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800字精選

發(fā)布時間:2023-02-23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閱讀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心境。不少人看完作者的作品后都能從中收獲很多,在寫讀后感時,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您是否也在收集作品的優(yōu)秀讀后感呢?以下是我們收集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收藏本網(wǎng)站,繼續(xù)關注我們的更新!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400字:

這套書入手有7年了,終于讀完了。對于一個所有的歷史知識都來自于中學課本并且已經(jīng)還給歷史老師的人,這套書脈絡清晰地將歷史發(fā)展的起承轉折娓娓道來,讓我如沐春風般的把近代歷史又復習了一遍…

原著是用英文寫的,英文版原名叫The Rise of Moden China,我覺得更能表現(xiàn)本書的精髓,一個現(xiàn)代中國的崛起過程。中文名太過中庸,可能因此會失去一些讀者。

作者徐中約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他以超越意識形態(tài)、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歷史事件,參考了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從1600年到2002年四百多年中華民族掙扎歷程的史學巨著。

沒有國內官方史學簡單粗暴的意識形態(tài)論調,也擺脫了西方漢學的陰影。本書一經(jīng)問世,就榮獲大獎,逐漸成為中西方讀者研究近代中國必讀的史書,并在一些美國大學成為經(jīng)典教材。

這套書是從香港帶回來的,國內也引進了,但是對于某些歷史片段被閹割得很厲害…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2)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

“近代化的問題關系民族的前途太大了。無論犧牲多大,我們不可顧惜。不近代化,我們這民族是不能繼續(xù)生存的。”蔣廷黻先生身在歷史風云變革的時期,對于中國與西方的近代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自1840年以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從以前亞洲世界的領導者變成了世界范圍內的“香餑餑”,內部革命斗爭此起彼伏,外部列強不斷入侵瓜分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華民族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蔣先生通過1840到19世紀末這段時間的分析得出了中國需要近代化才能生存的結論。

首先看蔣先生對于鴉片戰(zhàn)爭的分析,主要是以戰(zhàn)爭的必然性和失敗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民族近代化的缺失;之后是對洪秀全的嘗試進行評述,得出了農(nóng)民階級難以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結論;又對洋務運動的嘗試進行分析,得出復制西方的一套難以實現(xiàn)中國的近代化的結論;最終表達了對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期盼。

從蔣先生的結論中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必須要進行近代化才能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需要走中國自己的近代化道路。這是一位身在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中國真正要走的路。其實在之后的歷史我們也都知道,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近代化才真正獲得了成功。

那么,我們從蔣先生的書中可以學習到什么呢?

我認為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是那份世界史觀。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下,用全面的,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將中國放在整個世界的大背景下進行研究,這種領先于當時并且仍然適用于今日的史觀才是這本書最大的財富。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在當時的世界已經(jīng)可以進行世界范圍的溝通,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世界,所以用世界史觀的眼光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才可能有真正改變現(xiàn)狀的結論。因為身在世界變革的浪潮中是很難獨善其身的。而且這份研究的史觀在當今更值得我們去學習。拒絕孤立地看問題,將眼光放在全世界,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繼續(xù)我們中華民族的現(xiàn)代化。

“國人不缺乏歷史知識,缺乏的是歷史觀點。”這樣看來其實這也是中國近代紛繁復雜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培育先進的歷史觀點才能更好地研究歷史,從而打開尋覓未知的未來的大門。

所以說《中國近代史》的偉大之處并不是這本書對于歷史的記載有什么吸引人要求的地方,真正偉大的是這份萌芽的全球史觀。讀這本書,真正的收獲就是對史觀的認識以及對全球史觀的初步了解。如果想要真正達成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那么這份全球史觀對于歷史層面以及更高的層面來說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之一。這就是這本書真正的貢獻。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3)

懷著崇敬的心態(tài)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于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說:“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边@個話頗有分量。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在鴉片戰(zhàn)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后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jīng)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薄叭P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蛟S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chuàng)的學術傳統(tǒng),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tài)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tǒng)”所取代。這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可以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很輕松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該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么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么產(chǎn)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帶給自己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4)

中國近代史的讀后感,來自當當網(wǎng)的網(wǎng)友:本書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為沈渭濱先生的導讀,下半部分為蔣先生《中國近代史》的原本。在導讀中,沈先生介紹了蔣廷黻先生的生平和本書之后中國近代史研究體系發(fā)展。蔣廷黻先生留學美國,受到西方史學研究方法的訓練,一改中國古史重事件、輕建構的治史方法。導讀以史學專業(yè)研究的角度以本書作為中國近代史開山之作和奠定了蔣廷黻在近代史領域中的學術地位為介紹重點。書的篇幅不大,又被稱為“中國近代史綱”,但重點突出。總論就開宗明義的指出中國近百年的問題就是能否吸收、利用近(先)代西方的科學技術,廢除家族和家鄉(xiāng)觀念,建立一個近(先)代的民族國家。作者以政治史為經(jīng)、事件為緯的建構體系,用一個愛國者的角度,論述了鴉片戰(zhàn)爭前后至抗日戰(zhàn)爭之前的中國近代史實。本人作為讀者對本書的感覺是言簡意賅、發(fā)人深省,突破了以往的慣性思維,認識問題角度大為拓展……

精選閱讀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精選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讀書時只是囫圇吞棗,那么是寫不出合格的讀后感的。我們要從哪些角度來寫作品的讀后感?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你的品鑒!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墒?,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明白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明白中國應當以以夷制夷,可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我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一樣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我,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我的名譽得以保全??墒?,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2】

我發(fā)現(xiàn)大學里面總是有一些老師特別受歡迎,他們往往有三個特征:第一,能說會道;第二,教的課有新觀點;第三,教公選課。這三個特征碰到一起,學生肯定喜歡聽。人民大學的張鳴教授或許就是這樣的人?!吨卣f中國近代史》此書就是源自他在人民大學的一門很受學生歡迎的課。

張鳴教授研究近代史,之前我也看過他一些博客和書,印象最深的是他講九一八中的張學良。感覺總是會有新的思維、新的觀點撞擊你的大腦。此書名叫重說,恰如其分,整本書對于近代中國的若干大事,提出了新的論點,不同于我們從小受到的官方歷史教育。今年距離我上大學一年級已經(jīng)過去十年,閱歷自然是在不斷增加,早期教育對自己的影響也在慢慢減退,即便如此,仍然感覺十分震撼,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想一口氣讀完,由此可以想見,剛剛接受完中學教育,上到大學的小孩,聽到這樣一門課,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張鳴教授是此領域的專家,書的內容本身作為非專業(yè)人士,好好品讀就好了,我想說的是看書過程中想到的一些別的問題。一直以來,我覺得歷史應該是一種定論,道理很簡單,因為歷史上的事情,都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早已塵埃落定,尤其中國的大學前歷史教育,以灌輸結論為主,更會加深這種印象。但隨著我讀歷史書籍的增多,我發(fā)現(xiàn)實際上歷史學術界也是存在很多爭議的,并且所謂成王敗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這又加入了干擾因素。所以歷史實際上是異常復雜的。那如何給小孩子們教授歷史課?

你可能會說,任何一門學科的前沿都存在爭議,但并不影響應用領域。小孩子的課本就用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唄。但問題是歷史太過沉重,很多人一生又不會主動讀太多的歷史書籍,這樣一來,歷史課中學到的東西可能就是所有的歷史理解了。再加上官方總會或多或少為了自己的目的,改寫歷史教材。

今年來,先后看了不少知名歷史學者的書,越來越有種感覺,研究歷史這門學問真的是需要閱歷,甚至不要說研究,就是看懂,也需要。所以想到中學時候小小年紀學那些宏大的歷史,真是勉為其難。如果你想學,那么歷史是需要用一生來品讀的。那么,也許需要更靈活的方式,完成歷史啟蒙教育。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3】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

“近代化的問題關系民族的前途太大了。無論犧牲多大,我們不可顧惜。不近代化,我們這民族是不能繼續(xù)生存的?!笔Y廷黻先生身在歷史風云變革的時期,對于中國與西方的近代化進行了仔細的分析,最終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自1840年以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中華民族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從以前亞洲世界的領導者變成了世界范圍內的“香餑餑”,內部革命斗爭此起彼伏,外部列強不斷入侵瓜分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華民族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蔣先生通過1840到19世紀末這段時間的分析得出了中國需要近代化才能生存的結論。

首先看蔣先生對于鴉片戰(zhàn)爭的分析,主要是以戰(zhàn)爭的必然性和失敗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民族近代化的缺失;之后是對洪秀全的嘗試進行評述,得出了農(nóng)民階級難以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結論;又對洋務運動的嘗試進行分析,得出復制西方的一套難以實現(xiàn)中國的近代化的結論;最終表達了對于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的期盼。

從蔣先生的結論中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必須要進行近代化才能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需要走中國自己的近代化道路。這是一位身在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中國真正要走的路。其實在之后的歷史我們也都知道,真正符合中國國情的近代化才真正獲得了成功。

那么,我們從蔣先生的書中可以學習到什么呢?

我認為真正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是那份世界史觀。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下,用全面的,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將中國放在整個世界的大背景下進行研究,這種領先于當時并且仍然適用于今日的史觀才是這本書最大的財富。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在當時的世界已經(jīng)可以進行世界范圍的溝通,中國已經(jīng)進入了世界,所以用世界史觀的眼光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才可能有真正改變現(xiàn)狀的結論。因為身在世界變革的浪潮中是很難獨善其身的。而且這份研究的史觀在當今更值得我們去學習。拒絕孤立地看問題,將眼光放在全世界,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繼續(xù)我們中華民族的現(xiàn)代化。

“國人不缺乏歷史知識,缺乏的是歷史觀點?!边@樣看來其實這也是中國近代紛繁復雜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培育先進的歷史觀點才能更好地研究歷史,從而打開尋覓未知的未來的大門。

所以說《中國近代史》的偉大之處并不是這本書對于歷史的記載有什么吸引人要求的地方,真正偉大的是這份萌芽的全球史觀。讀這本書,真正的收獲就是對史觀的認識以及對全球史觀的初步了解。如果想要真正達成幾百年來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那么這份全球史觀對于歷史層面以及更高的層面來說都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之一。這就是這本書真正的貢獻。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4】

這本書之前看過兩遍,分別是一年前和一個月前。在那兩次中我看得很快,讀來整體覺得此書通俗易懂,清新感人,而重點則是在對史實的了解上,對作者也不是十分熟悉的。讀了之后覺得無論是字面的還是頭腦中,自己并沒努力留下什么痕跡,所以就有了這第三次的閱讀。

本書一個總論和五章內容,薄薄一小冊,卻貫穿了中國19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zhàn)爭到20世紀抗日戰(zhàn)爭前的近百年的歷史??傮w思路是外患、內憂以及四個救國方案。之前從導師那得知這是一本好書,后來發(fā)現(xiàn)在近代史研究中它的確算是一本傳世性的經(jīng)典著作,盡管蔣是以“初步報告”寫出的書。下面將筆者總結該著值得稱道的幾點記錄下,暫且作為粗淺的讀后感受就教于大家。

1.近代歷史寫作的主旨。

現(xiàn)在我們要研究我們的近代史,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我們尤其要分析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我們如果能找出我國近代史的教訓,我們對于抗戰(zhàn)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了。

這是蔣廷黻先生在總論末尾的一段話。我很欣賞的原因是他強調對“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的分析,這是一個做到容易做好很難的要求。從書中蔣對外國列強、中國頑固派、剿夷派、撫夷派、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維新、革命等等分析中,我能夠感受到由客觀和深刻帶來的感動,具體可見下文的展開。

2.新異的人物評價

蔣對近代歷史上“粉墨登場”的種.種人物進行了評價,對諸如頑固派、義和團、太平天國雖然不乏正面的描述:認為"他們(頑固派)也是愛國份子",但重點揭示了他們的愚昧和無知。諸如以民心抵抗洋槍洋炮;義和團興起的原因居然還有:"說教士來中國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國人的心眼以煉丹藥;又一說教士竊取嬰孩腦髓,室女紅九"。還"拿著他們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陰陽瓶、九連環(huán)、如意鉤、火牌、飛劍及其他法寶,與洋人作戰(zhàn)"。

對林則徐、琦善、丁汝昌和劉步蟾進行了顛覆性的評價。對了林則徐和琦善,我們心目中的他們形象正如當時士大夫和咸豐:一個百戰(zhàn)百勝、忠君愛國,一個是奸臣,收受洋人賄賂。而蔣認為林則徐:"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斗?!詾樽约旱拿u比國事重要,因為他當時覺悟到中國較之與西洋的落后而不敢公開提倡"。而琦善:"把中外強弱的懸殊看清楚了公開的宣傳了,但是士大夫階級不信他們。而且他們無自信心,對民族亦無信心,只聽其自然,不固振作,不圖改革。我們不責備他們,因為他們是不足責的"。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丁汝昌和劉步蟾,我們一直將他們作為這次海戰(zhàn)中的英勇烈士來看待。蔣用大量的篇幅對這次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進行了分析。"我方原定艦隊排'人'字陣勢,由定遠、鎮(zhèn)遠兩鐵甲船居先,稱戰(zhàn)斗之主力?!瓌⑾铝畎?人'字陣完全倒置,定遠、鎮(zhèn)遠兩鐵甲船居后,兩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先。劉實膽怯,倒置的原故想圖自全。這樣一來陣線亂了,小船的人員都心慌了,而且日本得乘機先攻我們的弱點了"。當時的"定遠船上丁不懂英文,泰樂爾不懂中文,兩人只好比手勢交談。不久炮手即開火,而第一炮就誤中自己的望臺,丁受重傷,全戰(zhàn)不再指揮,泰樂爾亦受輕傷"??磥砗芏嗟囊郧八^的史實并沒有想象那么簡單。

3.理性敘說歷史的方式

該書作為一歷史研究著作在歷史敘述上,充分閃爍著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正如蔣廷黻先生自己認為的,歷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實的客觀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而他的具體敘說歷史的方式做法也值得稱道。比如在敘述鴉片戰(zhàn)爭之后,蔣提出一個分析性很強的問題:為什么道光年間的中國人不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就起始維新呢?因為如果那樣的話中國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這是蔣那時甚至我們現(xiàn)在的人眼中極渴望發(fā)生的狀態(tài)。所以蔣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他就分析出一點一點的原因來,非常具有說服力。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在書中很多可以看見,對很復雜的事情娓娓道來。此外,蔣先生分析事件和人物常能旁征博引,比如將曾國藩的軍隊建設與軍閥割據(jù)相聯(lián)系。因為曾國藩起頭的中國私有武力是以后軍閥割據(jù)的起源。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5】

