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筆記。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長與教師之間要互相協(xié)助,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權威是讓孩子跟父母最鐵”,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面對孩子,我們該樹立怎樣的權威?或者,怎樣的權威才是教育孩子恰當的態(tài)度?還記得在讀《爸爸的心就這么高》時,郎朗父親的一段話:帶好兒子太不容易了,得有極強的克制力,永遠不夸他不行,不鼓勵他不行,可輕易夸他更是不行。
不讓他怕你不行,而讓他太怕你了事情更糟。尤其郎朗這種聰明伶俐的孩子。這段話很長時間以來給我深刻印象。最近,又讀到別的家長談到的“有的孩子因懼怕父母,父母在場一個樣,不在場又一個樣”,同時聯(lián)想到我對待溪溪的態(tài)度和方法,促使我對“權威”有了更多思考??傮w而言我感到,郎朗父親這段話涉及的“權威”是適合于已經有了獨立判斷、獨立思考,同時又能夠自我控制的孩子。而對嬰幼兒來講,這段話是不適用的。
限于我?guī)母惺?,我對權威是這樣理解的:權威肯定不是讓孩子怕咱,權威是孩子愿意親近咱、信任咱,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咱(具體解釋就是:哭的時候最愿意讓咱抱)。這樣的權威無須強權,只需耐心細致地陪伴、共情、理解、引導……等孩子大一點兒了,權威的含義會慢慢擴展:孩子會為她信任的人表現(xiàn)好,讓她信任的人為她而感到高興。孩子再大一點,權威的含義更加擴展:她不僅僅為了自己信任的人而做得好,她開始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她內心有著強烈的自我成長意識,這時的家長已經無須再教育了,孩子自己已經走上了康莊大道。
如果家長能讓孩子最終有這樣的心理感受,那就是最有權威的家長了。而要做到這一點,郎朗父親的那段話說出了教育中的難度,這就需要家長極為高超的教育技巧。而在此過程中,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為孩子怕咱,咱就有了權威,孩子就會聽咱的,聽了咱的,孩子就會好。這可真是大大的誤區(qū)。教育好孩子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有了好的親子關系,你才有可能去影響孩子,讓孩子聽你的話,讓孩子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fā)展。如果孩子與你的關系不好,你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是白搭,孩子不會聽你的。想想看,如果孩子見了你就怕,那她畏于你的“權威”,表面上會聽你的,但背著你肯定是另一套。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也一樣嘛!
關系好,干什么都容易,關系不好,干什么都別扭。咱可千萬別為了樹立什么所謂的權威,把與孩子的關系弄僵了。那可是南轅北轍了!寫到這兒,我總結一句話:權威是什么?權威就是孩子跟咱最鐵!
至于怎么能做到最鐵,還是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的。孩子還小,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只要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怎樣讓孩子喜歡跟父母多說話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第三個秘訣: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tài)度現(xiàn)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第四個秘訣: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毕嘈艜薪厝徊煌男Ч5谖鍌€秘訣:了解孩子的發(fā)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訣:回答孩子的問話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阋灰黄鹑??”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此外,對于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后不論碰到什么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第七個秘訣: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huán)”、“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第八個秘訣: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fā)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為什么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孩子。第九個秘訣: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yǎng)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看著寶寶逐漸長大,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獨自一個人睡覺。究竟寶寶多大可以與父母分床睡呢?分床睡需要刻意分開還是順其自然?過渡期間有什么小技巧?讓我們來看看三位媽媽的說法吧。
