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爸爸“缺位”,最易引發(fā)這3類家庭教育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1-06-30

家庭教育問題。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爸爸“缺位”,最易引發(fā)這3類家庭教育問題!”,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爸爸“缺位”,最易引發(fā)這3類家庭教育問題!

爸爸缺位,對孩子和媽媽同時都會造成傷害。具體有哪些?我結合“靜觀育兒”微信上的一些案例,簡單地做了個梳理。問題中就含有解決辦法。供參考。

NO.1爸爸缺位引發(fā)媽媽情緒問題及孩子的行為問題

第一類爸爸,屬于典型的爸爸完全缺席的情況。比如,一位媽媽在微信上這樣告訴我:

孩爸去國外工作我一個人帶孩子,我沒去我媽家也沒去婆婆家,選擇自己帶30個月的兒子,孩子每頓飯都是自己用筷子或勺子完成的,睡覺,躺下,講故事拍拍就睡,什么事情跟他講道理他都能聽明白,比如我和他說媽媽下午要和媽媽的朋友去吃飯,讓大姨陪你好嗎,他說不可以,我會這樣和他說,兒子你要不喜歡媽媽和朋友出去吃飯,那媽媽不去了,但以后你的小朋友比如多多來咱家媽媽不會在給她做飯吃了,兒子會說媽媽你去吃飯吧大姨陪我就行。

還有次我?guī)ヌ詺獗偼姘胄r,孩子正玩的開心時她大姨打電話讓我去接她家孩子放學,在有十分鐘就放學了,我是這樣和孩子說的,大姨剛剛打來電話說她有事,我們的去接哥哥放學,你在玩五分鐘咱們就去好么?他答應了,到五分鐘了,他不走,說沒玩夠。我說那好吧咱們不去接哥哥了,進不去屋,就讓哥哥在外凍著吧,兒子聽我這樣說放下玩具說媽媽我不玩了咱們接哥哥去。

孩子很聽話的,有時有點小任性,他總說想爸爸回來,讓爸爸買車,我就隔段時間在網(wǎng)上買個車,告訴他爸爸給郵回來的,老人總說我慣著孩子要啥就給買啥,大了就管不了,爸爸不在身邊孩子想他,以前就說做車,開飛機找爸爸,最近總哭著找爸爸,怎么哄都不行,我該怎么辦呀?

最近,總帶他去淘氣堡和小朋友玩,為了過斷上幼兒園他能容入的快些,他總打小朋友,就是欺負軟的怕硬的那種,小朋友看他他就打,以前這方面我看見了我就打他,打不管用呀,我現(xiàn)在就帶著他賠理道歉,啥方法都不管用呀,我該怎么辦呀,謝謝!

說實話,媽媽的講述很讓我心疼。媽媽滿足孩子對于爸爸的需求,以及通過小的謊言滿足孩子的做法,不是慣孩子,是對的。爸爸本來就已經(jīng)缺席了,但是父親角色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就更不能缺席了。

而孩子打人,其實就是孩子行為規(guī)則建立的不夠,跟爸爸缺席有關。這一點,我們在之前的靜觀育兒視頻中都有探討過。所以,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在滿足孩子需求的過程中,要有技巧地加入規(guī)則進去。

關于這個案例,還要指出的是:爸爸缺席,還會造成媽媽負性情緒較多,這同樣會給孩子本就不平衡的成長帶去不好的影響。

我們可以從媽媽的敘述中明顯捕捉到負性的東西,比如:媽媽原本是希望通過交換條件的方式去讓孩子聽話,可媽媽隨意舉出的幾個例子,所用句式基本都是“你若不……,我就不……”,而并沒有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這種方式肯定會造成親子溝通的不暢。而且,總是負性的說辭,就像是在威脅孩子。剛開始,孩子一定會想去挑戰(zhàn)媽媽設定的規(guī)矩。但是時間久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聽話。在一個孩子變得聽話時,其實他的自我力量同時也在萎縮。

媽媽問:我要出去和朋友吃飯,讓大姨陪你好嗎?一般孩子都會回答“不”。假如媽媽換種問法:我要出去和朋友吃飯,你是想去大姨家和哥哥玩兒呢,還是自己一個人在家里呀?孩子一般都會選擇前者。

另外,在通訊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即使不得不奔赴異國他鄉(xiāng),爸爸們也是能找到方法參與育兒的,比如電話、視頻等。明天的文章里,我們還會有探討。

NO2.爸爸人在心不在,同樣會破壞親子關系,引發(fā)孩子成長問題

第二類爸爸,其實貌似都在的,卻又跟沒在一樣。他像許多嚴肅地想要展示自己男性的權威,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爸爸育兒方式,結果卻造成了孩子的害怕。

我是3歲孩子的媽媽,在孩子教方面也是摸索著前進,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一般是說理的方式進行。孩子爸爸基本很少陪孩子,若一發(fā)現(xiàn)孩子哪里做的不對,就會很嚴厲的命令式的教育,有時候還吹胡子瞪眼的。雖然這樣方式能有效果,但我不贊同爸爸的做法,而我的方式效果不好?,F(xiàn)在,孩子每次看見他爸就不敢說話,甚至爸爸說兩句什么他還會嚇哭,甚至發(fā)抖。帶孩子出去玩兒也都比較安靜,拘謹。我很擔心,該怎么辦啊,羅老師?

