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學說話家長需要了解的幾件事

發(fā)布時間:2020-11-26

新生開學需要做哪些調整。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家長與教師之間要互相協助,及時注意孩子學習情況,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不斷成長!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孩子學說話家長需要了解的幾件事”,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孩子學說話家長需要了解的幾件事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孩子成長的每個過程都會牽動父母的心。伴隨孩子牙牙學話,第一次無意識地叫“媽媽、爸爸”,很多父母欣喜之余開始有更多的疑問。怎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好語言,開發(fā)智力,成為家長們關心的事情。

說外語忌太早。、

孩子3歲后學心外語是比較好的時期,對于2~3歲的孩子來說學習母語比學外語更重要。3歲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的良好時機,3歲以前語言中樞發(fā)育不完善,發(fā)音也不清晰。三四歲左右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聽到的語音,模仿力很強,能夠逼真地模仿老師發(fā)出的語音和語調,并不受母語聽干擾。一般這時學外語的孩子比年齡大才開始學習外語的人能夠較快地掌握和運用日常語。

但值得注意的是,書寫和閱讀要放六七歲后進行。而且學習過程中不要強迫孩子,避免給孩子造成壓力,對今后的學習造成懼怕心理。

兒歌比古詩更適宜兒童學習

兒歌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語言符合兒童的朗誦特點,比較適宜兒童學習。兒童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成就感、學習有積極性,更能培養(yǎng)兒童對語言的興趣,鍛煉兒童的表達能力,豐富兒童的想象力和記憶力。另一方面,一些兒歌把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作為內容,在兒童讀兒歌的時候,要注意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強調音節(jié)和節(jié)奏感,以便于兒童正確的模仿學習。除了語言解釋外,還可用實物或實物

說話晚怎么辦

每個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并不完全一樣,早的孩子不到1歲就開口了,晚的甚至到2歲以后才開口。一般考慮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是以下幾個原因;家庭中用多種方言與孩子講話,孩子學說話時會感到無所適從;家長與孩子交流過少,孩子沒有模仿對象和說話的機會,說話也會延遲。由于這種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話話延遲,改善環(huán)境和加強訓練后會很快追上正常孩子。

另外,一些疾病,如腦癱、聽力障礙、孤獨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或功能失調等,可導致說話延遲,同時也伴隨其他的異常表現。輕度智能發(fā)育落后的孩子,說話的年齡也比較晚。當然,發(fā)音器官如舌系帶過短、腭裂等異常也可導致說話延遲。如是疾病原因導致說話延遲,可以尋求,,醫(yī)生的幫助,找出原因,對癥治療。

如何應對孩子口吃

口吃多見于學齡早期的兒童,一般由于發(fā)聲器官緊張或言語功能不夠成熟造成的,也與精神緊張、精神刺激、遺傳及模仿他人口吃有關。隨著詞匯量增多、語句復雜,幼兒很想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有時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因發(fā)育不成熟,表達能力跟不上思維的發(fā)展,于是出現口吃。

一般不需要特殊矯正,應耐心傾聽,但要避免指責,絕大多數口吃會逐漸轉為正常。如果孩子口吃有加重趨勢,則應在心理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語言糾正訓練,包括;讓孩子減慢說話速度、降低音量;多講故事;消除孩子緊張情緒,讓他想好再說,等到到孩子神經系統(tǒng)逐步發(fā)育完善后,口吃是可以糾正的。

偶爾“說謊”不必緊張

對于幼兒來說,想象力最為活躍,在這一時期,想象的突出特點是喜歡夸張,表現在夸大和混淆假想與真實兩個方面,孩子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或自己的強烈愿望當成真實的事情常被誤以為是說謊。

如這時批評、責備,反而會暗示孩子有意識地說謊。因此對于幼兒時期的“說謊”不必過分緊張,可采取一些措施正確引導。首先以誠懇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作出好榜樣,加強對孩子的關注,經常和孩子感情交流和溝通,使孩子愿意在父母面前講真話;對孩子要求要切合實際,不要在外人面前指責他,應單獨和孩子交流。當孩子減少“說謊”行為時應立即表揚。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在孩子青春期時,家長要做的幾件事


在孩子青春期時,家長要做的幾件事

一、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一定要注意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齡進行階段劃分的話,18歲之內,心理年齡可以劃分為很多個時期。時期越多意味著變化越多,也就意味著可塑性越強。那么,18歲內,哪個階段變化最多呢?排在第一位的是6歲以前,第二位的是青春期。

身高變化帶來心理變化—對待父母從仰視到平視

身高不像性,性是內分泌的問題,身高是視覺。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在身高上,對很多女老師基本上就是俯視了),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他已經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會決定他的視線,視線會影響他的心理,他會開始不服了。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長6到11公分,說話的聲音也有變化。

此外,孩子發(fā)育會影響到他的心理,這種心理變化我概括了幾點:獨立性強、更在乎自尊、性意識覺醒。

性意識的覺醒——需要家長的特別關注

什么是青春期,就是性發(fā)育期。心理學的定義是能夠生育后代的生理變化及完成。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出現這樣一些評判,有人說這是人心理最危險的時期。