大床和小床“無縫對接”讓孩子分清“你的床”、“我的床”
汪小姐寶寶小易3歲
我孩子的床是和我們的大床拼在一起的,我在孩子的小床上墊了點東西,讓小床的高度跟我們大床的高度一樣高,再拼在一起,就像是“無縫對接”。這樣做的好處是雖然分床睡了,但是還是讓孩子覺得離爸爸媽媽很近,我們自己也可以多享受下跟孩子同睡的時光。
這個方法是從小易1歲以后開始采用的,因為跟我們不算完全意義上的分床,所以他適應得還是挺快的,除非是他生病了,我會把他從小床上抱回來睡,等過幾天身體好了,再抱到身邊的小床上去。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時小易也會睡著睡著就爬到我們床上,我會很堅決地把他抱回去。不過,要是早上6點還沒完全醒的時候他再爬過來,我就讓他和我們一起睡。
雖然兩張床拼在一起,不過在鋪床的時候我會刻意把兩張床鋪成完全不同的風格,讓孩子覺得這并非一張在一起的大床。我們管我們鋪,孩子的床鋪成他喜歡的樣子,現(xiàn)在他已經有區(qū)別的意識了,會經常跟我說“這是我的床”、“這是媽媽的床”,還會說:“媽媽和我到我的床上玩?!钡人俅笠稽c,我想我們就可以完全分開睡了。
先分床睡再分房睡過渡時在床邊安個夜燈
劉小姐寶寶樂樂4歲
我一開始是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讓她自己睡的,而且是在她自己的小房間單獨睡??墒沁^了兩天就發(fā)現(xiàn),樂樂根本不會簡單地照顧自己,心理上似乎也承受不了黑暗和孤獨的恐懼。所以我們只好把樂樂的小床搬到我們房里,讓她在我們房間里睡她自己的小床,這樣就克服了孩子的恐懼感,夜里也能隨時照顧她。
等樂樂到了三歲的時候,我又開始嘗試讓她睡自己房間。怕她不適應,我特地在床邊開個小夜燈,每過幾天就把燈光慢慢調暗、再調暗,一直到完全關燈也能自己睡著。效果很好,孩子很快就適應了。
現(xiàn)在我們就一直分房睡了,有時候樂樂病了,讓她跟我們一起睡她還不干,非要回到自己的床才能睡得著?,F(xiàn)在一般我說睡覺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進房,上床,蓋被子,關燈。不用粘著我陪她也能自己睡著,早上一般六點四十就會準時起床。
等有勇氣了再分床不能忽略孩子的依賴感
李小姐寶寶航航2歲
孩子多大分床睡我覺得應該順其自然,不能忽略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而且母子同床也有不少好處,比如至少我們的睡眠質量能夠有保證,而且可以增進我們之間的感情,增加孩子對我的信任感。
我也想過讓寶寶跟我分開睡,但是我看一些育兒書上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有恐懼心理,白天聽了故事,腦子里就會想象一些奇怪恐怖的事情,我觀察了孩子,好像是會害怕。所以分床睡這件事還是緩一緩。他跟我舒服地睡了這么久,都已經習慣了,突然把他扔到一個黑暗陌生的空間獨自睡覺,想想是受不了。我想等航航再大一點,認識多了,依賴感被滿足了,有勇氣自己睡的時候再分床睡。
專家觀點
孩子生病抱回父母床不可取
上海市兒童醫(yī)院兒保專家陳津津:通常而言,我們建議父母在孩子三歲以內分床,六歲以內分房。這樣做的好處,首先無論對孩子還是對父母,其“私人空間”都變得更大,睡得更舒適和安全。同床睡的話,大人和孩子夜里都會翻身數次,勢必互相影響,分開睡后,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更有保障。其次,孩子跟父母同床睡,有時甚至有被大人被子壓窒息的危險,孩子睡自己的床,衛(wèi)生狀況更健康,也更安全。
三位媽媽的做法中,第一位媽媽“無縫對接”的方法挺可取的,既做到了分床睡,又滿足了孩子個人安全感的需要,但是等孩子長大后,還是要慢慢過渡到分房睡。第二位媽媽在過渡期間為孩子裝了一盞夜燈,只要燈光不是太亮,沒有破壞孩子的日夜節(jié)律,也是可取的。第三位媽媽太過顧及孩子的依賴感了,培養(yǎng)孩子分開睡的習慣和意識,應該在孩子可塑性較強的時候進行,否則,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會隨時間增長而越來越難戒除。
另外,在孩子生病時將孩子抱回父母床上的做法是不太可取的。因為將孩子抱在手里睡覺,衛(wèi)生問題還是沒解決,而且父母有可能自己就是病菌攜帶者,反而會有反效果。父母在孩子生病時,可以哄他入睡,然后再放回小床。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看動畫片、講故事的方式漸漸讓孩子有分床睡的意識。最好可以結合故事情節(jié)跟孩子一起參與小床的裝飾,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趣和意愿睡自己的小床。堅持一陣,孩子就會養(yǎng)成跟父母分床睡的習慣了。
許多實例證明,有些幼兒之所以變得越來越自卑,一個重要原因是父母以完美主義的態(tài)度過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時時處處被包圍在批評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長此下去,自信便可能喪失殆盡,每做一件事他在潛意識中往往會對自己做出否定“我不行”“我的腦筋不好使”“別人就是不喜歡我”等等。孩子都需要從心理上不斷的自我肯定來獲取前進所必不可少的原動力。而對自卑的孩子來說,要擺脫自卑的陰影,并樹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無疑更為重要。
以下是專家提出的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肯定的幾個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