經(jīng)過了解,我發(fā)現(xiàn),這個媽媽從孩子1歲左右開始,就已經(jīng)在跟孩子講道理了。因為是個男孩,所以她最常跟孩子說的一句話是:你是男子漢……

這的確是一個迷茫又無助的媽媽。于是,一個不怎么管孩子的爸爸,一個愛講道理的媽媽,養(yǎng)出的是一個壓抑、退縮的孩子。

媽媽提到孩子懼怕爸爸的情況。1歲前孩子主要怕自然現(xiàn)象;1歲后的孩子,對事物性的東西,會開始想象、相互關聯(lián)了,一個猙獰的表情,都會讓孩子害怕。爸爸過于嚴厲兇狠的表情,肯定會讓孩子產(chǎn)生懼怕的情緒。這樣只能破壞親子關系,讓孩子離爸爸很遠。

要知道,父母的權威并非靠大嗓門和冷漠樹立??看笊らT和冷漠樹立的不叫權威,叫威嚇。想權威,先要孩子打心眼里認可你、信賴你。所以,爸爸應該對孩子起到保護的功能,而不是讓孩子害怕。一個簡單的做爸爸的技巧,就是努力像孩子一樣跟自己孩子說話,玩兒,做孩子的小伙伴。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示弱。在這種和諧的親子游戲中,孩子會吸收到快樂、自信、規(guī)則意識等許多好的心理品質。

而這個案例中的媽媽,一方面為了爸爸的簡單粗暴著急,一方面找不到育兒辦法,于是通過嘴巴去緩解自己的焦慮。但其實這個孩子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來自父母的情感上的支持和呵護。所以,媽媽需要對孩子的情緒敏感些。比如孩子哭了,不要說不許哭,或者半天才回應。要第一時間給孩子共情,抱抱、拍拍孩子的背等。

當然,最重要的是,夫妻之間好好溝通,或者借助第三方的權威方式,確立一致的、合理的教養(yǎng)方式。

NO.3爸爸不參與育兒,意味著爸爸自己缺少一次很好的自我成長機會

第三類爸爸,不僅僅是育兒觀念的問題導致缺位,還有未解決的原生家庭問題阻礙著他們去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比如,一位媽媽這樣問我:

羅老師,我和孩子爸的育兒觀點不同,我覺得安全的我都讓孩子玩,爸爸就覺得我是慣孩子,比如:在外面我會讓孩子玩沙子類的能讓孩子變臟的東西,爸爸就不會。而且,爸爸總以工作忙為借口不陪孩子。我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不缺少父愛呢?最好我自己就可以代替的。

這該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呢,以至于媽媽打算完全放棄了?我初步判斷,爸爸脾氣比較倔,他不愿意卷入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在拒絕自我的成長。于是做了進一步詢問。媽媽的回復揭示了答案:

寶爸從小由爺爺帶大,他爸爸和爺爺很溺愛他。原先那個年代一個月就能開六七十塊錢的時候他爸爸能舍得一個月工資去給他買一樣玩具,買回來后他不喜歡就摔的粉碎,他爸爸自己躲起來傷心也不敢打他,因為他爺爺會護著他。他說他不想讓孩子也像他一樣,所以他總想在寶貝面前表現(xiàn)的嚴厲,不管該不該限制,他都想管一下。說他他就會生氣。寶爸的媽媽也很慣他,但多數(shù)是爺爺管。

這位爸爸其實很缺乏安全感。因為過去撫養(yǎng)人的溺愛,他在家里體驗到的成長環(huán)境和外界體驗到的事物差距太大,比如家里總是在對他說“好”,但一到了外面,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讓他感受到?jīng)_突,并且無法自在地與外部世界相處。

我相信,走上工作崗位以后,他一定遇到了不少煩心事,所以才想要徹底改變對孩子的養(yǎng)育方式,但卻走了極端。

爸爸因此對孩子特別嚴格,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其實是爸爸把自己體驗到的無助和憤怒的情緒,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所以,原生家庭給這位爸爸帶去的影響,如今又“傳承”到了孩子身上,并且是負面的。想要破除這種影響的僵局,爸爸必須要先成長。

發(fā)現(xiàn)了嗎?真正用心體味就一定能發(fā)現(xiàn),育兒的過程,就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所以有人說,孩子具有療愈的功能。當然,要看我們有沒有勇氣去面對真正的那個自己。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研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自7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獨生子女家庭漸趨增多,家庭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四世同堂已趨減少,核心家庭日趨漸多,家庭成員少、規(guī)模小、成員序列簡單,“421”型之家常見。獨生子女也就成了家庭成員中的核心,是父母雙方共同傾注感情的焦點,是人生的唯一依靠,獨生子女這一特殊位置與生長環(huán)境在一開始就注定了其教育的特殊性,獨生子女這一社會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由于成長的環(huán)境使在其性格、品德、習慣、心理素質等與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存在著顯著差異,而在獨生子女的教育上也反應了一些新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溺愛性教育,導致孩子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勢和行為特點。由于獨生子女成了家中“小皇帝”,全家人圍著孩子轉,一切順從孩子,為著孩子,父母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由此,漸漸形成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唯我為我,難與同伴相處。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也在父母的嬌慣中滋生。