人初次出現不良行為的高峰年齡點在哪?12歲開始逃學了,15歲是高峰期。這個年齡段孩子最容易出問題。

孩子生理已經發(fā)育了,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但這個表現如果限于青春期,也不要大驚小怪。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首先是回避,男孩跟男孩玩,女孩跟女孩玩。孩子會私下看書、看網絡、看手機了解這些事,家長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

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8件事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yè)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一樣尊重對待。有的女孩子也是這樣。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那時候在央視《今日說法》節(jié)目,我和這位媽媽有一個連線,媽媽問我怎么辦。我問她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同事在辦公桌放一本日記你會翻看嗎?她說不會。那你為什么看孩子的日記?她說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你不能這樣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

第三,要讓他參與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單位,往往是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作為家長,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顧,周六、周日讓孩子照顧,這樣你老了他也會照顧你。

第四,善于從孩子的態(tài)度中發(fā)現自己教育方式的問題。當孩子對你不尊重的時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現。有的父母愛得沒有節(jié)制,他今天對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對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頭吃。在家里你要讓他明白,讓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訴他。

第五,要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關家庭背景。我們要讓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讓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第六,要關注孩子的興趣,盡可能與他共同感興趣。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也是找到他未來的職業(yè)所向。

第七,要給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孩子青春期時,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

第八,為他的善良、成功、負責表現出驕傲。我們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么照顧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后要跟他做朋友。我就夸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愿意去了解這是為什么。這樣的時候,你要肯定孩子。

三、減輕Ta的學習壓力,幫孩子打開另一扇門

孩子處于青春期,父母第一要做到讓他保持健康。

這個階段孩子學習壓力非常大,你能做的不是幫他做作業(yè),也不是替代老師給他講課。你做什么?除了生活以外最重要的是陪他運動。每周末拿兩個半天帶著他出去運動,比如說走步、打球、游泳。你要相信,他心情越好,學習越輕松,他越煩躁,學習成績就會越差,弄不好會得抑郁癥。

現在,很多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學習的競爭非常激烈。青春期出問題的孩子中,很多是學習的失敗者,父母要幫他找一條路,幫他打開另一扇門,老師是管全體學生的,父母是一對一的,父母在這個問題上有更大的責任。

孩子16歲的時候,家長也要告訴他,你現在甚至可以出去找一點事干了,但是如果出問題,你要承擔全部責任,這個問題一定要警告孩子。青少年犯罪中,孩子們做一件荒唐事,會失去很多。有的孩子跟媽媽吵架,一晚上出去做了3起案件,因為這3起就被判了十年。十年時間,孩子什么事都耽誤了。

總之,告訴孩子,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健康。第二,守法。第三,活得有情有義。

青春期中,比起學習,學會做人更重要。不要讓孩子出一些嚴重的錯誤,這才是關鍵。

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在孩子閱讀中所要做好的幾件事


我們說一個孩子語文學得好,其實就是說這個孩子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強。其中的“讀”指的就是閱讀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量的積累,如果光靠小學語文課本中三百多篇課文,三四十萬字的閱讀量是根本不夠的?,F在我們的新課程標準是——第三學段即五六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一百萬字,這就需要課外閱讀的補充。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閱讀其實就是課外閱讀。所謂課外閱讀,就是課堂和課本以外的閱讀,這就決定了家庭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陣地。作為家長,你們肯定要為孩子的成長發(fā)展助一臂之力。但如何助這一臂之力,還有不少講究。其中家庭讀書氛圍的創(chuàng)設和家長自身的閱讀理念都會對孩子的閱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是5月7日,上個月4月23日有家長知道是什么日子嗎?——世界讀書日。199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設立的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每年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各種閱讀活動,我們現在普遍的說法叫“全民閱讀”,我們太倉也不例外。除了學校是主力軍之外,太倉圖書館也舉辦了各種活動,有發(fā)動學生參與的“換書樂”活動,還邀請了親子閱讀推廣人林丹老師來講座。4.18上午,我也慕名而去聆聽了兩個小時。林老師的講座再次讓我堅信了一點:那就是閱讀是厚積薄發(fā),家長們千萬不要功利地把閱讀和成績掛起鉤來,有的家長有時要發(fā)發(fā)牢騷的,說讀了那么多閑書,成績也不見上去,這不是白讀嗎!其實不是這樣的,閱讀需要積累,需要時間,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堅持每天閱讀,堅持一有空就閱讀,堅持買書或者借書看,就算現在的語文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慢慢會提高的,一定要堅信這一點。我班級里有兩個男孩子,都自稱小書迷。的確愛看書,一下課就去我們年級的讀書漂流站上去看,回家只要作業(yè)完成,就要看課外書,晚上不看書睡不著覺。三四年級的時候,他們的媽媽說,愛看書也沒啥效果啊,我家的孩子成績怎么每次就這些,我說別急,相信厚積薄發(fā)?,F在到了五年級,你再看看他們的作文和閱讀短文,明顯有提高了??赡苡械募议L會說,成績好的孩子當然可以讀讀課外書,我們家的連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來不及做,還讀什么課外書啊?粗粗一聽,這話很有道理。能完成作業(yè)就不錯了,哪里再有閱讀的時間??墒聦嵣?,這樣的觀點的確是錯了。我班級里有個男孩,出名的莫太太。課堂作業(yè)一直要在放學前急匆匆完成?;丶易鳂I(yè)也是在媽媽的監(jiān)督下完成??傊?,學習很累。那是不是就剝奪他閱讀的權利嗎?不能!其實沒有哪個孩子是不愛閱讀的。這個小吳同學也是。上個學期,我?guī)ьI學生每周閱讀幾篇課外美文,然后在采蜜本上摘抄幾個好句子,再寫幾句自己的感受。小吳居然一次也沒落下,寫的感受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的確是自己閱讀后的真實收獲。這個學期我們又進行每月師生共讀一本書的活動,三月份讀了《草房子》,四月份讀了《呼蘭河傳》,小吳同樣積極參與,沒到規(guī)定時間早讀完了。每次學習新課之前,我都要求他們查查相關資料,到時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下。小吳同學也很樂意,還沒學《鄭和下西洋》,他拿著有關的課外書來了,還沒學《秦兵馬俑》,就拿著網上查到的資料來了。當然老師的表揚和認可也是他持續(xù)的動力。所以前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說過這樣一句話:“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p>

