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特別幼兒園大班說課稿。
每一個小孩都有無限的潛能,家園共育可以讓孩子的潛能更好的激發(fā)出來!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孩子天生是向上和向善的,要努力將這種認定深入骨髓,當這樣做了真的發(fā)現一切都不一樣了,孩子在我們眼里真的就在往好的方向一點點轉變。
原文地址: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作者:彭頊昕
會寫這篇文章,源自《簡單父母經》讀書會上聽到的一位媽媽的很多問題。當時陳湘老師非常詳盡的回答了這位媽媽的問題,但坐在那里的我想問這位媽媽的問題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
你如何看待你的孩子?這是教養(yǎng)中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派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再談具體的做法。
在時下流行的育兒理論和方法體系中,《正面管教》源自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和兒童心理學家德雷克斯的思想。P.E.T.的創(chuàng)始人托馬斯戈登,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杰斯的弟子,P.E.T.實際上是羅杰斯的思想在親子領域的一個應用指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核心是:尊重每一個人,相信每一個人生而平等,人的價值不因人的成就高低,影響力大小而有不同,人有自我實現的愿望和能力,人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薩提亞的理論最核心的部分是自我價值感,“我是誰”的問題。而華德福則非常感性地把每個孩子看做一個非常崇高的精神生命。我想這些理論和方法體系之所以流行,跟現在社會的價值觀變化有關:我們正變得越來越尊重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生命的價值。越來越多的父母相信,孩子跟我們是完全平等的,孩子生來是向上和向善的,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得到無條件的愛和尊重。
這樣的話說出來,幾乎每個家長都認可,但具體到一件事上就不一定了。在我看來,家長在教養(yǎng)當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痛苦,尤其是遇到自己“不知道怎么就忍不住發(fā)火了”“實在忍不住對孩子兇”的時候,就是家長的“認定”出現了偏差。
這些“認定”包括:
1.我如何看待孩子的人性?
2.我如何看待我和孩子的關系?
這些認定會影響到:
1.我對孩子的行為和行為動機的看法和認識。
2.我在這些看法和認識的影響下,會產生的感受。
3.我在這樣的感受的驅使下會對孩子做的舉動。
舉一個例子說明。很多母乳媽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長牙期會咬媽媽的乳頭。我記得在我的高中時代盛行的辯論賽中,有一個主題是“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的。認同人性本惡的一方把哺乳期的孩子咬媽媽乳頭的這個現象歸作是人性本惡的標志。那么我們可以這樣推斷。
認定:
1.我的孩子是性惡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他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愛我甚至傷害我。
2.因為我的孩子的本性是“惡”的,所以作為父母,我的任務是剔除他人性中“惡”的部分,我是他的監(jiān)督者。
認定的影響:
1.孩子咬我,是因為他不疼我,不顧我的感受。我是他的媽媽,含辛茹苦地給他哺乳,他還要這樣傷害我。
2.為此,我感到憤怒、委屈。
3.在憤怒和委屈的趨勢下,我可能停止哺乳,或者打孩子、罵孩子。
如果我們換一個認定。
1.我的孩子是性善的。我的孩子可能做出看似“惡”的行為,但他做這些行為的目的不是傷害我,而是為了發(fā)展他自己。
2.因為我的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所以作為父母,我的任務是給予他陪伴、支持。我無須評判他。
認定的影響:
1.孩子咬我,是因為他開始長牙了。他有點難受,需要磨牙,同時他也會找機會練習如何使用自己的牙齒。
2.我的身體很疼,但我很開心。在我的辛苦哺乳下,孩子長大了。
3.我非常開心地跟孩子互動,同時平靜地告訴孩子,咬得很用力的時候媽媽會疼。我會給孩子準備磨牙輔食,我在孩子咬到我的時候,盡量平靜地讓孩子的嘴暫時離開我的乳房。
對人性截然不同的認定,會讓親子溝通往截然不同的方向發(fā)展。
沒有人能用一個科學實驗來證明“人性”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家長可以學遍所有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用來指導自己對孩子的教養(yǎng),但逃不掉的終極問題是:我們如何看待孩子?尤其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沖突時,首先考驗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終極看法:我的孩子是“好”的還是“壞”的,是“善”的還是“惡”的,我的孩子是不是在積極地成長的?在考驗價值的這些時刻,家長最終都要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fā)來做決定。一個認定孩子是“惡意”和“不求上進”的父母,即使用盡了所有的溝通方法,也無法傳遞給孩子被接納、被信任的感覺,無法讓孩子因為自己的陪伴而感到幸福,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孩子也難以做出父母期待的舉動。
心理專家李子勛曾經在《家庭成就孩子》當中,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做三個“假定”。
1.假定這個世界是美好的。
2.假定人和人之間是友愛、互助的。
3.假定孩子自己是可愛的。
這三個假定指導了我過去三年的父母成長課堂授課和咨詢,關于父母應該如何看待孩子,我現在認為,父母需要對孩子有如下認定。
1.認定孩子生來都是向上和向善的。
2.認定孩子即使做了不被認可的行為,孩子這么做也是為了自己的人格成長。
3.認定孩子即使跟父母有沖突和分歧,孩子依舊是愛父母的。
同樣,這些認定無法用科學實驗來驗證,只是一種認定。但我見過的持有這樣的認定的父母,都跟自己的孩子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良好關系。這樣的父母在教養(yǎng)中少有疑惑、矛盾和糾結,他們能從做父母這件事上真正得到樂趣和幸福的感覺。而且對父母來說,認定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也認定了自己是“好”的,在你這樣的認定里,父母的自我價值感也能夠得到提升,這也會是一種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密切的聯系。在家庭中,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結構的復雜化,更突現家庭教育的重要。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一出生下來,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語言文字學習、心理思想態(tài)度、行為舉止習慣的養(yǎng)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第一: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為環(huán)境因素有廣泛性、經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孩子會受到種種影響。