同學們,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為少年兒童,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生活,在家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社會有好人的熱心幫助,就是一種幸福。

今天,我要講一位好民警褚媽媽的故事。她叫褚少華,是一位交警大隊的女警察,在她們當?shù)赜幸粋€叫玲玲的小學生,她父親因病去世后,母親又得了重病,不幸讓玲玲家中一貧如洗,上學遇到了困難。當民警褚少華得知這個情況后,心揪得緊緊的,來到玲玲家說:“孩子上學是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能耽誤?。 庇谑?,她決定用自己的工資資助玲玲上學。每到開學的時候,就按時給玲玲送衣服和學習用品。有一年的冬天,天氣突然變冷,玲玲還穿著單薄的衣服,褚少華立即買來一件羽絨服、一雙旅游鞋及學習用品,專程送到玲玲的學校。玲玲從民警褚少華手中接過羽絨服,感動的留下了眼淚,哭著說:“媽媽,穿上您送來的羽絨服,我又能上學了……”之后,褚少華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另外一個村,為劉良、趙玉琴等家庭特困兒童送來棉衣。3年來,褚少華還先后資助了4名失學兒童,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這位民警阿姨“褚媽媽”。

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像褚媽媽這樣的好心人,讓不幸的兒童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才能做好“幸福中國”的建設者。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6】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盡管有一些民族敗類,但是清政府和廣大愛國官兵也進行了一些英勇的戰(zhàn)斗,涌現(xiàn)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也出現(xiàn)了前仆后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zhàn)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zhèn)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zhèn)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zhàn)中表現(xiàn)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劉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各地民眾自發(fā)抗日,都體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fā)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xiàn)了大量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兩次大規(guī)模農(nóng)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nóng)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XX年爆發(fā)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nóng)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捍衛(wèi)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xiàn)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7】

翻開這本書,思緒仿佛也隨著翻動的書頁飛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滿是傷痕。我聽見,一聲聲,痛苦的呻吟,一聲聲,絕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讀歷史類書籍的人,在我看來,歷史往往太過真實,歷史不是一個作家能夠創(chuàng)作的作品,歷史就是真實存在的,發(fā)生過的的事。相較于歷史而言,我更喜歡其他類型的作品,在我看來,很多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歡杯具,我看完一個悲傷的故事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我,這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墒菤v史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沒辦法告訴我自我,以往沒有那么多因為戰(zhàn)爭流血流淚,因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人們,也沒有辦法告訴我自我有些屈辱,有些殘忍,有些可怕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于那一段慘痛的歷史,我的認識是,中國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觀念的腐朽,經(jīng)濟蕭條,清王朝腐敗,清政府昏庸無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無能,慈禧奢侈無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膽小怕事,目光短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琦善崇洋媚外,買主求榮。林則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謀,卻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國藩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打下了基礎,康有為梁啟超,主持百日維新,向西方努力尋找真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提出三民主義……

當我翻開這本書,一段段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啊展開,我告訴自我,這不是創(chuàng)作的故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我懷著沉重的心境,開始看這本書,開始走進那一段沉痛的歷史。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8】

對于蔣廷黻這個名字,我是非常陌生的。直到拿到他所寫的這本近代史,看到有關于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這樣一位人物。他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政界,他都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所寫的這本書是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在他的筆下娓娓道來,通俗易懂。

這本僅有五萬余字的小冊子,并不是像一般史書那樣單純地按照時間為順序去敘述,而是在歷史變遷內在聯(lián)系上先后承繼、轉合變幻。他是在以史為鑒、以史經(jīng)世的思想支配下,全書四章分別為外患、內憂、自強運動、瓜分和民族復興。

外患主要是簡述清政府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慘敗后簽訂不平等的條約,并沒有進行徹底的維新改革。朝中官員分為剿夷和撫夷,主剿者自大狂傲,主撫者一昧妥協(xié)。兩者都沒能正確認識中國當時的情形,從而進行積極的改革,統(tǒng)治者更是毫無遠見,使中國更加落后于西方國家。

內憂是指清政府遭到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沖擊。洪秀全領導的運動,那是不可能復興民族,興旺國家的。他只對宗教革命及種族革命十分積極,而對于社會革命是消極的,“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曾國藩帶領湘軍最終戰(zhàn)勝洪秀全。

自強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及文祥從英法聯(lián)軍的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京外的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也開始學習西方的機械。然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宣告了這次運動的失敗。原因何在?這些人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這遠遠不夠的。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教育、經(jīng)濟,而且必須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政治制度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那就沒法真正走向近代化,沒法救國救民族。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地刺激國人,康有為提倡進行變法運動。然而新政卻又失敗了,西太后及頑固派又一次破壞了改革政治制度的機會。民間的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卻后來還是給袁世凱當做亂民,派兵圍剿。義和團的后果是《辛丑條約》。作者認為只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能救國救民,是民族“唯一的復興的路徑”。

這本書是作者在國家、民族處于抗日戰(zhàn)爭危急關頭所寫,整理了近百年的史事,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這一段歷史,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了解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經(jīng)過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努力才換來的。歷史用鮮血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今天我們理應奮發(fā)圖強,復興民族。正確對待歷史,以史為鑒,有助于我們自強自立。

對于蔣廷黻這個名字,我是非常陌生的。直到拿到他所寫的這本近代史,看到有關于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這樣一位人物。他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政界,他都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所寫的這本書是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在他的筆下娓娓道來,通俗易懂。

這本僅有五萬余字的小冊子,并不是像一般史書那樣單純地按照時間為順序去敘述,而是在歷史變遷內在聯(lián)系上先后承繼、轉合變幻。他是在以史為鑒、以史經(jīng)世的思想支配下,全書四章分別為外患、內憂、自強運動、瓜分和民族復興。

外患主要是簡述清政府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慘敗后簽訂不平等的條約,并沒有進行徹底的維新改革。朝中官員分為剿夷和撫夷,主剿者自大狂傲,主撫者一昧妥協(xié)。兩者都沒能正確認識中國當時的情形,從而進行積極的改革,統(tǒng)治者更是毫無遠見,使中國更加落后于西方國家。

內憂是指清政府遭到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沖擊。洪秀全領導的運動,那是不可能復興民族,興旺國家的。他只對宗教革命及種族革命十分積極,而對于社會革命是消極的,“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曾國藩帶領湘軍最終戰(zhàn)勝洪秀全。

自強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及文祥從英法聯(lián)軍的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京外的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也開始學習西方的機械。然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宣告了這次運動的失敗。原因何在?這些人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這遠遠不夠的。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教育、經(jīng)濟,而且必須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政治制度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那就沒法真正走向近代化,沒法救國救民族。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地刺激國人,康有為提倡進行變法運動。然而新政卻又失敗了,西太后及頑固派又一次破壞了改革政治制度的機會。民間的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卻后來還是給袁世凱當做亂民,派兵圍剿。義和團的后果是《辛丑條約》。作者認為只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能救國救民,是民族“唯一的復興的路徑”。

這本書是作者在國家、民族處于抗日戰(zhàn)爭危急關頭所寫,整理了近百年的史事,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這一段歷史,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了解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經(jīng)過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努力才換來的。歷史用鮮血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今天我們理應奮發(fā)圖強,復興民族。正確對待歷史,以史為鑒,有助于我們自強自立。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9】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翻開這本書,思緒仿佛也隨著翻動的書頁飛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滿是傷痕。我聽見,一聲聲,痛苦的呻吟,一聲聲,絕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讀歷史類書籍的人,在我看來,歷史往往太過真實,歷史不是一個作家可以創(chuàng)作的作品,歷史就是真實存在的,發(fā)生過的的事。相較于歷史而言,我更喜歡其他類型的作品,在我看來,很多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歡悲劇,我看完一個悲傷的故事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這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但是歷史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沒辦法告訴我自己,曾經(jīng)沒有那么多因為戰(zhàn)爭流血流淚,因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人們,也沒有辦法告訴我自己有些屈辱,有些殘忍,有些可怕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于那一段慘痛的歷史,我的認識是,中國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觀念的腐朽,經(jīng)濟蕭條,清王朝腐敗,清政府昏庸無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無能,慈禧奢侈無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膽小怕事,目光短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琦善崇洋媚外,買主求榮。林則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謀,卻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國藩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打下了基礎,康有為梁啟超,主持百日維新,向西方努力尋找真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提出三民主義

當我翻開這本書,一段段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啊展開,我告訴自己,這不是創(chuàng)作的故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我懷著沉重的心情,開始看這本書,開始走進那一段沉痛的歷史。

一點點讀下去,我開始對那一段歷史,那一段歷史里的人有了不一樣的,更深的理解。我開始意識到或許我不應該把那一段慘痛的歷史賬都算在清政府和士大夫的頭上,至少這不能全怪他們。我們沒有辦法去苛責那些從來沒有了解過西方的人,讓他們明白中西方的差距,讓他們意識到中國急需改革,但是還是覺得他們的意識過于麻痹。他們一直在閉關鎖國中坐著自己的春秋大夢,就像蔣先生在書中寫到的那樣:到了十九世紀,我們只能在國際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中國人,不分漢滿,仍然試圖閉關自守,要維持歷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根本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我們希望當時的他們能有更高的覺悟,有更長遠的眼光,對西方世界有更深的認識,然而他們沒有。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但是,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知道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知道中國應該以以夷制夷,但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己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同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己,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己的名譽得以保全。但是,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很多時候,再去讀歷史,就像是站在上帝視角去俯瞰世事。或許就是這樣,我們會去感慨,會去氣憤,會去惋惜。

在我的印象里,我所知道的琦善大概是一個備受苛責的人,看過很多對他的形容,說他是舊官僚,說他膽小怕事所以主和,更有甚者說他是賣國賊。大多時候,琦善都被拿來與林則徐作對比,用來突出林則徐的愛國,忠義,有遠見。

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琦善卻有了新的認識,雖然現(xiàn)在琦善在我心里不是英雄,但是至少,我發(fā)現(xiàn)他也并不是像我之前以為的那樣,是個膽小怕事主和的舊官僚。就像蔣廷黻先生評價那樣:琦善與鴉片戰(zhàn)爭的關系,在軍事方面,無可稱贊,亦無可責備。在外交方面,他實在是遠超時人,因為他審察中外強弱的形勢和權衡利害的輕重,遠在時人之上。的確,我們就不應該把一場打不贏的戰(zhàn)爭怪在某一個人的頭上,我們沒法說刀槍棍打不過洋槍洋炮是因為一個大臣的過錯。在蔣先生的書中,我認識了一個誠實的琦善,他知道沒落的清王朝沒法與興起的近代化英國相抗衡,他認識到化外蠻夷的實力而不惜一切去撫,他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保全中國。可惜這種誠實在別人看來是失了國體,這種誠實無異于是一種怯懦。但是,在我現(xiàn)在看來,琦善擔的起中國近代外交第一人的稱號。

或許有的時候事實也并不是我們所想的樣子,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歷史永遠是最偉大的,最公正的裁判,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有一個公平的判斷。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0】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500字范文:

老師推薦的那么多本書,我最喜歡蔣廷黻老先生的《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正文內容其實很短。短小卻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講的東西,娓娓道來。結合老師的授課內容,再反復看這本書,覺得自己看待歷史的角度,比以前開闊了許多,文化底蘊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許。

網(wǎng)絡上,總流傳著很多有道理的話,其中有一句我覺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個人看了一本書,聽了別人一番話,就覺得自己的價值觀都變了,那他大抵是個井底之蛙。在歷史這方面,我承認我只是個坐井觀天的人。因此,這本書和這門課帶給我的影響,在認知歷史方面是徹底的。風靡學生群體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兩本,就覺得它無聊看不下去了。所以,這本《中國近代史》含著老師的部分內容對應講解,真真是的非常對我的口味。非常感謝老師,那么用心地準備課堂,那么耐心地講授內容,那么極力地推薦了一本《中國近代史》。

收獲最大的,莫過于:歷史是客觀的??磿奥犞v,相關初中有講到的內容,會不自覺想起初中老師如何講授(高中讀理科,上的歷史課都是渣滓而已)。初中的歷史老師,也是可以把歷史通過一些短短的綱領,講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當講到近代史中國人備受屈辱這段,初中老師含著極為強烈的個人色彩,連帶著我也覺得那時候的外國人怎么那么可惡??稍谶@書中,多次講到一些外國人友好的舉動,像使團來訪,要求建立大使館;傳教士傳授先進的科學知識,都是促進中國發(fā)展的。是中國人自傲,愚昧,生生錯過很多能讓自己改變的機會。

就像蔣廷黻先生說的:“鴉片戰(zhàn)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一開始不由覺得都是中國人活該,再回味時,那些偏頗于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念頭都沒有了。的確,我們的失敗是注定的。我們強大時,傳統(tǒng)思維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壓著中國人,讓我們對外來文化,毫無寬容心可言,我們的視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頭觀望,也不過是上面那一點點景色。若沒有人洗凈自身反封建的東西,再帶領其他人更新觀念,中國那時是毫無勝算可言的。鴉片戰(zhàn)爭前,由馬戛爾尼主領的英國使團拜訪中國,“獅子號”軍艦的說明書中國人拆都沒拆過,代表人類翱翔天際的第一步的熱氣球展示,以及先進的軍事手段,中國人都不屑一顧,還出言不遜,毫無大國氣度可言。慘痛的教訓已經(jīng)付出,我們中國人應該更多的去了解他們,傳承他們,勿忘國恥,奮發(fā)向上。

那段歷史無論有多屈辱,多不堪,都應該積極地正視——了解外國人如何欺負我們的同時,更應正視自己做錯的地方。既要講外國人怎么攻打我們,掠奪我們;更要講,我們如何無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錯失機會。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讓我們對那段歷史的看法有偏頗,我能理解國家的用意,讀后感.但卻不能認同。我們簽訂條約時,由于完全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爭所不當爭,棄所不當棄?!痘㈤T條約》時,國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協(xié)定關稅、治外法權這種涉及國家主權的東西?;ヅ墒构?jié)這種要求,中國人從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的一百年前開始,更是拒絕、拒絕、再拒絕?!赌暇l約》后,中國人仇外心里表現(xiàn)之一是殺外國人,可他們當中,有許多都是無辜的,耆英要求嚴厲執(zhí)行國法,被人罵洋奴……這些錯誤,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正確區(qū)分別人的善意與敵意,這一點,到今天,對于中國人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另外,我更想說的是:知己知彼這一點,無論是那時,還是現(xiàn)在,中國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xiàn)代中國強大起來了,可論起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了解,中國人又有多少?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文化都了解甚少(爭著去申遺的中國人,對那些文化遺產(chǎn)背后的東西又是否曾主動去了解呢?)更不用說其他國家了,都只會道出表層膚淺的東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敵意》這一文章中大談相比于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對于這個觀點,很是贊同。