閱讀的好處相信我們的家長都能說一些

孩子學說話對話更有效


研究發(fā)現,多對嬰幼兒說話有助于他們語言能力發(fā)展。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fā)現,與孩子多“對話”比多“說話”更加有效。這一研究成果發(fā)表在7月出版的美國《兒科學雜志》上。

對話更有效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wèi)生學院弗雷德里克·齊默爾曼和同事進行了一項名為“成人獨角戲”的研究。

研究人員選取275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年齡在2個月至48個月之間。父母隨機選擇一天,錄下孩子從早晨醒來到晚上睡覺前聽到和所說的話。每個家庭在6個月內提供5天錄音,其中71個家庭參與研究時間延長至2年,提供20天錄音。

統(tǒng)計顯示,孩子平均一天聽到成人說1.3萬個單詞左右,與成人一起對話約400個單詞。研究人員另外分別測試了兩種情況,讓孩子一天多參與100個單詞的對話,或者一天多聽成人說1000個單詞。

結果發(fā)現,與孩子多對話對他們語言能力發(fā)展最有效,孩子與成人交流越多,成人越清楚孩子的想法。

讓孩子多說

齊默爾曼說:“兒科學家和其他人鼓勵父母通過閱讀、講故事或用簡單語言描述日常生活等方式(向孩子)多‘輸入’語言,盡管這是一項合理建議,但并未重視讓孩子多說?!?/p>

美國健康生活新聞網援引他的話說:“成人對孩子說話確實有助孩子語言能力發(fā)展,但更有效的方式是相互交流。讓孩子說是促使語言能力發(fā)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孩子說得越多,他們的能力加強越多?!币驗樵趯υ掃^程中,“家長自然而然地回應孩子,糾正孩子的錯誤,同時也調整自己對孩子說的話”,這更有助于孩子發(fā)展語言能力。

此外,齊默爾曼的研究還發(fā)現,只要不影響成人與孩子之間的對話,觀看電視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并沒有多大影響。

同行的認同

齊默爾曼的研究成果得到同行的認同。美國賓西法尼亞州匹茲堡兒童醫(yī)院語言病理學家瑪克辛·奧林格說:“這項研究成果與我們給出的建議相同?!?/p>

她說:“通過對話,你才能練習交流。孩子會犯錯,這幫助父母理解孩子的感覺,糾正他們的錯誤?!?/p>

她建議,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譬如“我正在給你穿上睡衣”,但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如果父母創(chuàng)造一些對話時間,可能在就寢前或者吃飯時,那會非常好”。

孩子學說話小心進誤區(qū)


對寶寶的要求反應過快

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這樣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干什么,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用兒語和寶寶說話簡單的說就是不說完整話,例如,吃飯說成飯飯,睡覺說成覺覺。有些父母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者只是覺得有趣,這樣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

重復寶寶的錯誤發(fā)音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存在著發(fā)音不準的現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成人可能會覺得好玩,可愛,在不經意間重復錯誤的發(fā)音,如,媽媽告訴奶奶今天寶寶把蘋果說成蘋朵,而身邊的寶寶就在不經意間強化了這個錯誤的發(fā)音。所以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fā)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fā)音就會逐漸正確。

語言環(huán)境復雜

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huán)境復雜,多種方言并存,這會使正處于模仿成人學習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最好都說普通話,避免語言環(huán)境過于混亂。

親子之間應該注意避免的幾件事


大家都希望孩子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做法,卻在無形中給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造成阻礙和困擾。所以,小育要分享父母應該注意避免的幾件事。