尤其是自發(fā)性的特點,它有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也有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這時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不能低估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響下,可以較早地顯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環(huán)境對人影響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遷”,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 最后徙居“學官之旁”,終于使孟軻在學官的影響下,成為學者。這說明人們很早就重視環(huán)境影響人的作用。
第二: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huán)境,孩子的真正“啟蒙教師”是自己的父母!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在孩子們用詢問的眼光注視世界,同時,認識著世界的時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達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父母最先總是被孩子無條件認定的,于是并無意識的,但模仿對象就由此確定了。因此,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應該是一個正直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時惜時的人……那種貪婪、自私、斤斤計較、欺善怕惡、吹牛、違犯法紀、缺乏愛心的是最損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難以磨滅,而且還是今后和父母產生情感障礙的潛在誘因。同時,又常是導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閉、自暴自棄等病態(tài)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還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認錯,那種認為認錯就意味著降低威信,于是強詞奪理硬辯,甚至以打駕手段鎮(zhèn)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誠信的,在孩子心理會刻下失望、傷心和輕視。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啟蒙教師”。
第三: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F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掙錢,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會忽略了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簡單的認為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有最先進的學習工具就是對教育的投資。其實不然,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僅僅是一些物質的簡單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對孩子心理的關愛和呵護。首先必須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既不自輕自賤,也不自驕自傲,這樣才能正確地為人處事,否則孩子就會片面地認識別人,過高地估計自己,遇到事總感覺不順心,不是嫉妒別人,就是煩惱、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緒所籠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樂。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自信的基本點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項任務,即使這項任務帶有挑戰(zhàn)性,自信心來源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賞孩子,是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應該有的基本態(tài)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失敗與挫折。世界上,沒有一條綴滿鮮花的路鋪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獲一個又一個的果子,去體會種種成功的歡樂,誰也躲不開那生活中必然會有的失敗和挫折。
總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孩子的成長,不是只靠學校制度的約束、老師教學的管理來完成的,還有家庭的環(huán)境和家長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學校、配合老師,扎扎實實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當務之需。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家庭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堡壘,也是文化沖突的避風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緣的聯系產生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響。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園文化情感的內化及熏陶。家長應該在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更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時,家庭教育應該與學校教育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孩子更好地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
榮譽感是什么?解釋起來非常繁瑣,但是通俗地來說就是個人存在的價值高,同時別人能夠接受你。日常生活中充斥著集體榮譽感、團隊榮譽感、班級榮譽感,當然還有個人榮譽感。那么,孩子的榮譽感具體是什么呢?爸爸媽媽要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呢?
一、什么是孩子的榮譽感
孩子的榮譽感,是一種能促進孩子奮勇向前的動力。榮譽感可以提高孩子待人接物做事的積極性,促進孩子積極地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意義。??
二、孩子缺乏榮譽感的壞處
1.孩子缺乏榮譽感,平時就只會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同時不會去主動幫助他人,為人相對也比較自私。
2.孩子缺乏榮譽感,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和渴望。??
