)學的本質(zhì)。教師應當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促進學生的算法多樣化,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與反思,自覺進行算法的優(yōu)化,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

小學比一比教案


接下來編輯會為大家分享“小學比一比教案”的方法,為了避免丟失網(wǎng)站地址建議您將本頁收藏起來。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只要我們老師在寫的時候認真負責就可以了。?細致的教案能幫助教師布置教學任務和評估學生情況。

小學比一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和1個偏旁提土旁。

2.會寫少、小

3.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小班化特征體現(xiàn)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圖畫,認識事物,自主識字。1、創(chuàng)設情境:

2、我們走進小院,看看院子里有什么呢?課件出示插圖──農(nóng)家小院。你想認識這些動物和水果的名字嗎?

3、認字(根據(jù)學生讀的情況糾正讀音)

4、那么多有趣的詞語都藏在組長的信封里,請小組長拿出詞語卡片分給組里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動動腦筋,給這些詞語分分類。(隨機發(fā)給智慧星)

5、我們用同學的發(fā)現(xiàn)做個找朋友的游戲。黑板上出示水果之家和動物之家,請小朋友將相應的詞語杏子、蘋果、桃子、紅棗、花貓、黃牛、鴨子、小鳥請到黑板上來對號入座。1、學生借助圖畫或拼音的提示讀出這些詞語?

2、學生離開圖畫讀詞

3、去掉拼音讀詞。

4、小組合作分類全班反饋。

5、學生上臺貼詞語。合作化、個別化是小班的特征之一,小組合作和組際交流是生生合作時經(jīng)常用的形式。我設計的給詞語分類,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學生人數(shù)的減少,給活動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游戲,讓課堂更為活躍。

二、學

習童謠,認識邊、多、少、顆、群、堆。1.丁丁用這些詞語和這幅畫編了一首好聽的童謠,聽聽他怎么說的。(播放童聲錄音)你們也想學會說嗎?

2、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圖)

3、說說邊、多、少、顆、群、堆這幾個字,你是怎么記住它的?(隨機教學:提土旁)

4、鞏固字詞。遞進式開小火車復習。字詞雙軌小火車句子

5、再讀童謠。這些詞句都在我們的童謠中,我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

6、反饋。(隨機發(fā)給表演星)1、學生看看圖、比一比、讀一讀。

2、學生小組交流:讀懂了什么?

3、學生交流認字方法。

4、學生小組開小火車。

5、播放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可以拍手讀、和好朋友一起讀、同桌讀、跳皮筋讀等。教學要以人為本,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這一點在小班的教學中更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自己喜歡的方式,與自己喜歡的伙伴一起讀讀課文,更有利于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情感。

三、揭示課題小朋友,你知道這位小朋友是了用什么方法,才寫出這首童謠的呢(揭示課題:比一比)。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在小班中,學生的主體性將進一步得到體現(xiàn),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也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他們應該是知識的共同發(fā)現(xiàn)者。我用學生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共同討論得出結論,這里老師只作了適當?shù)囊龑?,不再是機械的灌輸。

四、學寫小、少1、我們也用比一比的方法來比一比小和少有什么不同。

2、你們認為什么字難寫呢?(教學少)

3、小字怎么寫呢?我想請一位小朋友來教,同學們推薦一位吧!

4、反饋(隨機發(fā)給書寫星)1、學生比一比小、少的區(qū)別。

2、學生書寫少

3、學生推薦同學教學小

4、學生書寫小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五、總結小結:

今天,小朋友得到了書寫星、表演星和智慧星,真棒,謝謝大家!

小學比一比教案 篇2

一.學習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詞語;

2.在情境中快樂地朗讀課文,體會農(nóng)家小院的可愛有趣;

3.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二.課前準備

錄象、識字轉(zhuǎn)盤、圖片、詞語卡片、動物玩具和水果等。

三.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生字詞。

游戲引入:我們來玩一玩識字游戲!

1.看動作、圖片猜詞語,并找出相應的詞語卡片(指名說分組說),同時對念錯的字正音(例如:子的輕聲、蘋與杏的后鼻音)。

2.玩一玩快樂大轉(zhuǎn)盤,齊讀復習詞語(例如生念:咕嚕咕嚕轉(zhuǎn)停蜜蜂蜜蜂。)

3.反饋作業(yè)情況,寫一寫少字。

(1)出示兩本有差距的作業(yè)跟學生一起討論,比一比。

(2)再看一看課件范寫。

(3)寫一寫少字,寫兩個。

(4)評價(出示寫得不太好的那位同學現(xiàn)在的作業(yè),與前面的作業(yè)比一比,給予鼓勵)。

(二)快樂朗讀兒歌。

情境引入:昨天,我們?nèi)ヅE<业脑鹤永?,認識了那么多的動物和水果朋友。今天,馮老師還要帶領大家去牛牛家的院子里,你會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東西呢!

