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幼兒園。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斷成長!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游戲是一種認知和學習方式”,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對于3歲以下的寶寶來說,游戲是一種認知、學習的方式,它包括日常生活中廣泛的交流和活動。作為父母,怎樣融入寶寶的游戲中,更好地和他玩呢?美國早教專家瑪思博士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須具備游戲的態(tài)度。
將生活游戲化、趣味化
游戲,就是讓事情以一種好玩、有趣的方式進行。而對孩子來說,生活就是游戲。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多動動腦筋,讓生活中一些平?,嵤?比如:穿衣、喂食、洗澡等等)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給寶寶,使他從中感受到快樂。就拿給寶寶穿衣來說,你可以邊穿邊念自編的《穿衣歌》,并配上動作。這樣,不僅能增加穿衣的樂趣,還能讓孩子學到穿衣的方法。
游戲就是和孩子在一起
在和孩子游戲時,父母應該抱以這樣的態(tài)度:游戲就是和孩子在一起,讓游戲納入自己的生活。不管你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一點時間來和孩子游戲。
游戲,不在乎你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的長短,而在于你和孩子游戲的質量。也就是當你在和孩子游戲的時候,是全身心的投入,將你的全部注意力關注在孩子的身上。這樣,即使每天只有幾分鐘,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建立每天固定的親子游戲時間
為了更好地增進親子的互動,瑪思博士建議你每天和孩子有一個固定的游戲時間。以下是兩個很有效的方式:
方式1:睡前時間
從小嬰兒開始,你就可以每天在睡前給他讀故事。也許寶寶并不一定能聽懂,但是這種溫馨、恬靜的氛圍以及媽媽柔和的聲音,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能很好地刺激其語言、社交、想象、感官等能力的發(fā)展。
方式2:洗澡時間
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你可以將各種有趣的塑料玩具、防水玩具放入水中,邊洗邊讓寶寶玩,甚至還可以給他講一些洗澡故事,讓寶寶在洗澡中感受到快樂。
玩水是任何一個年齡層的孩子都喜歡的游戲,它能增強孩子感官的刺激,幫助孩子放松。
成為孩子的游戲伙伴
游戲時,很多父母會發(fā)現:孩子的興趣點和我們成人往往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走進孩子的世界,成為他的玩伴,少不了以下的付出:
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父母首先要善于觀察孩子,去真正體會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當孩子東張西望時,他是不是想要看一些東西、聽一些東西?這時,你可以拿一些顏色鮮艷、能發(fā)聲的玩具來逗引他,看看他是什么反應。當孩子將手伸出來時,他是不是想抓或摸一些東西?你不妨提供一些有觸感的毛絨玩具來給他嘗試抓玩。所以,仔細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和興奮點,是十分重要的。
跟隨孩子游戲:當你與孩子游戲時,你的作用是支持孩子、鼓勵他去玩,讓他自己發(fā)現更多有趣的內容。在游戲中,父母最好跟隨孩子的腳步,看他怎么玩,然后再融入到他的游戲中。
提供游戲的引導:和孩子游戲時,除了需要觀察、支持以外,還要有一個適當的引導。比如,你的孩子對扔的動作特別感興趣,手里一拿到積木,就到處亂扔。你只要靜靜地在一旁將積木一塊一塊撿起來,然后搭出一個房子的造型。這時他的注意力就會被新的玩法所吸引或轉移,自然就不會做破壞性的動作了。
總之,游戲是一種態(tài)度。如果你以這個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面對孩子,那么生活就會變得有趣、好玩。子樂,汝樂,眾樂樂,何樂而不為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在教育中,離不開懲罰。但是,對孩子的懲罰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不用理智、溫柔的良言善語,用皮帶抽和打耳光,如同對雕塑對象不用雕刻家的精巧雕刀,而動用了生銹的斧頭?!?/p>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點”和“錯誤”都會伴隨著他的腳步。成人如果能夠正確地運用懲罰與獎勵,不但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能夠培養(yǎng)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果孩子明白父母的懲罰是因為愛,便能夠理解或認同這樣的方式,并會越來越懂事的。
