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讀書筆記。
閱讀不過是給大腦提供知識材料,只有經(jīng)過思考,這些知識才有可能變?yōu)樽约旱乃枷耄喿x作品之后,能深刻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寫讀后感時要先從文中讀出情感與感悟,寫讀后感時怎樣才可以寫出動人的內容呢?下面由小編幫大家編輯的《莊子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老莊哲學的脈絡下,對幼兒的教育方法是向幼兒傳達什么,即教育內容的核心是什么。眾所周知,幼兒教育和人性教育是幼兒哲學教育中最核心的主題之一。幼兒最重要的是要學習一個社會中公認的道德規(guī)范。此時幼兒必須遵守的是道德,“應遵守的內容為何?”“違反時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問題?”等都不能強制灌輸給幼兒。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應使幼兒自己思考如何理解我與他人的關系,這種關系的核心是什么以及如何尋找相互間的連接點等,并使其能夠自發(fā)主動去理解和行動。為此,在《莊子的世界》將試圖通過老莊哲學中所主張的關系性的含義,確立幼兒哲學與人性教育的內容。
眾所周知,在中國哲學領域,可從儒家中尋求到人性教育與道德教育的核心理論。先秦儒家在親親的理論中尋找道德理論的出發(fā)點。親親是將親戚之間的親密感作為道德情感的源泉,并以把家庭道德規(guī)范擴大到社會道德規(guī)范,構建道德共同體為目標。儒家的親親倫理基于人人皆有的血緣情緒同質感為出發(fā)點,所以具有能夠適用于現(xiàn)實社會的效果和價值。雖即如此,由于判斷親密程度的基準為血緣的親疏,所以可能會存在將其意義過分地單純化的問題,甚至導致道德規(guī)范成為判斷親密程度的基準,而不是道德情緒。這在當代中國可以用費孝通老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論”來解釋。
但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不能在社會關系中消除親密因素,也不可以不以親密關系為前提說明人與人的關系。而莊子也直視這一問題,賦予了親密以新的含義,即可以理解為拋棄出于某種特定的個人情感,而追求自然的公平無私。另外老莊還賦予“親親”以孝悌等道德規(guī)范,以此批判不能妨礙或強制自然情感的相互交感以及據(jù)此而設定的人際關系。在形成了道德關系的情況下,幼兒必須思考自身行為與語言的真?zhèn)?、行動與語言使用的意圖和動機、行為與語言的使用對他人的影響是否具有妥當性等問題。
通過《莊子的世界》,我們有必要對以上老莊幼兒哲學人性教育的基本框架是如何轉化為教育內容的方法進行考察,且通過莊子關于在實際人際關系中尋求與他人之親密的觀點中得以確認。
首先,莊子強調“德友”關系的設定。老子中強調的上德無德,在《莊子》中更加具體的發(fā)展為為德不形。莊子通過魯哀公和孔子的對話強調無法呈現(xiàn)出來的內在的德,將這樣通過德與朋友結交的關系定義為德友。另外,作為這種德友關系設定的前提,莊子提出了以下三點:第一,情感一致,心意相投。所謂情感一致、心意相投是指心中沒有任何顧忌,表現(xiàn)為相視而笑,情感一致,心意相投,遂相與為友。意味著彼此間毫不顧忌的親密關系,是莊子對親密的表達。這種親密意味著受到對方與我的社會關系中所需要的行為方式的制約的自由狀態(tài),所以這與儒家重視的親親在意義上不同。
其次是情感不如率真。莊子將儒家強調的父母子女之間的必然關系也規(guī)定為命,并明確了其重要性。但在關系的確定方式上與儒家關系不同,按照道家的思維方式,否定了儒家強調規(guī)范的方式,而是采取自然表達情感的方式。這種觀點體現(xiàn)為莊子中的情感不如率真,即認為與偽裝、控制情感相比,直率地表達感情的方式效果更好,價值更高。如果能夠直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人際關系中便不必表現(xiàn)出強迫的態(tài)度。這在真親者和強親者的區(qū)分中明確的表現(xiàn)出來。莫逆于心和情莫若率是對以人際關系中的自然情緒之交感與德為媒介的溝通方式的強調。道家反對儒家之親親原理過分規(guī)范化以及其固定性,用莫逆于心重新解釋親親,主張真實情感的表達以及由此進行的交流比規(guī)范更為重要。這種特征也同樣適用于幼兒階段的社會人際關系的設定,由此可以引導幼兒與德友建立關系的實踐。根據(jù)以上老莊幼兒哲學的觀點,幼兒能夠摸索出以下幾種道德性人格的涵養(yǎng),這來自于老莊哲學中對德的說明。首先,善與信。在幼兒階段,當與其他幼兒接觸時,首先會產(chǎn)生如何做好的問題,還會產(chǎn)生如何行動能夠得到朋友的信任的問題。如果根據(jù)固定的規(guī)范體系行善和信,有時可能會出現(xiàn)規(guī)定的規(guī)范內容不能完全適用于幼兒所面臨的情況。在老子看來,善與不善、信與不信這樣的相反的規(guī)定都在規(guī)定中介入了某種特定的目的或意圖。正如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各種相對的價值構成一個和諧、有秩序的整體,我們也不能被某種特定價值埋沒,而忽視與其相對的價值。因此,老子認為,真正的善不僅僅固執(zhí)于自身的價值,而是認可多種價值并將其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推己及人,信也同理。具有這種善與信的人,在與朋友結交的時候,絲毫不會感到厭煩或無意義。而其之所以能夠堅持這種態(tài)度是因為先不陷入固定觀念,以真心對待所面對的人,將心比心。幼兒也能在自己的交友過程中充分理解對方的心情,不固執(zhí)己見,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