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真的是讓我知道了更多那段歷史背后的真實故事,先生的評論,也很精準。也許以后學者會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論的東西。但無疑,先生的著作,還可以繼續(xù)走很遠很遠的路。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篇11】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400字:

這套書入手有7年了,終于讀完了。對于一個所有的歷史知識都來自于中學課本并且已經(jīng)還給歷史老師的人,這套書脈絡清晰地將歷史發(fā)展的起承轉折娓娓道來,讓我如沐春風般的把近代歷史又復習了一遍…

原著是用英文寫的,英文版原名叫The Rise of Moden China,我覺得更能表現(xiàn)本書的精髓,一個現(xiàn)代中國的崛起過程。中文名太過中庸,可能因此會失去一些讀者。

作者徐中約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他以超越意識形態(tài)、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歷史事件,參考了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從1600年到2002年四百多年中華民族掙扎歷程的史學巨著。

沒有國內官方史學簡單粗暴的意識形態(tài)論調,也擺脫了西方漢學的陰影。本書一經(jīng)問世,就榮獲大獎,逐漸成為中西方讀者研究近代中國必讀的史書,并在一些美國大學成為經(jīng)典教材。

這套書是從香港帶回來的,國內也引進了,但是對于某些歷史片段被閹割得很厲害…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模板


大家一口氣讀完作品之后,想必都有很多想說的話,我們不妨書寫一篇讀后感,將對于作品的認同和感悟記錄下來。一篇優(yōu)質的作品需要具備哪些方面?下面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幫大家編輯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1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該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fā)現(xiàn)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后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zhàn)敗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說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后來,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敗了。

不過好幾場對外戰(zhàn)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希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于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zhàn)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zhàn)爭失敗以后,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墒嵌?,法,德三國卻在后來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助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占領中國北方。最后,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后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tǒng),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該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2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500字范文:

老師推薦的那么多本書,我最喜歡蔣廷黻老先生的《中國近代史》。這本書正文內容其實很短。短小卻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講的東西,娓娓道來。結合老師的授課內容,再反復看這本書,覺得自己看待歷史的角度,比以前開闊了許多,文化底蘊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許。

網(wǎng)絡上,總流傳著很多有道理的話,其中有一句我覺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個人看了一本書,聽了別人一番話,就覺得自己的價值觀都變了,那他大抵是個井底之蛙。在歷史這方面,我承認我只是個坐井觀天的人。因此,這本書和這門課帶給我的影響,在認知歷史方面是徹底的。風靡學生群體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兩本,就覺得它無聊看不下去了。所以,這本《中國近代史》含著老師的部分內容對應講解,真真是的非常對我的口味。非常感謝老師,那么用心地準備課堂,那么耐心地講授內容,那么極力地推薦了一本《中國近代史》。

收獲最大的,莫過于:歷史是客觀的??磿奥犞v,相關初中有講到的內容,會不自覺想起初中老師如何講授(高中讀理科,上的歷史課都是渣滓而已)。初中的歷史老師,也是可以把歷史通過一些短短的綱領,講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當講到近代史中國人備受屈辱這段,初中老師含著極為強烈的個人色彩,連帶著我也覺得那時候的外國人怎么那么可惡??稍谶@書中,多次講到一些外國人友好的舉動,像使團來訪,要求建立大使館;傳教士傳授先進的科學知識,都是促進中國發(fā)展的。是中國人自傲,愚昧,生生錯過很多能讓自己改變的機會。

就像蔣廷黻先生說的:“鴉片戰(zhàn)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一開始不由覺得都是中國人活該,再回味時,那些偏頗于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念頭都沒有了。的確,我們的失敗是注定的。我們強大時,傳統(tǒng)思維固化,一座五指山似的壓著中國人,讓我們對外來文化,毫無寬容心可言,我們的視野都在五指山下那么一小片,即便抬頭觀望,也不過是上面那一點點景色。若沒有人洗凈自身反封建的東西,再帶領其他人更新觀念,中國那時是毫無勝算可言的。鴉片戰(zhàn)爭前,由馬戛爾尼主領的英國使團拜訪中國,“獅子號”軍艦的說明書中國人拆都沒拆過,代表人類翱翔天際的第一步的熱氣球展示,以及先進的軍事手段,中國人都不屑一顧,還出言不遜,毫無大國氣度可言。慘痛的教訓已經(jīng)付出,我們中國人應該更多的去了解他們,傳承他們,勿忘國恥,奮發(fā)向上。

那段歷史無論有多屈辱,多不堪,都應該積極地正視——了解外國人如何欺負我們的同時,更應正視自己做錯的地方。既要講外國人怎么攻打我們,掠奪我們;更要講,我們如何無知愚昧,如何沾沾自喜,如何錯失機會。像初高中教材改得讓我們對那段歷史的看法有偏頗,我能理解國家的用意,讀后感.但卻不能認同。我們簽訂條約時,由于完全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爭所不當爭,棄所不當棄?!痘㈤T條約》時,國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而不是協(xié)定關稅、治外法權這種涉及國家主權的東西?;ヅ墒构?jié)這種要求,中國人從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的一百年前開始,更是拒絕、拒絕、再拒絕?!赌暇l約》后,中國人仇外心里表現(xiàn)之一是殺外國人,可他們當中,有許多都是無辜的,耆英要求嚴厲執(zhí)行國法,被人罵洋奴……這些錯誤,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正確區(qū)分別人的善意與敵意,這一點,到今天,對于中國人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另外,我更想說的是:知己知彼這一點,無論是那時,還是現(xiàn)在,中國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F(xiàn)代中國強大起來了,可論起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了解,中國人又有多少?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文化都了解甚少(爭著去申遺的中國人,對那些文化遺產(chǎn)背后的東西又是否曾主動去了解呢?)更不用說其他國家了,都只會道出表層膚淺的東西而已。朱焱先生在《日本人的善意和敵意》這一文章中大談相比于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中國人對日本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對于這個觀點,很是贊同。

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真的是讓我知道了更多那段歷史背后的真實故事,先生的評論,也很精準。也許以后學者會研究出更多,甚至是推翻先生理論的東西。但無疑,先生的著作,還可以繼續(xù)走很遠很遠的路。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3

閱讀《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

在我原有的印象里,林則徐是一個民族英雄。小學時便有《虎門銷煙》一課文,講的是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煙,于一八三九年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英國鴉片?!八蚱渲鲝垏澜f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而萬古流芳,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而我也大抵是仰慕他的。而閱讀完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后,我對歷史原有的印象與觀念受到了根本性的顛覆,對林則徐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以蔣廷黻的眼光來看,林則徐是一個典型的晚清士大夫形象。他空談而高調,只知抵御夷族的方法是“民心可用”,卻提不出具體的、確切的措施;他自私自保,在廣東目睹了西洋的利槍利炮,深知一味“剿夷”中國將沒有出路,卻不敢違背當時清議而犧牲自己名譽,不敢提出改革的主張。在蔣廷黻眼里,林則徐是矛盾而悲劇的。

“從民族的歷史看,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眹胰遮吽ト酰宄氖看蠓騻儏s還在夢中繼續(xù)沉睡。

《南京條約》簽訂后,仇外心理日益加劇。地方官吏因為條約的緣故私人利益受到打擊;外國人進入廣州城使廣州人感覺尊嚴受損;五口通商使得上海日盛一日,廣州富商受其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剿夷派又抬頭了。徐廣縉晉升兩廣總督,他寫信問林則徐驅夷之法,而林則徐說“民心可用”。

“民心可用”,這是中國歷史上被說濫的四個字。林則徐身上有著士大夫的空談高調,他只知民心可用,卻不知道民心如何用,況且民心固不可失,但拯救中國卻更需內政外交的雙重努力。他所寄予重望的民心在英法聯(lián)軍侵華之時毫無抵抗。英法打進廣州城,人民反而幫助他們把藩臺衙門的庫銀抬上英船。

林則徐是如此矛盾而悲劇的一個人。他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的士大夫階層,正氣凜然,清廉正直。而他又如其他士大夫一樣,被清議制約,重個人名譽過于重國家前途。他看清了中國的未來,卻不敢犧牲自己,喚起其他人一同改革。他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他之后,中國的近代化之路還很漫長。

中國的近代史,實則是古老中國遍體鱗傷的近代化歷程,多方面多角度的注重這種變化的過程,才是正確認識歷史大勢的關鍵。蔣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正是幫助我們了解近代歷史變化流轉的絕佳著作。

歷史不是數(shù)字也不是年代人物,而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是所有人共同作用的結果,包羅所有的必然和偶然,這種奇妙的規(guī)律,才是歷史的魅力之所在。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4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墒?,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明白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明白中國應當以以夷制夷,可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我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一樣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我,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我的名譽得以保全??墒?,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5

懷著崇敬的心態(tài)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于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說:“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边@個話頗有分量。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在鴉片戰(zhàn)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后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jīng)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薄叭P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蛟S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chuàng)的學術傳統(tǒng),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tài)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tǒng)”所取代。這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可以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很輕松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該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么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么產(chǎn)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帶給自己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6

同學們,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為少年兒童,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生活,在家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社會有好人的熱心幫助,就是一種幸福。

今天,我要講一位好民警褚媽媽的故事。她叫褚少華,是一位交警大隊的女警察,在她們當?shù)赜幸粋€叫玲玲的小學生,她父親因病去世后,母親又得了重病,不幸讓玲玲家中一貧如洗,上學遇到了困難。當民警褚少華得知這個情況后,心揪得緊緊的,來到玲玲家說:“孩子上學是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能耽誤啊!”于是,她決定用自己的工資資助玲玲上學。每到開學的時候,就按時給玲玲送衣服和學習用品。有一年的冬天,天氣突然變冷,玲玲還穿著單薄的衣服,褚少華立即買來一件羽絨服、一雙旅游鞋及學習用品,專程送到玲玲的學校。玲玲從民警褚少華手中接過羽絨服,感動的留下了眼淚,哭著說:“媽媽,穿上您送來的羽絨服,我又能上學了……”之后,褚少華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另外一個村,為劉良、趙玉琴等家庭特困兒童送來棉衣。3年來,褚少華還先后資助了4名失學兒童,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這位民警阿姨“褚媽媽”。

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像褚媽媽這樣的好心人,讓不幸的兒童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才能做好“幸福中國”的建設者。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7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400字:

這套書入手有7年了,終于讀完了。對于一個所有的歷史知識都來自于中學課本并且已經(jīng)還給歷史老師的人,這套書脈絡清晰地將歷史發(fā)展的起承轉折娓娓道來,讓我如沐春風般的把近代歷史又復習了一遍…

原著是用英文寫的,英文版原名叫The Rise of Moden China,我覺得更能表現(xiàn)本書的精髓,一個現(xiàn)代中國的崛起過程。中文名太過中庸,可能因此會失去一些讀者。

作者徐中約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他以超越意識形態(tài)、階級、黨派、種族和文化的眼光,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地看待歷史事件,參考了巨量不同語種的檔案文獻及研究著述,以跨學科的方法寫就這部描述從1600年到2002年四百多年中華民族掙扎歷程的史學巨著。

沒有國內官方史學簡單粗暴的意識形態(tài)論調,也擺脫了西方漢學的陰影。本書一經(jīng)問世,就榮獲大獎,逐漸成為中西方讀者研究近代中國必讀的史書,并在一些美國大學成為經(jīng)典教材。

這套書是從香港帶回來的,國內也引進了,但是對于某些歷史片段被閹割得很厲害…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8

為什么歷史上以往十分強盛的中國,到了近代會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極端困苦為什么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之后,中國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為什么有了黨的領導之后,我們的祖國會日益強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國主義的侵華史,是一部反動政府的投降賣國史,但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奮斗史!

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清王朝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在整個社會經(jīng)濟中占著絕對優(yōu)勢,清朝封建統(tǒng)治日趨腐朽,無力抵抗外來侵略,為資本主義入侵供給了機會。

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西方列強用武力迫使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經(jīng)過《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侵奪中國主權和巨額財富,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財政、文教、國防等大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則盲目自大、閉關自守,到外國資本主義打進來后只經(jīng)過短暫對抗,當明白外國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權,而是要通商貿(mào)易和掠奪財富,便開始屈膝投降,出賣民族利益,把鎮(zhèn)壓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敵視人民的丑惡嘴臉。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法戰(zhàn)爭期間,中國在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與法國侵略者簽訂出賣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實行妥協(xié)投降路線,壓制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致使戰(zhàn)爭全面失敗。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慈禧為首的清朝權貴逃亡西安。戰(zhàn)爭結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一副丑惡奴才嘴臉。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各自在不一樣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割據(jù)一方,混戰(zhàn)不已,北洋軍閥政府走馬燈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見,腐敗無能、軟弱透頂、閉關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根源。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集錦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專題“《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推薦內容。

閱讀了作品之后,我們一般對于這個作品都會有自己的感悟,讀過一本書后寫讀后感能讓我們更透徹的領悟作品,你知道在書寫讀后感的過程當中如何突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特別編輯了“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1

閱讀《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

在我原有的印象里,林則徐是一個民族英雄。小學時便有《虎門銷煙》一課文,講的是林則徐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禁煙,于一八三九年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英國鴉片。“他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而萬古流芳,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而我也大抵是仰慕他的。而閱讀完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后,我對歷史原有的印象與觀念受到了根本性的顛覆,對林則徐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以蔣廷黻的眼光來看,林則徐是一個典型的晚清士大夫形象。他空談而高調,只知抵御夷族的方法是“民心可用”,卻提不出具體的、確切的措施;他自私自保,在廣東目睹了西洋的利槍利炮,深知一味“剿夷”中國將沒有出路,卻不敢違背當時清議而犧牲自己名譽,不敢提出改革的主張。在蔣廷黻眼里,林則徐是矛盾而悲劇的。

“從民族的歷史看,鴉片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眹胰遮吽ト酰宄氖看蠓騻儏s還在夢中繼續(xù)沉睡。