體罰能解決什么問題
英國衛(wèi)生部曾經公布過一份咨詢文件,內容是“建議修訂法例,禁止父母以任何輔助物來擊打孩子,以及用其他可以傷害孩子頭眼和耳的懲罰方式?!?/p>
英國《獨立報》針對衛(wèi)生部的文件進行報道,稱:“英國政府正考慮立法禁止以藤條、拖鞋和皮帶等物件體罰孩子,違例的父母一經定罪,或須坐牢?!蔽募贾?,英國國家統(tǒng)計辦公室針對部分家庭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fā)現85%的英國父母希望保留體罰子女的權力。
雖然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但在體罰孩子的做法上卻存在相似之處。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兒童是其父母的財富,也就是私有產品,對孩子進行打罵或其他處罰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一些父母常常因為孩子不聽話、貪玩、學習成績不好,或者說錯話、做錯事等各種原因,對孩子采取體罰、打罵的方法。從古至今,更流傳著“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錯誤說法。
《教育法》出臺之前,教師體罰學生也深受大眾認可,也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體罰之后,父母和老師都能找到理由說服孩子:打你是因為愛。《教育法》頒布之后,“為人師者”體罰學生的歷史宣告結束。但是,“為人父母者”可以體罰自己的孩子,似乎仍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教師體罰學生,會受到一系列的懲罰,父母呢?
某報曾刊登過一例成人體罰兒童致死的消息:一位家長因為孩子貪玩沒完成作業(yè)就用棍棒體罰,因為時間太久,孩子被打死了。還有一則真實的案例,說的是一個孩子因為想和父親一起外出,孩子的父親要去辦公事不能帶他,在其不聽勸告的情況下,其父一怒之下踹了他一腳,結果這個弱小的孩子便慘死在了父親的腳下。
近些年來,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每一次都會引起人們的震驚。有所不同的是,早些時候,人們對孩子以這樣的方式過早離世感到扼腕?,F在,人們的第一感覺是——打死自己的孩子也屬于刑事犯罪。體罰致死的現象尚屬少數,它是體罰孩子所造成的最惡劣后果。對于那些活蹦亂跳的兒童來說,體罰對兒童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卻比死亡還要嚴重。
體罰教育是一種“無能的教育”。
它是父母對子女的粗暴態(tài)度,也是造成兩代人內心產生隔膜、水火不容的根源之一。體罰是兒童形成不良個性心理品質的誘發(fā)劑。兒童需要安慰、需要同情、需要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成長,如果缺乏了這些因素,便只能自己默默的沉浸在孤寂里,形成孤僻的性格,同時也容易形成自卑、膽怯、畏縮等不良心理品質。兒童經常處于體罰的壓力中,內心會產生惱怒和憤恨,形成固執(zhí)和對抗的心理品質。無論父母說什么,怎么說,甚至還沒有開口,孩子就已經做好頑固反抗的準備了。
拷打、責罵和體罰永遠不能作為一種影響兒童心靈的好方法,它唯一能夠留給兒童的印象就是成人的冷酷和粗暴。這么做的結果是養(yǎng)成兒童固執(zhí)的脾氣和不可挽救的怯懦和虛偽。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征越來越明顯,那就是他們的自尊心越來越強。體罰孩子容易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損傷。父母或許會發(fā)現,自己的孩子要么越打越“皮”,要么就是從逆反、對抗發(fā)展到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狀態(tài)。
父母面對孩子的過錯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既要有愛心,又要有耐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充分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孩子之間形成良好的朋友關系。同時,要讓孩子認識到所犯錯誤的危害和原因,給孩子申辯和闡明自己觀念的機會。如此,孩子一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便會順從和接受父母的批評和幫助,也能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