二、溫室教育,導致孩子面對困難與危險無所適從。過多保護,過多照顧,使孩子對父母過分依戀,無志在四方之氣,心理易遭挫折,產(chǎn)生情緒障礙。自理能力差,勞動觀點淡薄,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對孩子往往是含在嘴里怕含化,拿在手里怕捏疼。對孩子的活動多加限制,不讓其與其它孩子交往,不讓外出單獨活動,不讓其從事有對抗性或具有一定風險性的活動,長此以往造成孩子軟弱、無主見,遇事不知所措,對環(huán)境適應性差。由于包辦子女的一切事物,養(yǎng)成孩子的依賴、懶惰乃至不負責的習慣,不愿干家務,不愛勞動。

三、神童教育,導致?lián)炝酥ヂ椋瑏G了西瓜。有些家長不管孩子的基礎如何,一味追求卓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甚至把自已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孩子過早承擔其不應該承擔或超越了他的承擔極限的東西。神童式的施教,過多、過高的要求,充滿枯燥的學前教育,種類繁多的補習,學了書法、學彈琴,打了籃球,踢足球,學了作文,有英文。時間排得滿滿的,扼殺了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使他們在父母為其設計的模子里成長,讓他們失去了自主探究世界的歡樂與主動,進入學校后,同樣接受程序化的教化,這能有創(chuàng)新的一代嗎。

四、智能中心教育,導到道德教育的匱乏。超限度的施教,忽視情感陶冶與人格培養(yǎng),忽視道德教育,這樣孩子們的精神與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造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易走極端等不良心理現(xiàn)象。同時“一俊遮百丑”的暈輪效應充斥在家庭教育中,也忽視了對孩子不良品德的矯正。因此出現(xiàn)因高壓而導致弒父殺母,違法犯罪的事件多有發(fā)生。一時社會呼吁關愛孩子,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價值導向出現(xiàn)偏差。很多家長對孩子定位于考上名牌大學,今后當工程師、企業(yè)家、學者等,很少定位于普通的勞動者,使兒童從小就滋生鄙視社會服務性工作和體力勞動,對各種社會角色缺乏正確的認識。要知道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分工越來越細,社會對人的需求是多層次、多角度的,知識經(jīng)濟的到來,絕大多數(shù)人將成為普通勞動者或一般技術人員。

針對以上出現(xiàn)的新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子觀、親子觀、人才觀、評價觀。

孩子的啟蒙教育在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笫一任老師。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中不泛至今仍閃耀著光輝的家教寶典,如“、“孟母三遷”、“易子而教”等,但一些守舊、落后、錯誤的教育觀念也禁固著人的思想,如:由于父系單系社會原則的映射,重男輕女仍然存在;受“棍棒下出孝子”的重體罰教育的顏氏家教論影響,體罰教育在一些專制性家庭中依然存在;“學而優(yōu)則仕”仍是一些家庭教育的唯一價值取向;重教而不會教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陽春白雪”式的家教理論與“下里巴人”式的家庭教育實際難以整合,因此,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必須以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為先導,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兒童觀,使父母認識到要尊重兒童,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地教育他們,要“使兒童的個性能得到充分和諧的發(fā)展”,讓他們在“一種充滿快樂、愛和相互理解的氛圍中長大”,樹立正確的人才觀,“21世紀需要各種各樣的才能和人格,而不只是需要杰出的個人,當然這種人無論在何種文明中也都是很重要的?!?。從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高度,為國教子。

二、重視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是兒童生活的笫一環(huán)境,對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養(yǎng)成教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王寶祥曾做過人大全國調查,結果表明,平均有85%的家長認為在家庭教育中進行道德教育對孩子重要,但在一系列選擇性題目中,家長們的回答顯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沒有德育。家長們最關心和實際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孩子的學習、分數(shù)等智育問題。這一結果明白地告訴我們,家長們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認識與行為脫節(jié)。要讓廣大家長轉變觀念,需要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但又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教育,不要忽視心理的、思想的教育。重才輕思想,就是悲劇的根源”。中國教育報刊發(fā)的《新時期,我該怎樣做母親?》一文中,這位母親的憂慮和迷茫,結癥莫過于此,要正確處理道德教育與智能教育的關系,既重視行為養(yǎng)成教育又重視智力開發(fā)。那么如何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呢?我想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言傳身教,營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圍??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又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家長作為孩子的笫一任、也是最特殊的教師,也可能是孩子的終身的老師,在言談舉止,待人處世、行為準則等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言傳身教,通過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古有“上行下效”之說,因此為人父母者,孩子榜樣也。家庭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他是兒童生活的笫一環(huán)境,因此作父母應該有為孩子營造一適應兒童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讓孩子耳聞目睹的都是健康向上的,而非消極的東西。如:現(xiàn)在打麻將已是一種時尚,不“帶水”是不行的,有的家長在家打,在外打,孩子也就無師自通,小小年紀一手牌打得不錯,有時還可“挑挑土”,“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個孩子難免會染上賭博的惡習。

