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歌謠。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復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一個3歲的小女孩,安靜地坐在房間的角落里玩耍,她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一個看似單調的活動中,將一些彩色的玻璃球一顆顆地塞到玻璃瓶中。每當一個玻璃球落下去的時候,就會發(fā)出清脆悅耳的撞擊聲,這樣的過程中,小女孩只是面無表情地重復一個動作,將玻璃球一顆顆地放進瓶子。母親喊了小女孩三次,她都充耳不聞。當瓶子裝滿之后,小女孩把玻璃球倒出來,然后繼續(xù)重復這樣的動作,直到母親進來收起瓶子,她才被迫停止游戲。
“妮妮,把瓶子收起來吧,看看媽媽給你買的花裙子?!毙∨⒈荒赣H抱起來,不情愿地看了一眼窗臺上的玻璃球。但是很快就恢復了活力,精神飽滿的樣子。其實,母親只想轉移她的注意力,小女孩每天都要重復這個游戲,少則十幾次,多則幾十次,這種情況讓她有些擔心,而女兒卻似乎對此有用不完的熱情和專注。
晚上,小女孩早早地躺在床上,等著母親給她講“床頭故事”。母親準備給妮妮講一個新故事,但是她非要聽《金色的房子》。母親有些吃驚,這個故事女兒已經聽了十多遍了,雖然她還不認識幾個字,但是已經熟悉到可以背誦了,“紅的墻、綠的窗,金色的屋頂亮堂堂……”
妮妮的母親想:重復一件事情多么枯燥啊,女兒是不是患上“孤獨癥”了?
對于成人來說,重復操作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少人都會充滿疑問:“反復做事需要耐力,3歲或5歲的孩子能忍受得住嗎?”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兒童本來就喜歡重復地做某一件事,年齡越小越是如此。當他們碰上感興趣的事,就會沒完沒了的重復地做這件事。
“重復做事”是兒童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訓練活動,心理學家把它稱為幼兒特有的“常同行為”,蒙臺梭利將其稱為“重復練習”現象,同時,她也通過實踐研究得出了兒童重復做事的必然性——為了意志力的形成。
意志力來源于選擇有智力目的的活動,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即經歷專注、興趣、意志、順從四個環(huán)節(jié)。兒童的意志力并非成人所理解的那樣,可以通過后天強化訓練出來。實際上,兒童的意志力形成是一個天然形成的過程,也是一種天賦的本能,它是兒童自然成長的法則。
蒙臺梭利觀察到,在意志力形成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即意志的發(fā)展,總要經歷三個重要的階段,其中最常見也是首要的階段便是“重復練習”。
“反復操作是兒童的智力體操。”蒙臺梭利用這個比較恰當的比喻說明了重復和智力的關系。兒童在玩耍一樣東西時總是重復進行,在讀一本書時總是重復聽,在操作一樣教具時總是重復幾十次,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成人認為這是由于兒童的幼稚而導致的,但是這樣的重復卻使兒童感受到力量和獨立,并使兒童達到極度的滿足。實際上,如果兒童能達到重復一種活動的時候,那是因為兒童已經能夠相當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點上。這種狀態(tài)我們才把他稱為注意力集中。這種集中的注意力在重復中,兒童的內心就獲得了一種力量。我們把這種力量解釋為控制的力量,兒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質世界。
許多父母都不難發(fā)現兒童重復練習的現象,要么是在學校,要么是在家里。但是,他們多數會表現出茫然的表情,并不知道這就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第一個階段。正是基于“重復練習”的起點,兒童才慢慢形成了自制和自覺的能力,為進入第二個階段打下了基礎,即自由地選擇自我訓練的生活方式。
人們已經意識到手和語言是人類智力的兩種外部表現,所以重復地聽、說、讀、畫,以及所有重復性的勞動都是促進心智發(fā)展的運動。兒童喜歡用雙手去重復做事正是他工作本能的一種表現,他們往往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對一些“基本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可以自主閱讀之前,幾乎每個孩子都經歷過重復聽故事的階段。重復聽故事,能使兒童逐漸地掌握故事中的詞句,使一些好詞好句在記憶中得到反復強化,并積累一定的語言經驗,從而使孩子在自編故事時,把那些儲存在腦海中的語詞語句,遷移運用到新的故事情景中。所以,讓孩子重復聽故事,不但令孩子獲得了有關知識信息,學習了一些語詞語句,懂得了相關的道理,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為孩子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言語表達的素材,開發(fā)了孩子的語言潛能。