1.正確地讀一讀。

(1)自由讀兒歌。(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朗讀上的困難請你想想辦法。)

(2)朗讀質(zhì)疑。(可以請老師、同學幫助,鼓勵并贊賞那些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的同學。)

(3)采用多種形式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2.快樂地讀一讀。

(1)讀讀第一句。

激趣引入:今天,老師請來了牛牛家院子里的小動物們,你們想抱抱他、親親親他嗎?(讓孩子們和卡通黃牛和小貓握手、擁抱等,喚起孩子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①比較大小,體會發(fā)現(xiàn)大和小的樂趣。(從它們的個頭上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個頭很懸殊,卻是一對好朋友呢,多有趣?。。?/p>

②自由試讀第一句。(就把你的喜愛和快樂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吧。)

③指名讀評價(提示學生注意表情)范讀再指名齊讀。(花貓發(fā)出喵喵的叫聲,表揚讀得好的小朋友。)

(2)讀讀第二句。

過渡:鴨子和小鳥要是聽到我們快樂地招呼它,一定也會開心地叫起來的!請你讀讀第二句。

①自由試讀齊讀(傳來了小鳥的叫聲)。

②出示鴨子和小鳥。(小鴨子問你:嘎嘎嘎,你從我們的數(shù)量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③再齊讀。

(3)讀讀第三、四句。

過渡:對可愛的小動物我們是那么的喜愛,那么我們喜歡甜蜜蜜的水果嗎?

①自由試讀三、四句(在實物投影儀上出示水果實物)(請你自己去發(fā)現(xiàn),比比大小多少,把你快樂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

②男女生比賽讀(個別集體)(鼓勵大家讀得好,一起假裝咬一口:啊嗚。)

(4)齊讀全文。

①起立,齊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分享我們的快樂。)

②老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小結引出下一環(huán)節(jié):我看見有的小朋友把快樂寫在了臉上,有的把快樂放在了心里。牛牛家的院子是那么有趣!

(三)讀讀練練,學會正確使用量詞。

1.溫習兒歌中的量詞

(1)課件出示兒歌中一頭黃牛等詞組,讀一讀。

(2)質(zhì)疑、發(fā)現(xiàn)這些詞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邊是動物,右邊是水果,都有一()。

2.遷移學習、積累課外的量詞

過渡:山區(qū)農(nóng)村的生活真令我向往,以后帶我去你們老家玩,好嗎?今天老師想帶你們?nèi)ヒ粋€地方老師的家。

(1)播放老師家的錄象。(你看到什么東西?請你用一()?來說一說。)

(2)出示六幅房間里的小圖,選擇最喜歡的一兩幅圖和同桌小朋友說一說。

(3)反饋。(糾正學生用錯的量詞,例如:一個賽車改為一輛賽車,一個床改為一張床;隨機復習群、堆等量詞。)

(四)做做認認,完成拓展識字作業(yè),鼓勵學生課外多認字。

1.出示大的老師的房間圖畫(圖上有認識和不認識的字)。

2.引入:看,老師把自己的房間畫下來了,你認識上面的字嗎?我把它貼在教室里,有興趣的話,你可以去認一認、讀一讀。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畫畫,你也可以在畫上寫上字,不會寫的可以請家長和老師、同學幫忙,要是能自己去學會再寫上去就更棒了?。C動:自由選擇認字、看圖說量詞或朗讀。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

四.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展示了美麗的農(nóng)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其間有勤快的黃牛、悠閑的花貓,有嬉鬧的鴨子、快樂的小鳥,還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蘋果和紅棗。這篇課文是瑯瑯上口的兒歌,誦讀間會傳出一種暖暖的情意。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這是一種簡單的比較,又一種充滿童趣的比較,在字里行間,我們可以依稀看到一個孩子在院子里跳躍、玩耍的身影,聽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以下談一談我這堂識字課的設計思路。

(一)設計富有趣味的識字情境,增加學生自主識字的機會。

我們運河學校的學生都來自山區(qū)和農(nóng)村,對農(nóng)村生活比較熟悉,有親切感。第一課時以我班小朋友年牛牛介紹自己家的院子的一段錄像為線索,學習了生字詞語,理解堆、顆、群的用法。

小朋友最喜歡玩,最喜歡小動物。第二課時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從他們的認知情感出發(fā),通過游戲來鞏固識字,通過出示小動物的玩具,讓他們親親抱抱,充分激發(fā)孩子們識字的情趣。從正確地讀到快樂地讀,無論識字的熱情還是朗讀水平,都有了質(zhì)的升華??梢姡瑢Φ湍昙墝W生來說,直觀、可接觸的教具是最能打動他們的媒介。

一年級的學生對老師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在運用量詞的訓練中,我創(chuàng)設參觀老師的房間這個拓展學習的情境,使每一位學生都饒有興趣地積累運用量詞。

我們班的學生喜歡畫畫,因此,我在作業(yè)中鼓勵學生在畫自己的房間時認字寫字,積累識字量。

(二)拓寬語文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識字、愛識字。

語文源于生活,學生的語文學習資源也應回歸生活。以自己房間的擺設作為量詞訓練課程資源的靈感,是我在一天早上起來刷牙時突然產(chǎn)生的。我覺得,語文教師應成為能感受生活中點點滴滴并為之感動的人。我熱愛生活,熱愛學生,我愛帶著學生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用豐富美麗的語言表達出來。一年級的孩子還不太會表達,可是當他們看到錄像中牛牛的家、老師的房間時,他們臉上頓時綻放出激動、新奇和喜愛之情。這時,哪怕老師不提什么要求,他們也會快樂地舉起小手,對一件件物品細細道來。