《南京條約》簽訂后,仇外心理日益加劇。地方官吏因為條約的緣故私人利益受到打擊;外國人進入廣州城使廣州人感覺尊嚴受損;五口通商使得上海日盛一日,廣州富商受其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剿夷派又抬頭了。徐廣縉晉升兩廣總督,他寫信問林則徐驅夷之法,而林則徐說“民心可用”。

“民心可用”,這是中國歷史上被說濫的四個字。林則徐身上有著士大夫的空談高調,他只知民心可用,卻不知道民心如何用,況且民心固不可失,但拯救中國卻更需內政外交的雙重努力。他所寄予重望的民心在英法聯(lián)軍侵華之時毫無抵抗。英法打進廣州城,人民反而幫助他們把藩臺衙門的庫銀抬上英船。

林則徐是如此矛盾而悲劇的一個人。他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的士大夫階層,正氣凜然,清廉正直。而他又如其他士大夫一樣,被清議制約,重個人名譽過于重國家前途。他看清了中國的未來,卻不敢犧牲自己,喚起其他人一同改革。他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他之后,中國的近代化之路還很漫長。

中國的近代史,實則是古老中國遍體鱗傷的近代化歷程,多方面多角度的注重這種變化的過程,才是正確認識歷史大勢的關鍵。蔣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正是幫助我們了解近代歷史變化流轉的絕佳著作。

歷史不是數(shù)字也不是年代人物,而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是所有人共同作用的結果,包羅所有的必然和偶然,這種奇妙的規(guī)律,才是歷史的魅力之所在。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2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tài):“怨婦”心態(tài),“潑婦”心態(tài),和“情婦”心態(tài)。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可是隨著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fā)現(xiàn)作者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寫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fā)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于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xiàn)了一種誤區(qū)。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子,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墒?,如果中國不弱小,外國人又怎么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劃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于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3

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插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012年3月第6次印刷),是我在書店發(fā)現(xiàn)的頗為重要的好書。

蔣廷黻是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他的這本書寫于1938年,在民國銷量頗大。本書反映出作者受到過嚴格的現(xiàn)代西方歷史學的訓練,并且觀點頗為新穎。作者最獨特的觀點是:假如林則徐沒有被免職(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后由于不能擺平英國人,被道光免職),估計他會在廣州和英國人干起來,肯定慘敗,那樣他的一世英名將被毀掉,而對清朝卻是一件幸事,因為清朝慘敗之后必然會提前開展洋務運動20年,我們也將比日本早發(fā)展20年,以后就不會有甲午慘敗了。

這個觀點很新穎,尤其是在林則徐早已被捧為民族英雄的情況下,更是頗吸引眼球。但我仔細想想,覺得經(jīng)不起推敲。因為:(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清朝不是沒和英國打過仗,英國順著長江快打到南京了,清朝終于受不了了,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如果英國在長江三角洲的勝利不能警醒清朝,難道在廣州打敗(如果不被撤職的)林則徐,就能警醒清朝嗎?(2)即使洋務運動提前20年,如果不能從制度上做根本的改變,真的能戰(zhàn)勝日本嗎?

所以作者書生氣頗重。

該書畢竟寫于1938年,民國時期的歷史,對作者來說是“現(xiàn)代史”,所以對孫中山、蔣介石歌頌頗多。這也是我不贊成的?,F(xiàn)在我看中國近代史,逐漸形成了以下(可能比較獨特的)觀點:

1、落后國家要發(fā)展,尤其是東方落后國家,一定要經(jīng)過一段集權、獨裁時間。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不經(jīng)過這段時間,國家和地區(qū)就不可能發(fā)展。好好看看日本、韓國、我國臺灣,乃至新加坡的發(fā)展,無不如此。

題的關鍵是:(1)很多人認為一步跳入美國或英國式的民主,才是對的。(2)經(jīng)過獨裁或集權之后,一定要過度到民主社會,而不能停滯不前。兩者缺一不可。

東方國家,不走(1)而直接進入(2),成為世界先進國家的,至今沒有先例。所以必須走第(1)步,絕不能因為(2)而否定(1)!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必須及時過度到(2),否則仍然會落后,會挨打!

2、在近代史上,李鴻章、孫中山的地位過高了。

實際上,國人對李鴻章的評價已經(jīng)幾經(jīng)反復。甲午戰(zhàn)爭之后,李鴻章的名聲就臭了,一直臭到民國。然后梁啟超等人為他翻案,說無論是誰,當時都不得不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和李鴻章沒有太大關系。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也為李鴻章說好話。到了1949年之后,大陸再次把李鴻章丑化,但1990年之后又逐漸為他翻案??傊?,現(xiàn)在李鴻章基本上是個正面角色。

但我認為,李鴻章還是被大大高估了。孫中山也一樣,國共兩黨對他的評價始終很高,都有歷史原因。但真正細觀歷史,我認為他被嚴重高估了。算了不展開了,重要人物總是充滿爭議。

3、有些人的地位過低,比如左宗棠。

左宗棠收復新疆,從清朝到民國,再到現(xiàn)在,我們都認為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我越看近代史,越覺得左宗棠的見識極高,遠遠超過同時代的中國人。但是,我國對他的宣傳還是遠遠不夠,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收復新疆時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民族英雄劉錦棠(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的《劉錦棠收新疆》系列)。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左宗棠在我國(包括大陸和臺灣)的地位這么低,他的知名度遠低于岳飛、戚繼光、林則徐甚至鄧世昌,也低于曾國藩和李鴻章。

蔣廷黻對左宗棠的評價同樣不高。他認為:假如不是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當時清朝肯定有更多的力量建設海軍,琉球就不會歸于日本了。而琉球歸屬中國之后,在朝鮮的影響力也將更大。作者顯然認為琉球比新疆,東面比西面重要。

對此觀點,我同樣不表贊成。難道左宗棠不收回新疆,李鴻章就一定能收回琉球,清朝一定能戰(zhàn)勝日本嗎?幾乎不可能的。李鴻章一貫忍辱求和,不可能為了琉球和日本開戰(zhàn)。而新疆的重要性,作者顯然沒有認識到。

4、近代史嚴重低估了一些媒體思想家(“公知”)的歷史貢獻。

具體地說,梁啟超和胡適,他們不僅是文人,是公共知識分子,是思想家,而且極大地左右了歷史進程。我們似乎只是在戊戌變法時才會談到梁啟超,并認為胡適只是民國時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這都大大低估了兩人的歷史作用。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4

懷著崇敬的心態(tài)拜讀了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一書。讀完之后頗有所得。

這部書把中國近代史界定為中國近代化的歷史,中國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為本書論述的主線。

近代化對于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迫切的課題,它在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中卻又是一個緩慢和曲折的歷程。蔣廷黻不可能找出為何如此緩慢和曲折的社會根源,但他卻看到了我們民族的惰性。他說:不好的東西戰(zhàn)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了失敗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這個話頗有分量。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在不好的東西戰(zhàn)爭震撼的當初迅速走上維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書以恭親王奕訢及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即洋務運動為第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即百日維新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或曰拳匪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然而這些方案最后都挫敗了。于是本書提出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jīng)濟,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了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盤西化口號為胡適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對西方文化都不預設任何的人為限制?;蛟S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確實應為他們的勇氣所折服!

此外:本書所開創(chuàng)的學術傳統(tǒng),曾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瀾、胡繩等人的近代史研究開展之后,這個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識形態(tài)要求必定中國近代史的所謂新的學術傳統(tǒng)所取代。這本書不僅奠定了蔣氏在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沖擊的學人對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之前途命運的獨特理解。

大師之作,言簡意賅,薄薄的小冊子將中國近代史講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時所受到的中國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傾向,所以看到蔣先生的大作,真的是從眼睛到心靈都清澈無比。他不僅是從客觀的角度的講歷史,更重要的是從尊重的角度講歷史。對歷史的尊重,就是對人民的尊重。

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可以作為高中生、大學生的教材,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作為教材似的史書,它將這段歷史的前因后果很輕松地進行了梳理,這樣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這個那個條約,賠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更應該了解這段真實原歷史,太平天國的真相、為什么開放通商口岸、北洋海軍的失敗等等,近代化過程中這些恥辱是怎么產(chǎn)生的?實際上,很多傷痛或許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帶給自己的。

歷史值得我們深思!不知過去,無以圖將來。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7

終于讀完了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這套灰不溜秋的書,分上下冊。當然,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作者寫下了1600—2000年間,中國從泱泱大國淪為半殖民地,走向滅國的邊緣,而今,又回到泛泛之輩,里的重大事件。全書1083頁,以一個外國人的視野來看中國發(fā)生的一切。作者睿智,客觀,邏輯的思維,笑看過去,儼然一本通鑒。

舞臺上,依然還是只有幾個人,圍繞著權力中心,著你死我活的較量,重復著王始帝國的故事。

常拿凹面鏡看自己,顯得自己巨牛無比。拿凸面鏡看別人,大象在眼里也成了螞蟻。我只想找面平面鏡,還原真實的自我。

一部中國近代史,一部近代中國人們的苦難血淚史。書的內容國人都清楚。西方人邏輯的思維用在分析中國的事有些不妥,你站在一個邊境線外,通過一些材料,作邏輯推導,得出結論。然而,我們是醬缸文化,對邏輯免疫。

在神氣的國度里,發(fā)生神氣的事。神氣,神氣,再神氣!(最近流行咆哮體)這才是行文之道。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8

沒有教科書的教條、沒有過多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也沒有大陸版過多的刪節(jié),這版中國近代史讓人覺得更加真實。作為中國近代史,作者并沒有單獨去敘述近代中國的衰敗與民族解放運動的偉大,而是從對近代有較大影響的清朝一直寫到二十世紀末期,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們所認為的近代史范圍,但正是“超出”的這部分才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當前的圖書市場上,介紹中國近代史的書籍充塞著各大書店,但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書一樣的避重就輕,要么就是標準的主旋律,讓人看了感受不到歷史的氣息。對于這本書的大陸版則更讓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頁的書到了大陸就少了四百頁,其中缺少的內容則不言自明。當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內容之外,能夠成系統(tǒng)的寫清中國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畢竟中國這段時間發(fā)生了太多太復雜的東西。

第一歷史已經(jīng)隨著時間而消逝,書本上的第二歷史將隨著文化的傳承而代代相傳,但是歷史的真相是不容掩蓋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會一定會尊重歷史,不會將歷史用于自己的統(tǒng)治,那種《1984》下的社會必將受到人民的審判和歷史的懲罰。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9

終于把蔣廷黻(是這仨字吧)的《中國近代史》看完了,對于滿清帝國和中國人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磥須v史課本害人不淺那,提醒大家如果沒有充分的歷史知識儲備量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千萬不要輕信網(wǎng)絡上或某些書籍上的歷史和歷史分析,以防被人利用自己,適當時與家長交流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我們誤入歧途。至于歷史課本么,就當是歷史知識的.擴充,但不能完全相信其中宣揚的所有精神,否則就被成功的洗腦了……

歷史課本上告訴我們,林則徐是民族英雄,鄧世昌丁汝昌是民族英雄,琦善是“漢奸”。但當我們深入了解這些歷史人物時,會發(fā)現(xiàn)“好人”的局限性和“壞人”的閃光點。

林公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是那個被雕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賢者”——他秉公無私,疾惡如仇,是近代站起反抗外來殖民者的第一人……但當我們用觀察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視角打量這位英雄時,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局限性。不錯的,林公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體系中的集大成者,但傳統(tǒng)畢竟是傳統(tǒng),不適于當時正在飛速進步的世界。他以為中英可以一戰(zhàn),并自信滿滿以為可以戰(zhàn)勝英軍;他還以為禁煙只要把外人的煙都燒了,把外人都趕出中國就可以達到目的了;他更以為封建制度能“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但歷史證明他是錯的。皇帝把他貶到邊疆不讓他與英人正面交鋒其實是他的大幸,這保全了他在歷史中“英雄”的地位,也使他避免了清議的指摘。不過卻使統(tǒng)治階級士大夫誤以為英中戰(zhàn)爭的失敗是沒有啟用林則徐的緣故,也讓近代中國錯失了最寶貴的二十年發(fā)展時間。試想如果中國在遭遇通商戰(zhàn)爭失敗后就開始革新、開始覺醒,現(xiàn)在的世界格局又會是一個什么情況。

當然,林則徐只是一個例子,滿清的滅亡也有它的必然性。仔細研究便可發(fā)現(xiàn)那時的滿清是多么的可悲,那時的中國社會是多么可悲。

讀史最重要的還是幫助我們培養(yǎng)思維,讓我們發(fā)現(xiàn)歷史的規(guī)律,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地看待事物。

我一定要繼續(xù)讀下去,讀更多的史書,人文讀本,可能我看不懂里面所有的東西,但古人不是說了么,“開卷有益啊少年”!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

雖然我們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但是時勢造英雄,中國的英雄們經(jīng)過一番努力的戰(zhàn)斗,最終換來了今日的安寧與和平!

1921年7月1日,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終于誕生了!共產(chǎn)黨人用嶄新的理論和務實的精神為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沉寂多年的中國大地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為了拯救災難深重的祖國母親,共產(chǎn)黨人前仆后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母親不再受到欺凌,一批批共產(chǎn)黨人燃燒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那封建黑暗勢力的絞殺下,在帝國主義的炮火中,共產(chǎn)黨人用自己的脊梁筑起中華民族不朽的長城。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趕走了侵略者,帶著對光明的憧憬,一步步走出暗無天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

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都在聆聽那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終于如鳳凰涅磐般誕生了!在這個嶄新的國家,勞苦大眾第一次當家作主人,以百般熱情投入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

祖國大地萬象更新,舊貌換新顏。仰望藍天,神州飛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峽工程,曠世神奇。從此,中國人民從一個輝煌邁向另一個輝煌,東方巨龍在全世界人民驚詫的目光中騰飛、再騰飛!