另外,一些經常受到體罰的孩子,懾于父母的壓力,學會了“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不良習慣。為了掩蓋自己的過錯,慢慢地學會了撒謊。父母發(fā)現孩子撒謊的時候,往往很難控制情緒,忍不住又是一頓打罵。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孩子的任何問題都與他所成長和受教育的環(huán)境有關。所以,每一位父母在面對一個“問題孩子”的時候,都應該認真地自我檢討。父母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除了是父母之外,還是老師,甚至是“兄長”、“姐妹”、“朋友”,多重關系不僅讓孩子感覺受到了尊重,還能夠體會到心與心的和諧交融。
發(fā)現孩子喜歡說謊之后,應對其進行正面引導,并進行誠信教育,培養(yǎng)他說真話辦實事的習慣。日常生活中,成人說話、做事要一言九鼎,切忌亂給孩子許愿,放空話。勿以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要讓孩子從和諧的氛圍中認識錯誤,敞開心扉,誠懇地接受父母的指導和幫助,養(yǎng)成誠信的品行。
或許,成人從未深入地探尋過這樣的問題:一個孩子所犯的過錯是有意而為還是無心之過呢?有的父母發(fā)現孩子喜歡在家里來客人的時候大吵大鬧,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或者把最好的衣服一層層地套在身上,他們的“表現欲”在這個時候特別強烈,完全擺脫了成人的掌控,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父母開始采取打罵的方式。孩子安靜下來,跑到一邊哭泣,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錯誤都是無心之過,他們的行為表現完全出自本能。這時,成人不應隨便發(fā)火,而應明確地告訴孩子,自己和客人有事要講,請他到旁邊去玩。如孩子仍管不住自己,可規(guī)定時間讓其罰坐或罰站。在規(guī)定時間后,與孩子心平氣和講道理。
所以,如果父母未能對孩子的過錯進行說明和引導,孩子只能看到父母的“表”(責罵或體罰),卻看不到父母的“里”(愛或期望)。久而久之,孩子會將父母視為仇人,一旦無法承受壓力的時候,就會把不滿發(fā)泄到父母身上,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一位母親對心理咨詢師哭訴,孩子竟然對她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原來,這位母親在兒子做錯事情之后,習慣地打了他一巴掌,接下來發(fā)生的一幕讓她十分驚恐——孩子順手抓起一個茶杯扔了過來,差點砸到她的頭部。然后,這個孩子還惡狠狠地對他的母親說:“走著瞧,等我長大了再跟你算賬”。
每一個孩子都很愛他們的父母,無論他們哭鬧還是撒嬌,全部的希望都是得到父母的愛護。父母打孩子的初衷是教育好孩子,希望棍子、鞭子、繩子能讓孩子達到自己的期望值。不過,孩子是不會被打好的,體罰的次數越多,孩子越是不能正常成長。甚至有一天,他們會將積壓的怒火全部發(fā)泄到父母身上,那個時候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余地。在成人的面前,孩子雖然是一個弱小的個體,但他們首先是一個人,成人應該遵循他們的年齡、心理特點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提出要求在前,幫助孩子在后,發(fā)現問題及時引導,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此外,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孩子與孩子之間勢必存在差異,成人盡量不要按照某個所謂的好孩子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即使對比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要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和上進心。成人要學會用放大鏡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稍有進步馬上表揚,讓他們進步時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不要總是拿他們和別的孩子比較,更不要有不滿意的地方就在他們身上撒氣,這種做法太野蠻了。
教育孩子的時候,懲罰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它和體罰完全不同。如果孩子做了特別不好的事情時,父母可以采取“事不過三”原則。第一次是溫和的告知,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錯了,錯在哪里,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是什么;第二次是嚴厲的批評,除了再一次警告孩子之外,還應該好言相勸、耐心教導;第三次就要給予相應的懲罰了。懲罰一定說到做到,不給孩子任何的僥幸心理。