2、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以事例教育,避免空洞說教。父母不僅教孩子說話,辨認周圍的事物,區(qū)分是非美丑,還要對孩子的行為活動提出具體要求,通過給予指導示范直接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使形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最初的道德倫理觀念。教育孩子切不可因善小而不為,因惡小而為之。古代有許多成功的教子實例,如“岳母刺字”的愛國情節(jié),“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的刻苦求學精神,“孔融讓梨”的謙讓、關愛美德都值得我們借用,現(xiàn)實中的好的、反面典型更是教子的好素材。以事實說話,不要強硬灌輸一些空洞的、枯燥的理論,要體現(xiàn)家庭教育內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方法的多樣化。

3、廣交朋友,慎重交友。由于獨生子女,缺少兄弟、姊妹情節(jié),他們往往從小過慣了獨處的生活,習慣獨來獨往,不善于交朋結友。然而現(xiàn)代社會公共關系已是一門學問,交際也是一種能力。作為父母我們應為孩子補上沒有兄弟、姊妹的遺憾,讓多交朋友,但是要教育他(她)慎重交友。古代教育家顏之推在《慕賢》中有這樣一段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敖煺叱?,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慎,對他(她)的成長及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將會不利。

4、適度的挫折教育可以磨練孩子的意志?,F(xiàn)在的孩子在順境中長大,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苦,不懂艱苦奮斗,吃草根樹皮在他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曾記否一次中日學生夏令營中暴露出中國孩子弱點,那是“溫室教育”的結果。適度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孩子立志守恒。古代教育家孔子很重視道德意志的培養(yǎng)“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在今看來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昔日的上山下鄉(xiāng),煅造了一代人堅毅的品質,從培養(yǎng)素質角度看,仍可借鑒。

三、構建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氛圍,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笫一環(huán)境。

民主型家庭是指家庭成員之間關系親密、融洽、人格平等,家庭生活中充滿和諧、民主氣氛的家庭。其特點是:

1、父母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相互支持、互相體諒、互相愛護,共同關注孩子成長。

2、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既有父母對孩子思想上和生活上的關懷、期待鼓勵、循循善誘、嚴格要求,又有孩子與父母一起交流思想感情,感受到心理上的滿足。父母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也嚴格要求孩子。父母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也要求孩子滿足父母的要求,聽從父母的正確教育,承擔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3、父母為孩子成長既提供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創(chuàng)造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又提供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

4、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如:按時起床、睡眠,科學地分配一天學習、活動、勞動、休息的時間,有規(guī)律地生活,完成各自分擔的家務工作。

要構建民主型家庭首先父母要相互恩愛、相敬如賓,無論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應相互理解、信任,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做孩子生活的導師。其次,嚴慈結合,愛而不溺,嚴而不專。好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溺愛放任,不可“無教而有愛”,更不可實行“飲食(運)任為,恣其所欲。宜誡翻(反)漿,應訶反笑”的錯誤教育,否則性格養(yǎng)成,“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成敗德”。容忍孩子犯錯誤,也應及時矯正錯誤。要順應兒童心理,既不培養(yǎng)出“小皇帝”,又不是“小奴隸”的心理健康的兒童。笫三,蹲下身來看待孩子,用民主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走進孩子心靈,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和孩子溝通,不要用一雙成熟的眼晴看待孩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吧。

四、挖掘教育資源,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而教。

21世紀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時代,“教育作為實現(xiàn)成功的職業(yè)生活的一種手段,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建設相互影響的社會關系過程”。家庭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他無疑受到學校、社會等多因素的影響,作為具有生活化的家庭教育要與正規(guī)化的學校教育衍接,特別是與素質教育衍接,在培養(yǎng)孩子興趣、能力上下功夫,促進他們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了“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它是終身教育的四大支柱,這會讓我們反思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理念而試圖尋找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從而使每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充分利用范圍不斷擴大的教育環(huán)境。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它對人的影響是泛化的,作為孩子一墜地就將面臨社會的浸染,作為家庭教育應給孩子注入適應社會風吹浪打的抗體,而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社會特別是社區(qū)要為孩子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共同促進其發(fā)展。只有這樣,家庭、學校、社會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遵循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能夠培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最后我引用一個作者的一段話結束這篇文章:“孩子是一本書,從童年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頁頁往后翻,但要真正讀懂它卻十分不容易。”