掩卷長思,我慶幸我屬于這個古老而年青的國度;我慶幸我屬于這個偉大而輝煌的時代;我慶幸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5

這本書之前看過兩遍,分別是一年前和一個月前。在那兩次中我看得很快,讀來整體覺得此書通俗易懂,清新感人,而重點則是在對史實的了解上,對作者也不是十分熟悉的。讀了之后覺得無論是字面的還是頭腦中,自己并沒努力留下什么痕跡,所以就有了這第三次的閱讀。

本書一個總論和五章內容,薄薄一小冊,卻貫穿了中國19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zhàn)爭到20世紀抗日戰(zhàn)爭前的近百年的歷史。總體思路是外患、內憂以及四個救國方案。之前從導師那得知這是一本好書,后來發(fā)現(xiàn)在近代史研究中它的確算是一本傳世性的經(jīng)典著作,盡管蔣是以“初步報告”寫出的書。下面將筆者總結該著值得稱道的幾點記錄下,暫且作為粗淺的讀后感受就教于大家。

1.近代歷史寫作的主旨。

現(xiàn)在我們要研究我們的近代史,我們要注意帝國主義如何壓迫我們。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時期內的抵抗方案。我們尤其要分析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我們如果能找出我國近代史的教訓,我們對于抗戰(zhàn)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了。

這是蔣廷黻先生在總論末尾的一段話。我很欣賞的原因是他強調對“每一個方案成敗的程度和原因”的分析,這是一個做到容易做好很難的要求。從書中蔣對外國列強、中國頑固派、剿夷派、撫夷派、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維新、革命等等分析中,我能夠感受到由客觀和深刻帶來的感動,具體可見下文的展開。

2.新異的人物評價

蔣對近代歷史上“粉墨登場”的種.種人物進行了評價,對諸如頑固派、義和團、太平天國雖然不乏正面的描述:認為"他們(頑固派)也是愛國份子",但重點揭示了他們的愚昧和無知。諸如以民心抵抗洋槍洋炮;義和團興起的原因居然還有:"說教士來中國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國人的心眼以煉丹藥;又一說教士竊取嬰孩腦髓,室女紅九"。還"拿著他們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陰陽瓶、九連環(huán)、如意鉤、火牌、飛劍及其他法寶,與洋人作戰(zhàn)"。

對林則徐、琦善、丁汝昌和劉步蟾進行了顛覆性的評價。對了林則徐和琦善,我們心目中的他們形象正如當時士大夫和咸豐:一個百戰(zhàn)百勝、忠君愛國,一個是奸臣,收受洋人賄賂。而蔣認為林則徐:"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斗?!詾樽约旱拿u比國事重要,因為他當時覺悟到中國較之與西洋的落后而不敢公開提倡"。而琦善:"把中外強弱的懸殊看清楚了公開的宣傳了,但是士大夫階級不信他們。而且他們無自信心,對民族亦無信心,只聽其自然,不固振作,不圖改革。我們不責備他們,因為他們是不足責的"。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的丁汝昌和劉步蟾,我們一直將他們作為這次海戰(zhàn)中的英勇烈士來看待。蔣用大量的篇幅對這次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進行了分析。"我方原定艦隊排'人'字陣勢,由定遠、鎮(zhèn)遠兩鐵甲船居先,稱戰(zhàn)斗之主力?!瓌⑾铝畎?人'字陣完全倒置,定遠、鎮(zhèn)遠兩鐵甲船居后,兩翼的弱小船只反居先。劉實膽怯,倒置的原故想圖自全。這樣一來陣線亂了,小船的人員都心慌了,而且日本得乘機先攻我們的弱點了"。當時的"定遠船上丁不懂英文,泰樂爾不懂中文,兩人只好比手勢交談。不久炮手即開火,而第一炮就誤中自己的望臺,丁受重傷,全戰(zhàn)不再指揮,泰樂爾亦受輕傷"??磥砗芏嗟囊郧八^的史實并沒有想象那么簡單。

3.理性敘說歷史的方式

該書作為一歷史研究著作在歷史敘述上,充分閃爍著理性和智慧的光芒。正如蔣廷黻先生自己認為的,歷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實的客觀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而他的具體敘說歷史的方式做法也值得稱道。比如在敘述鴉片戰(zhàn)爭之后,蔣提出一個分析性很強的問題:為什么道光年間的中國人不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就起始維新呢?因為如果那樣的話中國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這是蔣那時甚至我們現(xiàn)在的人眼中極渴望發(fā)生的狀態(tài)。所以蔣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他就分析出一點一點的原因來,非常具有說服力。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在書中很多可以看見,對很復雜的事情娓娓道來。此外,蔣先生分析事件和人物常能旁征博引,比如將曾國藩的軍隊建設與軍閥割據(jù)相聯(lián)系。因為曾國藩起頭的中國私有武力是以后軍閥割據(jù)的起源。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6

為什么歷史上以往十分強盛的中國,到了近代會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極端困苦為什么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之后,中國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為什么有了黨的領導之后,我們的祖國會日益強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國主義的侵華史,是一部反動政府的投降賣國史,但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奮斗史!

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清王朝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在整個社會經(jīng)濟中占著絕對優(yōu)勢,清朝封建統(tǒng)治日趨腐朽,無力抵抗外來侵略,為資本主義入侵供給了機會。

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西方列強用武力迫使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經(jīng)過《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侵奪中國主權和巨額財富,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財政、文教、國防等大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則盲目自大、閉關自守,到外國資本主義打進來后只經(jīng)過短暫對抗,當明白外國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權,而是要通商貿(mào)易和掠奪財富,便開始屈膝投降,出賣民族利益,把鎮(zhèn)壓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敵視人民的丑惡嘴臉。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法戰(zhàn)爭期間,中國在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與法國侵略者簽訂出賣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實行妥協(xié)投降路線,壓制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致使戰(zhàn)爭全面失敗。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慈禧為首的清朝權貴逃亡西安。戰(zhàn)爭結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一副丑惡奴才嘴臉。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各自在不一樣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割據(jù)一方,混戰(zhàn)不已,北洋軍閥政府走馬燈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見,腐敗無能、軟弱透頂、閉關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根源。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7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翻開這本書,思緒仿佛也隨著翻動的書頁飛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滿是傷痕。我聽見,一聲聲,痛苦的呻吟,一聲聲,絕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讀歷史類書籍的人,在我看來,歷史往往太過真實,歷史不是一個作家可以創(chuàng)作的作品,歷史就是真實存在的,發(fā)生過的的事。相較于歷史而言,我更喜歡其他類型的作品,在我看來,很多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歡悲劇,我看完一個悲傷的故事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這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但是歷史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沒辦法告訴我自己,曾經(jīng)沒有那么多因為戰(zhàn)爭流血流淚,因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人們,也沒有辦法告訴我自己有些屈辱,有些殘忍,有些可怕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于那一段慘痛的歷史,我的認識是,中國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觀念的腐朽,經(jīng)濟蕭條,清王朝腐敗,清政府昏庸無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無能,慈禧奢侈無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膽小怕事,目光短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琦善崇洋媚外,買主求榮。林則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謀,卻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國藩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打下了基礎,康有為梁啟超,主持百日維新,向西方努力尋找真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提出三民主義

當我翻開這本書,一段段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啊展開,我告訴自己,這不是創(chuàng)作的故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我懷著沉重的心情,開始看這本書,開始走進那一段沉痛的歷史。

一點點讀下去,我開始對那一段歷史,那一段歷史里的人有了不一樣的,更深的理解。我開始意識到或許我不應該把那一段慘痛的歷史賬都算在清政府和士大夫的頭上,至少這不能全怪他們。我們沒有辦法去苛責那些從來沒有了解過西方的人,讓他們明白中西方的差距,讓他們意識到中國急需改革,但是還是覺得他們的意識過于麻痹。他們一直在閉關鎖國中坐著自己的春秋大夢,就像蔣先生在書中寫到的那樣:到了十九世紀,我們只能在國際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中國人,不分漢滿,仍然試圖閉關自守,要維持歷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根本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我們希望當時的他們能有更高的覺悟,有更長遠的眼光,對西方世界有更深的認識,然而他們沒有。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但是,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知道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知道中國應該以以夷制夷,但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己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同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己,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己的名譽得以保全。但是,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很多時候,再去讀歷史,就像是站在上帝視角去俯瞰世事?;蛟S就是這樣,我們會去感慨,會去氣憤,會去惋惜。

在我的印象里,我所知道的琦善大概是一個備受苛責的人,看過很多對他的形容,說他是舊官僚,說他膽小怕事所以主和,更有甚者說他是賣國賊。大多時候,琦善都被拿來與林則徐作對比,用來突出林則徐的愛國,忠義,有遠見。

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琦善卻有了新的認識,雖然現(xiàn)在琦善在我心里不是英雄,但是至少,我發(fā)現(xiàn)他也并不是像我之前以為的那樣,是個膽小怕事主和的舊官僚。就像蔣廷黻先生評價那樣:琦善與鴉片戰(zhàn)爭的關系,在軍事方面,無可稱贊,亦無可責備。在外交方面,他實在是遠超時人,因為他審察中外強弱的形勢和權衡利害的輕重,遠在時人之上。的確,我們就不應該把一場打不贏的戰(zhàn)爭怪在某一個人的頭上,我們沒法說刀槍棍打不過洋槍洋炮是因為一個大臣的過錯。在蔣先生的書中,我認識了一個誠實的琦善,他知道沒落的清王朝沒法與興起的近代化英國相抗衡,他認識到化外蠻夷的實力而不惜一切去撫,他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保全中國??上н@種誠實在別人看來是失了國體,這種誠實無異于是一種怯懦。但是,在我現(xiàn)在看來,琦善擔的起中國近代外交第一人的稱號。

或許有的時候事實也并不是我們所想的樣子,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歷史永遠是最偉大的,最公正的裁判,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有一個公平的判斷。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8

《中國近代史-奮斗的中國》讀后感2000字!

對于書,自認為并不是癡迷之人,但有一本書,我從不吝惜自己的時間,總愛一遍一遍的品讀它,就像在那久遠的時光里,饑腸轆轆的我放學回家啃起的一塊饅頭,簡單而又充實。那就是徐中約教授的著作《中國近代史——奮斗的中國》,也是我在大學時代買的最厚最重的一本書了。如今再讀,更覺歷久彌新。一本好書就像一杯好酒,經(jīng)得起歲月的釀造,愈久彌香,時間久了,書頁也開泛黃,似乎在暗示我,曾經(jīng)捧起它蹲坐在校園角落里的那段與書為伴的日子也已好些時日了。

正如前言所提到的,作者徐中約教授作為美籍華人,長期身處歐美學界,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但也試圖超越意識形態(tài)、階級、種族和文化的局限來審視中國的近代史,客觀冷靜的表達“以中國人的身份對近代中國發(fā)展進程的看法”的立場,很多歷史的解讀確實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是一段濃縮的、劇烈變化的歷史。外有西方列強入侵,內有起義、守舊、改良、革新、革命各種力量碰撞之下的社會構造的瓦解。在外力的沖擊和內部的矛盾中,中國近代社會不斷新陳代謝。在近代這個大舞臺上,各種力量、階級、人物粉墨登場,我方唱罷你登場。總有一幕幕的精彩等待著看官們,當然其中也有還沒來得及報幕,就被淹沒在歷史洪流里的遺憾,也有該要謝幕了,還有不愿下場的尷尬上演。正是它的紛繁復雜、模樣多變,才有了歷史研究、歷史閱讀的趣味。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對一系列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動機,展開了一種機智的、暗含幽默感的、富于獨到見地的陳述甚至刻畫,讓人讀來欲罷不能,在徐先生的筆下歷史不再枯燥、刻板,盡顯栩栩如生。

本書對于近代史的時間跨度,確實引起了人們一定的興趣。將我們熟知的100年的近代歷史,向前回溯到明清之際,整整橫跨了400年的歷史。實際上,本書重點描述的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段近代史,即鴉片戰(zhàn)爭直到1949年的中國。正如徐先生所說,中國人研究的是我們自己的歷史,為探究民族盛衰的原因,勢必要將眼光放得長遠。再說,歷史從來都不是割裂的,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吹雨打,輝煌耀眼的古老中華文明一直是西方人向往的精神家園,但是到了近代,那曾經(jīng)的引以為傲的偉大光環(huán)已然黯淡無光。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文明伴隨著西方的鐵器槍炮一落千丈,中國的封建社會是怎樣一步步一步步演變?yōu)楝F(xiàn)代社會的呢?近代的衰落除了制度的落后,還有原有封建思想的愚昧。

歷史的拐角處,總有那么幾個人因為顧及自己的利益得失、顏面好壞,抑或所謂的掌權者維護本該一文不值的大清尊嚴而枉顧國家人民的利益。通過一個個人物的刻畫,不免讓人神傷。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九章《第二次條約的安排——耆英的新外交》。

當中國的大門被打開,古老的東方不得不與西方展開了所謂的外交,作為外交大臣的耆英走入了歷史的舞臺中央。面對氣勢洶洶的列強,耆英只好用一種類似打太極拳的方法把兩種文明沖突合在一起卻又若即若離。書中寫到“鴉片戰(zhàn)爭后,耆英以中國與西方第一批條約的簽訂人身份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對外關系中最豐富多彩、最有生氣和最成功的人”。但是他的安撫、親善的個人外交之策,恰恰驗證了在近代中國,清政府的一味妥協(xié)、自作聰明、左右逢源的形象。那時的中西碰撞,豈是一個外交大臣能夠調解的了的,最終的耆英也就落得個自盡的悲壯下場。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除了無能為力的周旋,更多的是身處其中的人們?yōu)樯?、為自由、為強大、為明天的探索與奮斗。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這才是促使落后的儒家帝國艱難的向近代中國蛻變的真正力量。當今的中國,早已“換了人間”,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框架。當今的中國早已掙脫過去落后、挨打的境地,變身為世界強國,幾百年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就蘊含其中。

歷史是沒有盡頭的,對歷史的認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閱讀此書,最大的感觸就是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盡信書不如無書,作為一個歷史老師要有的嚴謹,將自己的歷史視野、歷史思維放得更遠。

我也思考當下的歷史教育,老師們包括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教材中所謂的學科重點,在處理歷史育人的價值方面也是顯得刻板,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忽視歷史本身的興趣、歷史的博大、歷史的多樣、看歷史問題的角度。蔣廷黻先生說過,歷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實的客觀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歷史老師絕不是一個灌輸歷史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有自己的歷史專業(yè)素養(yǎng),除了對歷史的博覽,還要有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夠為孩子們呈現(xiàn)客觀真實的歷史圖景,也能帶孩子們撥開歷史的面紗,找尋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匯總


書籍是知識的載體,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因讀書產(chǎn)生了感性的認識,我們就應該趕緊記在讀后感中,你會選擇怎么去寫一篇作品讀后感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你精心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1

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插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012年3月第6次印刷),是我在書店發(fā)現(xiàn)的頗為重要的好書。

蔣廷黻是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他的這本書寫于1938年,在民國銷量頗大。本書反映出作者受到過嚴格的現(xiàn)代西方歷史學的訓練,并且觀點頗為新穎。作者最獨特的觀點是:假如林則徐沒有被免職(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后由于不能擺平英國人,被道光免職),估計他會在廣州和英國人干起來,肯定慘敗,那樣他的一世英名將被毀掉,而對清朝卻是一件幸事,因為清朝慘敗之后必然會提前開展洋務運動20年,我們也將比日本早發(fā)展20年,以后就不會有甲午慘敗了。

這個觀點很新穎,尤其是在林則徐早已被捧為民族英雄的情況下,更是頗吸引眼球。但我仔細想想,覺得經(jīng)不起推敲。因為:(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清朝不是沒和英國打過仗,英國順著長江快打到南京了,清朝終于受不了了,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如果英國在長江三角洲的勝利不能警醒清朝,難道在廣州打敗(如果不被撤職的)林則徐,就能警醒清朝嗎?(2)即使洋務運動提前20年,如果不能從制度上做根本的改變,真的能戰(zhàn)勝日本嗎?