本單元的識字課都是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開展學習的,有《菜園里》、《比一比》和《自選商場》。這些課文啟發(fā)我?guī)е鴮W生走進更多的環(huán)境中識字,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老師的房間的識字環(huán)境:將房間畫成了一幅很大的畫,貼上了帶拼音的生詞。我想,通過這一設計,也會啟發(fā)學生到課外主動識字。

(三)鼓勵學生質(zhì)疑、自己解決困難。

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是學好任何一門課的關鍵。我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肯定尋求幫助的方法,更贊賞能獨立解決問題的精神。因此,在朗讀和量詞的訓練中,我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朗讀的難點和一組詞組的共同點,想辦法讀熟句子,正確運用量詞。

(四)充分挖掘、體現(xiàn)課文的人文內(nèi)涵

在重視語文訓練的基礎上,我沒有忽略文本的人文內(nèi)涵。本課呈現(xiàn)的是快樂的農(nóng)家小院的場景,在教學設計中,我多次喚起學生對農(nóng)村生活的眷戀之情,并聯(lián)系實際,把學生帶進老師的房間,同時也作為這一單元的延伸。

20xx年12月

一堂典范的識字課

12月16日,拱墅區(qū)新課程新理念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杭州運河學校馮潔老師所作的《比一比》一課,贏得與會專家和教師的好評。馮老師的這一節(jié)識字課被省小語會副會長、省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評為一堂堪稱典范的識字課,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一個頗具價值的范例?,F(xiàn)將王崧舟老師的評析摘要如下:

一.重學習習慣養(yǎng)成

眾所周知,杭州運河學校是一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城里的孩子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從今天幾堂公開課來看,杭州運河學校的孩子是最好的,這與馮老師的平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學習習慣影響著課堂品質(zhì)。何謂課堂品質(zhì)?課堂品質(zhì)就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欲望、學習習慣、學習表現(xiàn)、學習能力。從課一開始,馮老師就說:你的小眼睛?學生馬上說:看著馮老師!這樣的語言在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中很少見到了!久違了!隨著《新課標》的實行,我們有些教師對《新課標》有些誤解,認為只要自由,不要秩序,一些必要的課堂常規(guī)沒有了。馮老師在課堂上如何把握自由和紀律的關系上,為老師們做了很好的典范。例如,在分四大組讀課文時,馮老師提醒道:讀書時拿起課本,書拿起人坐正。馮老師又說:請你跟我這樣做!學生馬上說:我就跟你這樣做!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這樣點點滴滴、春風化雨似地養(yǎng)成的。怎么聽,怎么讀,怎么做,怎么寫課堂品質(zhì)若沒有課堂秩序作為保證,是要落空的。

二.重識字情趣體驗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非常注重情趣,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語文課逐漸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重情趣不是外在的、表面的,而是實實在在的重視學生體驗。馮老師在學生體驗性的朗讀中安排得非常好?,F(xiàn)在,有許多學生在朗讀時,讀得干枯的,索然無味,是空洞的,我們暫且稱之為干讀;而在馮老師這一節(jié)識字課中,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情趣,這樣的讀是濕讀。我們來看課堂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吧!小朋友,誰來了?隨著馮老師的導語,一頭大大的黃牛和一只小小的花貓從講臺下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個頭來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愿意!馮老師讓學生抱抱、親親這兩個小動物,這一舉動,把學生的情感鉤了起來,我們把這種情感的鉤起稱為鉤沉。馮老師隨即進行了換位,它們都是好朋友,你想做做它們的好朋友嗎?這樣一換位,充分喚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課堂活起來,美起來了。我們說,注重孩子的體驗情感是低年級語文課的方向。

三.重課程資源開掘

馮老師還巧妙地從生活中開掘出語文資源,課上到后來越來越寬、越來越活。馮老師帶你們到我的房間里去看一下,喜歡嗎?你能用上一()什么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大屏幕中馬上出現(xiàn)了馮老師的房間,房間布置充滿了童趣,擺設品是學生生活中見到的,讓學生用一()什么來說一說馮老師房間里的物品,讓我們看到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的再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課程資源再生也就是再創(chuàng)造。

小學比一比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l個筆畫和l個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

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三、教學準備:

詞卡和圖片。(黃牛、貓、鴨子、鳥、樹、花等動植物的圖片.蘋果、棗、杏子、桃等水果的圖片。量詞卡片)

四、教學安排:2

第一課時

一、看圖識詞

1.看圖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動物植物

2.詞卡與實物對應。

學生將帶拼音的詞卡貼在相應的動物或植物旁邊。

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準這些音節(jié)、詞語。

3.認讀帶拼音的詞語。

先請個別學生認讀,再全班跟讀,最后開火車讀。

4.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卡訃學生認讀。

二、學習韻文

1.自己讀韻文。

2.小組合作學習

比一比,認識量詞。

圖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數(shù),還可以怎樣做桃子呢

圖上其他動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個小朋友能準確介紹一下

提出疑問,開展互相解疑的活動。

3.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種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

三、鞏固記憶生字

1.學生選擇生字,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記憶。

2.選擇生字進行組詞、說句的練習。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牛、羊,學生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課件演示牛、羊的筆畫順序。學生試寫一個。

2.出示小,讓學生觀察該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師一起書空,認識新筆畫-豎鉤。

3.教師范寫小,學生仿寫一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看圖說動物、植物的數(shù)量、名稱。