最后,不爭是爭。幼兒在交朋友的過程中時常會發(fā)生肢體沖突和精神沖突,具體化包括言語沖突、肢體上的沖突和小團伙孤立等。老子主張遵循自然的正常趨勢與變化以及一切存在共存的世界觀,因而不允許出現(xiàn)出于某種特定的目的或人為操縱的行為。在老子看來,以上所說的沖突當在有異于自己的特定觀點或見解而堅持己見時發(fā)生,要避免這種沖突,老莊認為應該學會謙讓,應該退讓一步,不固執(zhí)己見,根據(jù)正常的變化規(guī)律行事。
喜歡這本書,在讀中感悟著莊子留給后人的幽悠深邃的思想,感受著于丹獨到現(xiàn)代的見解。品讀著那一個個詮釋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坐在陽光房中,享受心靈的寧靜,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如此愜意的生活,真美。
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喜歡其中的一個故事:有一只小鷹,他從小跟著雞群長大,小鷹也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只雞。所以,當主人真正要放飛這只鷹的時候,怎么誘惑、怎么打罵,鷹就是飛不起來,因為它認為自己是一只不會飛的小雞。最后主人失望了,說:“我白養(yǎng)了一只雛鷹,一點用處也沒有。我把它扔了吧?!敝魅税堰@只小鷹帶到了懸崖邊,像扔一只雞崽一樣將小鷹扔下懸崖。小鷹垂直的從懸崖上掉下去,就在急速墜落的過程中,這只小鷹撲棱撲棱翅膀,在墜地之前竟突然飛起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就在從懸崖下落的高空的落差中,鷹的天性被激活了,恢復了,它知道自己的翅膀是有用的。
其實我們有多少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某種潛能從來沒有被開發(fā)出來。確實是這樣的。教師,擔負著育人的重任,開發(fā)學生潛能的責任有很多是我們應該承擔起來的。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某種激發(fā)學生潛能的情境,讓學生某個方面的潛能凸顯出來,并引導、誘導其成長為某一方面的“專才”,其實,這就是人才的培養(yǎng)和成長道路。
因為閑著無聊,剛好家里面放有一本《莊子》,遂順手拿起來讀了幾天,平常我是不愛看這些古文書的,但那天我竟真的靜下心來讀了進去,并還有所感悟。
在這個物質極度豐富的年代,人們所理想的社會本應就是此刻這個樣貌,然而這又是個精神境界極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極度焦慮。物質上的滿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莊子》——“貧也,非憊也”。貧窮不代表不快樂,相比物質生活的豐足,我們更就應重視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習慣于高效率,不肯放過一絲一毫的時間,長久下來必將感覺身心疲倦。“世人攘攘皆為過往”,不能說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它只是陳述一個道理,但在莊子看來正是因為名利而有了“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歸”。這天所提倡的就應是物質與精神的共同豐滿?!肚f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氣之辨,以游無窮”。我們能夠不用要求這么高,只要學會靜下來,將混亂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來,個性是在學習和工作當中,我們都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和困難,這些都會使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如果能做到這句話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樣不僅僅能夠讓處于奔波勞累的身體得到釋放,還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莊子》中所著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莊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無拘無束,身心不受羈絆。