1、不要讓孩子放下正在讀的書

孩子們對于閱讀讀物的選擇,他們還沒有基本的判斷能力,很多連環(huán)畫或者一些粗俗的漫畫,往往會吸引他們的目光,讓他們陷入其中。這些書,可能是你不愿意他們接觸的,但如果你呵斥他們,孩子有可能會在潛意識里理解為你讓他們放棄閱讀。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更好的,更多的書放在書架上供孩子選擇,然后陪孩子一起閱讀一些好書,讓他們漸漸遠離一些不好的書。

2、不要給孩子與其閱讀能力不相稱的書

沒有人喜歡讀那種讓自己覺得自己很差勁的書,讀一頁,有大半的字或單詞不認識,很容易挫敗人的閱讀熱情。 如果一本書閱讀起來太難,孩子會感受到很沮喪,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樂。所以,我們在為孩子選擇閱讀書籍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閱讀能力的書籍。

3、不要把閱讀作為一種懲罰

“今天把這本書讀完,我就帶你去游樂場玩!”這樣的話說出來,對孩子敏感的內心來說,他們就會認為讀書是一種不快樂的事情,是一種被人逼迫不得已為之的行為。一旦這種潛意識形成,孩子就很難從內心真正的去體驗閱讀的樂趣。

4、不要忘記送書給孩子當禮物

禮物是很特殊的物品,能當做禮物贈予別人的,都是值得珍藏或者珍貴的東西。在孩子生日的時候,或者其他時候,贈送孩子喜歡的書本給孩子當禮物,特別是,你還能陪著他們一起閱讀這本書,那對于孩子來說,是件非常開心的事。

5、當孩子只是看圖,沒有真正閱讀的時候,不要抱怨孩子

如果我們在孩子只看圖片的時候,跟他們說,“你這根本不是真正的閱讀,閱讀應該這樣,應該那樣。”那么孩子就會當真,認為他不會閱讀。 他們也不知道,閱讀能力是會慢慢培養(yǎng)增長的,這會挫敗他們閱讀的自信心。當他們還看不懂文字的時候,讓他們知道,看圖片也是可以的。

6、不要忘記讓孩子看到你閱讀的樂趣

想讓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自己也要經??磿?,讓孩子看到你經常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你獲得了樂趣。孩子們也會以你為榜樣,漸漸愛上閱讀。

7、對于孩子的閱讀,不要矯枉過正或給孩子安排很多的閱讀量

孩子能自主閱讀了,那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不要因此要求孩子閱讀太長時間,或者讓他們不停重復的閱讀同一本書??梢愿愕暮⒆右黄痖喿x,在他閱讀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給他們及時答疑解惑。

早教教育,在家可以做這幾件事


在當今這個社會中,要養(yǎng)育一個完美的孩子,并沒有那么簡單。

其實成年人和小孩有著不同的心理,所以我們應該對兒童的心理學有一定的了解,這對于我父母教育孩子非常的重要。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養(yǎng)育兒女。

下面我就給大家說六件重要的事情,這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說的,可以幫助父母更好地培育自己的孩子。

第一、幫助他們處理負面上的情緒。

每一個孩子可能都會有負面的情緒,比如憤怒,嫉妒仇恨等等。

父母是有責任去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們的煩惱,也應該了解是什么事情導致這種現象的??梢詭椭麄兎治龈星榕c情緒,怎么排除這些負面情緒應該從小就教起。

如果孩子能夠自己去解決這些負面情緒,他們長大后肯定會是一個具有同情心和愛心的人。

第二,教他們如何面對問題。

作為父母,不應該遇到事情就逃避。從小時候就開始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并用了一定的方式去解決。

如果還是不喜歡美術課程這些特定的活動,父母應該問其原因,而不是自以為就是這樣。

第三,應該花時間去陪伴您的孩子。

應該隨時了解你的孩子,想什么或者喜歡做什么事情?為什么會這樣?要做到這幾點,最好的方法就是花一些時間長和孩子在一起。

可以適當的和你的孩子做一些活動,以建立更好的感情,有助于你們之間的溝通,可以把你的孩子當做朋友來看待,可以讓他們更加的舒適,并且愿意與你交流。

這樣他們也有更多的機會,向您學習生活中的一些經驗,而你的一切行為以及言語都能夠深深地影響他們,你的孩子的個性的發(fā)展怎么樣,這和你的行為有著巨大的關系。

第四,適當的時候教他們做一些家務,可以對他們進行一些贊賞。

一般而言,如果小孩子從小就被教到做一些家務勞動,他們長大之后就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所以在家里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完成一些小的任務,就比如掃地,給花澆水等等。

第五,告訴你的孩子,他對父母來說很重要。

需要這樣,他們才能夠在你們的身上感受到安全和溫暖。不是有前提的愛孩子,而是無條件的愛孩子,例如:不是您好好吃飯,媽媽才愛你,而是,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所以媽媽相信寶寶一定做的更好!

第六,告訴他們這個世界紛繁多樣的。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是一種顏色,花有花的美好,葉有葉的情調,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是每個人都不是世界的全部!這可以幫助他們在以后能夠去探索世界,理解世界,包容他人!