二、擴展延伸

1.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準確使用顆、群、堆三個量詞。

(1)數(shù)棗的時候可以一顆一顆地數(shù),數(shù)哪些東西還可以用顆數(shù)

你發(fā)現(xiàn)用顆數(shù)的時候,這些東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數(shù)鴨子用群,在哪些時候還可以用上群

用群數(shù),告訴我們什么

(3)數(shù)杏子時用堆,在哪些時候也可以一堆一堆數(shù)

用堆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如果老師把堆換成群,行嗎為什么

2.老師出示一些物品,學生說一說。

一朵花一本書一件衣服一雙鞋一把扇子一輛汽車一塊西瓜一個杯子一雙手一臺電視機一幅圖一座房子

一臺電腦一雙筷子-張桌子一座橋一列火車一架飛機一排椅子一篇文章一本書一杯水-枝筆一份報紙

一扇窗戶一棵樹-把剪刀一個書包

一條繩子一串香蕉

3.學生選擇生活中自己認識的物品進行說量詞比賽。

4.創(chuàng)編兒歌。

5.做游戲-找朋友。

將量詞卡片和物品名稱卡發(fā)給學生,開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結束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讀出共同的名字。

三、比一比誰說得多

回家說家庭用品,和爸爸、媽媽比一比,看誰說得又多又準。

教學追記:

小學比一比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鞏固認識12個生字,會寫小、少兩個字.

2.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結合課文學習,學習運用語言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仿編韻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量詞顆、群、堆的意思,結合生活經(jīng)驗使用一些量詞并能仿編韻文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大小、多少等都是通過比一比才能知道的,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上《比一比》,然后,我們小朋友之間也比一比,看誰上課最認真、最積極、最會動腦筋。(出示課題)

2、復習生字、詞語

a齊讀

b對號入座(幫詞語找對應的圖)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并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文字與圖畫相對應,詞義自然理解。]

3、讀課文(指名讀、打拍子齊讀)

[設計說明:拍手伴奏的方法即可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興趣,營造了兒歌的朗讀氛圍,又可幫助學生掌握朗讀節(jié)奏,符合本課特點。]

二、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剛才我們又朗讀了課文.現(xiàn)在請你看著圖,用自己的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引入出示數(shù)量詞)

[設計說明:整體感知,進行初步的語言訓練;給生字變換語言環(huán)境,鞏固識字。]

1自選讀數(shù)量詞

2相機引導準確使用顆、群、堆三個量詞

a顆:出示實物(一顆黃豆、一顆紐扣、一顆石子),隨著出示,讓學生說說數(shù)量名稱,這些東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較小且接近圓形),我們說一顆什么呢?

b群:出示一只鴨子,說說這是什么?再出示許多只鴨子,許多鴨子在一起就可以說是什么?(一群鴨子),還可以說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螞蟻、一群大雁)(滲透同一種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的辨證思想)

c堆:看老師演示,一顆星星堆成一堆星星,一顆石子堆成一堆石子(學生感知,數(shù)量多,緊緊地疊在一起時用堆),還可以說一堆什么?

1、課后練習:我會說

(同桌互說、開火車說)

2、觀察教室,練說量詞

你還能用數(shù)量詞說說教室里的東西嗎,比一比,看誰找得多說得準。

希望同學們課間和同學說說校園里的設施,回到家里和爸爸媽媽說說家里能看到的東西,好嗎?

3、回顧全文,根據(jù)板書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4、運用語言積累,仿編韻文

a出示圖片:葡萄和桃子。學生看圖仿照課文編一句兒歌(一個大,一個小,一串葡萄一個桃)

b出示一組圖片:一群山羊和一只兔子一個西瓜和一個梨一只老虎和一只兔子。指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自主選擇圖上的物品編兒歌

[設計說明:讓學生根據(jù)提供的實物,仿照課文,自編韻文,使學生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實現(xiàn)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飛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小結:同學們真是一學就會,而且還能運用,真棒!我們身邊的事物除了可以比大比小,比多比少,還可以比什么?(長短、高矮等)可用師生互比身高提醒

[設計說明:此練習既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又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教學分析:《比一比》這篇課文的課題就充分說明了教材的特點,提示了學法,那就是要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并能正確地使用一些量詞。這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特點: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用量詞說身邊的事物,進行顆堆群的拓展說話,都是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機會。本課的設計還體現(xiàn)了一個創(chuàng)新性的語文實踐活動,那就是請學生仿編韻文。通過前一部分的教學使學生對常用量詞的適用范圍有了初步理解,然后先齊讀課文,再出示葡萄和桃子,學生練說一邊(),一邊(),。然后出示三組圖片,讓學生自主選擇一組或幾組練說一(),一(),。這些有目的、有層次的訓練體現(xiàn)了教材的開放性和彈性,滿足了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在《比一比》這篇課文中,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興趣----自主、探究學習的源泉。在教學中我以激趣為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的情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呈現(xiàn)了教學內(nèi)容,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現(xiàn)形式,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

二、鼓勵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學習的動力。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

三、交流、合作----實現(xiàn)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途徑。新課標指出:課堂上,要留給學生較為充裕的自讀自思、同桌互學和小組討論。指導一年級的孩子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比一比教案 篇5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學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放、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有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新課標實驗教材為我們提供了相對寬松、自主的教學環(huán)境,增強了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自主權。基于這一點,我對講授過的第一冊《比一比》一課進行了認真、深刻的反思。

