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發(fā)布時間:2023-06-23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12篇。

教案課件是每位老師必備的工具,因為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教學計劃創(chuàng)建教案課件。教案是專為學生學習特點而設計的重要工具,因此在編寫教案課件時,老師需要注意什么呢?有關“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的內容,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們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它能夠為你提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圓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行后所要認識的小學階段的又一種圖形。學生認識圓應把握它的特點,借助多媒體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蘊涵的美學特征,本課教學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初步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特別是結合多媒體教學使這成為現(xiàn)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多媒體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方面,使學生認識圓的個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和畫圓的方法,在技能目標方面,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標方面,我通過生動畫面,圖象,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的存在與作用,感受其神奇與蘊涵的美學價值。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jù)本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設置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多媒體演示及動手操作認識圓的圓心、半徑及直徑,掌握圓的特征,教學難點:掌握圓的特征,能熟練的畫圓。

教法與學法:

根據(jù)本課的目標設置和重點難點特制定教法:以學定教,綜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學法是順學而導,互助學習如師生互動學習法等。

四、教學流程

首先我通過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引入圓形的概念,又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創(chuàng)設情景,展示生活中中隨時都有圓的存在,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神奇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的導入到新課之中.然后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的圓形紙片上動手折一折,確定多條折痕都交于一點,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選擇其中一條折痕,沿折痕畫下來,分析這條折痕的特點,得到通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從圓心向圓上畫一條線段,給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

其次,我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此時我會播放課件:在同一個圓里:你能畫多少條半徑?量一量這些半徑都相等嗎?你能畫多少條直徑?量一量這些直徑都相等嗎?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實際動手畫一畫,量一量發(fā)現(xiàn)圓內的所有直徑都相等,有無數(shù)條,半徑也都想等,有無數(shù)條,計算發(fā)現(xiàn)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同時用多媒體以旋轉兩條半徑得到一條直徑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直徑是半徑的兩倍,推導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再次,我會在認識了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的基礎上在向外延伸:如何才能既準確又方便地畫出一個圓呢?先認識圓規(guī),然后自學圓的畫法并分組嘗試畫圓,一半的學生畫半徑是2cm的圓,另一半的學生畫直徑是4cm的圓,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談談畫圓的基本步驟及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出直徑4cm也就是半徑2cm。最后播放課件圓規(guī)畫圓的過程得到鞏固。

最后,我根據(jù)以上所學的內容,為學生準備了兩大習題,來加深所學的知識。一塊是判斷題和選擇題,鞏固對圓的圓心、半徑及直徑的認識。另一塊是運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生活現(xiàn)象如車輪為什么是圓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做到學有所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以及在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中,更加用心。

本課設計把多媒體下的探索學習和認識活動整合,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中研究,在研究中創(chuàng)造,使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成為數(shù)學課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處還請在坐的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多多指教,謝謝各位評委!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系?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shù)相當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shù)相當于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shù)和牛奶的杯數(shù)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樣說?

生:牛奶的杯數(shù)和果汁的杯數(shù)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shù)學比較方法,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杯數(shù)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么這節(jié)課你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么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著板書問:2÷3求的是什么?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么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shù)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里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系?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師:說說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么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說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匯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shù)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shù)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么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shù)之間的什么關系?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著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后同桌互相說說“我自學到了什么”。

(學生同桌相互說完后,集體匯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著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么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并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后項。

師(指著2∶3)問:前項后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后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著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后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么知識?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3

第一單元

分數(shù)乘法

第一課時

分數(shù)乘整數(shù)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練習一1~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借助示意圖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

2、借助轉化的方法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3、在探索與交流活動中培養(yǎng)觀察、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他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掌握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課題。

1、復習題。

(1)列式并根據(jù)題意說出算式中的兩個乘數(shù)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提問:通過解決這三道整數(shù)乘法計算題,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整數(shù)乘法是表示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

(2)計算:

計算時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的什么特點?計算時把什么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數(shù)都相同,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果做分子,分母不變。

2、引出課題。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么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shù)乘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分數(shù)乘整數(shù)

1、教學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一個蛋糕,每人吃個,3人一共吃多少個?

(1)分析演示

飦?題中的:鈥溞⌒?、奥殠妈妈尹S鴣砸桓齙案猓咳順?個鈥澮饉際裁矗浚咳順粵蘇齙案獾?)

飦?確定標準量(單位鈥?鈥潱┖捅冉狹?。每软樆浱K齙案獾?,是把整個蛋糕看作標準量(單位鈥?鈥潱話衙咳順緣姆菔醋鞅冉狹俊?/p>

飦?借助示意圖理解題意

根據(jù)題意列出加法算式++

(2)觀察引導:這道題3個加數(shù)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shù)的分數(shù)相同。

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shù)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再啟發(fā)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相加的和。

(3)比較和12脳5兩種算式異同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不同點:是分數(shù)乘整數(shù),12脳5是整數(shù)乘整數(shù)。

(4)概括總結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

2、教學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由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導入。

問:表示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的和。板書:++。學生計算,教師板書:。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么寫?學生答后板書:(塊)教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兩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互相討論)

觀察結果:的分子部分2脳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與整數(shù)3相乘,分母沒有變。

(3)概括總結:請根據(jù)觀察結果總結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

匯報結果:(多找?guī)酌麑W生匯報)使學生得出是用分數(shù)的分子2與整數(shù)3下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根據(jù)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約分進約得的數(shù)要與原數(shù)上下對齊。然后讓學生將按簡便方法計算。

3、反饋練習:看圖寫算式: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

三、全課小結。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聯(lián)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

3、通過主動發(fā)現(xiàn)的討論式學習,激發(fā)合作意識,培養(yǎng)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三支紅粉筆、 五支白粉筆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過完國慶節(jié),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國幾周歲的生日嗎?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讓每一位中國人為之自豪。但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國旗中還隱藏著很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呢!

出示出一面國旗:

3、判斷:小強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強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確:同類量相比單位名稱要相同。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去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首場比賽中以3∶0擊敗了美國隊,打出了我國的女排風采。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比相同嗎?為什么?

強調:這里的3∶0是表示兩個隊各贏了幾局,不是相除關系,而今天學的比是指兩個數(shù)的相除關系。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3、你知道嗎?公元4世紀希臘數(shù)學家歐多克斯,利用線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黃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約是0.618,比大約為2∶3。

介紹:黃金割應用非常廣泛,國旗的寬與長的比是2比3,接近黃金分割,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五星紅旗為什么這么美觀了吧!

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黃金分割:

T型臺上選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長與腿長的比符合黃金分割。

理發(fā)師也將黃金分割運用到發(fā)型設計中去。

……

課后同學們還可以去調查。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2.會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4.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找圖書管理員的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感知確定位置的方法。

【學法】

積極參與法,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理解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并積極參與動手操作活動,提高看圖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生談話。

學校讓我們班推薦一位同學到學校圖書室做圖書管理員,老師已經選好了,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是第三組的。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他可能是哪幾位同學?如果要找到這位同學,還要知道什么條件?

這位同學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這位同學是誰嗎?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方法。

板書課題: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中引入數(shù)學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習新知奠定了基礎?!?/p>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1教學圖。

讓學生觀察圖,說說張亮同學坐在第幾列?第幾行。

(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

(2)張亮同學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數(shù)對來表示(2,3)。

(3)讓學生用數(shù)對表示王艷和趙強的位置。

王艷(3,4)趙強(4,3)

(4)小結。

確定一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要考慮兩個要素:第幾列和第幾行。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第幾列第幾行的判斷方法,經歷應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2.完成第3頁的“做一做”。

課件出示電和電影票的圖片。出示題目:舉出生活中確定位置的例子,并說一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電用電影票來確定位置,電影票一般都寫著“幾排幾號”,“排”表示行,“號”表示列。比如“3排7號”用數(shù)對表示是(7,3)。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fā),選擇學生感舉的事物,提出相關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p>

3.教學例2。

(1)認識方格圖。

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指導學生觀察圖。

這幅動物園示意圖與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以下幾點不同:一是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二是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三是方格紙的豎線從左到右依次標注了0,1,2,…,6;橫線從下往上依次標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數(shù)對表示圖中各場館的位置。

提問1:我用了數(shù)對(3,0)來表示大門的位置,你們知道我是怎樣想的嗎?

【大門在示意圖中處于“豎線3,橫線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數(shù)對(3,0)來表示】

你們能用數(shù)對表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熊貓館(3,5)大象館(1,4)猴山(2,2)海洋館(6,4)】

(3)根據(jù)數(shù)對標位置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事例認識和理解位置與坐標中數(shù)值的對應關系,讓學生不但會用數(shù)對描述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位置,還會描述坐標圖上的物體的位置。】

三、鞏固運用

1.小游戲:看誰反應最快。

老師說出一組數(shù)對,相應的同學要在3秒內起立。

2.做一做。(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p>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如何用數(shù)對來確定位置,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時,數(shù)對中的前一個數(shù)表示第幾列,后一個數(shù)是表示第幾行。

五、板書設計

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做列從左往右

橫排叫做行從前到后

張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6

一、展示課前調查結果,全班交流匯報

1、誰愿意把你收到的有關人民幣儲蓄、教育儲蓄及國債的相關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2、老師也收集到一些這方面的信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現(xiàn)行利率表(2)教育儲蓄(3)國債、國庫券

二、結合實例探討方案

同學們:你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為人父母者無不望子成龍。對于你們來說當前最主要的任務是什么呢?(學習)是呀,然而未來的教育花銷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父母需要提前為你做準備。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運用儲蓄的知識幫父母解決一個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實際問題。

1、首先請大家算一算,如果從小學畢業(yè)算起你大約還有多長時間才能上大學呢?

2、為了你們能順利的走入大學校園,如果媽媽打算給你存10000元錢,供你上大學的話,你覺得從什么時間開始存?怎樣存收益比較大呢?誰愿意說一說?(能說出你的理由嗎?)

(1)獨立思考,試一試。

(2)合作交流,議一議。

(3)再次匯報。

3、通過同學們的發(fā)言,看得出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明確以下幾點(1)什么時間開始存,存期多長時間?(2)每一次存款的本金都是多少?(3)每一次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4)如果是教育儲蓄的話,你還要注意每份錄取通知書只能用一次,所以你一定要掐好時間。

4、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認真的算一算,到底怎樣存收益比較大。每組的四名同學可以分別選擇幾種不同的方案進行計算,便于對比。

預設方案:

(1)教育三年+教育三年3377.24013377.24

(2)國債三年+教育三年3557.67013557.67

(3)國債三年+國債三年3740.53013740.53

(4)教育六年3456013456

(5)國債五年+教育一年3684.68013684.68

(6)國債五年+教育一年+定期半年+活期至少3906.990至少13906.99

(7)國債三年+國債三年+定期半年+活期至少3963.740至少13963.74

5、那么,現(xiàn)在你能給媽媽提出什么建議?你的根據(jù)是什么?

三、實際應用鞏固練習

銀行存款定期一年利率3.87%,到期繳納利息稅5%。

銀行存款定期一年利率5.22%,到期繳納利息稅5%。

國庫券定期三年利率3.14%,到期不繳納利息稅。

李叔叔在銀行存款50000元,定期三年。如果是你,這50000元你怎么存?到期后能比李叔叔多取回多少元?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存款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初步了解了合理理財。希望同學們幫助父母設計存款方案,并把你的理由講給他們聽。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稍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掌握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理念:

1、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學生搭建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學會把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歸納的方法。

2、體驗轉化的教學思想方法,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與比一個數(shù)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量有關的稍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及不同的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弄清分數(shù)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正確地選擇適當?shù)姆椒ń獯稹?/p>

教學設計:

一、基本訓練

1、分析關鍵句找單位1

請同學們指出下面每題中把準看作單位1?你還想到了哪些數(shù)量關系?(逐一出示)

⑴、故事書比科技書多1/5

⑵、已行的比未行的少2/3

⑶、實際節(jié)約了20%

⑷、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做總數(shù)的1/4

2、導入新課

判斷:蠟筆畫比水彩畫多2/5也就是水彩畫比蠟筆畫少2/5

師問:這句話對嗎?

我們來驗證一下

一、自主探索、歸納整理

{復習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1、教學例4

教師板書

(80-50)50=3/5答

(80-50)80=3/8答

師:通過驗證剛才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們來比較一下兩個問題的異同

2、比較異同掌握解題規(guī)律

比較問題和列式的異同

共同點:兩個問題中所要比較的兩個數(shù)都是已知的(被除數(shù)差量相同)

不同點:把哪個數(shù)作單位1不同,因此算式中用哪個數(shù)作除數(shù)不同

3、反饋運用

比較問題和列式的異同

共同點:兩個問題中所要比較的兩個數(shù)都是已知的(被除數(shù)差量相同)

不同點:把哪個數(shù)作單位1不同,因此算式中用哪個數(shù)作除數(shù)不同

4、引申擴展練習

做練習二十二的第(1)條

逐條出示讓學生做

第1條出示條件讓學生提出問題再列式

第2條直接出示給學生做

第3條在第2條的基礎上改四月份實際為四月份計劃

5、自己小結歸納

這類題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解題的關鍵是什么?

三、組合編題

自主解答

{復習已知一個數(shù)和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的應用題}

1、出示一組條件

投影出示下列條件,請同學們選擇把它們作為條件或問題編題并解答

水彩畫50幅

蠟筆畫80幅

蠟筆畫比水彩畫多3/5

水彩畫比蠟筆畫少3/8

2、展示學生的編題和做法

物投影出示學生的編題和做法

顯示:1水彩畫50幅,蠟筆畫比水彩畫多3/5蠟筆畫多少幅?50(1+3/5)

50+503/5

2蠟筆畫80幅,蠟筆畫比水彩畫多3/5水彩畫多少幅?80(1+3/5)

X+3/5X=80

3水彩畫50幅,水彩畫比蠟筆畫少3/8蠟筆畫多少幅?50(1-3/8)

X-3/8X=50

4蠟筆畫80幅,水彩畫比蠟筆畫少3/8水彩畫多少幅?80(1-3/8)

80-803/8

師注意表揚用兩種方法解的同學

特別是2、3兩題還可以用方程解

3、比較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12兩題的異同

34兩題的異同

2413的異同

1423的異同

重點:問14為什么選擇乘法?

23為什么選擇除法?

4、整理、歸納

思考:怎樣解這一類題?關鍵是什么?

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先分清為什么數(shù)作單位1再看單位1是否已知,來確定解答方法。如果單位1已知,根據(jù)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求;如果單位1可以設它為X列方程解或根據(jù)除法意義,直接用除法解。

5、擴展到百分數(shù)

如果把上題的分數(shù)改為百分數(shù)

解答方法一樣嗎?

四、練習鞏固

1、P111做一做第2題

第1小題將分數(shù)1/9改為10%

讓學生練習

第2小題不改

2、做一做第1條

提問:合格率最高可能是多少?

說明什么?一批產品的合格率與廢品率有什么關系?

3、課內作業(yè)

練習二十二/2、3、4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8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學生接觸不確定現(xiàn)象。結合“拋硬幣”游戲過程,體會落地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確定的。進而通過“摸球”試驗,體會有的試驗結果是一定發(fā)生的,有的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有的是可能發(fā)生的。

教學目標:

1、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xiàn)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fā)生不是確定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二、說教學方法

本單元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觀察法和動手實驗法。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體會動手實驗法探索新知識的有效途徑。

三、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充分發(fā)揮主題圖的作用,引入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教師)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結果無法確定,所以人們常用“可能”這個詞來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有些則是確定的。因此,可以讓學生親自做一做

教學例1時可以讓學生先猜“拋一枚硬幣,落地后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朝上?”“親自拋一拋,驗證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來描述這一現(xiàn)象。

教學例2時,可讓學生依次摸球得出結論再進行分類。

例3應先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后進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舉出這場足球賽的3種可能結果。

教學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隨機現(xiàn)象的所有可能的結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課堂練習

課堂活動及練習題1、2、3。

(四)布置作業(yè)、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1.經歷整理、分析、編題的過程,強化分數(shù)應用題單位1對應分率=對應數(shù)量的結構特征;

2.學會正確、熟練地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分數(shù)應用題的解題策略;

3.通過現(xiàn)實的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提高學習的自信,讓每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經歷整理、分析、編題的過程,強化分數(shù)應用題單位1對應分率=對應數(shù)量的結構特征;

學會正確、熟練地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分數(shù)應用題的解題策略;

教學過程:

一、自主準備,注重學生已有的學習起點。

展示學生數(shù)學復習小報,分析重難點。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復習分數(shù)的運算,之前我們做了調查,同學們都寫出了自己覺得最簡單的分數(shù)應用題和最難的分數(shù)應用題,不同的同學寫出不同的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討論。

二、知識梳理,注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1.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見右圖)

請同學們說說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哪些含有分率的信息?35

5女生是男生的3

2男生比女生少5

2女生比男生多3板書:男生是女生的

2.出示兩條信息:男生:30人;女生50人。男

(回答中可追問:①你能看出男生有幾份?女生有幾份?②誰為單位1?)

提出學習要求:請選擇其中任意幾個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編成一道應用題,并列式。(學生獨立完成)

3.小組交流編題的結果

交流要求

⑴小組交流:說出自己編寫的不同題目,在相同的題目上做記號,并試著解答別人編寫不同題目;

⑵整理記錄:在編寫最多的這張紙上進行整理補充,做好記錄;

⑶準備匯報:以記錄最完整的這張為發(fā)言稿。

(出示小組交流要求后,要求學生默看半分鐘后,教師可做小小的提問,使學生明確交流要求。)

4.小組反饋交流結果

(先大致了解編寫題目的個數(shù),從最少的小組開始進行匯報,教師進行補充。)

5.教師出示本學期所學分數(shù)應用題類型

⑴看看老師編的題目中有你們沒有的題目嗎?

①男生15人,男生比女生少

②22,女生幾人?30(1-)5522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少,男生幾人?50(1-)5522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女生幾人?30(1+)3322女生25人,女生比男生多,男生幾人?50(1+)3333男生15人,男生是女生的,男女生共多少人?30+155555男生15人,女生是男生的,男女生共多少人?30(1+)33

⑵這些就是本學期主要學的幾種分數(shù)應用題的類型。學了這么多的分數(shù)應用題,你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說說看。

⑶得到分數(shù)應用題的最基本結構單位1對應分率=對應數(shù)量(以上面6題中的任意兩題為例來理解正向、逆向應用題的不同處)

三、方法多樣,注重解題策略的指導

問題:小紅看一本書,第一天看了多少頁?