在這個時代雖然不可能像它所說的那樣,但亦能夠要求我們的“自由”。有了“自由”,人們能夠更加全身心的釋放,在工作中或學習中皆能夠要求這種“自由”,而這種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這種“自由”是在必須束縛下的自由,很多狀況下,束縛并不是阻礙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為了能讓我們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當今社會中出現(xiàn)了很多以前沒有出現(xiàn)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是,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將物資與身心融為一體,將精神摒棄一邊,這是萬萬不可取的,我們就應學會重視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莊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應勝過物資,因為精神世界所帶來的快樂遠遠大于物資。
《莊子》的《齊物論》我認為是很難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哲學味道太濃,而且辯證的觀點也是分分鐘把我整迷糊了。
比如莊子提出來:宇宙萬物有它開始的時候,也有它沒開始開始的時候,還有它沒開始沒開始開始的時候。宇宙有有,它還有過“無”,還有過還沒有“無”的那個無……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者者。
反正我的腦回路,已經(jīng)無法再去想象那個更早更早的時候了。
《齊物論》里“既使我與若辯矣——”的這段,今天讀著有了一點似懂非懂的感覺。
首先,莊子提出辯論的勝敗關乎對錯嗎?
其次,莊子提出辯論的對錯由誰來判斷?
而莊子的論點其實有一個前提,就是“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暗”。
這一句我不認同譯文的意思。我覺得這句的意思是“我和你互不知道真實意思,所以兩個人各受自己意識的限制”。
《金剛經(jīng)》里有一句比喻:如人入暗即無所見;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這兩句比喻,我覺得可以解釋“受其黮暗”,就是人無法看見無法看清楚的意思。
所以我理解莊子得意思是,人和人不相知,所以互相不能正確理解。
也正因為不能互相正確理解,所以才需要一個第三人去做判斷。
這讓我想起來《三體2-黑暗森林》里的黑暗森林法則。
《三體》里,三體人是意識交流,所以他們沒法隱瞞真實想法。而地球人是語言交流,所以咱們可以隱瞞真實想法。
黑暗森林法則說的是,在猜疑鏈的基礎上,黑暗森林里先暴露的一方會成為另一方的獵物,或者說先暴露的一方會被消滅。
《齊物論》辯論的這段,其實完美的闡釋了人與人之間的猜疑鏈:
——我和你觀點不同,如果讓和我觀點相同的人則無法公平判斷、如果讓和你觀點相同的人也無法公平判斷、如果讓和你我觀點都不同的人或者和你我觀點都相同的人均不能公平判斷。
所以到頭來,兩個觀點相異的人,是無法從第三人處得到兩個人想要的判斷的。因為第三人經(jīng)受不住猜疑審查。
無論第三人持各種觀點,他首先被辯論兩方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進行了審查,而審查結果就是無論如何,第三人都沒有判斷資格且無法做出公正判斷。
而回到辯論最初,會發(fā)現(xiàn),辯論判斷的基礎其實就是猜疑鏈,因為我和你不相知。因為這個不相知,所以就進入到了猜疑鏈。因為兩個人進入到猜疑鏈,第三人也進入到猜疑鏈,而后所有人都進入到了猜疑鏈。
又因為猜疑鏈,每個人失去了獲得絕對公平的機會,因為沒有任何人有判斷資格。
這一段讓我想到了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我想因為猜疑鏈的存在,實際上實體正義無論如何會有一方不認可,因為終歸有一方甚至可能是雙方都質疑第三方的判斷資格,所以程序正義顯得尤為重要了。
《齊物論》關于辯論的這一段我讀著似懂非懂,隱隱約約,隨感而發(fā),越是想越覺得深奧,不得不感嘆莊子的智慧,也感嘆莊子對人性的參透。
三體人雖然歷經(jīng)苦難,一心想尋一個穩(wěn)定星系發(fā)展和延續(xù)他們的文明,他們進化出了透明心智,不得不說,上帝給他們關了一扇門卻也打開了一扇窗。而地球人一直在一個穩(wěn)定星系安穩(wěn)的發(fā)展,我們卻受猜疑鏈的困擾,總是在互相猜疑爭斗,彼此消耗。
莊子雖然沒有去想象地外文明的樣態(tài),但他對于人性也是看的透透的了。所以他才無法給出一個解,只能留下一句問“而待彼也邪?”