寶寶學說話的5個要點


如何練就一個巧嘴好寶寶?有5個要點你要記住。

1.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若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2.認為寶寶聽不懂

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皩殞?,這是奶,你餓了吧!”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

隨著他的智力發(fā)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他就明白,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有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身去找,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

3.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兒童語言發(fā)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了解這一規(guī)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fā)展。

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于單詞句階段,寶寶經常發(fā)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愿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

到了1歲6個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吃飯飯”、“媽媽抱”??斓?歲時,出現簡單句,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fā)展階段中,孩子用小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fā)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4.語言環(huán)境復雜

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huán)境復雜,多種方言并存,這會使正處于模仿成人學習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說話晚。

5.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fā)音不準的現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fā)音器官發(fā)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fā)音器官的調節(jié)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fā)音方法;不會運用發(fā)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fā)“吃”、“獅”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把舌頭放平了,于是錯音就出來了。對于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fā)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fā)音就會逐漸正確。

如何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這幾件事家長千萬別做


曾經認識這樣一位父親,他對孩子照顧無微不至,在孩子學習時甚至于把孩子要讀的那一頁書都翻好了。

他這樣做是為孩子節(jié)省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學習。然而事與愿違,他的兒子不但成績不好,反而形成了一種不良習慣,父親不在身邊相陪,他就無法獨立完成作業(yè)。

孩子都有一種依賴性,只要有人替他著急,他自己就會懈怠。

當父母過多的參與他的學習時,他就會認為學習是父母和他共同的事,甚至于完全是父母的責任。既然什么事情父母替他想好了,他也就用不著操心了。這一點,其實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大忌。

盡管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中心,可是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懂得,孩子一旦離開家庭,今天來到學?;蛘呙魈熳呦蛏鐣?,哪怕是小皇帝也得服從集體需要,不會再是中心了。

因此,父母應當使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F在艱苦的學習,是為了將來他自己有一個好的前途,而不是為了父母在學習?!拔锔偺鞊?,適者生存”,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如果沒有足以維持自己生存的能力,那么總有一天會被淘汰的。

只有當孩子認識這一點,他才能不等不靠,加倍珍惜學習的機會,而越發(fā)投入,學習也更有收獲。

我們必須要提醒各位父母,說到底,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比什么都重要!當然很多家長都明白這個道理,也希望孩子懂得這個道理,孩子為什么還是覺得自己學習是為了家長呢?

{ 孩子的學習 }

此動力與彼動力大不相同

孩子的學習動力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內生動力,一種是外在動力。兒童行為與心理學家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這兩種動力就像緊挨在一起生長的兩棵大樹,它們的生長經常不是同步的,而是此消彼長的。

換言之,如果學習動力都是外界的力量所給予,那么造成的狀況往往是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萎縮。

如今孩子學習的外在動力,在很多家庭已經表現得不能再強。不管是雙休日還是節(jié)假日,不管是寒風凜冽還是酷暑當頭,都可以看到家長車載手推,運送睡眼惺忪的孩子四處上輔導班;家長用電動車馱著孩子上下學,一路上都在嚴厲拷問孩子的功課,到了家中,哪怕沒有時間做飯洗衣,都要像個牢頭一樣,呼喝孩子好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學習上。

如此一來,孩子學習的外在動力躥生成為一個巨人,而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卻萎縮成一個侏儒。孩子常常在嚴厲的管束、無邊的壓抑中生出逆反心理:

媽媽像個牢頭管牢犯一樣管著我,她要我學習好,還不是為了她自己有本錢到朋友圈里去吹噓,為了她自己能收獲上百個贊臉上有光,她體會到我的痛苦沒有?體會到我每天覺都不夠睡,每天被各種功課填滿的痛苦沒有?她有多么自私!

{ 父母的不當做法 }

削弱了孩子學習的內動力

01

情緒完全被孩子的成績帶跑

不知道你家是否是這種狀況:家長的喜怒哀樂全被孩子的成績左右,孩子考好了,家長比自己升職加薪還要喜出望外;孩子沒考好,家長那個垂頭喪氣,比股市暴跌自己的投資全被套牢還要滿臉絕望。這樣的表現成為常態(tài)后,孩子一考試就感到有芒刺在背,滿手都是冷汗。

時間一長,孩子覺得學習是為媽媽學的,不然,為何媽媽要為我的89分捶胸頓足、傷心不已?

朋友家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小姑娘沒有考好,媽媽想到這一年來風里來雨里去馱女兒四處上課的辛苦,氣惱兼?zhèn)?,不禁號啕大哭。小姑娘很?zhèn)定地站著給媽媽遞紙巾,反而勸慰她說:

“媽媽,學習是我的事又不是你的事,你干嘛這么經不起打擊?你一個快40歲的人了能不能遇事鎮(zhèn)定點兒?一次月考就把你搞成這樣,以后萬一我中考、高考沒考好你怎么辦?哪個成功者不是失敗了很多次的?連我們老師也說,考試有難有易,就是一個階段性的檢測,一定要盡快從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心態(tài)中走出來……”

女兒的話,在媽媽的心中猶如轟響一個炸雷,促使她思考自己認識上的盲區(qū):孩子的學習,究竟是為她自己,還是為家長的臉面?孩子的學習,究竟是為她的全面成長,還是只為一個掙臉的分數?