幼升小入學后家長應重視家庭教育問題


家長要想能很快適應新階段的要求,就要對家庭教育新階段將要面臨的新課題提早進行研究。孩子剛上學時,功課并不重,只要智力正常,都能得滿分,即使有差距,也不會很明顯。我的體會是,即使是學習不用心的孩子,每天與同學之間拉開的差距也只是一點點,就像民間愿意用“一根線”來形容夏至到冬至的晝夜長短變化一樣,一點也不顯眼。如果家長當天能發(fā)現(xiàn),要補很容易。怕就怕家長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點差距,沒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補救,并找到原因,防止它一再發(fā)生。家長要想讓孩子成績好,就要從孩子一入學就對他抓緊、盯住,不僅不讓他落在別人后面,還要想法讓他能每天有“一根線”的優(yōu)勢。如果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被落下了一點,那就督促他及時趕上去。為此,家長最好能在孩子入學前,買一套教材自己先看一看,了解一下孩子入學后第一學期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對照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估計一下他學起來會在那個地方略有困難。這樣在孩子入學后,自己在輔導學習時就能心中有數(shù)了。

萬事開頭難,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半y”并不在功課上,而在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上。家長對孩子的課后輔導,要注意發(fā)現(xiàn)他各門功課有沒有知識點的遺漏,更要把功夫下在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上。孩子入學后,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涉及到在學校和在家里兩個方面,而且在校的時間比在家多。家長既要掌握他在家的情況,又要了解他在校的情況,才能配合老師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又涉及到一個家長如何經(jīng)常與老師溝通并默契配合的問題。這些,作為孩子還沒有上學的家長,都還沒有切身的體會。最好能在孩子入學前,主動找一些孩子比自己大的家長,聽聽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上的經(jīng)驗教訓,以便自己到時候能少走一些彎路。

家庭教育父親“缺位”意味著什么


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好的形式,就是父母與孩子談話溝通。在談話中,可以讓孩子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幫他們理解父母的想法,接受潛移默化教育的影響。而市婦聯(lián)發(fā)布的《天津市家庭建設現(xiàn)狀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僅有三成家長能堅持每天與孩子聊天1小時。而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角色”缺失尤為值得關注。

該項調查于今年3月至4月在全市范圍內展開,收集到有效問卷5919份。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家長每日用心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2小時,近七成家長每天與孩子聊天的時間不足1小時。74.69%的受訪家長表示,時間精力有限、缺乏正確方法。對于“忽視陪伴教育”,“80后”年輕家長給自己找的理由主要有三點:工作緊張、生活壓力大、婚姻狀況不穩(wěn)定。盡管如此,多數(shù)受訪家長還是認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多花錢。19.90%的受訪家庭最想“科學掌握孩子心理生理狀態(tài)”,17.20%的受訪家庭則最想掌握“親子溝通技巧”,僅有11.37%的受訪家庭認為,“在孩子身上投入的錢越多,孩子受益越大”。

調查引人深思的是,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具體到教育子女的任務,36.34%的家庭主要由母親承擔,僅有11.6%的家庭由父親承擔。在父母分工方面,母親主要在生活中扮演“家庭教師”以及“保姆”的角色,其中13.0%的母親負責輔導孩子學習,15.0%的母親負責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而父親主要扮演“玩伴”“消防員”以及“警察”的角色。15.3%的父親主要負責與孩子一起娛樂、15.2%的父親會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14.3%的父親會在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予以糾正。

3-8歲兒童最易有心理問題


3-8歲兒童最易有心理問題

除了成年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同樣需要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目前,廣州就涌現(xiàn)了不少兒童心理輔導機構,很多早教機構、教育機構也提供相關的咨詢與輔導。但是,這類心理輔導課程的收費不菲,一期10節(jié)課動輒要幾千元甚至上萬元,一般家庭都很難承受。同時,兒童心理輔導機構中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個別機構經(jīng)營狀況堪憂。

3至8歲小朋友最易有心理問題

兩年前,第一次見到小熊時,廣州“樂高天地”兒童機器人情智培訓中心的劉一黎先生介紹說,5歲的小熊就哭個不停,不愿意進教室。小熊母親說,小熊在幼兒園的集體感和動手能力都相當差,脾氣也特別犟,只肯穿黑衣服。劉一黎認為,這反映了小熊覺得自己不受重視,被家長逼著去上學。于是,劉一黎當時就故意模仿小熊裝哭,還說:“看我和你誰哭得更大聲一點?更好聽?看你能不能贏我,不能贏你就要進課室?!眲⒁焕璋l(fā)現(xiàn),只要是大人要求做的事情,小熊就會反抗,但和老師平等競爭時,就失去了反抗目標。所以這個裝哭激將法,成功讓小熊止了哭,還跟老師進了教室。

50%兒童出現(xiàn)心理問題

上第三次課時,小熊的家長欣喜地告訴劉一黎:“兒子在飯后可以自己洗碗了?!痹瓉?,進入培訓班后,劉一黎就讓輔導老師安排小熊做機器人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賽,還讓他在課后幫老師收拾教具。劉一黎解釋,這是在暗示小熊“你行的,你能勝任”。上完第四次課后,小熊回幼兒園時就會主動幫老師管理其他小朋友。小熊一共上了36節(jié)課,現(xiàn)在已是小學一年級學生,還當上了班干部。