好像在說:還能有什么辦法呢?
人心便是天然的鴻溝?。?/p>
以上隨感!
莊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的文章充滿了想象力,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正如《秋水》,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向我們闡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寫到:“秋水時至”河伯在自己的領域內看到“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就以為他所看到河水開闊雄壯,是無可比擬的,但當他來到海邊時,見到大海“不見水端”的遼闊壯觀時,他為自己的見識淺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只有經(jīng)過比較,才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驕傲自滿,就會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義。起義軍殺敵勇猛,于公元1644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日攻進北京城。明朝滅亡了,但李自成和起義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將士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守紀。整天吃喝玩樂,聽歌賞舞,他們忘記了他們的對手——一直想打進山海關的清軍。后來,吳三桂聯(lián)合清軍向起義軍發(fā)起進攻,竟沒有一位將士肯應戰(zhàn),李自成只好親自出馬,倉促應戰(zhàn),最終以失敗告終。短短的42天,這支強大的隊伍失去了戰(zhàn)斗力,原因在于起義軍和李自成自以為已經(jīng)勝利,有了榮華富貴,不用再擔心什么,只管享樂,放松了警惕,最終敗在清軍手里。
聯(lián)系到我們現(xiàn)代社會中,也不乏“河伯”、“李自成”這樣的人。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李自成雖然開始時攻進了北京取得了勝利,但他最后卻敗在了自己的驕傲自滿上,并為此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河伯剛開始時確實很自滿,但幸運的是,河伯繼續(xù)往下走,讓他看到了汪洋大海,當他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時,就立即改正了態(tài)度,所以,最后他受益了。故在現(xiàn)代這個物欲充實的社會中,抱著不可一世虛夸的態(tài)度,終有一天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宇宙無限,更顯得人類是多么的卑微渺小。我們只有抱著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拋棄自滿,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
大家都會知道一本叫《莊子》的書??墒强赐赀@本書都會發(fā)出許多贊嘆。于丹就把她的慷慨記錄了下來,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莊子心得》。
在百家講壇節(jié)目中也談論過這個話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領悟于丹心語。
于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窗某學院長助理,影視傳媒系系主任。20xx年春節(jié)期間在《百家講壇》欄目解讀《莊子》心得,受到觀眾熱烈。
《莊子》心得也講述了許多深奧的論語,里面講的都是莊子何許人、境界有大小、感悟與超越認識你自己,總郵路可走,談笑論生死,堅持與順應,本性與物性,心態(tài)與狀態(tài),和大道與自然。
下面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莊子這個人,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古今;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罵,說盡天下英雄,其實他的內心并不激烈。他曾經(jīng)做過漆園小吏,相當于現(xiàn)在的保管員。他一輩子就生活在一個戰(zhàn)國紛爭、戰(zhàn)亂頻仍,而到處求賢若渴的時代里。他隱居不仕,終老天年,沒有什么社會名分。莊子的生活一直是相當貧困的,經(jīng)濟抗面也很差。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比松谑?,從古至今很難看破的就是“名”與“利”兩個字。應該說,大家首先面臨的就是利益的紛擾和誘惑,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會面臨著經(jīng)濟問題,生存的困窘。莊子也不例外。
看到《種子心得》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于丹可以把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字分析的十分透徹。椰油許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人活在當下,在當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懼生死,那么我們的心靈將擁有一個多大的空間、一份多大的境界啊!是啊,每個人的境界都不同,有的人高過云端卻有些人低于云端。可是每個人只要穿透名和利,那么你個人的空間就會有許多色彩斑斕的花朵和溫暖的太陽。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莊子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她)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guī)地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價值。
往往一個人是不能輕易的認識一個事物的真正價值。每一個人都希望人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美好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認識了事物的價值,才可能獲得人生的目標。而認識一個事物自身的價值卻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
讀了《莊子心得》這本書,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了。不仿你也可以去文中了解莊子,從中受到感悟。
【篇四:莊子讀后感】
孔子被人們稱為“圣人”,把莊子稱為“神人”。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于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游》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tài)。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游》,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本搛H大鵬,充盈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芭w,其翼若垂天之云。”大格局、大氣量、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么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志。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jīng)風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習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jīng)驗的積淀,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游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fā)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有這樣一個人,這樣一個夢:他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很生動逼真的一只蝴蝶,他感到愉快而愜意!不知道自己原本是人。突然間醒過來,他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他自己。不知是自己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人呢?人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可叫作“物化”——“物我界限消解,萬物融化為一”。
這個人是莊周,這個故事叫“莊周夢蝶”。它的寓意是“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p>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莊子》。
這個年齡的我們早已經(jīng)認識到人生的一些基本問題,如宇宙起源、人類起源這一類披著科學外衣的宗教神學問題,難免會感到困惑、糾結,更在內心深處充滿了對這一問題探求的渴望。莊子不僅能讓你輕松下來,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伴侶。
無論你是什么樣的人,都可以在莊子那里有所收獲。正如葉適所說:“好文者資其辭,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濟其欲?!毕埠梦膶W藝術的人,可以在莊子那里找到一些好詞句和寫作的技巧;尋找真理的人,可以在莊子這里體驗得道的美妙和對人生的透脫理解;被世俗的忙碌搞得太累的人,可以在莊子這里得到精神上的休息;而想做壞事的人,也可以在莊子這里找到做壞事的理由。
剛剛進入高中的我們,振翅欲搏,莊子對我們說了些什么呢?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保ㄋ畢R集不深厚,她就無力負載大船;風的強度不夠大,她就無力承負起巨大的翅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若非厚海積之水,非闊天積之風,則鵬亦無知于眾人矣!