3.孩子缺乏榮譽感,對自己的價值認識比較差,不知道自己能夠創(chuàng)造出多大的價值,這一般都是因為自卑或者自信心不足所致。??
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
1.孩子的榮譽感不是一出生就有的,主要是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出來的,這期間少不了爸爸媽媽的努力。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如果是值得表揚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夸獎,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
2.表揚孩子要講究一個度,根據孩子的所作所為,適度地表揚和鼓勵孩子,這樣才是對孩子的肯定,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就會更努力了。??
3.單憑家長的表揚還是不夠的,孩子非常喜歡被稱贊,他們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贊許。因此,老師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鼓勵,一來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被認可了,二來還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與人交流。??
4.給孩子定下目標,讓孩子知道該往哪里努力,又或者是孩子有目標的話,爸爸媽媽要善于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長處,讓孩子知道該往哪里努力,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
5.學會尊重孩子,但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要給予適當的批評,嚴重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一點小懲罰,不過,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所在,知道該如何改正錯誤。??
榮譽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精神動力,所以爸爸媽媽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讓孩子有前進的方向。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期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處在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磨煉,一起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道德品質以及家庭的溫馨、和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一、德育
個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要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她從小尊敬長輩,友愛他人,不欺負弱小。孩子做對了要贊賞,做錯了要恰當批評,讓她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內心善良、懂禮貌、講文明、辨是非、懂得換位思考,這一切應該從小就抓起。
例如:孩子很小的時候攻擊性就很強,喜歡打人,常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個性強一點的孩子往往都會這樣,我想在她上幼兒園前一定要想辦法治好她。有一天下班回家有媽媽過來告狀說我女兒昨天又打了她的孩子,抓破她孩子的臉。回到家我非常耐心地蹲下來問她:“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是不是?”(因為我平常都會向她強調這一點,所以我敢肯定她一定會說“是”)。她果真說:“是啊?!蔽依^續(xù)說:“你要是被別人打了,爸爸媽媽一定會很心疼,很傷心!但同樣的,你把別的小朋友打了,她的爸爸媽媽也會很心疼,很傷心啊,因為她也是她爸媽的小寶貝??!”這個時候她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了頭,她開始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是會令別人傷心的。從此以后,我們這條街上的孩子都愿意跟著她,一起玩,一起笑,偶爾鬧點小矛盾也很快會和好。
二、獨立性,有主見,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想一代要比一代強,就必須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賦予孩子行使選擇的權利,不要用自己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例如:孩子自己衣服的顏色,什么時候看書、畫畫、玩耍、彈幾遍古箏、看多久的動畫片、玩多久的游戲,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圍內,就由她自己選擇決定。當孩子跟我在一起時,她會安排的井井有條,有時還會指出我做得不足的地方。也許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孩子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后超越父母。
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體現,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做到什么,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傳。而且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慢慢養(yǎng)成習慣。告訴她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對于醫(yī)生,時間就是生命;對于商人,時間就是金錢;對于你,時間就是知識與成長。利用安排好了時間,你可能長的枝繁葉茂,但如果浪費了時間,那你可能弱小干枯。但勞逸要結合,該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分數,而是讓孩子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并享受生活。