讓兒童為之著迷的“基本工作”還有很多,比如把瓶蓋擰下來再蓋上;把玩具反復地拆開、重裝;打開房門再關上等。類似的重復行為都是兒童的基本行為,不具備任何目的性,它們對兒童來說都具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兒童進行的不夠成熟的努力?!爸貜途毩暋钡男袨槟軌驖M足兒童特定時期的需求,也更容易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和獨立感。另外,駕輕就熟的工作內容更容易讓兒童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這點在兒童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這些看似枯燥、簡單、浪費時間的重復練習,卻容易使成人與兒童之間發(fā)生沖突。成年人的思想中,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障礙,即“最大效益法則”。當他們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卻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從事浪費時間卻毫無收獲的勞動時,就會忍不住想去干涉或幫助他們。
在成人看來,類似于反復把彩色玻璃球放進瓶子里的游戲是一種瑣碎而毫無用處的工作,他們不能理解兒童為何對此那么熱衷而癡迷。實際上,成人不理解兒童“重復”行為的根本原因是——行動的節(jié)奏。
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醫(yī)院探望患病的父親,老人中風了。當她看到父親倔強地用顫抖的雙手異常緩慢地把水杯舉到唇邊的時候,那種抖動的動作與父親昔日行動自如的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位母親因為看到了這種反差,所以十分痛苦。于是,她產生了一種沖動,即幫助父親喝水。實際上,她想設法用自己的行動節(jié)奏去代替老人的節(jié)奏,以此緩解心中的不適。但是,當她3歲的兒子充當這個角色的時候,就變得十分耐心,剛好符合老人需要的節(jié)奏。但是,一旁的母親又產生了上面的那種沖動,因為她早已習慣了那種敏感而迅速的節(jié)奏。
當兒童在做一些重復的事情時,成人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會產生一種干預兒童的欲望。然而,這么做對兒童的心理需求不但毫無幫助,還破壞了他們喜歡做的事情,阻撓了他們自由地行動。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1、打撲克游戲
打撲克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游戲,可以利用這種游戲進行拼音練習。玩法有很多,例如:
在學完六個單韻母后,可以玩打撲克的游戲復習單韻母。家長跟兒童一起制12張撲克牌,撲克牌上分別寫出6個單韻母,每個單韻母寫兩次,做游戲時,像打普通撲克牌一樣先把牌洗一洗,按順序起完牌后,家長先出a,然后提示兒童出下一張,依次類推。下次可讓兒童先出,問應該先出哪一張。學習的字母多了以后,也可以制作更多的撲克牌來玩這個游戲。新穎的撲克牌玩法,可以極大地調動兒童學拼音的積極性
2、連線畫動物
兒童大多喜歡小動物,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畫有小動物輪廓的卡片,輪廓圖上適當的位置點有圓點,一個圓點旁邊寫著一個拼音字母。讓兒童按拼音字母的順序用線把圓點連起來,卡片上就出現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還可以讓兒童說一說卡片上畫的是什么小動物,給不同的小動物涂上不同的顏色。兒童通過動手連出了饞嘴的小貓、可愛的小兔、美麗的孔雀……,既復習了拼音,鍛煉了兒童動手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編總結: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時候偶爾會感到枯燥,特別是在孩子在學習拼音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就該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學拼音的特點,掌握兒童學拼音的方法,通過小游戲來引起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只有掌握了方法,孩子才會在幼兒園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兒童鋼筆字的練習須知
孩子學鋼筆字比成年人學鋼筆字要容易很多,對于孩子學鋼筆字須知的技巧與方法有很多,一般說來孩子學鋼筆字須知三句話:
1、胸中有字
孩子學鋼筆字經過描紅、臨帖、背帖,字的點畫、結構和形態(tài),就好像這個字變成照片印在大腦里了。將要寫這個字的時候,你就把這張照片從大腦中抽出來,然后用筆寫出來。
有一個成語叫“庖丁解?!?,在這個廚師的眼睛里,牛是一個整體,又是很多個部分。每個部分什么樣,這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是什么聯系,廚師心里一清二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研究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我們學習書法也一樣,基本筆畫、偏旁部首、間架結構以及筆法要搞清楚,搞清楚并且熟記于心,就會游刃有余、得心應手了。
2、意在筆先
就是孩子學鋼筆字的時候,先構思成熟,然后下筆。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p>
3、筆筆送到
這是孩子學鋼筆字運筆的要求,一個字的所有筆畫,都不可以馬虎隨意,起筆收筆要到位。筆畫的位置、大小、長短、輕重、指向、角度變化都要心中有數,并且手要跟上。
另外孩子學鋼筆字還要注意:1、正確地拿筆(執(zhí)筆方法和執(zhí)筆姿勢);2、不要急于求成,貪多圖快;3、練習一段時間后如果覺得自己的字還是不太滿意,這說明你的分析水平提高了,是個好事。要看到自己確實是在不斷進步的,一定增強信心。