所以作者書生氣頗重。

該書畢竟寫于1938年,民國時期的歷史,對作者來說是“現(xiàn)代史”,所以對孫中山、蔣介石歌頌頗多。這也是我不贊成的?,F(xiàn)在我看中國近代史,逐漸形成了以下(可能比較獨特的)觀點:

1、落后國家要發(fā)展,尤其是東方落后國家,一定要經(jīng)過一段集權、獨裁時間。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不經(jīng)過這段時間,國家和地區(qū)就不可能發(fā)展。好好看看日本、韓國、我國臺灣,乃至新加坡的發(fā)展,無不如此。

題的關鍵是:(1)很多人認為一步跳入美國或英國式的民主,才是對的。(2)經(jīng)過獨裁或集權之后,一定要過度到民主社會,而不能停滯不前。兩者缺一不可。

東方國家,不走(1)而直接進入(2),成為世界先進國家的,至今沒有先例。所以必須走第(1)步,絕不能因為(2)而否定(1)!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必須及時過度到(2),否則仍然會落后,會挨打!

2、在近代史上,李鴻章、孫中山的地位過高了。

實際上,國人對李鴻章的評價已經(jīng)幾經(jīng)反復。甲午戰(zhàn)爭之后,李鴻章的名聲就臭了,一直臭到民國。然后梁啟超等人為他翻案,說無論是誰,當時都不得不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和李鴻章沒有太大關系。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也為李鴻章說好話。到了1949年之后,大陸再次把李鴻章丑化,但1990年之后又逐漸為他翻案??傊F(xiàn)在李鴻章基本上是個正面角色。

但我認為,李鴻章還是被大大高估了。孫中山也一樣,國共兩黨對他的評價始終很高,都有歷史原因。但真正細觀歷史,我認為他被嚴重高估了。算了不展開了,重要人物總是充滿爭議。

3、有些人的地位過低,比如左宗棠。

左宗棠收復新疆,從清朝到民國,再到現(xiàn)在,我們都認為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我越看近代史,越覺得左宗棠的見識極高,遠遠超過同時代的中國人。但是,我國對他的宣傳還是遠遠不夠,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收復新疆時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民族英雄劉錦棠(有興趣的可以看我的《劉錦棠收新疆》系列)。我實在不明白為什么左宗棠在我國(包括大陸和臺灣)的地位這么低,他的知名度遠低于岳飛、戚繼光、林則徐甚至鄧世昌,也低于曾國藩和李鴻章。

蔣廷黻對左宗棠的評價同樣不高。他認為:假如不是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當時清朝肯定有更多的力量建設海軍,琉球就不會歸于日本了。而琉球歸屬中國之后,在朝鮮的影響力也將更大。作者顯然認為琉球比新疆,東面比西面重要。

對此觀點,我同樣不表贊成。難道左宗棠不收回新疆,李鴻章就一定能收回琉球,清朝一定能戰(zhàn)勝日本嗎?幾乎不可能的。李鴻章一貫忍辱求和,不可能為了琉球和日本開戰(zhàn)。而新疆的重要性,作者顯然沒有認識到。

4、近代史嚴重低估了一些媒體思想家(“公知”)的歷史貢獻。

具體地說,梁啟超和胡適,他們不僅是文人,是公共知識分子,是思想家,而且極大地左右了歷史進程。我們似乎只是在戊戌變法時才會談到梁啟超,并認為胡適只是民國時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這都大大低估了兩人的歷史作用。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2

《走出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

做事情、干工作,也要有“治學”的態(tài)度。

一開始的時候顯然是望文生義了,還以為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先生的《走出中國近代史》是一本普及中國近代史知識的書呢;等收到了書并且開始讀了幾篇,才注意到這本書其實是章開沅先生多年來治學育人思想和經(jīng)驗的集子,其中收錄了章開沅先生或考訂史實、或品評文章、或吟詠抒懷、或經(jīng)世論道的歷年隨筆——嚴格來講也不是說沒有涉及到歷史,只是不那么直接罷了。

歷史是什么?簡而言之,歷史就是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人和事。歷史又有什么用呢?唐太宗李世民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苯裉斓奈覀冄芯繗v史,就是要通過全面、客觀、公正地評介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來找到某種規(guī)律,并用于指導當下和將來的實踐。這個意義或者說價值其實是一以貫之的,中外皆然。而作為一位歷史學者,在從事學術研究和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章開沅先生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具有一種史家良知。

何以謂之“史家良知”呢?舉個例子:東漢末年,賈詡的一生特別是其政治生涯中,雖不乏起伏曲折,卻終于能夠以高位高壽善終,這與其遇事奉行自全之道有著密切的關系。陳壽在著《三國志》中,既對賈詡自全行事如實記述,但又不乏回護之詞。裴松之作注則以“臣松之以為”來據(jù)實批評賈詡政治品格不良,且能夠指出陳壽之處置不當,這就是一種史家良知。而章開沅先生在他的歷史研究中,完全具備了一名歷史學家所應有的社會責任感。譬如在《走出中國近代史》一書開篇之作《讀書與做人》中,章開沅先生說,“我大學沒有畢業(yè),所以我沒有什么學歷”,而當南京大學根據(jù)政策規(guī)定可以給他補發(fā)文憑的時候,他卻沒要!原因則是——“我說我是金陵大學的學生,你發(fā)的是南京大學的文憑,我不能要?!睋Q成是別人,估計就欣然接受了。而章開沅先生卻沒有這樣做。以他的史學地位,居然連本科文憑也沒有,確實很難想象!所以確如書名,章開沅先生是在教學生以及更多的人,如何“做人”。

做人、做事,章開沅先生還講到了更多。他在《史學的品格》中,談到了史學的可貴品格究竟有哪些?首先就是要誠實,也就是要求實存真;其次是要有扎扎實實的實證功夫;第三,是要有良好的學風。最后,章開沅先生得出的結論是,“一切真正的學者應該站穩(wěn)腳跟,堅守規(guī)范,道德自律,以挽狂瀾于既倒的大無畏氣概推動良好學風的發(fā)展”。這一點,對于每一個讀者,無論是從事什么樣工作的,都具有極大的啟示作用。做任何事情,都要具備基本的品格,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為了某種需要而違背原則。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的時候寫到他為什么“就極刑而無慍色”,目的就在于要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業(yè),也就是完成今天二十四史開篇之作《史記》!而整本《走出中國近代史》所透露的,也正是章開沅先生的思想境界與事業(yè)心的體現(xiàn)。他認為,史學不僅僅是回顧過去,還應立足現(xiàn)實、面向未來,關注整個歷史的走向,以及當前人類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說的雖然是史學家做學問的根本目的,其實也是在提醒每一個人,無論做什么,如果能夠具備了“治學”的嚴謹、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那就距離成功不會有多遠了——至少,他終究會有所收獲的。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3

對于蔣廷黻這個名字,我是非常陌生的。直到拿到他所寫的這本近代史,看到有關于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這樣一位人物。他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政界,他都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所寫的這本書是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在他的筆下娓娓道來,通俗易懂。

這本僅有五萬余字的小冊子,并不是像一般史書那樣單純地按照時間為順序去敘述,而是在歷史變遷內在聯(lián)系上先后承繼、轉合變幻。他是在以史為鑒、以史經(jīng)世的思想支配下,全書四章分別為外患、內憂、自強運動、瓜分和民族復興。

外患主要是簡述清政府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慘敗后簽訂不平等的條約,并沒有進行徹底的維新改革。朝中官員分為剿夷和撫夷,主剿者自大狂傲,主撫者一昧妥協(xié)。兩者都沒能正確認識中國當時的情形,從而進行積極的改革,統(tǒng)治者更是毫無遠見,使中國更加落后于西方國家。

內憂是指清政府遭到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沖擊。洪秀全領導的運動,那是不可能復興民族,興旺國家的。他只對宗教革命及種族革命十分積極,而對于社會革命是消極的,“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曾國藩帶領湘軍最終戰(zhàn)勝洪秀全。

自強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及文祥從英法聯(lián)軍的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京外的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也開始學習西方的機械。然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宣告了這次運動的失敗。原因何在?這些人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這遠遠不夠的。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教育、經(jīng)濟,而且必須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政治制度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那就沒法真正走向近代化,沒法救國救民族。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地刺激國人,康有為提倡進行變法運動。然而新政卻又失敗了,西太后及頑固派又一次破壞了改革政治制度的機會。民間的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卻后來還是給袁世凱當做亂民,派兵圍剿。義和團的后果是《辛丑條約》。作者認為只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能救國救民,是民族“唯一的復興的路徑”。

這本書是作者在國家、民族處于抗日戰(zhàn)爭危急關頭所寫,整理了近百年的史事,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這一段歷史,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了解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經(jīng)過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努力才換來的。歷史用鮮血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今天我們理應奮發(fā)圖強,復興民族。正確對待歷史,以史為鑒,有助于我們自強自立。

對于蔣廷黻這個名字,我是非常陌生的。直到拿到他所寫的這本近代史,看到有關于他的介紹,我才知道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這樣一位人物。他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政界,他都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所寫的這本書是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在他的筆下娓娓道來,通俗易懂。

這本僅有五萬余字的小冊子,并不是像一般史書那樣單純地按照時間為順序去敘述,而是在歷史變遷內在聯(lián)系上先后承繼、轉合變幻。他是在以史為鑒、以史經(jīng)世的思想支配下,全書四章分別為外患、內憂、自強運動、瓜分和民族復興。

外患主要是簡述清政府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慘敗后簽訂不平等的條約,并沒有進行徹底的維新改革。朝中官員分為剿夷和撫夷,主剿者自大狂傲,主撫者一昧妥協(xié)。兩者都沒能正確認識中國當時的情形,從而進行積極的改革,統(tǒng)治者更是毫無遠見,使中國更加落后于西方國家。

內憂是指清政府遭到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的沖擊。洪秀全領導的運動,那是不可能復興民族,興旺國家的。他只對宗教革命及種族革命十分積極,而對于社會革命是消極的,“他的真實心志不在建設新國家或新社會,而在建設新朝代”。曾國藩帶領湘軍最終戰(zhàn)勝洪秀全。

自強運動也就是洋務運動。恭親王及文祥從英法聯(lián)軍的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在京外的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也開始學習西方的機械。然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宣告了這次運動的失敗。原因何在?這些人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這遠遠不夠的。近代化的國防不但需要近代、教育、經(jīng)濟,而且必須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政治制度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那就沒法真正走向近代化,沒法救國救民族。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列強紛紛瓜分中國。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地刺激國人,康有為提倡進行變法運動。然而新政卻又失敗了,西太后及頑固派又一次破壞了改革政治制度的機會。民間的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卻后來還是給袁世凱當做亂民,派兵圍剿。義和團的后果是《辛丑條約》。作者認為只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能救國救民,是民族“唯一的復興的路徑”。

這本書是作者在國家、民族處于抗日戰(zhàn)爭危急關頭所寫,整理了近百年的史事,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這一段歷史,了解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了解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經(jīng)過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努力才換來的。歷史用鮮血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今天我們理應奮發(fā)圖強,復興民族。正確對待歷史,以史為鑒,有助于我們自強自立。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4

為什么歷史上以往十分強盛的中國,到了近代會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極端困苦為什么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之后,中國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為什么有了黨的領導之后,我們的祖國會日益強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國主義的侵華史,是一部反動政府的投降賣國史,但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奮斗史!

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清王朝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在整個社會經(jīng)濟中占著絕對優(yōu)勢,清朝封建統(tǒng)治日趨腐朽,無力抵抗外來侵略,為資本主義入侵供給了機會。

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西方列強用武力迫使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經(jīng)過《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侵奪中國主權和巨額財富,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財政、文教、國防等大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則盲目自大、閉關自守,到外國資本主義打進來后只經(jīng)過短暫對抗,當明白外國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權,而是要通商貿(mào)易和掠奪財富,便開始屈膝投降,出賣民族利益,把鎮(zhèn)壓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敵視人民的丑惡嘴臉。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法戰(zhàn)爭期間,中國在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與法國侵略者簽訂出賣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清政府實行妥協(xié)投降路線,壓制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致使戰(zhàn)爭全面失敗。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以慈禧為首的清朝權貴逃亡西安。戰(zhàn)爭結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一副丑惡奴才嘴臉。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各自在不一樣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割據(jù)一方,混戰(zhàn)不已,北洋軍閥政府走馬燈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見,腐敗無能、軟弱透頂、閉關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根源。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5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可是,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明白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明白中國應當以以夷制夷,可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我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一樣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我,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我的名譽得以保全。可是,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6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tài):“怨婦”心態(tài),“潑婦”心態(tài),和“情婦”心態(tài)。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可是隨著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fā)現(xiàn)作者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寫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fā)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于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xiàn)了一種誤區(qū)。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子,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墒?,如果中國不弱小,外國人又怎么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劃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于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7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該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fā)現(xiàn)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后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zhàn)敗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說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后來,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敗了。

不過好幾場對外戰(zhàn)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希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于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zhàn)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zhàn)爭失敗以后,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墒嵌恚?,德三國卻在后來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助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占領中國北方。最后,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后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tǒng),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該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精選10篇)


怎樣能寫好作品的讀后感呢?讀完作品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此時我們不妨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自己心中所想。經(jīng)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xiàn)“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1

1、“摳門的皇帝”

道光皇帝是清朝乃至整個封建社會有名的節(jié)儉皇帝,崇尚節(jié)儉近乎摳門兒。面對英國的咄咄逼人,鴉片的禍國殃民,他也想有所作為,但總想著少花錢甚至不花錢就能把事情辦好,這怎么可能呢?他派林則徐赴廣東禁煙,大修軍備在即,但卻遲遲不許撥用庫款,“林的軍費大概來自行商及鹽商的捐款?!保ā吨袊贰罚?96)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七日,英軍已經(jīng)占領了定海,道光手忙腳亂地飭令沿海各省整頓海防,加強防守。然各省海防薄弱,軍備廢弛已久,軍費開支巨大,但是我們的宣宗皇帝卻不允許封疆大吏動用庫款以充軍費。他的敕令中時常不忘提醒官員們“以節(jié)糜費”,可他哪里知道,自己宵衣旰食,勤儉節(jié)約,以身作則地寄予厚望的各級官員們卻在欺上瞞下、賄賂成風、奢侈浪費、中飽私囊。

錢從來都不是靠一個皇帝身體力行地節(jié)省出來的,整飭吏治、刮骨療傷,方能上下戮力同心;張弛有度、開源節(jié)流并重,方能國庫充盈,百業(yè)興旺,百姓安居。當然皇帝提倡節(jié)儉,以身作則也無可厚非,但越過了度就適得其反了。錢應該用在刀刃上發(fā)揮其作用,而不是放在庫里等它生銹。道光皇帝還是缺乏些魄力,多了幾分平庸,在太平年代還則罷了,處于多事之秋,怎么能保境安民呢?