1.請你用自己的方式來解答。

2.提出要求。(如果有一位同學不會,他看了你的解題過程就明白了,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把自己想的過程寫完整,要求能將解題過程講給不會做的同學聽。)

3.學生反饋。(學生可以通過線段圖、對應關系、解方程(方程是數(shù)量關系的正向思考)、草圖等方法進行解題)1,第二天看了50頁,還剩下一半沒看完。這本書共有3

(預設:學生會提出用方程這么麻煩的,教師可以順便提一下方程是數(shù)量關系的正向思考,在復雜和較復雜的解題過程中會比逆向思考更容易理解。)

四、教師小結

今天,通過復習,我們從簡單的信息中,卻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新的信息,又從新的信息中得到了這么多類型的題目,但在歸納中,我們卻又發(fā)現(xiàn)其實分數(shù)應用題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結構。我們在平時的解題中,要學會靈活運用這種結構來進行解題。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聯(lián)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

3、通過主動發(fā)現(xiàn)的討論式學習,激發(fā)合作意識,培養(yǎng)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支紅粉筆、五支白粉筆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過完國慶節(jié),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國幾周歲的生日嗎?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讓每一位中國人為之自豪。但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國旗中還隱藏著很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呢!

出示出一面國旗:

2、判斷:小強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強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確:同類量相比單位名稱要相同。

二、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去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首場比賽中以3∶0擊敗了美國隊,打出了我國的女排風采。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比相同嗎?為什么?

強調:這里的3∶0是表示兩個隊各贏了幾局,不是相除關系,而今天學的比是指兩個數(shù)的相除關系。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3、你知道嗎?公元4世紀希臘數(shù)學家歐多克斯,利用線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黃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約是0.618,比大約為2∶3。

介紹:黃金割應用非常廣泛,國旗的寬與長的比是2比3,接近黃金分割,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五星紅旗為什么這么美觀了吧!

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黃金分割:

T型臺上選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長與腿長的比符合黃金分割。

理發(fā)師也將黃金分割運用到發(fā)型設計中去。

……

課后同學們還可以去調查。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1.欣賞由基本圖形構成的美麗圖案,并了解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感受圖形的美。

2.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圖形的美,會用基本的幾何圖形設計有規(guī)律排列的圖案。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

教具準備:

課件、方格紙、水彩筆、尺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展示一件衣服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衣服上有學過平面圖形。

2.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和設計由這些平面圖形組成的漂亮圖案。

出示課題:欣賞與設計

二、欣賞圖案

1.欣賞課本上的6幅圖案

師:老師收集了一些圖案,請看。漂亮嗎?請仔細欣賞,選一幅你最喜歡的,和你同桌說說它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用了什么顏色?

2.交流匯報

(1)由2名學生選擇喜歡的圖案回答。

(2)教師指定一幅圖案學生回答。

師:喜歡第5幅的同學請舉手。這幅圖案用了什么圖形?(三角形、六邊形)紅色的六邊形由幾個三角形組成?(6個)在紅色六邊形的周圍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幅圖案像什么?

三、生活中的圖案

師:這些漂亮的圖案都是來自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你在哪里見過像這些一樣由平面圖形組成的,有漂亮顏色的圖案呢?

學生回答:地板磚、衣服、廣場等。

四、找規(guī)律

師:咱們學校新建的廁所還沒有合適的地板瓷磚圖案,校長想請全校的同學都來出謀獻策。淘氣已經設計了一幅,大家請看。(課件出示方格圖案)

1.在這幅圖案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發(fā)現(xiàn)有正方形,還有4種顏色。

2.觀察這4種顏色的排列規(guī)律。

①第一行第5個正方形是()色,第一行第8個正方形是()色。第11個呢?

你是怎樣想的?有沒有好辦法能很快算出來?可以互相討論。

引導學生說出,橫著看圖案的顏色排列規(guī)律。

②第一列第6個正方形是()色?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說出,豎著看圖案的排列規(guī)律。

3.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4.想象一下,如果繼續(xù)畫下去,會是什么樣子的?(課件展示畫下去的圖案)

五、設計圖案

1.師:剛才這幅圖案是淘氣設計的學校廁所瓷磚圖案的效果圖,你覺得怎么樣?為什么?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師:你想設計嗎?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怎樣設計?

2.設計要求

(1)用學過的平面圖形設計;

(2)圖形的形狀、顏色排列要有規(guī)律;

(3)設計的圖案要美觀大方。

3.學生設計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

師:請說說你是怎樣設計的?

師:誰來說說他設計得怎么樣?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圖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雙手創(chuàng)造了美,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僅能畫出美麗的圖案,還能夠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和美的心靈去裝點我們的生活。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1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82頁的第4~7題,練習二十一的第4~6題.

教學目標:

通過一些有聯(lián)系的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一步提高用算術方法和用方程解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一般的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應用題

1.教師出示第97~98頁的第3題:學校買了一批新書,其中故事書有30本,科技書有18本,共占這批新書的.這批新書有多少本?

指定一名學生口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全體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解答完后指名學生口述分析解答過程.

2.讓學生做練習二十六的第4題.

二、復習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

1.解答第97頁的第4題.

(1)出示第4題第(1)、(2)題.

指名學生口述它們的條件和問題.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

1125-1125解法一:x-x=450

解法二:450(1-)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出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板書出來(見上圖).

(2)觀察比較.

引導學生從線段圖、解法上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第(1)題中單位1的數(shù)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第(2)題中剩下的公路長是已知的,而單位1是未知的,求單位1,要按照題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或用除法計算.

2.讓學生做練習二十六的第5題.

3.解答第82頁的第5題.

(1)出示第(1)、(2)題.

讓學生自己讀題,并進行解答.

訂正時,教師出示線段圖,指名說解題思路.教師在圖的下面板書出算式.

(1)停車場有18輛大客車,(2)停車場有18輛大客車,

小汽車的輛數(shù)比大客車大客車的輛數(shù)比小汽車

多.小汽車有多少輛?少.小汽車有多少輛?

18+18解法一:x-x=18

解法二:18(1-)

(2)比較第(1)、(2)題.

讓學生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各把誰看作單位1.使學生明確:第(1)題中單位1的數(shù)量是已知的,要求比已知數(shù)多的數(shù)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第(2)題中單位1的數(shù)量是未知的,要按照題意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解答.

(3)解答、比較第(3)、(4)題.

仿照第(1)、(2)題的復習方法進行.

(3)停車場有21輛小汽車,(4)停車場有21輛小汽車,

大客車的輛數(shù)比小汽車小汽車比大客車多.

少.大客車有多少輛?大客車有多少輛?

三、復習工程問題

1.教師出示第82頁的第6題.讓學生解答.

2.分析、比較第(1)、(2)題.

讓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第(1)題的路程、兩船的速度各是多少?

(2)第(2)題的路程、兩船的速度各用什么表示?

(3)這兩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否相同?

通過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兩道題的思路是一致的,數(shù)量關系基本相同,都是用路程除以速度和.只是第(2)題的路程和速度不是用具體數(shù)量來計算,而是用單位1和、來表示的.

四、作業(yè)

練習二十一的第6、7題.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習工作靈感。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師資料內容呢?你可以讀一下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用的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意義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數(shù)。

2、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必要性,向學生滲透符號化思想。

3、通過數(shù)學活動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shù)量、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用字母表示數(shù)時省略乘號的簡便寫法及建立符號意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學。

1、師:同學們吃過肯德基嗎?

生:(。。。吃過。。。)

師:那你們誰能說出肯德基的字母表示?看誰平時能用心觀察生活中的現(xiàn)象。舉手回答。

生:(一個老頭,KFC)

師:非常好,看來你非常善于觀察。

2、師:平時有同學玩過撲克嗎?你知道它們中的J、Q、K是什么意思嗎?

生:(玩過。。。。代表11、12、13.。。)

師:還有,生活中我常常聽見有同學說這樣的話:我都講了N遍了,你怎么還不會!N遍是什么意思?

生:(很多遍)

3、師:以上這些字母都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語文上的魯迅寫的小說《阿Q正傳》,英語上UK是英國的簡寫,等等非常之多。那么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些字母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什么好處呢?

生:(簡潔,方便,便于記憶)

4、師:比如我們以前學習的交換律a+b=b+a等,這些字母表達式,非常簡明易懂的把數(shù)學中的規(guī)律給表達出來了。字母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數(shù)學領域里應用也是很廣泛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用字母表示數(shù)(板書課題)

二、探究數(shù)量和數(shù)量關系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

師:擺1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擺2個三角形用23根小棒,那擺3個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數(shù)是()3呢?擺4個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數(shù)是()3呢?依次類推,照這樣說下去能說的完嗎?(生:不能)

師:那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三角形的個數(shù)與所用小棒的根數(shù)有什么關系嗎?

生:①擺幾個三角形,小棒根數(shù)就有幾個3.

②小棒的根數(shù)總是三角形個數(shù)的3倍。

③可以用三角形的個數(shù)3表示小棒的根數(shù)。

師: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個數(shù),小棒的根數(shù)是()()

板書:擺a個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數(shù)是a3

師:追問,a個三角形究竟是指幾個三角形?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數(shù)?可以表示小數(shù)嗎?指出:這里的a可以是任意的自然數(shù),但不能表示小數(shù)。

師:像這樣的數(shù)量關系不僅可以用a表示,還可以用其他的字母表示,但這些字母表示的數(shù)是有一定限制的。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

師:聽懂題目的意思了嗎?用什么數(shù)量關系來列示呢?

師:課件出示,依次表示行駛50千米,74.5千米,b千米后所剩的千米數(shù)。

追問:這里的b可以表示哪些數(shù)?b能大于280的數(shù)嗎?

師:小結,這里的b不僅可以表示整數(shù),也可以表示小數(shù),但都因是不大于280的數(shù)。并且如果知道b的數(shù)值,就可以求出剩下的千米數(shù)。課件出示。

3、練一練第2題。

課件出示,指明讀題,獨立填表,學生填表后追問:這里的a可以表示怎樣的數(shù)?a=10,媽媽多少歲?如果a=15呢?

4、教學例3

師:大家還記得正方形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嗎?

生:。。

師:課件出示,如果a表示正方形的邊長,C表示周長,S表示面積,你能寫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嗎?

生:正方形的周長公式:C=a4.正方形的面積公式=:S=aa

師:板書正方形周長、面積公式。

直接指出:具體的數(shù)與字母相乘時,通常采用簡便寫法。如a4或4a都可以把簡寫成。。寫成4.a;或者省略乘號,寫成4a.在省略乘號時,一定要把數(shù)字寫在字母的前面。兩個字母相乘時,通常也采用簡便方法。如aa既可以寫成a.a,也可以寫成,讀作a的平方。反之a的平方表示aa,那b的平方呢?mm呢?

生:。。。。

師:指出,剛才大家寫出的C=4a和S=a,這里使用的字母都是數(shù)學里已經規(guī)定的,一般不用其他字母替代。

師:如果a1或1a怎樣簡便書寫?

指出,一個字母與1相乘時,寫法可以進一步簡化,直接寫a。

三、實際應用,內化拓展

挑戰(zhàn)一

課件出示練一練1

教師強調簡寫方法,學生審題,舉手回答。

挑戰(zhàn)二

課件出示練一練3

獨立完成,交流討論。

挑戰(zhàn)三

練習十八第一題

師:這里的a可以表示什么樣的數(shù)呢?b可以表示什么樣的數(shù)呢?

指出:這里的a表示的是單價,可以是整數(shù),也可以是小數(shù);b表示的是本書,只能是整數(shù)。

挑戰(zhàn)四

練習十八第二題

先說說題目中x,y分別表示什么路程,再獨立完成填空。

挑戰(zhàn)五

練習十八第三題

學生讀題,舉手填寫,師生共同分析。

四、回顧總結,感悟延伸

1、課大家掌握了什么?(舉手回答)

2、介紹代數(shù)之父韋達。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小數(shù)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二)能力目標:能夠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shù)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情感目標:經歷探索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shù)除法的意義,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2、根據(jù)圖上的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shù)都是小數(shù),除數(shù)都是整數(shù)。)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商的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小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與除以一位數(shù)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shù)點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11.5÷5=2.3(元) 12.6÷6=2.1(元)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3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9-81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探索,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活動,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

3.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 重點:

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難點: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用剪拼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找出兩個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具準備:

多媒體、格子紙、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三角尺、平行四邊形木框、粘板 教學設計:

一、舊知引入,引出猜想

師:同學們請看,(師指黑板)這是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師:看到它,你想到了平行四邊形的哪些知識?

生:對邊平行且相等,有無數(shù)條高,每一組對邊上都有和它對應的高

具有不穩(wěn)定性,容易變形〃〃〃〃〃〃〃(在此過程中找個學生上來做一條高)

師:黑板上這個拉不動,老師做了一個和它一樣的框架,仔細看,它被拉成了什么形狀?(邊拉邊說)生:長方形

師:那你們覺得拉成的長方形和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么?

生:我們一看就知道了,還是這四根木條的總長度啊 師:哦,周長沒變,那面積呢? 生:變〃〃〃〃不變

師:有的同學認為變,有的同學認為不變,這只是我們的猜想,僅靠觀察這個木框的推拉變化得出結論是有困難的,這還需要我們進一步5cm 9cm 去研究。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師:為方便大家研究,老師已經把這兩個圖形畫在了方格紙中,(課件出示)這里的每一個小方格是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那它的面積就是1平方厘米。

誰能想辦法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 生:數(shù)格子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并把你數(shù)出的結果記錄下來

(生開始數(shù)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師巡視,然后詢問)師:都數(shù)出來了嗎?有什么困難嗎? 生:不夠一格的怎么辦?

生:可以把每一行左右兩個不夠一格的湊到一起拼成一個整格。師:誰愿意把你數(shù)的結果告訴大家?(找一生上來實物投影展示數(shù)的過程)

生:先數(shù)長方形〃〃〃〃〃〃〃〃〃再數(shù)平行四邊形,數(shù)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我先數(shù)的是整格,不滿一格的是〃〃〃〃〃〃〃〃

師:大家看清楚了嗎?(課件演示學生數(shù)的過程)引導學生仔細看,清楚數(shù)格子的方法

師結:剛才這個同學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比較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不一樣的,大家覺得數(shù)格子的方法怎么樣? 生:麻煩〃〃〃〃〃 師:受剛才數(shù)格子的啟發(fā),誰能想到更好的辦法比較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不一樣的?(課件出示兩個圖形)生思考

找一生上來指屏幕說方法

師:(課件演示)剛才這個同學是把這一個三角形平移到左邊拼成了一個小長方形,拼成的小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是相等的,這樣就很清楚的看出大長方形比小長方形多出這一行,所以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不一樣的。(生看課件演示,對剪拼的過程有個初步認識)

師: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這個小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除了面積相等,還有什么關系?

生: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

師:根據(jù)這些重要的關系,你還會有什么重要的發(fā)現(xiàn)? 同桌可以互相討論交流一下

生:發(fā)現(xiàn)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生: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我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等于底乘高

師:我們通過這些關系得到了這個結論,現(xiàn)在用這個結論來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生:9乘4 等于36平方厘米〃〃〃〃〃 師:9是平行四邊形的什么?4呢? 師:這個結果和剛才數(shù)格子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那這個方法和數(shù)格子的方法比那個簡便? 生:用底乘高簡便〃〃〃〃〃

師:以上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知道了平行四邊形推拉成長方形后面積變了,并從中初步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師指生齊讀)

師:是不是所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等于底乘高呢?(生此時有疑惑)

三、動手操作,驗證結論

師接著說:同學們還有疑惑,看來這個結論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驗證,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邊形,下面就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結合剛才的方法來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同桌可以先互相討論交流一下。

(師下去巡視,學生交流,操作活動)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驗證的?

生:數(shù)格子的方法(實物投影展示過程)〃〃〃〃〃〃〃〃〃〃〃〃

師:這位同學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驗證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等于底乘高。

師:還有和他不一樣的嗎? 生:(實物投影展示過程)

老師,我是把平行四邊形沿著高剪開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我量出了它的長和寬

然后又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我發(fā)現(xiàn)長乘寬的積等于底乘高的積,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師:這個同學的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師:這位同學用這種方法也驗證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等于底乘高〃〃〃〃

師:還有和他不一樣的嗎?

生:(實物投影展示)老師,我的方法和他差不多,我也是剪拼成了長方形,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大家同意嗎?明白了嗎? 生:同意〃〃〃〃明白了〃〃〃

師: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你們?yōu)槭裁炊佳刂呒裟兀?/p>

生:因為這樣可以拼成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我們已經學習過〃〃〃〃 師:哦,剛才不管是數(shù)格子還是剪拼的方法我們都驗證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實際上這種思路就是把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轉變成我們原來學過的舊知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叫做轉化

師:通過以上我們的共同研究,我們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那就是(生齊讀)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這個結論的字母表達式就是s=ah 看來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必須知道什么? 生:底和高〃〃〃〃

四、應用結論,解決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就應用這個結論來解決這個問題(課件出示例1)找一生到黑板上列示計算

師:他做的怎么樣?和他一樣的請舉手

同學們做的非常好,那下面這個平行四邊形你還會求它的面積嗎? 師:誰來列示? 生:8乘5〃〃〃〃 生:10乘4〃〃〃〃

師:這里有兩條底兩條高,你為什么不用10乘5呢? 生:因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對應的〃〃〃〃 師:總結并板書 對應

師:我們再來看黑板上這兩個圖形,我們都已知道平行四邊形推拉成長方形后面積變大了?大了多少呢?誰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大了9平方厘米

生:9乘5減去9乘4〃〃〃〃〃〃〃

師結:看來用底乘鄰邊得不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而得到的是拉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可你們知道嗎?如果知道了底和鄰邊的夾角,再結合底與鄰邊的積也能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要用到中學的數(shù)學知識,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去查閱這方面的資料。

五、課堂回顧,反思提升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紙依據(jù)兩個數(shù)據(jù)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進一步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shù)對與位置一一對應思想。

3、初步建立坐標系的概念,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數(shù)對表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提問:怎樣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要先確定列數(shù),再確定行數(shù),即(列數(shù),行數(shù))。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明確要先確定列數(shù),再確定行數(shù),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qū)域是整個動物園的范圍。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這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與橫線的交點上。

(2)師談話引出問題。

不僅找座位需要確定位置,看圖時我們也要確定位置。這張動物園圖很清楚地表示了每個場館的位置,你能說出這個場館分成了幾行幾列嗎?(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

(4)在圖上表示場館的位置。

出示飛禽館(1,1),學生說明位置后,再在圖上標出位置。

學生獨立標出猩猩館(0,3),獅虎山(4,3)的位置,然后再投影訂正。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數(shù)對,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不同?

小結: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shù)對,它們的。第一個數(shù)相同;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shù)對,它們的第二個數(shù)相同。

3、適時練習: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4、小結:想一想:怎樣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先找出數(shù)對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然后在列數(shù)與行數(shù)相交處描點,標上名稱。

【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會根據(jù)題目中所給數(shù)對在方格紙上確定具體物體的位置。

三、課堂總結

談談今天你的收獲?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恰當?shù)姆椒ń鉀Q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lián)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①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區(qū)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jù)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 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 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xiāng)農業(yè)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jù)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數(shù)及其作用,能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shù)量及數(shù)量關系、計算公式,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學生加深對方程及相關概念的認識,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教學重點:

能夠熟練地理解字母表示數(shù),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能夠熟練并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在復習了整數(shù)、小數(shù)的概念,計算和應用題的基礎上,今天要復習解簡易方程,(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數(shù)量、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簡易方程的步驟、方法,能正確地解簡易方程。

二、復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

(2)乘法交換律。

(3)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讓學生寫出字母式子,同時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學生說說每個式子表示的意思。提問:用字母表示數(shù)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時要怎樣寫?