一、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合理的舍

《比一比》一課中的一類字羊、小、牛、少和部分二類字貓、桃、蘋、紅、多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對其有一定的印象,所以在教學中大可不必在認字上大做文章,完全可以視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少學甚至是不學。再者本課要求學生掌握兩對反義詞多-少、大-小,我覺得憑學生的學前基礎和入學后的學習,對這兩對簡單的反義詞沒有強調(diào)學習的必要?;谌缟舷敕?,我認為對達到目標的內(nèi)容和方法,特別是知識的前后順序及內(nèi)容不要做硬性的規(guī)定,應結合學生的當前水平,尊重孩子的想法,滿足孩子的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做合理的舍。

二、關注學生的地區(qū)差異,做到認真地思

本節(jié)課的另一教學目標是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新課程提倡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促進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因此,該教學內(nèi)容對于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學生來說,早已熟悉了雞鴨成群(幫)、沙土成堆、顆粒豐收的農(nóng)家景象,因而對群(口語幫)、顆、堆這些量詞理解起來相對輕松,在運用上相應是姻熟的;這些內(nèi)容讓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來理解,還需要動一番腦筋的。所以面對地方差異,需要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和把握上做到認真的田

三、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做到適當?shù)奶?/strong>

教材不是學習的唯一知識源,教師要有靈活處理教材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教材中有的知識不一定要講,但有些書本中沒有的知識卻很有必要加進來。在學完《比一比》中的量詞后,可以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量詞,試舉例說明(如:一斤黃瓜、一枝鉛筆)。了解用雙、對、副做量詞的物品有什么特點;體會漢語言在使用上的多樣性等等。這就說明教學不僅僅在于完成給定的教學目標,還要兼顧知識的拓展與外延,從而做到適時、適量地添。

小學比一比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一種筆畫和一個偏旁。

2、知道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一種筆畫和一個偏旁。

2、知道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課件:比較多少,大小。

2、談話,可見大小,多少是要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二第一課比一比》。(板書課題)

二、看圖識詞

1、看圖畫,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2、詞卡與實物相對應

A、學生將詞卡貼在相應的植物和動物旁邊。

B、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準這些音節(jié),詞語。

3、認讀帶拼音的生字

個別認讀,全班認讀,開火車讀。(蘋果的蘋,杏子的杏,黃牛的黃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要注意正音。)

4、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卡認讀

先全班讀,在分男女生讀,比一比。

三、記憶生字

1、學生選擇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記憶。

2、學生選擇生字進行組詞或說句的練習。(引導學生在組詞時理解堆的詞義,理解堆的偏旁。)

四、學習韻文

1、自由讀韻文。(兩遍)

2、小組合作學習

A、交流朗讀成果。

B交流讀韻文后的發(fā)現(xiàn)。(有四句話,兩句比大小,兩句比多少。)

3、比一比,認識量詞。

圖上的桃子和杏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的數(shù),還可以怎么樣數(shù)?桃子呢?(一個,一箱,一筐)

4、提出疑問,開展互相解疑的活動。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種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如:一只鴨子,一群鴨子;一只小鳥,一群小鳥;一個蘋果,一堆蘋果,一籃蘋果,一筐蘋果)

五、指導書寫

1、出示牛,羊,學生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牛的豎要出頭,豎要壓豎中線;羊的豎不能出頭,豎也是壓在豎中線上的。)

2、師范寫,生練習。(書空)

3、學生寫,師巡視指導。

綜述

本課依據(jù)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作到認字和學詞相結合,學詞和認識事物相結合,鼓勵學生在誦讀中熟悉量詞的用法,逐步學習正確使用量詞。本課12個生字,在字音上,蘋,杏是后鼻音,少是翹舌音,上課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音。杏,桃,蘋的偏旁和字義有關,要提醒學生注意。韻文淺顯易懂,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因此在學習韻文這一塊注重學生朗讀,用比賽讀,展示讀,拍手讀這些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學的興趣。

一、導入

1、課件:比較多少,大小。

2、談話,可見大小,多少是要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二第一課比一比》。(板書課題)

二、看圖識詞

1、看圖畫,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2、詞卡與實物相對應

A、學生將詞卡貼在相應的植物和動物旁邊。

B、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準這些音節(jié),詞語。

3、認讀帶拼音的生字

個別認讀,全班認讀,開火車讀。(蘋果的蘋,杏子的杏,黃牛的黃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要注意正音。)

4、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卡認讀

先全班讀,在分男女生讀,比一比。

三、記憶生字

1、學生選擇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記憶。

2、學生選擇生字進行組詞或說句的練習。(引導學生在組詞時理解堆的詞義,理解堆的偏旁。)

四、學習韻文

1、自由讀韻文。(兩遍)

2、小組合作學習

A、交流朗讀成果。

B、交流讀韻文后的發(fā)現(xiàn)。(有四句話,兩句比大小,兩句比多少。)

3、比一比,認識量詞。

圖上的桃子和杏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的數(shù),還可以怎么樣數(shù)?桃子呢?(一個,一箱,一筐)

4、提出疑問,開展互相解疑的活動。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種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如:一只鴨子,一群鴨子;一只小鳥,一群小鳥;一個蘋果,一堆蘋果,一籃蘋果,一筐蘋果)