兒童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及簡單的練習方法
體能是人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包括三個方面:一身體形態(tài),二身體機能,三身體素質。正確的體能訓練不僅能夠塑造兒童、少年的良好形態(tài)同時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還有利于少年、兒童掌握各種運動技術,同時又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強抵御疾病。
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經常參加運動的人群的智力平均水平高于同齡人群。參加體能訓練能為少兒學習提供充沛的體力與精力,為智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體能訓練少兒可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使其更加樂觀、自信、精力更加充沛,還能夠刺激大腦皮層使其產生興奮,從而消除細胞疲勞。
少年兒童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體內新陳代謝旺盛,但肌肉組織的增長往往落后于骨骼生長,肌肉發(fā)育不平衡,再加上骨骼的骨化尚未完成,彈性和柔韌性較大,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啊,稍不注意便可能發(fā)生肢體畸形,影響骨骼的生長發(fā)育,因此要科學性的對少兒進行體能訓練。通過體能訓練能使少兒肌肉活動能力提高,促進骨骼的生產發(fā)育,使骨骼增長、變粗,使韌帶更堅固、關節(jié)更靈活其次,由于體能訓練改善了血液循環(huán),骨組織得到了更多的營養(yǎng),同時,運動對骨骼起著一種機械刺激作用。所以,促使骨骼生長加速,使孩子的身高增長。
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兒童、少年身高明顯高于同齡兒童。兒童、少年時期,骨骼正在快速發(fā)育,不能夠承受較大的力量練習。少年、兒童的力量練習主要通過克服自身體重來進行。如俯臥撐、仰臥起坐、兩頭起、靠墻倒立等。但也可以進行“小力量練習”,進行力量練習后與跑跳結合。兒童、少年要均衡的發(fā)展靈敏、協調等不能一味的追求力量練習。
簡單的練習方法:
在幼少兒時期應形成正確的運動方式,調整肌肉平衡,矯正不良身體姿態(tài)等方面來進行練習。幼少兒時期應從最初的基本動作開始進行練習:
【第一個階段16種基本動作模式】
走、站、跳、跑、攀、爬、拋、投、推、拉、拍、踢、鉆、轉、滾、平衡。
【第二個階段三種基本技能】
1.身體平衡技能:直立、彎曲、伸展、轉動。
2.身體移動技能:爬行、翻滾、行走、跑步、蹦跳、跨越。
3.物體移動技能:抓握、拿捏、拍擊、傳接、投擲、踢蹬。
【第三個階段三種基本能力】
1.綜合運動能力:爆發(fā)力、靈活、靈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協調毅力。
2.身體運動能力:速度、力量、平衡、穩(wěn)定、柔韌、耐力。
3.感知運動能力:定位、定量、反應、預判、節(jié)律、操控、定向。
嬰兒爬
趴在地面,兩腿伸直并攏。手臂在身體兩側撐地向前爬行。面部朝下,腿部保持并攏放松,靠手臂撐地前行。
小白兔跳躍
團身屈膝,雙臂放置雙膝外側手掌著地,臀部翹起,重心前移,腳跟翹起,雙臂伸向前方手掌緩慢落地,腿部發(fā)力向雙臂靠攏連續(xù)蹬
直體翻滾
身體平直俯臥,雙臂向上伸直,雙腿并攏,用髖部的扭轉力,至身體左右翻滾。
頭部微抬,防止面部觸碰到地面造成損傷
平板爬
雙手掌與雙腳尖著地與肩同寬,支撐身體保持平行狀態(tài),微頂臀,進行側向行走,或者進行原地轉圈手腳配合式爬走。
平衡木爬
寬15cm,長5M的長方形木板。練習者只能有手和腳接觸木板。若果身體其他部位接觸木板以及接觸地面則任務失敗。
高抬腿練習
原地高抬腿練習不僅能夠發(fā)展學生的下肢爆發(fā)力,還能夠訓練學生的平衡能力。兩手張開,掌心向下放于腰間。大腿手臂保持不動,抬大腿碰到手掌。
表情六、重復
我發(fā)現我五歲的孩子最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在看動畫片、圖畫書時,特別喜歡重復。即對看過的動畫片和圖畫書不厭其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請問這樣正常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兒童心理分析:
這位家長對孩子的觀察很細心。四五歲的孩子出現喜歡重復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象并不是個別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這一特點。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個性的原因。在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上,能表現出人的個性的不同特點,孩子的個性正在形成和發(fā)展,這種個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表現出來。喜歡重復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歡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歡重復的個性的一種體現。