02

把孩子的成績與物質獎懲掛鉤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給孩子制訂很多贏得物質獎勵的規(guī)則,比如功課考到多少分、多少名會獎勵給孩子什么或者滿足孩子什么條件。

制訂這樣獎懲政策的家長一定揚揚得意,因為一開始,孩子為了物質獎勵確實是好好學習了一陣,可是最多過了6個月,同等力度的獎懲已經觸動不了孩子的心,他便開始恢復“老油條”的脾性。

家長盯一盯,他被動推進一下,家長一沒留神督促,他馬上開小差,還想出了“長時間蹲馬桶看動漫”“長時間洗澡拖延寫作業(yè)”“假裝吃水果蹭電視看”這些獨到的偷懶怠工方式。

沒錯,看看家長與孩子簽訂的這些獎懲合同,看看這些事無巨細的物質引誘,與資本家雇傭工人的方式有何不同?

在孩子心目中,家長就像資本家,專門在他的鼻子前吊一根胡蘿卜,連哄帶騙驅趕他往前走,在這種情況下工作的工人,哪個會積極主動,生發(fā)出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呢?

03

把自身不求上進歸咎于孩子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咱就再也沒有寫過論文,沒有搞過科研,沒為職稱評定添磚加瓦。”

“可不是,自從孩子進了小升初的磨道,我就推掉了所有的進修和加班,工作上也得過且過?!?/p>

“你們這些犧牲算個啥,我一個好閨蜜,為了緊盯孩子的學習,把開得很紅火的咖啡館都關掉了;我還有一個姐妹,連單位公派去美國讀MBA的機會都放棄了?!?/p>

三個媽媽一臺戲,當這樣的戲文當著孩子的面唱響,會有什么后果?

孩子要是懂事,一定會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媽媽為我犧牲那么多,我要是考不進前五名,不得羞慚死?我怎么有臉去面對媽媽那張寄予重托的臉?孩子這么一想,就會造成大考大滑坡,小考小失常的局面,就會陷入一到關鍵時刻就腦子糊涂掉鏈子的怪圈。

孩子要是不懂事,就會這樣頂嘴:“你在單位都不思進取,憑啥讓我快馬加鞭?”“你說我腦子不靈光?你靈光?你怎么混了這么多年連個副教授也不是?”

家長遇到這樣的熊孩子,請不要著急生氣,冷靜下來想想,孩子并沒有說錯啊,工作是你的事,學習是我的事,咱們都對自己的事兒負責好不好?別老是把你自己的得過且過歸咎于我,我可背不動這個鍋!

04

總是打壓孩子的夢想

現在有小學生的家庭,晚飯桌上、上學途中孩子與家長的談話,已經被家長引導成了一種實用主義對談,交流的主題無非是:你下一次考試如何提升排名,如何調競賽獎項等級;為了引發(fā)老師對你薄弱環(huán)節(jié)的關注,咱們是不是要給老師送點禮?

要是孩子天真爛漫,不切實際地對家長暢談,他長大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他要去大名鼎鼎的美國宇航局NASA工作,他要去發(fā)現外星人并與之友好對談;他要學習最先進的電影特技,要拍出史上最厲害的恐龍電影;他要當手速最快,全世界最有人氣的電競賽手;他要創(chuàng)造一種飛車,可以解決城市擁堵的問題……

面對孩子這些天馬行空的夢想,大部分家長大吼一聲:胡說八道些什么,你趕緊給我規(guī)規(guī)矩矩學習,以后考重點中學,考個好大學,考個公務員,捧個鐵飯碗,也好讓我們放心。

家長認定孩子未來的愿望是渺無邊際的幻想、不合時宜的美夢,認為他應該緊盯眼下的一畝三分地,只在這點兒地方不知疲倦地耕耘,其實這很不符合孩子熱愛變化、熱愛憧憬的心性。

一個沒有夢想的孩子,很難意識到他今天吃的這些苦有何意義,意識到他為什么要學習數學、英語、鋼琴、電腦。如果他沒有遠期的目標,近期的艱苦學習他是很難心甘情愿去耐受的。

唯有他意識到,未來的夢想與今日的學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意識到今日不辭辛勞是為了未來有更豐富的選擇,他的內生動力才能發(fā)芽生根,茁壯成長。

正如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兒子安德烈小時候經常對他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作為一名勤于思考、親力親為養(yǎng)大兩個兒子的媽媽,龍應臺還清醒地認識到金錢和名聲,都不是下一代幸??鞓返暮诵脑亍?/p>

她與兒子這樣談過:

假定說,橫在你眼前的選擇,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理或者到動物園做照顧獅子河馬的管理員,而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認為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獅子河馬的管理員就‘平庸’。每天為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斗爭,在你心目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從這一點上來說,夢想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只有合適不合適孩子之分。因此,與孩子一起觀賞其夢想的種子,一同種下它、澆灌它,想方設法培育它,如果我們家長先做到了這一點,你會發(fā)現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培養(yǎng)起來并不難,因為自覺自愿,永遠屬于一個有目標的人。

05

對孩子的學習事無巨細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管是預習的監(jiān)督,還是作業(yè)的檢查,不管是背誦的推進,還是復習的細節(jié),都要圍追堵截,一一追問,一一落實,一點自主的空間也不給孩子。

家長也許意識不到,就是這樣的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反而扼殺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這就像我們遇到一個事無巨細都要思慮、監(jiān)管、修正,事事都不放心下屬的上司一樣,最終,下屬們都會變成算盤珠子,變成“無腦巨嬰”,推一推,動一動。

沒錯,下屬會想:反正我想了也沒有用,都不會合你的意;反正考慮進步呀、業(yè)績呀,都是你的事,你愛管,不妨把所有動腦筋的事都讓給你。工作就是這樣變成上司一個人的事的,同理,學習就是這樣變成家長的事的。

孩子還小,本身對自己與家長各自負責的領域就界線不分,而家長的大包大攬,又加劇了這一跡象。若要培養(yǎng)在責任方面界線分明的孩子,我們做家長的是否應該后退一步,讓出激發(fā)孩子主動性的空間來呢?

父母應該做的是激發(fā)出孩子的潛能,把他的熱情調動起來,讓他自己干勁十足地學。這里有一些給父母的提醒:

讓孩子自己單獨處理功課,讓他自己多動腦筋,多探索。

當孩子做作業(yè)遇上難題,向你請教時,千萬不要立刻為他講解,應該問一問孩子是怎么想的,看一看他在什么地方想得不對,這可以使你了解他的思維,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導孩子學習。

切記不要替孩子做功課,即使孩子不停的央求你,或是你很同情孩子大量的家庭作業(yè)。你需要引導孩子對自己的事負責。

當孩子對某位老師有意見時,要告訴孩子,你可以不喜歡老師,但你不能拒絕學習知識。你學習是為了自己,是為了你以后的需要。老師也終將會離你而去,而知識卻是你的,是你終身的財富。

06

給家長們的最后提醒

解決內生動力,要舍得放手。

把孩子的一切吃喝拉撒都服侍好,為了24小時陪讀、陪寫作業(yè),家長放棄自己的事業(yè)追求、朋友交往,放棄培育自己的興趣愛好。

這樣的貼身緊逼,事實上就是沒命地讓學習的外在動力遮蔽了孩子的心靈空間。外力太猛,等于把孩子學習的內生動力完全打壓了,孩子每天被嚴格監(jiān)控,處于動輒得咎的狀態(tài),不對學習超級反感才怪。

若要孩子逐步樹立“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我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心態(tài),家長對孩子的日常學習要逐步放手。

基本上,三年級之后就不要再陪寫作業(yè),四年級就不要介入孩子的考試總結與日常預習,五年級之后就要讓孩子自己挑選輔導班,六年級要讓孩子自己挑選升學的道路……

總之,只有你放出這樣的信息——孩子,媽媽并不能為你的未來撐起保護傘,學習,就是你一根傘骨、一根傘骨地積攢自己遮風避雨的本錢,孩子才會意識到,學習,是安身立命的需要,是未來生活最關鍵的基石,是他必須去面對的挑戰(zhàn)。

孩子學小提琴前需要了解的事情


孩子學小提琴前需要了解的事情

一向被稱為“樂器之后”的小提琴,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弦樂器。用弓子演奏的樂器,以演奏持續(xù)的長音,就像是少女柔美動聽的聲音——既可以表現出非常溫柔的聲音,又能奏出熱情、激動的曲調。

為什么要學小提琴

學習小提琴可以鍛煉數學思維,讓具體的音符變成了音樂。作為一種審美的修養(yǎng),讓自己的雙手得到了鍛煉,既鍛煉了腦力,又促進身體發(fā)展,全面開發(fā)智力和情商。

具體說來,寶寶學習小提琴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左右手齊動,可以幫助左右腦的思維的發(fā)育,提高寶寶的智商;學琴的時候因為眼睛要不停地掃射樂譜,所以會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小提琴體積小、重量輕,非常方便。

什么樣的寶寶適合學小提琴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曾經說過:“讓孩子學琴,主要不是造就小提琴家,而是造就人,音樂對人的性情有極大的陶冶作用,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p>

因此,學習小提琴能夠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開端,讓孩子愛藝術、愛生活、愛創(chuàng)造、人格健全。如果想從事小提琴專業(yè)的話,最好是能夠做到:

1.喜歡小提琴的聲音;

2.手指要更加講究,左手小指太短或手指過于肥胖都會有影響;