2、“幸運的林公”

提起林則徐,我們都知道他是虎門銷煙的大英雄,但對他在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一些細節(jié)還不甚了解,蔣先生的書中則有多處披露。他的幸運在于虎門銷煙前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大力支持;中西起沖突后雖被打壓,但獲得了輿論的支持;新帝即位后,被委以剿夷重任,但不久便重病而亡,名譽得以保全。

虎門銷煙前夕,道光皇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外國人對其發(fā)布的通告置若罔聞,他們低估了林公的信念和品格,以為他和清朝普通官員沒什么兩樣,也是前緊后松,擺架子嚇唬他們。這一回他們錯了,文忠公雷厲風行,決不退讓,不給他們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他派兵把廣州十三行圍得水泄不通,這里成了監(jiān)牢,而且還不許中國人賣糧給外國人,外商們叫苦不迭,無奈之下只得把鴉片悉數(shù)上交。林則徐大功告成后仍不走,還要鞏固戰(zhàn)果,徹底禁煙,要求外商出具甘結,保證以后不再從事鴉片貿(mào)易。英人不答應,中西沖突驟起。此時朝堂上以琦善為代表的主和派占了上風,林則徐被革職查辦,后來又被發(fā)配新疆伊犁,效力贖罪。林公雖蒙受不白之冤,然幸運地成為了整個士大夫階層學習的楷模,倍受清議派的同情與支持。林公在中西沖突中看到了中國的落后,但礙于名譽,他怕清議的指摘,把在廣東搜集的資料交給了魏源,這便有了后來的《海國圖志》。然而林公后來雖再度出山,也沒有提倡改革,向西方學習,因為他知道這不僅有損其清譽,而且阻力重重,在彼時的中

國很難辦到。新帝咸豐即位以后,內有太平天國起義,外有虎狼垂涎,朝廷內外交困,剿夷派勢力大增,年邁的林則徐又被想起,欲委以重任,但他已身患重病,不久便去世了,聲譽得以保全。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2

我發(fā)現(xiàn)大學里面總是有一些老師特別受歡迎,他們往往有三個特征:第一,能說會道;第二,教的課有新觀點;第三,教公選課。這三個特征碰到一起,學生肯定喜歡聽。人民大學的張鳴教授或許就是這樣的人。《重說中國近代史》此書就是源自他在人民大學的一門很受學生歡迎的課。

張鳴教授研究近代史,之前我也看過他一些博客和書,印象最深的是他講九一八中的張學良。感覺總是會有新的思維、新的觀點撞擊你的大腦。此書名叫重說,恰如其分,整本書對于近代中國的若干大事,提出了新的論點,不同于我們從小受到的官方歷史教育。今年距離我上大學一年級已經(jīng)過去十年,閱歷自然是在不斷增加,早期教育對自己的影響也在慢慢減退,即便如此,仍然感覺十分震撼,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想一口氣讀完,由此可以想見,剛剛接受完中學教育,上到大學的小孩,聽到這樣一門課,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張鳴教授是此領域的專家,書的內容本身作為非專業(yè)人士,好好品讀就好了,我想說的是看書過程中想到的一些別的問題。一直以來,我覺得歷史應該是一種定論,道理很簡單,因為歷史上的事情,都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早已塵埃落定,尤其中國的大學前歷史教育,以灌輸結論為主,更會加深這種印象。但隨著我讀歷史書籍的增多,我發(fā)現(xiàn)實際上歷史學術界也是存在很多爭議的,并且所謂成王敗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這又加入了干擾因素。所以歷史實際上是異常復雜的。那如何給小孩子們教授歷史課?

你可能會說,任何一門學科的前沿都存在爭議,但并不影響應用領域。小孩子的課本就用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唄。但問題是歷史太過沉重,很多人一生又不會主動讀太多的歷史書籍,這樣一來,歷史課中學到的東西可能就是所有的歷史理解了。再加上官方總會或多或少為了自己的目的,改寫歷史教材。

今年來,先后看了不少知名歷史學者的書,越來越有種感覺,研究歷史這門學問真的是需要閱歷,甚至不要說研究,就是看懂,也需要。所以想到中學時候小小年紀學那些宏大的歷史,真是勉為其難。如果你想學,那么歷史是需要用一生來品讀的。那么,也許需要更靈活的方式,完成歷史啟蒙教育。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3

暑期里,媽媽向我推薦了《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并讓我認真閱讀。媽媽說:“只有真正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才能理解并熱愛這個民族?!笨粗鴭寢屨J真的表情,我用力地點點頭。

《中國近代史》由近代的史學大師蔣廷黻編寫。這本書對我來說雖然有些晦澀難懂,但它就像一幀幀黑白影像,在我眼前徐徐展示了中華民族在十九世紀所經(jīng)歷的一段特殊的歷史。在這段歷史進程中,有些片段讓我覺得屈辱,有些讓我覺得失望,還有些讓我覺得應該有所反思。

十九世紀以前,中國沒有邦交。長久以來的閉關鎖國,讓國人一直沉浸在夜郎自大、唯我獨尊的世界里。當西方國家進行轟轟烈烈的工業(yè)革命時,國人卻在鴉片的煙霧里沉醉。當西方的大船滿載著武器大炮轟開國門時,清政府卻指望通過簽署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來換得暫時的和平。賠款、割地、開放口岸……清政府自以為是的外交成功,就像一道道猙獰的刀疤,深深地烙印在中華民族的脊背上,滿目瘡痍。

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終于讓國人懂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重要性。恭親王奕欣、曾國藩、李鴻章等開始推行內外合作以求自強的洋務運動。他們新建學堂,創(chuàng)建水師,挑選學生赴美留學,發(fā)展工業(yè)和輕工業(yè)。雖然推動中國向現(xiàn)代化走了幾步,然而西太后的專政加上原就腐敗的大清王朝體制,前進之路仍困難重重。接著戊戌六君子推行變法運動,提倡從上至下的政治改革--廢八股文和調整行政機構。而后,太后直接囚禁光緒帝,殺死譚嗣同、楊銳等人,迫使康有為和梁啟超逃亡國外。短短的一百天,戊戌變法失敗了。

清王朝滅亡后,中國又經(jīng)歷了袁世凱復辟,國民黨政府上臺執(zhí)政,但是國民黨的軍閥割據(jù)卻長達xx年之久,然后是北伐和抗日戰(zhàn)爭。整本書的講述到此戛然而止。可是,最終為什么國民黨沒有建立新中國,而由共產(chǎn)黨建立呢?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在和媽媽的討論中,我終于明白:原來國民黨是在特權階級的支持下才得以建立;而共產(chǎn)黨是革命軍,他的基礎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共產(chǎn)黨正好做到了這一點。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共產(chǎn)黨最終推翻了國民黨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讀完整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今年恰逢祖國成立70周年,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在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里茁壯成長。借用梁啟超先生的一句話:“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蔽覀兗缲撝腥A民族振興的希望,祖國未來的歷史需要我們來譜寫,我們必將用盡全力,不負眾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4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tài):“怨婦”心態(tài),“潑婦”心態(tài),和“情婦”心態(tài)。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可是隨著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fā)現(xiàn)作者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寫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fā)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于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xiàn)了一種誤區(qū)。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子,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墒牵绻袊蝗跣?,外國人又怎么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劃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于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5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后感800字!

實際上北洋軍閥整個統(tǒng)治的結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分裂,而這個分裂從開始就已經(jīng)注定了。帝制結束后,再沒有一個東西能夠統(tǒng)住這些人了。既然大家都不忠君了,我憑什么忠于你?五代十國也是如此,藩鎮(zhèn)也是如此,一旦上司不忠君了,底下就可以叛變了。只是這可能要經(jīng)過一個代際的轉換,第一代沒有撕破臉皮,第二代就可能這樣做。第二代跟第一代思路不一樣,代與代之間很多東西是會發(fā)生轉換的。

五四運動之后,中國的確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比如說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是有了共產(chǎn)主義力量的發(fā)展。雖然那個時候中國共產(chǎn)黨還是共產(chǎn)國際的一個小支部。共產(chǎn)國際開始跟中國某一勢力合作,開始找吳佩孚、陳炯明,不行,后來找孫中山,但孫中山缺少實力。除了孫中山外,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肯跟共產(chǎn)國際合作,所以共產(chǎn)國際便跟孫中山合作。但是,這個國共合作是共產(chǎn)國際跟國民黨的合作,還不是中國共產(chǎn)黨跟它的合作。發(fā)生這件事之后,中國大變化了,但大變化的前提是軍閥的分裂。

等到中國共產(chǎn)黨國共合作開始北伐的時候,軍閥的裂變已經(jīng)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就是說重新崛起的吳佩孚統(tǒng)領的所謂十四省聯(lián)軍,實際上是一個分崩離析的體系,他沒有一支自己的軍隊。吳佩孚跟孫傳芳之間,孫傳芳跟奉系,奉系自己弟兄之間,張宗昌、李景林、郭松齡之間都存在著種種矛盾,而且這些矛盾大到必須得兵戎相見不可,他們全都互相打過。孫傳芳和奉系打過,郭松齡反過奉、反過張,更不用說馮玉祥了。裂變達到這個程度,軍閥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力量了。

列寧主義帶來了一種新的力量以及非常好的機會,而且采用了新的話語體系——打倒列強、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諸如此類。這樣的話語體系跟“五四”后來的激進是有關系的。新文化運動走到最后,其中一翼就沿著某一路徑走到了布爾什維主義,走到了列寧主義?!拔逅摹钡拇_是一場很重要的運動,它的意義、它的價值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挖掘,而不僅僅是傳統(tǒng)上說的那些東西。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6

同學們,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為少年兒童,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生活,在家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社會有好人的熱心幫助,就是一種幸福。

今天,我要講一位好民警褚媽媽的故事。她叫褚少華,是一位交警大隊的女警察,在她們當?shù)赜幸粋€叫玲玲的小學生,她父親因病去世后,母親又得了重病,不幸讓玲玲家中一貧如洗,上學遇到了困難。當民警褚少華得知這個情況后,心揪得緊緊的,來到玲玲家說:“孩子上學是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能耽誤??!”于是,她決定用自己的工資資助玲玲上學。每到開學的時候,就按時給玲玲送衣服和學習用品。有一年的冬天,天氣突然變冷,玲玲還穿著單薄的衣服,褚少華立即買來一件羽絨服、一雙旅游鞋及學習用品,專程送到玲玲的學校。玲玲從民警褚少華手中接過羽絨服,感動的留下了眼淚,哭著說:“媽媽,穿上您送來的羽絨服,我又能上學了……”之后,褚少華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另外一個村,為劉良、趙玉琴等家庭特困兒童送來棉衣。3年來,褚少華還先后資助了4名失學兒童,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這位民警阿姨“褚媽媽”。

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像褚媽媽這樣的好心人,讓不幸的兒童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才能做好“幸福中國”的建設者。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7

《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翻開這本書,思緒仿佛也隨著翻動的書頁飛回到了,那昏暗的日子。入眼的,滿是傷痕。我聽見,一聲聲,痛苦的呻吟,一聲聲,絕望的哀嚎。

我不是一個很喜歡讀歷史類書籍的人,在我看來,歷史往往太過真實,歷史不是一個作家可以創(chuàng)作的作品,歷史就是真實存在的,發(fā)生過的的事。相較于歷史而言,我更喜歡其他類型的作品,在我看來,很多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包含了作家自身的情感。我不喜歡悲劇,我看完一個悲傷的故事的時候我就會告訴自己,這不是一個完全真實的故事。但是歷史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沒辦法告訴我自己,曾經(jīng)沒有那么多因為戰(zhàn)爭流血流淚,因為戰(zhàn)爭流離失所的人們,也沒有辦法告訴我自己有些屈辱,有些殘忍,有些可怕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于那一段慘痛的歷史,我的認識是,中國封建制度落后,人民思想觀念的腐朽,經(jīng)濟蕭條,清王朝腐敗,清政府昏庸無能,自高自大,皇帝的懦弱無能,慈禧奢侈無度,崇洋媚外,士大夫膽小怕事,目光短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琦善崇洋媚外,買主求榮。林則徐拼死抵抗,有勇有謀,卻被奸佞陷害,不被重用,曾國藩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打下了基礎,康有為梁啟超,主持百日維新,向西方努力尋找真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提出三民主義

當我翻開這本書,一段段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啊展開,我告訴自己,這不是創(chuàng)作的故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我懷著沉重的心情,開始看這本書,開始走進那一段沉痛的歷史。

一點點讀下去,我開始對那一段歷史,那一段歷史里的人有了不一樣的,更深的理解。我開始意識到或許我不應該把那一段慘痛的歷史賬都算在清政府和士大夫的頭上,至少這不能全怪他們。我們沒有辦法去苛責那些從來沒有了解過西方的人,讓他們明白中西方的差距,讓他們意識到中國急需改革,但是還是覺得他們的意識過于麻痹。他們一直在閉關鎖國中坐著自己的春秋大夢,就像蔣先生在書中寫到的那樣:到了十九世紀,我們只能在國際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中國人,不分漢滿,仍然試圖閉關自守,要維持歷代在東方世界的光榮地位,根本否認那個日益強盛的西方世界。我們希望當時的他們能有更高的覺悟,有更長遠的眼光,對西方世界有更深的認識,然而他們沒有。