讓孩子跟“我不行”告別
▲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對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應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畫了一匹馬,那么你最好不要過多地挑剔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應對孩子的每一成功之處予以發(fā)現(xiàn)并做出由衷的贊賞:“看,那馬尾巴畫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風中飄舞一樣!”或者“你為馬涂的顏色真漂亮!我敢說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兒!”
需要強調的是,你應該讓孩子覺得:你對孩子的贊賞完全是誠懇的,而不是應付的,客套的,更不應該是虛偽的,做作的。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你須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調整,在表述上講究藝術。
其實,讓自卑孩子學會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標即是:幫助孩子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滿足和動力。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做該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對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變更表揚的主語
讓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個最簡單方便的方法是變更你對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揚的主語: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們”(父母)對你(孩子)的表揚改造成你(孩子)對自己的表揚。這種簡單的變化能夠更充分有力地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因而實際上起著一種增加對孩子贊賞的效果。如:“你今天用積木蓋起了這么高的大樓,我真為你感到自豪!”可改為:“你今天用積木蓋起了這么高的大樓,你一定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勵孩子確立主心骨
父母可以對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揚,但其他人(包括小伙伴們)卻不一定能完全做到這一點。他們或許會“實話實說”,或許會故意挑剔,甚至諷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遠地依賴別人的評語,而遲早要依靠自己內心的動力前進。有些孩子完全依賴成年人的贊許,連怎樣認可自己都不知道了。這樣的孩子如果長大了成了個球員,那就可能在比賽時每打出一個球就會回頭看看教練的臉色——自然他就難以成為一個成熟的球員。不妨指出他的正確之處,然后提醒他不必過分看重別人的評論。
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錯事而遭到了批評,一下子感到喪失了前進的方向。此時你應該告訴他,對待批評的最好辦法便是承認并改正,當孩子主動承認了錯誤時,你完全可以告訴他:“你這樣做很不容易,因為這可需要很大的勇氣,你可以對自己說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p>
▲努力強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對自卑情緒嚴重的孩子來說,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飄搖不定的,因而極需要得到外界經常不斷的強化。強化孩子的自我肯定方法很多。如:可讓孩子為自己記一本“功勞簿”,讓孩子每周花幾分鐘時間寫出(或畫出)自己的“功勞”,并告訴孩子,所謂“功勞”,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進步,以及為這種進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資格記載入冊;也可為孩子準備一些小小的獎品(如畫片、玩具、小人書等)——每當孩子做出了一點成績,或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獲獎;你還可以教孩子學會以“自言自語”的方法不斷對自己作出贊揚——當孩子遇到困難正躊躇畏縮時,你不妨鼓勵他自己對自己鼓勁:“來吧,小朋友,你可是一個不怕失敗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過度濫用