孩子還處于發(fā)展和成長階段,對于是非曲直有時缺乏正確的評判,有時難免會犯錯誤。即便是成人,有時也是難免的,所以對孩子第一次的錯誤,無論多么嚴重,也要好言相勸,耐心教導。如果同樣的錯誤還犯第二次,那就不是無意而為了,因此一定要重視起來,即使是很小的錯誤也不能輕視。這樣,每一個孩子都會知道,同一個錯誤不能犯兩次,并盡力朝這個方向努力。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在第二次的時候就向父母承認錯誤:我這次記住了,決不會再犯了。
懲罰的時候盡量避免采取體罰的手段,父母可以沒收孩子一個月的零花錢,或者明令禁止孩子接觸電腦,又或者可以用做家務來懲罰孩子,這些都是比較合理的懲罰方法。
最近,鄰居老李一直為即將參加中考的孩子發(fā)愁,說孩子經常注意力不集中、馬馬虎虎、背誦古文也非常吃力。與老李的交流過程中,筆者突然想起了正在國外學校一個實驗室的研究課題——學習障礙(LearningDisability)。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家長在抱怨孩子學習不好的同時,又說孩子其實很聰明,玩電腦、做模型都很棒。這時家長們往往都將學習成績不好歸為“課外活動”影響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浪費了孩子們的時間。
這是國內家長存在的一個普遍誤區(qū):聰明的孩子學習一定沒問題,學不好是因為不想學、懶惰或者精力被分散了。但實際上,大部分具有學習障礙孩子的智力水平與正常人無異或者高于正常人。
根據最新修訂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所述,學習障礙者是指:“在本身智力水平和所表現的學習能力上存在差異的人,但這些人并不存在視力、聽力和活動能力上的缺失,同時他們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也處于正常水平?!币簿褪钦f,這些人不能表現出他們應有的智力水平,但是他們不是殘疾人,只是在聽、說、讀、寫和數學運算能力上存在不足,無法與同齡人相比,甚至遠遠落后于同齡人。
研究學者認為,學習障礙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既有遺傳基因、腦部發(fā)育的因素,也包括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正基于此,各個領域的研究者們更多地將目光放在鑒別和診斷學習障礙上。
通常學習障礙的孩子在學業(yè)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現:1.閱讀障礙,有學習障礙的人并不是不能閱讀,他們只不過閱讀速度較一般人來說要慢一些,他們需要讀很多遍,或者一句話讀很長時間,有的孩子甚至需要指著字一個一個去讀,但是他們不管花多少時間,還是不能夠理解文章,甚至文章中的一句話。具有閱讀障礙的人占學習障礙人群的70%~80%,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群體。2.寫作障礙,是指孩子在拼寫、組織思路、整理語言方面有障礙,他們不能很好地組織思路,無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孩子因為很難與他人交流而導致不愿說話或者容易急躁。通常他們更多地被誤認為有自閉癥或者有暴力傾向。3.算數障礙,通常有此方面障礙的孩子很容易被判斷出來,因為他們在學習數學概念的時候有困難,比如不能理解公式、數量值或者時間概念,他們不能記住數學現象,對于數字的整合和公式的推導無法領會。
目前,國內對學習障礙僅限于研究階段。學習障礙這個概念沒有得到普及。很多的家長和老師傾向于將成績與努力掛鉤,但是很多孩子即使再刻苦,也很難達到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所以筆者并不想對學習障礙進行學術的探討,相反,只是希望學習障礙這個詞能夠引起更多家長和老師的重視。
在現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孩子們往前走一步都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但是他們卻被誤解,被扣上不刻苦,精力不集中的大帽子。家長們認為孩子只要聰明、智力沒有問題,學習就一定沒有問題。但是這恰恰是學習障礙的標準——智力與成績不相符。
其實,學習障礙并不是一個難以啟齒的疾病,因為學習障礙并不代表孩子以后沒有成就,相反的,有很多的例子表明有學習障礙的人以后一樣可以成功。因為具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智商方面完全與正常人無異甚至高于正常水平,他們在藝術或者體育方面的天賦很有可能高于正常人。
早晨,文博還沒進門就站在媽媽身旁哭了起來,我將他帶到旁邊,幫他擦了擦眼淚,安撫他坐下和大家一起玩玩具,可是媽媽一直站在門口看著他,他又哭著跑到媽媽身邊,直到被熊老師抱到了辦公室,待媽媽離開后才穩(wěn)定下情緒。