例如:早上起來洗臉、刷牙、疊被子,自己整理并管理好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要記得放在哪??赐暌徊縿赢嬈螂娪?,跟孩子一起探討一下有什么教育意義或者是有哪些體會和感受。大人討論問題,你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大人有哪些你認為不對或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指出來。
四、多贊賞,多鼓勵,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的:“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焙⒆拥淖孕旁从诟改笇λ膼邸2灰邌荨拔覑勰恪边@三個字,也不要羞于表達。愛孩子,愛伴侶,愛父母就應該大聲說出口。不僅是這樣,我們還要充分信任她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是較重要的一環(huán),作為家長的我,也有一些心得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家長們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睦的環(huán)境,以身作則,多和她們一起玩,在玩中學習,在玩中說教,一起分享屬于孩子們的快樂,那樣她們才能愉快的接受。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我認為要尊重她們的意愿,不能強加于她,她們喜歡做的事,要放手讓她們去做,不能包辦代替,經常帶她們到戶外接觸自然,親近自然,提高她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對大自然的認識,對各種生物的了解,會越來越細致,對美的欣賞力也會越來越高。
在行為習慣方面,我們一直也沒有刻意的去約束,一般是順其自然,有時只會加以引導,用鼓勵的語言去說教,她有時也喜歡當領頭羊的情況,要盡量滿足她的快樂感和成就感,有時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開小差的時候,我們采取的是約定時間,合理安排,練字,讀課外書,說服并鼓勵她改正過來,效果也比較理想,就是不能松懈,一放松就有反彈的跡象,自覺性還有待進步。
總之,育兒是一個漫長而細致的過程,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去完善,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女兒即將小學畢業(yè),善良、懂事、樂觀、自信,學習優(yōu)異,興趣廣泛的她,在縣實驗小學先后榮獲“三好學生、學習標兵、最佳學生干部”稱號,獲得了“中小學生華人作文大賽一等獎”、“中國夢、我的夢現場書法大賽二等獎”、“達州市青少年歌手大賽三等獎”、達州市“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舞蹈類少兒組”比賽第一名,并參加了2012年1月“魅力校園”第七屆全國校園文藝匯演暨第十二屆校園春節(jié)聯歡晚會活動優(yōu)秀演員金獎。同年7月,應邀參加了“慶祝中韓建交20周年”魅力校園第九屆中韓青少年文藝交流盛典活動,所表演的舞蹈《遙遠的爸爸媽媽》榮獲少兒組金獎。同時,還榮獲了校園小主持人大賽“一等獎”,琵琶演奏達到8級,中小學生“廢舊物品大變身活動中”榮獲團體一等獎,個人二等獎;今年四月先后到綿中、北大附中參加小升初的考試,均已被錄取,并獲得北大附屬中學獎學金15000元,總體表現比較優(yōu)秀。作為家長,我非常感恩學校、感恩老師對她的悉心教導。
一、注重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強烈的讀書欲望。孩子兩歲時,我們就有計劃的購買了小熊維尼、動物圖片、看圖識字等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吸引孩子的圖畫書籍,并指著內容給她講一些精彩易懂的童話、故事,引起了她對學習的極大興趣,每天纏著要我們給她講故事,這時候,我們就引導和鼓勵她自己看童話、讀故事,激發(fā)起自身強烈的讀書欲望,并有意識地教她識字辨物。平常外出時,我們常常指著街道兩邊的廣告牌讓女兒認字,并在眾人面前對她的小小成績及時表揚,夸獎,調動了她識字的積極性。當女兒識得幾個大字的時候,為培養(yǎng)她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又買了一些圖文鮮艷的經典小故事書和幽默故事書,與女兒一起一字一字指著圖畫共同朗讀,認真給她講解故事內容和故事背后的故事,我們還經常鼓勵她把聽到的故事講給爺爺奶奶和親戚朋友聽,博得了大家的歡笑和掌聲,這極大地鼓舞了女兒閱讀的興趣,鍛煉了她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女兒上學后,我們又及時了解她的學習情況,教她掌握學習的要領,做到課前認真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并引導督促她去體會、掌握。通過這些舉措,逐漸培養(yǎng)起女兒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
二、重視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開啟智慧的多種潛能。我們針對孩子學習上的濃厚興趣,利用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陪同女兒一起在郊外或家里玩各種游戲:如下跳跳棋、五子棋、堆積木、跳繩、踢毽子、游泳……讓女兒從父母身邊找到成功的快樂和自信,帶女兒一起觀看現場演唱會,培養(yǎng)孩子對唱歌、跳舞、琴棋、書畫方面的興趣,開啟女兒智慧的多種潛能。因為,演唱會的現場氣氛能帶給大家興奮和快樂,我們就告訴女兒,如果你想獲得與她們一樣的快樂和掌聲,必須像他們那樣,學會在舞臺上表現自己。同時,我們還時常告訴她,學習這些東西,不但要學會先吃苦,還要持之以恒,畢竟這些都是利用課堂之外、休息的時間去學的,如果你能做到,相信你會贏得更多的贊譽和快樂!擁有快樂的性格能使孩子隨時隨地找到快樂。心理學家愛德華.迪納認為:“快樂是一種“心情”,但更是一種“性格”,快樂的心情時有時無,但快樂的性格卻是時時相伴的”。我理解為擁有快樂“性格”的人,便擁有“自信”和“健康”!