1942年金岳霖先生用英文所寫的《中國哲學》一文中這樣評價莊子說:“他的哲學用詩意盎然個的散文寫出,充滿賞心悅目的寓言,頌揚一種崇高的人生理想,與任何西方哲學不相上下。其異想天開烘托出豪放,一語道破卻不是武斷,生機勃勃而又順理成章。使人讀起來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這種懷疑主義里,可以說希臘的明朗滲入了希伯來的美妙,希伯來的美妙軟化了希臘的明朗,有幸接近這種理想的人會妙趣橫生。懷疑主義并不使他尖酸刻薄,美妙也不使他冒冒失失地勇往直前?!?/p>
所以,情感充沛而又不失理智的同學們,不妨讀一下《莊子》。其中確實有太多的屬于中國的最偉大的智慧。
莊子描述了一個殘疾圣人王駘的故事,說明一個人的德行是否充實,是否夠得上一個美德的標志(符號),不在于他的外表,而在于他的內容。王駘的圣明偉大,在于他把一切凡俗的喜怒哀樂全部淘汰,建立了超穩(wěn)定的心里架構。莊子認為修養(yǎng)境界的核心是心功,心如止水,無私無惑,無驕無贅,清可鑒人,明潔永遠。有了或者過于注意自身的好惡,就會帶來傷害,這種傷害不僅是給予自己的,也會是給予他人的。所以他認為有德之人必須“自我守持”。
對于自我守持,不止莊子提出過,孔子也有中庸化、適度化、非極端化的要求,比如他說要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等,以防干擾心智。老子也曾不遺余力地提倡虛靜心態(tài)。這些年,我把莊子、孔子、老子等圣人們的守持說當成座右銘,不斷提醒自己做懂得自我守持的人。懂得自我守持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強大的人。習慣于自我守持的黨員領導干部才可能成為強大黨的真正基石。歸根結底,領導干部做事的“度”在于“愛自己”還是“愛群眾”,“愛享受”還是“愛真理”。守持住了,把握好這個度,才能不卑不亢、顧全大局;才能說話有理、交往有節(jié);才能做成事、做好事。守持不住,把握不好這個度,就可能出現(xiàn)不該定的事擅自定;不該管的事亂插手;不該辦的事胡亂辦;不該講的話到處講。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時刻注意自我守持,才能自然而然地做到不攬權、多攬事;不干擾,多支持;不武斷,多協(xié)調,才能在工作中毫不猶豫地按政策規(guī)定辦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按組織原則辦事,按老百姓的愿望辦事。
《莊子》的內涵豐富,以上兩點只是我今年閱讀它時得到啟發(fā)的一部分,不全面也不夠深入。但是我在讀《莊子》時,已經(jīng)深深感受到了讀書對于機關干部的益處——讀書確實能夠給到自己很多思想的指導和實踐的啟發(fā),有助于自身修養(yǎng)的提高和思辨能力的增強,我將堅持下去,多讀書、讀好書,指導實際工作不斷出成效。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追逐一個夢想——自由。從個體來說,柏拉圖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孔子追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從民族來說,無數(shù)被壓迫人民為爭取自己民族的自由獨立而奮起反抗不惜流血犧牲;從國家來說,人們?yōu)閷で蟛粩喟l(fā)展提出自由新口號:經(jīng)濟要求發(fā)展“自由貿(mào)易”、“自由競爭”,一實現(xiàn)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謀求更廣泛人民利益,文化也也同樣要求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呼吸、以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面貌……人們心中對自由的呼聲從古一直綿延至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愈加洪亮,然而,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在哪里?怎么實現(xiàn)自由?我們心中久久的疑惑誰來解開?