從媽媽口中了解到,原來文博是害怕中午吃飯才哭的。怕太多飯吃不下去,老師會罵。但實際上,文博在小班的時候吃飯非常的好,總是排在第一、第二,也不需要老師喂食或是盯著。但是因為暑期在家都由媽媽喂飯,所以,在園培養(yǎng)的用餐習慣都被打亂了。現在甚至害怕在園吃飯。媽媽早上送文博入園時,也總不忘告訴老師少給文博一點飯菜。
作為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兒園度過的開心不開心,像媽媽這樣為孩子的午餐問題這么操心,我們作為老師可以理解,但是同樣為孩子的健康考慮,我們還是希望能和媽媽達成一個共識——放手也是一種愛。孩子的食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定時定量地進餐。在幼兒園,我們給孩子的飯量雖然不是那么精確,但是孩子們之間并沒有很大差異,都具有一定的營養(yǎng)。但是如果要求老師減少飯量的話,容易早晨孩子的熱量供給不足,如果長期這樣,容易給孩子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反而需要補充專門的藥片。如果媽媽能讓文博自己在家按時按量的自己進餐,鼓勵他在幼兒園也能像大家一樣把老師盛的飯菜都消滅掉,相信我們的文博會越長越高,越長越壯。
不論何時何地,老師的出發(fā)點都是關愛孩子,只是愛的方法和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種,我們需要用耐心、用智慧去幫助孩子,有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換個方式去甘心孩子,學習——放手也是一種愛。
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個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粗暴型的、有溫柔型的還有經濟刺激型的,總而言之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條件,教育方式都會有所不同。在中國,家庭教育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九類,來看看你是屬于哪一類的吧!
1溫室栽培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現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使的家長更有精力和能力來培養(yǎng)教育子女,尤其是生在艱苦年代的家長,總是希望給予孩子最好的學習和成長條件,以彌補自己少時的缺憾。
然而,卻沒有想到,人的思慮有限,自然的造化無窮。這樣的教育方法,導致了孩子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點風吹雨打,失去了父母的照顧,卻無法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最后父母只能操心到老。
2模具制造型
這類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極為嚴格,從孩子的生活習慣、活動范圍方,到讀書的方法、興趣愛好,甚至高考專業(yè)的選擇、畢業(yè)工作的種類,都受到強制性的指導。因為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想法一定不會錯,自己是愛孩子、為孩子好的。
殊不知,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無形中抹殺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造能力,雖然不否認有一些孩子會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卻只是模型制造的“產品”,父母原形的克隆,人的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造能力,在這些克隆產品中黯然消退。
3經濟刺激型
現實的社會越來越物質化,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以物質刺激孩子為主:考第一,獎勵100;考前十名,50等等。以至最后孩子的腦袋瓜里只有一個“錢”字,做家務?可以,給錢;幫爸爸買煙?可以,給錢;幫你做作業(yè)?可以,給錢......
4極力壓榨型
這種類型的教育方式主要體現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在目前形勢下,高等教育與高中教育沒有普及,大學生的就業(yè)率很低,迫使父母對孩子提出各種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夠上一所名校,有個好的前程。在平時,孩子們都會被迫學習到晚上10點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種補習班、特長班在等待著被壓榨得燈枯油盡的孩子!