三、重視孩子品德素質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寬松的讀書環(huán)境。方面我們從小注重培養(yǎng)孩子判斷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責任感,讓她從小知道什么該做,該怎樣做,讓她懂得“尊重別人,就是莊嚴自己”的道理,讓她懂得關愛家人,幫助鄰居朋友收獲到的快樂!方法很簡單,就是在給女兒講故事的時候,將這些知識融入到故事中,讓女兒與故事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一起,經歷各種情景、環(huán)境(當需要教育、引導她的某種品質或行為時,有針對性虛擬出來),讓她自己做出各種判斷、選擇,并對導致的結果負責,然后,我們再給予正確的引導或鼓勵,事實證明,這種教育方式對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其次,就是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當女兒與我們一起吃飯時,我們總是要求婉爾等爺爺奶奶動筷以后才可以吃,總是讓她把好吃的東西夾給爺爺奶奶,教她說一些關心祝福的話。逢年過節(jié),我們在給老人送禮物時,也讓她發(fā)表意見甚至共同參與,并提醒她別忘了給我們準備賀卡、小手工品等愛心禮物,并利用這些機會讓她明白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等道理。方法雖然老土、俗套,但親情濃濃,其樂融融!
我深信,幸福和睦的家庭氛圍,健康、歡樂、向上的學校生活結合女兒的樂觀、自信、責任感,我相信:在家庭、學校的結合教育中,明天,女兒一定會更優(yōu)秀!
心理暗示,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種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來自外界的心理暗示,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影響,使孩子在意志、興趣等方面發(fā)生變化。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給孩子帶來對事物的積極的認識和體驗,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則很容易使孩子對事物產生自卑、逆反心理。由于孩子的年齡小,可塑性很強,容易接受暗示,而心理暗示又通常是在潛移默化中帶來影響的,因此,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都要注重給孩子正確的心理暗示。
積極暗示改變孩子的認知
午餐時間到了,小班的孩子們一邊聽著輕松的班得瑞音樂,一邊愉快地吃著可口的飯菜。而悠悠卻皺著眉頭,專挑蔬菜吃,誘人的紅燒肉圓一口也沒吃。老師看到了,就走上前去讓悠悠吃肉圓。盡管老師想盡了各種方法,悠悠就是不肯吃。老師喂給她吃的一小口肉圓,也被悠悠吐了出來。
為什么悠悠不肯吃肉呢?老師通過與悠悠爸爸媽媽的溝通了解到,悠悠的家人長得都比較胖。全家人對于肉制品自然產生了一種抵觸情緒,都很少吃肉。大人們對于肉食的敬而遠之,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了悠悠。久而久之,“肉”竟然成了孩子的“眼中釘”,漸漸地形成了悠悠現在“不吃肉”的飲食習慣。老師甚至發(fā)現,只要在就餐中提到“肉”這個字眼,哪怕是雞肉、魚肉,悠悠對這樣的食物也絕對是拒絕的。
片面的飲食結構、挑剔的飲食習慣,最終導致營養(yǎng)不良,悠悠和同齡孩子比起來顯得瘦小而單薄。每次的就餐都成為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享受。這讓全家人很是著急,卻想不出一個好的方法去解決。最后,還是老師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一次午餐中,當老師把茄汁雞肉和飯端到悠悠面前時,微笑著告訴她:酸酸的小雞來了!悠悠居然吃得噴噴香。老師一連試了好多天都成功了:紅燒牛肉,告訴她這是“牛牛菜”,百葉包肉,告訴她這是“小枕頭菜”……每次都讓悠悠吃得很開心。原來,改變一種說法能產生這么大的變化,悠悠由此開始發(fā)生著可喜的轉變……
分析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它是人或環(huán)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fā)出信息,讓個體在無意中接受這種信息,從而會出現相應的反應。在生活中,有好多家長忽視了心理暗示在幼兒個性發(fā)展教育中的積極作用?,F在很多孩子在家吃飯很難,也很挑剔。有的孩子不愛吃肉,有的孩子不愛吃菜,有的什么也不愛吃,就愛吃奶;有的孩子吃飯習慣不好等。其實,初生的嬰兒都一樣,先天并沒有注定誰喜歡什么、討厭什么。之所以在成長的階段會出現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的情況,很大程度上與家長的心理暗示有關。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說“我不愛吃肉,太膩”,“我不愛吃這菜,有味道”。還有的家長在和別人交談時,當著孩子的面會說“我這孩子只愛吃魚”,“我這孩子就是不喜歡吃水果”等等……這種說法就是暗示孩子:肉不好吃,菜不好吃,我只愛吃魚,我不愛吃菜。其實,等于“教”孩子挑食。因此,大人不愛吃沒關系,可千萬別說出來影響孩子。
對于這樣的孩子,建議家長在和孩子一起吃飯時,不免“夸張”一下,比如故意大聲說:“哇!好香!”一家人都爭著說這個菜好吃,這個菜有營養(yǎng)。孩子自然會很快產生認同感。由此可見,暗示對孩子起著重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一定要慎言慎行。
消極暗示易讓孩子自卑逆反
滔滔是個調皮的孩子,每天都是由奶奶負責接送。放學時間一到,奶奶一接到滔滔,就把準備好的酸奶、面包塞給他吃,一邊牽著孫子的手,一邊問這問那:“你在幼兒園能吃飽嗎?今天有沒有小朋友打你?老師有沒有批評你?有沒有小朋友和你玩?”……時間長了,奶奶還沒問,滔滔就會主動地抱怨起來:“今天不高興,誰誰誰打我了,老師也沒有表揚我,上課學的本領太難了……”