劉一黎告訴記者,小熊就是典型的兒童心理問題情況。兒童心理問題,是指兒童在心理和行為出現(xiàn)了問題,但又沒達到長期心理障礙的程度。他介紹說,一般來說,3~8歲的小朋友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幾率較大,諸如多動傾向、焦慮傾向、依賴傾向、怕輸傾向等。近年來,50%以上兒童在這一階段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只要及時進行輔導,就不會轉變成嚴重的心理問題。但由于不少家長無暇顧及孩子,部分學校的管理也不夠人性化,才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據(jù)廣州醫(yī)學院的調查顯示,廣州兒童有感覺統(tǒng)合失調癥狀者高達10%~30%,已與多動癥、學校恐懼并列為三大兒童心理問題。

越來越多家長愿送孩子治“心病”

廣州眾慧心理咨詢中心的輔導師張潔小姐說,“早教熱”推動了近年來兒童心理咨詢的普及。很多年輕家長都是接觸了早教后,才開始重視兒童的心理成長。據(jù)介紹,近兩年,尤其今年以來,該中心的兒童心理咨詢業(yè)務量有了明顯增長。今年暑假,來接受心理輔導的小朋友比去年同期多了一倍。一方面,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心態(tài)放開,愿意讓孩子接受心理輔導。另一方面,中小學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以該中心為例,相當多小朋友都是學校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后介紹來的。

“樂高天地”的劉一黎先生也告訴記者,進入21世紀后,各種兒童心理咨詢輔導機構就開始逐漸被家長所接受。據(jù)他回憶,2000年前后,廣州只有一兩家專業(yè)兒童心理咨詢輔導機構,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近10家了。

廣州醫(yī)學院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的首席心理咨詢師鐘老師則表示,她目睹了近10年來家長對兒童心理輔導的接受過程。13年前,廣州醫(yī)學院是全市率先引入兒童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機構,剛開時只招收了一兩名學生。現(xiàn)在,越來越多家長看到效果后來報名。據(jù)了解,目前全市有數(shù)十家機構在使用感統(tǒng)訓練,廣醫(yī)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的在訓學生就有五六百人,絕大多數(shù)市內三甲醫(yī)院也設立了兒童心理治療培訓服務。

在兒童心理問題日益引起重視的同時,心理輔導課程的收費卻令不少家長望而卻步,一期10節(jié)課動輒要幾千元甚至上萬元,一般家庭都很難承受。同時,兒童心理輔導機構中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個別機構經(jīng)營狀況堪憂。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目前到各類機構接受心理輔導的兒童,基本來自中高收入家庭。廣州醫(yī)學院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主任張美蓮透露,廣州的私營兒童心理咨詢輔導機構,進行感統(tǒng)訓練的“行價”,大概是100元~300元/次,按一個學期十次計算,至少要花幾千元,一個療程花一兩萬元也不少見。廣州醫(yī)學院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由于是公益單位,收費相對低,但一期十次也要800元左右。

眾慧心理的張潔坦言,目前來接受心理輔導咨詢的小朋友,家長多是本地公務員和白領或東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私營業(yè)主。一來是這類中高收入家庭的家長無暇顧及子女,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幾率較高;而且心理輔導的收費較高,普通家庭很難承受。即使是中高收入家庭,很多時候,孩子的情況有明顯改觀后,家長就會提前中止治療,輔導老師也很無奈。

專業(yè)性不強的輔導機構難以為繼

除了昂貴的收費,不少家長也對目前流行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頗有異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說,他曾帶孩子參加過某兒童心理輔導機構的課程,雖然說起來比炫,但實際觀摩后,發(fā)現(xiàn)不過是孩子們在一起玩耍、講故事?!斑@些內容家長不能自己做嗎?”

對此,“樂高天地”的劉一黎說,廣州提供感覺統(tǒng)合訓練的機構確實很多,除了兒童心理輔導機構,不少中小學也有相關設備。但感覺統(tǒng)合訓練除了需要設備,最重要的是要有專業(yè)的輔導師。輔導師能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目前市面上確實有些機構,由于專業(yè)性不足,而遇到“招生荒”。即便降低收費,也很難維持生存。劉一黎舉例說,廣州的一家親子體育運動機構,同時還開設兒童心理輔導項目,近年來一直都在虧損。這家機構采用的是健身中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兒童歡樂天地、游泳池等游樂設施,以及玩橡皮泥等游樂項目,讓兒童游戲玩樂,借此對兒童開展感覺統(tǒng)合培訓。“雖然環(huán)境很優(yōu)美,但軟件專業(yè)性不足,像玩‘反斗城’這樣的項目,家長認為一周甚至一個月不去也沒什么問題。一個學期收費6000元,幾乎沒有家長愿意報名,后來打了八折,也只有幾個家長報名繳費。”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行內人士說,該中心目前只能依靠售賣10元一張的游泳票維持經(jīng)營。而現(xiàn)在天氣冷了,顧客也越來越少了,可謂是慘淡經(jīng)營。