5自家蘿卜型
俗話說“自家蘿卜天大個”,在有的父母眼里,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表現不錯,那就是天才的舉動,即使表現不好,那也是別人的錯,老師的錯,學校的錯,反正自家的孩子絕對不會不好的。這種危害,相信不說你也知道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6溫和嘮叨型
有的父母性情比較溫和,孩子一出現問題時,就開始絮絮叨叨,就好像《大話西游》里的唐僧一樣,最后孫悟空受不了了只好離開。如果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可能對他們的性格形成和心理發(fā)展都很利。
7原始放縱型
有的父母因為忙著打工掙錢,或因為婚姻破裂,根本無暇顧及孩子;也有的父母認為讀書沒用,就算考上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不讀書同樣能掙大錢,于是,干脆任其自生自滅。甚至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和教師,現在雖然有“教育萬能”的理論,但卻沒有萬能的老師!
8易怒暴力型
雖然如今的教育理念并不認同打孩子,但依然有很多父母還是抱“不打不成器”的方式教育子女。尤其是在孩子做錯事,不聽話的時候,父母怒火一來,就對孩子拳腳相加。暴力調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別強,要么變得很懦弱,給孩子心理上造成的陰影,將很難消除。
9較為理想型
這一種,是作為較理想的家庭教育提出的總結,同時也可以作為補救以上一些家庭教育缺陷的建議。
重視孩子,愛孩子,但不溺愛;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但要讓他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勵的;嚴格要求孩子,但要給孩子適度的獨立空間;幼教與小學教育特別重要,這是決定孩子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以及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的重要階段;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以及良好的經濟觀念,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決定孩子日后的成就。
和孩子說話是一種藝術,需要獨特的方法和技巧。
我們試著從下面兩個例子窺知一二:
例一:孩子從幼兒園回來......
媽:“你回來了?”
子:“我回來了。”
媽:“今天在幼兒園都做了些什么?”
子:“沒做什么?!?/p>
媽:“吃什么點心?”
子:“忘記了。”
例二:孩子從幼兒園回來......
媽:“嗯!寶貝,讓媽媽看看!(專注地看了孩子一會兒)今天一定玩得很快樂?!?/p>
子:“對呀!我和劉承翰兩個一起玩搭積木,我們搭了一座動物園,然后,把許多玩具關進去當動物,很好玩哦......”
媽:“哇!聽起來真的很好玩,可惜我沒有玩到?!?/p>
子:“沒關系!下次我教你玩。”
兩個例子都是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媽媽的動機同樣是想要了解孩子今天過得好不好,做了些什么事、玩得快樂不快樂,但是結果卻相去甚遠。所以造成這樣的差異,當然不全是因為問話技巧的不同,其中也包括長久累積下來的溝通模式,親子(即雙親與孩子)關系的親密度,孩子說話的意愿,以及在幼兒園的感受等因素。然而,不可否認,問話的技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與孩子說話的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因此,父母是否擁有一顆赤子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個秘訣是和孩子密切相處,多關心孩子,了解其想法和需要。要了解孩子,就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是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tài)度?,F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也忽略了孩子的反應。但是和孩子說話時,如果不了解他們的想法及立場,而讓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會令他不舒服,他們自然而然會避免接觸,凡事不愿意向父母透露,親子間的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訣是體會孩子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假如這個時候孩子向父母哭訴,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你真沒用,還敢哭”,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適時安撫他、給予些親情慰藉,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個秘訣是了解孩子的發(fā)展有度。明白孩子的發(fā)展程度相當重要,因為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求,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訣是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奔偃缒阒篮⒆拥恼嬲康模涂梢哉f;“要?。∧阋灰黄鹑??”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對于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后不論碰到什么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第七個秘訣是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笨”,“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訣是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的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引孩子。
第九個秘訣是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親子對話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yǎng)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成為談話的素材。善用你的巧思去開發(fā)吧!