分析:離園回家這段時間,是親子溝通的黃金時間,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既能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又能增進親子關系,是一天當中非常難得的親子時間。但是在溝通方式上,家長一定切記勿用消極的方式去誤導孩子,而要采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引導孩子。比如“你今天在幼兒園高興嗎?”“講一個你今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兒?!薄敖裉炷銈儼嚓栮杹砹藛?,他的感冒好了嗎?”“你今天幫老師整理圖書、收拾玩具了嗎?”……其實,在同孩子和家長的接觸中,老師們都發(fā)現孩子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有問題的習慣和性格,大部分是由直接撫養(yǎng)人的消極暗示造成的。例如,當孩子不愿意和別人打招呼時,家長就會說:“這孩子就這樣,膽小、害羞?!边@種解釋方式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暗示孩子“膽小、害羞”。有些家長在和別的家長交流時,常常羨慕別人的孩子哪兒都好,反過來馬上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就不如這個小朋友?!边@種消極的暗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是要不得的。
3~6歲的學前兒童正處在心理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伤苄詮?。但由于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能力和控制水平都較低,自我意識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極易因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點。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孩子們會表現出許多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如果能采取良好的心理暗示,那么原本復雜的問題就能輕松地解決。積極的暗示,猶如一陣潤物無聲的細雨,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稚嫩的心靈。因此,無論何時何地,作為成人都要將一種積極心態(tài)、積極情緒傳遞給孩子,牽引著孩子朝著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之路前進。
父母的關懷對教育很重要
近日,由中國(上海)高校傳媒聯盟、美國駐滬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主辦的“對話美國駐滬總領事”活動在滬舉行,美國駐滬總領事葛瑞風和來自上海9所高校的十余名校媒記者進行了一個小時的交流。
“最近中國對‘狼爸’、‘虎媽’有很多爭議,您作為3個孩子的父親,對此有什么看法?”上海海事大學的一名同學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這是由于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導致的”,葛瑞風總領事笑著回答道,“對于孩子的教育,我更多的是從朋友的角度關心教育孩子?!备鹑痫L表示,作為一個典型的美國人,自己更傾向于讓孩子享受自己的生活,尊重孩子的感受,培養(yǎng)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孩子總有變成大人的一天,到那時他們要自己獨立面對問題,我傾向于讓孩子自主面對生活。”
葛瑞風說,他有個中國朋友,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大提琴、小提琴等,“他的孩子非常辛苦,的確中國家庭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我也聽說很多‘狼爸’、‘虎媽’的故事,但是我很慶幸自己不是他們的小孩?!?/p>
在談到中國家庭的教育狀況時,葛瑞風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在任何學校,學生教育最重要的是來自父母的關懷?!彼f,不同于中國父母喜歡讓孩子單獨在書房學習的模式,美國小學生更喜歡和父母待在一起做作業(yè),比如媽媽在廚房做飯,孩子寧愿在廚房做作業(yè),“我覺得父母要對孩子的功課感興趣,家長的重視是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的前提?!?/p>
“西方的老師更多的是去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葛瑞風說,“要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促使孩子自發(fā)地去學習知識,培養(yǎng)孩子自己思考學習的能力。老師更多的是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這點不同于中國老師僅僅傳授知識?!?/p>
工作20年,我曾經在形形色色的學校工作過:有邊遠山區(qū)的公辦學校,有發(fā)達地區(qū)的公辦學校有針對中產階級的中端私立學校,有為成功人士打造的私立貴族學校。最差的學校,學生衣衫襤褸,食不果腹;最好的學校,學生錦衣玉食,一年學費就高達十幾萬。因此,我對各種學校的運營模式,管理風格,教學質量,有比較客觀的認識。