3.音樂素質條件,耳朵分辨音準、音色的能力、樂感節(jié)奏感和兩手的靈活性,同時記憶力也要好。

雖然這些通過訓練都可以改變,但是如果自己條件好的話,會更加方便。

寶寶幾歲學琴合適

小提琴演奏是單手拿琴站立演奏,對于3-4歲的寶寶來說還是比較困難,所以最好在寶寶5-6歲骨骼發(fā)育較好,同時會和別人溝通以及有一些理解能力時,學習小提琴的效果才更加好。爸爸媽媽可以提前鍛煉一下寶寶:比如先接觸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讓孩子喜歡上音樂。

鋼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解一些簡單的音樂理論和基礎知識,這樣對孩子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讓寶寶在哪學琴

雖然小提琴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掌握還是比較難的!跟鋼琴不一樣的是,小提琴演奏時要站著,同時左、右手動作不對稱,左手按弦,右手運弓,左手還必須把琴持平,琴頭得與眼睛等高,這些動作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怎么會發(fā)生,所以對寶寶來說很難。

再者,小提琴的音準很難找,它不像鋼琴、電子琴或管樂有鍵盤或按鍵,小提琴的音準是要靠自己的聽覺來判斷的;在剛剛學習的時候,小提琴像“鋸木頭”似的拉空弦,寶寶有可能會覺得難,然后放棄。

寶寶的年齡也決定了他的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不是很強,所以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安排一位專業(yè)的老師:老師可以傳授給孩子正確的技巧,同時對孩子也會更有耐心和愛心。實際上,寶寶只要熬過了初學的階段,以后都會被小提琴獨特的情感魅力所打動。

幫寶寶選把好琴

小提琴一般都不是非常貴,二、三百元就可以買到一把工廠琴,但也不能隨隨便便就買了。給寶寶選琴,要依據寶寶的身材來選擇:您可以讓孩子將左臂伸直,以左下頜夾住琴后手掌心可以拿住琴頭。

買的小提琴最好是棱角圓滑適度,琴弦要直,看一下琴軸是否會轉動、琴身油漆是不是完整的。因為孩子長得快,所以一般過段時間就要換個琴。

小提琴尺寸從大到小分為4/4,3/4,1/2,1/4,1/8,1/10,1/16,通常情況下,4歲的孩子要用1/10的提琴,5-6歲的孩子最好買1/8的提琴,6-7歲的寶寶可以給他購買1/4尺寸的;8-9歲的孩子適合1/2的提琴;9-11歲的孩子適合3/4尺;11歲以上的孩子4/4適合尺寸的。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孩子學說話家長需要了解的幾件事》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新生開學需要做哪些調整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在孩子青春期時,家長要做的幾件事 在孩子青春期時,家長要做的幾件事 一、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一定要注意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齡進行階段劃分的話,18歲之內,心理年齡可以劃分為很多個時期。時期越多意味著變化越多,也就意味著可塑性越強。...
    2020-09-29 閱讀全文
  • 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在孩子閱讀中所要做好的幾件事 我們說一個孩子語文學得好,其實就是說這個孩子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強。其中的“讀”指的就是閱讀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量的積累,如果光靠小學語文課本中三百多篇課文,三四十萬字的閱讀量是根本不夠的。...
    2020-10-31 閱讀全文
  • 孩子學說話對話更有效 研究發(fā)現,多對嬰幼兒說話有助于他們語言能力發(fā)展。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fā)現,與孩子多“對話”比多“說話”更加有效。這一研究成果發(fā)表在7月出版的美國《兒科學雜志》上。 對話更有效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
    2021-04-16 閱讀全文
  • 孩子學說話小心進誤區(qū) 對寶寶的要求反應過快 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這樣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干什么,就算僅僅說一個“水”...
    2021-03-31 閱讀全文
  • 親子之間應該注意避免的幾件事 大家都希望孩子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做法,卻在無形中給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造成阻礙和困擾。所以,小育要分享父母應該注意避免的幾件事。 1、不要讓孩子放下正在讀的書 孩子們對于閱讀...
    2021-07-16 閱讀全文

在孩子青春期時,家長要做的幾件事 一、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一定要注意 如果把人的心理年齡進行階段劃分的話,18歲之內,心理年齡可以劃分為很多個時期。時期越多意味著變化越多,也就意味著可塑性越強。...

2020-09-29 閱讀全文

我們說一個孩子語文學得好,其實就是說這個孩子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強。其中的“讀”指的就是閱讀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量的積累,如果光靠小學語文課本中三百多篇課文,三四十萬字的閱讀量是根本不夠的。...

2020-10-31 閱讀全文

研究發(fā)現,多對嬰幼兒說話有助于他們語言能力發(fā)展。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fā)現,與孩子多“對話”比多“說話”更加有效。這一研究成果發(fā)表在7月出版的美國《兒科學雜志》上。 對話更有效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

2021-04-16 閱讀全文

對寶寶的要求反應過快 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馬上把水瓶遞給他,這樣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你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她想干什么,就算僅僅說一個“水”...

2021-03-31 閱讀全文

大家都希望孩子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的一些做法,卻在無形中給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造成阻礙和困擾。所以,小育要分享父母應該注意避免的幾件事。 1、不要讓孩子放下正在讀的書 孩子們對于閱讀...

2021-07-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