很多家長有這種困惑,為什么孩子一提到玩就興致高漲,而一讓他學習就提不起勁來,為什么孩子總是不喜歡學習呢?其實,貪玩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讓學習成為孩子的渴望,我們在此提供十條建議:
一、傾聽并和孩子談論學習生活
初入學的孩子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他們回到家會興致勃勃地向父母講述學校的學習生活,這時,家長應耐心傾聽,并和他們討論學習生活,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
二、使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
進了小學,孩子每天都要學習做功課,他需要有一個好的環(huán)境,一張自己的書桌是必不可少的。把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就會使孩子對經常在書桌上進行的學習活動感興趣。新華學習報紙書建議書桌要整潔,抽屜里要備有做各門功課所需的工具:剪刀、裁紙刀、膠水、膠帶、顏料、水彩筆、白紙等,這樣當他需要時,立刻就能找到,不會因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斷作業(yè),心生煩躁。書桌美觀舒適,孩子一有時間就會坐到這里開始他的學習活動。
三、每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當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普遍過高,他們希望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只要孩子端坐在書桌前,不管其效率如何,父母就感到欣慰,因而總是催促孩子“坐好--開始學習”。殊不知,這種做法很危險。無視孩子的心理特點,任意延長學習時間的做法會使孩子把學習和游戲對立起來,厭惡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還會養(yǎng)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新華學習報紙書建議家長切莫目興短淺,舍本逐末,不能忘記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頭等大事。日本學者認為小學階段學習興趣是頭等大事。日本學者認為小學階段學習時間“年級*10分鐘”為宜,孩子做完功課就可以玩。
四、鼓勵孩子獲得成功
對孩子不提過高的要求,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比如,低年級的孩子學會拼音和常用漢字后,可讓他們給外地的親戚寫封短信,并請求遠方的親人抽空給孩子回信,讓他們嘗到學習的實際效用,這樣能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五、試著讓孩子創(chuàng)造問題
孩子是學習的當事人,被近學習,被迫考試,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時間久了,孩子對學習生厭是可以理解的。新華學習報紙書建議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可以換一種方法,不是經常讓孩子去解答問題,而是采取讓孩子創(chuàng)造問題的學習方法。這不僅會改變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會激發(fā)討厭學習孩子的學習興趣。
新華學習報紙書建議試著讓孩子創(chuàng)造問題,孩子會考慮什么地方是要點,父母也可以在指導孩子學習時以此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會對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覺得意的地方提出問題,這對父母來說,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較擅長,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如果堅持這種學習方法,孩子就會在平常的學習中準確地抓住學習的要求和問題所在。此外,這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滿足孩子的自尊心,學習自然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讓孩子做老師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做老師去教父母,試著交換一下教和被教的地位,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場,會提高其學習的欲望,同時,為了使雙方明白,自己必須深入地學習并抓住學習內容的要點,這對于其自身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七、開展競賽
“競爭”是支配人類行動的一個重要動力。比起一個人努力,不如和對手競爭能更大地發(fā)揮自身的潛力。新華學習報紙書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讓孩子和同班同學一起學習,一起寫作業(yè),看誰寫得既快又好。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個比自己成績略高的同學作為對象,暗下決心,爭取逐步趕上和超過他。
另外,孩子的競爭對手并不限于和媽媽比賽背唐詩,看誰背得多、背得快。媽媽做家務還可以和孩子做作業(yè)比賽,如“媽媽擦玻璃,你完成這個練習,看誰做得快,現在開始”,這樣一來,孩子為了戰(zhàn)勝母親,會集中精力學習。
八、把學習計劃公之于眾
利用心理學戒煙的一種方法是,向家人或朋友公開宣布:“我要戒煙了!”這樣做,會起到一個強迫約束效果。當你忍不住想抽時,馬上就會想到:“是否會被別人笑話自己意志薄弱”可者“太沒出息了”,因此就能堅持到底:“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實行自己的計劃。”制定讀書計劃也是同一個道理,不要只自己暗下決心,而是應該向家人或朋友公開宣布:“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边@樣,才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九、利用“報酬效應”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做功課時,有想睡覺、看電視、吃零食等的誘惑時,就可反用此法。自己設定在達到某個目標或階段后,以獎賞的形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說只有達到規(guī)定的程度之后才可做自己期盼的事情。如此一來,你可能為了及早得到獎賞而專心致志地學習,并盡可能縮短學習時間以求得滿足。像這樣快樂的記憶比被迫強記更牢靠、更持久。
十、和孩子討論他的將來,可激發(fā)他讀書的意愿
每個孩子,都會有對自己的未來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讓孩子充分發(fā)表他們對將來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實際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讓孩子了解,為了自己的將來,目前辛苦讀書是必要的,從而激發(fā)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有驚喜在上演,如果曾經錯過了,那么請從現在開始從孩子的語言、動作、情智、思維去觀察,然后具體表揚、支持、最終放手,你會發(fā)現,其實有時候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一種無言的愛!