有家長問我:小學生到底是讓孩子上公辦學校,還是私立學校?我說,上什么樣的學校,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有沒有在孩子身上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選擇私立學校,我建議晚上還是把孩子接回去,和孩子呆在一起,這樣能給孩子一個溫馨的童年回憶,有利于據安全人格的塑造。如果要想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秀,最好是自己看著孩子完成作業(yè)。究竟需要看幾年,我認為至少應該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缺乏自覺性的階段,別想著讓孩子獨立,更別想著早早撒手。缺失了父母陪伴的童年,難免會留下缺憾。
我們在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時候,往往會看一些很直觀,很顯性的東西——升學率,多少人考上了重點高中,多少人考上了一本……其實,這些外在的數據,對于個體的生命而言,意義并不大。換句話說,你們學??忌狭硕嗌俦贝笄迦A,和我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我只關心自己的孩子,提高了多少,進步了多少。更何況,教育的效果,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成績上,還表現在品格形成,特別是一個孩子的做事方式和行為態(tài)度。毫不夸張地講,學校高了形形色色的德育活動,這些活動再豐富,都不足以承擔起孩子地品德教化。人是社會化的個體,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少不了家長的影響和教導。
許多所謂的名校,學生的起點已經很好,換做一個中等資質的教師來教,取得優(yōu)異的考試成績,也不是什么問題。拋開學生因為年齡、心理成熟自然帶來的成長和進步,教師的作用,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大!
真正的教育,是關注個體的成長。而這一點,在絕大多數學校,根本做不到。或者說,99%的學校,都做不到。一個班,少則4、5十人,多則7、8十人,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平均到一個孩子身上,亦分鐘都不到,教師哪有精力去關注每一個個體的成長。教學效率底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強調這樣一個觀點:自己的孩子,主要靠自己教!有的家長,看著孩子一天天退步,依然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后果很可怕。說真的,早大多數情況俠,教師不能幫助你解決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晚上,孩子在家做作業(yè),一個家長,盯一個孩子,發(fā)現問題隨時指正、講解,達不到要求馬上重來,許多問題都可以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三年五載下來,孩子拖欠作業(yè)、做事馬虎、丟三落四、不講衛(wèi)生等問題,都可以在家長的監(jiān)督和訓練下,得到很好的訓練和解決。家長重視孩子的品德、學習,學生自認會認為這些事情很重要,進而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世界上,最優(yōu)質的教育,最個性化的教育,肯定是一對一,何況作為父母的,還有情感的投入和滋潤。因此,做家長的,不應該忘記自己的責任,能自己做的,最好自己去做。任何培訓機構,很難做到一個教師,看管一個孩子,還要百分之百的情感投入。如果真有這樣的教育,費用也會高得離譜,至少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支付得起的。所以,把孩子留在學校,讓老師看著完成作業(yè),或者送到補習機構,都不是最好的選擇,無論你選擇了什么樣的補習機構。
部分家長說,我的工作很忙啊,晚上要應酬,要工作,要談生意……那我們想一想,是你的生意重要,還是您的孩子更重要?如果你能夠掙到足夠多的錢,可以請一個德才兼?zhèn)涞募彝ソ處?,對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我認為你可以放下一部分責任?,F實生活是,你可能不愿意支付那么高的報酬;即使愿意,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人……曾經有位家長跟我說,老師,你讓我去輔導孩子,你知道我一個晚上能掙多少錢么?我沒有反駁他,心里卻在琢磨:你連陪伴孩子的時間都沒有了,還算是“富有”么?
也有家長說,我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啊?,F在的知識好難,我自己都搞不懂;現在的孩子好難教,根本不聽我的。我要說的是,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會,估計老師也把你家的孩子教不會;如果你家的孩子不聽你的話,估計也很難聽老師的話。雖然表面上表現出來言聽計從的樣子,內心深處依然排除師長的教導。不會就學,不對就改,沒有那個家長,天生就能照顧好孩子。成功的家長,也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無論是公辦學校,還是私立學校,無論是什么樣的老師,都不能代替家長本身的投入。在一年十幾萬學費的學校里,照樣有成績不幾個的學生,照樣有品性不良的孩子。必須認識到這樣一個現實:高收費不等于好教育。不要認為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你的使命就完成了。在我所見到的很多優(yōu)秀學生中,大部分都由全職媽媽照顧,或者父母晚上在家全程陪同。很多教育專家,并沒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而是忙于他認為更重要的事情,在孩子的身上投入太少。
一句話,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
“我不冷..."