2、做“練一練”第x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怎樣求式子的值。

3、做練習第x題。

指名學生口答。選擇兩道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復習解簡易方程

1、復習方程概念。

提問:什么是方程?你能舉出方程的例子嗎?(老師板書出方程的例子)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還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數(shù)。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就叫方程。(板書定義)

2、做“練一練”第x題。

小黑板出示,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提問:5x—4x=2里未知數(shù)x等于幾,x=2是這個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數(shù)x等于幾?x=0。4是這個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書定義)它與“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強調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過程)你會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嗎?根據(jù)什么解方程?

3、解簡易方程。

(1)做“練一練”第x題第一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解第一個方程是怎樣想的,檢查解方程時每一步依據(jù)什么做的。第二個方程與第一個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時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時先看清題目,根據(jù)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不能算的就看做一個未知數(shù)。我們現(xiàn)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據(jù)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來進行的。(結合板書: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關系來解)追問:這兩題可以怎樣檢驗方程的解對不對?

(2)做“練一練”第x題后兩組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其中的一組題。集體訂正,并讓學生說說每組兩題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強調一定要先看清題,按運算順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來,然后根據(jù)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練一練”第x題。

讓學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師板書。提問列方程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四、課堂小結

今天復習了哪些知識?你進一步明確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完成“練一練”第x題解方程;練習第x題,第x題后x題,第x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第x題前x題、第x題。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7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

一、在學生認識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和掌握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基礎上安排的。所以若想使學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為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另外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這一內容學習得如何,直接與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有著直接的關系。

二、學生分析: 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jié)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1、發(fā)展遷移原則 運用遷移規(guī)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xiàn)“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xiàn)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反饋教學法 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教學中,采用反饋教學法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形成和運用的機會,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4.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本節(jié)課我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培養(yǎng)學生初步感知和運用轉化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等行為來解決新問題,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四.說教學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五.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夠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六.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七.教具學具: 1.剪成一個長為40厘米,寬為30厘米的長方形和底為40厘米,高為30厘米的平行四邊形硬紙片為教師演示教具;

3、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和一把剪刀。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

(一)、復習舊知,滲透轉化 新課開始,我先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讓學生進行反饋,以喚取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課題 接著,我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對好朋友發(fā)生了爭論了,它們都說是自己的面積要大,你們認為誰的面積要大呢?你是怎么知道誰的面積大呢? 通過這些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動腦猜想,長方形的面積大家會求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呢?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板書)

(三)動手實踐,探究發(fā)現(xiàn)

1、數(shù)方格,引發(fā)猜想 在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一樣,采取了數(shù)方格的方法。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個格子圖,你們來數(shù)一數(shù)它們的面積是多少?通過數(shù)格子的方法,并填寫表格,從表格中學生很容易觀察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相等。2,剪拼法,驗證猜想 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操作之后進行匯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匯報的時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種,在這時,我及時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沿高剪開?”引發(fā)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并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聯(lián)系?通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轉化為一

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接著我讓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3、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引導學生寫完整整個解題過程。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边@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我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倡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而建構了學生頭腦中新的數(shù)學模型:轉化圖形——建立聯(lián)系——推導公式。整個過程是學生在實踐分組討論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這樣完全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把學習數(shù)學知識徹底轉化為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四)分層訓練,理解內化 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基本練習:書本P82第1題 第二層:綜合練習: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先干什么? 讓學生自己動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這個過程也體現(xiàn)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2、你會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確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底要找 出與它相對應的高,這樣才能準確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且根據(jù)已求的面積和另一條高,求出與這條高相對應的底。第三層:擴展練習:

1、下面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你還能在這里畫出與這兩個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嗎?可以畫幾個?(圖在課件中)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與底和高有關,等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2、把平行四邊形模型拉近,它們的面積發(fā)生變化了嗎? 通過這個過程的操作,讓學生明白當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一定時,越拉近它的面積就越小。

(五)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有利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充分提高歸納和總結能力。)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8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87—88頁。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動手體驗,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初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學重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學生對探究性學習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及探究能力的形成。教學方法:合作學習,自主探索。

教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剪高)2個、課件。

學具準備:每人一個平行四邊形、一把剪刀、三角尺,每小組一張操作卡。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幾何圖形都有哪些?(課件展示幾何圖形)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幅街區(qū)的主題圖,觀察圖中學校門口的兩個花壇,說一說這兩個花壇都是什么形狀?

師:在我們周圍有哪些東西的形狀是平行四邊形?什么叫平行四邊形?他有什么特征?

師:你認為哪個花壇的占地面積會大一些?

師:要比較兩個花壇哪個大也就是比較兩個花壇的什么?可是現(xiàn)在我們只會計算哪個圖形的面積?

師:長方形的面積我們已經會計算了,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跟長方形又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師:我們已經知道可以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得到一個圖形的面積?,F(xiàn)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同桌合作完成。)

2、課件演示,匯報交流。

師:比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

生匯報: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師:他們的面積是不是真的相等呢?我們就來動手驗證一下吧。3.操作驗證,得出結論。(1)小組合作,動手操作。

師:請每個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纯茨隳馨l(fā)現(xiàn)什么?

(2)匯報交流:請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3)演示操作過程。(課件演示)

師: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然后完成討論題卡,匯報后,教師歸納。)

師:同學們真聰明,在操作過程中運用了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方法叫“轉化法”,是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稗D化法”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以后學習中會經常用到。

(4)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5)用字母表示:

師: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成什么?字母中間乘號可以寫成圓點,公式為:S=a·h,字母中間乘號還可以省略,寫作:S=ah.三、深化理解:

1、師: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得出了它的面積公式,現(xiàn)在我們就來運用它。請看題(課件出示例1),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完成在練習本上,指名一人板演集體校對。)

提問:做這題時,要注意什么?(單位名稱)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首先要知道什么條件?(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比一比誰最聰明:已知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如右圖),求高。

5厘米 15平方厘米

3、學校里有一塊長方形草地,想在草地的一邊修一條小路通向另一邊,下面的三種設計方案,你認為哪種設計方案的面積最小?為什么?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 a×h 或 S= a·h S= a h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9

1.1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熟練的進行豎式計算。

1.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和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1.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對確定現(xiàn)象和不確定現(xiàn)象的體驗,體會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1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2.2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

(一)1、觀察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學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小組內交流,然后匯報,師選擇性的板書例1的問題。

(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只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數(shù)合起來”就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怎樣計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試一試。

生2:我是通過擺小棒算出來的,先擺3捆和5根,再擺2根,5根和2根合起來是7根,7根與原來的3捆合起來就是37根。

師生一起拿出計數(shù)器,師一邊操作一邊講解豎式的寫法,

師:你認為應該從什么數(shù)位開始計算?同桌的小朋友開始議一議。

生說自己的看法。

小結:為了以后計算進位加法,我們在豎式計算時,都從各位開始計算。個位上是5+2=7,7應該對齊個位,十位上的3要寫在橫線下面,對齊十位。

小組討論加法豎式計算時,應怎樣對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明確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

1、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因為博物館比較遠,我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車,大家想一想應該哪兩個班做一輛車呢?

如果我們讓二(1)班和二(2)班同學合乘一輛車,二(3)班和二(4)班同學合乘一輛車可以嗎?

我們先來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學可不可以合乘一輛車,請列出算式。(板書:35+32)

2、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一下。

學生自由算,老師巡視,適時幫助學困生。

師:剛才同學們利用口算和擺小棒算出了35+32的結果。真棒!現(xiàn)在,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一下。

小結:個位對個位,十位對十位,可以歸納為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學會了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時,個位對個位, 十位對十位,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個位對個位,

十位對十位,

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10

2019-2019年人教版五年級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

教學計劃決定著教學內容總的方向和總的結構,并對有關學校的教學、教育活動,生產勞動和課外活動校外活動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我們班共有學生19人,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能夠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學習。但個別學生能力較差,計算和應用題都存在困難。還有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從上學期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成績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后進生的面還是比較大,本班學生紀律觀念較差,愛動好說,自我約束能力差.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后進生的輔導和優(yōu)等生的指導工作,強調組織紀律,實行分小組量化管理,把團隊精神.集體觀念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本班的整體成績。二、教材分析 :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shù)乘法、小數(shù)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tǒng)計與可能性、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綜合運用等。

第 1 頁(一)數(shù)與代數(shù)方面

本冊教材安排了小數(shù)乘法,小數(shù)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shù)的四則運算、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shù)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小數(shù)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數(shù)、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系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空間與圖形方面,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并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系,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

(三)在統(tǒng)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shù)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shù)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shù)。

(四)在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shù)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他們探索數(shù)學問題

第 2 頁 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欣賞數(shù)學美的意識。

(五)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兩個數(shù)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的愉悅,培養(yǎng)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乘法和小數(shù)除法的筆算和簡算。

2、使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表示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義,會解簡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公式。5、理解中位數(shù)的意義,會求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

6、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會求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向周邊的居民宣傳有關禁毒知識,做禁毒宣傳的小能手。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shù)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生活中數(shù)學的第 3 頁 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小數(shù)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tǒng)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理解小數(shù)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jù)題意分析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理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4、多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shù)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shù)學。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六、課時安排

第 4 頁 1.小數(shù)的乘法 7課時 2.平移與旋轉 4課時 3.小數(shù)除法 11課時 4.簡易方程 9課時 5.多邊形的面積 13課時 6.因數(shù)與倍數(shù) 5課時

7.統(tǒng)計 4課時

以上是查字典數(shù)學網為大家準備的五年級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 5 頁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


教案是老師上課之前需要備好的課件,每個老師都需要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學的策略關系到教學效果。編輯為您精選了這份特別的“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希望您感到滿意,所述文章僅供參考請勿用于非法用途!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1)

課題:1.2.2數(shù)軸

學習目標:

1、掌握數(shù)軸概念,理解數(shù)軸上的點和有理數(shù)的對應關系。

2、會正確地畫出數(shù)軸,會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shù),會根據(jù)數(shù)

軸上的點讀出所表示的有理數(shù)。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數(shù)軸的概念。

教學難點: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shù)軸的概念,并初步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問題1:在一條東西走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米和

7.5米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米和4.8米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你能畫圖表示這一情境嗎?

師提出問題:(1)先畫什么呢?

(2)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3)怎樣正確擺放這幾者的位置呢?

問題2:怎樣用數(shù)軸簡明地表示這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

關系(方向、距離)

師生合作完成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引導學生思考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建立數(shù)軸的概念。

問題3:怎樣正確地畫一條數(shù)軸,數(shù)軸需哪幾個條件?

怎樣才能將不同數(shù)的點清楚表示出來?

嘗試畫滿足條件的數(shù)軸。

可以先讓學生試著畫出自己想象的數(shù)軸,并把學生不同畫法展示出來。先讓學生交流哪種畫法規(guī)范,然后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得出數(shù)軸的特征:

(1)數(shù)軸是一條直線。

(2)數(shù)軸三要素:原點

正方向

單位長度

由此我們可以說: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shù)軸。練習:下列圖形哪些是數(shù)軸?哪些不是,為什么?

(題目及圖形在導學案上)

三、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問題

4、如果給你一些數(shù),你能相應地在數(shù)軸上找出它們的準確位置嗎?如果給你數(shù)軸上的點,你能讀出它所表示的數(shù)嗎?

(1)畫出數(shù)軸并表示下列有理數(shù)

91.5-22-2.52(2)寫出數(shù)軸上A、B、C、D、E表示的數(shù)

(圖形在導學案上)

觀察發(fā)現(xiàn):(1)哪些數(shù)在原點的左邊?哪些數(shù)在原點的右邊?由此你會

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2)每個數(shù)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由此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完成上述問題。

四、鞏固提高

1、畫出數(shù)軸并表示下列有理數(shù)。

(1)-3-2-10123

(2)-30-20-100102030

(3)155122-2-

2五、課堂小節(jié):、數(shù)軸的概念。、數(shù)軸的三要素。、數(shù)軸的作法及數(shù)與點轉化過程。

六、作業(yè):

必做題:教科書第14面習題1、2第二題123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把整億的數(shù)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shù)。四舍五入省略“億”后面的尾數(shù)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理解改寫與省略的相同與不同。

2.在探究億以上數(shù)的改寫和省略尾數(shù)方法的過程中,滲透比較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及概括的能力和符號意識。

3.在現(xiàn)實情境中,感受大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良好情感。

教學難點:

1.課件出示:把下面畫橫線的數(shù)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

(1)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57910000千米。

(2)太陽中心的溫度是10000000攝氏度。

(3)8月8日,有150900多觀眾在現(xiàn)場觀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4)地球赤道周長40075700米。

(1)先分級,再去掉57910000萬位后面的4個0,換成萬字,是5791萬。

(2)先分級,再去掉10000000萬位后面的4個0換成萬字,是1000萬。

(3)先分級,150900的千位上是0,比5小,把尾數(shù)舍去,寫上萬字,約是15萬。

(4)先分級,40075700的千位上是5,夠5,向萬位后面進1,舍去尾數(shù),寫上萬字,約是4008萬。

4.師:怎樣把不是整萬的數(shù)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shù)求近似數(shù)?這種方法叫什么?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億以內數(shù)的改寫和省略,那億以上的數(shù)怎么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sh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

(一)億以上數(shù)的改寫。

(2)把這些數(shù)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shù)。

(2)師:改寫時,是不是要去掉所有的0?(只需要去掉億位后面的0,不是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3)5305┊0000┊0000=5305億,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

4.小結:怎樣把整億數(shù)改寫用“億”作單位的數(shù)?(先分級,去掉億位后面的8個0,換成“億”字)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3)

一、教學目標:(1)熟練地進行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

(2)會把異分母的分式通分,轉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進行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是難點,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必須轉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法則計算,轉化的關鍵是通分,通分的關鍵是正確確定幾個分式的最簡公分母,確定最簡公分母的一般步驟:(1)取各分母系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2)所出現(xiàn)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為底的冪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的冪的因式取指數(shù)的.在求出最簡公分母后,還要確定分子、分母應乘的因式,這個因式就是最簡公分母除以原分母所得的商.

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一般步驟:(1)通分,將異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2)寫成“分母不便,分子相加減”的形式;(3)分子去括號,合并同類項;(4)分子、分母約分,將結果化成最簡分式或整式.

1. P18問題3是一個工程問題,題意比較簡單,只是用字母n天來表示甲工程隊完成一項工程的時間,乙工程隊完成這一項工程的時間可表示為n+3天,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 .這樣引出分式的加減法的實際背景,問題4的目的與問題3一樣,從上面兩個問題可知,在討論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時,需要進行分式的加減法運算.

2. P19是為了讓學生回憶分數(shù)的加減法法則,類比分數(shù)的加減法,分式的加減法的實質與分數(shù)的加減法相同,讓學生自己說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3.P20例6計算應用分式的加減法法則.第(1)題是同分母的分式減法的運算,第二個分式的分子式個單項式,不涉及到分子變號的問題,比較簡單,所以要補充分子是多項式的例題,教師要強調分子相減時第二個多項式注意變號;

第(2)題是異分母的分式加法的運算,最簡公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乘積,沒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題型.例6的練習的題量明顯不足,題型也過于簡單,教師應適當補充一些題,以供學生練習,鞏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電路題,學生首先要有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R與各支路電阻R1, R2, …, Rn的關系為 .若知道這個公式,就比較容易地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R2,列出 ,下面的計算就是異分母的分式加法的運算了,得到 ,再利用倒數(shù)的概念得到R的結果.這道題的數(shù)學計算并不難,但是物理的知識若不熟悉,就為數(shù)學計算設置了難點.鑒于以上分析,教師在講這道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物理知識掌握的情況,以及學生的具體掌握異分母的分式加法的運算的情況,可以考慮是否放在例8之后講.

1.出示P18問題3、問題4,教師引導學生列出答案.

引語:從上面兩個問題可知,在討論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時,需要進行分式的加減法運算.

2.下面我們先觀察分數(shù)的加減法運算,請你說出分數(shù)的加減法運算的法則嗎?

3. 分式的加減法的實質與分數(shù)的加減法相同,你能說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4.請同學們說出 的最簡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說出最簡公分母的確定方法嗎?

第(1)題是同分母的分式減法的運算,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減,第二個分式的分子式個單項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項式時,第二個多項式要變號的問題,比較簡單;第(2)題是異分母的分式加法的運算,最簡公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乘積.

第(1)題是同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強調分子為多項式時,應把多項事看作一個整體加上括號參加運算,結果也要約分化成最簡分式.

第(2)題是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的運算,先把分母進行因式分解,再確定最簡公分母,進行通分,結果要化為最簡分式.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4)

三維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第3題,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收集類似的信息。

第4、5題,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shù)膸椭?/p>

第6題,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第7題,事先讓學生找?guī)讉€自己感興趣的節(jié)目,想辦法把它們開始和結束的時刻都記錄下來。

二、補充題目。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3、你會提問題讓同學們算經過的時間嗎?

二、三維目標:

1、使學生鞏固時間的認識和計算,養(yǎng)成從小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2、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逐漸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

鞏固時間的認識和計算,逐漸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1、師:說一說什么時候上早仔自習,什么時候出早操,什么時候上第一節(jié)課?

師:像這樣比較固定的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就可成為作息時間。

3、仿照課程表的設計思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作息時間表。

4、引導學生互相交流、比較,看看別人的作息時間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覺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時間白白浪費了等等—)

師:你們都會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了,但嚴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更為重要。希望你們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時間。

二、以小組為單位,統(tǒng)計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時間。

1、統(tǒng)計小組成員完成家庭作業(yè)所需的時間。

列出統(tǒng)計表后,對表中的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析和討論,如有的同學用的時間少很少,而有的同學花很長時間,原因是什么,

請作業(yè)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介紹一下經驗。

師:希望你們能從剛才的事件中養(yǎng)成按時、認真完成家庭作業(yè)的習慣。

2、統(tǒng)計每位同學的睡眠時間。并說一說計算睡眠時間的方法。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看看誰的睡眠時間最長,誰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時間是否夠。請大家課后想辦法去查一查。

3、統(tǒng)計同學們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看電視、看書的時間。

4、小結:一寸光陰一寸金,請你們是時間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學習、鍛煉、娛樂、休息的時間。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四第8、9、10題。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5)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人教版3篇

教師是學生的一個引導者,每一個七年級數(shù)學老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學內容。數(shù)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能,作為七年級數(shù)學老師你會寫七年級數(shù)學教案?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人教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人教版篇1

學習目標

1. 理解三線八角中沒有公共頂點的角的位置關系 ,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2. 通過比較、觀察、掌握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特征,能正確識別圖形中的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

重點難點

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指出右圖中所有的鄰補角和對頂角?

2. 圖中的∠1與∠5,∠3與∠5,∠3與∠6 是鄰補角或對頂角嗎?