xx現在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事,有些事不再需要我再三的強調,但是有時候我這嘮叨的毛病總是改不掉,在和xx對話中通過她強烈的表達語氣透露給我的信息是:原來不知不覺中我?guī)退龅锰嗔耍J為應該有自己的決定權和挑戰(zhàn)欲、探索權,不過現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也不遲,盡管曾經錯過了些給與她建立自信的機會。
上個周末,帶xx去了廣東大峽谷,到達山頂的時候,我發(fā)現原來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下到谷底玩了水,xx凍得不行,還是想玩,后來強制拉上岸的;再從谷底爬上山頂,途中臺階陡峭,多次要求xx休息一下,可她還是蹭蹭的往上爬,回家的時候在車上睡了一覺啥事也沒有,我腿酸痛得不行,這時xx在旁邊說了一句話:媽媽,以后爬山的時候不要總叫我休息,我又不累。是啊,其實玩水也好,爬山也罷,不能把自己的擔心和關愛強加給孩子進而剝奪xx的權利,在爬山的過程中,孩子享受著那種探險和攀爬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有種叫自信的東西慢慢在壯大,而我卻在抹殺這份自信和快樂,還好在家里,xx疊被子、掃地、洗碗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非支持,一方面可以煅煉她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她愛勞動的好習慣,雖然有時候被子疊得不夠整齊、地有時候掃得不盡人意,但我覺得她能動手去做并最終堅持下去就好,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好習慣,那么在以后成長的日子里,這種好的素養(yǎng)會一直伴隨著她。
放手后,可能會有各種擔心,其間也會犯錯、走彎路,但只有讓孩子體驗過后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長,她們在當中收獲挫折、自信、快樂,為以后的學習、人生墊定堅實的基礎,不能處處幫孩子包辦,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完全地去信任她,你會發(fā)現放手遠比包辦、嘮叨的方法更管用,因為放手原本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一種愛!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游戲是一種認知和學習方式》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游戲是幼兒園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我們班里有幾個孩子很少與老師溝通,我也常常為用怎樣的方式和這樣的孩子溝通而傷腦筋。 最近,我園各個班都配發(fā)了不同類型的新積木,孩子們都很感興趣,玩得很投入。 區(qū)角活動時,孩子們都在饒有興趣的玩著,況...
幼兒園里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后都會點名,點到名字的小朋友就會大聲喊:“到”可有意思了。有的答“到”的聲音又細又高。有的答“到”的聲音又粗又大,而有的孩子答“到”的聲音又細幼小……從小朋友答到的聲音里就知道...
育兒心得:換一種溝通方式 轉眼之間,繞繞來到我家已有六年。六年來,在與他的相處中,有過汗水,有過心酸,有過迷茫,但更多的是快樂,歡笑和希望。在教育中有很多困惑,雖然在教育方面書籍也買了不少,但是也不能...
引言:隨著幼兒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戲在整個幼兒教育中顯示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研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得以成長。 一、表演游戲內容的選擇 選擇內容是表演游...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