五、指導書寫

出示牛,羊,學生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牛的豎要出頭,豎要壓豎中線;羊的豎不能出頭,豎也是壓在豎中線上的。)

2、師范寫,生練習。(書空)

3、學生寫,師巡視指導。

綜述

本課依據(jù)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作到認字和學詞相結合,學詞和認識事物相結合,鼓勵學生在誦讀中熟悉量詞的用法,逐步學習正確使用量詞。本課12個生字,在字音上,蘋,杏是后鼻音,少是翹舌音,上課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音。杏,桃,蘋的偏旁和字義有關,要提醒學生注意。韻文淺顯易懂,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因此在學習韻文這一塊注重學生朗讀,用比賽讀,展示讀,拍手讀這些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一種筆畫和一個偏旁。

2、知道多少,大小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課件:比較多少,大小。

2、談話,可見大小,多少是要通過比較才能知道的。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二第一課比一比》。(板書課題)

二、看圖識詞

1、看圖畫,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動物和植物?

2、詞卡與實物相對應

A、學生將詞卡貼在相應的植物和動物旁邊。

B、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準這些音節(jié),詞語。

3、認讀帶拼音的生字

個別認讀,全班認讀,開火車讀。(蘋果的蘋,杏子的杏,黃牛的黃是后鼻音,少是多音字,要注意正音。)

4、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卡認讀

先全班讀,在分男女生讀,比一比。

三、記憶生字

1、學生選擇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記憶。

2、學生選擇生字進行組詞或說句的練習。(引導學生在組詞時理解堆的詞義,理解堆的偏旁。)

四、學習韻文

1、自由讀韻文。(兩遍)

2、小組合作學習

A、交流朗讀成果。

B、交流讀韻文后的發(fā)現(xiàn)。(有四句話,兩句比大小,兩句比多少。)

3、比一比,認識量詞。

圖上的桃子和杏子有多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的數(shù),還可以怎么樣數(shù)?桃子呢?(一個,一箱,一筐)

4、提出疑問,開展互相解疑的活動。

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種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如:一只鴨子,一群鴨子;一只小鳥,一群小鳥;一個蘋果,一堆蘋果,一籃蘋果,一筐蘋果)

五、指導書寫

1、出示牛,羊,學生觀察,說說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牛的豎要出頭,豎要壓豎中線;羊的豎不能出頭,豎也是壓在豎中線上的。)

2、師范寫,生練習。(書空)

3、學生寫,師巡視指導。

綜述

本課依據(jù)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作到認字和學詞相結合,學詞和認識事物相結合,鼓勵學生在誦讀中熟悉量詞的用法,逐步學習正確使用量詞。本課12個生字,在字音上,蘋,杏是后鼻音,少是翹舌音,上課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音。杏,桃,蘋的偏旁和字義有關,要提醒學生注意。韻文淺顯易懂,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因此在學習韻文這一塊注重學生朗讀,用比賽讀,展示讀,拍手讀這些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學的興趣。

小學比一比教案 篇7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首簡潔、明快、節(jié)奏感強的兒歌,它通過描寫一個孩子在自家小院里看牛和貓、數(shù)鴨子、摘桃子的生活情景,活潑有趣,貼近學生生活,能使學生在中感受到生活美、自然美。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a、認識“邊、多、少、群、顆、堆”6個生字,理解“大—小”“多—少”兩組反義詞。

b、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背誦兒歌。

2、能力目標

a、通過學習“比一比”,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b、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資源進行采集、篩選整理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標

a、結合圖文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充分感知生活美、語言美,激發(fā)學生愛生活、學語言的熱情。

b、通過合作和游戲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6個生字,理解兩組反義詞。

教學難點:朗讀兒歌,背誦兒歌、教學設計理念。

1、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的識字能力。

布魯納曾今說過:“學習者通過自己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毙抡n標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是,力求讓自己找出最理想的方法,優(yōu)化識字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fā)揮主體作用,讓學生有效地識字,并發(fā)展識字能力。

2、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在傳遞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學過程單一,枯燥。如何讓教學有趣?我們只有借助現(xiàn)代教學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

3、充分開展探究活動。

努力開闊學生的思維,發(fā)揮想象,讓學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

四、教學資源及方法

為了解決學生學習識字難的問題和朗讀這一難點,本課采用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vcr光碟和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輔助資源。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五、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chuàng)造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發(fā)言。于是,開始上課時,我播放了這樣一段vcr:“噓、聽、仔細地聽,動物之家發(fā)生了爭吵”。黃牛對貓說:“喂,我比你大,知道嗎?”貓不服氣了,對黃牛說:“哼,我比你大”只聽“砰砰”遭了,水果之家也發(fā)生了爭吵,一堆杏子對一個桃子說:“不要說了,反正我比你大。”桃子當然不服氣了,它們到底誰大誰小,誰多睡少呢?通過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對“比一比”的探索和好奇心。

(二)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機械繁瑣的分析,逐詞逐句,生硬灌輸式的講解。這些以書為本、以師為本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法在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已經(jīng)逐漸喪失了生存的空間。本節(jié)課,我先讓學生自己練習朗讀課文,并采用四步讀書法引導他們:

課件顯示:

1、初讀:讀準字音,感知內(nèi)容(即慢速地,大聲地讀)

2、再度:整體感知,加深印象(即速度稍微加快讀)

3、三讀:圈圈劃劃,識記生字(即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

4、四讀:試讀課文,鞏固生字(即能夠把課文較通順、流利地讀出來)

經(jīng)過以上層層提高的辦法,就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對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為了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選水果,認生字”的識字游戲,即:不同水果對應一個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選中自己喜歡的水果,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時間和機會,讓生字和他們一次次見面,使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識字,這樣就達到了鞏固識字的目標。

(三)指導朗讀,體會含義

通過前面的自己練習過程,學生對課文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但是,一年級學生唱讀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樣克服呢?在這里,我采用了范讀(課件顯示)范讀之后,我還采用了指名讀、表演讀和自評、互評的方式來訓練學生掌握朗讀技巧。

在理解反義詞時,我是這樣進行的,例如:理解“多和少”這組反義詞,首先課件顯示“多和少”兩組對比圖,人學生整體感知,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接下來,請喜歡鴨子的學生站起來學一學鴨子走路的姿勢,并大聲說:“我們是一群鴨子?!蔽夷兀慨斝▲B,去一邊做小鳥飛的動作一邊說:“我是一只可愛的小鳥?!比缓?,讓大家評評理,到底誰多誰少呢?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學生遇到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自主選擇,開闊思維

經(jīng)過識記,練讀,體會的過程,學生已經(jīng)對課文瑯瑯上口了,怎樣使他們對課文印象更深刻呢?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可以和小朋友賽讀,可以拍手讀等等,學生很主動,很樂意去選擇,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在自主選擇的同時,我還安排了拓寬思維訓練。例如:當學生讀到“一群鴨子”時,師問:“除了可以說一群鴨子,還可以說一群什么?”學生就會把自己想到的和看到的都說出來,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打破了課本的限制。然后,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背誦比賽,還是讓他們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來背,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這樣,既完成了教學目標,又增長了知識,學生樂此不疲。

(五)創(chuàng)新探究,試說量詞

在本課教學即將結束是,我引導學生說一說數(shù)量詞的搭配(課件顯示),就這樣,把課內(nèi)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既鞏固了課內(nèi)知識,又打開了學生思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美的存在。

六、教學后記

在本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把要我學就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怎樣使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是我一支探索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我將沿著這個方向鍥而不舍地奮斗!

小學比一比教案 篇8

《比一比》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二中的第一篇課文

預設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認讀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生字牛羊。認識一個新偏旁提土旁。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1、通過圖文對照認識表示四種動物、四種水果的八個詞語。

2、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反復再現(xiàn)本課的生字,幫助學生掌握字詞。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體驗識字的快樂。

設計理念:

1、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本節(jié)課是以識字為主,在學習中尊重學生獨特的識字方法。

2、讓學生在愉悅中識字。識字相對于閱讀教學是枯燥的、抽象的。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思維處在形象向抽象過度的階段,喜歡感性的,具體的東西,再教學中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主動參與識字,體驗識字其實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導入:

1、在學生中調(diào)查上學以來的識字情況。

2、聽了這么多小朋友說自己的識字情況,你想說什么?(估計:1、講出誰識字最多。2、說說自己以后怎么辦?)

3、師:剛才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比識字,可以看出小朋友個個爭先愛學習。前不久在一個農(nóng)家小院里也出現(xiàn)一場熱鬧的比較,你們想去看看嗎?那就和我一起到比一比的現(xiàn)場去吧。(板書:出示農(nóng)家小院,比一比)

二、情景會話

1、你看到小院里有什么呢?(逐一出示圖片)引導生把話說完整。

2、對號入座:這里都是這些事物的名片,你能找到這些名片的主人嗎?(貼對了,問你是怎么認識這些生字寶寶的。經(jīng)驗介紹)

三、自主識字

1、讀準音

⑴導:名片上穿紅色衣服的生字娃娃你認識嗎?趕緊拼拼讀讀,呆會比一比誰能準確地叫出他們的名字。(自由讀指名著重引導學生讀準后鼻音杏、蘋、,前鼻音邊、堆)

⑵單個字認讀:這些生字寶寶真淘氣,離開了詞語姐姐。你是不是還認識呢?(貓、杏、桃、蘋、怎么認識的?)

⑶瞧,生字寶寶又摘掉了拼音帽子,你還認得嗎?

四、讀通兒歌

1、這些生字寶寶又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一首兒歌里邊,小朋友讀讀兒歌看看你還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要是碰到不認識的用你喜歡的水彩筆把它圈出來,再看看他的拼音帽子多叫幾遍他的名字。

2、清掃生字障礙:我來考考你們認不認識這些生字寶寶群堆顆邊多少(在文中讀、看卡片讀)

這些生字寶寶都認識了,我特想把課文讀給你們聽聽,行嗎?

3、現(xiàn)在再讀讀課文,你都會了嗎?

師:讀了兒歌你知道他們在比什么呀?誰和誰比呢?你能給這個句子換個說法嗎?

4、我們也來比一比看誰把兒歌讀得最棒。

⑴讀給小組里邊的伙伴聽。

⑵自由讀

⑶把你最喜歡的那一段讀給我們聽。

⑷分組讀

五、鞏固識字

你們的表現(xiàn)真不錯不僅認得生字還會讀課文,小院的主人見我們小朋友這么聰明,想考考你們,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呢?