若都不是,請自學課本P6內容后回答它們各是什么關系的角?

二·問題導學

1.如圖⑴,將木條,與木條c釘在一起,若把它們看成三條直 線則該圖可說成"直線 和直線 與直線 相交" 也可以說成"兩條直線 , 被第三條直線 所截".構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 個,通常將這種圖形稱作為"三線八角"。其中直線 , 稱為兩被截線,直線 稱為截線。

2. 如圖⑶是"直線 , 被直線 所截"形成的圖形

(1)∠1與∠5這對角在兩被截線AB,CD的 ,在截線EF 的 ,形如" " 字型.具有這種關系的一對角叫同位角。

(2)∠3與∠5這對角在兩被截線AB,CD的 ,在截線EF的 ,形如" " 字型.具有這種關系的一對角叫內錯角。

(3)∠3與∠6這對角在兩被截線AB,CD的 ,在截線EF的 ,形如" " 字型.具有這種關系的一對角叫同旁內角。

3.找出圖⑶中所有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4.討論與交流:

(1)"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與"鄰補角、對頂角"在識別方法上有什么區(qū)別?

(2)歸納總結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特征:

同位角:"F" 字型,"同旁同側"

"三線八角" 內錯角:"Z" 字型,"之間兩側"

同旁內角:"U" 字型,"之間同側"

三·典題訓練

例1. 如圖⑵中∠1與∠2,∠3與∠4, ∠1與∠4分別是哪兩條直線被哪一條直線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小結 將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組成一個角,兩食指相對成一條直線,兩個大拇指反向的時候,組成內錯角;

兩食指相對成一條直線,兩個大拇指同向的時候,組成同旁內角;

自我檢測

⒈如圖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與∠2是同位角 B、∠2與∠3是同位角

C、∠1與∠3是同位角 D、∠1與∠4不是同位角

⒉如圖⑸,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A和 是同位角,∠A和 是內錯角,∠A和 是同旁內角.

⒊如圖⑹, 直線DE截AB, AC, 構成八個角:

① 指出圖中所有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②∠A與∠5, ∠A與∠6, ∠A與∠8, 分別是哪一條直線截哪兩條直線而成的什么角?

⒋如圖⑺,在直角ABC中,∠C=90°,DE⊥AC于E,交AB于D .

①指出當BC、DE被AB所截時,∠3的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

②試說明∠1=∠2=∠3的理由.(提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0)

相交線與平行線練習

課型:復習課: 備課人:徐新齊 審核人:霍紅超

一.基礎知識填空

1、如圖,∵AB⊥CD(已知)

∴∠BOC=90°( )

2、如圖,∵∠AOC=90°(已知)

∴AB⊥CD( )

3、∵a∥b,a∥c(已知)

∴b∥c( )

4、∵a⊥b,a⊥c(已知)

∴b∥c( )

5、如圖,∵∠D=∠DCF(已知)

∴_____//______( )

6、如圖,∵∠D+∠BAD=180°(已知)

∴_____//______( )

(第1、2題) (第5、6題) (第7題) (第9題)

7、如圖,∵ ∠2 = ∠3( )

∠1 = ∠2(已知)

∴∠1 = ∠3( )

∴CD____EF ( )

8、∵∠1+∠2 =180°,∠2+∠3=180°(已知)

∴∠1 = ∠3( )

9、∵a//b(已知)

∴∠1=∠2( )

∠2=∠3( )

∠2+∠4=180°( )

10.如圖,CD⊥AB于D,E是BC上一點,EF⊥AB于F,∠1=∠2.試說明∠BDG+∠B=180°.

二.基礎過關題:

1、如圖:已知∠A=∠F,∠C=∠D,求證:BD∥CE 。

證明:∵∠A=∠F ( 已知 )

∴AC∥DF ( )

∴∠D=∠ ( )

又∵∠C=∠D ( 已知 ),

∴∠1=∠C ( 等量代換 )

∴BD∥CE( )。

2、如圖:已知∠B=∠BGD,∠DGF=∠F,求證:∠B + ∠F =180°。

證明:∵∠B=∠BGD ( 已知 )

∴AB∥CD ( )

∵∠DGF=∠F;( 已知 )

∴CD∥EF ( )

∵AB∥EF ( )

∴∠B + ∠F =180°( )。

3、如圖,已知AB∥CD,EF交AB,CD于G、H, GM、HN分別平分∠AGF,∠EHD,試說明GM ∥HN.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人教版篇2

列代數(shù)式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了解代數(shù)式概念的基礎上,能把簡單的與數(shù)量有關的詞語用代數(shù)式表示出來;

2. 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列代數(shù)式.

難點:弄清楚語句中各數(shù)量的意義及相互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用代數(shù)式表示乙數(shù):(投影)

(1)乙數(shù)比x大5;(x+5)

(2)乙數(shù)比x的2倍小3;(2x-3)

(3)乙數(shù)比x的倒數(shù)小7;( -7)

(4)乙數(shù)比x大16%((1+16%)x)

(應用引導的方法啟發(fā)學生解答本題)

2在代數(shù)里,我們經常需要把用數(shù)字或字母敘述的一句話或一些計算關系式,列成代數(shù)式,正如上面的練習中的問題一樣,這一點同學們已經比較熟悉了,但在代數(shù)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敘述的一句話或計算關系式(即日常生活語言)列成代數(shù)式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個問題。

二、講授新課

例1 用代數(shù)式表示乙數(shù):

(1)乙數(shù)比甲數(shù)大5; (2)乙數(shù)比甲數(shù)的2倍小3;

(3)乙數(shù)比甲數(shù)的倒數(shù)小7; (4)乙數(shù)比甲數(shù)大16%

分析:要確定的乙數(shù),既然要與甲數(shù)做比較,那么就只有明確甲數(shù)是什么之后,才能確定乙數(shù),因此寫代數(shù)式以前需要把甲數(shù)具體設出來,才能解決欲求的乙數(shù)。

解:設甲數(shù)為x,則乙數(shù)的代數(shù)式為

(1)x+5 (2)2x-3; (3) -7; (4)(1+16%)x

(本題應由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完成)

最后,教師需指出:第4小題的答案也可寫成x+16%x

例2 用代數(shù)式表示:

(1)甲乙兩數(shù)和的2倍;

(2)甲數(shù)的 與乙數(shù)的 的差;

(3)甲乙兩數(shù)的平方和;

(4)甲乙兩數(shù)的和與甲乙兩數(shù)的差的積;

(5)乙甲兩數(shù)之和與乙甲兩數(shù)的差的積

分析:本題應首先把甲乙兩數(shù)具體設出來,然后依條件寫出代數(shù)式

解:設甲數(shù)為a,乙數(shù)為b,則

(1)2(a+b); (2) a- b; (3)a2+b2;

(4)(a+b)(a-b); (5)(a+b)(b-a)或(b+a)(b-a)

(本題應由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完成)

此時,教師指出:a與b的和,以及b與a的和都是指(a+b),這是因為加法有交換律但a與b的差指的是(a-b),而b與a的差指的是(b-a)兩者明顯不同,這就是說,用文字語言敘述的句子里應特別注意其運算順序

例3 用代數(shù)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數(shù);

(2)被5除商m余2的數(shù)

分析本題時,可提出以下問題:

(1)被3整除得2的數(shù)是幾?被3整除得3的數(shù)是幾?被3整除得n的數(shù)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數(shù)是幾?如何表示這個數(shù)?商2余2的數(shù)呢?商m余2的數(shù)呢?

解:(1)3n; (2)5m+2

(這個例子直接為以后讓學生用代數(shù)式表示任意一個偶數(shù)或奇數(shù)做準備)

例4 設字母a表示一個數(shù),用代數(shù)式表示:

(1)這個數(shù)與5的和的3倍;(2)這個數(shù)與1的差的 ;

(3)這個數(shù)的5倍與7的和的一半;(4)這個數(shù)的平方與這個數(shù)的 的和

分析:啟發(fā)學生,做分析練習如第1小題可分解為“a與5的和”與“和的3倍”,先將“a與5的和”例成代數(shù)式“a+5”再將“和的3倍”列成代數(shù)式“3(a+5)”

解:(1)3(a+5); (2) (a-1); (3) (5a+7); (4) a2+ a

(通過本例的講解,應使學生逐步掌握把較復雜的數(shù)量關系分解為幾個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5 設教室里座位的行數(shù)是m,用代數(shù)式表示:

(1)教室里每行的座位數(shù)比座位的行數(shù)多6,教室里總共有多少個座位?

(2)教室里座位的行數(shù)是每行座位數(shù)的 ,教室里總共有多少個座位?

分析本題時,可提出如下問題:

(1)教室里有6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個座位,那么這個教室總共有多少個座位呢?

(2)教室里有m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個座位,那么這個教室總共有多少個座位呢?

(3)通過上述問題的解答結果,你能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嗎?(總座位數(shù)=每行的座位數(shù)×行數(shù))

解:(1)m(m+6)個; (2)( m)m個

三、課堂練習

1設甲數(shù)為x,乙數(shù)為y,用代數(shù)式表示:(投影)

(1)甲數(shù)的2倍,與乙數(shù)的 的和; (2)甲數(shù)的 與乙數(shù)的3倍的差;

(3)甲乙兩數(shù)之積與甲乙兩數(shù)之和的差;(4)甲乙的差除以甲乙兩數(shù)的積的商

2用代數(shù)式表示:

(1)比a與b的和小3的數(shù); (2)比a與b的差的一半大1的數(shù);

(3)比a除以b的商的3倍大8的數(shù); (4)比a除b的商的3倍大8的數(shù)

3用代數(shù)式表示:

(1)與a-1的和是25的數(shù); (2)與2b+1的積是9的數(shù);

(3)與2x2的差是x的數(shù); (4)除以(y+3)的商是y的數(shù)

〔(1)25-(a-1); (2) ; (3)2x2+2; (4)y(y+3)〕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請學生回答:

1怎樣列代數(shù)式?2列代數(shù)式的關鍵是什么?

其次,教師在學生回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指出:對于較復雜的數(shù)量關系,應按下述規(guī)律列代數(shù)式:

(1)列代數(shù)式,要以不改變原題敘述的數(shù)量關系為準(代數(shù)式的形式不);

(2)要善于把較復雜的數(shù)量關系,分解成幾個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

(3)把用日常生活語言敘述的數(shù)量關系,列成代數(shù)式,是為今后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要求學生一定要牢固掌握

五、作業(yè)

1用代數(shù)式表示:

(1)體校里男生人數(shù)占學生總數(shù)的60%,女生人數(shù)是a,學生總數(shù)是多少?

(2)體校里男生人數(shù)是x,女生人數(shù)是y,教練人數(shù)與學生人數(shù)之比是1∶10,教練人數(shù)是多?

2已知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4厘米,一邊是a厘米,

求:(1)這個長方形另一邊的長;(2)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學法探究

已知圓環(huán)內直徑為acm,外直徑為bcm,將100個這樣的圓環(huán)一個接著一個環(huán)套環(huán)地連成一條鎖鏈,那么這條鎖鏈拉直后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先深入研究一下比較簡單的情形,比如三個圓環(huán)接在一起的情形,看 有沒有規(guī)律.

當圓環(huán)為三個的時候,如圖:

此時鏈長為,這個結論可以繼續(xù)推廣到四個環(huán)、五個環(huán)、…直至100個環(huán),答案不難得到:

解:

=99a+b(cm)

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人教版篇3

教學目的

通過天平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出方程的兩種變形,并能利用它們將簡單的方程變形以求出未知數(shù)的值。

重點、難點

1.重點:方程的兩種變形。

2.難點:由具體實例抽象出方程的兩種變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列出的方程有的我們不會解,我們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變形成x=a形式,本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將方程變形。

二、新授

讓我們先做個實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碼。

測量一些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將它放在天干的左盤內,在右盤內放上砝碼,當天平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顯然兩邊的質量相等。

如果我們在兩盤內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這時天平仍然平衡,天平兩邊盤內同時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個方程,課本第4頁上的圖,你能從天平上砝碼的變化聯(lián)想到方程的變形嗎?

讓同學們觀察圖(1)的左邊的天平;天平的左盤內有一個大砝碼和2個小砝碼,右盤上有5個小砝碼,天平平衡,表示左右兩盤的質量相等。如果我們用x表示大砝碼的質量,1表示小砝碼的質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兩盤內物體的質量關系。

問:圖(1)右邊的天平內的砝碼是怎樣由左邊天平變化而來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變形得到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方程兩邊都減去同一個數(shù),方程的解不變。

問:若把方程兩邊都加上同一個數(shù),方程的解有沒有變?如果把方程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呢?

讓同學們看圖(2)。左天平兩盤內的砝碼的質量關系可用方程表示為3x=2x+2,右邊的天平內的砝碼是怎樣由左邊天平變化而來的?

把天平兩邊都拿去2個大砝碼,相當于把方程3x=2x+2兩邊都減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變化了嗎?如果把方程兩邊都加上2x呢?

由圖(1)、(2)可歸結為;

方程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整式,方程的解不變。

讓學生觀察(3),由學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個變形。

即方程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方程的解不變:

通過對方程進行適當?shù)淖冃?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1)解兩邊都加上5,x,x=7+5 即 x=12

(2)兩邊都減去3x,x=3x-4-3x 即 x=-4

請同學們分別將x=7+5與原方程x-5=7;x=3x-4-3,與原方程4x=3x-4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這些方程的變形。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就是說把方程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整式,就相當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樣的變形叫做移項。

注意:“移項’’是指將方程的某一項從等號的左邊移到右邊或從右邊移到左邊,移項時要先變號后移項。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x=

這里的變形通常稱為“將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化為1”。

以上兩個例題都是對方程進行適當?shù)淖冃?,得到x=a的形式。

練習:

課本第6頁練習1、2、3。

練習中的第3題,即第2頁中的方程①先讓學生討論、交流。

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們說出每一步變形的根據(jù),由他們自己得出采用哪種方法簡便,體會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經歷的轉化思想,讓學生自己體驗成功的感覺。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7頁,練習

四、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天平實驗,得出方程的兩種變形:

1.把方程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整式方程的解不變。

2.把方程兩邊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個數(shù),方程的解不變。第①種變形又叫移項,移項別忘了要先變號,注意移項與在方程的一邊交換兩項的位置有本質的區(qū)別。

五、作業(yè)

教科書第7—8頁習題6.2.1第1、2、3。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6)

本課的重點是了解正數(shù)與負數(shù)是由實際需要產生的以及有理數(shù)包括哪些數(shù)。難點是學習負數(shù)的必要性及有理數(shù)的分類。關鍵是要能準確地舉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確有理數(shù)分類的標準。

正、負數(shù)的引入,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學生熟知的兩個實例:溫度與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攝氏度記作5℃,比0 ℃低5攝氏度,記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記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記作-155米。由這兩個實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數(shù)叫做正數(shù),把加“-”號的數(shù)叫做負數(shù);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是一個中性數(shù),表示度量的“基準”。這樣引入正、負數(shù),不僅有利于學生正確使用正、負數(shù)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且還將幫助學生理解有理數(shù)的大小性質。把負數(shù)理解為小于0的數(shù)。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概念。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這個概念。目的是,從正、負數(shù)引入一開始就能較深刻的揭示正、負數(shù)和零的性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正、負數(shù)的概念。

關于有理數(shù)的分類要明確的是: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分類結果應是不重不漏,即每一個數(shù)必須屬于某一類,又不能同時屬于不同的兩類。

這節(jié)課是在小學里學過的數(shù)的基礎上,從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引進負數(shù)的.從內容上講,負數(shù)比非負數(shù)要抽象、難理解.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的選擇上,盡可能注意中小學的銜接,既不違反科學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則。例如,在講解有理數(shù)的概念時,讓學生清楚地認識有理數(shù)與算術數(shù)的根本區(qū)別,有理數(shù)是由兩部分組成:符號部分和數(shù)字部分(即算術數(shù)).這樣,在理解算術數(shù)和負數(shù)的基礎上,對有理數(shù)的概念的理解就簡便多了.

為了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在明確有理數(shù)的分類時,可以有意識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理解分類的標準、分類的結果,以及它們的相互聯(lián)系。通過正數(shù)、負數(shù)都統(tǒng)一于有理數(shù),可以將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思想的逐步樹立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1﹒對于正數(shù)和負數(shù)的概念,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帶“+”號的數(shù)是正數(shù),帶“-”號的數(shù)是負數(shù)。

2﹒引入負數(shù)后,數(shù)的范圍擴大為有理數(shù),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外延也由自然數(shù)擴大為整數(shù),整數(shù)也可以分為奇數(shù)和偶數(shù)兩類,能被2整除的數(shù)是偶數(shù),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數(shù)是奇數(shù),如…-5,-4,-2,1,3,5…

3﹒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shù)細分有五類:正整數(shù)、正分數(shù)、0、負整數(shù)、負分數(shù),但研究問題時,通常把有理數(shù)分為三類:正數(shù)、0、負數(shù),進行討論。

4﹒通常把正數(shù)和0統(tǒng)稱為非負數(shù),負數(shù)和0統(tǒng)稱為非正數(shù),正整數(shù)和0稱為非負整數(shù);負整數(shù)和0統(tǒng)稱為非正整數(shù)。

整數(shù)和分數(shù)統(tǒng)稱為有理數(shù)。1)正整數(shù)、零、負整數(shù)統(tǒng)稱為整數(shù);正分數(shù)、負分數(shù)統(tǒng)稱為分數(shù)。

2)整數(shù)也可以看作分母為1的分數(shù),但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數(shù)是指不包括整數(shù)的分數(shù)。

3)注意概念中所用“統(tǒng)稱”二字,它與說“整數(shù)和分數(shù)是有理數(shù)”的意思不大一樣。前者回避了分數(shù)是否包括整數(shù)的問題,即使把整數(shù)包括在分數(shù)范圍內,說“統(tǒng)稱”還是不錯,而用后一種說法就欠妥了。

4)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區(qū)別:

分數(shù)(既約分數(shù))都可表示成小數(shù),但不是所有的小數(shù)都能表示成分數(shù)的。

5)到目前為止,所學過的數(shù)(除π外)都是有理數(shù)。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7)

1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商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的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究口算方法的全過程。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0×3= 7×50= 6×3=

20×5= 4×9= 8×60=

24÷6= 8÷2= 12÷3=

42÷6= 90÷3= 3000÷5=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1)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怎樣算80÷20呢,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說給同桌聽一聽。

學生匯報:

預設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口算方法:

B.因為8÷2=4, 所以80÷20=4 這是根據(jù)計數(shù)單位的組成

為什么可以不看這個“0”? ( 80÷20可以想“8個十里面有幾個二十?”)

這樣我們就把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轉化為我們已經學過的表內除法。

(4)師小結:

同學們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內除法來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歡哪種方法呢?

師:你能知道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嗎?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樣計算的?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約得多少,從題目中的約等號看出不用精確計算。

預設: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 4,所以83除以20約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 4,所以80除以19約等于4。

(3)你是怎么這樣快就算出的呢?

A.因為15÷5=3,所以150÷50=3。

B.因為3個50是150,所以150÷50=3。

這一題跟剛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嗎?