鼓勵特別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著應該讓他“濫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勵孩子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應有個度,即要分時間、場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則、標準和尺度。再好的良藥也不能下得過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過了頭,那就可能變成了一個自負甚至惟我獨尊的小霸王。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桿,是孩子心理發(fā)育的影響指針。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謙虛禮貌,有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經常情緒惡劣,吵架斗嘴,則會讓幼兒經常處于緊張和恐懼之中,對于孩子的心理發(fā)育極其不利。
因而,從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角度出發(fā),家長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別注意情緒控制,謹防因父母不良情緒而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fā)育。專家提醒家長,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以下幾點情緒需要特別注意控制: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讓的吵架動粗,或者家長與他人吵架動粗,都會讓孩子產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會讓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會滋生不安全的感覺。因而,家長們必須謹記不要或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對生活的態(tài)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長信心。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經常表露頹廢的情緒,會使孩子過早接觸到社會或生活方面的壓力,會讓孩子心理產生不安全感,對生活懷疑或頹廢的生活態(tài)度可能會因此伴隨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身心過早受到不該承受的壓力。因而,特別需要提醒家長朋友們,無論你暫時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育,請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頹廢的情緒。
3.不要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
有些家長經常毫不避諱地在孩子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這些家長以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們面前責罵或批評他人對孩子沒有什么影響。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處世方式,更是一種有害于幼兒健康成長的不良教育方式。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對于家長日常正規(guī)教育產生懷疑,也會讓孩子因此也學會這種不良的處世方式,會扭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長朋友性格比較極端,對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較偏激,往往會在孩子無所避諱地發(fā)表過激的語言。心理專家認為,家長過激的言語和情緒會讓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轉化,會讓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發(fā)育產生不良影響。因而,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語氣來表達對事物的看法。
這世上本沒有懶孩子,慣的人多了,便成了懶孩子。
01
今天小鹿跟我說了一件事。
她班級的一個孩子在上廁所的時候,眼鏡掉坑里了。
她急得沒辦法,一位清潔阿姨將她的眼鏡撈了出來,洗干凈還給了她。
但她轉身就走了,連個謝字也沒有。
小鹿就追過去問她,你怎么不好好謝謝阿姨?
她說:“謝什么,她就是干這個的?!?/p>
小鹿有點疑惑有點難過,她停住了腳步,返回去,拉著阿姨的手說了聲謝謝。
我一邊夸她做的很棒,一邊陷入了沉思。
“五一”勞動節(jié)之前,一位老師搞了個小調查,讓孩子們說說對“勞動”和“勞動者”的看法。
全班60個人,53個人覺得勞動太累,寧愿閑著也不做普通勞動者,長大后希望當明星或者有錢人。
問及原因。
“因為我爸說,要是現(xiàn)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沒出息,就讓我去撿垃圾,掃馬路,當工人!”
“有錢了,就不用自己干活了?!?/p>
忽然明白,為啥孩子開始鄙視普通勞動者,區(qū)分三六九等了。
02
小鹿永遠都覺得自己缺了一件新玩具。
她沒錢,問我要,我沒給,畢竟我還要存錢買包。
她提議用做家務來掙錢,刷一次碗五塊,掃一次地十塊,自己洗衣服十塊。
我本想爽快答應她,但細想的話,覺得不靠譜。
本來小鹿做事本來就挺勤快的,這次給了錢了,達到目的了,下次她忘記了做家務其實是分內之事了咋整。
于是我提議:“家里有很多閑置的玩具,書還有衣服,扔掉太可惜了,我陪你去擺攤掙錢吧”。
她欣然同意,連夜趕制了一個用廢紙殼做的廣告牌,用彩色蠟筆寫著:“小鹿公主鋪子,明日開業(yè)!”