說起近代的民族英雄,我總能第一個想到林則徐,那個主持虎門硝煙,備受贊譽被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讀蔣先生的書,也讓我對這位民族英雄有了以往沒有的認識。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但是,其實不然,這是歷史對林則徐的成全,成全了林則徐的身后名。假使,當時林則徐沒有被道光皇帝撤職,那我們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沒辦法打贏的。這場戰(zhàn)爭的背后有巨大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的懸殊。誠如蔣先生所言,真正的林則徐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是百戰(zhàn)百勝的。真的林則徐是慢慢覺悟了的,他知道中國兵器不如西洋,他知道中國應該以以夷制夷,但是他不敢公開的提倡這些主張,他怕士林清議,他重視自己的名譽更甚于國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種不同的人格,每個都是我們自己,或許,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種人格,一個不愿意承認時代落后的舊時代精英,不肯公開提倡改革,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讓自己的名譽得以保全。但是,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是完全的沒有缺點的,人之所以為人,大概就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不完美性,正是這些獨特的不完美性才使得世界有更多的美麗的可能。

很多時候,再去讀歷史,就像是站在上帝視角去俯瞰世事?;蛟S就是這樣,我們會去感慨,會去氣憤,會去惋惜。

在我的印象里,我所知道的琦善大概是一個備受苛責的人,看過很多對他的形容,說他是舊官僚,說他膽小怕事所以主和,更有甚者說他是賣國賊。大多時候,琦善都被拿來與林則徐作對比,用來突出林則徐的愛國,忠義,有遠見。

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琦善卻有了新的認識,雖然現(xiàn)在琦善在我心里不是英雄,但是至少,我發(fā)現(xiàn)他也并不是像我之前以為的那樣,是個膽小怕事主和的舊官僚。就像蔣廷黻先生評價那樣:琦善與鴉片戰(zhàn)爭的關系,在軍事方面,無可稱贊,亦無可責備。在外交方面,他實在是遠超時人,因為他審察中外強弱的形勢和權衡利害的輕重,遠在時人之上。的確,我們就不應該把一場打不贏的戰(zhàn)爭怪在某一個人的頭上,我們沒法說刀槍棍打不過洋槍洋炮是因為一個大臣的過錯。在蔣先生的書中,我認識了一個誠實的琦善,他知道沒落的清王朝沒法與興起的近代化英國相抗衡,他認識到化外蠻夷的實力而不惜一切去撫,他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保全中國。可惜這種誠實在別人看來是失了國體,這種誠實無異于是一種怯懦。但是,在我現(xiàn)在看來,琦善擔的起中國近代外交第一人的稱號。

或許有的時候事實也并不是我們所想的樣子,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歷史永遠是最偉大的,最公正的裁判,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會有一個公平的判斷。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8

剛剛開始上《中國近現(xiàn)代史》課時,我心里充滿了疑惑:這段歷史我們初中學過兩遍,高中學過一遍,現(xiàn)在來到了大學,怎么還要學啊?而且內容都是雷同的,都是從鴉片戰(zhàn)爭講到至今,沒什么翻新嘛!

雖然嘴上沒說,但心里卻覺得學校如此的安排純粹是多余。老師好象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說:別看你們歷史學過好幾遍,但我現(xiàn)在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當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來。鴉片戰(zhàn)爭是哪年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發(fā)的?這些問題算是簡單的吧。誰能告訴我?不出所料,聽到這個問題后,全班同學都做低頭苦思冥想狀,半天都給不出回答。

老師的這個問題讓我意識到,雖然我們學的次數(shù)不少,但都沒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時候很用心,但等應付過考試后,就棄置不管了?,F(xiàn)在腦子里的歷史事件已所剩無幾,跟當初沒學過的一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也沒有意義。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學校安排我們再學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們記?。郝浜缶鸵ご?引申到我們身上就是:不求上進就會被淘汰!

這次學習,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多了解些中國近現(xiàn)代史,做個合格的炎黃子孫。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來,這個道理貫穿著整個歷史?;仡欉^去,無論是鴉片戰(zhàn)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著:昔日的中國因為懦弱而受盡欺凌。雖然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強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但卻不能輕易忘記這些災難深重的屈辱史,在這段時間里,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zhàn)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fā)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為起點的,戰(zhàn)敗后,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后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xié)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后來,英法在1856年又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此后又陸續(xù)有英法俄的《北京條約》、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約》、1894年中日的《馬關條約》、1900年八國聯(lián)軍的《辛丑條約》等等。

一系列的侵華戰(zhàn)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如果沒有這些侵略戰(zhàn)爭,我想,中國的現(xiàn)狀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條約不知道讓我們中國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建國以后的發(fā)展十分迅速,我們幾十年里就完成了別的國家要幾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就像我們從制造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只用了七年的時間,但美國卻要花去200年。雖然我們現(xiàn)在和美國、英國等國還有一些差距,但要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歷史背景。

其實,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fā)的。像林則徐、關天培、左寶貴、丁汝昌等批愛國將領的涌現(xiàn),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fā)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造成沉重的打擊,社會各階層的團結一致,讓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fā)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國、日本,我們應該崇拜我們中國人自己。

還記得,小時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是《社會主義好》,歌詞的最后那一句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國人也都聽過《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憑空編造的,它們的存在是有依據(jù)的。

提到中國,又會忍不住想到讓我們全體中國人自豪的紅軍長征。長征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但長征精神卻代代相傳,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種一樣。

長征途中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們的心中蕩漾,那種不屈不撓,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氣概,那種互幫互助、親密團結的合作精神,那種嚴守紀律、全心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都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我們前進。但在無數(shù)的光環(huán)下,還有許許多多同樣出色的戰(zhàn)士,他們或許沒有令人們?yōu)橹Q贊的英勇事跡,但長征精神在他們身上,同樣是熠熠生輝。

在這里敘述一個長征故事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

這是發(fā)生在紅軍過草地途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干糧。在行軍過程中,戰(zhàn)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干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饑,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只印著謝字的干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這個故事,心中感到無比沉重!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饑餓中煎熬,也不愿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對戰(zhàn)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二萬五千里,在中國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走了一圈。我們紅軍歷盡艱難,突破重圍,翻雪山,過草地,渡赤水,還要飛奪瀘定橋。從 1934年秋開始到1936年10月,這段歷程在中國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勝利樹立起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里程碑。

長征,對于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jīng)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shù)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fā)揚,在校園中發(fā)揚,在做人處事中發(fā)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fā)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fā)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歷史,給我的帶來震撼的不僅僅是長征,還有辛亥革命,百萬雄師過長江,五四運動等等。在此就不一一敘述它們給我?guī)淼氖侨绾蔚母惺芰恕?/p>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們現(xiàn)在面對的問題大多可以從歷史上找到經(jīng)驗或教訓,這對于我們今后的為人處世是非常有意義的。 學史使人明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9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該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fā)現(xiàn)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后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zhàn)敗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說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后來,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敗了。

不過好幾場對外戰(zhàn)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希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于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zhàn)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zhàn)爭失敗以后,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可是俄,法,德三國卻在后來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助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占領中國北方。最后,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后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tǒng),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該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 篇10

《中國近代史-奮斗的中國》讀后感2000字!

對于書,自認為并不是癡迷之人,但有一本書,我從不吝惜自己的時間,總愛一遍一遍的品讀它,就像在那久遠的時光里,饑腸轆轆的我放學回家啃起的一塊饅頭,簡單而又充實。那就是徐中約教授的著作《中國近代史——奮斗的中國》,也是我在大學時代買的最厚最重的一本書了。如今再讀,更覺歷久彌新。一本好書就像一杯好酒,經(jīng)得起歲月的釀造,愈久彌香,時間久了,書頁也開泛黃,似乎在暗示我,曾經(jīng)捧起它蹲坐在校園角落里的那段與書為伴的日子也已好些時日了。

正如前言所提到的,作者徐中約教授作為美籍華人,長期身處歐美學界,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但也試圖超越意識形態(tài)、階級、種族和文化的局限來審視中國的近代史,客觀冷靜的表達“以中國人的身份對近代中國發(fā)展進程的看法”的立場,很多歷史的解讀確實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是一段濃縮的、劇烈變化的歷史。外有西方列強入侵,內有起義、守舊、改良、革新、革命各種力量碰撞之下的社會構造的瓦解。在外力的沖擊和內部的矛盾中,中國近代社會不斷新陳代謝。在近代這個大舞臺上,各種力量、階級、人物粉墨登場,我方唱罷你登場。總有一幕幕的精彩等待著看官們,當然其中也有還沒來得及報幕,就被淹沒在歷史洪流里的遺憾,也有該要謝幕了,還有不愿下場的尷尬上演。正是它的紛繁復雜、模樣多變,才有了歷史研究、歷史閱讀的趣味。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對一系列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動機,展開了一種機智的、暗含幽默感的、富于獨到見地的陳述甚至刻畫,讓人讀來欲罷不能,在徐先生的筆下歷史不再枯燥、刻板,盡顯栩栩如生。

本書對于近代史的時間跨度,確實引起了人們一定的興趣。將我們熟知的100年的近代歷史,向前回溯到明清之際,整整橫跨了400年的歷史。實際上,本書重點描述的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段近代史,即鴉片戰(zhàn)爭直到1949年的中國。正如徐先生所說,中國人研究的是我們自己的歷史,為探究民族盛衰的原因,勢必要將眼光放得長遠。再說,歷史從來都不是割裂的,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吹雨打,輝煌耀眼的古老中華文明一直是西方人向往的精神家園,但是到了近代,那曾經(jīng)的引以為傲的偉大光環(huán)已然黯淡無光。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封建文明伴隨著西方的鐵器槍炮一落千丈,中國的封建社會是怎樣一步步一步步演變?yōu)楝F(xiàn)代社會的呢?近代的衰落除了制度的落后,還有原有封建思想的愚昧。

歷史的拐角處,總有那么幾個人因為顧及自己的利益得失、顏面好壞,抑或所謂的掌權者維護本該一文不值的大清尊嚴而枉顧國家人民的利益。通過一個個人物的刻畫,不免讓人神傷。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九章《第二次條約的安排——耆英的新外交》。

當中國的大門被打開,古老的東方不得不與西方展開了所謂的外交,作為外交大臣的耆英走入了歷史的舞臺中央。面對氣勢洶洶的列強,耆英只好用一種類似打太極拳的方法把兩種文明沖突合在一起卻又若即若離。書中寫到“鴉片戰(zhàn)爭后,耆英以中國與西方第一批條約的簽訂人身份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對外關系中最豐富多彩、最有生氣和最成功的人”。但是他的安撫、親善的個人外交之策,恰恰驗證了在近代中國,清政府的一味妥協(xié)、自作聰明、左右逢源的形象。那時的中西碰撞,豈是一個外交大臣能夠調解的了的,最終的耆英也就落得個自盡的悲壯下場。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除了無能為力的周旋,更多的是身處其中的人們?yōu)樯妗樽杂?、為強大、為明天的探索與奮斗。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等,這才是促使落后的儒家帝國艱難的向近代中國蛻變的真正力量。當今的中國,早已“換了人間”,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框架。當今的中國早已掙脫過去落后、挨打的境地,變身為世界強國,幾百年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就蘊含其中。

歷史是沒有盡頭的,對歷史的認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閱讀此書,最大的感觸就是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盡信書不如無書,作為一個歷史老師要有的嚴謹,將自己的歷史視野、歷史思維放得更遠。

我也思考當下的歷史教育,老師們包括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教材中所謂的學科重點,在處理歷史育人的價值方面也是顯得刻板,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忽視歷史本身的興趣、歷史的博大、歷史的多樣、看歷史問題的角度。蔣廷黻先生說過,歷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實的客觀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歷史老師絕不是一個灌輸歷史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有自己的歷史專業(yè)素養(yǎng),除了對歷史的博覽,還要有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夠為孩子們呈現(xiàn)客觀真實的歷史圖景,也能帶孩子們撥開歷史的面紗,找尋歷史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

相關推薦

  •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1000字精選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讀書時只是囫圇吞棗,那么是寫不出合格的讀后感的。我們要從哪些角度來寫作品的讀后感?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你的品鑒!...
    2023-01-16 閱讀全文
  •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模板 大家一口氣讀完作品之后,想必都有很多想說的話,我們不妨書寫一篇讀后感,將對于作品的認同和感悟記錄下來。一篇優(yōu)質的作品需要具備哪些方面?下面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幫大家編輯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2023-02-10 閱讀全文
  •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集錦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專題“《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推薦內容。閱讀了作品之后,我們一般對于這個作品都會有自己的感悟,讀過一本書后寫讀后感能讓我們更透徹的領悟作品,你知道在書寫讀后感的過程當中如何突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特別編輯了“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2023-02-22 閱讀全文
  •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匯總 書籍是知識的載體,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因讀書產(chǎn)生了感性的認識,我們就應該趕緊記在讀后感中,你會選擇怎么去寫一篇作品讀后感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你精心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2023-02-20 閱讀全文
  • 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精選10篇) 怎樣能寫好作品的讀后感呢?讀完作品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此時我們不妨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自己心中所想。經(jīng)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xiàn)“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2023-01-28 閱讀全文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讀書時只是囫圇吞棗,那么是寫不出合格的讀后感的。我們要從哪些角度來寫作品的讀后感?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幫大家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你的品鑒!...

2023-01-16 閱讀全文

大家一口氣讀完作品之后,想必都有很多想說的話,我們不妨書寫一篇讀后感,將對于作品的認同和感悟記錄下來。一篇優(yōu)質的作品需要具備哪些方面?下面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幫大家編輯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2023-02-10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專題“《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推薦內容。閱讀了作品之后,我們一般對于這個作品都會有自己的感悟,讀過一本書后寫讀后感能讓我們更透徹的領悟作品,你知道在書寫讀后感的過程當中如何突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特別編輯了“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2023-02-22 閱讀全文

書籍是知識的載體,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我讀了作品這本書,被一個個故事和人物深深的感染了,如果因讀書產(chǎn)生了感性的認識,我們就應該趕緊記在讀后感中,你會選擇怎么去寫一篇作品讀后感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編輯為你精心整理的“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

2023-02-20 閱讀全文

怎樣能寫好作品的讀后感呢?讀完作品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此時我們不妨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自己心中所想。經(jīng)過搜索整理,小編為你呈現(xiàn)“最新《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容!...

2023-01-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