都是運用想乘算除和表內除法這兩種方法來口算的。

師:在解決分彩旗和剛才的問題中,我們共同探討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題:口算除法)口算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口算。

口算練習:150÷30 240÷80 300÷50 540÷90

你能估嗎?請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與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鑒。

(2)誰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說一說。

(4)判斷估算是否正確:122÷60=2 349÷50≈8 為什么不正確?

觀察每道題,怎樣很快說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話把誰估成多少。

2.算一算、說一說。

(1)除數(shù)不變,被除數(shù)乘幾,商也乘幾。

(2)被除數(shù)不變,除數(shù)乘幾,商反而除以幾。

(1)一共要寄240本書,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條件、問題。你會解決嗎?

(2)這個小朋友也是一個愛看書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書。

問:要求看完這本書大約需要幾個月?必須要知道哪些條件,你會求嗎?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本節(jié)課學習了整十數(shù)除整十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商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80÷20=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107~108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研究數(shù)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會利用圖形來解決一些有關數(shù)的問題。

2.讓學生經歷猜想與驗證的過程,體會和掌握數(shù)形結合、歸納推理、極限等基本數(shù)學思想。

重點難點:

探索數(shù)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規(guī)律,并利用圖形來解決有關數(shù)的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圖形中隱藏的數(shù)的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有關數(shù)與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板書課題:數(shù)與形)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簡潔明了,有利于學生清楚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和方向。

二、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新知

(一)教師與學生比賽算題

1.教師:你知道等于多少嗎?(學生:)

教師:那等于多少呢?(學生計算需要時間)教師緊接著說:我已經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按照這個分子是1,分母依次擴大2倍的規(guī)律寫下去,不管有多少個分數(shù)相加,我都能立馬算出結果。有的同學不相信是嗎?咱們試試就知道。為了方便,我請我們班計算最快的同學跟我一起算,看看結果是否相同。誰來出題?

在學生出題后,老師都能立刻算出結果,并且是正確的,學生感到很驚奇。

3.知道我為什么算得那么快嗎?因為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寶,你們也想知道嗎?

【設計意圖】一方面,教師通過與學生比賽計算速度,且每次老師勝利,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再通過教師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為接下來學習例題做好鋪墊。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計算方法

1.這件法寶就是(師邊說邊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讓我們來把它變一變,聰明的同學們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進行演示講解。

(1)演示: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紅),再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黃)。

想一想:正方形中表示的涂色部分與空白部分和整個正方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涂色部分等于“1”減去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占正方形的幾分之幾?()那么涂色部分還可以怎么算呢?(),也就是說。

(2)繼續(xù)演示,誰知道除了通分,還可以怎么算?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3)演示:那么計算就可以得到?()。

3.看到這兒,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

4.小結:按照這樣的規(guī)律往下加,不管加到幾分之一,只要用1減去這個幾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5.這個法寶怎么樣?誰來說說它好在哪里?你學會了嗎?

6.嘗試練習

【設計意圖】將復雜的數(shù)量運算轉化為簡單的圖形面積計算,轉繁為簡,轉難為易,引導學生探索數(shù)與圖形的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形結合、歸納推理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三)知識提升,探索發(fā)現(xiàn)

1.感受極限。

(1)剛才我們已經從一直加到了,如果我繼續(xù)加,加到,得數(shù)等于?()再接著加,一直加到,得數(shù)等于?()隨著不斷繼續(xù)加,你發(fā)現(xiàn)得數(shù)越來越?(大)無數(shù)個這樣的數(shù)相加,和會是多少呢?

(2)這時候你心中有沒有一個大膽的猜想?(學生猜想:這樣一直加下去,得數(shù)會不會就等于1了。)

(3)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剛才加的過程中在正方形上不斷涂色,那空白部分的面積就越來越?(小)而涂色部分的面積越來越接近?(1)也就是求和的得數(shù)越來越接近?(1)最終得數(shù)是1嗎?你有什么方法來證明得數(shù)就是1?

(學情預設:學生提出書本的圓形圖和線段圖,若沒有學生提出,教師自己提出。)

2.利用線段圖直觀感受相加之和等于“1”。

(1)書本上有兩幅圖,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一幅是圓形圖,一幅是線段圖,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嗎?請你想一想,然后告訴大家你的想法。

(2)學生看書思考。

(3)全班交流,課件演示,得出結論:這些分數(shù)不斷加下去,總和就是1。

【設計意圖】利用數(shù)與形的結合,讓學生直觀體會極限數(shù)學思想,并讓學生經歷猜想得數(shù)等于“1”,到數(shù)形結合證明得數(shù)等于“1”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知的精神。

3.課堂小結。

對于這種借用圖形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是的,“數(shù)”與“形”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當用數(shù)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時,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難題的解決變得很簡單。

4.舉一反三。

其實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也常用到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方法幫助我們解題,你能想到些例子嗎?(如學生有困難,教師舉例:一年級加法,分數(shù)的認識,復雜的路程問題線段圖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數(shù)形結合”是數(shù)學學習中常用的方法。

三、練習鞏固

1.基礎練習。

(1)學生獨立計算。

(2)全班交流反饋。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回顧新知,鞏固新知,使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得更扎實。

2.小林、小強、小芳、小兵和小剛5人進行象棋比賽,每2人之間都要下一盤。小林已經下了4盤,小強下了3盤,小芳下了2盤,小兵下了1盤。請問:小剛一共下了幾盤?分別和誰下的?

解決問題

(1)全班讀題,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連線(課件演示)。

(4)結合連線圖得出:小剛一共下了2盤,分別和小林、小強下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直觀性和變難為易的特點。

四、課堂總結

快下課了,請你來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圖形的直觀形象的特點,決定了化數(shù)為形往往能達到以簡馭繁的目的,例2中,用舉例的方法求出等比數(shù)列的有限和,都不能證明無限多項相加結果為1,但是接近 1,但這個無限接近于1的數(shù)是多少呢?電子白板呈現(xiàn)出圓形模型和線段模型來表示“1”,使學生結合分數(shù)意義,在圓上和線段上分別有規(guī)律地表示這些加數(shù),當這個過程無止境地持續(xù)下去時,所有的扇形和線段就會把整個圓和整條線段占滿,即和為“1”,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計算過程和結果,讓學生感受到什么叫無限接近,什么叫直觀形象,同時,一個極其抽象的極限問題,變得十分直觀和便捷。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9)

1.經歷觀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fā)展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學習重難點:探索并掌握直線平行的條件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1.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內錯角也相等.( )

2.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互補,那么同旁內角相等.( )

2、填空1.如圖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筆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A.由∠1=∠6,得AB∥FG;

C.由∠1+∠2+∠3+∠5=180°,得CE∥FI;

四、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且∠1+∠2=180°,試判斷直線a、b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五、作業(yè)課本15頁-16頁練習的1、2、3、

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能力.

毛2.分析題意說理過程,能靈活地選用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說理.

學習難點:選取適當判定直線平行的方法進行說理是重點也是難點.

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么?

二.鞏固練習:

1.如圖2,若∠2=∠6,則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2.如圖,一個合格的變形管道ABCD需要AB邊與CD邊平行,若一個拐角∠ABC=72°,則另一個拐角∠BCD=_______時,這個管道符合要求.

2.如圖,直線AB、CD被直線EF所截,使∠1=∠2≠90°,則( )

三、解答題.

1.你能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比如,如圖1所示的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平行的直線嗎?與同伴說說你的折法.

2.已知,如圖2,點B在AC上,BD⊥BE,∠1+∠C=90°,問射線CF與BD平行嗎?試用兩種方法說明理由.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篇10)

1.通過類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分清二次項及其系數(shù)、一次項及其系數(shù)與常數(shù)項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會檢驗一個數(shù)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通過類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這些概念解決簡單問題.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項系數(shù)、一次項系數(shù)和常數(shù)項的識別.

1.什么是方程?你能舉一個方程的例子嗎?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給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1 (2)mx+n=0 (3)1x+1=0 (4)x2=1

3.下列哪個實數(shù)是方程2x-1=3的解?并給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根據(jù)題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頁 問題1.

提出問題: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決定?本題應該設哪個量為未知數(shù)?

(2)本題中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能利用這個數(shù)量關系列方程嗎?怎么列方程?

(3)這個方程能整理為比較簡單的形式嗎?請說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頁 問題2.

提出問題:

(1)本題中有哪些量?由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賽隊伍的數(shù)量與比賽的場次有什么關系?如果有5個隊參賽,每個隊比賽幾場?一共有20場比賽嗎?如果不是20場比賽,那么究竟比賽多少場?

(3)如果有x個隊參賽,一共比賽多少場呢?

3.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大3,且兩個數(shù)之積為0,求這兩個數(shù).

提出問題:

本題需要設兩個未知數(shù)嗎?如果可以設一個未知數(shù),那么方程應該怎么列?

4.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的2倍等于25,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提出問題:

(1)上述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類比一元一次方程,我們可以給這一類方程取一個什么名字?

(3)歸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________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________,這樣的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項,a是二次項系數(shù);bx是一次項,b是一次項系數(shù);c是常數(shù)項.

提出問題: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特點?等號的左、右分別是什么?

(2)為什么要限制a≠0,b,c可以為0嗎?

(3)2x2-x+1=0的一次項系數(shù)是1嗎?為什么?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

例1 在下列方程中,屬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

(1)4x2=81;(2)2x2-1=3y;(3)1x2+1x=2;

(4)2x2-2x(x+7)=0.

總結:判斷一個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據(jù):(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3)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是2.注意有些方程化簡前含有二次項,但是化簡后二次項系數(shù)為0,這樣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 教材第3頁 例題.

總結:判斷一個數(shù)是否為方程的解,可以將這個數(shù)代入方程,判斷方程左、右兩邊的值是否相等.

練習:

1.若(a-1)x2+3ax-1=0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2.將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為一般形式,并分別指出它們的二次項系數(shù)、一次項系數(shù)和常數(shù)項.

(1)4x2=81;(2)(3x-2)(x+1)=8x-3.

3.教材第4頁 練習第2題.

4.若-4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7x-k=0的一個根,則k的值為________.

我們學習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識?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中有什么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嗎?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提出問題,列出缺一次項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據(jù)平方根的意義解出這個方程,然后知識遷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運用開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領會降次——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通過根據(jù)平方根的意義解形如x2=n的方程,將知識遷移到根據(jù)平方根的意義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

解:根據(jù)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2)2 p2.

問題2:目前我們都學過哪些方程?二元怎樣轉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轉化成一次?怎樣降次?以前學過哪些降次的方法?

上面我們已經講了x2=9,根據(jù)平方根的意義,直接開平方得x=±3,如果x換元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開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老師點評:回答是肯定的,把2t+1變?yōu)樯厦娴膞,那么2t+1=±3

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

分析:(1)x2+4x+4是一個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轉化為(x+2)2=1.

例2 市政府計劃2年內將人均住房面積由現(xiàn)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

分析:設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積就應該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積就應該是10(1+x)+10(1+x)x=10(1+x)2

因為每年人均住房面積的增長率應為正的,因此,x2=-2.2應舍去.

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積增長率應為20%.

共同特點:把一個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我們把這種思想稱為“降次轉化思想”.

本節(jié)課應掌握:由應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p轉化為應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p,達到降次轉化之目的.若p

理解間接即通過變形運用開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練應用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通過復習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兩種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題步驟.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匯編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但教案課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優(yōu)秀的教案是實現(xiàn)優(yōu)質課堂的保障,大家是不是在為寫教案課件發(fā)愁呢?我們用心創(chuàng)作的“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一定會讓您感到滿意,我們希望您能多多瀏覽我們的網站!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1】

第1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lián)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fā)現(xiàn)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板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千米的認識》。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千米不像厘米、分米那樣看得見、畫得出,所以學生對千米的感知相對較少,這就為學生認識千米帶來了困難。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靈活運用教材,是解決這一困難的有效途徑。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其中,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這一內容,我大膽走出教材的約束,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親身體會,加深對千米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發(fā)初識千米

同學們去過北京嗎?你是怎樣去的?去北京,哪種出行方式最合適呢?

暑假里,我們全家開車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長時間?請大家猜一猜。有人說是兩小時,有人說三小時,這是我記錄的時間,請大家來算一算吧!

我們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時,看來呀,北京離我們這里真的很遠。我查了資料,大家請看:北京離我們這里大約是300(千米)。

引出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并告訴學生: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千米用字母km來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設計意圖:去北京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是對學生生活積累的考查,探討路途上用了多長時間,對第一單元時、分、秒進行了復習,將時間的長短與路程的遠近聯(lián)系起來,加強了知識間的融合。

二、從操場跑道出發(fā)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長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圖

運動場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幾圈是1000米呢?

結合跑道,同學們能夠有條理地分析出跑道兩圈半的長度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板書:1000米=1千米)

觀看動態(tài)視頻,感受1千米的產生。

第二幅情景圖就是一項實踐活動,我把這項活動安排在了課前。在我校操場的北端有100米的跑道,我以做游戲的形式組織學生沿百米跑道走一走,并記錄所用的時間、步數(shù)。

課堂上,我組織大家交流

如果沿著百米跑道,走一個來回是多遠?怎么走能走出一千米呢?

如果100米我大約要走200步,大約用了2分鐘,1千米呢?

通過推算1千米要用的時間和步數(shù),理解了(10)個100米就是1千米。

事實上,我校操場上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利用圓形跑道,怎樣走出1千米的路程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熟悉的運動場跑道示意圖,說明1千米有多長;結合課前的實踐活動,推算出步行1千米要用的時間,是對1千米的感知,從而加深了對千米的理解。

三、從校外旅游出發(fā)體會千米

有兩名同學想去校外尋找1千米的路程,他們來了一次校外旅游。

他們從海港一小出發(fā),都到過哪些地方呢?這就是他們的路線圖,這是他們記錄下來的數(shù)據(jù):1千米、700米、1500米、2千米。

首先請同學們將各數(shù)按一定順序排序,然后將這些數(shù)據(jù)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這是在考查學生對長度的理解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路線圖,請同學們說一說圖上哪兩個地方的距離是1千米?我們發(fā)現(xiàn)從學校到信達的距離是1千米,通過計算還能得知從信達到醫(yī)院的距離也是1千米。

這張路線圖中還藏著許多數(shù)學信息,小組內互相交流并匯報。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的意圖是讓學生感知1千米的實際距離,這比一圈一圈的跑道更加直觀,更加接近孩子們的生活,更能加深對1千米的理解。

四、學以致用

我設計的練習如下:課件出示。

這些都以答題卡的形式發(fā)給大家,完成這些練習之后教師進行訂正。我認為一節(jié)數(shù)學課必須留給孩子安靜的時間,讓知識靜靜地融化、靜靜地沉淀。

最后,我給孩子們布置一道實踐題:和爸爸媽媽來一次小小的旅游,尋找1千米的路程。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3】

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角初步認識,北京版,(6)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角的初步認識教案,以供參考。

教學案 執(zhí)教者:

班級:

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授課內容:

北京課標版數(shù)學三(下)五、角的初步認識 授課時間:

課時: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直觀認識平面圖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角,初步積累認識圖形的活動經驗;

在認識角的過程中感受角的特點,體會角的大小變化過程,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感受角來自實際生活里的一些物體的表面,初步培養(yǎng)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圖形特點的意識。

學習重點: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學習難點: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

教、學具準備:課件、鐘面、折扇、三角尺、活動角等。

學習步驟:

課前 自主學習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600+240= 36÷7= 620-300= 840-600= 106-36= 1000-800= 840-240= 70÷9= 1450-450= 2.寫成下列平面圖形的名稱 ( )

( )

( )

二、自主學習 預習P84例1 請你用紅色找出角的頂點,用藍色找出角的邊。

三、嘗試練習 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 )里畫“ √ ” 課堂 合作探究 一、檢查課前自主學習情況 二、新知探究 (一)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1.情景引入 猜圖形。(出示三角形,五角星)

為什么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位新朋友。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2.認識物體面上的角 引導:哪位小朋友來指一指五角星5個角在哪里,三角形3個角在哪里? 3.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提問: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這些物體面上的角藏在哪里呢? 4.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特征 讓學生在三角尺上找一個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感知角:引導學生摸一摸,戳一戳。

追問: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邊有什么特點?(強調邊是直的)

介紹角: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直直的兩條線叫做角的邊,在數(shù)學中,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個角,還會給角畫上弧線來表示這是一個角。以后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表示角。

明確:角有(1)個頂點和(2)條邊。

5.畫角 照樣子畫一個角。

6.辨角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進一步明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直的。

7.找生活中的角 找一找你周圍的哪些地方有角呢?說一說,指一指。

(二)認識角有大小 1.折扇演示:把角的兩邊張開,角就會變大;

把角的兩邊收攏,角就會變小。(先找一找折扇形成的角的邊和頂點再演示)

2.活動角展示:提出“試一試”的要求,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活動角。

學生嘗試:你能把這個角變大一些嗎?變小一些呢? 歸納:兩邊張開角變大,兩邊收攏角變小。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下面圖形各有幾個角?想讓學生獨立填一填,交流時,讓學生指出角的頂點和邊,以強化已經形成的表象。

2.想想做做2 下面鐘面上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哪個最大,哪個最???你是怎么比的? 點撥:可以看兩根針各張開了幾格 指出:角的兩邊張開的大,角就大;

張開的小,角就小。

(四)課堂作業(yè) 1.畫兩個大小不同的角 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 課外 拓展延伸 拿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角。你有什么收獲?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研究主題是:新課程標準下特殊教育有效教學行為的研究之運用教學具建構聾生基本活動經驗的實踐與思考?!稊?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净顒咏涷炇钱斍敖虒W中的熱點,它是指“學生親自或間接經歷了活動過程而獲得的經驗”,它是個體在經歷了具體的學科活動之后留下的、具有個體特色的內容,既可以是感覺知覺的,也可以是經過反省之后形成的經驗。

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由對數(shù)學知識的認識而產生的一些體驗和意識的積累,就會漸成為一種經驗——基本數(shù)學經驗。這種經驗在教學中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就能更加有效推進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教學具,幫助學生建構基本活動經驗,對于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角是最基礎的幾何圖形之一,也是進一步認識其他幾何圖形的基礎。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認識角,有助于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自主構建角的感念,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認識平面圖形的一般方法。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學習難點為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課程標準和教材只要求“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這就是讓學生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圖形和各部分名稱,這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針對這一教學重點,教者做了如下處理:從問題情境出發(fā),先讓學生依據(jù)生活經驗找出“角”,指一指角,初步體會角的形狀和特點;

接著聯(lián)系物體面上的“角”的形狀畫出角,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了解角的形狀;

接著讓學生在三角尺上找一個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引導學生摸一摸,戳一戳。直觀感受角的特征,教師介紹角: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直直的兩條線叫做角的邊,在數(shù)學中,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個角,還會給角畫上弧線來表示這是一個角。以后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表示角。然后教師示范畫角,再次感受角的組成和各部分的特征;

最后引導學生去辨角,加深對教的角的特征的認識。

對角有大小并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這一教學難點,教學設計上主要讓學生經歷動態(tài)操作過程獲得體驗:

1.折扇演示:初步體驗把角的兩邊張開,角就會變大;

把角的兩邊收攏,角就變小。

2.活動角展示:提出“試一試”的要求,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活動角。

學生嘗試:你能把這個角變大一些嗎?變小一些呢?并歸納兩邊張開角變大,兩邊收攏角變小。

3.運用活動角來比較大小,先出示一個活動角,固定在黑板上,再請學生學生使自己的活動角比這個角大,比這個角小。這是教學中新增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運用教學具建構聾生基本活動經驗,讓學生直觀體驗先重合頂點和一條邊,活動另一條邊即可完成任務,直觀體驗對角有大小并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這一難點。

4.運用鐘面,順時針撥動時針和分針到整點,來比較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的大小,這也是課堂上新增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把封閉的問題變成了開放的問題,調動了所有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在增加了聾生的基本活動經驗同時,突破了教學難點。

就以上分析,顯然這節(jié)課課堂教學的實施上實現(xiàn)了對研究主題(運用教學具建構聾生基本活動經驗的實踐與思考)的體現(xiàn),也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在增加學生活動的情況下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比較,揭示出感性經驗背后的理性、抽象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當然本節(jié)課是借班上課,也是第一次在聾校小學低年級段嘗試體現(xiàn)這樣的主題,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運用小組合作時如何既關注個體又有合作探究;

運用學具和課件的展示如何既不重復,又相互補充,使得效益最大化等等。這些在今后的實踐中有待進一步去探索。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角初步認識,北京版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角初步認識,北京版,(5)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角初步認識,北京版,(1)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角初步認識,北京版,(8)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角初步認識,北京版,(7)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88頁例9、例10。

【教學目標】:

1.加深商不變的規(guī)律的理解,并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除法的簡便計算。

2.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優(yōu)化問題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對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簡便計算中余數(shù)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口算:

140÷20=

700÷70=

150÷30=

270÷90=

160÷80=

1200÷300=

你是怎么口算的?