我?guī)兔ο肓艘痪湫麄髡Z:“世界這么大,來我這看看。”
第二天,就在公園一角找到了一塊空地,開始了叫賣生涯。
小老板自己還準備了一個像模像樣的錢包掛在脖子上。
那天溫度很高,太陽刺眼,弄的人渾身粘膩,昏昏欲睡。
起初小鹿覺得有點丟人,不好意思。
但為了心愛的玩具豁出去了,半小時后她使出渾身解數叫賣著,汗珠順著小臉蛋往下滴。
小玩偶五塊錢處理,益智小玩具賤賣,繪本十塊錢一本還送貼紙當贈品......
一下午過去了,一共賣了83塊錢。
期間碰到一位帥氣小弟弟,還免費送了一個小汽車。
她興奮極了,緊緊攥著這83塊錢不撒手。
收攤之后,想去超市買一根冰淇淋獎勵她,她竟然回絕了。
走在路上她一邊懊悔剛才找錯錢了,發(fā)誓要學好數學,一邊感嘆每天熬夜擺攤的叔叔阿姨肯定比她更辛苦。
擺了一次攤,她竟然明白了這么多道理,值了。
讓孩子學會勞動,就是讓她明白這世上所有的勞動者都值得被尊重,靠自己勞動吃飯的人都不丟人。
03
去年,帆媽為了讓小帆學會獨立,把他送到了一家寄宿式的私立學校去讀初中。
但是結果并不理想。
因為小帆極度不適應,他不會疊被子,不會洗衣服,他總是把積攢了一周的衣服拿回家洗,有一次開竅了,想自己洗,就把襪子和內褲一起泡在盆里,這一泡就是三天......
剛開學的時候甚至不會打飯,在食堂里拿著餐盤一直在原地站著,后來是寢室同學幫忙才吃上了飯。
放假的時候就死宅在家里上網打游戲,啥都不干,哪都不去。
帆媽一臉愁容的問我:“這孩子很聰明的啊,怎么連最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學不會呢?現(xiàn)在還變那么懶,去寄宿式學校也白搭?。 ?/p>
我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回答著。
“那是因為你總對他說這兩話:
“哎呀,你又不會,小孩子能干什么?別給我?guī)偷姑α?。?/p>
“只要你好好學習,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p>
第一句,你扼殺他的勞動積極性。
第二句,你讓孩子覺得勞動與他無關,它變成了分外之事?!?/p>
這世上本沒有懶孩子,慣的人多了,便成了懶孩子。
其實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后,看見什么都想嘗試。
看見大人在做飯,他會搶走你手中的青菜,非要自己摘;
看見大人掃地,他會搶走你的掃把,非要自己掃;
看見大人拖地,他會卷起小袖子拿著小抹布學著你的樣子動手干;
看見大人修理東西,他也會拿著小玩具在旁邊敲敲打打。
他們把勞動看的和游戲一樣有趣。
但你覺得危險,你覺得麻煩,你覺得生活條件好了,沒必要讓孩子勞動,阻止他進行一切的嘗試,久而久之他便失去了興趣。
馬克思說過:“人之為人,正因為勞動,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
沒學會勞動,哪里學得會生存呢?