私營機構缺扶持管理

此外,劉一黎先生還認為,政府和社會應對兒童心理輔導機構給予更多的重視。他說:“目前開始兒童心理輔導機構的要求比較高,私人租賃或擁有培訓場地至少要60平方米, 3~4名獲得高級職稱的教師,還要擁有教育部門提供的批文。但除了‘國字號’,一般的私營機構很難拿到‘培訓牌’。因此,市面上確有個別私營的兒童心理輔導培訓中心是無牌經(jīng)營的。建議政府應以商業(yè)模式管理這些培訓中心,可對要求作靈活調整,并多加扶持?!?/p>

兒童心理輔導新辦法

“玩手指”、做手工調節(jié)情緒

廣州醫(yī)學院兒童心理素質訓練基地開設了13年。3年前,他們又針對3~13歲兒童推出了“手—眼—腦協(xié)調”專項心智訓練。張美蓮主任告訴記者,這是感統(tǒng)訓練的延伸,看似深奧,其實簡單來說,“玩玩手指”就可以矯治兒童一些行為和學習障礙。

去年10月,10歲男孩小剛來到訓練基地就診。小剛上小學后,就被發(fā)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還常跟同學鬧矛盾。咨詢師鐘老師發(fā)現(xiàn),這跟他的成才和家庭環(huán)境有關。小剛父母都很忙,他自小由外公外婆照料,家里樓層較高,又沒有電梯,所以很少去玩耍。而且,小剛家里很講干凈,家人不讓他隨意爬滾玩耍,導致他的觸覺和人際互動能力受限,動手能力也非常差。直到上小學一年級,小剛還不會自己用勺子吃飯,也不會綁鞋帶和拉拉鏈。

小剛接受大半年訓練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朋友圈也大了很多。他所接受的訓練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周做一次、每次半小時的手指操等。其中,小剛做的6套手指操主要是做雙手交叉拍兩邊肩膀等動作,此外,還進行一些剪紙、穿繩子等包含精細動作的活動。

為什么“玩手指”這么有效呢?鐘老師說,“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玩的游戲,很多都要自己動手、自定游戲規(guī)則,例如剪紙、雕花、扔沙包等。但這些游戲已經(jīng)逐漸被淘汰,現(xiàn)在的小朋友的玩具都是現(xiàn)成的無需動手處理的,比如一按鈕就能發(fā)聲的電動玩具等,影響了小孩的發(fā)展?!?/p>

鐘老師說,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希望孩子三四歲就會寫字、算術,但這個階段最應該訓練的是動作發(fā)展能力,也就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等。如果沒能適時發(fā)展好這種能力,將造成大腦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孩子經(jīng)常在家中搗亂、自控能力差、沖動等,還不懂得恰當?shù)赜谜Z言表達自己,只會發(fā)脾氣,導致進一步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

玩偶戲劇幫孩子講述創(chuàng)傷事件

除了以運動為主的感覺統(tǒng)合訓練,針對已經(jīng)造成某種程度的心理傷害、不愿與人交流的小朋友,還可以通過用玩偶代替現(xiàn)實人物表演小型戲劇的方式,幫助他們重新建立社會關系,理解“創(chuàng)傷”事件的意義。

眾慧心理的張潔說,對于一些學齡前孩子來說,由于尚未建立對世界的基本看法,難以理解人際關系,因此,遇到帶來心理傷害事件時,不但無法處理,甚至連清晰的表述都很困難。通過畫畫、講故事等,能幫助小朋友講述自己遇到的問題。

輔導機構有時還會通過玩偶小戲劇,用帶動物玩偶代替實際生活中的人物,讓小朋友用玩偶重演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情況和問題,心理輔導師則利用玩偶劇幫助小朋友理解人際關系。比如,在幼兒園里常被同學欺負而且不知道怎么告訴家長的小朋友,在進行玩偶劇游戲時,會用“大鯊魚”這種有攻擊性的玩偶代表欺負自己的同學。輔導師就能借此幫小朋友理清人物關系,完成對整個事件的敘述并重新整合人際關系,逐漸擺脫傷害和影響。

做個機器人培養(yǎng)成就感

現(xiàn)在,五花八門的機器人培訓班很多,家長送孩子去上這些班,主要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廣州“樂高天地”兒童機器人情智培訓中心,也為3~14歲的少年兒童開設了機器人班,機器人則是心理輔導的輔助手段。培訓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青少年兒童成長心理輔導專家劉一黎先生說,他們就是以機器人為平臺和中介,讓孩子動手、動腦、動心,啟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主動性,通過完成機器人制作培養(yǎng)成就感和勇氣。

每周一次親子同樂日

讓孩子做主放松玩耍

那么,當兒童在生活中表現(xiàn)什么異常行為時,有可能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征兆,需要引起家長的警惕呢?眾慧心理的張潔認為,一個比較重要的表現(xiàn),就是孩子的學習情況明顯變差、成績大幅度下降,或者是孩子的人際關系大受影響,包括和其他小朋友、家人、親人的相處出現(xiàn)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首先要和孩子進行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要謹記不要追問“為什么”。例如問“為什么會變成這樣?。繛槭裁茨悴蝗プ鲎鳂I(yè)???”之類的問題,因為“為什么”之類的字眼讓小孩子有受責備和責怪的意思,家長更應該和小孩像朋友一樣的交談,慢慢分析原因。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還有問題,建議家長尋求專業(yè)機構的幫助。