"胡說!這么冷還說不冷,我都凍得直哆嗦,你一定要再穿件毛衣!”
......
“寶貝,再多吃一點!”
“我飽了?!?/p>
“不行!才吃了這么點兒,怎么可能就飽了?你一定還沒有飽,再吃點兒!”
......
“爸爸,我怕......"
"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一點兒都不可怕!你怎么那么膽小,沒出息..."
......
"這水太涼了,不要再游泳了,趕緊上來!”
“我不覺得涼啊,挺舒服的。”
“我說涼就是涼!你趕緊起來,要感冒了..."
......
“明明是你不對你還生氣!你有什么理由生氣?!”
不知道這樣的對話在大家做父母的和孩子之間有沒有出現過。我回想自己的童年,發(fā)現這樣的對話幾乎天天都有,而且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一直到前兩年我和我先生去參加了一個關于婚姻和家庭的營會,其中的一個講題叫做“感覺就是感覺,感覺沒有對錯”時,我才醒悟到,原來感覺是自己的,是真實的。雖然這個講題是針對夫妻關系的,可是我覺得在我們的親子關系當中不也應該帶入這種概念嗎?對同一個東西或是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這是多么正常啊。
可為什么作為夫妻一方,作為父母,我們那么不能理解和接受配偶或是孩子的不一樣的感覺呢?做父母親的,因為覺得自己是大人了,覺得孩子年齡小,不懂得正確判斷,就一直否定孩子的感覺。孩子覺得“不冷”,父母覺得“冷”,父母就立刻判斷孩子的感覺是錯的并糾正。孩子對很小的事情感覺害怕,父母作為大人無法體會無法理解,只能強加否定,更甚者還帶上嘲諷。想想看,作為孩子,雖然年紀小,有自己的感覺也是多么天經地義的事,卻一再地不被接納,不被認同,他們是多么迷惘,多么無奈,甚至嚴重的會不相信自己,會否定自己,壓抑自己,變得無法正確認知和判斷自己的感覺。
自從學習了這個功課都,我和先生都討論并下了決心,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在面對孩子有和我們不一樣的感覺和看法時,我們的態(tài)度和做法。之前,我們也是和我們的父母輩一樣,類似上面的對話也時時都出現在我們和孩子之間?,F在我們改變了,比如,如果我們覺得天氣冷,而孩子不覺得,我們會先接納她的感覺,會說“你不覺得冷,是嗎?”然后說出我們的感覺“可是爸爸媽媽覺得好冷呢!”這樣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但是沒有誰是對誰是錯。如果孩子因為不覺得冷而不愿意多穿衣服而大人卻擔心著涼的話,我就會把衣服帶著,她如果一直不覺得需要穿,就不要穿。比如孩子害怕什么,我們也會先說“你害怕它,對嗎?爸爸(媽媽)知道了?!比缓笤傧朕k法解釋和引導她。如果孩子還是怕,那就接受,我們的孩子何必要如此無畏呢?很多事情等他們慢慢長大了,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了,也就不再害怕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在我做晚飯的時候跟我說她肚子餓了,而明明在一個小時前她才吃了她的下午茶點。這個時候,我會問她“你是真的肚子餓,還是只是嘴饞了想吃零食呢?”(因為我們家的規(guī)矩是吃正餐前不可以吃零食或是別的東西)如果她還是堅持說是“肚子餓了”,我就會說“我知道你的肚子餓了,但是現在快要吃飯了,你不可以再吃其他的東西。再忍耐一下,晚飯很快就好了?!闭J同孩子的感覺并不意味著順從他們的要求。認同了孩子的感覺,之后再加以引導和教育。這樣,同時也在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
喜歡《你對孩子的認定很重要》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你很特別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密切的聯系。在家庭中,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期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處在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磨煉,一起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育兒心得:和諧的環(huán)境對孩子很重要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是較重要的一環(huán),作為家長的我,也有一些心得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家長們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睦的環(huán)境,以身作則,多和她們一起玩,在玩中學習,在玩...
心理暗示,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種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來自外界的心理暗示,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影響,使孩子在意志、興趣等方面發(fā)生變化。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給孩子帶來對事物的積極的認...
最新更新