讓孩子學會勞動,就是為了不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那是他的必修課。
04
最后,我想讓小鹿從小就要明白,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要靠自己。
于是我教會她像成人一樣自理和勞動。
她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已經學會了穿衣洗臉,自己大小便自己擦屁股;在家里玩具自己收拾整理,房間的地板自己擦,承擔起自己能做的事情;
高難度的系鞋帶,也在老母親的細心教導下學會了,連簡單的編織和剪紙她都信手拈來。
中國自古就有心靈手巧的說法,手巧會促進心靈,心靈又帶動手巧。
我們總是一起做家務,因為她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
其實也是培養(yǎng)她責任感和愛心的契機。
歌德說:“勞動可以使我們擺脫三大災禍:寂寞、惡習和貧困?!?/p>
假如一個人懂得怎么勞動和怎樣去愛,那么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而讓孩子學會勞動,是我這輩子最正確的決定。
跟孩子開玩笑要適度孩子有一顆水晶般純凈的心,同時,這顆心也跟玻璃一樣容易被劃上傷痕。大人的玩笑小孩子還不懂,有時,大人一個玩笑,在孩子那里卻是無比真實的傷害。
人類心靈最敏感的角落
孩子的尊嚴很多家長都注意到,他們一歲多,甚至不滿一歲的寶寶就已經有了自尊心。比如一個家長說:“我家寶寶晚上不睡覺,奶奶拍了她屁股一下她就哭起來。這么輕輕地拍一下屁股根本不痛的。想不到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自尊心?!?/p>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奔议L可能知道不應該當眾打罵小孩子,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一些在他們看來只是一個很小的玩笑,在孩子那里卻看不出有什么好笑,甚至會覺得是對他的羞辱。
不可說的秘密
孩子的面子特別薄一次家長聚會中,大人們談起了尿床這個話題,把自己最大年齡尿床史當笑話一樣說出來??煽杀緛碓谝慌酝娣e木,可是當他聽見大人們在談論“尿床”,便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到沙發(fā)角落里去了——可可經常尿床??煽傻陌职肿⒁獾娇煽傻奈恢靡苿樱瑓s沒注意到他表情的不自然,反倒走過去一把將可可抱起來,說:“可可,你昨晚又在床上畫地圖了?!笨煽杉t著臉辯解:“我沒有!”旁邊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一個靠近他的朋友刮著他的小鼻子說:“喲,這么大還尿床,羞羞羞!”可可的臉憋得更紅了,眼里一下子蓄滿了淚水,掙脫了爸爸的手跑進房間躲起來。
我可以想象可可的內心遭受了怎樣的打擊,他會覺得爸爸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把自己尿床的事說出來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因此而感到難堪,特別是還被人刮了鼻子,大家都在笑話他。這在大人看來實在只是一件小事,有些大人忽視了孩子已經發(fā)展起來的自尊心,喜歡通過逗孩子的方式讓孩子難堪而取樂。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在兩三歲左右開始發(fā)展起來,這時孩子的自我意識增強,但是自我調節(jié)能力還較差,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當受到批評或指責時,尤其當眾受到批評時,孩子的情緒會變得十分低落。
可可不知道大人們無心批評他,這只是大人們無聊的游戲——當眾揭孩子的短,讓孩子難堪。可可覺得“丑事”被說出來令他無地自容,別人都在嘲笑他,這可不是小事。這確實不是小事。這種讓孩子“當面出丑”的做法實際上是對孩子人格的羞辱,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們可能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自卑,畏縮不前,認為在別人眼里自己是個“壞孩子”,并且與父母之間出現(xiàn)對立情緒。父母們還是把這些不可說的“秘密”藏起來,給孩子留一點“面子”。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權威是讓孩子跟父母最鐵》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什么是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權威型父母對寶貝表現(xiàn)出更多關心,這種關心可以更好地促使寶貝遵守父母做出的規(guī)定。權威型父母通常會以一種合理的方式來控制寶貝,在考慮寶貝需求的同時向他謹慎地解釋自己的觀點,接納寶貝,而不是一味地專斷...
怎樣讓孩子喜歡跟父母多說話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
看著寶寶逐漸長大,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獨自一個人睡覺。究竟寶寶多大可以與父母分床睡呢?分床睡需要刻意分開還是順其自然?過渡期間有什么小技巧?讓我們來看看三位媽媽的說法吧。 大床和小...
許多實例證明,有些幼兒之所以變得越來越自卑,一個重要原因是父母以完美主義的態(tài)度過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時時處處被包圍在批評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長此下去,自信便可能喪失殆盡,每做一件事他在潛意識中往往會對...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桿,是孩子心理發(fā)育的影響指針。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謙虛禮貌,有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育;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