平時,家長跟孩子好好溝通,是避免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最好方法。張潔建議,每周至少要有一天是“親子同樂日”,這一天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玩,而且要營造融洽輕松的氣氛,不要變成“學習檢討會”、“家庭批判會”。而且,玩什么、到哪里玩、怎樣玩之類的選擇,不要一味由父母主導,要先聽孩子的意思,多玩一些孩子喜歡的游戲。

名詞解釋

感覺統(tǒng)合失調

感覺統(tǒng)合是指大腦將身體各部分感覺器官(眼、耳、鼻、皮膚等)輸入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組織加工、綜合處理的過程。只有經(jīng)過感覺的統(tǒng)合,人類才能完成高級而復雜的認識活動(包括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感覺統(tǒng)合失調”則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行有效的組合,使其不能和諧運作,久而久之會形成各種障礙,并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近半父親“缺位”子女教育


[摘要]昨天,全國婦聯(lián)兒童工作部發(fā)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親“缺位”。另外,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寫作業(yè)”放在親子關系的首位。

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近半父親“缺位”子女教育

昨天,全國婦聯(lián)兒童工作部發(fā)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親“缺位”。另外,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寫作業(yè)”放在親子關系的首位。

此次全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對象為中小學生父母,共發(fā)放問卷一萬余份,覆蓋北京、天津等28個省區(qū)市93個市縣。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家庭教育分工中母親唱主角,而有近半數(shù)父親“缺位”。針對“輔導孩子學習”“接送孩子上下學”“開家長會”“培養(yǎng)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教孩子明辨是非”等14項內容,調查結果顯示,“爸媽共同承擔”的情形占到40.6%,“媽媽為主”的40.3%,“爸爸為主”的11.6%。

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仍然過于關注孩子學習,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寫作業(yè)”放在親子關系的首位。家長在被問到“過去一年中,您與孩子一起做過什么事情”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和孩子一起吃飯”“和孩子聊天”“陪孩子寫作業(yè)”。這幾項所占的比例遠遠高于“和孩子一起做家務”“游戲玩?!薄板憻捝眢w”“讀課外書”“參加公益活動”的比例。

家園共育《爸爸“缺位”,最易引發(fā)這3類家庭教育問題!》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庭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研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自7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獨生子女家庭漸趨增多,家庭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四世同堂已趨減少,核心家庭日趨漸多,家庭成員少、規(guī)模...
    2020-09-29 閱讀全文
  • 幼升小入學后家長應重視家庭教育問題 家長要想能很快適應新階段的要求,就要對家庭教育新階段將要面臨的新課題提早進行研究。孩子剛上學時,功課并不重,只要智力正常,都能得滿分,即使有差距,也不會很明顯。我的體會是,即使是學習不用心的孩子,每天...
    2021-01-07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父親“缺位”意味著什么 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好的形式,就是父母與孩子談話溝通。在談話中,可以讓孩子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幫他們理解父母的想法,接受潛移默化教育的影響。而市婦聯(lián)發(fā)布的《天津市家庭建設現(xiàn)狀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僅...
    2021-01-11 閱讀全文
  • 3-8歲兒童最易有心理問題 3-8歲兒童最易有心理問題 除了成年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同樣需要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目前,廣州就涌現(xiàn)了不少兒童心理輔導機構,很多早教機構、教育機構也提供相關的咨詢與輔導。但是,這類心...
    2021-09-08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近半父親“缺位”子女教育 [摘要]昨天,全國婦聯(lián)兒童工作部發(fā)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親“缺位”。另外,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寫作業(yè)”放在親子關系的首位。 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近半...
    2020-12-21 閱讀全文

現(xiàn)代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研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自7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獨生子女家庭漸趨增多,家庭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四世同堂已趨減少,核心家庭日趨漸多,家庭成員少、規(guī)模...

2020-09-29 閱讀全文

家長要想能很快適應新階段的要求,就要對家庭教育新階段將要面臨的新課題提早進行研究。孩子剛上學時,功課并不重,只要智力正常,都能得滿分,即使有差距,也不會很明顯。我的體會是,即使是學習不用心的孩子,每天...

2021-01-07 閱讀全文

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好的形式,就是父母與孩子談話溝通。在談話中,可以讓孩子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幫他們理解父母的想法,接受潛移默化教育的影響。而市婦聯(lián)發(fā)布的《天津市家庭建設現(xiàn)狀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僅...

2021-01-11 閱讀全文

3-8歲兒童最易有心理問題 除了成年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同樣需要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目前,廣州就涌現(xiàn)了不少兒童心理輔導機構,很多早教機構、教育機構也提供相關的咨詢與輔導。但是,這類心...

2021-09-08 閱讀全文

[摘要]昨天,全國婦聯(lián)兒童工作部發(fā)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親“缺位”。另外,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寫作業(yè)”放在親子關系的首位。 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近半...

2020-12-2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