學生口算,說出算法。

由此可見,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可以使我們口算得又對又快,筆算時能不能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9第(1)題。

780÷30=

(1)你會算嗎?是怎樣計算的?學生獨立練習,指兩名計算方法不同的學生板演。

(2)這兩種做法對嗎?

第2種做法為什么是對的?學生可以討論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哪種方法簡便一些?

(3)教師小結:

筆算時,當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末尾都有0,我們可以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得多。

2.出示例9第(2)題。

120÷15=

(1)這道算式能運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使我們計算更簡便嗎?可以怎樣做呢?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試算,看看誰的方法好。

(2)學生匯報算法,教師板書。

120÷15

120÷15

=(120×2)÷(15×2)

=(120×4)÷(15×4)

=240÷30

=480÷60

=8

=8

(3)小結:這兩種方法是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都乘2或都乘4,使除數(shù)15變成了整十數(shù),這樣方便我們口算出結果。

3.出示例10。

840÷50=

(1)同學們現(xiàn)在都能用簡便方法計算這道題了吧。先算算,看結果是多少。學生自己列豎式計算。

(2)指名學生說得數(shù)。

商都是16沒錯,余數(shù)到底是4還是40呢?

小組內討論,驗證一下。

(3)教師小結: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簡便計算時要注意商是不變的,但是余數(shù)變了。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末尾同時劃去了幾個0,余數(shù)末尾就要添上幾個0。

所以840÷50=16……40。

4.鞏固練習:

教材第88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練習十七”第3題。

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回答,并說說選擇的理由。

2.教材“練習十七”第8題。

先說說對錯,錯在哪里?再獨立改正。

3.教材“練習十七”第9題。

(1)學生先算出第(1)題的結果,小組內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一說小組內整理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小結說明:

一個數(shù)除以兩個數(shù)的積,可以寫成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這兩個數(shù),使計算簡便得多。

(2)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第(2)題,集體訂正。

4.教材“練習十七”第6、7、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5】

。為了國際交流的方便,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于1993年12月27日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93)《量和單位》第311頁,就已經規(guī)定自然數(shù)集N={0,1,2,3,…}。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5年6月第5版中也把自然數(shù)定義成:零和大于零的整數(shù),即0,1,2,3,4,5,…。

根據(jù)上述原因,教材研究編寫人員在對原九年義務教育教材進行修訂和編寫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時,依據(jù)有關國家標準對自然數(shù)的定義進行了修改,規(guī)定0屬于自然數(shù)。

二、對于億這樣比較大的計數(shù)單位,怎樣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數(shù)感?

新課標非常強調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教材中也在相關的單元編入了大量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感的素材。例如,在認識20以內的數(shù)、100以內的數(shù)時,教材就注意通過估一估、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對

十、百等數(shù)量大小的感覺。但是,對于一些比較大的計數(shù)單位(如萬、億),如何建立相應的數(shù)感?確實成為教師們教學中的困惑。

首先要說明一點,為了敘述方便,這兒所講的數(shù)感僅僅指對一個數(shù)量相對大小的感覺(事實上,數(shù)感有著更豐富的內涵,指的是關于數(shù)與數(shù)量表示、數(shù)量大小比較、數(shù)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數(shù)量關系等方面的感悟)。

數(shù)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兩堂課就能達到目標的。因此,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時時處處進行這方面的滲透,不斷積累這方面的經驗。例如,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對100這個數(shù)的感覺,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看百羊圖、數(shù)100粒花生、數(shù)100根小棒、估計一堆水果的數(shù)量等活動,來建立相應的數(shù)感。

由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數(shù)感的培養(yǎng)不可能是一個抽象的過程。空泛地讓學生說一說“1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學生雖然不可能對地球赤道的長度有親身體驗,但可以利用想像和簡單的科學知識,進行粗略的感受。

除了教材上提供的這些素材以外,教師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自行選擇素材,設計各種活動,感受豐富多樣的“1億”,如:一億名小學生站在一起,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1億粒大米有多少;1億粒黃豆有多少;1億滴水有多少;等等

三、教材中介紹了計算器的使用,但實際教學中一般不允許使用計算器,應如何處理這一矛盾?

隨著經濟、科技的快速發(fā)展,計算器、計算機在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對于社會生活中一些大數(shù)目、多步驟的復雜計算,紙筆運算、珠算等顯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新的要求,需要有更先進的計算工具來代替。因此,計算器乃至計算機的使用已經成為現(xiàn)代社會公民的一項

基本技能要求,在小學階段要求學生學會使用計算器,是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的。新課標在第二學段中明確要求學生:“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簡單的數(shù)學規(guī)律?!备鶕?jù)社會的發(fā)展狀況和課標的精神,教科書中除了介紹計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外,還編入了一些利用計算器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習題。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小學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較好地掌握口算、筆算、估算技能。在此次小學數(shù)學課程和教材改革中,雖然刪去了大量的數(shù)目較大、步驟較多的計算內容,計算要求也相應降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基本的計算能力仍然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點不會因為教材中引入計算器而有所改變。學生對四則運算的意義、算理、算法的理解和掌握,仍然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

因此,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口算、筆算、估算技能與學習使用計算器不是對立的,而應該和諧統(tǒng)

一、互為促進。

在計算教做法。一是因為教材中編入了計算器的內容,一遇計算就使用計算器,使得學生的口算、筆算能力大幅滑坡。二是怕學生養(yǎng)成對計算器過分依賴的壞習慣,索性就不教學生使用計算器,這種諱疾忌醫(yī)的做法也是沒有必要的。關鍵是在教學中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把握尺度,既要保證學生的基本計算能力得以牢固掌握,又要使學生掌握先進的計算工具,在一個信息兒卻對解決問題無效,因為把一個因數(shù)估小了,另一個因數(shù)估大了,不能把最后的估算結果5000作為解決問題的依據(jù)。第二種解法是把兩個因數(shù)都估大了,估算出要準備5500元錢,一定能解決問題。

四、要明確一點,估算不是萬能的。有時候,某種估算策略能在某一問題情境中加以應用,是因為無需利用精確計算就可解決該問題。但有的時候,用若干估算策略仍然不能解決問題,說明該問題僅用估算是不夠的,必須進行精確計算。例如,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89個同學去公園,門票9元一張,帶800元夠嗎?”如果把89估成90,90×9=810,如果把9估成10,89×10=890,如果把89估成80,80×9=720,這三種策略都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時候,說明用估算不足以解決問題,要精確計算。

總之,在解決某一具體問題時,可能存在多種可用的估算策略,也可能用任何一種估算策略都不能解決問題。估算策略是否可用,完全是視問題情境(包括其中的數(shù)據(jù))靈活而定,在某一情境中適用的策略,在另一情境中不一定適用。

五、如何理解教材第114頁“做一做”第1題中的優(yōu)化問題?

關于飯館做菜問題,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談優(yōu)化的問題。一是讓顧客等待的時間問題,二是飯館的客流問題。我們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模型來描述教材上所描述的問題。共有兩個廚師,三位顧客,每位顧客點兩個菜。假設做每個菜的時間是3分鐘,吃每個菜的時間是5分鐘。(當然這只是假設,實際情形要復雜得多。)

方案一:先做顧客1的兩個菜,再做顧客2的兩個菜,最后做顧客3的兩個菜。

方案二:先做顧客1和2的第一個菜,再做顧客1的第二個菜和顧客3的第一個菜,最后做顧客2和3的第二個菜。

那么可以算,就不會有那么多怨言。第二是大部分人離開的時間都會提前,這樣,作為飯館而言,客流就會比較快,就可以接待新的顧客進來。

當然,以上只是在假設炒菜為3分鐘和吃菜為5分鐘的情況,作為一個一般模型,還可以假設炒一個菜為x分鐘和吃一個菜為y分鐘,那情況就很復雜了。如果把整個飯館的客流問題做成一個數(shù)學模型,就更復雜了。

當然,我們不要求小學生解釋以上這些道理,但學生可以根據(jù)生活經驗加以解釋,如:如果一個人一個人地上菜,那最后一個人等候的時間太長了,就會有意見了,時間都浪費在等待上了。等等。

六、如何理解第115頁例3碼頭問題的實際意義?

關于碼頭上貨問題,主要是從碼頭調度的角度來考慮排隊問題的意義,而不是從船老板的“感受”角度來考慮,因為任何一條船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卸貨。排隊論在公共汽車、機場等交通調度方面有很重要的意義。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把8小時卸完的那條船叫船1,4小時卸完的叫船2,1小時卸完的叫船3,我們假設三條船同時到岸,等候時間指的是從到岸那一刻開始,到該條船卸完貨這段時間。

方案一:先卸船1,再卸船2,再卸船3。

船1等候:8小時

船2等候:8+4=12小時

船3等候:8+4+1=13小時

3條船等候時間總和:8+12+13=33小時

方案二:先卸船3,再卸船2,再卸船1。

船3等候:1小時

船2等候:1+4=5小時

船1等候:1+4+8=13小時

3條船等候時間總和:1+5+13=19小時

假設這個碼頭只有三個泊位,那按方案一,在第9小時才能空出一個泊位來接納新的船只,而按方案二,在第2小時就可以空出一個泊位來接納新的船只,這樣,碼頭就會減少擁堵的可能性。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6】

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shù),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shù)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shù);能讀、寫簡單的分數(shù)。

2、 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shù)以及同分母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探究并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計算,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 使學生體會分數(shù)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shù)產生與發(fā)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內容:P98--100

教學目標:

1、 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shù),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shù),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shù)。

2、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3、 體會分數(shù)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同學們每兩個人分成一組來分食品。小強和小紅他們倆準備了哪些食品?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能讓他們倆都滿意呢?(板書: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問:你愿意幫他們分一分嗎?

3、指名分食品,并貼出相應圖畫。

4、分蛋糕: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幾個?

5、師:要表示"半個",就要學習新的數(shù),就是分數(shù)。

二、認識分數(shù),操作探究

1、認識二分之一

⑴談話:我們先來看看半個蛋糕師什么羊的?(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F(xiàn)在我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個,這半個用分數(shù)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寫呢?看老師寫出這個分數(shù),先寫中間的橫線,再在橫線的下面寫2,表示把這一塊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橫線的上面寫1,表示半個是其中的一份。這個數(shù)就是分數(shù)。

問:你能完整地說說老師是怎么寫出分數(shù)二分之一的嗎?

⑵你想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嗎?把數(shù)學書打開到P98,自己找一找,讀一讀,認一認。

學生自學課本。

問:中間的橫線叫什么?分數(shù)線上面的數(shù)叫什么?分數(shù)線下面的數(shù)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誰在上,誰在下?

⑶談話:你會讀出這個分數(shù)嗎?先讀什么?再讀什么?

⑷問:這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呢?

⑸談話:認識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張紙折一折,把它的1/2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來呢?

學生折紙、涂色。完成后在小組里交流。

班級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可以涂哪部分?還可以涂哪部分?

還有誰的折法跟他不一樣?

2、想想做做1

談話: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分數(shù)嗎?

出示第1題,學生齊讀題目。

教師指導填寫第1幅圖下面的分數(shù)。談話:這幅圖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在這幅圖下面的括號里寫出一個分數(shù)表示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后幾題。

3、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么選的?為什么?

小結:只有把一個圖形或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才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較大小

1、談話:我們來做個游戲,拿出老師發(fā)給你的三張圓紙片,比較一下,這三張的大小怎樣?

請你折出一張紙的1/2,涂上顏色;再折出另一張紙的1/4,涂上顏色。比較這兩張紙中涂色部分的大小。這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數(shù)來表示?你能比較出折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嗎?

折出第三張的1/8,涂上顏色,你想用1/8與前面的哪個分數(shù)比較大小?跟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

全班交流:1/2>1/8 1/4>1/8

2、想想做做3

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

問:第一張紙條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涂色部分會表示嗎?

指名說出填寫的'分數(shù),教師板書。

問:誰能根據(jù)這三張紙條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一下這三個分數(shù)的大小?

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5

指名讀題并說出題目要求。

學生動手涂一涂并比較大小。

小組內交流。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談話:我們再做一個游戲,拿出老師發(fā)給你的那張長方形紙,與同組小伙伴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折出你最喜歡的幾分之一后,涂上顏色,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比較它們的大小。最后每組選出最優(yōu)秀的兩幅作品貼到黑板上。

2、想想做做6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3、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shù),我們的生活不光有整數(shù),也有分數(shù)。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對分數(shù)有哪些認識?今天學習的分數(sh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么樣的分數(sh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7】

紹興縣實驗小學潘倩萍?312030?QQ:799398269??syxxpqp@

一、設計思想:

“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分析、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內容的呈現(xiàn)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基于上述基本理念,在設計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注重創(chuàng)設一些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設計一些趣味題型,讓學生在一種愉悅歡暢的氛圍中展開學習。其次,充分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和小組合作探索的情景空間,盡可能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合作交流,體驗探究的真正樂趣。

二、教材分析:

例1.通過探討衣服和下裝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組合數(shù)。上下裝搭配的每種穿法需要兩步來確定,一步是上裝的選擇,一步是下裝的選擇,一件上裝搭配一件下裝就是一種穿法。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穿衣服,數(shù)字的排列,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也有大量的操作時間,但他們對于衣服搭配中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分析還是第一次。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2、在實際操作中,感受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初步感知它們間的不同,且能初步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通過相關的操作活動,能夠找出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4、培養(yǎng)觀察、分析、推理及比較(類比和對比)等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順序地來計算組合、排列數(shù),初步了解簡單事物組合和排列的不同。

這個周末小紅班上組織一次秋游活動,她想邀請大家一起參加,你們愿意嗎?(愿意)不過小紅有一個小小的請求,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幫助她。

師:既然是參加游樂活動,就要穿得漂亮一些,小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穿什么衣服(點擊出示圖片例1圖(兩件上衣和三件下裝)。

師:那么你會建議小紅穿什么去參加秋游呢?為什么?

師:你們提到了那么多不同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人,如果一件上衣只能搭配一件下裝的話,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6種)

②a師:不少同學心里已有了想法,我們不妨一起來驗證以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動手擺一擺,是怎樣的六種搭配方法,同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四人小組活動,師深入小組指導)

生:我們是先確定上衣的,第一件上衣可以搭配3件不同的下裝,第二件上衣也可以搭配三件不同的下裝,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3+3=6(種)

生:我們是先確定下裝的,第一件下裝可以和兩件不同的上衣搭配,第二件下裝可以和兩件不同的上衣搭配,第三件下裝也可以和兩件不同的上衣搭配,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2+2+2=6(種)

生:每件上衣都可以和三件不同的下裝搭配,就有3種穿法,那么兩件上衣就有2個3,就是6種穿法。我可以用算式表示:2×3=6(種)

師:剛才我們通過用學具擺一擺,得出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沒有學具,只有一張圖?,我們可以怎樣來表示不同的搭配呢?

師:請同學們在作業(yè)紙上有順序的連一連,完成后同桌之間說一說你是怎樣連的(巡視)匯報。

師:連線是幫助我們思考的一種方法,如果兩圖也沒有,你能想辦法在白紙上把我們剛才討論的結果簡單而有條理地記錄下來嗎?

師:太棒了。不僅能用連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且還能用算式表示過程。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師展示一種有漏掉了連線的結果,并提問:他為什么會漏掉?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如果沒有學生漏掉的,此環(huán)節(jié)省略)

照這樣的推理如果4件上裝和4件下裝,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呢?

學生進行猜測后,同桌同學相互交流驗證。

師:我們剛才解決的是服裝搭配的問題,有什么好的想法想跟大家說嗎?

師小結:解決問題要按一定的順序思考,這樣才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

我們幫小紅解決了衣服的搭配問題,接下來小紅開始準備吃早餐,奶奶為小紅準備了豐盛的早餐,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你們都做對了嗎?你是怎樣數(shù)完整的呢?

師再次提示解決問題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思考。

(四)、排列問題,順序思考。

1.小紅選了一條近的路,然后順利的來到了少年宮。在少年宮玩得可開心了,最后是過一個幸運大碰撞密碼是由□□兩位數(shù)組成,十位上是2、4、9這三個數(shù)中的任意一個,個位上是3、6、8三個數(shù)中的任意一個,小紅最少幾次,最多幾次可以打開。

①、數(shù)字按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也可按數(shù)位順序來擺:先確定十位上的數(shù)字,然后個位數(shù)字;等等

你們幫小紅解決了問題,真了不起。

師:今天我們跟小明和小紅去了少年宮,解決了生活中許多的問題,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建議?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學習的知識,都是生活中的一些搭配問題,在搭配中要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就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操作。

九、作業(yè)設計:

1、有些同學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了,晚上要打電話給潘老師,老師的電話號碼由八個數(shù)字組成它們分別是85972(3、5、6)而這個同學記號碼的時候記的太匆忙,前面五位已經記下了,但是后面三位只記得數(shù)字而忘記了順序,請同學們幫忙想想這樣的電話號碼有多少個?