二是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原因。由于幼兒的認識能力、想象能力和記憶力的發(fā)展還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樣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這樣,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動畫片和圖畫書,就會出現記不住、無法接受的現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則能避免這一現象,使孩子在重復中檢驗自己的記憶和期望,從中體會到一種成就感。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這種現象也會逐漸消失。
所以,孩子喜歡重復看同一部動畫片和圖畫書的現象并沒有什么不正常的,一般也不會有什么害處。如果這種現象的程度非常嚴重時,家長可以適當進行引導。
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在同樣的情況下,兒童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深度、廣度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截然不同。如在一次智力測驗中,測驗員出1、2、3、4、5、6、7、8、9、8、7、6、5、4、3、2、1、共17個數讓6-10歲的幾個兒童相加結果,一個6歲的兒童在3分鐘內答出81,而有的兒童一個數一個數的相加還出現錯誤。為什么有這種不同的結果呢?隱藏在事實背后的原因是每個人智力發(fā)展水平不同。為此我們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是,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對兒童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注重開發(fā)兒童的智力。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人的一種心理品質,它具有無法觀察到的特點,關于智力的概念是國內外長期爭論的問題,至今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在我國較為流行的看法認為,智力是各種認識能力的總和。觀察力,它包括有智力的條件--注意力;智力的窗口--觀察;智力的儲存器--記憶力;智力的翅膀--想象力;智力的中樞--思維力;智力的轉換器--創(chuàng)造力;早期兒童還需要發(fā)展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它是智力的基礎。由于智力是一個人許多能力的總稱,因此人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或專長不等于智力,例如有的人記憶特別好,但邏輯思維差;有的人語言表達能力好,但想象力、實踐能力差,這只能說某人在某一方面發(fā)展不錯,不等于智力好。只有智力的各個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才能稱得上智力發(fā)展好。前蘇聯的心理學家加里培林認為,智力活動的形成過程一般有五個階段:
第一,了解當前活動階段。如聽老師講解或演示獲得一般的表象和初步理解。
第二,運用各種實物來完成活動的階段。如用小石子或小棍計算活動。
第三、有外部語言參加的,依靠表象(頭腦中的形象),來完成活動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能離開實物,而依靠外部語言對頭腦里留下的表象進行分析、綜合。如老師問,1+1=?,兒童頭腦中會出現1個蘋果加1個蘋果等于2個蘋果的口算。
第四,只靠內語言(不出聲的語言)在腦子里完成活動的階段。
第五,智力活動過程,簡約化。多進行某一智力活動以后,這一智力活動的階段逐步簡約化,以高速度進行,則智力活動的能力便初步形成。3-6歲兒童智力一般可以發(fā)展到第三階段,發(fā)展突出的可能達到第四階段。
二、為什么要開發(fā)兒童的智力
(一)智力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沒有一定的智力就難以掌握較多的知識,具體講沒有注意力、觀察力、兒童就無法認識事物,掌握知識;沒有記憶力,知識就無法鞏固、保存;沒有思維力,就無法對事物有深刻地認識,掌握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沒有想象力,就無法創(chuàng)新。所以說,智力不發(fā)展,就無法掌握更多的知識。
(二)開發(fā)智力產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需要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生產力愈發(fā)展、科學在生產中的地位愈重要,對勞動者具有的科學知識,文化素質要求就更高。教育是未來的事業(yè),為未來的社會準備人才。未來的社會是一種開放型、進行型、動態(tài)型、網絡型、高效型的社會。需要的勞動者,不只是體力型,知識型的人才,而且是智能型(具有較強的敏感性、選擇力、綜合力、創(chuàng)造力)的一代新人,故教育應重視發(fā)展兒童的智力。在當今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時代中(實際上是科技競爭,人才競爭,智力競爭),誰最早最多地擁有高智能人才,誰就在這場競爭中獲勝。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人才的教育事業(yè)放在了突出的戰(zhàn)略地位。加強兒童智力開發(fā),早出人才,出高智能人才,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緊迫任務。在現代生活中,沒有高智能的人是無法跟上時代發(fā)展的。