那么不妨靜下心來,漫步于幽靜的樹木或湖畔,來品讀一番莊子的《逍遙游》,聆聽那從遠古而來的期盼,來體味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于天際。
《逍遙游》是《莊子》書中的首篇,也是莊子本人的代表作。在上《莊子研究》課程的時候,我認真地聽老師解讀了《逍遙游》這篇文章,在深入閱讀之后,我覺得莊子的確不愧是影響漢文化甚深且遠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闡述的觀念也在數(shù)千年以下不斷的對后世產(chǎn)生影響。另外,莊子也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這篇《逍遙游》看似雜亂無章,但是卻有中心思想貫串其中:他就是要人們不要一直被名韁利索牽絆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觀念或是現(xiàn)實取向的功利價值觀之中。
初見“逍遙游”三個字,很自然的聯(lián)想到這樣一幅悠然愜意的風景:一個學者立于竹筏之上,沒有船槳,竹筏順著水流漂游,兩岸青山徐徐向身后遠去。若問我莊子的自由該如何形容,很自然的想到那句“向詩人一樣自由”。但讀完并深入學習《逍遙游》一文后,才發(fā)現(xiàn)上面的兩個“很自然”的反應與莊子以及他所崇尚的“逍遙”真是差里百萬里。莊子逍遙,是近乎忘卻凡世間的一切復雜,纖塵不染的精神與靈魂上得到自由。那些詩人學者,要么觸景生情,要么因勢感懷,都是為外在客觀和內在主觀所限,不能達到真正的逍遙。
《逍遙游》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tài),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與我,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之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極而返的心理經(jīng)歷。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復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并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游。
莊子所講的“逍遙”是一種絕對的自由,而不是相對的自由。莊子把人生之最高境界描繪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那是一種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沒有功利目之、心中無我之崇高境界。只要如此,才能潛心學習,為人生之騰飛打下厚實之基礎,才能不畏險阻,翱翔于九萬里之藍天,做才能戰(zhàn)勝自我,不被榮譽所累,才能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以熱愛作為奮斗之動力。
“逍遙游”是莊子哲學的總綱,是莊子對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對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從主觀形體和客觀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提煉?!跺羞b游》的主旨是人應該擺脫一切功名利祿權勢的束縛,在精神上達到一個超然物外、悠然無為、絕對自由的境界。莊子借《逍遙游》為人們開辟了一個自由空靈、超脫時空的天地。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鉤心斗角,整天生活的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他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得是去泡網(wǎng)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閑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他,去理解它,做一個現(xiàn)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暢游。
喜歡《[薦]莊子讀書筆記1000字(通用9篇)》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筆記,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莊子讀書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毫無疑問,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交流與討論,而教育筆記可以幫老師總結教育經(jīng)驗與不足。一篇教育筆記應該從哪些方面寫呢?為此,小編花時間整理了《墨菲定律》的讀書筆記1000字,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赌贫伞方探o了我們怎么做,人生偉業(yè)的建立,不在知識乃在行。就像柳傳志老...
毋庸置疑,當我們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時,我們更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方式,而教育筆記是老師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寫教育筆記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論語》讀書筆記1000字合集”,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本網(wǎng)站。自從200X年1月在新浪的博客上帖完了《道紀》全文以來...
有請閱讀“《祝福》讀書筆記”相關內容。讀書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自己的人生,細細品味作者的作品,您一定能從中體會到什么。這時應該動筆開始撰寫一份讀后感,將有針對性的感想記錄下來。歡迎學習和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眾所周知,作為一名沒有經(jīng)驗的新老師,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教育學情況和效果進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筆記可以幫助老師總結課堂上的不足。有哪些優(yōu)秀的教育筆記值得借鑒呢?相信你應該喜歡小編整理的《時間簡史》讀書筆記10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讀完《時間簡史》,我頗有感觸。時間和光不是一種東西,這很容易想象。比如...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