2、握手問題,同學們順利解決了問題,我們握手祝賀一下,三個人倆倆握手要握幾次?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8】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上冊教材49-51頁上的內容。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整除的意義,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2、經歷由生活經驗抽象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掌握有余數(shù)的除法。

3、體會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計算,理解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學會筆算表內除法和有余數(shù)的除法。

2、難點:經歷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問題的聯(lián)系過程,加深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除法。教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把12個蘋果平均分成 4份,每份是幾個?

(1)學生獨立列式,明確平均分用除法計算。列式為:12÷4=?(2)學生自主解答,說一說你用的哪句口訣?三四十二 12÷4=3

二、講授新課

老師這有一個盒子,里面裝了一些小棒,我想用這些小棒來擺三角形,你們猜猜看,盒子里可能有多少根小棒?

1、假設盒子里面有12根小棒,那么最多可以擺幾個獨立的三角形?(1)用算式怎樣表示? 12÷3=4(個),誰來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12是被除數(shù)

3是除數(shù)

4是商

(2)除法算式和我們前面學過的加、減法一樣,也可以用豎式來計算。我們一起來看看除法的豎式怎樣列。

先寫一個除號,再寫被除數(shù)12,把被除數(shù)12寫在除號的里面,除數(shù)3寫在除號的外面。

我現(xiàn)在要寫什么了?商4你們覺得商4應該寫在哪里呢?我能把它寫在1的上面嗎?

總結:有4個3所以寫在個位。4個3是多少?

12我把它寫下來,這個12就是4與3的乘積。原來有12根小棒,擺三角形用了12根,還有沒有?(沒有了)也就是原來有12根減去擺三角形用掉了12根等于0。

(3)誰再來說說,被除數(shù)下面的12和0表示什么呢?(全用了,沒有剩余)

2、那假設盒子里面有17根小棒,最多可以擺幾個獨立的三角形?用算式怎樣表示?17÷3= 快用手中的小棒試著擺一擺,結果會怎樣?(最多可以擺5個,多了2根)(1)17÷3= 用豎式該怎樣算?

明確:除號、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的書寫位置;3根小棒擺1個這樣獨立的三角形,最多可以擺5個,所以商是5,寫在被除數(shù)個位7的上面,擺5個這樣獨立的三角形共用15根小棒,就在被除數(shù)的下面寫15,17根小棒用了15根后還有剩余嗎?還剩下2根為什么不擺了?像這種剩下的不夠擺一個獨立的三角形,或不能再分的數(shù),我們就叫作“余數(shù)”,寫在橫線的下面。(2)誰再來說一說,被除數(shù)下面的15和2都表示什么呢?

(3)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結果在橫式上怎樣表示呢?先寫商5,然后點6個小圓點,再寫余數(shù)2。這個算式讀作:17除以3商5余2。

3、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1和例2的不同 觀察:例1和例2的兩個除法豎式有什么不同?

例1的除法算式沒有余數(shù),例2有余數(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有余數(shù)的除法。(揭題:板書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三、鞏固提高

你們想知道這個盒子里究竟有多少根小棒嗎?其實有20根,誰猜對了?20根小棒最多可以擺幾個獨立的三角形,不用擺小棒

會算嗎?用算式怎樣表示?用豎式該怎樣算?(學生獨立完)

四、小結

這節(jié)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獲?能說一說嗎?

五、布置作業(yè)

潘雄

2011年10月26日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模板十篇)


教案課件是教師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位教師都對編寫教案課件并不陌生。只有將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案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您正需要有關“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的相關內容,請查看下方推薦。如果您希望進一步了解這個話題,請關注我們的主頁!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1】

一、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對本冊有關統(tǒng)計知識的系統(tǒng)復習。重點復習的內容有扇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特點以及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獲取信息和結合扇形統(tǒng)計圖解決問題。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談話回顧,建立聯(lián)系。

通過談話,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促進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上課伊始,根據(jù)復習課的特點和知識結構,進行關鍵點的有效回顧,幫助學生與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建立聯(lián)系。這樣的設計,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務在于激勵、喚醒。

2、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小組合作是數(shù)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傾聽能力、組織能力、思考能力都會得到鍛煉與提升。在復習中重視小組合作、討論的作用,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各種統(tǒng)計圖的特征,并學會根據(jù)統(tǒng)計圖分析數(shù)據(jù)。

二、課前準備。

PPT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們一共學過哪幾種統(tǒng)計圖?

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

這幾種統(tǒng)計圖分別具有什么特點?

(1)小組內交流。

(2)學生匯報。

生1: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是很容易比較各種數(shù)量的多少。

生2: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是不但可以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shù)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生3: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shù)量與總數(shù)之間的關系。

2、什么是扇形統(tǒng)計圖?

扇形統(tǒng)計圖用整個圓表示總數(shù),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百分比。

(二)復習用扇形統(tǒng)計圖知識解決問題。

1、根據(jù)扇形統(tǒng)計圖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4頁6題。

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監(jiān)測的330個城市中,有27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監(jiān)測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1)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討論一下如何提高空氣質量。

2、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1)。

①思考:題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無用信息有哪些?

②匯報。

生1:題中“有27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是無用信息。

生2:對于問題(1)而言,題中“330個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

③根據(jù)統(tǒng)計圖算出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

330×16.1%≈53(個)

(2)解決問題(2)。

①組內交流:說一說你所在城市的空氣質量問題。

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氣質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

生2:加強環(huán)保意識。

生3:嚴禁開私家車,統(tǒng)一乘坐公交車,這樣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生4:減少工廠廢氣排放。

(三)鞏固練習。

1、小紅收集的各種郵票統(tǒng)計如上圖。

(1)小紅收集的風景郵票、人物郵票和建筑郵票數(shù)量的比是( )。

(2)小紅收集的( )郵票數(shù)量最多。

(3)小紅共收集了200張郵票,其中風景郵票有( )張。

2、完成教材117頁17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應用范圍。

板書設計:

統(tǒng)計與概率

統(tǒng)計圖的種類: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

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shù)量與總數(shù)之間的關系。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4頁的內容和第25頁“練一練”第1、2題,第26頁“練一練”第6題。

教學目標:

1.會分析解答“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審題,找關鍵句,分析關鍵句的含義,找單位“1”,將文字、圖示、算式結合起來。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學會分析解決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初步構建分數(shù)問題的知識結構。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秋天來了,森林里的小動物正在舉行第十屆動物車展,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同學們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一看,圖畫上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第24頁情境圖,學生觀察找出數(shù)學信息。

第十屆動物車展第一天成交量為50輛,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問題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輛?

師:這是一道“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題意,探究問題。

引導學生:(1)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這里的表示的不是數(shù)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師:這里的是輛嗎?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車怎么可能出現(xiàn)輛。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師:對。這里的是一個分率,它的單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畫圖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學生理解題意后可試著描述,師生共同畫出圖形。

在畫圖時注意分析:

(1)確定單位“1”后先畫單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畫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問第二天的成交量線段畫的比第一天的長還是短,為什么(因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線段要比第一天的長)。長出的這段要畫多長(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線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圖中每部分表示的意義。

第2條線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線段相對的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來的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圖列式,解決問題。

讓學生根據(jù)分析,嘗試自己列式,并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思路,再匯報。

可能會有兩種意見:(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幾分之幾。這兩種意見教師都給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輛,50×=10(輛),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輛)。列成綜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從圖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輛)。列成綜合算式是50×(1+)。

4.回顧反思。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回顧和交流這道題的解決過程和方法。

(1)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2)找出單位“1”的量,畫圖幫助分析數(shù)量關系;

(3)根據(jù)線段圖找出數(shù)量關系;

(4)列式解答。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先分析題目中的信息,理解題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理解“體積大約增加”是增加誰的,從而找到單位“1”解決問題。

3.完成習題:學校新購進足球30個,購進排球的數(shù)量比足球少,學校購進排球多少個?

這是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

”,讓學生進行遷移類推。

五、拓展提升

1.陽陽期中考試數(shù)學得了96分,語文的分數(shù)比數(shù)學低,陽陽的數(shù)學和語文一共得了多少分?

96+96×(1-)=184(分)

2.商場某品牌衣服進價240元,加價后銷售,元旦促銷,再降價銷售,現(xiàn)在的售價是多少元?

240×(1+)×(1-)=225(元)

六、課堂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并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七、作業(yè)布置

1.教材第25頁“練一練”第3題。

2.教材第26頁“練一練”第6題。

觀察情境圖,了解題目中的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在小組里交流后回答。

學生列式,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強調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建構,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數(shù)對來確定位置,能依據(jù)給定的數(shù)對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3、讓每一個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用具:

動物園示意圖的方格紙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學習目標。

1、復習:先用數(shù)對表示班級某一位同學的位置,再說說數(shù)對的第1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第2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

2、揭題,提出學習目標。

讓學生先說說,再出示學習目標:

(1)方格紙上什么線表示列,什么線表示行。

(2)利用方格紙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學習成果

1、認識方格紙的列與行。豎線是列,橫線是行。

2、自主學習,小組內展示。

(1)獨立學習課本3頁例2,并完成問題1和問題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探討。(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重在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思維方法和錯例,特別是引導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qū)、貧困地區(qū)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計算利息,解決利息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一是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和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二、新課

1、 介紹存款的種類、形式。

存款分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 閱讀P99頁的內容,自學討論例題,理解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和含義。(例如:小麗20xx年月1月1日把1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麗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確1.8元,共101.8元。)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小麗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稅后利息:國家規(guī)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稅率納稅。小麗實際得到的1.8元是稅后利息。國債的利息不納稅。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銀行規(guī)定,根據(jù)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

(2)閱讀P99頁表格,了解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學會填寫存款憑條。

把存款憑條畫在黑板上,請學生嘗試填寫。然后評講。(要填寫的項目:戶名、存期、存入金額,、存種、密碼、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計算。

(1)出示利息的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計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麗的100元錢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學生計算后交流,教師板書:1002.70%3=8.10(元)

(3)三年后取款,小麗能得到8.10元利息嗎?為什么?

學生發(fā)表意見后,教師指出:1999國家規(guī)定存款時,要按利息的確20%繳納利息稅,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后實際能得多少利息嗎?

(4)學生計算后回答,教師板書

利息稅金:8.1020%=1.62元 稅后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時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稅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練習。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題,學生讀題后,提問:貝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學生解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9題。

教學總結:

折扣、納稅、利息是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其中,折扣是學生們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學中,我沒有剝奪孩子們想說的權利,讓他們自由地來說說他們對折扣的理解,并引入商品打折銷售的情境,解決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但教學中我沒有說清楚幾折就是十分之幾,因此個別孩子對于七五折這樣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而納稅和利率,則主要是通過公式的掌握教給孩子解題的方法。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折扣的意義。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數(shù)的關系,能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在理解“折扣”意義的基礎上,懂得求折扣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與“求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分數(shù)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折扣”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學生:課前了解有關商場打折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師:每到周末、節(jié)假日,我們總會看到商家為了招攬顧客,經常采用一些促銷手段,你知道哪些促銷手段?(學生結合經驗自由回答,教師用課件出示打折的情境圖。)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折扣”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師:本節(jié)課我們的目標是:(課件出示)

1、理解折扣的意義。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數(shù)的關系,能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師:為了達到目標,下面請大家認真地看書。

2三、出示自學指導

(課件出示)認真看課本第97頁“做一做“上面的內容,思考

1、什么是打折扣?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2、求“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就是求什么?

3、160×(1—90℅)中1—90℅求的是什么?你還會用別的方法解答這道題嗎?

5分鐘后,比誰能做對與例題類似的題!

四、先學

(一)看書

學生認真看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看書。

(二)檢測

1.填空。

(1)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價的x%出售,也就是降價x%;打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價的x%出售,也就是降價x%。

(2)某種商品實際售價是原價的95%,也就是打x折出售;某種商品降價30%出售,也就是打x折出售。

(學生口答)

2.課本第97頁做一做

(找三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認真巡視,發(fā)現(xiàn)錯例,板書于黑板上對應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師:寫完的同學請舉手。下面,請大家一起看黑板上這些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學請舉手。(由差-中-好依次進行更正)

(二)討論

1、看百分數(shù),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小結: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統(tǒng)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一般情況下,不把折扣寫成十分之幾的分數(shù)形式。

2、看三道算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3、看計算過程和結果,認為對的舉手。

4、評正確率、板書,并讓學生同桌對改,更正錯題。

5、議一議:原價、現(xiàn)價、折數(shù)之間有什么關系?怎樣解決求折扣的問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教師小結:現(xiàn)價=原價×折數(shù)(“求折扣”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與“求一個數(shù)的十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十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相同的,關鍵是要先理解折扣的`含義,再運用分數(shù)應用題的觖題方法來解決。)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折扣的知識,意義是什么?該怎樣計算呢?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們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yè),比誰的課堂作業(yè)能做得又對又快,字體還又端正。

七、當堂訓練

作業(yè)

1、填一填

(1)下列折扣化成百分數(shù)各是多少?填在x里。

九五折x%

七折x%八八折x%

五折x%

(2)一種商品現(xiàn)在打八折出售,比原價便宜了x%。

2、媽媽給小強買了一套運動服,原價120元,現(xiàn)在打七五折出售,比原來便宜多少元?

板書設計:

折扣

1、折扣的意義: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統(tǒng)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2、折扣的計算方法:原價×折扣=現(xiàn)價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成反比例的變化規(guī)律,并能初步運用。

2.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變化規(guī)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出示幻燈)

一種練習本的數(shù)量和總頁數(shù)如下表:

師: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哪個量是固定不變的量?

(2)哪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怎樣的?

(3)表內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填空。(小黑板(一))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________,這兩種量叫做成________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________關系。

3.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1)文具盒的單價一定,買文具盒的個數(shù)和總價()。

(2)水稻產量一定,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

(3)一堆貨物一定,運出的和剩下的()。

(4)汽車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5)比值一定,比的前項和后項()。

可選其中一、二題,說一說為什么?

師:通過剛才的復習,我們對正比例的意義理解得很好。你們想一想,有正比例就一定有反比例。什么時候成反比例呢?今天我們就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板書課題:反比例的意義)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4。(小黑板(二))

例4華豐機械廠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如下表:

(1)分析表,回答下列問題。(幻燈出示)

①表中有哪種量?

②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如何變化的?

③你能說出它們的關系式嗎?

④相對應的每兩個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

⑤哪種量是固定不變的?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學,然后分組討論以上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2)同學們發(fā)言。

根據(jù)同學發(fā)言,用彩色粉筆畫出箭頭并加以說明:

①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擴大,加工的時間反而縮小;當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縮小,加工的時間反而擴大。它們變化的規(guī)律是:一擴一縮或一縮一擴,變化的倍數(shù)相同。(板書)

②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都是600。

(板書)1060=6003020=6005012=600

③從數(shù)量關系看:

(3)我們來總結一下反比例的意義是什么?

(4)上述小結讓學生照板書內容自述。

2.出示例5。

例5用600頁紙裝訂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有什么關系呢?請先填表后,再回答下列問題。

觀察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表中有哪兩種量?

②裝訂的本數(shù)怎樣隨著每本的頁數(shù)變化?

③它們變化的規(guī)律是怎樣的?

④題目中的600是哪種量?

⑤根據(jù)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你能列出一個怎樣的關系式?可以求出什么?

生:(答略)

師:我們通過這一例題再次總結一下反比例的意義。

看小黑板(一)中第二條空線,總結反比例的意義。

師:對照反比例的意義詳說例5成什么比例。

生:裝訂的本數(shù)是隨著每本頁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的。每本的頁數(shù)擴大,裝訂的本數(shù)反而縮??;每本的頁數(shù)縮小,裝訂的本數(shù)反而擴大。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的積總是一定的。如:

1540=6002030=6002524=600

所以說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是成反比例的關系。

師:剛才你們對照例題總結得很好,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呢?

幻燈出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學生看幻燈,讀一讀。)

師:誰能對照反比例的意義說一說例4是成什么比例?

(學生看黑板敘述,老師在關系式上標出定量和它們的關系。)

生:加工的時間隨著每小時加工數(shù)量的變化而變化,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的積(零件總數(shù))是一定的,我們就說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是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是反比例的關系。

3.學習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你能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字母公式嗎?

生:xy=k(一定)。

師:很好。我們今天學習了反比例的意義。和正比例相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你能總結一下嗎?(兩人互相討論)

教師指復習小黑板(一)(即填空),學生回答。

生:相同點是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都有一個定量。不同點是,成正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同擴同縮,而且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商(比值)一定;成反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擴一縮,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是一定的。

師:大家總結得很好,要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的量,就要抓住相對應的個數(shù)是商一定,還是積一定。這是判斷兩種量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的關鍵。

(三)鞏固反饋

1.打開書看今天講的內容,并劃出重點。

2.看課本中的做一做,逐一回答書中的問題。

3.書中練習題4,用語言詳敘判斷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4.你能舉出一個成反比例的例子嗎?(自由發(fā)言)

5.練習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燒的天數(shù)()。

(2)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車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時間()。

(3)玉華做12道練習題,做完的與沒做的題()。

(4)長方形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四)課堂總結

本節(jié)我們初步了解了反比例的意義,并能運用反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正、反比例意義的對比,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成正比例關系還是成反比例的關系,要抓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這是本質。今后我們還要繼續(xù)研究。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題中第4,5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通過知識引進、知識討論、知識運用總結進行的。

首先通過復習,鞏固了正比例的意義。通過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反比例的意義,過渡自然,知識做到了連貫性。

在引導學生學習正比例學習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主動、自覺地去觀察、分析、概括、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既學到了新知識,又增長了自學能力。

幻燈演示、小組討論、集體反饋,選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使枯燥的知識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通過知識的對比,加強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并通過區(qū)別不同的概念,鞏固了知識。學生的全面參與,培養(yǎng)了總結、區(qū)別、溝通的能力。練習的多樣、及時,使學生加深概念的理解。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7】

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59—60頁。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理解單式與復式統(tǒng)計圖的異同,并能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復式條形表示相應的數(shù)據(jù)。

2.能力目標: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jù)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中的有關數(shù)據(jù)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能根據(jù)要求把統(tǒng)計圖補畫完整。

3.情感目標:⑴培養(yǎng)大家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⑵引導大家熱愛生活,關注身邊的每個事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統(tǒng)計圖?這些統(tǒng)計圖表示數(shù)據(jù)的方法和特點各是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揭示課題:復式統(tǒng)計圖。

二、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在體育課上你們做過投球游戲嗎?根據(jù)你的經驗,投球時單手投得遠一些,還是雙手投得遠一些?

學生自由發(fā)言。

究竟誰的想法更合理呢?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活動小組同學投球的結果吧。(出示統(tǒng)計表)

從表格中能比較出結果嗎?

用條形統(tǒng)計圖怎樣表示呢?自己動手試試看。

以小組為單位在方格圖中嘗試完成統(tǒng)計圖。

評價一下,哪幅圖更便于比較兩種投球方式的投球距離?