第一關:摘蘋果

第二關:同桌互相考,讀卡片。

第三關:猜一猜

這是一種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專吃老鼠,是什么?(貓)

這是一種顏色,我們的國旗就是這樣的顏色。是什么字呢(紅)

這是一種夏天的水果,猴子最愛吃了,是什么呢?(桃)

木下一張口(杏)君子放羊(群)

七、書寫指導

小主人還想看看我們小朋友寫的字怎么樣?我們也露一手。今天我們寫兩個字:羊牛

指導方法:1、出示幾個已經(jīng)寫好的字,讓學生說說你喜歡哪個,為什么?

2、范寫,練習。

小班語言教案:《比一比》


教學意圖:

在開展主題活動“大與小”的過程中,幼兒對于量的比較有了初步的知識經(jīng)驗。圖畫書《阿比比一比》通過角色游戲?qū)⒋笮?、多少、長短等量的比較蘊涵其中。在小班后期為使幼兒進一步復習、鞏同相關知識經(jīng)驗,通過閱讀活動充分挖掘圖畫書在科學領域的教育價值,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教師設計了講述與實物操作交替進行的活動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書中內(nèi)容,感受閱讀快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實物的探索性活動,理解書中蘊涵的比較關系,感受從不同角度比較結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圖書,理解畫面和故事內(nèi)容,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學準備:

1、物質(zhì)準備:實物梨和李子、帽子和圍巾;圖畫書人手一本;故事課件、電腦、投影儀。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比較大小、多少、長短有一定的經(jīng)驗。圖畫書《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閱讀區(qū)供幼兒自由翻閱。

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受。

難點:自主翻看圖書,了解故事內(nèi)容,理解從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比較,其結果不同。

教學過程:

1、邊講故事邊演示幻燈片,并出示實物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1)閱讀故事《阿比比一比》,著重觀察人物的表情和語言。引發(fā)幼兒思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想法并進行演示。

(2)幼兒操作實物梨和李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教師:這是誰的梨和李子?他們要比一比誰多誰少?他們會怎么比?請幼兒將實物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好。

教師:小朋友是按一個梨一個李子這樣擺的,那誰多誰少?

幼兒:李子多。因為李子還有呢。

(3)出示實物帽子和圍巾,引發(fā)幼兒討論,大膽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師:圍巾和帽子怎么比?你們覺得是帽子大?還是圍巾大?

幼兒:圍巾大,帽子小,圍巾能把帽子蓋住。

教師:那帽子還能把圍巾扣住呢?到底誰大呢?

幼兒:就是圍巾大。

2、幼兒閱讀圖書,了解書中人物的比較方法和結果。教師:請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后他們又比了什么?

幼兒自主翻閱圖書。教師指導幼兒有序翻閱,通過看圖尋找答案。引導幼兒說說在書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不同的比較方法,鼓勵幼兒進行嘗試。

幼兒園教案《比和比的應用教案》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兒園教案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應用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比和比例課件實用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jīng)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所以,關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和比例課件實用",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wǎng)站更新! 教學目標:1、知識與...
    2024-05-18 閱讀全文
  • 比例的應用課件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當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任務遇到困難時,往往都需要參考一下我們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一般指可供參考作為根據(jù)的材料。有了資料,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nèi)容呢?于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比例的應用課件。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1、下面每...
    2023-07-04 閱讀全文
  • 比例應用題教案收藏12篇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學生的壓力,提升效率,有了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幼兒園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經(jīng)過整理,小編為你呈上比例應用題教案收藏12篇,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教學目標...
    2023-06-16 閱讀全文
  • 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精選7篇 每位老師不可或缺的課件是教案課件,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教案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以下內(nèi)容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主題為“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3-04-08 閱讀全文
  • 比的應用課件范文6篇 為了讓您滿意小編制作了“比的應用課件”,這份報告僅供參考具體操作請根據(jù)實際情況定制。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需要大家認真編寫每份教案課件。?教案和課件設計質(zhì)量與教學效果密不可分。...
    2023-07-23 閱讀全文

宜未雨綢而繆,毋臨竭而掘井。在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中,經(jīng)常會提前準備一些需要的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所以,關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比和比例課件實用",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wǎng)站更新! 教學目標:1、知識與...

2024-05-18 閱讀全文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當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任務遇到困難時,往往都需要參考一下我們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一般指可供參考作為根據(jù)的材料。有了資料,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nèi)容呢?于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了比例的應用課件。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1、下面每...

2023-07-04 閱讀全文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一位幼兒園教師,我們希望能讓小朋友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教案的作用就是為了緩解學生的壓力,提升效率,有了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幼兒園教案的內(nèi)容具體要怎樣寫呢?經(jīng)過整理,小編為你呈上比例應用題教案收藏12篇,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教學目標...

2023-06-16 閱讀全文

每位老師不可或缺的課件是教案課件,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教案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以下內(nèi)容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主題為“比例的應用課件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3-04-08 閱讀全文

為了讓您滿意小編制作了“比的應用課件”,這份報告僅供參考具體操作請根據(jù)實際情況定制。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需要大家認真編寫每份教案課件。?教案和課件設計質(zhì)量與教學效果密不可分。...

2023-07-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