(三)開發(fā)智力對幼兒有特殊的作用
從智慧器官大腦的成熟來看,新生嬰兒大腦重有400克左右,3歲時,腦重量已達1080克,4-5歲則增加到135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1400克的重量。有人說,0-5歲有天壤之別,5歲到成人只二步之差,5歲前后是兒童智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由此可見,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對于開發(fā)智力促進成才具有特殊的作用
三、如何開發(fā)兒童的智力
(一)豐富知識,開拓眼界
智育包括發(fā)展智力,掌握知識技能兩方面。單純灌輸知識,機械地背,容易抑制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如果不從掌握知識技能和活動來發(fā)展力,搞什么單純的智力訓練,也只能是一種訓練的游戲,沒絲毫的價值。因此,要發(fā)展智力,必須正確處理智力與知識的關系。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離開了掌握知識的過程,智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草之木。例如,狼孩,因沒有掌握人類知識的過程,所以不具備人的智力,他有狼一樣的生活能力,卻不具備人的思維能力。又例如一對雙生子,出生后不久,一個生活在密林中,一個生活在大城市。他們長至四歲左右時,林區(qū)的孩子來到城市,此時對他們進行智力測驗,結果林區(qū)的孩子身體強壯而智力差,因為林區(qū)的孩子接受文化科學知識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智力能否順利發(fā)展,還要看給兒童傳授知識是否全面,方法是否得當。
智力低下有哪些癥狀表現
一些細心的家長發(fā)現,自己家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有點不一樣,理解能力差,表情不自然,學習困難,還經常會做一些奇怪的動作,感覺有點像弱智,因此想了解下弱智的癥狀表現,那么弱智到底有哪些癥狀表現呢?
成都西南兒童醫(yī)院弱智診療專家羅榮峰指出:弱智是指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水平低于同齡正常兒童,一般IQ低于70即懷疑為弱智。家長可根據以下8大弱智兒童典型癥狀,初步判斷孩子是不是具有弱智傾向。
弱智兒童早期8大表現:
1、運動及神經發(fā)育落后,如生后1~3個月內異常安靜,少哭或多動,4個月對母親無反應;6個月尚不會笑;1歲尚不能坐;2歲尚不能走路和說話。
2、常有癡笑、張口、伸舌、流涎、磨牙、噘手指等無意識的表情、動作,或尖叫、哭鬧。
3、雙眼無神,不能有意識的視物和隨物轉移視力,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
4、對周圍事物反應能力差,情緒不隨外界條件改變而變化。
5、語言明顯落后于同齡兒而又無視聽障礙,或智差同時伴有視聽障礙。
6、運動障礙,俯臥抬頭、坐、站、走等動作的起始年齡都比正常同齡兒要晚。尤其走路更明顯,往往要到2—3歲或3—4歲才會自己走,而且走不穩(wěn)。
7、學習困難或學習成績差(常見于年齡較大的輕度弱智患者)。
8、并發(fā)癲癇:弱智與癲癇關系密切,20%的癲癇患者有弱智,在弱智患者中,20%~ 50%有癲癇。
當然,不同年齡的孩子所具備的行為能力也有所差異,這些表現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根據孩子的年齡、病史和具體表現,是否是弱智可到國家專業(yè)醫(yī)院檢查。
華盛頓大學的醫(yī)生和科研人員發(fā)現,我們與孩子的說話方式對他們的智力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學習方式。
指示型家長和社交型家長
科學家們研究了許多家庭的對話,發(fā)現家長的說話方式主要有兩種:指示型和社交型。
指示型家長與孩子的談話基本上都是清楚的命令,比如:“拉住我的手”,“把電話給媽媽”,“好好吃飯”。
指示型家長不需要從孩子那里得到回答,他們只希望看到自己的指示被遵守。這就是說他們的孩子不需要思考答案,也不用加入談話。
社交型家長則會在談話中使用“什么”,“怎樣”和“為什么”。他們會不斷想去理解他人:“我真想知道她為什么沒來電話?”或是“你覺得咱們應該去哪里?”他們常常會問孩子這類問題,把他們帶入自己的思路。
社交型家長的孩子會從這種對話里得到顯著的好處。他們普遍地更早學會讀寫,在學校的功課也更優(yōu)異。對這個現象,合理的解釋是,在不斷地理解其他人和事情的過程中,社交型家長無形中引導了孩子思考與邏輯。也就是說,他們在告訴孩子:要是想加入咱家人的談話,你得動腦子才行。難怪它的影響能夠持續(xù)孩子一生。
很多家長與朋友談話時是社交型,但與孩子談話時就變成指示型的了,談話由充滿互動的交談變成了簡潔而有效率的命令,內容也變得枯燥乏味。
兒童的智力發(fā)展非???,往往在幾個月間他們就能學會大量東西。家長要想應付如此快速的發(fā)展,重點在于提供給孩子豐富多彩的詞匯庫和能刺激他們思考的談話。
雖然有的時候,簡單明了的指令在孩子身上更有效果,尤其是兩三歲的小孩,然而,從長遠看,能夠帶動孩子一起參與,才是對他們更有益的。
如何成為社交型家長?