(各小組修改統(tǒng)計圖)

三、探索研究,猜測交流

從上面的統(tǒng)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大多數(shù)的同學都是單手比雙手投得遠,而且相差得也比較大;也有4號同學雙手比單手投得遠一些,但是差得并不太多,看來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單手投球會投得更遠;6號同學兩種情形投的距離一樣遠,挺有意思的。)

這是他們小組的情況,我們班的情況不知道和他們一樣不一樣,最好我們也實際投一投,將數(shù)據(jù)收集起來再進行比較。

我們下午有體育活動課,我們實際做這個實驗,各小組要組織好,注意安全,做好記錄。這次我們要進行“雙手、左手、右手”的實驗,先預測一下:哪種情況投擲的距離遠呢???四、嘗試應用,解決問題

教材60頁試一試,操作應用。

提醒學生:要認真細心地確定每條直條的高度,用不同的顏色直條表示城鎮(zhèn)居民的農村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費的情況。

五、實踐應用,走向生活。

教材60頁,實踐活動。

六、總結全課,儲存新知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問題嗎?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8】

1. 明明有圖書a本,林林的圖書是明明的2倍,方方的圖書比明明的3倍少8本。方方有圖書??????? 本,方方的圖書比林林多??????? 本。

2. 下面是一個長方體前面和上面的圖形。

量一量,這個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高是???? 厘米;算一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平方厘米。。

3.?6個同樣大的橘子和3個同樣大的梨一共重1350克,1個橘子的重相當于1個梨的 13 。1個梨重????? 克,1個橘子重????? 克。

4.?在括號里填適當?shù)臄?shù)。

87 -(??? )= 1???? 79 ×(??? )56

5. 紅色小棒和藍色小棒的長度比是1∶2,藍色小棒和黃色小棒的長度比是2∶3?,F(xiàn)有紅、藍、黃色小棒各兩根,從中取出3根圍一個三角形??梢赃x2根????? 色小棒和1根????? 色小棒。

6.?34 日=(??? )小時???????? 80秒=(??? )分

7.?一個小正方體的一個面寫“1”,兩個面寫“2”,三個面寫“3”。拋起這個正方體,落下后“2”朝上的可能性是??? ;朝上的數(shù)小于“3”的可能性是??? 。如果拋90次,照這樣的可能性計算,“1”朝上會有???? 次。

8.?下表是六年級學生某天到學校上課的人數(shù)統(tǒng)計。

六年級????? 班的出勤率最高,是??????? ;六年級????? 班的出勤率最低,是???????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9】

說教材:

1、本節(jié)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面積到學習曲線圖形的面積,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質的飛躍。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將初步學習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化曲為直”、“化圓為方”,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奠定基礎。特別是在面積的推導過程中,潛意識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⑵幫助學生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使學生了解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過程,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實例引入,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數(shù)學天地,喚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確定以下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篇10】

(一)、知識鋪墊,問題引入

1、知識鋪墊:“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根據(jù)本班總人數(shù)為30人,女生占三分之一,男生占三分之二,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并把得數(shù)用比的知識或分數(shù)的知識說一句話。

2、問題引入: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

男生8人,女生16人,將48個卡片平均分成兩份,分給男生組和女生組,這樣分合理嗎?那怎樣分才合理?

這樣安排,目的是把握新舊知識和連接點,通過平均分引出按比分,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發(fā)展變化與延伸,為分散難點起著積極的遷移作用。

(二)、交流探索,掌握方法

1、提出關于配制稀釋液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稀釋液”的意思。

2、出示例2,在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

首先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收集數(shù)學信息,然后利用課件演示稀釋液配制過程,幫助理解題意及掌握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題中數(shù)量關系:這道題配制的是什么?按照什么來配制?重點理解“按1:4配制”。再接下來鼓勵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教師進行指導,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最后提示學生進行檢驗,培養(yǎng)學生自覺檢驗的習慣。

3、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么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這樣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一般學生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靈活地依據(jù)提出的方法調換教學順序,并引導學生掌握兩種不同的結題方法。安排學生的小組討論方式能使學生一開始就暢所欲言,把幾種不同思路比較和聯(lián)系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檢驗能力。

(三)、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練習題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fā)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解決課前分卡片時產生的問題。

這個練習用來分散難點,促使知識結構的內化。

2、對應性練習。

出示練習第1題:與例題比較,得出各部分數(shù)量之間沒用比而是用實際數(shù)量表示。

采用講練結合的形式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后即時得到鞏固。

3、對比性練習。

出示練習第2題:比較分析題中出現(xiàn)三個數(shù)量,不同于其他練習。

這道練習旨在加強對比,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課件出示并介紹“黃金比”,鼓勵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外自己去收集有關的資料。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五)、全課總結

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我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他們深刻體會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提高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系列六篇)


本文的主要議題是與“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相關的,為了方便將來回顧,請務必收藏這篇文章。每位教師在課前都需要一份完整的教案課件,相信教師對于編寫教案課件這件事并不陌生。教案是提高師生互動質量的有效方式。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69頁例4、例5、“做一做”和練習十五的第8-14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轉化的思路,正確解答二步計算的方程。

2.在掌握ax±b=c和a(x±b)=c的方程解法的基礎上,學會找出等量關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二步計算的文字題。

3.養(yǎng)成分析的習慣,訓練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重點難點】

1.掌握ax±b=c和a(x±b)=c的方程解法。

2.看圖找出等量關系,并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1.解下列各方程,并說明解題的思路與解法根據(jù)。

(1)3.8-x=2.9(2)5x=12.5

學生獨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小結:這兩道題是最基礎的解方程題目。根據(jù)等式的性質,就可以求解了。

2.出示例4的情景圖,學生思考:怎樣列方程呢?

學生相互討論。

這道題與以前學過的解方程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學生回答)那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繼續(xù)學習解方程。

板書課題。

【新課講授】

1.教學例4。

(1)出示例4情景圖。

(2)如何列出方程呢?

學生討論,匯報。

引導分析:先找出題中的已知與未知數(shù)量關系,列出等量關系式,再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等量關系式:圖中有3盒鉛筆和4支鉛筆一共是40支,3盒鉛筆+4支鉛筆=40支鉛筆,已知每盒鉛筆x支,三盒共3x支。

列方程為:3x+4=40

(3)追問:這種方程該怎么解呢?

學生嘗試解題,然后說出解題思路。

引導學生小結:可以把3x看作一個整體,就是三盒鉛筆的總數(shù),再利用等式的性質,左右同時減去4,就將方程變成了我們學過的一般方程:3x=36,然后左右同時除以3,得x=12。

完整的解題過程:

解:3x+4=40

3x+4-4=40-4

3x=36

3x÷3=36÷3

x=12

答:每盒鉛筆有12支。

學生寫出檢驗過程。

(4)這樣一類方程應該如何解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交流。

教師引導小結:先把含有未知數(shù)的那一項看作是一個整體,利用等式的性質把方程變成只有兩項,再求解。

2.教學例5。

(1)出示例5:解方程2(x-16)=8。

(2)觀察、討論:這個方程能不能利用例4所學的方法解呢?

學生討論后交流。

教師引導:可以把(x-16)看作是一個整體。

學生嘗試解題,指定一名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解方程2(x-16)=8。

解:2(x-16)÷2=8÷2把什么當作一個整體?

x-16=4

x-16+16=4+16

x=20

學生完成檢驗過程。

(3)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呢?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匯報。

引導小結:可以先把2(x-16)變成2x-32,及時提問:這一步運用什么定律?(學生回答:乘法分配律)那方程就變成了2x-32=8,再利用例4的方法解。

學生獨立寫出解答過程。

解方程2(x-16)=8。

解:2x-32=8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檢驗:方程左邊=2(20-16)

=40-32

=8=方程右邊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4)引導學生小結:在解較復雜的方程時,可以先將一個式子當作一個整體,變成了一般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質求解,記住解完方程后要檢驗。

【課堂鞏固】

完成課本第6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解答過程,然后師生共同分析、講解。

【課堂小結】

提問: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又學會了哪些類型的方程?有什么收獲呢?

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在解較復雜的方程時,可以先將一個式子當作一個整體,變成了一般方程再利用等式的性質求解,記住解完方程后要檢驗。

【課后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71~72頁練習十五第8~14題。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2

本冊教學目標,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shù)的意義,會求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

6.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shù)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shù)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shù)乘、除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shù)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的簡便計算。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例1、“做一做”和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1.根據(jù)等式的性質,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方程檢驗的方法,并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及多媒體課件。

【復習導入】

1.提問:什么是方程?等式有什么性質?

2.你會根據(jù)下面的圖形列出方程嗎?

3.填一填。

4.導入新課: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借助天平平衡,學習了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性質,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與方程有關的新知識。

【新課講授】

1.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概念。

(1)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義。

教師演示:先在左盤放上一個重100g的杯子,再往杯子里加入xg的水,天平失去平衡。

提問:怎樣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

請學生到臺前操作:天平右邊的砝碼加到250g時,天平平衡。

提問:你能根據(jù)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00+x=250

啟發(fā):怎樣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數(shù)x的值呢?你有什么辦法?把你的辦法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學生活動后,組織反饋。

方法一:根據(jù)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因為250-100=150,所以x=150。

方法二:根據(jù)數(shù)的組成。

因為100+150=250,所以x=150。

方法三:根據(jù)等式的性質。

因為100+x-100=250-100,所以x=150。

講解:當x=150時,100+x=250這個方程的左右兩邊相等,像這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過程叫解方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方程。(出示課題)

(2)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提問: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引導小結:方程的解是一個數(shù),解方程是一個過程。 那么你怎樣檢驗x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學生匯報。

(3)即時鞏固。

完成教材第67頁“做一做”第2小題。

2.教學例1。

(1)出示例1題圖。

師:今天我們學習怎樣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來解方程。請同學們觀察思考:怎樣才能使天平左右兩邊只剩“x”,而保持天平平衡呢?

引導學生思考:根據(jù)在天平兩邊同時拿走相同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道理,即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shù),仍然相等。

追問:為什么要從方程兩邊同時減去3,而不是其他數(shù)?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x+3=9

x+3-3=9-3

x=6

提問:解方程的過程就是這樣的嗎?還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講解:求方程中未知數(shù)x的值時,要先寫“解”,表示下面的過程是求未知數(shù)x的值的過程,再在方程的兩邊都減去3,求出方程中未知數(shù)x的值。寫出這一過程時,要注意把等號對齊。(示范板書解方程的過程)

解:x+3=9

x+3-3=9-3

x=6

引導: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可以通過檢驗來判斷:把x=6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兩邊是不是相等。

提問:如果等式的左右兩邊相等,說明什么?(說明答案是正確的)如果不相等呢?(說明答案是錯誤的)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試著檢驗一下。(隨學生的回答扼要板書檢驗過程)

師:像剛才這樣,求方程中未知數(shù)的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請同學們回憶剛才解方程的過程,你認為解方程時要注意什么?

(2)即時鞏固。

解下列方程,并檢驗。

x+4.5=9100+x=100

師強調:解方程時注意等號要對齊,檢驗時過程要寫清楚,養(yǎng)成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師提問:通過例1我們知道,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等的數(shù),方程左右兩邊相等。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方程兩邊同時加上一個數(shù)(0除外),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課堂作業(yè)】

1.完成課本第67頁“做一做”第1題。

2.解下列方程,并檢驗。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還有什么收獲

小結:通過剛才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相同的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不是遞等式。

【課后作業(yè)】

完成課本練習十五的第1、2題。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從觀察、討論、操作的活動中,經歷判斷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上按要求將圖形平移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將簡單圖形平移。

3.在畫圖活動中,積累圖形運動的思維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能在方格紙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將簡單圖形平移。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現(xiàn)象。

師:同學們,知道課件中呈現(xiàn)的是一些什么現(xiàn)象嗎?

引導學生說出:

2.師:在以前我們學過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現(xiàn)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嗎?

學生用手做平移。

3.師:原來我們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今天我們要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深入研究圖形的平移。(板書課題:平移)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6

格后的圖形,請學生描述小旗是怎樣運動的。

格后得到的圖形。

(1)學生討論怎樣畫。

不同的學生討論出的方法不一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總結出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怎樣找到圖形平移后的位置,二是怎樣使畫出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一樣。

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先在小旗上確定一個點,然后把這個點向左平移4格,做上記號。

師:找到點不一定能畫出和原來的圖形一樣的圖形,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總結出:確定點后還要看原來圖形中每條線段的長度各是多少格。

(3)學生嘗試畫圖。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4)展示學生作品,說說自己是怎么畫的,并引導總結。

找到圖形上所有的關鍵點,把關鍵點按照要求平移后,再順次連接各點。

(5)引導學生討論。

笑笑移動后的結果怎么和淘氣的結果不一樣?

3.嘗試畫出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圖形。

(1)獨立操作,展示交流。

(2)指名說一說是怎么畫的。

生1:先確定一個點,把這個點向上平移4格,再從平移后的點開始,照原圖畫好。

生2:我先找出小旗的關鍵點,然后把這些關鍵點向上平移4格,最后連線。

(3)觀察比較,匯報發(fā)現(xiàn):

4.小船的平移。

(1)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嘗試。

(2)巡視后展示學生兩種不同的畫法。

生2的畫法;第二次平移是把第一次平移后的圖形再平移。

(3)讓生對比哪一種對?

為什么?

生:我同意第二種畫法。我認為從兩個字可以看出,一個“先”,另一個是“再”,這兩個關鍵字說明第二次平移是在第一次平移的基礎上進行平移,這里有一個先后的過程。

5.兩次平移時要注意什么?

要認真分析判斷,第二次平移是把誰平移,這是關鍵。

1

題。

獨立操作,展示交流。并和同伴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題。

同桌先互相說說,再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畫出下面圖形先向上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8格后的圖形。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在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教材第26頁“練一練”第3、4題。

學生初步辨別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

學生根據(jù)課件中的圖片,作出相應的平移的動作。

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說一說,初步描述平移,從不完整到完整。

學生總結圖形平移的方法與步驟。

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

成功之處: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掌握簡單圖形的平移畫法。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討論中體會平移的特點和畫法。

不足之處:對平移幾格,有些學生判定方法不對,錯誤地認為是兩圖之間的空格。

教學建議: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這個活動中,體驗成功,建立自信,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5

學習目標:

1.理解并掌握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2.掌握一個數(shù)的平方的含義及讀寫方法。

1.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數(shù)和運算定律,還可以表示計算公式。

2.回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面積計算公式。

(1)思考: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用小寫字母a表示,周長用大寫字母C表示,面積用大寫字母S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長和面積公式嗎?

(1)像這樣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還有一些簡寫的方法,你想知道嗎?請自學課本p46頁相關內容。

①字母和字母相乘 。

②字母和數(shù)字相乘 。

③兩個相同的字母相乘可以寫成 。

④1與任何字母相乘時 。

如果上題中,正方形的邊長a=6時,計算它的周長和面積。

1. 判斷。

2.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校的操場其中正方形邊長為a,小長方形長為b,怎樣表示大長方形操場的面積?

(1)小明家的客廳比廚房的面積大多少平方米?

(2)當B=6時,求小明家的客廳比廚房的面積大多少平方米?

想一想,填一填。

(1)當x=( )時,x >2x (2)當x=( )時,x <2x

(3)當x=( )時,x =2x。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篇6

教師介紹天平:

這就是一臺托盤天平,它是用來測量比較輕的物體的儀器。這兩個是天平的托盤,一邊放物品,另一邊放測量物體的砝碼,砝碼上都有質量標志。我們通過不斷調試砝碼,直到中間的指針指向中間為兩邊平衡,物體的質量就是砝碼質量之和。

教師示范: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進行實際應用天平來測量一下。

首先我們來應用一下,檢查一下砝碼的質量是否準確。

在天平的左邊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碼各一個,右邊我們應該放置一個50克的砝碼??匆幌拢炱街虚g的指針正好指向刻度盤的中心,說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20+30=50

這有一個空的水杯,我們先來測量一下它的重量。

請你估計一下它的重量。我們來試一試。

通過測量,我們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現(xiàn)在我們緩緩向水杯里倒水,你發(fā)現(xiàn)天平怎么樣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嗎?水的質量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現(xiàn)在天平的狀態(tài)還能用等式來表示了嗎?

100+X>100

我們繼續(xù)測量水的質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這幾個算式都以板書形式呈現(xiàn)。

【在利用天平寫出算式的過程中,我最開始設計的是給每個小組一臺天平,讓學生實際操作,測量物品的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天平中砝碼過小,學生操作起來不方便,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調節(jié)砝碼的過程中,而不是討論方程的意義,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相背離,因此在修改中,我們還是尊重了教材,以教師的示范為主,我們吸取了學生試驗的教訓,為了讓學生看得真切,我們放棄了實物操作,選擇了電腦課件的演示?!?/p>

相信《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12篇》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模板12篇 小學數(shù)學是數(shù)學入門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功底,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提前把教學教案給寫好!那么,優(yōu)秀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有哪些?也許"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模板12篇"就是你要找的,歡迎收藏本網站,繼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新課標人教版...
    2023-05-24 閱讀全文
  •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優(yōu)選 您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了以下是相關信息:“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希望您能喜歡本文的論點。老師根據(jù)事先準備好的教案課件內容給學生上課,按要求每個老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教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
    2023-08-14 閱讀全文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習工作靈感。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師資料內容呢?你可以讀一下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用的內容!教學目標:1、使...
    2024-03-03 閱讀全文
  •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 敬愛的老師會將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就算老師還沒有寫好,現(xiàn)在也來得及。如果老師能夠編寫出高水平的教案課件,相信課堂教學氛圍一定會非常濃厚。作為經驗豐富的編輯,我特別向您推薦這篇經典的“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文章,希望您能喜歡并與他人分享!...
    2023-07-03 閱讀全文
  •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 教案是老師上課之前需要備好的課件,每個老師都需要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學的策略關系到教學效果。編輯為您精選了這份特別的“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希望您感到滿意,所述文章僅供參考請勿用于非法用途!...
    2023-10-16 閱讀全文

小學數(shù)學是數(shù)學入門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功底,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提前把教學教案給寫好!那么,優(yōu)秀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有哪些?也許"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模板12篇"就是你要找的,歡迎收藏本網站,繼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新課標人教版...

2023-05-24 閱讀全文

您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了以下是相關信息:“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希望您能喜歡本文的論點。老師根據(jù)事先準備好的教案課件內容給學生上課,按要求每個老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教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

2023-08-14 閱讀全文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習工作靈感。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師資料內容呢?你可以讀一下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課件,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用的內容!教學目標:1、使...

2024-03-03 閱讀全文

敬愛的老師會將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就算老師還沒有寫好,現(xiàn)在也來得及。如果老師能夠編寫出高水平的教案課件,相信課堂教學氛圍一定會非常濃厚。作為經驗豐富的編輯,我特別向您推薦這篇經典的“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文章,希望您能喜歡并與他人分享!...

2023-07-03 閱讀全文

教案是老師上課之前需要備好的課件,每個老師都需要仔細規(guī)劃教案課件。教案是教學的策略關系到教學效果。編輯為您精選了這份特別的“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課件”希望您感到滿意,所述文章僅供參考請勿用于非法用途!...

2023-10-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