下面給想成為社交型家長幾個簡單易行的建議:
——給孩子讀書的時候,你可以一邊看著書上的圖畫,一邊說出你的想法,并且邀請孩子一起來:“這些小豬要去哪里呢?”,或是“啊喲,這只小雞躲起來了……它在躲誰呢?”你的問題最好有多個合理答案,這樣孩子必須在真正思考之后才能回答,而不是隨便猜一個正確答案了事。
——帶孩子買菜的時候,留幾分鐘時間來跟孩子聊聊天,跟他談談剛才見到的食物、人和事情,聽聽孩子的看法。你可以問孩子晚上想吃什么,其他家人最喜歡吃什么。記得不要太嚴肅,這是輕松愉快的談話。
——當你跟孩子一起排隊或是等候時,跟他像朋友似地聊一聊。你會發(fā)現小孩能談論的話題遠比你想像得要深,當他問你問題時,你可以摸索他的思路,然后與他探討所有的可能答案。把指示性的回答留給簡單的問題,比如廁所在哪里之類。
——在家里與孩子談話時,有意識地讓他明白你的思考方式。讓他知道你在想認識和理解他,這不但能教導他也如此對待別人,還能讓他更愿意加入談話,并從談話里學到新東西。
社交型家長對孩子成長的益處
——讓孩子明白你在乎他們的思想和意見,他們與你生活中的其他大人一樣重要。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欣賞自己的個性,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不僅僅是聽話。
——大量增加孩子的詞匯量,加強他們的讀寫能力,在學校成績更優(yōu)異。
——教導他們積極溝通,無論是在家里,學校,還是日后在社會上。這對他們的個性成長極有好處,懂得溝通技巧的人,才最有可能出人頭地。
——讓他們學會有創(chuàng)意地思考,而不是聽從別人的意見。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創(chuàng)意思考家,可惜的是,很多時候他們的天賦被家長和學校的教育方式磨滅了。
——讓孩子更獨立自強。
與此同時,社交型的談話對家長也同樣有好處。你會發(fā)現你的孩子遠比你想像的懂得更多,談得更深。你跟他們聊得越多,他們的意見也越成熟,從而使談話更加有趣。很快你就會意識到,在家里跟我們的孩子聊天,不比跟你的朋友們聊天遜色。
建議:假如你不是天生的社交型家長,或面對孩子時不是社交型,建議你姑且實驗三十天,你一定會驚訝它的效果是多么顯著!很快地,與孩子聊天會變得自然而然,完全不用你特別努力。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重復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兒童歌謠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1、打撲克游戲 打撲克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游戲,可以利用這種游戲進行拼音練習。玩法有很多,例如: 在學完六個單韻母后,可以玩打撲克的游戲復習單韻母。家長跟兒童一起制12張撲克牌,撲克牌上分別寫出6個單...
兒童鋼筆字的練習須知 孩子學鋼筆字比成年人學鋼筆字要容易很多,對于孩子學鋼筆字須知的技巧與方法有很多,一般說來孩子學鋼筆字須知三句話: 1、胸中有字 孩子學鋼筆字經過描紅、臨帖、背帖,字的點畫、結構和...
兒童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及簡單的練習方法 體能是人機體的基本運動能力,包括三個方面:一身體形態(tài),二身體機能,三身體素質。正確的體能訓練不僅能夠塑造兒童、少年的良好形態(tài)同時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
表情六、重復 我發(fā)現我五歲的孩子最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在看動畫片、圖畫書時,特別喜歡重復。即對看過的動畫片和圖畫書不厭其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對新的、未看過的反而不太感興趣。請問這樣正常嗎?為什么會出...
在兒童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在同樣的情況下,兒童對知識掌握的速度、深度、廣度和舉一反三的能力截然不同。如在一次智力測驗中,測驗員出1、2、3、4、5、6、7、8、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